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91页 0121页 0196页 0304页 0371页 0409页 0459页 0482页 0531页 0593页 0704页 0762页 0833页 0879页 0917页 0983页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2节 走向成熟 第4节 植物的一生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第2节 力的存在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6节 摩擦力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第4节 月相 第6节 太阳系 研究性学习课题 二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节 走向成熟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精彩课件全册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精彩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物的奥秘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章节二:人体的奥秘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体健康与疾病3. 章节三:力的世界力的概念、分类与作用简单机械与机械原理4. 章节四: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形式与转换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各系统的协调与平衡、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力的作用、能量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动植物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力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习方法。
4. 课堂小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实验步骤。
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内容,右侧为实例、图示、表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知识填空题。
力的作用与简单机械选择题。
能量转换与应用计算题。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观察动植物、设计简单机械等。
组织科学小竞赛,提高学生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及时性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拓展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设定。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02
第2节 力的 存在
04
第4节 牛顿 第一定律
03
第3节 重力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第7节 压强
ONE
04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
第四章 地球 和宇宙
06
第6节 太阳 系
01
第1节 太阳 和月球
05
第5节 日食 和月食
02
第2节 地球 的自转
04
第4节 月相
03
第3节 地球 的绕日运动
第四章 地球和宇 宙
第7节 探索宇宙
ONE
05 研究性学习课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究性学习课题
ONE
06
一 青春期的心理及保健
一 青春期的心理 及保健
ONE
07
二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二 噪声污染及其 控制
ONE
08
三 自行车增大和减少摩擦的 措施
三 自行车增大和减少摩擦 的措施
ONE
09 四 观测当地的星空
四 观测当地的星 空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ONE
01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章 代代相 传的生命
第1节 新生 命的诞生
第6节 细
01
菌和真菌
的 繁 殖 06
第2节 走 向成熟
02
第5节 植
05
物生殖方
式的多样
性
04
第4节 植物 的一生
03 第 3 节 动 物的生长 时期
ONE
02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ONE
10
附录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 常用法定计 量单位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预防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预防传染病 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 群。
慢性病控制
慢性病是指长期存在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等,控制慢性病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和药物治疗。
公共卫生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改善环境 卫生、控制传染病、促进公民健康的各种措施。
通过卫星轨道测量、大地测量和航海 实践等多种方法,证实了地球的球体 形状。
地球的内部结构
01
地球的内部结构层次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层次组成。
02 03
各层次的特点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镁 、氧等元素组成的岩石构成;外核是液态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 是地球的最中心,由铁和镍固态组成。
影响天气的因素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大规模的空气流动,包括季风、洋流、气压带 等,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对天气的影响表现在经度、纬度、地形等多个方面,如沿海 地区易受台风影响,山区则容易出现云雾等特殊天气。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对天气的影响显著,如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等。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如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城市热 岛效应”,以及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对天气的影响等。
个人行动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合理消费、减少食物浪费等 行为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06
第五章:人体的营养与健康
人体所需营养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维持 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
糖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物的多样性详细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护措施。
2. 章节二:生物圈中的生物详细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及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层次及价值。
2. 能够分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划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措施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生物的多样性: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护措施。
(2)生物圈中的生物: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及稳定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1)概念(2)层次(3)价值(4)保护措施2. 生物圈中的生物:(1)生态系统概念(2)类型(3)功能(4)稳定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
(2)列举至少三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说明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3)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
2. 答案:(1)略。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如药用、食用等)、间接价值(如生态功能)、潜在价值(如未来利用价值)。
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等。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保护措施: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的整册内容。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物质的构成与变化》,第二章《力与运动》,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四章《电路与电流》,第五章《电磁现象》,第六章《地球与宇宙》。
详细内容涵盖物质的微观粒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力的作用、简单机械、能量转换、电路原理、电磁感应以及地球与宇宙的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构成与变化,掌握基本的物理与化学变化概念。
2. 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理解电路与电流的基本概念。
4. 掌握电磁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5. 认识地球与宇宙,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电路与电流、电磁现象。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力与运动、地球与宇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试管、酒精灯、斜面、滑轮、电路元件、磁铁、地球仪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画图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整册内容2. 目录:按照章节顺序列出主要知识点3. 重点: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物理变化和三种化学变化。
(2)简述力的作用效果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3)分析一个实例,说明能量是如何转化与守恒的。
(4)解释电流的形成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5)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6)简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视频、网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精品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的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物质的变化》和第四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详细内容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原理的应用,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化学反应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石棉网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 理论讲解: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原理。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能量守恒原理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 典型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蜡烛燃烧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的放热量。
2. 答案:(1)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2)具体计算方法见实验报告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自主查找与化学反应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培养。
2. 例题讲解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作业设计中题目与答案的匹配,以及答案的详细解释。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件
汇报人:
202X-12-24
• 引言 •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 • 第二章:物质的特性 • 第三章:生物体与生物技术 • 第四章:健康与保健 • 第五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适用年级
七年级下学期
课程定位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 力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规律,理解科学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 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概述
物质科学
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 结构和变化等基本规律。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结词
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与行 动
详细描述
作为个体,我们也可以为实现可 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养成 节约资源的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天体与宇宙
总结词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空间和物质的巨大集合。
详细描述
天体可以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星团、星系等。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空间和物质的巨大 集合,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天体,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不 断深入,对于宇宙的探索和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应用
详细描述
在各个领域中,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例 如,在城市建设方面,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在农业领域,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能源领域,推广可再生能 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些实 践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材的内容。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二章“生物圈中的生物”,第三章“物质的变化”,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与实践”。
教学内容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科学探究方法与实践。
教学重点:生物圈中的生物、地球与宇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和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圈中生物的分类原则。
(2)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请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并解释其意义。
2. 答案:(1)生物的分类原则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
(2)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化学变化:如铁生锈、燃烧。
(3)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更替;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更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科学精神。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教材的整册内容。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二章“生物与生命”,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物理现象与科学原理”。
详细内容将涵盖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生物的基本特征、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物理现象的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科学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生活中的科学: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光的折射、水的沸腾等。
(2)生物与生命: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
(3)地球与宇宙:探讨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4)物理现象与科学原理:讲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各章节和重点概念。
2. 例题和答案。
3. 实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
(2)描述一个生物的基本特征。
(3)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4)分析一个物理现象的科学原理。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科学探究,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物质的变化》和第四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能量守恒定律、太阳能的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了解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实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变化,能量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酒精灯、蜡烛、铁丝、硫酸铜溶液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①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②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③阐述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实验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变化: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实例;(2)简述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结合实验,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答案:(1)物理变化实例:冰融化、纸撕碎;化学变化实例:铁生锈、燃烧;(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应用:太阳能电池、水力发电等;(3)实验中,物质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为热能、光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物质变化和能量守恒的知识。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章节,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物质与能量,讲述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能量的转化。
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介绍了地球的结构、地理特点以及宇宙的组成。
3. 第三章:人体与健康,探讨了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第四章:植物与生态环境,阐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5. 第五章:动物与生物多样性,分析了动物的特征、分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第六章:科技与生活,介绍了科技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科技改善生活。
7. 第七章: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能量的转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规律、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或问题,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3. 示例:举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教材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所学知识的应用。
2. 答案:(1)教材中的练习题答案。
(2)生活实际举例:如物质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包括第六章《生物与生命》和第七章《物质与能量》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1. 第六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2. 第六章第二节:生物的分类;3. 第七章第一节:物质的基本性质;4. 第七章第二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对不同生物进行分类;2. 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基本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物质的分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等;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基本特征;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3. 实践: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进行生物分类;4. 讲解: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5. 实践:学生进行物质分类实验,观察物质性质的变化;6. 讲解:讲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7. 实践:学生进行能量转化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方法;3. 物质的基本性质;4.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练习;答案:根据生物的特征,将给出的生物进行分类;2. 作业题目:物质性质变化分析;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质性质的变化原因;3. 作业题目:能量转化实验报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通过吸收、摄取食物来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全书新课课件---2.3耳和听觉第2课时(44张PPT)
(1)防止噪声产生——在
其奥秘是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
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
声源处减弱
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喧哗” “低声细语” 都是指响度。
150 ~ 150000 声呐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露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2.噪声
(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
往使人烦躁不安的这类声音,我们把
叫做噪声。
噪声
新知讲解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 的声音都是噪声。 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 4、标准 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躁声不超过85 ~ 90分贝。居民居住区 的躁声,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
课堂练习
3. 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靠嘴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 奥秘是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 杯。魔术师表演中控制的是声音的( A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课堂练习
4.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 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2)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 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新知讲解
2. 影响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的因素 (1)与响度有关,响度越小声音越小 (2)与距声源的距离和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距声源的越远,声 音越分散,声音越小。 3.分贝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符号: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