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8baa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8.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教师反思: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
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8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ddec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c.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8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1《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
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
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
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02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10篇)
![202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8faf0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c.png)
202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10篇)202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10篇)1《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
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
然后直接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
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02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10篇)2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
《端午粽》教学反思9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7497a3910ef12d2bf9e751.png)
《端午粽》教学反思9篇《端午粽》教学反思9篇《粽子粽》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端午粽》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端午粽》教学反思篇1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端午粽》教学反思篇2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
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38a0c0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6.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端午粽》课文条理清楚,环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
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
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
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
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
《端午粽》教学反思范文模板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及反思)
![《端午粽》教学反思范文模板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f48a3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9.png)
《端午粽》教学反思范文模板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是分享的《端午粽》教学反思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赏析。
《端午粽》教学反思1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
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再增加难度:( )的()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习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
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
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
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
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
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0e2d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3.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3个偏旁“立”“米”“失”。
2、理解“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在文中的表达并学会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粽子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有很多的习俗,其中有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
今天老师就要来和小朋友学习一篇关于吃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2、师:端和粽都是什么结构?看看端是什么偏旁?给端找朋友(端正)上课的时候我们要做得端端正正,写字也要写得端端正正,看棕是什么偏旁?因为粽子是用米做的,所以是米字旁。
3、师:我们来看这个午字它是个独体字,跟着老师来写一写。
看看它与哪个字很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二、学习课文1、师: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学习叶和米)2、检查生字词和长句子。
3、指名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1、师:在作者的记忆里外婆包的粽子特别香、特别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品味外婆包的粽子。
2、师:让我们拿起书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读得真好,读出了藏在文字中的那份浓浓的爱)3、师:外婆包的粽子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数数有几句话?标一标。
指名读第1句话,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并想一想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色)指名读第2句话,其他小朋友想这句话写了什么?(香)指名读第3句话,其他小朋友想想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味)4、品读第二自然段(1)师: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了粽子的色、香、味。
现在请小朋友捧起书请小朋友轻轻地读读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学生交流: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学生齐读词语)师:好美的词语请你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句子)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就是外婆包粽子所用的材料(看图)这是?(分别请学生说)师:这些东西一看就特别惹人喜爱(学生齐读句子)师:老师也想来读读这句话。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135b1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7.png)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端午粽》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1《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
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
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
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午粽》教学反思13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a2982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f.png)
《端午粽》教学反思13篇《端午粽》教学反思1《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
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
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
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午粽》教学反思2《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53213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5.png)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粽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端午粽》教学反思多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d797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a.png)
《端五粽》教学反思多篇《端五粽》教学反思篇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滋味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采,使表达有了韵味。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五粽的描述更为形象。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份学生在课堂上的参预度不高,不能斗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五粽的样子、味道和花腔,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端五粽》教学反思篇2《端五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环绕着端五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滋味、花腔以及端五节吃粽子的由来。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许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
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
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5a7f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b.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端午粽》教学反思优秀8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af02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3.png)
《端午粽》教学反思优秀8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有名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本文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端午粽》教学反思优秀8篇,仅供参考。
《端午粽》教学反思篇一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较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端午粽》教学反思篇二今年的3月28日,是我上《端午粽》校级精品课的日子,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磨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得到了许多的感悟。
下面我来简单谈一谈。
其实我性格属于有些急躁型的,一直焦急于自己的课能不能上的让学生有兴趣,让自己满意。
作为一名教师,上语文课可能是比较简单,但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确是难上加难。
语文课要想上的好,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还需要有丰厚的底蕴。
即使是一年级的语文,也不容忽视。
如何让小朋友从小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让我们这些一年级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之又重。
在来到桃州一小,让我认识较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
桃州一小每一位老师都是吃苦耐劳,虚心学习,这值得我去学习。
因此,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有着担当的环境中,更加促使我要积极进步。
《端午粽》教学反思(通用9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b9eb8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4.png)
《端午粽》教学反思《端午粽》教学反思(通用9篇)要求学生能够流练得朗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下面我们来看看《端午粽》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端午粽》教学反思篇1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
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
,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
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
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
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教学反思篇2《端午粽》一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本文纯粹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讲述了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品尝,然后总要我们带回一篮粽子与邻居分享的事情。
简短的四段文字,却清晰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间爱你穿插对粽子外形、配料的描写。
课文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的学习。
现就所上《端午粽》一课进行如下的反思:1、基于本课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在导入新课时结合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家人”,并且回顾了《静夜思》《夜色》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本课的课题。
这样以内容为主体的导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也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五篇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fa651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f.png)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五篇《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我为大家预备了以下内容,盼望对大家有关心。
【篇一】学校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端午粽》一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本文纯粹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叙述了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品尝,然后总要我们带回一篮粽子与邻居共享的事情。
简短的四段文字,却清楚地叙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大事,中间爱你穿插对粽子形状、配料的描写。
课文条理清楚,易于同学的学习。
现就所上《端午粽》一课进行如下的反思:1、基于本课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在导入新课时结合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家人”,并且回顾了《静夜思》《夜色》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本课的课题。
这样以内容为主体的导入,对于一班级的同学来说初次接触,也便于同学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2、注意低班级课堂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教学。
结合课题重点学习了本课的两个新的偏旁“立字旁、米字旁”,在讲解的过程中都采纳了字源识字的方法。
在讲解其他生字时,也采纳了这样的方法,让同学了解汉字的文化,追根溯源明白汉字的本义。
尤其是在教学“豆”字时,结合其甲骨文,让同学去推想豆与什么有关?通过同学的回答,不难看出本字对同学来说有肯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对其指导,通过讲解明确“豆”最早指的是“一种盛肉的容器”。
同时也运用了相同的方法识记“肉、带、米”等字。
通过这四个象形字的教学激发同学探究汉字文化的爱好。
3、在指导写字环节,抓住了“真、分”两个生字中的易错点,让同学观看如何写好这两个字,尤其是“真”里面是三横而不是两横;“分”下面是“刀”不是“力”,通过口诀的总结,让同学再次夯实巩固生字的写法。
但是在此环节评价反馈时,老师的点评并不是很到位,仍有待于提高指导同学写字的水平。
4、关于品读课文的环节,由于前面的识字写字环节用时过多,品读环节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10.端午粽》教学设计及反思
![《10.端午粽》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fed10b561252d380eb6e7d.png)
第一题:粽子是用什么做的?谁来答?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一颗红红的枣
真棒。我们知道像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样的词是——叠词,你能说一说:还有什么是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吗?
生答。
2.大家这么聪明,很快就答对了第一题。外婆开心地去煮粽子啦。半个小时后,粽子熟啦。你闻到了什么味?外婆给我们每人一个粽子,来,我们一起剥开粽子,咬一口。(动词)
2.大部分学生认真思考,参与答题。并且,关于叠词的拓展和句子的比较,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能抓住关键。
3.教学语言比较有连贯性(只是教者自己还不够熟悉,所以在语气上应该要有所改进。)
4.用时46分钟,超时啦。
5.由于内容较多,整节课里没有10分钟的写字时间了,可以做调整。删去集中识字部分,减掉一部分教学内容(去掉六个二类生字,一类生字重点指导“午”和“豆”字的写法)。重点突出随文识字,并留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写好字,及时展示交流评价,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肖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你会读这些字吗?
端粽总间肉带知据念
豆米分节
(2)大家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里面哪几个左右结构的?
请一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到黑板前面来移动一下,把他们移到黑板的左边。
真棒。
(3)现在你们又来观察一下,哪两个字笔画比较多?
(4)这两个字里面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偏旁,谁认识它?请你读一读。
什么味道?好不好吃呀?
谁来说一说?
比较词语:又黏又甜
真是又黏又甜
有了“真”这个字,我们感觉到外婆的粽子十分好吃。
写“真”
多音字“分”“好”。(如果时间来不及,多音字环节不讲。)
端午粽教学反思(通用8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9a428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9.png)
端午粽教学反思(通用8篇)端午粽教学反思(通用8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粽教学反思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端午粽教学反思2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
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再增加难度:()的()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端午粽》教学反思9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d58e1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c.png)
《端午粽》教学反思9篇《粽子粽》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其的一篇杜勒旺勒沙托县课文,课文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端午粽》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端午粽》教学反思篇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累积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突显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元宵粽的描述更为形象。
我在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为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第三集,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习惯本终身教育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阐释能力《端午粽》教学反思篇2《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解题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地同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所,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有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大部份喜欢吃粽子。
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的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较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与把握得中断不是很好,就先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具体内容分解,搞清楚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
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
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
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
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
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