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八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3.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60°,过空间一定点P,作 3 直线l,使l与a,b所成的角均为60°,这样的直线l有________
条.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4.(2011年成都模拟)如右图,已知正三 棱柱ABC-A1B1C1 的各条棱长都相等,M是侧
棱CC1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1和BM所成的角
又DA⊥AB,AB∩C1O=O⇒DA⊥面ABC1,
由BC1⊂面ABC1⇒BC1⊥AD, 又BC1⊥DC1, DC1∩AD=D⇒BC1⊥面AC1D, AC1⊂面AC1D⇒BC1⊥AC1. (2)∵BC1⊥面AC1D, ∴∠BAC1即为所求角,sin∠BAC1=
3 =3. 3 3 3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的大小是__________.
解析:作BC的中点N,连接AN,则AN⊥平面BCC1B1,
连接B1N,则B1N是AB1在平面BCC1B1的射影, ∵B1N⊥BM,∴AB1⊥BM.即异面直线AB1 和BM所成的角 的大小是90°. 答案:90°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2010年全国卷Ⅰ)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
在Rt△AOE中,OE= 2 PD=
1
2 AB=AO, 2
∴∠AEO=45°,即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2010年天津卷)如右图,在五面 体 ABCDEF 中 , 四 边 形 ADEF 是 正 方 形 , FA⊥平面ABCD,BC∥AD,CD=1,AD= 2 2 ,∠BAD=∠CDA=45°. (1)求异面直线CE与AF所成角的余弦 值; (2)证明CD⊥平面ABF.
(2)由(1)知SA⊥BC,依题知AD∥BC,
故SA⊥AD,由AD=BC=2 2 ,SA= 3,AO= 2 ,得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SO=1,SD= 11
1 2 1 △SAB的面积S1= AB· SA - 2AB2= 2. 2
连结DB,得△DAB的面积S2= 1 AB· ADsin 135°=2.
2
设D到平面SAB的距离为h,由于VD-SAB=VS-ABD,得
1 则S△ACD1= 2 AC· 1sin 60° AD
1 3 3 2 2 = 2×( 2a) × 2 = 2 a ,S△ACD= 1 AD· CD= 1 a2. 2 2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S△ACD· 1 DD a3 3 = = a, 所以DO= S△ACD1 3a2 3
记DD1与平面ACD1所成角为θ,则sin θ=
3 3,BC=3,沿对角线BD将BCD折起,
使C移到C1,且C1在平面ABD上的射影O 恰在AB上, (1)求证:AC1⊥BC1; (2)求直线AB与平面ADC1所成角的正弦值.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解析:(1)证明:作C1O⊥AB于O,则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C1O⊥面ABD,AD⊂面ABD⇒DA⊥C1O,
所以异面直线CE和A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2 . 3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2)证明:如图,过点B作BG∥CD,交AD于
点G,则∠BGA=∠CDA=45°.由∠BAD=45°,
可 得 BG⊥AB , 从 而 CD⊥AB , 又 CD⊥FA , FA∩AB=A,所以CD⊥平面ABF.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三、平面的斜线
如果直线m与平面α相交又不垂直,则直线m叫作平面α的 斜线,交点称为斜足. 四、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α的一条斜线PA和它在平面α上的
射影OA所成的锐角(∠PAO),叫作斜线与平 面所成的角.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为90°,而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与平面平 行,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0°.任意直线
BD和平面CDE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2 3.
点评:求空间角的常用的步骤是:一作(找),二证,三计 算,作(找)出所求角是计算的基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通 过作平行线来作出,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最关键的是找一条 与平面垂直的垂线.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变式探究 3. 如 图 , 在 矩 形 ABCD 中 , AB =
变式探究 2.(2011年南海一中检测)如右图,在三棱
柱ABC—A1B1C1 中,侧棱AA1⊥底面ABC,AC=
6,BC=8,AB=10, AA1=8. (1)求证:AC⊥BC1; (2)求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解析:(1)证明:∵AC2+BC2=AB2,∴AC⊥BC.
两个面α、β内作与棱垂直的射线OM、
ON,我们把∠MON叫做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角,用它来度量二面角的大 小.(如右图)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面角θ的范围:θ∈[0,π].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基础自测 1.(2010年长沙模拟)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AA1=2AB,E为AA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CD1所成的角的余 弦值为( A. 10 10 ) B. 1 5
3 10 C. 10
3 D. 5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解析:令AB=1,则AA1=2,连A1B,∵C1D∥A1B.
∴异面直线BE与CD1所成的角即A1B与BE所成的角. 在△A1BE中由余弦定理易得cos∠A1BE= 答案:C
3 10 . 10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2.(2011年厦门模拟)在长方体ABCD- A1B1C1D1 中,AB=BC=2,AA1 =1,则AC1
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为:[0°,
90°].(如右图)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五、二面角 从一条直线AB出发的两个半平面(α和β)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二面角.记作二面角α-AB-β,AB叫做二面角的棱,两个半 平面(α和β)叫做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 AB上任取一点O,过O分别在二面角的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第十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八课时
空间角与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考纲要求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
小或它们的一种三角函数值.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知识梳理 一、异面直线a,b所成角的定义
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
6 所以cos θ= .故选D. 3
DO 3 DD1= 3 ,
解法二: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 ,O;O1O与平面 ACD1所成角就是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cos∠O1OD1= |O1O|
|OD1|
1 6 = =3, 故选D. 3 2
答案:D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点评:求空间角的常用的步骤是:一作(找),二证,三计 算,作(找)出所求角是计算的基础,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 键在于作(找)出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
又∵C1C∥AA1,AA1⊥面ABC, ∴C1C⊥面ABC ∴AC⊥C1C,∴AC⊥面BCC1B1. BC1⊂平面BCC1B1 ∴AC⊥BC1. (2)设BC1∩B1C=O,则O为BC1中点,设D是AB的中点, 连OD,CD ∴OD∥AC1,
∴∠DOC为AC1与B1C所成角,
在△ODC中,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解析:(1)证明:过D作DH⊥AE于H. 由平面ADE⊥平面ABCE得,
DH⊥平面ABCE,所以DH⊥BE.
由题意可得AE⊥BE,又DH∩AE=H, 因此BE⊥平面ADE. (2)在平面CDE内,过C作CE的垂线,与过D作CE的平行 线交于F,再过B作BG⊥CF于G,连结DG、CH、BH可得BG⊥
1 2 2 2 6 +8 =5, 1 1 OC= 2 CB1= 82+82=4 2, 2
OD= 2 AC1=
1
1 CD= 2
AB=5
5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22-52 2 2 ∴cos∠DOC= = 5 . 2×5×4 2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2010年温州调研)如下图,在矩形ABCD中,AB=2,
AD=1,E为CD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使平面ADE⊥平 面ABCE,得到几何体D-ABCE. (1)求证:BE⊥平面ADE; (2)求BD和平面CDE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 2 A. 3
)
2 3
1 3
B. D.
C.
2 4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解析:如图连A1C1 ,则∠AC1A1 为AC1 与平面A1B1C1D1 所成角AB=BC=2⇒A1C1 =
2 AC= 2,又AA1=1,∴AC1=3⇒sin∠AC1A1 AA1 1 = AC =3 ,故选D. 1
答案:D
所成的______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 二、射影 自一点P向平面α引垂线,垂足P′叫作点P在平面α内的正射 影(简称射影).PP′的长度称点P到平面α的距离.图形F上的所有 点在平面α上的射影构成的图形F′,叫作图形F在平面α上的射 影. 答案:一、a′∥a,b′∥b a′与b′ 锐角(直角)
答案:①顶点在棱上;②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
③角的两边与棱都垂直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六、点到平面的距离及其求法
1.点到平面的距离:点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间的距离叫
做该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①垂面法:借助于面面垂直
的性质来作垂线,其中过已知点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② 等体积法: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③等价转移法.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解析:(1)因为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所以FA∥ED.
故∠CED为异面直线CE与AF所成的角. 因为FA⊥平面ABCD,所以FA⊥CD.故ED⊥CD. 在Rt△CDE中,CD=1,ED=2 , 2
∴CE= CD2+ED2 =3,
故cos∠CED= ED=2 2. CE 3
∴AC⊥BD,∵PD⊥底面ABCD,∴PD⊥AC,
∴AC⊥平面PDB,
∴平面AEC⊥平面PDB.
(2)设AC∩BD=O,连接OE,
由(1)知AC⊥平面PDB于O,
∴∠AEO为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
∵O、E分别为DB、PB的中点,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OE∥PD,OE= 1 PD,又∵PD⊥底面ABCD, 2 ∴OE⊥底面ABCD,OE⊥AO,
平面CDE;
所以∠BDG为BD和平面CDE所成的角. 在△DHC,△DHB中,可得DC=BD= 3 . 又DE=EC=1,因此∠DCE=∠CDF=30°,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CF⊥DF,∴CF= 3 .
2 3 6 ,∴BG= , 2 3 因此sin∠BDG= BG= 2 , BD 3
由题意得BC=1,FB=
4.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侧面 SBC⊥底面ABCD.已知∠ABC=45°,AB=2,BC= 2 2 ,SA
=SB= 3 .
(1)证明:SA⊥BC; (2)求直线SD与平面SAB所成角的大小的正弦值.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解析:(1)证明:作SO⊥BC,垂 足为O,连结AO, 由 侧 面 SBC⊥ 底 面 ABCD , 得 SO⊥底面ABCD. 因 为 SA = SB , 所 以 AO = BO , 又 ∠ ABC = 45° , 故 △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O,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定义,得SA⊥BC.
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A. 3
)
2 C. 3
3 B. 3
D.
6 3
解析:解法一:因为BB1∥DD1 ,所以BB1 与平面ACD1 所 成角和DD1与平面ACD1所成角相等,设DO⊥平面ACD1,由等
体积法得VD-ACD1=VD1-ACD,即S△ACD1· DO=
1 S△ACD· 1.设DD1=a, DD 3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变式探究 1.(2009年北京卷)如右图,四棱锥P-
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D⊥底面ABCD,点
E在棱PB上. (1)求证:平面AEC⊥平面PDB; (2)当PD=AB且E为PB的中点时,求AE 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
高考总复习· 文科· 数学
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