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合集下载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酒神精神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以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 奥尼索斯为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尤其是人生 的意义。
日神是美的外观的象征。日神精神让人仅仅停留在“外观”, 用幻觉等“美丽的面纱”掩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生的痛苦 暂时得以解脱。酒神是情绪放纵的象征。个体生命虽然稍纵即 逝,但是,隐藏在个体生命背后的生命本体,即生命意志却是 不断再生的,要肯定生命,就要肯定其中所必然包含的个人的 痛苦和毁灭。尼采通过对酒神精神的阐释,把叔本华的纯粹的 消极挣扎的生命意志转变了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
• He hates Democracy, Socialism, and Communism
– 1) They let the idiots run the system – 2) All are based on equality—even though we are not all equal—some men are greater! – 3) The masses of weak always win out while the few strong thinkers are forced to comply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l ,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主要 代表 。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 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其父社会地位 不高且早逝,但与当权贵族交往较密。 尼采自幼受父亲的思想影响,曾因其 远祖为波兰贵族而自傲。1858一 1864年,尼采在普福塔一所培养特权 子弟的寄宿学校上学,热衷于希腊文 化,对诗和音乐感兴趣。
1803一1804年曾按父愿去英、法等国访问、学 习、经商。但后来放弃了作商人的打算。1809年赴 哥丁根大学学医,第二年改学哲学,成了柏拉图的崇 拜者。1811年他到柏林听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的讲 课。1813年他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论文获 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先后居留魏玛、德累 斯顿,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 1820年任柏林大学哲学讲师。当时德国各大学 的哲学讲坛大都被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哲学家所 把持。叔本华对他们极为敌视,欲与之一争高低。他 在柏林大学时就企图与当时也在柏林大学任教的黑格 尔争夺听众,但遭到惨败。从1831年因躲避瘟疫离 开柏林去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等地。1833年起至死 均孤栖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小旅店中。

虚无主义的通俗解释

虚无主义的通俗解释

虚无主义的通俗解释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意味着对生命和人类存在的深深懷疑,认为人类活在无意义的世界中。

本文将对虚无主义进行通俗解释。

虚无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主要由尼采、卡夫卡、卢梭等人提出,但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

虚无主义说的是世界没有本质意义,人类生活在一个没有目的和价值的世界中。

萨特认为,人类是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生活,必须靠自己来寻找和创造自己的意义,去给自己的生命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虚无主义的思想,很多人都会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因为它把世界变成了一个没有规律、没有目的的混沌状态,这种感觉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但是,虚无主义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价值等方面提出了深刻的问题,促使我们深入思考。

虚无主义的思想核心在于“存在主义”,它认为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先于本质的,本质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

这个理念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赋予自己独特的意义和目标。

虚无主义的理论常常被人们误解为一种颓废、消沉的心态。

但是,虚无主义所提出的问题和挑战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而且,在极端的情况下,虚无主义推崇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也让人们在其中找到了时代精神和生命价值。

虚无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于艺术和文学的影响。

虚无主义运动对于西方文学、电影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虚无主义的艺术和文学表现出一种深沉、独特的美感和表达方式,反映出了人类存在的独特和不可复制的本性。

不难发现虚无主义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生活在无意义的世界中,意义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虚无主义思想起到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一种抒发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的方式。

虚无主义思想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命和存在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尽管这种思想引发的深刻思考和思考组成不知所云的哲学观点也让我们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迎接生活和挑战,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本质和好奇心是有好处的。

马克思对虚无主义的三重批判

马克思对虚无主义的三重批判

马克思对虚无主义的三重批判摘要:虚无主义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一种社会思潮,更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实实在在面临的现实问题。

后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等虽提出解决虚无主义问题的方法,但他们的方案又重新导致虚无主义问题的出现。

马克思一转前人思考的视角,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立场,通过在形而上学层面指出现代社会理性在话语体系的绝对霸权是导致虚无主义的重要原因,在对资本主义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逻辑运作是虚无主义的根源,立足实践角度向我们论证出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虚无主义;三重批判;唯物史观一、现代虚无主义“虚无”是现代化时期出现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起初只出现在哲学领域,后来被社会文学、艺术等领域所借用,成为现代性语境下一种专有名词。

虚无主义最初在德国的哲学领域产生,后来日本、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也产生了虚无主义。

准确把握和解读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虚无主义的具体特征和表现形式既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虚无主义本身,又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虚无主义思潮提供解决方案。

海德格尔认为“虚无指代存在概念,而非价值概念。

”[1]西方形而上学把“存在”作为研究的根本问题和最终目标,而“形而上学是这样一种历史,在其中,存在本身本质上是一无所有的;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是本真的虚无主义。

”[2]即形而上学因其本身遗忘了存在而使其自身成为了一种虚无主义。

近代社会出现的虚无主义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虚无就是“无在”、对存在的遗忘。

之所以人们会缺失信仰、道德沦丧、心灵空虚、精神涣散,就是人们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处于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下。

二、虚无主义的中国样态虚无主义并不只是西方特有的现象,其实在古代的中国,就早已出现两次虚无主义思潮。

早在西周时期,诸侯割据、礼崩乐坏,普通民众在动荡的社会背景的下,陷于一种无奈无助的情绪中。

整个社会追求及时行乐、逍遥无为,虚无主义在此时首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随着明末清初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文化渗透的出现,此时的人们强烈的感受到以“心性之学”为特征的传统儒学体系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西方学者对虚无主义的研究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西方学者对虚无主义的研究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西方学者对虚无主义的研究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是西方近代以来兴起的重要学术研究领域之一。

它对于现代社会和个体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学者对虚无主义的研究进行理论说明和概述,探讨其定义、历史背景、基本概念与核心特点,以及其在哲学领域中的发展和争议。

同时,还将介绍虚无主义研究方法与途径的转变,并探讨学者们对虚无主义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

最后,将调查虚无主义对现代社会价值观、个体生活态度和心理幸福感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虚无主义研究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第1部分)概述了文章的目标和结构;接下来是虚无主义的理论说明(第2部分),包括定义和历史背景、基本概念与核心特点以及虚无主义在哲学领域的发展和争议;第三部分(西方学者对虚无主义的研究方法与途径)涵盖了传统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当代学者的新视角与研究路径,以及学者们对虚无主义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第四部分(虚无主义对现代社会和个体生活的影响与解读)探讨了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挑战与冲击、对个体生活态度和意义寻求的影响分析,以及社会心理层面上虚无主义表现与心理幸福感关系的探讨;最后是结论部分(第5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提出对未来虚无主义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概述西方学者对虚无主义进行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说明和学术观点梳理,深入剖析虚无主义对现代社会和个体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从多个维度考察这种思潮与当代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通过对虚无主义研究方法与途径的探讨,希望能够揭示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并介绍当代学者采用的新视角和研究路径,以便更好地理解虚无主义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最后,通过对虚无主义对现代社会和个体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引起的挑战和可能解读,以期加深人们对虚无主义及其潜在意义的理解,并为构建更加和谐、充实的社会与生活提供参考。

虚无主义哲学

虚无主义哲学

网易公开课:人类与虚无主义作斗争(一)什么是宗教?我们要在世界幻象中定位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我们的信仰变得越来越广泛,定位和幻象之间的反差越来越能被理解了。

我们的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中前进,但是,对于这样一种不可逃遁的义务,我们从来没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与我们最大的恐惧和最高的希望进行斡旋。

起初,这些恐惧和希望与我们对自然界的依赖有关,然后随着我们逐渐建立起文明,重点转移到了人类存在的缺陷:我们希望能够永生。

由于我们不能够抓住终极实在的本质,或者是我们置身其中的位置,我们希望消除这种神秘性,并且解除人类存在的飘忽不定性。

由于我们受牵制于贪得无厌的欲望轮回,并从有限中寻求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等值于我们欲望的客体。

因为它将是无限的。

宗教史的一个新的时刻就要到来,当我们抵住诱惑、劝导自己,一切都还好。

因此,基于对人类存在无可救药的缺陷的认知,我们决心要增加我们赋有的那些属性中的份额。

什么是哲学?在过去,哲学经常成为一种将来时的超科学。

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它有时候变成了一种镇压思想自由的思想警察,它既不是思想警察,也不是超科学。

哲学的更好作用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来对我们的洞察能力的极限进行测试和督促我们处理最重要事情的特权。

以康德用三种问题来描述它:我可以得知什么我应该怎么办我可以期望什么正是通过第三个问题,哲学和宗教以及政治最直接地联系了起来,哲学上可以真么理解:我们反抗方法论强加的约束,以及询问和谈话中所有特定领域的假说。

虽然,我们宣布放弃对超科学的声称,宣称放弃基础知识的早产儿,似乎与我们反抗的决心是相互矛盾的。

然而,这种限制和力量的结合,验证了我们人类的一个基本属性:我们处于一个思想、文化和社会的特定环境中,它们形成了我们,它们造就了我们,但是,我们比这种环境拥有更多属性。

什么是虚无主义?我们不能够把握揭开现实世界谜团的办法和人类存在的本质,死亡的必然性使得这种无根据变得更加有负担。

虚无主义是我们对于必死性观点的无根据体验。

现代虚无主义的生存论批判

现代虚无主义的生存论批判
现代虚无主义的生存论批判
目录
01 一、虚无主义的起源 和演变
02
二、现代虚无主义的 生存论本质
03
三、现代虚无主义的 危害
04
四、对现代虚无主义 的批判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 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本次演示将从生存论的角度对现代虚无主义进行批判, 以期能够揭示其本质和危害,并引导人们远离这种错误的思想。
1、否定历史事实
1、否定历史事实
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否认或故意忽视历史事实和历史真相。他们认为历史是 由主观臆断和虚构的情节构成的,而不是客观的记录。因此,他们常常对历史事 件进行曲解和误导,以符合自己的政治目的或意识形态。
2、鼓吹绝对自由
2、鼓吹绝对自由
历史虚无主义者通常认为自由是绝对的,任何形式的约束和限制都是不合理 的。这种观念容易导致人们对社会规范的忽视和破坏,从而引发社会混乱。
二、马克思生存论与现代性批判
马克思的生存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状态的深度反 思。他将人的生存与物质生活起来,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生存状态,从而 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和异化。
二、马克思生存论与现代性批判
首先,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核心在于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 的积累和增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目标,而人的生存状态则被边缘化。人的自由 和全面发展被束缚在资本的链条上,人的生存变成了资本的附庸。
在马克思的生存论视域中,现代性的批判不仅是对社会制度的批判,更是对 人的生存状态的批判。这种批判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视角。
三、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的启示
首先,它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于资本与人的生存之间的矛盾。要解 决这个矛盾,我们需要从社会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成 为资本的附庸。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1. 引言1.1 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观念,它认为历史是主观构造的产物,不存在客观的真相。

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历史是可以被随意篡改和解构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可以被随意否定或淡化。

他们否认历史的客观性,拒绝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来解释和理解历史事件,而倾向于将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随意解读和重新构建。

历史虚无主义的流行和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极其负面的。

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对历史真相和客观性的忽视和否定,使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和误导。

历史虚无主义破坏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知和认识,导致历史事件的记忆和意义被歪曲和淡化。

最重要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破坏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框架,导致社会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产生分歧和冲突。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只有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和根源,才能更好地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护历史记忆的完整和纯净。

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是维护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关键。

1.2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思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事实和真相的观念,试图将历史事件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割裂开来,淡化、否认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理解世界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历史虚无主义还可能导致对历史事件的轻视和忽视。

当人们对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产生怀疑或淡化时,就容易忽略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这样一来,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警醒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历史事件的重复和错误的判断。

我们需要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只有通过认真对待历史事件和真相,才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对我们认识世界的干扰和扭曲。

通过深刻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维护历史真实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 正文2.1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篡改,其危害之大不容忽视。

虚无主义是一种病态吗

虚无主义是一种病态吗

虚无主义是一种病态吗“虚无主义”一词流行开来,主要是通过屠格涅夫。

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了他的那部在当时引起激烈争论的代表作《父与子》,其中的主角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巴札洛夫。

屠格涅夫自己说,巴札洛夫的原型是一个使他大为惊叹的外省青年医生,“照我看来,这位杰出人物正是那种刚刚产生,还在酝酿阶段,后来被称为虚无主义的化身。

”在小说中,巴札洛夫的朋友和崇拜者阿尔卡狄这样说明虚无主义的含义:“虚无主义者是一个不服从任何权威的人,他不跟着旁人信仰任何原则,不管这个原则是怎样被人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巴札洛夫也自称“否认一切”,他嘲笑普希金和诗,艺术,科学,逻辑,贵族制度,自由主义,进步,原则。

后来他堕入情网,爱上了贵族女子雅津左娃,可他立即对自己的这种感情深为厌恶,加以否定,对意中人说,爱情“只是一种故意装出来的感情罢了”。

屠格涅夫笔下的虚无主义者是反对一切权威的偶像破坏者,他们只想破坏,无意建设。

阿尔卡狄的父亲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向巴札洛夫指出:“您否认一切,或者说得更正确一点,您破坏一切……可是您知道,同时也应该建设呢。

”巴札洛夫答道:“那不是我们的事情了……我们应该先把地面打扫干净。

”事实上,在当时俄国平民知识分子中,这种否定一切的思潮有着相当市场,青年文学评论家皮萨列夫就是一个典型。

他在1861年写道:“请容许我们用我们天生的怀疑主义来摇撼那些恹恹待毙的东西,那些陈腐的破家当——你们所称作普遍权威的东西。

”“我们年青人阵营的一句结语是——可能击溃的,必须击溃;受得起打击的,才是合适的;一击即溃的,尽是废物;无论你向右打去,向左打去,也不会有而且不可能有什么害处的……”这种破坏一切的激情在当时俄国农奴制度下无疑有革命性作用,但是,隐藏在其背后的却是人生无目的、无意义的悲观情绪。

皮萨列夫在与拉夫洛夫论战时说:“拉夫洛夫向生活过程外寻找生活的理想和目的;我则在生活中只看见其过程,而排除其目的和理想。

虚无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虚无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渊源与发展
一种哲学学说,也是一种理论学说。
从总体上说非理性主义是精神危机的哲学,但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主体和主要内容,高扬 主题性,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现代人的意义和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非理性主义演变线索: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非理性因素,同时夸大理性的局限和缺陷, 它否认理性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指出存在本身就具有非理性和非逻辑的性质。非 理性主义在本体论上否认世界是一个合乎理性的和谐的整体,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无序的 、 偶然的 、不可理解、甚至荒诞的世界。它在认识论上片面强调内心体验、直觉洞察。叔 本华最先开始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建立了意志主义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世界是我的表 象。”独立于人的表象之外的自在世界,就是意志。意志无处不在,不仅人有意志,动 物有意志,植物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任何物体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叔本华断言意志高 于认识,意志是第一性的 、最原始的因素,认识只不过是后来才附加的。叔本华的唯意 志论开创了西方非理性主义之先河。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尼采更是把叔本华的生命意 志发展为强力意志,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理论。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意志,是一种 贪得无厌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并以此做为估量一切价值和确立新价值的标准,提出 “上帝死了”的口号,抨击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同时,尼采极力推崇体现阿波罗精神 和狄奥尼修斯精神相结合的希腊悲剧精神,认为它全凭直觉,与理性无关。他把我欲做 为道德的基础,指出人的本性就是自我创造和摧毁的酒神精神,尼采的哲学对非理性主 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非理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他第一次细致地运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考察人类意识的深层次 结构,提出了非理性本能在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次根据,为非理性主义的研究提供 了科学的基础。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是作为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对立面和反驳者而出现的。

自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的深化和理性崇拜、理性至上所导致的理性自赎性反思和理性自我批判。

非理性主义思潮以现代形态空前地发展,对西方文明发展与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与宗教合流,以现代宗教信仰主义的形态出现,如以法国马利坦和吉尔松为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和美国、法国的人格主义,都以上帝为终极指向和最后归宿,以直觉为认识形式,具有“现代化”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一是向传统理性主义挑战,以反理性的面目出现,如以德国叔本华和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论,以德国狄尔泰和法国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以奥地利弗洛伊德和瑞士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德国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以德国海德格尔和法国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及法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已经失去了对理性精神的坚定信念,以尼采的“上帝死了”到弗洛姆的“人死了”的口号,就表明对主宰一切的理性权威的怀疑和否定,而把非理性绝对化神圣化。

它在哲学观上把个体感性自我作为世界的本质和本源;在社会历史观上宣扬非历史决定论、非理性的抽象人性论;在价格观上宣扬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悲观主义和非道德主义;在方法论上则宣扬极端化思维和相对主义。

具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倾向。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所呈现的理论形态和哲学取向虽然各有其别,但却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第一,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实质上是非理性主义的现代人本主义。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以人的本质、人的生命、人的存在问题为本体,把人的问题看作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哲学理论和社会思潮。

它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以人为中心对世界事物作出解释,把非理性因素上升到对人的人性的具有哲学意义的探讨,以个体感性存在和非理性因素为基点来探寻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命运。

反对虚无主义的现实意义

反对虚无主义的现实意义

反对虚无主义的现实意义虚无主义是一种对生活和人生的否定态度,认为人们的存在和所有追求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一些年轻人当中十分流行。

然而,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虚无主义使人对生活失去热情和动力,从而影响了个人的成就和幸福感。

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我们就会感到绝望和无助。

我们可能会迷失在生活中,变得消极、悲观和无所作为。

与此同时,虚无主义还会导致人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贬低,从而锁住自己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其次,虚无主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们都变得虚无主义,很容易就会导致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和认同度下降。

人们可能会变得自私和疏离,社会凝聚力会逐渐消失。

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都将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会瘫痪。

然而,反对虚无主义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和世界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生命在自然中的存在和运行,它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奇迹,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奇迹的一部分。

同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虽然人们无法改变一些事情的本质,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塑造自己的生命,创造出更加丰富、深刻、美好的生活。

我们可以为爱、为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为自己和家庭、社会和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

最后,反对虚无主义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和世界没有意义,我们就会对困难和挑战感到无力和恐惧。

但是,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我们就会更加自信和勇敢地面对困难,并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

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积极,并为实现我们的愿望和目标努力奋斗。

总之,反对虚无主义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只有坚信自己和世界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对虚无主义的理解

对虚无主义的理解

对虚无主义的理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虚无主义是一种思想流派,它主张对人类生存在无意义和真理不存在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虚无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类的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世界是一个无意义的空虚。

虚无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尤其是在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尼采是虚无主义的先驱之一,他宣称上帝已经死去,世界的价值和意义随之消失。

虚无主义在20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都对虚无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虚无主义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挑战了传统的宗教和道德价值观,给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和迷茫。

人们开始怀疑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什么是真理和价值产生了质疑。

虚无主义引发了对自我认知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然而,虚无主义并不仅仅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对于虚无主义的思考可以激发人们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的渴望,因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个体的选择和行动变得至关重要。

虚无主义也促使我们对社会和文化的制度产生怀疑,推动着一种革命性的思考和行动。

总之,虚无主义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哲学思想,它对人类的存在和意义提出了深刻的质疑。

我们需要正视虚无主义带来的挑战,并从中寻求个人的理解和反思。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讨论: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简要的概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首先,本篇文章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基本部分进行组织。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即对虚无主义的理解。

通过概述虚无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入读者的阅读背景,为后续的正文部分铺垫。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虚无主义的定义和虚无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第2.1节将探讨虚无主义的概念和定义,介绍虚无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特点。

通过对虚无主义相关理论家的观点进行阐释和比较,深入解析虚无主义的不同流派和变种。

第2.2节将回顾虚无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究该思潮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的回顾,揭示虚无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真实性和意义的思潮,对于社会和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根源在于对历史真相的歪曲和篡改,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否定和漠视。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媒体渠道进行,需要采取有效手段来加以防范和应对。

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呼吁社会加强历史教育,培养公民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感,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

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歪曲,更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阻碍。

加强历史教育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我们的社会和国家。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反理性、影响、根源、危害、传播途径、历史教育、挑战、呼吁、当代社会、有效应对1. 引言1.1 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观念,它认为历史是主观、相对的,甚至是虚构的。

历史虚无主义者常常将历史视为一种有意识的建构,它不是客观存在的真相,而是被统治阶层、意识形态或权力机构所塑造的工具。

他们认为历史的真相无法被还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因此历史并不存在客观的、普遍适用的真理。

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历史观念的挑战,它试图打破人们对历史的固有认知,引发人们对历史思考方式的转变。

历史虚无主义也可能导致人们对历史认识的混淆和扭曲,进而影响到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理解和判断。

在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便捷,历史虚无主义观念更容易被传播和接受,从而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对于有效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宣扬具有重要意义。

仅有准确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维护历史学术的可信度和社会的稳定。

1.2 虚无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在当代社会,虚无主义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虚无主义打破了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认知,使得人们对过去的事件和现实的解释产生了混淆和模糊。

虚无主义 作文素材

虚无主义 作文素材

一、虚无主义是什么虚无主义,指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

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虚无主义”最早的来源是拉丁语中的“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

在哲学上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H•雅各比在19世纪初写给费希特的信中首次使用的,并通过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中巴扎罗夫的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个意义上,虚无主义意指:“惟有在我们的感官感知中获得的、亦即被我们亲身经验到的存在者,才是现实的和存在着的,此外一切皆虚无。

”虚无主义意在反叛传统,肯定当下,具有怀疑主义和实证主义倾向;它以感觉主义为尺度,否定任何不被人所感觉和看见的事物的存在。

因此必然会否定一切可感事物的基础和根据,即普遍价值观念、理论体系及其它所谓崇高的东西。

但根据西方传统,通常对真理的基础都是用存在物的存在来解释的,此即最高的存在物或上帝,一旦再也不能用这种最高存在物或上帝来解释真理,虚无主义便会出现。

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思潮曾经侵袭了整个欧洲。

施特劳斯将虚无主义理解为现代文明的毁灭,表明现代文明在道德价值层面逐渐陷入了“猪的城邦”。

被称作“恶魔诗人”的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高声吟咏:路边的腐尸、孤岛岸边高悬的枯骨、美丽诱人却有病的花朵。

作者用一种分裂的、残缺的、冷峻的破坏之美,表达了一种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

1933年,一首管弦乐曲——《黑色的星期天》——轰动一时,被称为“魔鬼的邀请书”,几年间,因其自杀者据说有140多人,寓示了人类心灵的不能承受之重。

因此,尼采用“上帝死了”直接宣告了虚无主义的到来。

“上帝死了”意味着信仰缺失了,一切生活的根据和前提被抽空了。

人变成了流浪儿,没有了依托,失去了目的和方向,变得麻木不仁;或者沉陷于世俗生活,借助于勤勉的工作,时刻的劳作,欲将生命的神圣性淹没于匆忙的奔波,这反而加剧了精神的空虚和信仰的无着落。

二、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当代中国的虚无主义表现为一种强劲的精神文化思潮,渗透于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

[尼采,虚无主义]尼采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尼采,虚无主义]尼采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克服要谈虚无主义必须得讲现代性。

现代性是指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来视理性为人之根本的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对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后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高扬理性就是现代性的典型特征,在我们这个时代,现代性以理性为工具在意识形态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它主导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随着时问的推移,人们发现现代性并不是像其标榜的那样无往而不胜,由其产生的问题、矛盾日益明显,并且以其自身来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相当大,有时甚至陷入一种悖论或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

一些哲学家开始对现代性展开批判,并逐渐形成一种思潮,也就是后现代主义。

尼采正是最早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批判核心就是现代精神,而现代精神对尼采来讲就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这个词源自拉丁文,本意是什么都没有,是由俄国作家屠格涅夫首次提出,用来形容其作品中的完全受理性支配的知识分子形象,后来又有德国哲学家雅柯比给费希特的信中使用这个词用来表现理性主义的特征。

这也就是虚无主义第一次进入哲学领域。

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以单一理性为标准和工具进行绝对的否定,它主要否定的对象是人和世界的意义问题,通过毫无保留和继承的彻底否定使传统文化的存在失去意义,进而也使现存的一切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而现代性就是以单一理性为根本的思维模式,因此也可以讲,虚无主义是现代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逃避的,而对现代性与虚无主义的批判也成为尼采哲学的重要问题,他曾这样讲穷尽现代灵魂的整个圆周,历扁它的每个角落这是我的野心,我的受难和我的幸运。

以上是虚无主义的一般定义,那么尼采自己对虚无主义的界定又是什么呢?他对虚无主义做了两种区分,虚无主义。

它有双重意义:A、虚无主义是精神权力提高的象征:积极的虚无主义。

B、虚无主义是精神权力下降和没落:消极的虚无主义。

积极的虚无主义是尼采所认可的,并且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一种积极的虚无主义,尼采有时也称最根本的虚无主义。

什么是虚无主义

什么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Nihilism)是一种哲学思潮、一种人生态度。

本文介绍了虚无主义的历史及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虚无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以至于在目前的社会中留有其痕迹。

要定义虚无主义,必须探究其含义、历史和不同的形式。

这种的质疑本质之性质的趋势有助于我们批判性地看待生活。

1、什么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一词来自拉丁语nihil,意思是什么都没有,因此,它指的是不存在的东西。

这是一种心理潮流,也是一种哲学人生观。

它支持这样一种信念,即,社会所依赖的价值观缺乏基础和意义。

除此之外,虚无主义提现了极端的悲观主义、激进的怀疑主义,并且对存在进行了谴责。

也就是说,它表明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即使是生命本身。

真正的虚无主义态度不相信任何事情或任何人;因此,虚无主义者不应该表现出忠诚或狂热。

他们被一种破坏性的冲动引导,这种冲动是他们自己信仰的产物。

如果没有任何意义,那么一切都必须被摧毁。

我们所做的或相信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一切都归于虚无。

20世纪末,虚无主义的影响给民众带来了生存恐惧感。

这种哲学潮流的自责导致了对生活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种态度又引起了人们的痛苦情绪,因此也带来了不适。

2、虚无主义来自小说家根据穆尔西亚大学杂志《Cartaphilus》的说法,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俄罗斯小说家伊万·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1862)之中。

主人公巴扎洛夫的性格体现了虚无主义的态度和思想。

父子之间不同立场的对抗产生了代际冲突。

一方面父母希望保留传统的理想;另一方面孩子们对父母的旧理想不再抱有幻想。

他们存有一种怀疑、科学和功利的世界观。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们代表的新生代被看作是反叛者。

他们不尊重或遵守任何权威,而是寻求用建立在科学和实用基础上的新原则取代旧的信仰和理想。

3、虚无主义有哪些类型?我们可以根据虚无主义否认的现实方面区分不同类型的虚无主义。

以下简单介绍了虚无主义的每个类型的。

怀疑主义:我们可以把怀疑主义看作是一股虚无主义的哲学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无义
虚无主义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尼采用了一句极为简洁 的话为虚无主义作了本质性的概括:“上帝死了”。“上帝死了”,最高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于是他
发现了虚无主义的本质:“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没有目的。没有
对目的的回答。”尼采认为虚无主义是人们认识到“上帝死了”所导致的,因此,人的一切活动就 没有了根据,没有了意义。因为“上帝死了”就否定了西方社会精神世界存在的最后根据,同样也 就否定了西方几个世纪以来的最高价值。既然最高价值被贬损了,那么其他的一切价值必须重估。 因此,尼采高呼“上帝死了”,之后就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他不仅重估了宗教、历史、 哲学、文学、音乐、道德、种族乃至犯罪、女人的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重估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的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女子解放等一系列进步思潮的价值。“重估一切价值”意味着价值还
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设臵“理论陷阱”,作翻案文章,甚至说出
“历史是什么玩意儿”的话语来。当代社会越演越烈的种种史学怪象,说明历 史虚无主义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侵蚀同化主流历史观的特征及症候。
民族虚无主义
第一,民族虚无主义者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反省。 他们不无成见地把眼睛死死盯在传统文化的消极面上,而对它的 积极的方面视而不见。他们诅咒中华民族文化是一种只能走向 “自杀”的“黄土文化”,“除了愚昧和落后”,是“孕育不了 新的文化”的。 第二,民族虚无主义者逃避对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但渲染民 族失败主义情绪,而且公开称颂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 第三,民族虚无主义者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完全对立起来,对两 者作非此即彼的思考。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人 一直把向西方寻求真理看作中国社会的出路。但是,直到今天, 不少人依然常常把“西化”看作是现代化的唯一形式。于是给人 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似乎中国要搞现代化,就必须全盘西化。
在、规则还在,只不过人们不再信仰,因为虚无主义精神状态是,来自存在深处的绝望与悲哀,“虚
空的扩大”,“荒漠的增长”。也就是说,虚无主义否定了所有传统、权威以及其他特定的有效价值。
虚无主义简述
虚无主义是集怀疑主义、自由主义、历史主义、解构主义与颓废主义等 思想文化于一身的西方社会思潮,伴随虚无主义思潮的是自由主义、反理 性主义、反权威主义、反本质主义、解构主义和多元主义。
当今中国虚无主义现象
历史虚无主义
所谓历史虚无主义,简言之,就是虚无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反思历史 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以戏说来解构经典,以荒诞来替代正说,通
过捕风捉影、子虚乌有的故事来反叛历史传统。他们反对阶级斗争学说,否定
社会形态学说,主张历史选择论,推崇和照搬国外史学流派的观点,在“重新
虚无主义作为现代文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逻 辑结构,西方的独断论传统是虚无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现代文明中的各 种文化矛盾是虚无主义泛滥的催化剂。虚无主义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悲观与 颓废精神,其破坏性在于瓦解各种意义与目的,把任何信仰、价值都看作 是可有可无的,使人们的精神世界陷于纷争不已的状态,并最终分崩离析、 没落乃至衰竭。 现代西方社会的虚无主义思潮不仅是对上帝以及神圣意识的否定,而且 也是对人的各种规定性及其存在方式如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公共性 的否定,具体表现为对传统精神价值和现代社会价值的消解和反抗。在虚 无主义思潮肆虐之下 , 人人以自己的喜好为“价值标准”,传统价值规范被 无序化和特殊化,核心价值认定越来越难以达成共识。当代社会诸如功利 主义泛滥、是非不分、信仰危机、道德底线毁坏和拜金主义大行其道,都 是虚无主义思潮的不同表现。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否定或限制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 性的”这个术语,通常含有“为理性所不能理解的”、 “用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等涵义。非理性主义往 往将理性同直观、直觉、本能等对立起来。非理性主 义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伦理学中流传颇广。如信仰 主义者的非理性主义宣扬盲目的信仰;叔本华宣扬无 意识的意志,断言理性和科学不适用于道德范围;尼 采宣扬“权力意志”论,鼓吹非道德主义;柏格森宣 扬直觉;存在主义宣扬存在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存 在先于本质”(萨特),否认道德规律的客观性,等 等。这些都是非理性主义的表现。
信仰虚无主义

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其实缺乏信仰虚无主义传统,“虚”和 “无”本来是中国哲学中核心的文化概念,但是它们都和境界 与涵养有关,并且都属肯定性的人生价值,并不具备西方文化 意义上的悲观迷茫色彩。但是,处于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以及 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期,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同样受到西方社会 虚无主义的侵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 了伟大的成就,但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失误。特别是在政 治生活领域中,各种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如有些领导犯有严重 的官僚主义,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群众,造成人民群众 对社会主义大原则、共产主义目标产生怀疑和动摇,马克思主 义信仰受到重大冲击。
渊源与发展
一种哲学学说,也是一种理论学说。
从总体上说非理性主义是精神危机的哲学,但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主体和主要内容,高扬 主题性,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现代人的意义和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非理性主义演变线索: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非理性因素,同时夸大理性的局限和缺陷, 它否认理性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指出存在本身就具有非理性和非逻辑的性质。非 理性主义在本体论上否认世界是一个合乎理性的和谐的整体,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无序的 、 偶然的 、不可理解、甚至荒诞的世界。它在认识论上片面强调内心体验、直觉洞察。叔 本华最先开始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建立了意志主义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世界是我的表 象。”独立于人的表象之外的自在世界,就是意志。意志无处不在,不仅人有意志,动 物有意志,植物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任何物体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叔本华断言意志高 于认识,意志是第一性的 、最原始的因素,认识只不过是后来才附加的。叔本华的唯意 志论开创了西方非理性主义之先河。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尼采更是把叔本华的生命意 志发展为强力意志,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理论。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意志,是一种 贪得无厌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并以此做为估量一切价值和确立新价值的标准,提出 “上帝死了”的口号,抨击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同时,尼采极力推崇体现阿波罗精神 和狄奥尼修斯精神相结合的希腊悲剧精神,认为它全凭直觉,与理性无关。他把我欲做 为道德的基础,指出人的本性就是自我创造和摧毁的酒神精神,尼采的哲学对非理性主 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非理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他第一次细致地运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考察人类意识的深层次 结构,提出了非理性本能在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次根据,为非理性主义的研究提供 了科学的基础。
在道德虚无主义所占领的思想状态中,一切价值都已经贬值;当一切意志都趋 向虚无,一切都是无价值的信仰便达到了极端。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 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失却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与约束力。这 样,社会价值观发生扭曲和畸变,内心深处的羞耻感逐渐丧失,社会上出现了荣 耻、美丑、善恶、是非颠倒错位的现象。许多在过去注定是耻辱不堪的事情,如 今却一个个翻了身,纷纷以一种“时尚”、“前卫”或“后现代”的面目出现。
道德虚无主义
道德虚无主义理论基础源自对道德相对性的夸大,否认善恶之间的界限,认为 人类行为无所谓正当与错误,怎样都行。认为道德不过是寻求自我利益的借口, 任何证明或批评道德判断的可能性都不存在。强调道德判断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很难对这些判断和选择作出正确或错误的评价。就像尼采干脆宣布自己是一个非 道德论者,其极端逻辑是“道德乃是对生命意志的背叛,只要我们信仰道德,我 们就是在谴责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