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导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导论

阅读书目
小学(2001)、初中(2003) 、高中(2004)思 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朱明光 民教育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 朱幕菊 北师大出版社 教育部(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人
课程论: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 的目标体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 课课程标准及教材介绍、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 几个问题等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课程, 认识这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处理教材的基本 要求,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 系统的要素、教学方针、教学规律等内容。主要是 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教学的要素、方 针和规律。
教学方法论:思想政治教学组织、教学基本环节、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等内容。主要是 让学生掌握优化的教学方法,知道在教学中如何操 作,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艺术论:思想政治教学艺术概述、艺术的运 用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对教学艺术有个理性认识,掌 握教学艺术技巧,解决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学科学法论:学习指导的概念、指导学习的主 要措施、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让学 生知道学习指导的作用及如何指导学习。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问题是学科教
学论的基本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学 与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 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在教学操作时要伴随着情 感、价值、策略等因素。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 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教学的魅力来自它的艺术。所 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 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问。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第一章

3、核心
•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全体国民的健康人格,教会学生 学会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人。 • 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给个人的
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所以思想政治课在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中负有重要意义。
• 而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六、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规范教学行为,但课程形态和课程结构单一。
3、2001年6月至今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试行),并颁布了首批17个学科18个课程标准的实验稿, 其中包括德育课程的两个课程标准即《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 2003年5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 准》。至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已全部纳入国家基础 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之中。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 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改革力度很大, 新课程以模块的形式呈现。
3、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 教育要“三个面向” 的思想;(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 明确德育工作的地位; (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 德育的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有 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四有新人) • 德育的内容;(包括方向性/认知性/道德规范性内容)
5、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学校德育历来强调独立设置课程的重要性。德育课 程主要有两门:一是道德教育课。该门课程具体内容根据 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德目安排,由班主任负责教学。教材由 各出版社根据德目编写,教师可以选用,也可自编教材; 二是公民课。该课程在初中阶段开设,其主要教学任务一 是让学生了解社会,让学生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知识和社 会经济生活知识的学习,明了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应 履行的社会责任,深入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二是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个性教育、人生观教育、国 际化教育、劳动教育几个方面的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导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导论

学科实践论:思想政治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习的组织和步骤、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任务和实习成绩评定。这是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把理论知识变成教学
能力。
A
14
五、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
1、成为合格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需要 2、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
A
15
六、思想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 的目标体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 课课程标准及教材介绍、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 几个问题等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课程, 认识这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处理教材的基本 要求,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A
11
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 系统的要素、教学方针、教学规律等内容。主要是 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教学的要素、方 针和规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问题是学科教 学论的基本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学 与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 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在教学操作时要伴随着情 感、价值、策略等因素。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 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教学的魅力来自它的艺术。所 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 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问。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政部 陈莹
A
1
(考试科目)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和课堂表现情况。
小组作业—3人 独立完 为一组,自由 成作业 组合
无法来听课须课前请假, 否则按旷课处理,一学期 缺勤3次该部分成绩按0分 计,2次迟到相当一次 旷课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第四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PPT精选文档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第四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PPT精选文档

4.5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准备工作
4.5.2 备课
(一)备《课程标准》 教师上 课前的 准备工 作称作 备课。
(二)备教材
(三)备学生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6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4.6.1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主体性 原则 教学 设计 的几 个原 则
系统性 原则
灵活性 原则
创新性 原则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3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 式 4.3.1 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读书指导法 (五)演示法
(六)社会调查法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3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 式 4.3.2 教学模式
(一)教法 教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时 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式、途径和操作程序。简 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定义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 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 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4 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
4.4.2 多媒体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 体在 思想 政治 学科 教学 中的 作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多媒体在教学技术方式 上的有效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4 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6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4.6.2 教学设计的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课件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课件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二)政治教师的仪表行为:符合育人角 色的特点;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体现职 业特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1. 教师专业化应具备哪些特征? 2. 教师职业有什么社会作用? 3.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 4.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个体发展有什么价值? 5. 思想政治课有哪些社会价值? 6. 当代中学生政治信仰如何? 7. 当代中学生有什么样的社会理想? 8. 当代中学生有什么样的政治思想观念? 9. 政治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素质? 10. 目前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成因是什么? 11. 政治教师应具有哪些方面知识?为什么? 12. 政治教师应具有哪些方面能力? 13. 优化教学能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智能
1.观察能力 2.思维能力 3.创新能力
教学实 践能力
1.教学能力;2.指导学生 学习的能力;3.组织管理 能力;4.表达能力;5.思 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 6.交往能力;7.教育科研 能力;8.运用现代化教学 技术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8.4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一)思想素质 (二)政治素质 (三)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8.4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8.4.2 广博的知识经验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2
相关学科知识
3
教育科学知识
4
心理学知识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8.4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8.4.3 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8.4.4 健康的身心
(一)心理素质:成熟的性格;融洽和谐的 心理状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自 我调节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第六章 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第六章 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6.4 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
6.4.6 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 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 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 学习方式。主要包括 以下三方面:(1)师生关 系是“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2)学习的基本 形式是“以类似科学 研究的方式”;(3)学习 的基本内容是“获取 知识和应用知识,以解 决问题”。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第二版)
主编刘强 副主编 胡田庚 庄永敏 杨秀莲 参 编 孟庆男 黄桂英 严恒江
纪 良 薛中国 王元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第六章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
1 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理论

2
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

提 示
3 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
6.4 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
6.4.1 计划法
计划是在学习活动开 始之前,他人或者学习 者自身对某一段时间 内学习活动的设计和 安排。学习计划有时 也叫学习规划或规划 自己的学习。这种规 划和安排涉及四个因 素:学习目标、学习 内容、时间分配、方 法措施。
(一)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 (二)制定学习计划的程序 (三)制定学习计划的方式 (四)制定学习计划的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6.2 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
6.2.5 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一)勤于积累 (二)积累就要博学
勤奋是学习者 在学习过程中, 经过长期不懈 的努力而积累 形成的一种性 格特点,也是学 习不可缺少的 心理条件。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大纲刘强主编高教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大纲刘强主编高教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大纲刘强主编高教出版社 2009年第二版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简单的历史回顾(一)、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1、西欧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1)、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2)、法国的思想政治教育(3)、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2、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3、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1、思想政治课的建立和发展2、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思想政治课课程的破坏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现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改革第二节优秀的德育思想(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1、中国传统德政的观念2、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念3、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观念(二)、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德育思想第三节邓小平德育理论(一)、学习邓小平德育理论的意义(二)、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三)、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3、德育工作的地位4、德育的目标5、德育的内容6、德育的方式7、德育的原则8、教师队伍建设第四节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概念(二)、素质教育的特征1、目的性2、育人性3、全体性4、全面性5、基础性6、主体性(三)、素质教育的核心(四)、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3、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五)、实践能力是人才素质形成的基础1、实践能力在人的素质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3、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一)、历史论德育性质(二)内容论德育性质(三)特点论德育性质(四)途径论德育性质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一)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1、目标导向2、价值导向3、行为导向(二)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1、对政治方向的规范2、对思想观念的规范3、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三)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个性化功能1、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2、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建构作用3、对个性化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第七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一)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三)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一)教师与学生(二)教育与教学(三)传授与接受(四)内化与外化(五)理论与实践二、思考题1、素质教育的特征是什么?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2、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功能是什么?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一)课程的定义1、课程是指学科2、课程是指教材或课程资源3、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或计划4、课程是指学习经验或体验(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1、科教兴国的需要2、改革“应试”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3、迎接加入WTO对我国基础教育挑战的需要(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四)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1、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价值观2、在课程结构方面,体现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倾向3、在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4、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5、在评价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6、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1、序言2、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3、教学原则和方法4、教材编写与选用5、学习评价与考核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1、教学目标的涵义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系统(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1、“普通性目标”取向2、“行为目标”取向3、“生成性目标”取向4、“表现性目标”取向(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1、情意目标2、品德目标3、能力目标4、知识目标二、思考题1、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2、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1、教师2、学生3、教材4、教学手段5、教学环境(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品德因素为学生成才确定正确的方向2、动机因素3、人格因素4、情感因素对学习力起调节与开发作用(二)学生的智力因素1、观察力2、注意力3、记忆力4、思维力(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相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力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一)知行统一规律(二)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四)时代性规律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1、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决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2、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3、教学实践证明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1、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2、联系学生实际3、联系国际政治实际4、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际(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1、认真掌握理论2、了解实际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一)方向性原则1、方向性原则的含义2、坚持方向性原则的意义(二)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1、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的含义2、贯彻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的意义(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1、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的含义2、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的意义(四)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1、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的含义2、贯彻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的意义(五)师生民主合作原则1、师生民主合作原则的含义2、贯彻师生民主合作原则的意义(六)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1、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的含义2、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的意义(七)创新性原则1、创新性原则的含义2、贯彻创新性原则的意义(八)以激励为主的原则1、以激励为主的原则的含义2、贯彻以激励为主的教学原则的意义二、思考题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2、思想政治学科有哪些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第四章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课堂教学的含义2、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3、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4、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二)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1、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含义和作用2、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3、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原则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法和教学模式(一)教法和教学模式1、教法2、教学模式(二)启发式教学模式1、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含义2、启发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关系3、启发式教学的特征(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1、教学目标2、教学程序3、教学策略4、师生角色5、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特征(四)探究式教学模式1、发现式教学法2、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五)案例教学法1、案例教学模式的含义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程序3、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六)情感教学模式1、情感教学的含义2、情感教学的建构3、情感教学的特征4、思想政治学科运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一)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社会调查法(二)教学模式1、八字教学法2、“预议导练”教学法3、讲读法4、“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五步教学法5、五字教学法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一)多媒体教学的含义(二)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2、多媒体在教学技术方式上的有效作用(三)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程序1、稿本设计2、课件脚本编写3、课件的素材准备4、课件的编辑合成5、课件的试用和评价(四)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重点性原则3、艺术性原则(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准备工作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2、备课3、教案的编写(六)优化课堂教学1、教学最优化的含义2、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则3、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标准4、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5、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七)说课1、说课的含义2、说课的内容(1)说教学观念(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内容(4)说教学时间的分配策略(5)说教学方法(6)说学法指导二、思考题:1、什么是情感教学模式?运用情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是什么?2、如何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准备工作?3、说课时应从哪几方面说教学的设计?第五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教学是一门艺术1、教学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2、教学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因素(二)教学艺术的本质(三)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关系(四)教学艺术的功能1、提高威信功能2、激发动机功能3、全面育才功能4、优化氛围功能(五)教学艺术风格1、教学艺术风格的含义2、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3、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一)备课的艺术1、注重系统性,坚持局部与整体的统一2、明确目的性,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统一3、体现主体性,坚持主导与主体、教法与学法的统一4、加强计划性,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5、突出发展性,坚持学习与创新的统一(二)组织教学的艺术1、组织教学的一般艺术2、特殊情况下组织教学的艺术(三)导入的艺术1、导入的基本要求2、导入的主要方法(四)讲课的艺术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增强有效性2、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3、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5、时间巧配,难度巧设,具有协调性6、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五)教学启发的艺术1、提问启发2、对比启发3、材料启发4、设疑启发5、直观启发6、语言启发(六)讲概念的艺术1、从具体到抽象讲概念2、从已知到未知讲概念3、追根溯源讲概念4、对比分析讲概念5、解析定义讲概念6、设疑引思讲概念(七)提问的艺术1、提问的基本要求2、提问的主要方法(八)举例的艺术1、举例要有科学性2、举例要有思想性3、举例要有启发性4、举例要有典型性5、举例要有趣味性6、举例要有时代性(九)板书的艺术1、板书的基本要求2、板书的主要形式(十)激励的艺术1、榜样激励2、目标激励3、奖惩激励4、情感激励5、竞赛激励(十一)节奏调节的艺术1、语言表达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2、神情举止恰当合理,富于变化3、教学信息疏密相间、错落有致4、教学活动动静结合、编排有序5、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气氛适宜(十二)幽默的艺术1、幽默的主要方式2、运用幽默的基本要求(十三)结尾的艺术1、归纳总结式2、首尾呼应式3、设置悬念式4、比较区别式5、练习检测式6、图表整理式(十四)考试命题的艺术1、考试命题的一般步骤2、各类试题的编制要求二、思考题1、什么是教学艺术风格?怎样才能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第六章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思想政治学习指导理论(一)、学习指导的概念(二)加强学习指导的意义1、这是当今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2、这是当今主体性教育的客观要求3、这是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的需要(三)学习的类型1、按学习的自由性程度划分2、按学习的目标划分3、按学习的场所划分4、按学习的组织形式划分5、按掌握知识的方法划分6、按有无指导和帮助划分(四)指导学生学习的形式第二节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一)建立新的学习观念1、终身学习的含义2、终身学习的特征(二)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三)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1、树立远大理想2、及时克服困难3、善于自我反馈4、改革自己的学习方法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6、重视课外学习(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五)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1、善于积累2、积累就要博学(六)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1、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3、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思考,大胆创新4、解开学生心智的枷锁5、鼓励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八)调整好竞争的学习心理(九)帮助学生在做中学1、积极创设一个适宜学生在做中学的情境2、引发学生提问,主动探索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4、提供学生必要的支持第三节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一)注意力分配的策略1、预习2、提问3、阅读4、复述5、回忆6、复习(二)记忆的策略1、地点记忆法2、组织记忆法3、笔记记忆法4、理解记忆法5、尝试记忆法6、图示记忆法7、联想记忆法(三)融会贯通的联系策略(四)解决问题的策略(五)思维调控策略1、思维与感知内在统一的规律及其应用2、思维与问题相互推进的规律及其应用3、在某种思维主导之下,各种思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应用4、在某种思维方法的主导下,各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的规律及其应用第四节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一)计划法1、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2、制定学习计划的程序3、制定学习计划的方式4、制定学习计划的要求(二)听课法1、课前准备2、明确听课的目标和重点3、多思4、整理思维5、编码记忆(三)记忆法1、有效记忆的要求2、记忆的方式(四)质疑法(五)温故知新法1、温故知新法的含义和特点2、温故知新法的操作(六)研究性学习法1、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七)合作性学习法1、合作性学习法的含义和特点2、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操作(八)自学法1、引入指路2、自学解疑3、巩固练习4、重读小结(九)快乐学习法1、优化课堂结构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3、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十)应用法1、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应用2、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3、提出的应用要适当,要切合中学生实际4、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由浅入手,逐步提高5、指导学生应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二、思考题1、如何应用研究性学习法?2、你对合作性学习法有何理解?第七章思想政治学科评价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二)教学评价的对象1、学生的评价2、对教师的评价3、课程教材的评价4、对学校工作的评价(三)教学评价的分类1、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2、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分类第二节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一)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评价功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2、评价内容过多注重智育3、把笔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分数4、由于评价主体错位,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二)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1、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2、评价内容综合化3、评价方法多样化4、评价主体多元化5、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一)教学评价形式1、学生的学习评价形式2、教师的教学评价形式(二)学生评价方法1、研讨评价法2、专题作业评价法3、观察评价法4、知行综合评价法第四节听课(一)听课的目的1、为了熟悉本学科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进行听课2、为了帮助教师业务提高进行的听课3、为观摩典型教学组织的听课4、教育领导者为了调查研究和检查工作进行的听课5、为切磋教学技艺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二)听课的准备1、心理准备2、理论和教学信息的准备(三)听课的要点1、看教者的理论修养2、看教者的教学智能3、看教学效果4、看教者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技能(四)听课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五节评课(一)评课的原则1、客观公平原则2、科学性原则3、重点性原则4、理解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二)评课的标准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结构5、教学素养6、教学效果第六节考试(一)思想政治课的复习1、复习的含义2、复习的形式3、选拔性考试前的总复习(二)思想政治课的考试1、考试的意义2、思想政治课考试性质的类别3、思想政治课的书面考试目标4、考试材料的选择5、考试的方式(三)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命题(四)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分析二、思考题1、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试述一堂好课的标准第八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专业地位1、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历史2、教师职业专业化特征(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作用2、造就人才的作用3、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4、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三)教师职业的特点1、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性2、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3、教师职业具有奉献性4、教师职业的育人性5、教师劳动效果滞后性和深远性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价值观(一)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1、理论武装作用2、政治导向作用3、能力培养作用4、道德规范作用5、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6、心理素质优化作用7、审美情操陶冶作用(二)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1、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作用2、思想政治课的经济性作用3、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作用第三节教师的学生观(一)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1、当代中学生的政治信仰2、当代中学生的社会理想和行为3、中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4、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二)目前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成因分析1、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现状的分析2、中学德育功能弱化(三)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发展前景的思考1、只有面向世界才能促进我国中学德育跨越式发展2、吸引和借鉴国外德育理论,提高我国的德育实效性3、树立服务意识做学生德育的良师益友第四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1、思想素质2、政治素质3、道德素质(二)广博的知识经验1、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2、相关学科知识3、教育科学知识4、心理学知识(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1、政治教师的智能2、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四)健康的身心1、心理素质2、身体素质(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1、政治教师的风度2、政治教师的仪表行为二、思考题1、试述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2、试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素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

绪论: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为什么?逻辑起点是学习。

逻辑起点,就是一门学科理论开端的那个范畴。

这一范畴是从众多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最普遍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灵魂,是理论研究的起始问题与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学习是这一学科的开端范畴,也是整个逻辑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要解决的最根本的矛盾和完成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围绕学习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的。

二、简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总的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问。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还伴随着情感、价值等因素,所以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

2.从教学构成要素来看,主要有: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学环境3、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其矛盾4、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三、叙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包括的内容。

基本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

按照逻辑方式组成一个理论结构,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包括:1.原理论、2.课程论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论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6.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论8.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9思想政治学科实践论、四、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什么意义?1、培养合格政治教师的需要2、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3、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4、是适应政治课教学改革,培养新时期“四有”新人的需要五、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那些方式?(一)理论讲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实用文档
绪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为什么?
逻辑起点是学习。

逻辑起点,就是一门学科理论开端的那个畴。

这一畴是从众多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最普
遍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容和灵魂,是理论研究的起始问题与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学习是这一学科的开端畴,也是整个逻辑体
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要解决的最根本的矛盾和完成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
是围绕学习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的。

二、简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总的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
术的一门学问。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
还伴随着情感、价值等因素,所以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

2.从教学构成要素来看,主要有: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学环境
3、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政治素质、思
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其矛盾
4、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
三、叙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包括的容。

基本容主要有三大部分: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

按照逻
辑方式组成一个理论结构,形成一个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包括:1.原理论、2.课程论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论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6.思想政
治学科学法论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论8.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9思想政治学科实践论、
四、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什么意义?
1、培养合格政治教师的需要
2、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
3、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4、是适应政治课教学改革,培养新时期“四有”新人的需要
五、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那些方式?
(一)理论讲授。

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向学生介绍这门学科的理论框架、研究对象、研究围、主要观点、概念和问题等。

(二)教育观察。

可以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教师成功的录像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一些教学活动。

(三)教育调查研究。

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了解教育事物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时间的学习方法,是把感性认识认识事物和理性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训练。

是在教育实习前进行教育培训,容有:编写教学设计、组织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