小儿推拿保健之健脾胃篇===
小儿推拿-脾胃
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要求:1、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2、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4、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第一步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其他方法:捏脊的部位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40个小儿推拿手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快来跟着学两招吧!一、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三、心经(心火)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集合
定位:手掌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100-300 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
【清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虎口向食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大肠。
100-300 次。
作用:清大肠可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
【补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
100-300 次。
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清小肠】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指根直推向指尖为清,称清小肠。
100-300 次。
作用:清热利尿。
【清胃经】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自掌根方向向拇指根直推为清,称清胃经。
100-500 次。
作用:清胃经可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
【清肝经】定位:食指指面。
操作: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
100-500 次。
作用: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清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100-500 次。
操作: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
作用:清脾经则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补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
100-500次。
作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清补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孩子拇指尖直推向指根来回推,100~300 次。
作用:和胃消食,增进食欲。
【清肺经】定位:无名指指面。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1-3 分钟。
作用: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定位:无名指掌面指尖到指根。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100-300 次。
作用:补肺经可补益肺气。
【搓工字背】定位:工字搓背位于背部,成“工”字型,为脊柱正中线肺兪” 身柱“和上背部所在横线及腰部“肾兪” 命门“ ”所在横线组成。
脾胃虚弱的按摩方法
脾胃虚弱的按摩方法脾胃虚弱是小儿时期身体常见的症状,脾胃虚弱会影响到孩子身体的发育,这时家长要给小儿推拿治脾胃虚弱,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症状。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脾胃虚弱的按摩方法。
脾胃虚弱的按摩技巧1、常用手法点揉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
顺、逆时针摩脘腹3分钟。
分腹阴阳100次,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反复捏脊10~15遍。
2、随证加减脾失健运型: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多食或迫食后有恶心、呕吐,脘腹作胀,形体偏瘦,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腻。
补脾经、揉板门各300次。
顺运内八卦100次。
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胃阴不足型:口干多饮,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多见光剥,也有光红少津者,舌质红。
小时候夜啼出汗多,是脾虚加气虚。
腹胀,大便干,口有酸臭味,这些都已经是孩子过食造成的积食了,你这个应当是喂养不当,造成的积食从而引发的脾湿热,吃点百合薏米粥最适用。
另外孩子脾虚容易引发易感冒的表象的调理好孩子的脾,一切就会正常了。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家长切记呀!脾胃虚弱症状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
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胃虚弱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
脾胃虚弱者,脾胃的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减弱或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要注意调养。
小儿推拿 之 脾经
推脾经手法位置1、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直推法补脾经)。
2、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3、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宝宝的手,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宝宝的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1、直推法:使宝宝拇指屈曲,然后从指尖开始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
补脾经。
2、将宝宝拇指伸直,从指根到指间来回推。
清脾经。
3、旋推法:在宝宝拇指一面旋转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泄。
作用1、推拿作用: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2、主治疾病: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等。
临床应用1、促进胃肠蠕动;2、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3、促进胃蛋白酶分泌;脾脏为人体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促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推拿注意事项 1、家长不必掌握所有的穴位,只要重点了解自己关注的小儿常见病和保健方法就能够满足需求;只要找准穴位,掌握正确的手法,就可以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2、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
有些穴位刺激性较强,容易引起小儿哭闹,应先推拿刺激较轻、不易引起小儿哭闹的穴位,并且尽量先推拿主穴,后推拿配穴。
3、小儿推拿应在室内进行。
室内空气既应保持新鲜,又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
4、给孩子做小儿推拿前,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疾病后再对症进行小儿推拿。
如果孩子患的是传染病,就应该进行隔离治疗。
5、小儿推拿适合0--14岁的孩子,新生儿也可做推拿。
3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小儿推拿效果最好。
9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配合一些成人的手法来进行推拿。
好了,今天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祝大家吃好喝好身体好。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第三章常用穴位一、脾穴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
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心:离心性推之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肾:向心性推之。
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胃:离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补)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小儿推拿之脾胃疾病
(三)辨证论治
证型
疳气
疳积
干疳
治法 调理脾胃,理气和中
化积导滞,健脾
补益气血
处方 取穴
基本方加运土入水、运水入土各1 分钟,运内外八卦各1分钟,推七 节骨(上推与下推各1分钟),揉 脾俞与胃俞。
基本方加掐揉小横纹,揉脾俞、 基本方重点补脾经,捏脊。加补
胃俞,退下六腑与推上三关同用, 肾经,揉二马、脾俞、肾俞,推
以退下六腑为主,拿肚角。
上七节骨,拿百虫,摩涌泉。
便秘
【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大肠,脾虚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虚秘;胃热致大肠热盛,燥屎内结而成实 秘;肝气郁滞,腑气不通而成气秘;肾司二便,肾阴不足或肾阳不足,使大肠失与温煦而传送无力, 成肾虚便秘。
【诊断】(一)诊断要点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 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证。
2.有乳食不节或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3.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 4.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 (二)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冻或脓血,腹痛明显,里 急后重。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脓细胞均多;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诊断】(一)诊断要点 1.大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两次。 2.大便粪质干燥、坚硬、排除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3.常伴有腹胀、腹痛、口臭、纳差等症状。
(二)鉴别诊断 肠扭转和肠套叠:为急腹症,为机械性肠道梗阻所致。表现为腹痛拒按,大 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 【治疗】(一)治法便秘总以通下为主。实秘:泻热、降气、通导。虚秘:扶正润燥,助大便排出。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张璐说胃肠按摩五穴位缓解肠胃不适秋季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现象,还有人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常见的肠胃病。
肠胃问题除了通过饮食来改善,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不适。
足三里穴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就能治好。
四缝穴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
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如果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
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下脘和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章门穴章门穴在人的侧腹部,取穴时可以把手贴在脸上,肘尖这时候对的位置就是章门穴的位置。
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双手的手掌.去按揉这个部位一直到发热为止。
这种方法具有舒肝健脾的功效。
外关穴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处是外关穴所在的位置,此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化。
另外,在吃完饭之后,我们对其进行按摩还能更好地促进胃排空,大大减少胃部的负担。
在对手部外关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需要稍微重一点,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能很好地对穴位处产生良好的刺激,起到预期的养胃功效。
小儿推拿脾胃篇课件
软硬适中
食物应软硬适中,易于 消化吸收,避免过硬或 过软的食物对脾胃造成
负担。
温热适宜
食物温度应适中,过冷 或过热的食物可能刺激 脾胃,影响消化功能。
推荐食物
01
02
03
04
蔬菜类
胡萝卜、南瓜、山药、土豆等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
水果类
苹果、香蕉、梨子、桃子等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
谷物类
小儿推拿脾胃篇课件
• 引言 • 小儿脾胃常见问题 • 小儿推拿手法介绍 •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 小儿脾胃调理饮食建议 • 小儿脾胃问题预防措施
01
引言
介绍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 过按摩特定穴位和手法来达到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提高免疫 力等作用,从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推四横纹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推四横纹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常用手法,通 过刺激四横纹穴,可以调理脾胃、消食化积, 改善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推四横纹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拇指指腹自 上而下推按小儿手掌上的四横纹穴(位于手 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 节横纹处),力度适中,反复推按100-300 次。这个手法可以刺激四横纹穴,促进气血 流通和消化功能,缓解小儿食欲不振、消化 不良等问题。
详细描述
消化不良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 感染等原因引起。小儿消化不良 时,家长应注意调整饮食,必要 时可就医治疗。
腹泻
总结词
腹泻也是小儿脾胃问题的常见表现,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质地稀薄。
详细描述
腹泻可能由感染、过敏、肠胃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小儿腹 泻时应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脱水,并及时就医治疗。
便秘
按摩的功能小儿推拿健脾强肺课件资料
按摩的功能小儿推拿健脾强肺小儿推拿时目前很流行的养生保健方式,简单而且容易学,主要通过推拿按摩的手法调节宝宝的身体健康,对改善小儿厌食、便秘、睡眠不好等有很好的作用。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推拿按摩是如何帮助小儿强身健体的?下面看小编的具体介绍吧。
小儿推拿健脾强肺小儿健康牵动着全家人,秋冬季更是小儿疾病多发的季节,从腹泻、发烧感冒到肺炎、咳喘,宝宝的健康最让人关心。
早在《内经》就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小儿保健推拿法对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的效果。
小儿健康牵动着全家人保健法一:健脾胃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均需脾胃生化。
而婴幼儿脏腑较弱,行气未充,脾常不足,常常为饮食和外邪所伤。
推拿可以健强脾胃,增强食欲,调理血气,提高小儿得身体素质,促进小儿得生长发育。
具体操作:小儿取坐位,固定其左手,补脾经(拇指末节螺纹面旋推)500次,运内八卦(家长大拇指指腹以小儿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300次,掐揉四横纹(分别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屈侧的横纹处,一手有四穴)3~5分钟,掐揉足三里(髌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300次。
小儿取仰卧位,家长得掌心或四指并拢于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整个腹部500次。
小儿俯卧,暴露脊背,先用食、中两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再捏脊(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3~5遍,最后用双手拇指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两横指)、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部位重按3~5下。
注:第十一胸椎定位是肚脐在后背对应的部位为第十四椎,往上数凸起,往上第三个凸起即是十一胸椎。
保健法二:强肺卫法感冒发烧、咳嗽哮喘,这些都和小儿肺部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肺是清虚之体,寒热都会导致其受邪,通过推拿可以增强肺脏的功能,预防外感病的发生。
小儿取抱坐位,家长取小儿右手,分别清肺经(取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补脾经(同上)各500次,揉外劳宫(握拳,中指尖下)300次。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小儿推拿2
1.脾经补脾有健脾和胃,补血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欲不振,消瘦,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清脾,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的功效。
主治,湿热,困脾,皮肤发黄,恶心呕吐食积,腹泻等。
清补脾,消食化积,加强消化功能。
2.肝经有平肝熄风,镇静除烦的功效。
清法。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口苦,心烦。
3.心经,有清热除烦,泻心火功效。
掐法。
主治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
4. 肺经,补肺。
有补益肺气,固表止汗功效。
主治肺气虚引起的虚性咳喘,自汗,气短等。
清肺,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通便。
用于肺热咳喘,感冒(风寒、风热均可用)发热及便秘等证。
5.肾经补肾益脑,温补下焦。
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导致的久泻,尿频,遗尿,盗汗,少气,喘息等。
6.大肠经补大肠,涩肠固脱,温肠止泻。
用于大肠虚寒腹泻,气虚脱肛。
清大肠:清热利湿,消食导滞、润肠通便。
常用于湿热泄泻,积食,便秘,身热腹痛。
清补大肠:有导积滞的作用。
7.小肠:补小肠:温补下焦。
治疗下焦虚寒证之多尿,遗尿等。
清小肠:清利下焦湿热,分清泌浊。
主治心经有热移小肠之小便短赤,癃闭或小肠不能分清别浊导致的水泻等。
8.板门:揉板门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功效。
主治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脾胃积热,食积及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光面舌,苔厚,及扁桃体炎。
9.阴阳: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
应用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
以及乳食停滞,消化功能受阻引起的腹胀,腹泻,呕吐等。
10.合阴阳:有化痰散结的功效。
用于咳嗽,气喘、胸闷等,与清天河,揉肾纹同用增强化痰作用。
11.内八卦:顺八卦,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消食导滞,性质偏温。
可治疗风寒性疾病,主要用于痰结所致咳嗽,哮喘,胸闷,乳食内伤,呕吐,腹泻及不思饮食等。
逆八卦:降气平喘,性质偏凉。
可治疗风热性疾病,主要用于咳喘,呕吐。
12.一窝风: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散寒,利关节,止痹痛。
《小儿推拿脾胃篇》课件
小儿推拿脾胃对于治疗小儿厌食 、积食、消化不良等脾胃疾病具 有显著疗效,同时也能够增强小
儿免疫力,预防疾病。
小儿推拿脾胃需要专业医师进行 操作,家长在家庭护理中可以学 习一些简单的手法,进行日常保
健。
小儿推拿脾胃的未来发展
随着人们对小儿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 断提高,小儿推拿脾胃作为一种绿色 、自然的疗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和推广。
免疫力。
预防疾病
通过推拿调理脾胃,可以降低 小儿患病的风险,预防疾病的
发生。
小儿推拿脾胃的方
02
法与技巧
推拿手法介绍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在 穴位上做直线推动,适用于各
个年龄段。
揉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旋转 揉动,适用于各个年龄段。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然后 向前推动,适用于各个年龄段 。
《小儿推拿脾胃篇》 ppt课件
目录
• 小儿推拿脾胃的基本知识 • 小儿推拿脾胃的方法与技巧 • 小儿脾胃问题的日常调理 •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 小结与展望
小儿推拿脾胃的基
01
本知识
脾胃对小儿生长的重要性
脾胃功能影响营养吸收
01
脾胃承担着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重任,对小儿生长
发育至关重要。
培养自信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信 心。
04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
流
成功案例展示
案例一
通过小儿推拿调理脾胃, 改善食欲不振
案例二
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脾胃不 和,促进生长发育
案例三
成功治愈小儿脾胃虚弱, 增强抵抗力
家长经验分享
家长一
分享推拿调理脾胃的经验和心得
小儿推拿日常保健手法
第三节
小 儿 推 拿 日 常健 保脾 健胃
适用人群:所有宝宝,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厌食、 反复吐泻的宝宝。 推拿关键点:健脾和胃、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推拿次数:3-5天,每天1次。
第四节
小 儿 推 拿 日 常健 保脾 健胃
推拿方法 1、清胃经5分钟。 2、清补脾经10分钟。 3、上捏脊5-8遍。
第二节
小 儿 推 拿 日 常安 保神 健
安神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适应能力 差,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神不安、睡眠浅、 易惊醒。另外,宝宝睡眠或游戏时,如惊触异物,耳闻异声, 容易受到惊吓,甚至造成惊厥。
第二节
小 儿 推 拿 日 常安 保神 健
适用人群:所有宝宝,惊悸不安、烦躁不安、不易入睡的宝宝 尤为需要。 推拿关键点:宁心安神,镇惊息风。 推拿次数:3-5天,每天1次。
第一节
小 儿 推 拿 日 常益 保智 健
益智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肾的元阴元阳相互协助、相互支持、相互影 响的结果。中医认为,肾藏于精、精生髓,髓又上通于脑,所 以又称脑为髓之海,精足则令人智慧聪明,所以补肾益精能健 脑益智,促进宝宝智力发育、身心健康。 人脑发育在3岁的时候基本完成,所以家长如果希望自己的宝宝 更加聪明,可以注意在宝宝3岁以前多多地用推拿的方法来促进 宝宝大脑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小 儿 推 拿 日 常祛 保肺 健热
适用人群:所有宝宝,尤其适合体质虚弱、反复感冒、肺炎恢 复期、哮喘缓解期但无内热者。 推拿关键点:益气宣肺、扶正祛邪、固表强卫。 推拿次数:3-5天,每天1次。
第三节
小 儿 推 拿 日 常祛 保肺 健热
推拿方法 1、清肺经5分钟。 2、清补脾经15分钟。 3、补脾经5分钟。 4、上捏脊5-8遍。
小儿推拿的四种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的四种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安全简便宝宝防病的不二选择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心中共同的愿望,随着“治未病”观念的普及,小儿推拿这一无药化、低风险的绿色疗法自然成为家长们的不二选择。
小儿推拿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安全简便、患儿易于接受这四大优点,对儿童健康成长有较大帮助。
妈妈必学: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推拿可起保健功效,主要作用于手部脾经、腹部、脊、足三里四个部位,具体手法如下:
1、推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定位:脾经位于拇指外侧,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线。
治疗: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病症及全身虚弱型病症。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来回推。
2、摩腹——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定位:腹部。
治疗:便秘、泄泻。
操作:顺时针摩能通便,逆时针摩能止泻。
3、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捏脊手法广泛用于小儿保健,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定位:背部,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
4、掐揉三足里——调节胃肠功能
定位: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治疗: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先天不足、早产儿等。
操作:建议每天做一次,每次8~10分钟。
治未病的养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拿保健是防治疾病的好方法,以
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小儿推拿的手法,中医的推拿按摩能调理儿童的
身心健康,更好的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 法。
3.鱼际揉法
•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 法。
• 【按法】
•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 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 • 【摩法】 • --摩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掌摩法和旋摩法三 种。有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 为泻等说法。 1.指摩法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 人有所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 到成熟完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 气未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 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 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对 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更加迫切的特点。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 小儿推拿疗法的常例手法包括: •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拿 肩井。 • 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 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 • 其中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 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拿肩井一法在 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在推拿时,可蘸用少许清 水、葱姜汁或麻油。
婴儿抚触 • 婴儿抚触是对初
生儿进行轻柔的 触摸,富有爱心 的语言交流。 • 它在生理及心理 上的益处,已经 受到医护界广泛 重视。
婴儿抚触的好處 • 婴儿抚触可以:
• 1) 刺激婴儿的淋巴系统,增强抵 抗力 • 2) 增加婴儿睡眠,并改善睡眠质 量 • 3) 帮助平复婴儿情绪,减少哭闹 • 4) 可以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促进 乳汁分泌 • 5) 可促进婴儿饮食吸收和激素的 分泌,达到体重增加、缓解婴儿气 胀、结实肌肉的目的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 推动。
• 【运法】 •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 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 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 转止泻等说法。
小儿按摩常用手法
•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1.指揉法 •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 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 • 2.掌揉法
• 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 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 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 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 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 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 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
婴儿抚触与推拿的區別
• 共同點: 都是利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的体 表进行治疗,都可以促进小儿的生长发 育、提高免疫力,推拿是在中医理论下 开展的,有特定的穴位和手法,既能保 健又能治疗 • 不同點:婴儿抚触只适合1-6个月的婴幼 儿。
小儿推拿原理
• 1. 物理性刺激: 可以产生生理物理作用,如脱 臼后复位,也可以产生生物化学作用. • 2. 促进肝糖原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核糖核酸的 合成,这是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的营养物质. • 3. 促进消化系统分泌消化酶,促进小肠对营养的 吸收,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 指摩。 2.掌摩法
•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
3.旋摩法 • --用双手全掌 • 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 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称旋摩法。
• 【掐法】 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 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 【拿法】 --拿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指端 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 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
小儿推拿保健之健脾胃篇
小儿推拿
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
1) 2) 3) 4) 5) 方便易行,疗效显著 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 患儿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 增加父母與子女之親情 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 疗保健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小儿推拿成人推拿的区别
• 小儿推拿属于中醫推拿的一个部分,但与成人推 拿有着明显的区别: • 一是小儿推拿手法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 二是小儿推拿穴位系统独特,多数分布手部,不 仅有“点”状穴,还有“线”状穴和“面”状穴; • 三是小儿病症多以外感、伤食多见,故治疗上多 以清热、消导为主。
小儿按摩常用手法
• 【推法】(直推;分推;旋推) --推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直推、分推、旋 推三种。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向指根方向);屈 其指直推力补,直其指直推为泻;往上推为清,往下推为 补等说法。 • 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 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 小儿推拿能增智吗?
• 可以进行小儿健脑推拿,如捏脊、点揉肝俞、点 揉脾俞、点揉肾俞、运太阳、推坎宫、按揉百会、 点揉肩并,可以调节头部的血液循环。
• 【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 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 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 【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 体
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手法 • 1. 推脾经(拇指外侧,可以增加胃酸分泌)、
• 2. 摩腹(可以调节肠胃功能)、 • 3. 捏脊(拇指与食指向上捏,可以提高免疫力, 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多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 后多为治疗)、 • 4. 掐揉足三里(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建议每天做 一次,一次做8-10分钟。
【捏法】 捏法正位手势 • 捏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分捏脊法和挤捏法两种。 1.捏脊法 •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 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 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 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 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 2. 挤捏法 •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 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 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 际擦三种。
小儿的病理特点
•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 康复。 •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 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 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 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 快好转趋于康复。
•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 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 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 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 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 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 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 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 四肢抽掣等症。 • 5.分阴阳: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定向两侧分推, 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 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 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 咳嗽、2) 增强疗效
•
• 小儿按摩常用介质 • 【生姜汁】 取其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 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 痛、腹泻之证。 • 【葱白汁】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 散寒通阳之作用。对于感冒风寒的轻症,常用葱 白汁作介质,此外,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 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 • 【鸡蛋清】用于消化不良,热性病,或久病后期 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 • 【白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