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定利率r与均衡收入y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反映 这一关系的曲线叫IS曲线。
.
15
(2)IS曲线的代数推导
两部门经济中 投资函数: i=i(r)=e-dr 消费函数: c=α+βy 储蓄函数: s=s(y)= -α+(1-β)y 均衡条件: i(r)= s(y)或 y=c+i 线性方程表达式:
一般认为,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主要是投资对利率
的敏感度,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税率也不会轻易
变动。
.
22
4、IS曲线的移动
e
为IS曲线的截距
d
(1)投资需求(e)的变动使IS曲线同方向移动。
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就要 向左移动。
在既定利率条件下,i增加→s增加→y增加→IS曲线向 右移动。移动量为△i×ki。
• 若 r 极低 → 债券价格
L2 L
极高 → 人们都不会购 买债券 → L2 =∞
.
29
2、凯恩斯陷阱
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需求和债券配置 比例的重要依据。
利率与货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当利率极高,对货币的需求量为零;
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下降,或 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可能再上升,因而有多少 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为无穷 大。这种情况称为 “凯恩斯陷阱”或“流动 偏好陷阱”。
.
27
1、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
(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 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它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其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2)预防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而持有一定量 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 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其需求量也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第四章 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四章 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⒈投资函数
利息率越高,投资者预期的投资利润就越低,他们就 更不愿意投资。投资是实际利息率的减函数: I=I-b· (b>0) r 式中,r为利息率;b为 参数,用来衡量投资对 利息率的反应程度,称 为投资的利息率反应参 数,也可以近似地看作 是投资的利息率弹性。
r
I=I-b· r
O
I 图4-1 投资函数: 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
r IS LM E
r*
O
Q*
Q
图4-10 资本市场的迅速调不是在总供求不相等时需要政 府干预使其相等。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双重 均衡都可以自动实现。事实上,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学派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 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总 供给和总需求可以自动达到均衡状态。他们的区别在于: 新古典学派认为,市场总能够自动均衡于充分就业的国 民收入水平;而凯恩斯则认为市场虽然可以自动均衡, 但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却不一定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水平。
O
MDT
MDT1
O
MDA2 MDA1
MDA
O
Q1 Q2
Q
图4-5
LM曲线的几何推导
图4-5分为Ⅰ、Ⅱ、Ⅲ、Ⅳ四个部分,说明了LM曲线的 推导过程:
第Ⅰ部分描述的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它是利息率的减 函数;第Ⅱ部分描述的是一条与横轴纵轴夹角都是45°的 直线,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第Ⅲ部分描述的是货币的交 易需求,它是实际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第Ⅳ部分是推导 出来的LM曲线。 LM曲线的含义:它表示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也就是货币市场保持均衡的时候,所有不同利息率和实际 国民收入的组合点。而且,LM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 线,说明货币市场均衡时,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正相关。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经济变量
•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模 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经济变量(来自经济 外部的经济决定因素)。如:经济政策、 战争、国外经济状况、人口增长及其它。 在分析时视为给定值。 •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模型中相关影响的变量。分析时为变动值。
国民经济
可支配收入、消费和储蓄
(1) 可支配收入 (2) 消费 (3 ) 储蓄
A B
24,000 25,000
24,110 25,000
-110 0
C
D E F G
26,000
27,000 28,000 29,000 30,000
25,850
26,600 27,240 27,830 28,360
+150
宏观经济学 苏
国民经济
(一)消费(Consumption)
消费:反映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 买。 注意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消 费概念的差异. 消费是GDP中比重最大的部分。 消费的主要构成: 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宏观经济学 苏
国民经济
家 庭 预 算 开 支 的 一 般 模 式
宏观经济学 苏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
消费函数的斜率是MPC
宏观经济学 苏
国民经济
不同的收入水平下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 苏
国民经济
线性消费函数
• • • • • • 当MPC=c时,为线性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 C=C0+cY(C0>1, 0<c<1) 其中C0为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 cY为引致消费,与收入相关; c为线性边际消费倾向。 P326,我国消费函数的实证估计。

第四章 IS-LM曲线分析

第四章 IS-LM曲线分析

2、IS曲线的经济含义
• 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 2)IS曲线斜率为负。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 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 示没有实现均衡。 • 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 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 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一、谈谈投资
• 投资是指牺牲或放弃现在可用于消费的价 值以获取未来更大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 • 消费与投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消费是现 在享受,放弃未来的收益,投资是放弃现 在的享受,获得未来更大的收益。 • 宏观经济中的投资
– 投资波动可以解释经济波动的很多原因; – 投资决定了物质资本存量增长的速率,从而决 定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生产率
问题的继续
• 2 、资本边际效率
– 1)含义:是指资本收益的贴现率,该贴现率刚好使得一项资本使用 期内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 问题:
– 同样是100元,现在获取和消费,与一年后获取和消费,哪一种更 诱人?如果一年后给你的钱要多于100,多多少你才会愿意放弃现 在拿到100的机会?105?110?120?
P
由第二章 ,名义 GDP =实际 GDP 乘以 GDP折算数:
$Y YP
即:
$Y Y P
重温:LM曲线
• 什么是LM曲线?
– 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money supply equilibrium 在资本市场观察市场均衡的工具 回忆:L1,L2,L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第六讲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9
消费曲线
消费曲线
第六讲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10
从上图可以得出: 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按照凯恩斯的基本心理假定,从长期看,消费的绝对量随收入的增
• 当居民受―货币幻觉‖的支配而对上述变化或单位货币价值涨跌失于 觉察时,完全可能做出与上述结论相反的判断。
• 消费支出还受价格预期的影响。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水平会上升,就
会增加当前消费而减少未来消费;反之,就会减少当前消费支出。
第六讲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7
(二)一般消费函数和消费曲线
一般表达式

第二,边际消费倾向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 以上结论与标准消费函数的不一致,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就是著
名的―消费函数之谜‖。正是为了解开这一谜底,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
各 种各样的消费函数理论。
第六讲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27
二、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J.S. Duesenberry)
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
多次调整利息,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是实际效果并 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第六讲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23
讨论题: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 居高不下的原因。
12
C
收支相抵线
c=α+βYd E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2)证券信贷控制。又叫垫头规定, 指在购买有价证券时必须支付的最低现 金比率,余下差额由经纪人或银行贷款 垫付。这项措施是为了控制金融市场活 动,使之不致于影响信用的一般条件, 并影响货币供给量。具体作法是:在经 济萧条时降低垫头规定,放松信用,增 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在经济膨胀 时提高垫头规定,紧缩信用,减少货币 供给量,提高利率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i
LM0
i0
LM1
i1
IS
O Y0 Y1
Y
政策效果小
i
LM0
LM1
i0 i1
IS
O
Y
Y0 Y1
政策效果大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 货币政策乘数
• 货币政策效应也可以用货币政策乘数来 表示和计量。所谓货币政策是指,当IS 曲线不变或商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 货币供给量变化能够使国民收入变动多 少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效应
从IS——LM模型来看,所谓财政政策的效应 是指政府收支的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收入变动 的影响
显然,这种影响因IS、LM曲线弹性的大小不 同而有所区别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 ,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 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 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 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 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 主要是:
(1)公开市场业务 (2)调整再贴现率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章IS-LM模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章IS-LM模型
06
二是,公司持有存货的增加,称为存货投资。
07
分别介绍三类投资的决定
一,企业固定投资
企业固定投资,是企业购买生产设备和建筑物的活动。是在一定时期内追加的资本存量。
在投资支出中比例最大,占总投资的3/4。
资本存量:拥有的生产设备和建筑物的数量。
最优资本存量多大?
新古典投资模型:
01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具有两种职能:一是生产,二是投资。
“温州的房地产开发规模相当于江西一个省的总量,而温州市区的人口不过100万多一点。” 炒本地楼市后,温州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这就有了“温州购房团”。
01
作为有着“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经过二三十年的财富积累,所掌握的民间资本已有6000亿元之 巨。敢闯敢干的温州商人,携巨款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国人注意到温州民间资本的威力.
02
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区及乐清、永嘉等县约有8万多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按 1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
03
温州人的炒房首先是从家门口开始的,从1998年到2001年,民间资本的进入,促使当地房地产市场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市区房价快速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飚升到超过7000元/平方米,并一度无房可炒。精明的温州人之后迅速把资金转向临近的杭州与上海。
教材图21-8资本租赁价格的决定:
K* 最优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K
实际租赁价格 R/P
资本需求
任何 一个时点上,资本的存量是固定的,所以,资本供给曲线垂直的。 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资本实际租赁价格,企业均衡租赁价格 (R/p) *, 企业以R租赁资本,以价格p出售产品,企业每单位资本实际租赁价格:R/P。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IS-LM模型(精)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IS-LM模型(精)
2018/9/16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IS曲线
第二节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LM曲线
第四节
第五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2018/9/16
4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
在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分析了产品市
场的均衡,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大小。
但是,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只是被视
(1) 投资需求增加,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 IS曲线也将会向右上移动。反之则相反。 Δy = ki •Δi (2) 储蓄增加,储蓄曲线将 向左移动, 在 同样的投资水平下,IS曲线将会向左移动。 反之则相反。
2018/9/16
18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凯恩斯认为,在MEC一定时,利率决定投资,
进而影响收入,而利率本身如何决定呢? 古典学派认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 是利率的增函数,当i=s时,就决定了均衡利 率。 凯恩斯否认古典学派的说法,认为:利率是 由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来共同决 定的。
25
二、货币供给
货币总量被称为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
量概念,分为狭义的货币供给与广义的货币供 给。 根据货币流动性分类:
狭义货币量M1=通货+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量M2= M1+定期存款
更广义货币量M3= M2+近似货币
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给主要指M1。 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
15
3、IS曲线的斜率
(1)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IS曲线的斜率为:
在两部门的经济中,均衡收入可以表示为: y=(α+e-dr)/(1-β) 此式可转化为: r=(α+e)/d-(1-β)/d· y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1-b (1 - t) IS曲线的斜率= -—————— d
⑵三部门经济
其中:
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的利率为ro,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yo,这时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即在产品市场上有I=S,在货币市场上有L=M。
当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正好是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时,两个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但如果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不是这一交点时,两个市场就无法同时达到均衡。换句话说,就是除了IS 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组合外,所有不在这个交点上的组合都是失衡点。
均衡模型: L=m L=L1(y)+L2(r)=k y – h r m=M/P =m1+ m2
㈡LM曲线
01
04
02
03
均衡利率:
m+hr y = —————— k
LM曲线的特征:dy/dr>0
货币市场均衡下,随着利息率的上升国民收入将 不断增加,即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经济解释:r ↑ L2 ↓ L1↑ ye↑
01
r ↓ L2 ↑ L1↓ ye ↓
02
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0或与横轴平行在此区域,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中间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正的区域。在此区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有效。 古典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无穷大的区域。在此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另外,在此区域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由于古典学派认为,人们只有货币的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所以被称作古典区域。
AD-AS模型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 即 AD=C+I+G+(X—M) 而总需求函数是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一般价格水平P与国民收入Y之间的依存关系 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图形就是总需求曲线。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国内生产总值既可以从收入方面核算,也可以从支出角度核算。

从这两方面核算出来的GDP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

GDP=Y=C+I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储蓄GDP=Y=C+SGDP=C+I=Y=C+S,即C+I=C+S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

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 表示政府税收。

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

GDP=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素所得的收入之和。

T表示政府净收入,T=TO-TR,即政府的净收入=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政府的转移支付。

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收入Y=C+S+T。

GDP=C+I+G=C+S+T=Y,即C+I+G=C+S+T得到,I=S+(T-G)(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 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

这样,S+(T-G)可以表示整个社会的储蓄。

因此,公式I=S+(T-G),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假定总收入不变,Y=C+S+T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X-M)= C+S+T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 I+G+(X-M)= S+T可以简化为:I= S+(T-G)+(M-X)其中,(M-X)可以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十九页,共72页。
令c=1/AL 得:F(K/AL,1)=F(K,AL)/AL
令k=K/AL,y=Y/AL,f(k)=F(k,1)
得:y=f(k)
这就将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表达为单位有 效劳动的函数。
假设生产函数f(k)满足f(0)=0,f’(k)>0,f,,(k)<0。 由于F(K,AL)=ALf(K/AL),即资本的边际产量 ∂F(K,AL)/∂K=ALf’(K/AL)(1/AL)=f’(k) 这样f’(k)>0,f,,(k)<0意味着资本的边际产量为正,
第十页,共72页。
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 增长理论以发达国家为对象,以GDP的增
加为中心,称为增长经济学。 发展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以从不发
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为中心,称为发展 经济学。 目前的融合的趋势。
第十一页,共72页。
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续)
增长和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 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 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 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经济发展除 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外,还要包括经济 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份 额的上升和城市化。此外还要包括人口增 长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模型的基本假定为:
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且两种要素可相互
替代(即K/L的比率可以变动); 在经济的任何时候,劳动力和资本都可以得到充
分利用 经济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和资本都按照
各自的边际生产力而分得相应的产量。
非负的常数c,就会使产出以相同的倍数改变,即
生产函数为齐次生产函数:

简单的keynes宏观经济模型

简单的keynes宏观经济模型
G1 > G0 G = G1 - G0 y = Y1- Y0 = [ + I + G1 + (Tr-To)] /(1-)
- [ + I + G0 + (Tr-To) /(1-) = G /(1-)
Kg= Y /G = 1 /(1-) = Ki
AD
AD=Y
AD1
AD0 G y
G
y Ao
Y1 Y2
Y
Y = [1/(1- )] G > G
均衡条件: AD = Y C + I + G = C + S + Tn I + G = S + Tn
4. 税收为定量税时,均衡国民收 入如何决定
T = T0 Y = AD = + (Y + Tr - T0 ) + I + G
=A+ Y
A = [ + I + G + (Tr - T0) + Y
AD = A + Y
2.Tr变化时,BS如何变化?
BS = -{(1-)/[1- (1-t)]}Tr < 0
3. t变化时,BS如何变化?
BS = {(1- )/[1- (1- t2)]} t Y1 >0
E点左侧 C>Y S<0
E点右側 C<Y S>0
E点 C=Y S=0
C,S
E
C=+y
45 -
S=-+(1-)y
Y
APC + APS = 1
1 = (C+S)/Y = C/Y + S/Y = APC + APS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
活水平。
创造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可以 带动就业,减
少失业率。
促进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可以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生产效率。
增强国家实力: 经济增长可以 增强国家的经 济实力,提高
国际地位。
经济增长模型的分类
索洛模型:基于 新古典经济学, 强调技术进步和 资本积累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 强调技术进步、 人力资本积累和 知识溢出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
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践
美国:二战后 经济高速增长, 成为全球最大
经济体
日本:战后经 济奇迹,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
德国:战后经 济重建,成为 欧洲最大经济

中国:改革开 放以来,经济 持续高速增长, 成为全球第二
大经济体
经济增长模型的未来发展
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趋势
模型改进:不断优化和改进现有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 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模型预测能力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相结合,提高模型解释力 政策影响:考虑政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模型实用性
政府政策对经济没有影 响
模型内容
模型假设:经济 体处于稳态,生 产函数为CobbDouglas形式
模型目标:最大 化社会福利函数
模型变量:资本 存量、劳动力、 技术水平
模型方程:资本 存量、劳动力、 技术水平的最优 配置方程
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模型简 单易懂,易于
理解和应用
缺点:模型假 设过于理想化, 与现实情况存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 增长模型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经济增长模型概述 3 哈罗德-多马模型 4 索洛模型 5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模型 6 经济增长的实践案例

宏观经济分析4

宏观经济分析4

……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分析4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分析4
本国政府 转 移纳 支税 付
居民户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分析4
第一节 简单凯恩斯模型分析
3.四部门经济的构成及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从总供给AS和总需求AD
来考察
• 从AS看,Y=C+S+T+M
• 从AD看,Y=C+I+G+X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分析4
第一节 简单凯恩斯模型分析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AD=AS
第一节 简单凯恩斯模型分析
1.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比率,表明 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倍增作用。
KI =
△Y △I
=
1 1-b
可推导证明
由于Y=C+I, △Y = △C + △I, △I = △Y-△C
故KI= △△YI=
△△YY-△C=
(△△YY/-△△YC)/△Y= 1-(△1C/△Y=)
居 民 户
①提供生产要素
②支付要素报酬(货币)
宏观经济分析4
第一节 简单凯恩斯模型分析
3.两部门经济的构成 从总供给AS和总需求AD来考虑:
• 从AS看,Y=w+i+R+π=C+S
• 从AD看,Y=C+I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分析4
第一节 简单凯恩斯模型分析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国民收入均衡是指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一致
政府在三部门经济中的作用
• 政府要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 政府对厂商和居民户征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9000 10000 11000 12000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1.01 1.00 0.99 0.97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0.94 0.92 0.89
5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总供给是国民经济的总生产能力, 总供给是国民经济的总生产能力,而生产能力总是由生产 要素的总和决定的; 要素的总和决定的;
对家庭来说,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对家庭来说,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所 以,总供给在两部门经济中,可以表示为AS=C+S; 总供给在两部门经济中,可以表示为 ; 三部门中: 三部门中:AS=C+S+T 四部门中: 中包含外国居民的储蓄) 四部门中:AS=C+S+T(S中包含外国居民的储蓄) ( 中包含外国居民的储蓄
3)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 C a + bY APC = = 因为
Y Y
APC > MPC
a = b + > b = MPC Y
MPC。
a 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小, 只是 Y 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小 , 说明 APC 越来越接近
19
1978-1991某些年份全国居民收入与消费 某些年份全国居民收入与消费
0
供>求 求
B A
供<求 求
100
图3-3
Y
13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消费理论的发展
14
一、消费函数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 利率水平 收入分配状况 消费者偏好 消费信贷状况
15
1.凯恩斯消费函数
S = S (Y )
S = Y − C = Y − ( a + bY ) = − a + (1 − b ) Y
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储蓄增加 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例递增(?) 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例递增(?)
26
2.储蓄倾向
1)平均储蓄倾向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 )
资料来源:袁志刚《宏观经济学》 第二版),P133 资料来源:袁志刚《宏观经济学》(第二版), ),
年 份 收 入 (亿 元 ) 消 费 (亿 元 )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APC) )
1978 1980
1 5 4 4 .0 2 2 4 6 .6
1 5 1 4 .4 2 0 7 7 .8
0 .9 8 0 .9 2
1985 1990
1991
4 6 7 4 .8 1 0 1 7 6 .9 1 1 5 9 0 .1
4 1 4 1 .8 8 1 5 1 .5
9 2 2 2 .0
0 .8 9 0 .8 0
0 .7 9 6
20
3.消费曲线
7 6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消费函数 是线性的, 是线性的,图 为一条直线: 为一条直线:
5 4 3 2 A 1
1. 45 ° 线:收支相等线
C+I
支出等于收入的45 ° 支出等于收入的 线,表示总供给等于 总需求。 总需求。 用C+I代表总支出 代表总支出 代表总需求AD) (代表总需求 ) 用Y代表总产出 代表总产出 即总供给AS) (即总供给 )或 总收入
100
收支相等线
收入=100 收入
支出=100 支出
Y
23
如果消费函数 是非线性的, 是非线性的, 可表达为一条 曲线: 曲线: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认为,消费量的增加和Yd的增加并 凯恩斯认为,消费量的增加和 非一直保持一定的比例,即MPC并非固定。 非一直保持一定的比例, 并非固定。 并非固定
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增幅不断下降: 当Yd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增幅不断下降:
18
问:MPC、APC的关系如何?它们的变化由何规律?
MPC、APC的特点
1)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
0 < MPC < 1
可能﹥ 可能 2) APC可能﹥、﹦、﹤1 )
(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8
三、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对某种商品来说,如果其供给与需求相等, 对某种商品来说,如果其供给与需求相等,则供求关 系就达到了均衡, 系就达到了均衡,此时该商品的价格和产量称为均衡 价格和均衡产量。这是一种微观经济均衡, 价格和均衡产量。这是一种微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 均衡与此类似。 均衡与此类似。
宏观经济均衡是指经济中:总供给 总需求 宏观经济均衡是指经济中:总供给=总需求 或者:总产出=总收入 总支出。 总收入=总支出 或者:总产出 总收入 总支出。 这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或称均衡总产 这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或称均衡总产 均衡国民收入 出。
7
二、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凯恩斯否认“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凯恩斯否认“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认为总 需求才是决定性的变量,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需求才是决定性的变量,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从而决定国民收入水平( )。 从而决定国民收入水平(Y)。
总需求决定总供给,从而决定经济活动水平, 总需求决定总供给,从而决定经济活动水平, 这一规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命题, 这一规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也 是我们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出发点。 是我们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出发点。
APC和APS的关系 和 的关系
APC + APS = 1
MPC和MPS的关系 和 的关系
C=a+bY
消费曲线的移动
0
6
8
10
12
14
Y
a)由b的变化而产生的移动:曲线以A点为轴心旋转; ) 的变化而产生的移动:曲线以 点为轴心旋转; 的变化而产生的移动 点为轴心旋转 b)由a的变化而产生的移动:曲线上、下平移; 的变化而产生的移动: ) 的变化而产生的移动 曲线上、下平移;
21
下图反映的是1989-2002年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 人均消费之间的关系,这段期间我国的消费函数为:
3
一、两类宏观经济变量
理论概念: 理论概念:总供给与总需求 统计概念:总收入、 统计概念:总收入、总产出与总支出 总产出 总供给 总需求 总收入 总支出
4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中对商品与劳 务的有效需求总量 有效需求总量。 务的有效需求总量。 在两部门经济中,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 总和, 总和,即:AD=C+I。 。 三部门中: 三部门中:AD=C+I+G 四部门中: 四部门中:AD=C+I+G+(X-M) ( ) 在短期,国民经济的水平( 在短期,国民经济的水平(GDP)取决于总需求。 )取决于总需求。
45° °
100
图3-1
11
Y
2. 均衡的图示
1°均衡产出位于总支 出与产出(收入)相 等的点上。 2°向上移动总支出曲 线引起均衡产出量的 增加。幅度越大,总 产出增幅越大。
C+I C+I C
45° °
Y0
Y1
图3-2
Y
12
3.均衡(产出)是如何形成的?
支出决定收入
若生产(供给) 若生产 ( 供给 ) 超过需 位于45° 求,位于 °线右侧的 A点 , 企业中不希望有 点 的过多存货, 的过多存货 , 这时企业 就会削减生产。 就会削减生产。 若生产低于需求, 若生产低于需求 , 则位 于 45° 线左侧位置 点 , ° 线左侧位置B点 企业库存就会减少, 企业库存就会减少 , 企 业就会扩大生产。 业就会扩大生产。
在长期, 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能力, 在长期,GDP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能力,取决于总供给。 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能力 取决于总供给。
6
国民收入
通常用Y来表示。 通常用 来表示。 来表示 从总需求方看, ≡ 从总需求方看,Y≡C+I 从总供给方看, ≡ 从总供给方看,Y≡C+S
Y是一个代表性的概念,它代表一个国家在一 是一个代表性的概念, 是一个代表性的概念 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 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 实际上指的是GDP或GNP。 实际上指的是 或 。 为了不确指,就使用了国民收入这个词。 为了不确指,就使用了国民收入这个词。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 加而递减。 加而递减。
24
二、储蓄函数
The Saving Function
对家庭部门来说, 除了消费, 对家庭部门来说,收入 除了消费,就是用 来储蓄,储蓄与收入也是正相关关系。 来储蓄,储蓄与收入也是正相关关系。 Y=C+S = +
25
1. 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2)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 )
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即(1b)。 )。
APS
=
S Y
MPS
=
∆ S ∆ Y
=
dS dY
27
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