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一、研究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主要阵地,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当前,各地的学校都在追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最大限度地排除低效,这种追求毋庸置疑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目前,一些教师把备课当成重复抄写教案,虽然所写的教案格式标准、书写工整,但缺乏反思和修改。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这些“整齐”的备课往往不具备实用性,其价值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凭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备课既对提高教学效率不起多少作用,又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集体备课”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与知识,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通过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在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对学法、对课程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整合以及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相对于个人备课的另外一种形式,可是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备课方式给予了异样的定义,我们学校在推广集体备课的同时,也发现了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其表现如下:

一是除了主备课人外,其他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不能监控。

在管理的主观方面,想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全员进行准备,实际上很多教师并没有这样去做,甚至没有备课任务的教师根本没有备课,只等着集体备课时去享受“共案”。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情况看,教师提供一篇非本人设计的教案也非常容易。因此,究竟哪位教师备课备得好,哪位教师备课没备课,学校管理者是无法监控的,导致很多教师不写教案。

二是只有主备课人进行系统的深度思考,其他教师主要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补充,很难进行深度思考。

由于设定了主备人,其他教师没有备课任务,也就是没有任务驱动。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一般不会主动去另行建构一种方式,甚至不愿意在集体备课时打破或推翻主备人的设计方案,致使不承担主备任务的那些教师轻松地“随波逐流”。

三是“二次备课”的不落实,限制了一部分教师的个性发挥。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各人有各自的建构方式,也就是“同课异构”,由于按照主备人的设计确定了“共案”,其他教师基本上不可能进行另行建构,更不能促使教师个性教学风格的展现。即使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实际上这个“二次任务”大多被闲置,很少有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让教师“带着镣铐跳舞”,结果可想而知。

四是“个性化设计”的不落实,忽略了因材施教。

各班的学生情况不可能相同,各班总有一些特殊性。实现了教案的“大一统”,无疑将课堂变成了“工厂的车间”,将学生变成了生产的“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很难体现出来。

五是在轮流备课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培养一些“懒蛋”教师。

因为,没有实行集体备课时,教师个人还要写教案,当别人写主案时,自己可以不用备课了,在集体备课时随便说几句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开始实施时,会有些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就会整体弱化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参与备课的教师,如果不进行深度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自己的经验和偏见。表面上看是人人参与,实则很多教师“不劳而获”,致使一些教师暗自窃喜。

以上问题可以概括为:有集体备课之名,而无集体备课之实;重集体备课的结果(教案),轻集体备课的过程(教研);强调共性的一致,忽视个性的差异;注重文本的研读,淡化课程

资源开发。实际上是统一了教案,将集体备课给异化了,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本意。因此,我们需要高效的、实用的、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预设,我们期待“高效备课”,期待把“集体备课”真正有效化。

(二)课题的界定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同一学年、同一学科或同一课程的教师,在各自认真学习教学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活动。

2、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强调备课的过程而非结果;重视交流研讨而不受制于集体备课的形式;注重问题的解决而非教学预案的形成;突出集体智慧并不忽略个人的研究;着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对教材的研读。

(三)研究目的

1、提高集体备课的实用性,减少无效备课,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做到备而能用。

2、让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有利于教。

3、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能较好的完成三维目标,做到有利于学。

(四)研究内容:

1、建全集体备课制度和考评机制,进行有效集体备课的方法、途径研究。

2、建立课堂教学问题库、策略库,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3、建设专题教学资源包,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资源包指围绕某个知识点的备课或教学而准备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课件等资料。)

(五)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以一年级数学组及信息技术组教师为点辐射到全体教师。

课题以解决问题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备课的过程就是教研的过程、培训的过程、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教研的内容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培训的对象是教师自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更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把研究内容分解到册,分解到单元章节,分解到知识点。操作流程如下:

1、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组员研读教材,初步提出问题。开展教研,集体研讨,确定每单元教学问题。组长制定计划,分配任务。

2、个人初备,制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主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及学生,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构思解决方案。 3、集体研讨,形成解决问题的预案。

主备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集体研讨进行完善,形成教学预案。

4、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课堂实践动态生成。

辅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风格,对集体备课预案进行个性化设计,然后在课堂实践中去动态生成。

5、反思调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上课后,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集体交流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问题包、策略包和教学资源包之一。

完成一个问题研讨后,进入下一个问题的研究,开展新一轮行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