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收入指标
1.收入:收入指标是企业经营状况最基本的衡量指标,即企业在其中一时期内的经营活动中实现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费用
2.销售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收入,可以反映企业销售质量和数量及市场表现。
计算公式: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销售数量
3.销售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净收入,即净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间的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4.毛利率: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毛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效果和竞争力。
计算公式: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二、费用指标
1.管理费用: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所发生的一类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计算公式:管理费用=行政费用+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其它
2.行政费用:是指企业在行政管理上的费用,包括行政人员薪金、物料支出、通信费用等,可以反映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及费用控制情况。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回复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回复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一步一步回答引言:统计指标是用来衡量、描述和分析某一特定现象的量化数据。
在经济领域、社会科学、医学、环境等方面,统计指标是重要的工具,可以提供有关发展、变化和趋势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分步解读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第一步:了解统计指标的定义和分类统计指标是对集合体中的某一属性或特征进行量化描述的数值。
一般而言,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用来概括和总结数据集的特征,如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推论性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通过推断来得出总体的特征,如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第二步:解读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1. 均值:均值是统计集合中各个值的平均数,用来描述集体的“平均水平”。
它可以提供集体的集中趋势和代表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均值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考量。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央位置的数值。
它可以描述集体的“典型值”,相对于均值来说,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 标准差:标准差是衡量数据集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它能够提供数据的变异情况,越大表示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反之亦然。
4. 百分位数:百分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集中具有某种特征或性质的值所占的比例。
例如,75分位数表示有75 的数据小于等于此数值。
第三步:解读常见的推论性统计指标1.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一种范围估计方法,用来描述估计值的可信程度。
例如,95的置信区间表示我们有95的置信度认为真实值在该范围内。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确定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或关联性。
它通过设定一个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并根据样本数据的结果来接受或拒绝假设。
第四步:探讨主要统计指标的应用领域1. 经济领域:统计指标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它们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经济增长、通胀水平和消费情况。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门诊量和住院量:门诊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接待的门诊人次,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等各类门诊。
住院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收治的住院患者人次。
这两个指标可以衡量医院的规模和服务需求。
门诊量计算公式:门诊量=门诊人次1+门诊人次2+...+门诊人次n住院量计算公式:住院量=住院人次1+住院人次2+...+住院人次n 2.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每位住院患者在医院住院的平均天数,它可以反映医疗服务效率和床位周转情况。
平均住院日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总和/住院患者人次3.手术量:手术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进行的手术次数,包括各类手术、大中型手术和微创手术。
手术量计算公式:手术量=手术次数1+手术次数2+...+手术次数n 4.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总额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实际收取的患者医疗费用总和,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等各项费用。
医疗费用总额计算公式: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1+医疗费用2+...+医疗费用n5.药占比:药占比是指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占比,它可以反映医院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药品费用的支出情况。
药占比计算公式:药占比=药品费/医疗费用总额*100%6.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率是指医院实际使用的病床数与可开放病床数之间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医院病床资源的利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计算公式:病床使用率=实际使用的病床数/可开放病床数*100%7.疾病种类和分布:疾病种类和分布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接诊的各类疾病种类和分布情况,包括传染病、慢性病、急性病等。
这些统计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也能为医院的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服务流程。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手术量计算公式:手术量=总手术数(门诊手术数+住院手术数)2.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是指医院床位的实际使用量占可使用床位数的比例。
床位使用率可以反映医院床位的紧张程度和利用效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
计算公式:床位使用率=(实际使用床位数/可使用床位数)×100%3.门急诊量门急诊量是指医院门诊和急诊的总就诊人次数。
门急诊量可以反映医院门诊和急诊服务的需求以及医院对患者的就诊处理能力。
计算公式:门急诊量=门诊就诊人次数+急诊就诊人次数4.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医院服务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服务。
计算公式: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得分总和/参与调查的患者人数)×100%5.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
平均住院日可以反映医院住院患者的病情复杂度、床位周转效率和医院床位的需求。
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总和/住院患者人次数6.床位周转率床位周转率是指医院床位的使用频次,即床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紧张程度。
床位周转率可以反映医院床位的使用效率和床位资源的利用情况。
计算公式:床位周转率=(门诊就诊人次数+急诊就诊人次数)/单个床位数7.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是指医院手术的成功率,即手术患者的治愈、康复或手术目的的实现程度。
手术成功率可以反映医院手术技术的水平和手术风险的控制能力。
计算公式: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患者数/总手术患者数通过对医院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及计算公式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评估医院的运营状况、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适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卫生统计医疗服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卫生统计医疗服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
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①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②出诊人次数;③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④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数×100%。
3.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人次数×100%。
4.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
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5.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100%。
7.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8.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9.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10.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11.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12.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八项工程”监测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 邳州统计局

“八项工程”监测统计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GDP是指一定时期内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常住人口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当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及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与GDP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增加值/GDP×100%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指一定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的百分比。
生产性服务业,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指一定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5、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在国际间服务进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
其中,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服务出口增长率;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支出的增长速度为服务进口增长率。
6、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和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六大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
7、消费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总额)占GDP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消费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GDP×100%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最终消费所占的份额,即当年的最终消费增量与GDP增量的百分比(均按可比价计算)。
最终消费是指全社会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
计算公式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年最终消费-上年最终消费)/(当年GDP-上年GDP)×100%9、城市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平均数=数据总和/数据个数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集的中心位置。
计算公式: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值;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众数(Mode)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频数,频数最大的即为众数。
4. 极差(Range)极差是数据集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
计算公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 方差(Variance)方差是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描述了数据值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计算公式:方差=(∑(x-平均数)²)/数据个数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计算公式:标准差=√方差7. 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指的是在有序数据中,一些特定百分比的数值所处的位置。
计算公式:对有序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百分位数=(百分位数位置/数据个数)×1008.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取值范围为-1到1计算公式:相关系数= Cov(x, y) / (σx × σy),其中 Cov(x, y)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σx 和σy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9. 回归方程(Regression Equation)回归方程用于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于预测和解释数据。
计算公式:y = a + bx,其中 a 和 b 分别代表回归方程的截距和斜率。
10. 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离散系数是用来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变异性的指标,可以消除不同数据集因单位或量纲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79713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797131. 门急诊人次数(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Visits)门急诊人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来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或急诊就诊的人数。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服务流量以及患者就诊的需求情况。
计算公式:门急诊人次数=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2. 住院病人数(Inpatient Admissions)住院病人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入住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手术的患者数量。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住院服务质量和病床利用率。
计算公式:住院病人数=一般住院病人数+特需病人数3. 出院人次数(Discharges)出院人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过住院治疗后出院的患者人数。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出院管理情况和患者康复率。
计算公式:出院人次数=正常出院人次数+转往他院出院人次数+死亡出院人次数4. 手术台数(Number of Surgeries)手术台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进行的手术数量。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手术服务规模和手术质量。
计算公式:手术台数=手术例次(可分为一般手术例次和特需手术例次)5. 平均住院日数(Average Length of Stay)平均住院日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床位周转率和住院病人康复速度。
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数=总住院日数/出院人次数6. 门诊收入(Outpatient Revenue)门诊收入是指医疗机构通过门诊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总额。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门诊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门诊收入=门诊收费款项总额7. 住院收入(Inpatient Revenue)住院收入是指医疗机构通过住院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总额。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住院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住院收入=住院收费款项总额8. 医疗服务费用(Medical Service Expenses)医疗服务费用是指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总额。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一、球团1、球团矿产量(单位:吨)定义:是指以当日出厂球团矿检斤总重量。
2、平均强度(单位:N)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强度的平均值;公式:平均强度=被检验球团矿强度之和/全部检验球团数3、强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中,强度符合标准值的球团数占全部检验球团的百分数;公式:强度合格率=强度符合标准的球团个数/全部检验球团数*100% 4、粒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的成品球团中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那部分数量占全部检验数量的百分数:公式:粒度合格率=粒度符合标准的数量/全部检验数量*100%5、膨胀率(单位:%)定义:是指球团矿在经过高温还原气体的作用后,其体积的膨胀量;公式:膨胀率=作用后试样体积-作用前体积/作用后体积*100%二、烧结1、烧结矿产出量(单位:吨)定义:指由烧结机生产的送至高炉矿槽的全部烧结矿量。
2、烧结机利用系数(单位:吨/平方米.小时)定义:烧结机每平方米有效面积每小时产出的烧结矿量。
公式烧结机利用系数=烧结矿产出量/(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时间)3、烧结机日历作业率(单位:%)定义:烧结机的实际作业时间占日历时间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机日历作业率=(日历时间-烧结机停机时间)/日历时间*100%说明:①.日历时间用扣除大、中修后的时间计算。
②.烧结机停机时间包括计划检修、故障停机的时间。
4、烧结矿合格率(单位:%)定义:指被检验的烧结矿试样中,其碱度、FeO成分符合工艺规定的合格数目占检验数目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合格率=合格的烧结矿试样个数/总试样检验个数5、烧结矿碱度稳定率(单位:%)定义:烧结矿检验样碱度波动范围符合工艺规定的个数占总检验样个数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烧结矿碱度合格的检验样数目/总检验样数目*100%说明:根据标准,一级品碱度波动范围为±0.05,二级品为±0.1,按照公司实际情况,给集团公司报表统一按±0.1,报给其他地方报表按照原来要求不变。
机械设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机械设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机械设备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性能指标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机械设备主要统计指标,并提供相应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指标。
一、效率(Efficiency)机械设备的效率是指设备转换输入能量为有用输出能量的能力。
简单来说,效率越高,机械设备的能量利用率就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常见的效率计算方法为:效率 = 有用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 × 100%其中,有用输出能量是指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能够直接为生产提供价值的能量,例如机床加工出来的产品;输入能量则指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例如电能或燃料能源。
二、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机械设备在一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能力,即设备不发生故障或故障数量较少的概率。
可靠性通常用故障率来衡量,故障率越低,设备的可靠性就越高。
故障率的计算方法为:故障率 = 故障次数 / 设备运行总时间其中,故障次数是指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次数,设备运行总时间是指设备正常工作的总时间。
三、维修时间(Maintenance time)维修时间是指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恢复正常工作所需的时间。
维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生产工艺中断的时间和成本,因此维修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
维修时间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维修时间 = 故障排除时间 + 备件更换时间 + 等待维修时间其中,故障排除时间是指诊断故障到开始实际修复的时间,备件更换时间是指更换故障部件所需的时间,等待维修时间是指等待维修人员或维修设备的时间。
这些时间的累计就是维修时间。
四、运行成本(Operating cost)运行成本是指机械设备在一定时间段内投入的运行费用,包括能源消耗、维护保养费用和人工维修费用等。
合理控制运行成本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人口数: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户籍人口。
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的全部户籍人口。
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年平均人口
年出生人口×1000‰
出生人数:是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
年平均人数:是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以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死亡率=年平均人数
年死亡人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人数
本年死亡人数本年出生人数 ×1000‰。
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

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是衡量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数量化指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分析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统计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1. 平均值(Mean):平均值是一组数据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常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为:平均值 = 总和 / 数据个数。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常用于描述数据的中间位置。
计算公式为:中位数= (n + 1)/ 2,其中 n 是数据个数。
3.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常用于描述数据的主要取值。
计算方法为统计每个数的频次,选择频次最高的数作为众数。
4. 方差(Variance):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常用于描述数据的变异程度。
计算公式为:方差= Σ(观测值- 平均值)^2 / 数据个数。
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常用于描述数据的波动性。
计算公式为:标准差 = sqrt(方差)。
二、经济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总值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GDP = C + I + G + (X - M),其中 C 表示消费,I 表示投资,G 表示政府支出,X 表示净出口,M 表示进口。
2. CPI(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常用于衡量通胀水平。
计算公式为:CPI = (当前年度的消费品价格总和 / 基准年度的消费品价格总和) × 100。
3. 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ROI是衡量投资获得的回报率,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效益。
计算公式为:ROI = (投资获得的净收益 / 投资成本) × 100。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回复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回复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统计指标是描述和衡量特定现象或情况的标志性数据。
它们提供了有关事物的定量信息,以便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和解读方法。
首先,我们将重点关注"主要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是在一个特定领域或研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数据。
在经济学中,主要统计指标可能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在医学研究中,主要统计指标可能包括死亡率、患病率、治愈率等。
不同领域和研究中的主要统计指标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衡量特定情况和问题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如何解读主要统计指标。
解读统计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指标的定义、数据来源、样本规模以及统计方法等。
首先,要了解指标的定义,并确保对其含义有清晰的理解。
例如,在经济学中,GDP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
了解这个定义有助于理解GDP指标所涵盖的经济活动范围。
其次,了解数据来源对解读统计指标的重要性。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可能因来源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国家无法获得完整的统计数据时,可能需要通过估算或基于样本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在解读指标时,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可信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现实意义。
此外,样本规模也对解读主要统计指标至关重要。
样本规模的大小决定了指标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较大的样本规模通常具有较高的统计显著性和可靠性,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指标的含义。
然而,即使样本规模较小,仍可以通过合理的抽样和代表性样本的选择来达到较好的解释效果。
最后,了解统计方法和技术对于解读主要统计指标也至关重要。
不同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和解读数据。
例如,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是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则是用于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了解这些方法和技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主要统计指标的结果。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医疗机构的主要统计指标可分为医疗资源指标、医疗服务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和医疗经济指标。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的解释及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医疗资源指标1. 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率是指医疗机构的病床在一定时间内被患者使用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text{病床使用率} = \frac{\text{本期的人日数}}{\text{本期内可提供的床位总量× 运转天数}} × 100\%\)2. 医生人均门诊量:医生人均门诊量是指平均每位医生在一定时间内接诊的门诊患者数目。
计算公式为:\(\text{医生人均门诊量} =\frac{\text{门诊病人人次}}{\text{医生总人数} × \text{运转天数}}\)3. 出院者人次数:出院者人次数是指一定时间内出院患者的总人次数。
计算公式为:\(\text{出院者人次数} = \text{出院病人人次}\)4. 手术台数:手术台数是指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进行手术的台数。
计算公式为:\(\text{手术台数} = \text{手术总例数}\)二、医疗服务指标1. 门诊量:门诊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接诊的门诊患者次数。
计算公式为:\(\text{门诊量} = \text{门诊病人人次}\)2. 住院人次数:住院人次数是指一定时间内住院患者的总人次数。
计算公式为:\(\text{住院人次数} = \text{住院病人人次}\)3. 死亡人次数:死亡人次数是指一定时间内患者死亡的总人次数。
计算公式为:\(\text{死亡人次数} = \text{死亡病人人次}\)4.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计算公式为:\(\text{平均住院日} = \frac{\text{住院天数}}{\text{住院人次数}}\)5. 门急诊人次比:门急诊人次比是指急诊患者在门诊患者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text{门急诊人次比} = \frac{\text{急诊人次}}{\text{门诊病人人次}} × 100\%\)三、医疗质量指标1. 住院感染率:住院感染率是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比例。
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在数据分析和统计中,指标是用于描述或衡量其中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定量或定性变量。
指标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和计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及其计算公式:1. 平均值(Mean):平均值是所有观察值的算术平均值,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值 = (x1 + x2 + ... + xn) / n其中,x1, x2, ... , xn 表示观察值,n 表示观察值的数量。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
计算公式如下:若样本数量为奇数,中位数=第(n+1)/2个观察值若样本数量为偶数,中位数=(第n/2个观察值+第(n/2+1)个观察值)/23.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可以有一个众数,也可以有多个众数。
4. 方差(Variance):方差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方差 = [(x1 - 平均值)^2 + (x2 - 平均值)^2 + ... + (xn - 平均值)^2] / n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的分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6. 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特定百分比位置的值。
常见的百分位数有四分位数和中位数。
计算方法与中位数类似。
7.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 = Cov(X,Y) / (std(X) * std(Y))其中,Cov(X,Y)表示变量X和Y之间的协方差,std(X)和std(Y)分别表示变量X和Y的标准差。
8.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回归分析用于预测一个变量对于其他变量的影响关系。
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的统计指标解释

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的统计指标解释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
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了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
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
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划归工业。
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
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
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
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
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
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
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
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
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
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
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
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
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
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
统计指标及相关计算方法介绍

统计指标及相关计算方法介绍统计指标是用来描述和度量数据集中特定方面的量化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征、分布和关系,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数据。
在统计学中,有许多常用的统计指标,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1.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数量,它是描述数据集中心位置的重要指标。
计算一个数据集的平均数的方法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再除以数据的数量。
平均数可以用来衡量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平均数=(数据1+数据2+…+数据n)/n2.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值。
中位数可以用于衡量数据集的位置分布。
当数据集中有偶数个数时,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数据集中有奇数个数时,中位数为中间那个数。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是将数据集排序,然后找到位置处于中间的数据值。
3.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可以用于衡量数据中的集中现象。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以上的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计算众数的方法是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频数,并找到频数最大的数据值。
4.方差: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方差表示数据集中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偏差的平方的平均值。
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方差的计算公式如下:方差=((数据1-平均数)²+(数据2-平均数)²+…+(数据n-平均数)²)/n5.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正平方根,它和方差一样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6.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其中-1表示完全负相关,0表示没有线性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
相关系数可以通过协方差来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协方差/(x的标准差*y的标准差)这些统计指标与计算方法提供了描述和度量数据集的基本工具,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特征、分布和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
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收入法或成本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4、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
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
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
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
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平均工资指数指报告期平均工资与基期平均工资的比率,是反映不同时期工资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它表明报告期平均工资比基期平均工资提高或降低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根据。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国有经济型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城乡集体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
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又分为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商品房建设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城乡集体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其他经济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等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包括城乡居民建房投资和农民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
13、财政收支是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称。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各个环节筹集的财政资金的总和,它是保证国家行使其职能不可缺少的财力。
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及其他收入。
财政支出是国家政权为行使其职能,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使用的总称。
财政支出体现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反映财政资金分配关系。
财政总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及债务支出等。
14、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幅度的相对数,也称为价格指数。
目前统计的物价指数有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
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16、农村居民纯收入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总收入中,扣除生产经营费用、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金额以后的剩余部分。
这部分现金收入可用于生活消费支出和积蓄,或直接用于购建房屋和进行生产投资。
这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既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常性收入,也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的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也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负债性的收入及记帐补贴。
17、农业增加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农业生产创造的最终成果。
通过该指标可以衡量农业生产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全面反映农业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它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指标。
农业增加值可以采用生产法、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生产法是将农业部门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即农业总产出减去农业中间投入等于农业增加值;收入法是按各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相加,即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就等于农业增加值。
农业增加值的计算范围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单位。
18、工业增加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工业生产创造的最终成果。
通过该指标可以衡量工业生产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全面反映工业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并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必要的基础指标。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种方法也称要素分配法。
1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综合衡量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指标。
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应以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实际数值分别除以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并乘以各自的权数,加总后除以总权数求得。
该指数可从静态水平和动态趋势较为全面地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地区、行业以及企业之间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差异上的不可比因素。
通过对总指数的分解,可以分析每个单位项指标变化对总指数的影响,从而为了解、研究、制约工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提供依据。
20、建筑业增加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建筑业生产活动创造的最终成果。
通过该指标可以衡量建筑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全面反映建筑业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并为测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基础指标。
建筑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建筑业总产出减去建筑业中间投入等于建筑业增加值;二是收入法,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即将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相加之和就等于建筑业增加值。
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各种经济单位直接出售给城乡居民或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它反映各种流通渠道对居民和社会集团生活消费的供应情况。
该指标是分析消费品市场需求和研究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测算消费品购买力和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依据。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计算范围包括:1、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用于修建住房的建筑材料;2、售给各种单位附设的职工食堂和招待所仅供本单位食用的各种食品和燃料;各单位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己生产的产品;3、售给部队的吃、穿、日用品和燃料;4、售给来华的非常住居民的消费品;5、居民自费购买的药品和医疗用品;6、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刊、图书和各种邮品;7、旧货寄售商店自购、自销部门的商品;8、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煤气灶具和罐装液化石油气;9、售给居民的商品房;10、农民直接售给非农业居民和社会集团的商品不包括售给各单位用于生产经营用的原材料、燃料、设备、工具等和售给经营销售单位作为转卖用的商品,以及农民之间的商品销售。
22、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