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word版(带答案)可编辑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物理学习运动学过程中,对公式的掌握和应用有利于学习运动学知识,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一)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的各种性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学公式,这些公式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些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
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v = v_0 + at\]\[s = v_0t + \frac{1}{2}at^2\]\[v^2 = v_0^2 + 2as\]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v_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位移。
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v = v_0 + at\]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v_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
4.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s = \frac{1}{2}gt^2\]其中,\(s\)表示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5.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在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v = \omega r\]\[a = \omega^2 r\]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omega\)表示角速度,\(r\)表示半径,\(a\)表示加速度。
以上就是一些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的总结,这些公式是我们在学习物理时经常会用到的,掌握好这些公式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归纳以下是高一物理常见的公式归纳:1. 运动学- 速度公式:v = Δx / Δt-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位移公式:Δx = v₀t + 1/2at²- 速度与位移关系:v² = v₀² + 2aΔx-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 = v₀ + at-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Δx = v₀t + 1/2at²- 自由落体公式:h = 1/2gt²2. 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F = ma- 牛顿第二定律:F = mΔv / Δt- 牛顿第三定律:F₁₂ = -F₂₁- 重力公式:F = mg- 弹簧力公式:F = kx- 摩擦力公式:F = μN- 功公式:W = FΔx- 功率公式:P = W / Δt- 动能公式:K = 1/2mv²- 动能定理:W = ΔK3. 能量- 势能公式:PE = mgh- 弹性势能公式:PE = 1/2kx²- 机械能公式:E = K + PE4. 电学- 电流公式:I = Q / Δt- 电阻公式:R = V / I- 电压公式:V = IR- 电功公式:W = VIt- 电阻功率公式:P = IV- 等效电阻公式(串联电阻):1/R = 1/R₁ + 1/R₂+ ...- 等效电阻公式(并联电阻):1/R = 1/R₁ + 1/R₂+ ...- 欧姆定律:V = IR5. 光学- 光速公式:c = fλ- 焦距公式:1/f = 1/d₀ + 1/dᵥ- 放大率公式:β = -dᵥ / d₀- 色散公式:n = c / v这只是高一物理的一些常见公式,还有其他一些公式和定理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归纳和掌握。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
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第一章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⑤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⑪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⑫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要是直线均可。
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指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公式 (会“串”起来)22212202202200t x t t v v v ax v v t at t v x at v v +=⇒=-⇒⎪⎩⎪⎨⎧+=+=得消去基本公式 ①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 t/2 =V =V V t 02+=t x② 推导:第一个T 内 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x +=∏ 又aT v v +=01 ∴∆x =x Ⅱ-x Ⅰ=aT2故有,下列常用推论: 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t v v v v +>+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 I L 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 L⊥B时: F=B I L , B//L 时: F=0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 f=q V B , V//B 时: f=0物理运动学知识点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二、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四、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也需要我们掌握,例如:重力加速度:g = 9.8 m/s^2真空中的光速:c = 3 × 10^8 m/s真空中的电常数:ε0 = 8.85 × 10^12 F/m真空中的磁常数:μ0 = 4π × 10^7 T·m/A了解这些物理常数和单位,有助于我们在计算和推导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所有公式
第一章 力1. 重力:G = mg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 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 N ;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 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 v t = v 0 + at ①2. 位移公式: x= v 0t +21at 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v t 2- v 20=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v = tx ④ v =21(v 0 + v t ) ⑤ v = v t2 ⑥5. 位移差公式 : △x= aT 2 ⑦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T 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2:3:……:n.(2). 1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22:32:……:n 2.(3). 第1T 秒内、第2T 秒内、第3T 秒内……第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2 n-1).(4). 第1T 秒内、第2T 秒内、第3T 秒内……第nT 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3:5:……:(2 n-1).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 合与a 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 合与a 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 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 合 =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 v =ts (s 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ω= tφ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Tr π2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πω2=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ω ⑥.向心加速度:a = rv 2或 a =2ωr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rv 2= m 2ωr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最新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word文档
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0=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0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强调:(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0t-gt2/22.末速度Vt=V0-gt3.有用推论Vt2-V0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0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0/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分析纸带常用)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 6.位移s=V平 t=V0t+at2/27.加速度a=(Vt-V0)/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分析纸带常用逐差法求加速度)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强调:(1)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0)/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决定于F/m)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0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强调:(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物理学习运动学过程中,对公式的掌握和应用有利于学习运动学知识,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一)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word版(带答案)可编辑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加速度的定义式: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关系: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平方差关系:等时相邻的两段位移差的关系:ΔX=a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经过某段位移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前n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②第1秒、第2秒、第3秒……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③前1秒、前2秒、前3秒……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4 : 9 : …… :④第1秒、第2秒、第3秒……第n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n-1)⑤前1米、前2米、前3米……前n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 : : …… :⑥第1米、第2米、第3米……第n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 : : …… :⑦第1米、第2米、第3米……第n米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 : ……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加速度: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关系:h=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关系:末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等时相邻的两段高度差的关系:Δh=g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经过某段下落高度中点时的瞬时速度:落地时间:t=竖直上抛运动规律:运动性质:上升时为_匀减速直线运动__,下落时为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上升的时间: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的初位置在抛出点):X=上升时的平均速度与初速度的关系: .最高点离抛出点的高度:h m=落回抛出点的速度为v=-平抛运动1、实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2、水平分运动:水平分速度:水平位移:3、竖直分运动:竖直分速度:竖直位移:。
4、合运动:位移:X=速度:V=。
5、下落时间:t=6、任意时刻:速度与水平面夹角α的正切值:位移与水平面夹角β的正切值:7、某时刻速度、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α、β的关系为8、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随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必修一物理运动学公式
必修一物理运动学公式
1. 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
-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这个公式描述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这里x表示位移,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它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速度 - 位移公式
- v^2-v_{0}^2=2ax
- 此公式可以由前面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出。
它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位移中的两个量时,方便求出第三个量。
3.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其中¯v是平均速度,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 另外,位移x=¯vt,当结合¯v=(v + v_0)/(2)时,就可以得到x=(v + v_0)/(2)t,这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一种形式。
高中物理解题公式
高中物理解题公式一、运动学部分。
题目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_0 = 2m/s,加速度a= 1m/s^2,求3s末的速度v。
公式:v = v_0+at解析:已知v_0 = 2m/s,a = 1m/s^2,t = 3s,将其代入公式v=v_0 + at可得:v=2+1×3=5m/s题目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v_0 = 5m/s,末速度v = 9m/s,时间t=2s,求加速度a。
公式:a=(v - v_0)/(t)解析:将v_0 = 5m/s,v = 9m/s,t = 2s代入公式a=(v - v_0)/(t),得到a=(9 -5)/(2)=2m/s^2题目3: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h = 20m,求下落时间t。
(重力加速度g = 10m/s^2)公式:h=(1)/(2)gt^2解析:由h=(1)/(2)gt^2可得t = √(frac{2h){g}},将h = 20m,g=10m/s^2代入,t=√(frac{2×20){10}} = 2s题目4:一物体做平抛运动,水平初速度v_0= 3m/s,下落高度h = 5m,求物体的水平位移x。
(重力加速度g = 10m/s^2)公式:1. 先求时间:h=(1)/(2)gt^2,t=√(frac{2h){g}}2. 水平位移:x = v_0t解析:1. 由h=(1)/(2)gt^2,h = 5m,g = 10m/s^2,可得t=√(frac{2×5){10}}= 1s2. 已知v_0 = 3m/s,t = 1s,代入x = v_0t,得x=3×1 = 3m二、牛顿运动定律部分。
题目5:质量为m = 2kg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 5N,摩擦力f= 1N,求物体的加速度a。
公式:F - f=ma解析:已知m = 2kg,F = 5N,f = 1N,代入公式F - f=ma可得:a=(F - f)/(m)=(5 - 1)/(2)=2m/s^2题目6:一个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斜面倾角为θ = 30^∘,物体质量m = 3kg,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高中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一、运动学公式。
1. 速度公式。
- 定义式:v = (Δ x)/(Δ t)(Δ x表示位移,Δ t表示时间间隔)-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 = v_0+at(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2. 位移公式。
-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x=v t-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x = v_0t+(1)/(2)at^2- x=(v + v_0)/(2)t(平均速度公式¯v=(v + v_0)/(2)与x=¯vt的结合)- v^2-v_0^2=2ax(不含时间t的位移 - 速度公式)3.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g≈9.8m/s^2)- v = gt- h=(1)/(2)gt^2- v^2=2gh4. 竖直上抛运动公式(取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a=-g)- v = v_0 - gt- h=v_0t-(1)/(2)gt^2- v^2-v_0^2=- 2gh二、相互作用公式。
1. 重力公式。
- G = mg(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2. 胡克定律。
- F = kx(F为弹力,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形变量)3. 摩擦力公式。
- 滑动摩擦力:F_f=μ F_N(F_f为滑动摩擦力,μ为动摩擦因数,F_N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0≤ F_f静≤ F_f静max,最大静摩擦力F_f静max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F_f在相同正压力下的值。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大小(两分力F_1、F_2夹角为θ):F=√(F_1)^2+F_{2^2+2F_1F_2cosθ}- 当θ = 0^∘时,F = F_1+F_2(同向相加)- 当θ = 180^∘时,F=| F_1 - F_2|(反向相减)三、牛顿运动定律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2. 牛顿第三定律。
- F=-F'(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之欧阳化创编
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第一章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⑤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⑥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⑦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⑧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⑩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⑪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 (2)公式 (会“串”起来)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V t/2 =V =V V t 02+=t x推导:第一个T 内 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2121aT T v x +=∏ 又aT v v +=01 ∴x =x Ⅱ-x Ⅰ=aT 2故有,下列常用推论: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 t v v v v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之欧阳数创编
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第一章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⑤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⑥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⑦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⑧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0υυ⑩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⑪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 (2)公式 (会“串”起来)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 t/2 =V =V V t 02+=t x推导:第一个T 内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x +=∏ 又aT v v +=01∴x =x Ⅱ-x Ⅰ=aT 2故有,下列常用推论: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 t v v v v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之欧阳德创编
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第一章1、平均速度定义式:tx∆∆=/υ①当式中t∆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欧阳德创编欧阳德创编 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⑤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⑥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⑦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⑧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⑩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欧阳德创编 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⑪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0同向,a >0(取正);a 与v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2)公式 (会“串”起来)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t/2 =V =V V t 02+=tx 推导:欧阳德创编 第一个T 内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x +=∏ 又aT v v +=01∴x =xⅡ-xⅠ=aT2故有,下列常用推论: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 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 t v v v v +>+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之欧阳科创编
欧阳科创编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第一章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欧阳科创编⑤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⑥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⑦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⑧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⑩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⑪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0同向,a >0(取正);a 与v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欧阳科创编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2)公式 (会“串”起来)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t/2 =V =V V t 02+=tx 推导:第一个T 内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x +=∏又aT v v +=01∴x =xⅡ-xⅠ=aT2 故有,下列常用推论: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 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 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欧阳科创编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 t v v v v +>+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加速度的定义式: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关系: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平方差关系:等时相邻的两段位移差的关系:ΔX=a
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经过某段位移中点时的瞬时速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前n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③前1秒、前2秒、前3秒……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4 : 9 : …… :
④第1秒、第2秒、第3秒……第n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n-1)
⑤前1米、前2米、前3米……前n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 : : …… :
⑥第1米、第2米、第3米……第n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 : : …… :
⑦第1米、第2米、第3米……第n米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 : …… :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加速度: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关系:h=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关系:末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等时相邻的两段高度差的关系:Δh=g
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经过某段下落高度中点时的瞬时速度:落地时间:t=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运动性质:上升时为_匀减速直线运动__,下落时为自由落体运动 .
加速度: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上升的时间:回到抛出点的时间: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的初位置在抛出点):X=
上升时的平均速度与初速度的关系: .
最高点离抛出点的高度:h m=落回抛出点的速度为v=-
平抛运动
1、实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2、水平分运动:水平分速度:水平位移:
3、竖直分运动:竖直分速度:竖直位移:。
4、合运动:位移:X=速度:V=。
5、下落时间:t=
6、任意时刻:速度与水平面夹角α的正切值:
位移与水平面夹角β的正切值:
7、某时刻速度、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α、β的关系为
8、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随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顺着斜面平抛物体,物体又重新落在斜面上
1、落在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加角恒定 .
2、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间:
3、运动过程中距离斜面的最大距离:
4、运动过程中离斜面距离最大的时间:t=
5、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的关系:
6、物体的位移:X=
对着斜面平抛物体,物体垂直落在斜面上
落在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加角:
水平分速度与竖直分速度的关系:
运动时间: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