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

合集下载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1)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1)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柳永清 宋立珩(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队)[内容提要] 沉积盆地内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层序形成不仅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而且沉积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相关因素,如:沉积物供给、盆底沉降和自然地理条件也对沉积层序及其内部组成——体系域具有极大的影响。

对应于海平面变化发育的容纳空间旋回层序,沉积供给也可以形成特征的、可以鉴别的供给旋回层序。

具有过渡性界线的三级或高频旋回层序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供给双重因素控制。

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盆底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于盆缘沉降具有明显的构造-海平面分带,岸线在构造-海平面带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层序界面和层序堆叠样式,也同样影响着低位体系域的构成。

深水盆地环境古地形特点及沉积物供给制约着深水沉积序列。

构造运动显著地影响着沉积层序发育。

碳酸盐缓坡和平顶镶边陆架的层序格架及体系域发育受其坡度、盆地深度及下降幅度的因素的作用。

台地边缘和大陆边缘盆地浊积岩层序的发育和体系域组成受控于差异的沉积物源(平顶碳酸盐台地、镶边台地和陆源碎屑岩陆架)、古地理及构造活动性。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海平面变化 多重控制因素 旋回层序一 序言现今所应用的层序地层学的大多数概念几乎都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层序的反射地震剖面及露头地质研究[1]。

尽管经典的理论强调了在应用层序地层模式时应考虑大地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究竟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沉积盆地内海平面变化(或相对海平面变化)、地层层序和沉积格架怎样区别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模式,还不很清楚(Posamentier ,1993)[2,3]。

传统的层序地层理论认为,地层层序及其内部组成——体系域是叠加在稳定构造背景上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中,而短暂的盆地基底沉降变化、气候和沉积供给只能做为次要因素,并不能主导沉积层序的类型、组成和格架样式。

近期的研究愈来愈注意到(Posamentier ,1993[2];Po samentier 和Weimer ,1993[3];Vail ,1991[1];Schalager ,1993[4]),沉积盆地内局部地层层序格架、体系域发育明显地受控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活动方式、盆地内部的自然地理状况、盆底沉降速率、沉积物供给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等(Posam entier and Allen,1993[2];Schalag er ,1993[4];Weim er ,1992[5])。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第18卷第5期2003年10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Vol.18No.5Oct.,2003文章编号:1001-8166(2003)05-0706-07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结果X钟广法(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科学大洋钻探已累计完成了DSDP80、93、95和ODP133、143、144、150、150X、166、174A、174AX、182、194等10多个与海平面变化有关的科学航次,在美国新泽西被动大陆边缘、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巴哈马台地、太平洋中西部平顶海山等地获得了大量的钻探资料。

根据这些资料,建立了过去42Ma来的海平面变化年表,确立了大陆边缘层序界面与全球海平面下降之间的成因联系,在估计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方面取得进展。

尽管如此,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幅度、机制及地层响应等基本问题的了解,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综合有关文献基础上,对科学大洋钻探在海平面变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ODP;DSDP中图分类号:P731;P71文献标识码:A0前言1977年,Ex xon生产研究公司(EPR)以Vail为首的研究人员提出的地震地层学方法,引起了地层学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1,2]。

他们根据地震资料识别以不整合为界的层序,测量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并综合全球若干大陆边缘地震地层学成果,编制了一条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即/Vail曲线0[3]。

10年之后,EPR研究人员将他们从地震地层学中获得的经验推广到包括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正式提出/层序地层学0方法[4,5],并发表了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得出的第二代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或称H aq曲线[6]。

EPR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方法的提出,特别是其两代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发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大陆边缘地层记录和过去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兴趣[1,7]。

西沙海区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

西沙海区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
关键词 : 沙海 区; 物礁 ; 酸盐 台地 ; 水油气 ; 积模 式 西 生 碳 深 沉
中 图 分类 号 : 7 2 7P 8 . 4 P 2 . ; 58 2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2 34 9 ( 00 0 —181 0 5 —13 2 1 )40 1—1
1 引 言
摘要 :随着南 海海盆 的持续扩 张 , 西沙 海 区整体 沉 降, 早 中新 世起 西 沙碳 酸 盐 台地 开始 发育 , 从 而 且在 台地之 上生长 了不 同类型 的生物礁 。通过地 震识别 认 为 , 西沙 海 区生 物礁 在地 震 剖面 上表 现
为顶底 强振 幅 的丘形连续 反射 、 内部 弱振 幅杂 乱反 射 ; 酸 盐 台地 表现 为 顶部 强振 幅连 续 平行 反 碳
期 碳 酸 盐 台 地 的 发 育 主 要 受 相 对 海 平 面 的 控
收 稿 日期 :0 9 1 - 1 修 订 日期 : 0 00 — 6 2 0 20 ; 2 1—42 。
基 金 项 目 :九 七 三 ” 目“ 海 深 水 盆地 生 物 礁碳 酸盐 岩 台 地 成 因 机 理 研 究 ” 2 0CB 1 4 6 ; 国科 学 院知 识 创 新 创 新 项 目“ 海 陆 源 碎 屑 “ 项 南 (0 9 2 9 0 ) 中 深
运用 地震资料 进 行精 细解 释 、 合 区 域地质 资 料 深 结 入研 究碳酸盐 台地 的演化 过 程 、 立其 沉 积模 式 具 建 有重 要的生产 意义 和科学 意义 。
似, 前人 在该地 区通过 地震资 料解释 , 结合钻井 沉积
相 分析认 为其早 期发 育 主 要受 基 底构 造控 制 , 后 而
re @y h o c ef a o .i l

碳酸盐台地沉积

碳酸盐台地沉积

第十三章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第一节沉积环境类型和特征碳酸盐台地:原指地形平坦的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

现指所有碳酸盐沉积环境(不考虑地形是否平坦)。

包括潮坪、生物礁、浅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等一、潮坪指潮汐周期性影响的岸边平坦沉积环境1、潮上带1)位置:平均高潮线以上,低能环境2)岩性:灰泥和泥晶白云岩,层薄色浅;潮湿环境多藻席,干旱环境多石膏3)构造:泥裂、鸟眼,水平纹层和叠层石2、潮间带1)位置:平均高、低潮线之间,较低能环境2)岩性:灰泥和颗粒灰岩,层薄色浅;柱状和波状叠层石3)构造:交错层理、生物扰动、水平纹理及泥裂3、潮下带1)位置:平均低潮线之下,低能或高能环境2)低能潮下带(小潮差):暗色颗粒质灰泥岩,强烈生物扰动,层理不发育,多正常海相化石3)高能潮下带(中大潮差):厚层颗粒灰岩,分选、磨园好,多波痕和交错层理二、生物礁和浅滩1、生物礁2、浅滩是指沉积水体浅、能量高、沉积颗粒灰岩为主的沉积环境。

包括:裙滩、堤滩、点滩和台缘滩2、浅滩1)裙滩(岸滩)(1)位置:位于地形坡度较大的无泻湖的海岸地区,波浪作用较强。

(2)岩性:中厚层亮晶颗粒灰岩,颗粒分选磨园好,发育交错层理。

2)堤滩(障壁滩)(1)位置:位于有泻湖的海岸地区,外侧为开阔海,呈堤状障壁平行岸线延伸(2)岩性:中厚层亮晶颗粒灰岩,颗粒分选磨园好,发育向上规模变小的交错层理。

3)点滩(1)位置:零星分布于台地内部的、与局部水下隆起相关的浅滩(2)岩性:中厚层亮晶颗粒灰岩,颗粒分选磨园好,发育交错层理、波痕。

4)台缘滩(1)位置:分布于台地边缘、浅水高能环境(2)岩性:厚层块状亮晶颗粒灰岩,颗粒分选磨园好,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波痕。

三、局限台地1、位置:指海水循环受限、盐度不正常的低能浅海,与广海之间有障壁2、岩性:暗色厚层灰泥灰岩,缺少层理构造,较强生物扰动四、开阔台地1、位置:指海水循环好、盐度正常、发育礁滩的浅海2、岩性:中厚层颗粒灰岩、灰泥灰岩,多正常海相化石,生物扰动多五、台地边缘1、位置:指浅水台地与深水斜坡相邻的沉积区,能量较强。

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记录的海底扩张

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记录的海底扩张

S N E N E
163 5 5. 95 3 65 8.
E W 金 银 岛 至 东 岛 N W 鲁 班 暗 沙 至 济 猛 暗 沙 N W 双 子 群 礁 至 莲 勃 暗 沙
l 东 沙 碳 酸 盐 台 地
表 1 南 海 现 代 碳 酸 盐 浅 滩 规 模 表
Ta l S o e o r s n a b n t h l w b a h s o n t e S u h Chn e be 1 c p f p e e tc r o ae s a l e c e fi h o t i a S a o
( 同济 大 学 海 洋 地 质 与地 球 物 理 系 上 海 2 0 9 ) 00 2
摘 要 本 文 通 过 对 南 海 4个 碳 酸 盐 台 地 及 其 淹 没 事 件 的 分 析 来 阐 明 南 海 海 底 扩 张 的 演 化 史 。 南 海 碳 酸 盐 台 地 出 现 在 最 大 海 底 扩 张 期 , 没 事 件 出 现 在 海 底 扩 张 和 地 壳 下 降 速 率 淹 进 一 步 加 快 时 期 , 而 它 记 录 了 海 底 扩 张 的 阶 段 性 和 不 均 一 性 。 南 海 共 经 历 了 早 中 新 世 晚 期 因 ( 今 1 0. ) 晚 中 新 世 早 期 ( 今 1 0~8. ) 上 新 世 早 期 ( 今 3 4~3. ) 3 距 74 5 Ma 、 - 距 0. 2 Ma 和 距 . 0 Ma 等 次 大 的 淹 没 事 件 , 明 南 海 经 历 3次 大 的 海 底 扩 张 , 暂 淹 没 事 件 是 与 海 底 扩 张 有 关 的 各 表 短 种 地质 事件 的反 映 。 关 键 词 碳 酸 盐 台 地 淹 没 事 件 海 底 扩 张 南 海

综述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

综述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

综述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摘要] 综述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并主要从碳酸盐岩的成礁作用、成岩结构与环境、沉积旋回三个方面阐述了海平面对典型地区碳酸盐岩台地的影响机制,并在已经了解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同期沉积岩石中的沉积环境信息,例如碳酸盐岩层序格架中的颜色、成分、磁化率、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微量、稀有元素和有机元素) 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地质信息的反映论证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有效响应。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海平面升降碳酸盐岩是现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海平面升降对碳酸盐岩台地的生长具重要影响。

一、碳酸盐岩介绍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以相对厚的加积和前积沉积形式出现在温暖的热带区,它可以环绕在盆地周缘或成为盆内的孤立台地。

其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如下:自源特点,碳酸盐形成环境位于盆地之内,而且基本上主要发育于正常海相环境;形成机理,碳酸盐的形成与生物及生物化学过程紧密相关,碳酸盐岩发育的环境有着特殊的物理化学条件。

碳酸盐岩沉积有四个主要的控制因素分别是:构造沉降,它产生了沉积物的沉积空间;沉积物的多少,它控制古水深主要由洋流和化学沉积供给;气候,它是控制沉积物类型的主要因素,其中降雨量和温度对碳酸盐岩、蒸发岩的分布、对于硅质碎屑沉积的类型和数量是相当重要的;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它是控制地层分布模式和岩相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Vail and Todd,1981)。

对碳酸盐岩台地的影响意义深远,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控制因素对未来层序地层的勘探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二、台地边缘生物礁成礁作用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碳酸盐岩是现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常见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生物礁及浅滩是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重要部分, 海水的水深、温度、以及海水的养分等因素制约这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

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区域构造以及海水化学成分等因素控制生物礁的生长规律和空间形态。

海平面的升降即造成水深的改变,水深影响了光照情况而光照直接影响了珊瑚礁的生长状况。

《层序地层学》考题1(石大北京)

《层序地层学》考题1(石大北京)

层序地层的相关要点: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层序、准层序等),每年基本都可能考;2、河流相沉积特点和模式(重点是曲流河和辩状河)3、三角洲相沉积特点(陆相、海相、扇三角洲)4、沙质海岸沉积特点;5、在实际地震剖面上识别层序界面(识别方法);6、储层方面研究的内容和方法7、生物礁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多看一些书,扩大知识面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试成绩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1×10=10)01、层序地层学:02、层序:03、体系域:04、准层序:05、首次海泛面:06、凝缩层:07、I型层序:08、陆棚坡折带:09、低位体系域:10、并进型沉积: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5×1=5)三、图示并说明三种准层序组序列特征。

(10×1=10)四、对比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I型层序与具台地边缘的碳酸盐岩I型层序之间的特征(含成因、边界特征、体系域构成及LST、TST、HST特征、主控因素)。

(15×1=15)五、图示并说明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

(10×1=10)六、叙述利用钻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步骤。

(10×1=10)七、你认为目前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难题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0×1=10)八、露头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一,15×1=15)九、钻测井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二,10×1=10)十、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三,15×1=15)注:从五、六、七题中选作二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联系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3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3

面积大、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
烃源岩方面,找到了大油田,但油气源不清楚
厚40m
厚40-60m
log(TOC)
我国南方碳
0.01
0.1
0.4 0.5 1
10

酸盐岩层系发育
T3-J


多套优质烃源岩, 但烃源岩、早期


T1+2


油藏的演化过程
界 海
及其衍生物对现
地层
P


今天然气藏的贡 献、动态演化过 程不明。
7、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相
镶边碳酸盐岩台 地,经修正的 Wilson相模式的 标准相带
相带横向展布的常见类型(镶边台地模式内,相带的分布由 海平面的位置所控制,A.高水位;B.静止水位;C.低水位)
8、陆棚模式
无镶边冷水(温带)陆棚的水动力区以及亚分类, 浪基面的侵蚀范围在30m—70m之间变化,涨水时的 浪基面可达到120m,风暴天气浪基面约在2模式)
陆表海台地和陆表缓坡模式(该模式针对的 是很浅的沉积环境,可以延伸至很广阔的区 域,对于陆表海台地可达上千公里,对于陆 表缓坡可达上百公里。以低能量相为特征)
由海向陆分为X、Y、Z三带X带---深水低能带,波基面以下灰泥及浮游 生物碎屑——有利于生油
Y带----近岸高能带,波浪、潮汐 的主要作用带,礁、滩 ——良好的储集 相带
4、碳酸盐岩缓坡模式
单斜缓坡的碳酸盐岩缓坡模式(将缓坡分成内缓坡、中缓 坡和外缓坡;晴天浪底、风暴浪底分隔的三个区域能量不 同,缓坡长度在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之间变化)
5、塔克模式
6、威尔逊模式(1969, 1975)
1-盆地相;2-广海陆棚相;3-盆地边缘或深陆棚边缘相;4-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相;5- 台地边缘生物礁相;6-台地边缘浅滩相;7-开阔台地相;8-局限台地相;9-台地蒸发相。

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特征

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特征

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特征陈洪德;钟怡江;许效松;陈安清;吴朝盛;郑浩夫【摘要】在回顾经典的碳酸盐沉积模式类型研究和我国学者对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生储盖组合为指导思想,依据中国西部三大海相盆地碳酸盐岩发育的特殊性,从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特征和地质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建立了5种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沉积模式和12种亚类类型.以中国西部三大盆地不同时期发育的碳酸盐沉积特征为主线,从盆地构造演化、岩性特征、相带变化以及模式演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各个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沉积模式特征.不同类型台地边缘及其沉积模式演化特征研究对分析生烃、储烃和盖烃物质等油气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匹配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13页(P609-621)【关键词】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作者】陈洪德;钟怡江;许效松;陈安清;吴朝盛;郑浩夫【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51 引言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占据了世界油气资源的重要部分,其常规油气储量约占世界的60%,产量约占50%。

早在20世纪50~70年代,全球碳酸盐岩油气就迎来了大发现的高峰(罗平等,2008)。

中国近年勘探成果表明,随着理论认识的升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显示我国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

碳酸盐缓坡台地模式

碳酸盐缓坡台地模式

具有裙滩的缓坡
具有障壁滩的缓坡
具有点礁的缓坡
高能缓坡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1)具有裙滩的缓坡
•紧临海岸发育,无泻湖,可有潮坪
•沉积颗粒灰岩,多种交错层理和波痕
•平行岸线延伸,呈向海加厚的楔形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2)具有障壁滩的缓坡
•浅滩形成障壁,有泻湖和潮坪沉积 •少见陆源碎屑的颗粒灰岩,有潮道 •呈底平顶凸透镜状,宽2-20km
3、外缓坡:灰泥石灰岩、生屑质灰泥石灰岩,含多样正 常海生物群化石,生物扰动强烈,向上变细 的风暴沉积,可发育点礁
碳酸盐缓坡台地二)远端变陡缓坡
在近岸处具有均匀缓坡的特征,坡折发生 在远离高能带、水体较深的地方。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根据沉积相带类型划分
碳酸盐缓坡台地 沉积模式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一、碳酸盐缓坡(ramp): 海底向海平缓倾斜(坡度通常小于1°
)、水体逐渐变深的碳酸盐沉积环境,从 ° 近岸高能波浪作用带向下逐渐过渡为深水 低能环境,期间没有明显的坡折。(陆内
为陆表海)。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与镶边台地的区别: 缓坡通常缺乏连续的礁带,高能浅 滩位于海岸附近,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砾屑 石灰岩中缺乏来自浅水的砾屑。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3)具有障壁滩的缓坡
•点礁与浅滩共生,有泻湖
•高能沉积环境,礁格架和颗粒灰岩夹灰泥岩
和生屑质灰泥灰岩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4)高能缓坡
•发育海岸沙丘、海滩和陆棚碳酸盐岩砂 •海岸沙丘和海滩复合体: 沉积石英砂和碳酸盐砂 海岸沙丘—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海滩—冲洗层理
14
碳酸盐缓坡台地沉积模式

碳酸盐台地淹没过程的微相响应-以陕西铜川曲坡奥陶系剖面为例

碳酸盐台地淹没过程的微相响应-以陕西铜川曲坡奥陶系剖面为例

自二 十世 纪八 十年 代 以来 , 随着 层 序 地层 学 及 油气 勘 探 研究 的发 展 , 碳 酸盐 台地 淹没 事 件受 到 了许 多学 者 的关 注 。所 谓 碳 酸盐 台地 的 淹没 是 指 当浅海 碳酸盐 台地相对 海平 面上 升 速率 ( 构造十 全球 性 海平 面变化 ) 超 过碳 酸盐 堆积 速率 时 , 使 得 台 地 或礁 没 人 富 产碳 酸 盐 的透 光 带 以下 , 从 而 停 止发 育或“ 死亡 ” 的现 象 。碳 酸 盐 台地 淹没 在沉 积 记 录 上 的表 现通 常为浅 海 台地相 沉积 物 向上快 速过 渡 到 深 水 的 陆架 或斜 坡 相沉 积 , 有氧化物 、 磷 酸盐 、 海绿 石壳 的硬 底将 浅 水 和深 水 相 沉积 物 分 开 , 并 可在 其 上发 育潜 穴不 连续 面等 等 n , ” 。由此可 见 , 沉 积 相及
刘 采 , 秦 松 , 苏文博 , 傅力浦
( I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地球科学与 资源 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3 ;2 .  ̄ I J l l 省地勘局 区调 队,  ̄ I t J i I 双流 6 1 0 2 1 3 3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
世 受 弧后 盆 地 性质 的控制 , 发育 坳 陷 、 断裂 沉 没 , 形 成这套深水相沉积 , 造 成 与华 北 其他 区域 的差 异 。 自鄂尔 多斯 台地 西南 缘平 凉 、 陇 县起 , 向东 至 台地 南
生的垂向上的变化等 , 因此可 以成为识别淹没界面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7
后淹没 阶段 : 代表 性建造为金粟 山组 中上部及桃 曲坡组沉积 , 主要微相 有含 生屑泥 晶灰岩 、 稀少 的生屑泥晶灰岩和 骨针泥灰岩 , 呈现深水 陆棚 一 斜坡 沉积环境 。区域 资料表 明, 该 台地淹没 的主要原 因是鄂尔 多斯 南缘镶边碳 酸盐 台 地 受扬子板块 向华北板块俯冲 消减作用 的影响发生 阶梯状 断裂 , 造 成 了台地 的最终淹 没。桃 曲坡剖 面 自泾河组上

关于碳酸盐台地模式的几点讨论

关于碳酸盐台地模式的几点讨论

关于碳酸盐台地模式的几点讨论
碳酸盐台地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地质理论,指出碳酸盐岩类如石灰岩、大理岩等岩石可分解为重要的泥灰层,有助于形成特殊的地质结构。

该模式不仅有助于大规模的碳酸盐岩类颗粒尺度的组合,而且有助于岩浆活动演绎出多种构造形态,如褶皱山脉、洼地、平原、峡谷和陡峭的山坡等。

因此,碳酸盐台地模式是地质史上十分重要、倍受重视的理论。

首先,碳酸盐台地模式对陆架结构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它认为,重要的泥灰层可以经由海底塑造形成陆架,这种分布有利于岛屿沉积,按照表面海况而构造出理想的岩浆活动模式。

碳酸盐台地模式的优势之一是它可以建立五个维度的结构,包括剪切运动、褶曲运动、抬升运动、塑造运动和侵蚀运动,形成岩浆活动详细而有效的表述。

另外,碳酸盐台地模式还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代变形地质过程。

在此过程中,相对平衡与深层块体运动在研究古地质结构和变形克拉通等地质问题时有很大影响。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分析和研究表面塑造活动对沉积和特殊地质结构的影响,以及新生代古洼地的受力路径。

最后,碳酸盐台地模式还可以用来研究地质变形、沉积和古环境方面的问题。

比如,它可以用来分析碳酸盐岩类和其他矿物质岩类在侵蚀或湖泊沉积过程中的分布。

此外,它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理解变形运动的特征,
研究地层的形态,识别表层沉积物的古环境,以及研究低估值区的块体受力情况等。

总之,碳酸盐台地模式不仅有助于解释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变形运动的演化,而且在地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它,地质学家可以更好地研究地质变形过程,识别表层沉积和古环境,确定块体受力情况等。

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分类及主控因素

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分类及主控因素

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分类及主控因素1 前言碳酸盐岩地模式是理解碳酸盐岩相的分布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原生孔隙率的分布及其成岩史有关的保存情况的重要辅助工具。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 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逐渐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场所。

中国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都有重大的发现, 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最近都有重要的突破, 因此, 碳酸盐岩台地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各种观点、方法层出不穷。

通常用来描述不同台地的许多术语,对于地质学家来说往往具有不同的含意。

本文根据前人对碳酸盐台地的研究总结归纳其类型划分及其相模式。

2 分类2.1 不同地理位置、坡度、封闭性和镶边性下的碳酸盐岩台地类型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地理位置、坡度、封闭性和镶边性把碳酸盐岩台地分为以下类型: 缓坡开放型无镶边台地、缓坡封闭型无镶边台地、陡坡开放型无镶边台地、陡坡封闭型无镶边台地、缓坡开放型有镶边台地、缓坡封闭型有镶边台地、陡坡开放型有镶边台地、陡坡封闭型有镶边台地、礁滩型孤立台地、岩隆型孤立台地。

表1 碳酸盐岩台地分类(据顾家裕,2009)2.1.1 缓坡封闭型无镶边台地此类台地的特点是整个台地地势平坦且相对开阔, 虽然台地边缘没有明显的镶边, 但在台地边缘发育水体较浅的滩地, 对水体交换有一定的阻隔性, 台地上主要以潮坪沉积和澙湖沉积为主。

在潮上带发育膏泥坪、膏盐坪和含膏白云岩等, 而在潮间带主要沉积以泥晶为主的云岩、藻云岩和少量的藻屑云岩, 下部见砂屑坪沉积等; 澙湖中以泥晶白云岩和纹层白云岩等为主; 台地边缘滩中见凝块白云岩和少量的鲕粒白云岩。

2.1.2 陡坡开放型无镶边台地这是一类比较简单的台地。

台地岸坡坡度较陡, 滨岸水动力强度较高, 滨岸沉积主要是粒级较粗的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灰岩或一定量的鲕粒灰岩, 在一些地区岸边还发育一定高度的风成沙丘;向外则是一个相对有一定坡度的开阔台地, 沉积物主要是泥晶灰岩和泥质灰岩, 沉积物由岸至海逐渐变细, 直到台地边缘出现更大坡度的斜坡。

气候变化对海蚀崖的影响及响应

气候变化对海蚀崖的影响及响应

气候变化对海蚀崖的影响及响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中,海蚀崖作为海岸带重要的地貌类型,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明显。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对海蚀崖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响应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气候变化对海蚀崖的影响1.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以及海洋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蚀崖的岩层在水文作用下逐渐侵蚀,但当海水水位上升时,侵蚀过程将进一步加剧。

海平面上升还可能导致海浪的冲击力增强,引发更强的海蚀作用。

2. 强风暴和风暴潮: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强风暴和风暴潮对海蚀崖的冲刷和侵蚀作用极为明显。

风暴引起的强风浪冲击可使崖壁受损并崩塌,而风暴潮则可能侵蚀崖脚,造成崖体的进一步倒退和破坏。

3. 雨水侵蚀: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暴雨事件,这对海蚀崖产生了直接的侵蚀作用。

暴雨强度大使水流速度加快,冲刷强度增强,导致海岸崖面的侵蚀速度加快,并可能造成崖体坍塌。

4. 气温变化:气候变化使海洋温度上升,这对海蚀崖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度升高会引发浮游植物和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变化,而这些生物组成了海蚀崖的生态系统,对崖体的侵蚀和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人类对气候变化引起的海蚀崖问题的响应1.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对海蚀崖的影响机制和侵蚀过程的深入研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相关研究,携手国际科学界共同探索海蚀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海岸线提供更好的方案。

2. 强化海岸管理和监测:完善海岸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海岸发展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以及适宜开发区域的范围;建立海岸线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海岸线变化的趋势和速率,为海岸防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3.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因此,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对海蚀崖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提倡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碳排放,从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台内滩组合特征

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台内滩组合特征

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台内滩组合特征丁熊;陈景山;谭秀成;罗冰;吴家杰;杜本强【摘要】Through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drilling, logging and core data of T2|11 sub-member, which is the major pay of the Leikoupo Form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Sichuan Basi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its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of intra-platform shoal are studied. The major rocks of intra-platform shoal in T2|11 sub-member include oosparite, residual oolitic dolostone, sparrenite, residual doloarenite and sparry doloarenite, sparry bioclastic limestone and residual bioclastic dolostone, which constitute oolitic shoal, arene shoal and bioclastic shoal. The intra-platform shoal is characterized vertically by shallowing-upward sequences, and consists of three sedimentary units, namely bank base, bank core and bank cover. Besides, three microfacies can be distinguished laterally, bank core, bank edge and interbank sea. The variation of water depth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caused by sea level change contro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posed pattern of shoal body. Meanwhile, the palaeogeomorphology with alternating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defines the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and lateral combination pattern of intra-platform shoal body.%以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主力产层雷11亚段海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台内滩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研究区雷11亚段台内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亮晶鲕粒灰岩、残余鲕粒云岩,亮晶砂屑灰岩、残余砂屑云岩和亮晶砂屑云岩,亮晶生屑灰岩、残余生屑云岩及其过渡类型等,它们分别是构成鲕滩、砂屑滩、生屑滩的主要岩石类型.台内滩垂向上以发育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包括滩基、滩核和滩盖3个沉积单元;横向上具有明显的3分性,可分为滩核、滩缘、灰质滩间海3个微相.海平面升降变化引起的海水深度和水动力条件变化控制滩体的发育特征与叠置样式;隆坳分异的古地貌决定台内滩体的差异分布和横向组合特征.【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9)004【总页数】8页(P444-451)【关键词】台内滩;结构特征;主控因素;雷口坡组;川中-川南过渡带【作者】丁熊;陈景山;谭秀成;罗冰;吴家杰;杜本强【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博士后流动站;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勘探开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在广阔的碳酸盐台地上,颗粒滩是具有形成典型相控型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层潜力的重要沉积相类型之一[1-10]。

气候变化对海蚀崖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

气候变化对海蚀崖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

气候变化对海蚀崖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性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对地球各个环境和地貌过程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海蚀崖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貌现象,受到了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海蚀崖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其响应机制。

气候变化对海蚀崖形成和演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加剧了海蚀崖的形成。

海平面上升会增加海浪的冲击力和侵蚀力,使得海蚀崖的剥蚀速度加快,崖体不断后退。

其次,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对海蚀崖的形成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极端风暴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引发强烈的海浪和洪水,加剧海蚀崖的侵蚀过程。

强烈的风暴和暴雨会导致崖体岩石的剥蚀和崩塌,进一步加速崖体的后退。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还导致了温度和降水模式的改变,进而改变了悬崖区域的植被覆盖。

植被能够起到保护岩石表面和崖体的作用。

当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干旱或降水过多时,悬崖上的植被覆盖率会下降,从而削弱了悬崖的稳定性,加剧了海蚀崖的形成和演化。

最后,气候变化还对海蚀崖的岩石类型和结构产生了影响。

温度的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会对悬崖的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可能发生膨胀、收缩和溶解等变化,进而破坏岩体的结构和稳定性,加速海蚀崖的退化。

对于气候变化对海蚀崖形成和演化的响应机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海蚀崖关系的科学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海蚀崖的影响机制,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指导。

其次,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海蚀崖监测网络,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海蚀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及时掌握变化情况,为预警和预防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应该加强海蚀崖保护和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如植被恢复、建设护岸结构等,减少海蚀崖的破坏,保护岸线稳定。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海蚀崖影响的认识,倡导环保意识。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相深水碳酸盐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相深水碳酸盐
生物主要是原地生长的蓝绿藻类
沉积物主要是潮汐、波浪带来的颗粒灰泥及原地的藻类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
2
相深水碳酸盐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
3
相深水碳酸盐
潮坪主要地貌单元的立体图
左:超咸的潮坪,具有很少的潮道,处在干燥的沙漠边上。
右:正常气候潮坪,有许多潮道和潮池,发育在潮湿气候带。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
浅滩是高能环境,可以出现在台地或缓坡的 不同部位。裙滩、堤滩、点滩、台缘滩。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
18
相深水碳酸盐
1、颗粒滩水浅(5-10米至高出水面),海水循环良好, 盐度正常,氧气充足,但由于底质处于移动状态,不 适于海洋底栖生物繁殖。
2、由于波浪,潮汐及岸流经常簸选,常形成清洁的碳 酸盐砂堆积,以浅色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生屑灰岩、 亮晶砂屑灰岩为主,颗粒分选磨圆好,无或少灰泥。
2、盐度常不正常,生物常贫泛单调,当超咸时几乎 无生物生存
3、沉积物灰泥灰岩、球粒灰泥灰岩、生屑灰泥灰岩 ;常见藻席、生物扰动构造、水平层理;可有风暴 浪带来的介壳及生物屑的薄夹层或透镜状夹层。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
15
相深水碳酸盐
4、泻湖沉积是加积过程,沉积速率常大于沉降速率, 因此泻湖常变浅、沉积物暴露,大范围形成“似潮坪环 境”。此时有鸟眼、干裂等暴露构造,强蒸发时可成为 “萨勃哈”,发育石膏、石盐沉积及白云化。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
10
相深水碳酸盐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海
11
相深水碳酸盐
干旱气候潮坪的垂向层序从下往上是碳酸盐 ―蒸发盐序列。若蒸发盐被淡水溶解后则层序 上部发育盐溶或膏溶角砾岩。
潮湿气候的潮坪,又根据其潮下是低能灰泥 ;还是高能砂质颗粒分成两种类型垂向层序。

塔里木盆地寒武_奥陶纪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研究

塔里木盆地寒武_奥陶纪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研究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研究高志前1,樊太亮1,李 岩2,刘武宏3,陈玉林4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11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东营 2565044.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天津 434023摘要: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几何构型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寒武-奥陶纪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

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可划分出3个一级旋回,8个二级旋回,17个三级旋回和多期高频震荡旋回。

其中,寒武纪经历了3期二级旋回,早中奥陶世经历了2期旋回。

相对于寒武纪,早奥陶世海平面升幅较大。

晚奥陶世经历了3期二级旋回:第一期处于海平面低位期,幅度较小;后二期快速上升,直达最高水位状态。

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控制着盆地的沉积充填和层序的形成演化,其旋回性与盆地沉积作用的旋回性相一致,并可通过沉积相的演变表现出来。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层序叠加;高频旋回;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中图分类号:P535.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88(2006)04054908收稿日期:20051121基金项目: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科技攻关项目(XBKT 2002KY 08041)作者简介:高志前(1978),男,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层序地层方面研究,E mail:g ao5450328@tom.co m 。

Study on Eustatic Sea Level Change Rule in Cambrian Ordovician in Tarim BasinGAO Zhi qian 1,FAN Tai liang 1,LI Yan 2,LIU Wu hong 3,CH EN Yu lin 41.Sc hool of Ener gy R esour ce ,China Univ ersity of G eoscience ,Be ij ing 100083,China2.B eij ing I nstitute of Ge ology ,Beij ing 100011,China3.Chunliang Oil P rod uction F actory ,S heng li Oilf ield ,China Pe tr oleum and Che mical Cor p oration , Dong ying ,Shand ong 256504,China4.Th e Fif th Oil P roduc tion Fac tory ,Dag ang Oilf ield ,P etr oc hina Comp aily ,T ianj in 434023,ChinaAbstract:T he eustatic sea level change rule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element geochemistry featur e and seism ic g eometric config uration feature in the CambrianOr dovician in T arim Basin,and the comparativ e sea level chang e curv e has been obtained,w hich can be div ided into three first grade cycles,eig ht seco nd g rade cycles,seventeen third gr ade cycles and mo re hig h frequency co ncussion cy cles in the Cam brian Or dov ician in Tarim Basin.Ther e occurred the second grade eustatic sea level chang e cycle three times during Cambrian and tw o times during the early Ordovician,and the ex tent of the sea lev el rise in the early Ordov icia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ambrian.In the middle late Or dov ician there occurred the seco nd g rade eustatic sea level change cy cle three tim es,and the fir st tim e o ccurred at low system tr act of sea lev el w ith sm all rise ex tent of the sea lev el,but the sea lev el r apidly reached the hig hest w a ter lev el state in the later tw o times.T he eustatic sea level change controls on the basin sedim ent infill ing and sequence form ation ev olution.T he cyclicity of the sea level chang es are cor respo nded w ith the第36卷 第4期2006年7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 nal of Jilin U niversity(Ea rth Science Edition) Vo l.36 No.4July 2006cyclicity of the basin sedimentation,and ar e represented by the sedim entary facies evolutio ns.Key words:T arim Basin;sequence stack;high frequency cycle;Cambrian Ordovician;sea lev el chang e0引言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和演化,同时也制约着沉积层序内部的沉积体系特征、岩性组成和生储盖层的时空配置关系,因而在地质研究中受到了普遍重视。

西沙海区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

西沙海区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

由于碳酸盐台地的 发 育 是 较 复 杂 的 一 个 过 程 , 因此 运用地震资料进行 精 细 解 释 、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深 入研究碳酸盐台地 的 演 化 过 程 、 建立其沉积模式具 有重要的生产意义和科学意义 。
基金项目 : “ 九七三 ” 项目 “ 南海深水盆地生物礁碳酸盐岩台地 成 因 机 理 研 究 ”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创新项目“ 深海陆源碎屑 2 0 0 9 C B 2 1 9 4 0 6) 物质的输运与沉积过程 ”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南海北部白云海底滑坡的形态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 ” ( ) 。 K Z C X 2 YW 2 2 9 4 0 8 7 6 0 3 2 作者简介 : 马玉波 ( 男, 博士 ,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 专 业 , 主 要 从 事 深 水 油 气 和 矿 产 资 源 相 关 研 究 。E : _ 1 9 8 1—) m a i l m a u b o y r e e f a h o o . c n @y
[ 4-6]
结西沙群岛生物礁及碳酸盐岩的地震特征以及通过 地震资料分析解释建立其发育演化模式等方面还没 有深入开展研究 。 碳酸盐岩是南海盆地重要的一类 油气储层 , 研究南海 盆 地 生 物 礁 及 碳 酸 盐 岩 的 特 征
1 4] 和形成条件有利于分析南 海盆 地 油 气 勘 探 潜 力 [ 。
。魏喜等
[ 2 0]
认为在西
沙海区东部的岛礁区自中新世以来除 部 分 时 间 暴 露外, 一直处于生物礁发育时期, 因此东部隆起部 位纵向上全部为生物礁。事实上 现 代 西 沙 岛 礁 区 生物礁还在生长发育, 如永兴岛、 北礁、 华 光 礁、 玉 琢礁、 盘石屿和浪花礁等( 见 图 2) 。在西沙群岛西 部盆地区生物礁发育情况与东部隆起 部 位 的 明 显 出现多期生物礁发育和淹没事件, 生物礁发 不同, 育期主要 有 晚 渐 新 世、 早 中 新 世、 中 中 新 世、 晚中 新世和上新世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
[摘要] 综述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并主要从碳酸盐岩的成礁作用、成岩结构与环境、沉积旋回三个方面阐述了海平面对典型地区碳酸盐岩台地的影响机制,并在已经了解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同期沉积岩石中的沉积环境信息,例如碳酸盐岩层序格架中的颜色、成分、磁化率、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微量、稀有元素和有机元素) 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地质信息的反映论证碳酸盐台地对海平面升降的有效响应。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海平面升降
碳酸盐岩是现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海平面升降对碳酸盐岩台地的生长具重要影响。

一、碳酸盐岩介绍
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以相对厚的加积和前积沉积形式出现在温暖的热带区,它可以环绕在盆地周缘或成为盆内的孤立台地。

其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如下:自源特点,碳酸盐形成环境位于盆地之内,而且基本上主要发育于正常海相环境;形成机理,碳酸盐的形成与生物及生物化学过程紧密相关,碳酸盐岩发育的环境有着特殊的物理化学条件。

碳酸盐岩沉积有四个主要的控制因素分别是:构造沉降,它产生了沉积物的沉积空间;沉积物的多少,它控制古水深主要由洋流和化学沉积供给;气候,它是控制沉积物类型的主要因素,其中降雨量和温度对碳酸盐岩、蒸发岩的分布、对于硅质
碎屑沉积的类型和数量是相当重要的;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它是控制地层分布模式和岩相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vail and todd,1981)。

对碳酸盐岩台地的影响意义深远,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
系和控制因素对未来层序地层的勘探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二、台地边缘生物礁成礁作用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
碳酸盐岩是现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常见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
生物礁及浅滩是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重要部分, 海水的水深、温度、以及海水的养分等因素制约这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

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区域构造以及海水化学成分等因素控制生物礁的生长规律和空间形态。

海平面的升降即造成水深的改变,水深影响了光照情况而光照直接影响了珊瑚礁的生长状况。

可知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呈指数降低, 而有机质的生长数率随着光照强度
呈指数的降低而呈双曲正切关系降低(如图1)。

海平面上升,光照
降低,生物礁成礁作用减弱。

碳酸盐岩的产出通常遵循s型模式,另外生物礁和浅滩组合成为台地的镶边构造。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 台地边缘的礁前斜坡越来越陡。

台地边缘的加积之外, 也有退积的情况。

当海平面上升较快时, 台地边缘向岸退却, 以保证生物礁的生长潜能和海平面的上升保
持平衡。

海平面的上升时碳酸盐岩台地镶边逐步升高, 台内泻湖变深, 并向岸方向迁移。

当镶边台地被海平面淹没时, 岩相发生突变, 逐步的迁移上超中断。

另外, 台地边缘有着强烈的垂向堆积的趋势,
生物礁加积于生物礁之上, 浅滩加积于浅滩之上。

这样, 对应于海平面变化的体系域侧向迁移停止。

生物礁台地对冰期、间冰期时海平面升降亦可作出的响应。

在间冰期,间冰川高水位、台地顶部洪泛期碳酸盐岩沉积物的产生量和输出量最大,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物的产出。

在冰期即冰川低位期, 碎屑沉积物对海盆的输出量最大, 而对于碳酸盐岩镶边台地来说, 情况恰恰相反。

三、碳酸盐岩的成岩结构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
不同体系域内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认为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方解石胶结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 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有方解石胶结作用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等。

通过层序地层对比, 同一层序、同一体系域内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在横向上的发育情况表明, 海侵体系域内成岩作用随着海侵的进行不断向陆推进, 成岩作用尤其是白云石化作用发育带呈向陆的楔形高位体系域内成岩作用随着加积和进积作用的不断进行, 成岩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发育带呈向海的楔形。

四、旋回理论分析
三级海平面变化反映了米兰科维奇长周期变化,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低频长周期和高频短周期海平面波动都有其特征的振幅和频率,它们相互叠加产生全球海平面波动。

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速率、沉积供给速率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
一系列复杂的地层叠置样式。

全球海平面变化与构造沉降之和决定了相对海平面升降幅度,进而控制沉积物可容纳空间的大小(如图2)。

海平面变化之下的碳酸盐岩沉积旋回既是海平面振荡幅度较低时,海平面逐渐下降,潮坪沉积物向浅水陆棚区推进、延伸。

较高幅海平面振荡来说,滨线向海迁移的速率会超过大多数现代潮坪向海推进的最大速率(5km/ ka) ,从而形成宽广的潮坪相或废弃坪相(abandoned flat s) 沉积,随着海平面下降至低水位,在没有暴露的外陆棚沉积区也可能会受到中至高幅海平面振荡的影响,形成整合型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序列。

五、碳酸盐岩沉积对海平面变化响应的证据
通过同期沉积岩石中,例如碳酸盐岩层序格架中的颜色、成分、磁化率、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微量、稀有元素和有机元素) 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地质信息反映沉积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证据一:碳酸盐岩磁化率反映海平面变化,尽管碳酸盐岩是一类磁性很弱的岩石,但通过对黔南泥盆纪一石炭纪碳酸盐岩台地的磁化率进行分析,结合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发现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的重要因素;证据二:碳酸盐岩中所含锶同位素的演化规律对应海平面变化,锶同位素是指示海平面升降变化的灵敏指示剂。

87 sr/ 86 sr值的高低与同期海平面的升降呈负相关关系,地史中海相碳酸盐岩的87 sr/ 86 sr 值正偏移意味着海平面下降和古陆扩大,负偏移则反映海平面上升和古陆收缩。

因此,在没有大规
模海底火山活动的影响下,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是海水锶同位素组成最重要的控制因素;证据三:在台地和浅滩边缘,与堆积速度有关,发育有两种具不同微晶灰岩和海底胶结物含量的碳酸盐岩体系。

①并进型碳酸盐体系:碳酸盐沉积速率,大于或等于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识别标志是,在台地边缘胶结物少,以富颗粒贫灰泥的准层序占优势,具有丘形和斜交的形态。

②追补型碳酸盐体系:碳酸盐沉积速度相对小于海平面上升,即缺氧、缺少营养物质、高盐度或低水温。

识别标志是,在台地边缘具有广泛的早期胶结特征,含大量的富泥准层序,表现为s型沉积剖面。

六、结束语
本文综述性的探讨了碳酸盐岩对海平面影响的几种响应并在最后以三个证据说明海平面的影响具有效性真实性。

当然现在陆上所见海相碳酸盐岩只是地史上沧桑变化的结果,它反映海平面的相对变动。

由于海平面变动的因素和海平面变动的判据很多,在应用碳酸盐岩分析海平面变动时还应当结合具体地质情况和其他标志采
集综合分析,以及考虑地动背景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具可靠性和说服力,更真实地反映地史上的海平面变动与碳酸盐台地间的响应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海军 ,王训练 ,丁林,夏国英 ,王雷,王清山,2007,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台地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以陕西镇安西口石炭
- 二叠系界线剖面为例.
[2]伊海生,2011,测井曲线旋回分析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3]徐国强,刘树根,武恒志,李智武,孙玮,2005,海平面周期性升降变化与岩溶洞穴层序次关系探讨.
[4]江茂生,朱井泉,陈代钊,张任枯,乔广生,2002,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碳、银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5]郑艳刚,袁美云,徐维胜,2009, 台地边缘生物礁生长规律和控制因素综合研究.
[6]吴亚生,范嘉松,金玉开,2003, 晚二叠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义.
[7]马莉,李涛,王蕾,2011, 由淡水到海相碳酸盐岩层序的沉积演化.
[8]周雁,陈洪德,王成善,王正元,梁西文,文可东,2006, 运用层序不对称性分析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