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中编(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中编(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中编(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考点】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征。

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失望情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从浪漫手法到浪漫主义思潮的文学发展过程。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重新挖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同时,也把这段历史作为描写的内容。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表现在: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三、浪漫主义的人文观念(结合导论部分)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实际上是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的新发展,是19世纪人道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形态,具体地讲,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中的人本意识———尤其是世俗人本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形态的再现。

人文主义的人本意识强调人智对神智的反抗和人的原欲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的个性自由强调人的自然天性和自由情感对包括封建专制和道德、科学理性、物质文明、资本主义现存制度在内的人类文明的反抗。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一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一

德国浪漫主义 绘画:森林中 的十字架
耶拿派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和诗人 诺瓦利斯等人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 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自由和主观幻想, 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 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 义理论的奠基人。 诺瓦利斯:耶拿派的代表, 《夜的颂歌》是早期浪漫主 义的代表。怀念死去的未婚 妻、幻想在夜、在死亡后与 之结合。
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1、强调主观情感: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 人感情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浪漫 主义是对“理智节制情感”的反叛,是主观情感的自由 表达 。 浪漫主义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崇尚自我, 提倡解放人的主观世界,把表现自我提到首位。与古典 主义崇尚理性相反。 华兹华斯在1800年致友人信说,诗描写的对象是人 的本性,“我们从哪里寻找最好的标准呢?我回答,从 内心去找;先全部裸露我自己的心,然后去观察天真坦 率、生活平凡、永远不懂虚伪造作的人们。” 柯勒律治说:“最理想完善的诗人能把他的整个心 灵抖擞起来,使每一机能都能按照它的相对价值和意义 得到相成相得的安排。”(《文学传记》)
拜伦画像
——拜伦
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2、推崇想象力 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对情感的体验十分敏感,想象 丰富。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1815年版序言》中 谈到,写诗必须具有感受性,“这种能力越敏锐,诗人 的知觉范围就越广阔,他也就越被激励去观察对象”, 还须具有“想象和幻想,也就是改变、创造和联想的能 力。”(《西方文论选》)。 浪漫主义文学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作品中任凭幻想 驰骋,古往今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充满大胆的幻 想,离奇的情节,非凡的人物和神话色彩。
1830
(阿《 雅尔拿 破 路卑 斯仑 大山越 卫》过 ) . .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因该派中的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小城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而得名。

耶拿派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耶拿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诗人诺瓦利斯。

海德堡派:1805年前后,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又称为德国后期浪漫派。

其中心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他们主要功绩是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湖畔派”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他们的诗作思想内容消极保守,充满神秘色彩,但语言优美,考究韵律,艺术成就较高。

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英国西北部湖区,因此得名“湖畔派”。

“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

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

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

拜伦一、生平与创作(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拜伦作为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是诗人们的“宗主”,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歌德称他为“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

他的诗歌创作对英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民主斗争和文学发展都有过积极的影响。

(一)早期的生活和创作(1788——1809)1807年,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表现出不满现实和鄙视上流社会的民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海德堡浪漫派B.耶拿派C.湖畔派D.“自然派”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板》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B.湖畔派C.海德堡浪漫派D.“自然派”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阐述了期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B.施莱格尔兄弟C.诺瓦利斯D.蒂克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A.《<克伦威尔>序言》B.《论浪漫派》C.《拉辛和莎士比亚》D.《拉奥孔》5.拉涅的早期代表作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B.《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C.《论浪漫派》D.《罗曼采罗》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A.华兹华斯B.柯勒律治C.骚塞D.司各特7.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市()。

A.拜伦B.雪莱C.济慈D.华兹华斯8.首先体现雪来“预言”的长诗是()。

A.《麦布女王》B.《伊斯兰起义》C.《解放了的蒲罗米修斯》D.《西风颂》9.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

A.拜伦B.雪莱C.济慈D.华兹华斯10.司各特是19世纪前30年英国最主要的作家之一。

1833年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

A.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B.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C.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始D.英国现实主义的结束11.《傲慢与偏见》的作家是()。

A.司各特B.济慈C.哈代D.奥斯丁12.标志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的是剧作《欧那尼》的演出,这部剧作的作者是()。

A.拜伦B.雪莱C.雨果D.席勒13.《阿达拉》和《勒内》两部中篇小说的作者是()。

A.拉马丁B.维尼C.夏多布里昂D.大仲马14.法国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

A.欧那尼B.勒内C.夏克塔斯D.黛尔菲娜15.两部有自传性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的作者是()。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懒散的时刻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拜伦的第一部诗集以及针对该诗集发表的评论的反驳性长篇讽刺诗东方叙事诗1取材于东欧地中海各国和土耳其等地的作品包括6部互相独立诗篇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那科林斯的围攻等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
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 诗歌主要表现大自然与宗法农村生活,名篇有 《丁登寺》、《不朽颂》、《孤独的收割女》、 《序曲》等。
华 兹 华 斯 故 乡
华兹华斯故居
§ 柯勒律治(1772-1834)
• 诗歌喜用异国题材与怪 诞情节,擅长渲染奇幻神 秘的浪漫气氛,语言绚丽 而富于音乐性; • 代表作是《古舟子咏》。 §骚塞(1774—1843) • “湖畔派”三诗人之一。
§ 斯塔尔夫人(1766-1817)
• 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
• 著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
的理论著作《论文学》 与
《论德国》;
• 小说《黛尔芬》和《柯丽
娜》写女性不美满的的婚
斯塔尔夫人画像
姻和戏剧性经历,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早探 讨妇女问题的作品。
§贝朗瑞(1780-1857)

是杰出的“歌谣诗人”;
浪漫主义绘画(透纳 英国)
•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 第一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湖畔派”诗 人。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
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 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 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 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时代的“纯 朴”,以此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湖 区 风 光
• 雪莱的名作还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
《西风颂》、《云》、《致云雀》等。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来源于中世纪各国用拉 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 即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后来浪漫主义运动 开始奉这些富于幻想、传奇色彩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为 典范。首先提出的是席勒,他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中探讨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认为浪漫主义,即 感伤的诗,是“把现实提升到理想”,或者说“理想的表 现”。
1、 历史背景

A、 英国工业革命:一方面使人对自身的创造力有了 认识,自信精神,人的解放。一方面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人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 B、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一 方面是启蒙理想的破灭,普遍的失望情绪。一方面是拿破 仑的功勋,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
2、社会思潮
• 浪漫主义者崇拜三个对象: • 1、对情感的崇拜和梦幻世界的爱好; • 在华兹华斯看来,“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目的是在真理,这种真理不是以外在证据做依靠,而是凭借热情 深入人心。” • 拜伦说得更为激烈:“难道热情不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 吗?。。。。。。诗是感情激动的表现。诗本身就是热情。” • 另一些作家则把梦幻看作解脱平庸的日常经验的束缚,进入被理性压 抑的黑暗的幻觉世界的通道。
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 2)德国中期浪漫派(1805年后) • 主要代表是阿尔尼姆、布伦塔诺、艾沁多尔夫、格林兄弟等。中 期浪漫派注重发掘民间文化遗产,搜集中世纪以来的民歌和民间传说, 经过加工改写后整理出版,重要作品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的民 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格格林兄弟不仅发现了德 国文学中很多重要的文献,比如《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而且加工整 理出版了举世闻名的《格林童话集》。这时期成就最大的是诗人艾沁 多尔夫。他的诗歌颂大自然,质朴、明朗、乐观,据有民歌风格,没 有早期浪漫派那种朦胧、阴暗、神秘的情调。他的一些抒情诗经作曲 家门德尔松谱曲后,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浪漫主义作品强调个人情感、内心体验和想象力的追求,呈现了一种反对工业化、科学性的态度。

本文将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进行概述,并探讨其主要特点、代表作家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与背景19世纪初期,欧洲正经历着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

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城市化和社会分工的加剧,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认同感减弱。

同时,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潮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强调理性和科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也存在着政治上的动荡,比如法国大革命等。

在这种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崛起了。

浪漫主义作家们通过文学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强调情感、幻想和自由。

他们试图逃离现实生活的束缚,用想象力和情感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真实。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1. 强调个人感受:浪漫主义文学重视个体的情感和体验,通过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来探索人类的本质。

作品中经常出现对自然、爱情、死亡等主题的情感表达。

2. 崇尚自然与幻想:浪漫主义作家对自然怀有浓厚的兴趣,并将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

他们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与惊险,通过幻想和奇异的元素来创造出神秘和超越现实的文学形象。

3. 反对现实世界:浪漫主义文学对现实世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持批判态度。

作家们通过理想化的情节、角色和场景来展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并寻求超越现实的解决途径。

4. 爱情的理想化:浪漫主义文学中经常出现一种理想化的、超越世俗的爱情观。

爱情被看作是灵魂的追求,是心灵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力量。

5. 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浪漫主义作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作作品,创造出奇妙、富于想象力的情节和形象。

在他们的笔墨下,世界变得更加多样、丰富。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 威廉·华兹华斯《世事如梦》:这是一部描写自然风景和人类情感的抒情诗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充满强烈情感的语言,创作出美轮美奂的浪漫主义佳作。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丰富多样,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也体现了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以下是一些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思潮。

1.浪漫主义(Romanticism):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人物有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 h)、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和约翰·济慈(John Keats)。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自然之美和想象力,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主义和机械理性。

2.维多利亚时代文学(Victorian Literature):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文学作品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包括贫困、性别不平等和工业化带来的道德挑战。

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和罗伯特·布朗宁(R obert Browning)。

3.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

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思潮,他们通过详细描绘characters 和settings 来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

4.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文学更注重内心世界和隐喻,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阿尔弗雷德·普鲁斯特(Alfred, Lord Tennyson)和约翰·艾弗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等作家和艺术家在这一领域有显著贡献。

5.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科学的方式理解人类行为,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6-2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6-2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二)第二节拜伦一、拜伦的身世、性格及与诗歌创作的关系1、评价:19世纪初叶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非常有影响。

世界诗歌史上罕见的天才,不可模仿,蘸着心灵的液滴写在天空之上。

他广泛地被人模仿着,也广泛地被人辱骂着。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并喜爱描写自己的复杂性。

在整个19世纪,他成为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拜伦式英雄”的同义语:一个神秘、爱嘲弄、甚至有罪恶的艺术形象,当然也是一个被驱逐的流浪者。

本世纪初,由于人们对于人的性格十分关注,以致于对作者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作品的兴趣。

现代的批评家和学者日益认识到拜伦诗歌中具有的独特力量和自我意识,这种力量和意识使拜伦不仅成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且也可能是浪漫主义诗人中最“现代”的一个。

2、生平:(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1788年生于伦敦。

真正的贵族世家,但趋于没落。

其父约翰.拜伦是个浪荡的花花公子,为追逐财产而结婚。

败掉自己的财产和妻子的嫁妆后,离家出走,另找新欢,最后死在法国。

母亲是苏格兰富裕的贵族家庭出身,但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性格乖僻,丈夫死时小拜伦刚刚三岁,她和儿子移居苏格兰,过着拮据孤独的生活。

由于母亲没有良好教养而脾气乖戾,对拜伦有时溺爱,有时暴躁,这对形成拜伦放荡不羁的习性有一定影响。

奇特的心灵,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叔爷去世后,把勋爵封号传给年仅10岁的拜伦,使他成为拜伦勋爵六世,还有两处地产。

拜伦30岁时卖掉以支持农民起义。

1800年他迁居伦敦。

为了与显赫的身份相配,他被送进哈罗公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学习历史和文学。

但他不爱学习,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英国和欧洲的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受到卢梭影响。

他天生跛足,由于不适当的治疗变得更糟。

但他志向高远,渴望运动,打板球、拳击、击剑、骑马、游泳。

同时,也追逐年轻贵族所追求的时尚--放荡悠闲。

拜伦在性格上发展了两个突出的特点:顽强的反抗精神和浪漫的性格。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 耶拿派(1)是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他们在耶拿创办杂志,提出浪漫主义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

2. 海德堡浪漫派(1)继耶拿派之后,又有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报刊,进行浪漫主义创作,主要人物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

(2)海德堡派的功绩主要在于对德国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主要成就中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3. “湖畔派”(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作家代表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他们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3)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是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4. “东方叙事诗”(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经东方故事为体裁的组诗——《东方叙事诗》。

(2)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因此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5. “拜伦式英雄”(1)拜伦式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

(2)他们热情勇敢、意志坚强、傲慢孤独,但由于以个人主义来反抗,最终都以失败与死亡而告终。

6. “美丑对照原则”(1)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出于他的法国浪漫主义宣言书《〈克伦威尔〉序言》。

(2)内容是:大自然中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7. 多余人多余人是指俄国贵族革命时期(1825~1861)所塑造的一种典型。

他们具有以下特征:(1)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品格、气质远远高于贵族子弟。

(2)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苦闷、忧郁、彷徨。

(3)他们都希望改变现状,但不能与社会彻底决裂,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只能是社会的多余人。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

德国后期浪漫主
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浪漫主义运动在
俄国(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向往自由和民主。

由于艺术上的成功,为俄国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以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的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争取和歌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精华]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精华]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

德国后期浪漫主义的批判倾向有所增强。

)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浪漫主义运动在法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无论诗歌还是小说和戏剧,都出现了许多杰作,将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高峰。

)(短篇《勒内》收录其中)《阿达拉》(小说)《墓外回忆录》(1848)(后期作品)和大草原的奇异风光以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

《勒内》塑造了一个患“世纪病”者的典型,他的忧郁症是大革命后贵族青年感到前途茫茫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阿达拉》描写世俗爱情与宗教信仰的矛盾,夸大宗教力量。

这个殉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

《墓外回忆录》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斯塔尔夫人《论文学》(1800)《论德国》(1813)《黛菲妮》(1802)(小说)《论文学》和《论德国》传播了浪漫主义文学,指出文学作品与每个时代及每个国家的国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古典文学只能适合于古代的结论。

《黛菲妮》谴责了封建道德和宗教偏见,用书信体写成。

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带有民主倾向。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沉思集》(1820)《湖》《沉思集》描写爱情和自然地诗篇充满忧郁的情调。

《湖》是一首怀念情人病逝的爱情诗,情景交融,善用对照和象征手法。

拉马丁以咏唱真挚的爱情和宗教思想为其特点。

《沉思集》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篇之作阿尔弗雷·德·维尼《古今诗集》(1826—1837)《命运集》(1864)《狼之死》《古今诗集》和《命运集》宣扬孤傲坚忍精神,表现不满现实、悲天悯人的思想。

2020年整理简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doc

2020年整理简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doc

2020年整理简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以感情、自然和个人主义为主题
的文学运动。

以下是其基本特征:
1. 强调个人感受: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爱情等方面的深刻感受。

他们追求真实的内心体验,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灵感。

2. 高度情感化: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感情的表达和情感的冲动。

作家们常常通过描写激情和情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对自然的崇拜: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们认为自然是美的源泉,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自然现象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反对现实的理性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理性与冷漠,科学与逻辑的思考方式无法满足人的内心需求。

因此,他们抗拒现实,追求对非理性、非常规的追求。

5. 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旧:浪漫主义文学常常对过去的时代和传统价值观怀有感慨和怀旧之情。

他们相信过去的时代更为美好和纯真,渴望回归到过去的世界,以此逃避现实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6. 强调个人自由和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崇尚个人的自由和英雄主义,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成就。

他们赞美个体的勇气、决
心和奋斗精神,强调个体对抗命运的抗争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7. 倾向性的展示与描写:浪漫主义文学常常表现出激烈的感情冲动和情绪激荡,采用夸张、夺目和富有戏剧性的描写手法,以营造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传达作者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抒发感情、追求自由和探索内心世界的文学运动,它以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崇拜为中心,并批判现实主义的理性思维方式。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沙威:冷酷的资产阶级法律的化身,维护 现存秩序的鹰犬。
雨果认为世间存在着两种法律,一种 是低级的,其代表就是沙威;一种是高级 的,其代表是米里哀主教。
米里哀主教:仁爱精神的化身
小说主要思想内容:
基本主题:宽恕、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 1、立足于人道主义,反映下层人民悲惨处境; 2、揭露资产阶级法律的不公正 3、歌颂劳动人民和共和党人的英勇献身精神,表现作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3.奇特的想象
情节的想象:
爱斯梅拉尔达母女在绞刑台重逢。
喀西莫多和爱斯梅拉尔达两人尸骨被分开,化为灰尘。 自然景象的想象: 《悲惨世界》写珂赛特到森林打水看见木星的描写:
“木星正卧在天边深处。那孩子不认识那颗巨星,她 神色仓皇地注视着它,感到害怕。那颗行星当时隔地平线 确实很近,透过一层浓雾,映出一种骇目的红光。舞作惨 黯色,扩大了那颗星的形象。仿佛是个发光的伤口。(第 2卷)
预言的云雀—雪莱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 英国19世纪20年代与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代表诗作有《麦布 女王》、《伊斯兰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等。 《西风颂》: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二节 雨果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是 法国重要的诗人、 戏剧家和小说家, 浪漫主义运动的领 袖。在各个文学领 域都有重大建树。
者共和、民主的政治思想。 4、宣扬以仁爱精神对抗恶,人道主义的感化(米里哀
对冉阿让、冉阿让对沙威);
艺术特点
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②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夸张手法
冉阿让:集中了卓越的体能智能、博爱善 良,大起大落的经历和命运。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四、英国文学 (一)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二)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雪莱和济慈 (三)司各特

英国人的特点

爱家、爱自然 这个岛国的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 ——独立。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两种风格

田园式的温柔——温柔、缠绵 华兹华斯、济慈 海盗式的暴烈——激烈、反叛 雪莱、拜伦

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创作上 的主要代表,在《夜的颂歌》中,他沉
湎于神秘的世界,否定人生,歌颂黑夜
和死亡。他的理想是回到天主教占统治
地位的封建时代(13世纪)。
(二)海德堡派

1805 年 左 右 , 一 批 作 家 在 海 德 堡 创 办 《隐士报》,形成了以海德堡为中心的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阿尔尼 姆和布伦塔诺等,其成就主要在于对德 国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他们俩合编 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 兄弟搜集、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都很有名.。
(一)“湖畔派”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文学中出现了最早 的浪漫主义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向往 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 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因此他们远离城市隐居 在英国西北部昆布兰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是 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制的 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 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四)所谓浪漫主义就是文学上的自由主
义 ——雨果 浪漫主义是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 起来的。 理性的 感性的 想象的 主观的 自由的
致大海——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这是你最后一次在 我的眼前/滚动着蔚蓝色的波涛/闪耀着骄傲的 美色。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 别离时的呼唤,/我现在最后一次倾听/你悲哀 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 你的岸边,/一个人静悄悄地、朦胧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苦恼着! 我多么爱你的回音,/爱你阴沉的声调,你 悠远无尽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静寂,/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六章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些主要作家及代表作:一、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等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3)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政治性讽刺长诗)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二英国(1)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

其中强调想象、强调感情、强调向民间学习。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

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引言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早期欧洲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强调个人感受、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想象力以及个体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探讨其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1.《诗经》虽然《诗经》属于古代中国文学,但它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部集合了唐代以前各个时期的诗歌作品被视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自然、爱情、悲伤等主题的抒发。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体验,而《诗经》中的众多诗歌正展示了原始民间诗歌创作时代的数量与多样性。

2.《简·爱》(Jane Eyre)这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匿名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女主角简·爱为中心,通过她坚韧不拔的个性与顽强的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展现了浪漫主义情感、对爱情和道德价值观的追寻。

小说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浪漫主义所代表的人类情感力量的渴望。

3.《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这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法国革命期间,在战争、贫困和社会不公中展现了各种人物形象及其命运。

《悲惨世界》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反映了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个体英雄主义以及希望与绝望之间永恒而复杂的关系。

这部作品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启发性和震撼力的代表之一。

4.《羊脂球》这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卢梭通过羊脂球的寓言,表达了对人类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并批判当时法国社会的不公与专制。

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成为后世思想家和革命者们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结束语以上介绍了几部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不同地域和时间背景下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情感、个性及对自由、爱情和社会正义的追求为核心,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特有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概念。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学习重点】本章的学习,应主要了解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特征;各国文学的发展情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拜伦、雨果。

关于拜伦,应了解拜伦的思想创作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品和他创作的意义,同时应重点了解《东方叙事诗》及其‚拜伦式英雄‛形象、《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思想内容和主人公形象。

关于雨果,我们应了解雨果复杂的思想经历对他各个时期创作的影响,注意他在反对古典主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特点、积极意义及其局限。

对雨果的作品应重点掌握《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特别是《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尤其是其对照的美学原则的运用。

第一节概述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

在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社会政治的原因: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初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

大革命以后的欧洲到处充满着动荡、混乱、压迫、战争和灾难,这种现实宣告了启蒙主义理想的破灭,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普遍的失望情绪,出现了一种不满现实、喜欢幻想和追求新奇与非凡事物的社会心态。

哲学思想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很大影响。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十分流行。

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文学自身的条件: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以及法国作家卢梭的创作,都是促成浪漫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高度的理想主义,浓郁的抒情色彩。

热情讴歌大自然,诅咒城市文明。

重视民间文学,强调民族文化传统。

善用对比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海德贝尔格)派‛霍夫曼(Hffma) 海涅(HeirichHeie)1、前期代表:‚湖畔派‛2、后期代表:‚撒旦派‛3、司各特(历史小说之父)(二)英国(浪漫主义成就最高)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先驱人物是彭斯和布莱克,而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影响一、定义和起源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它强调个人感受、情感表达、自然景观和对过去时代的向往。

浪漫主义最早在欧洲兴起,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1.强调个人情感:浪漫主义作品常常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强调情感表达。

2.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渴望构建一个完美理想的社会或世界。

3.崇尚自然:自然被视为灵感源泉,浪漫主义作品经常描绘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

4.对过去时代的向往:浪漫主义者对中世纪等过去时代抱有一种浓厚的向往感。

三、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的发展1.苏格拉底学派及其影响(18世纪)•英国诗人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浪漫传统,强调诗歌与哲学的相通性。

•英国浪漫主义者将天才艺术家视为社会变革的先驱。

2.德国浪漫主义(19世纪)•古德和席勒等作家通过对神秘、奇异和超自然现象的描写,探索心灵深处未知的领域。

3.法国浪漫主义(19世纪)•维克多·雨果:以《悲惨世界》为代表,揭示社会不公及人性的复杂性。

•亚瑟·隆巴尔:通过超验主义手法,强调个人感受与直觉。

四、浪漫主义文学在其他地区的影响1.美国:华盛顿·欧文、爱伦·坡等作家借鉴了英国和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式浪漫主义风格。

2.俄罗斯: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用热情洋溢、情感深沉和对于命运不可抗拒的描写,创造了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风格。

3.东亚地区:浪漫主义思潮传入日本、韩国等地,对当地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意义1.审美观念改变:浪漫主义将情感和理性结合起来,丰富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的审美体验方式。

2.社会变革推动:浪漫主义作品对社会不公和压迫加以揭示,并引发人们对权利、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3.文学创作形式多样化:浪漫主义将诗歌、小说、戏剧等属于不同体裁的文学形式融合在一起,为后来各类文学作品探索了新路径。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傅立叶提出建立“法朗吉”,在这个团体里,劳动分工完全根 据个人爱好和能力,劳动成为人的需要和享受。 英国的欧文(1771—1858)把希望寄托在仁慈的统治者 身上,他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开设了托儿所、幼儿园和 小学、夜校,以为靠知识的传播就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三)文学发展自身的历史逻辑。 作为创作方法,同现实主义一样,古已有之。此手法着重表现 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想象,抒写作者不同于现实的本来面目的理想。 “浪漫主义”词源学: 源于传奇一词。西方直到17世纪以前,还没有出现浪漫主义 一词。哥尔斯密在1776年的《瓦克郡的牧人》中运用了“浪 漫的”一词。18世纪下半叶,这个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 来,如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就形容“比耶纳的湖 岸比日内瓦湖岸更荒凉,更浪漫”。18世纪末,歌德首先注 意到“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席勒区分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与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古典主义主张只能描绘贵族和 上层人物,排斥民间文学,戏剧创作规定要遵循“三一律”,推 崇典雅和崇高的风格等等,已成为束缚文学发展的桎梏。 他们高举个性解放的旗臶,宣扬的时代新精神,反对社会对人 的精神束缚和压迫。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 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浪漫派可分为带有资产阶级 倾向和贵族倾向的两类作家。前者具有高昂的革命热情,揭露现 实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对未来社会充满美好的理想。后者以怀 旧的态度去抨击资本主义。但是,这两类作家批判现实的思想武 器都是人道主义,他们一般都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以此 去构筑理想的社会图景。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 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古典 主义贬斥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学,把它看成漆黑一团,浪漫派反其 道而行之,在重新挖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同时,也 把这段历史作为描写的内容。但浪漫派并不重视是否反映历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奥斯汀笔下的女性意识
三、《MANSFIELD PARK》中的女性意识
范妮?普莱斯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她生性温柔善良,谦虚谨慎,懂得忍让,有很强的自制力,为人处事严格遵循道德规范。埃德蒙?贝特伦是小说的男主人公,贝特伦府上的二公子。他善良忠厚,不贪图钱财及世俗的浮华享受。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一群年轻人经常聚在一起玩闹打发时间。因为托马斯爵士的一道命令使亨利离开了庄园,大家也就各自过着自己认为安逸的生活。亨利回到曼斯菲尔德庄园来,而且打算让范妮爱上他而从中取乐,但范妮的真诚和善良反而使他自己迷上,继而向她求婚。但范妮因留意到他之前跟玛丽亚和朱丽亚调情的非君子之举,亦因为自己对埃德蒙的爱 - 干脆地拒绝他了。由于这对范妮是极好的婚事,大家都很吃惊。托马斯爵士骂她不知感恩,于是将她送回到她贫穷父母的家中好好反省,亨利到了她家找她,向她证明自己已改过,范妮的态度开始软化,但仍然没有接受他。但亨利走了不久,范妮随即听说亨利和玛丽亚私奔的消息,原来他们在伦敦遇见了对方。更糟的是,朱丽亚亦同时跟一名叫耶茨先生的人私奔了,汤姆又生下重病。范妮马上赶回曼斯菲尔德庄园,玛丽也在那里,但她在危机发生时的处理态度暴露了她的本性。埃德蒙看凊事实,跟她断绝关系而转而眷顾范妮,而他们两人最终也结婚了。
爱情是婚烟中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金钱也是这样。现今社会里,有着这样想法的女孩越来越多,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经济基础是一段稳定爱情的保证和前提。奥斯汀通过文字向我们揭示了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门当户对的观念至今没有改变。奥斯汀不欣赏那些不在乎金钱的人,在这一点儿上,奥斯汀很现实。奥斯汀在书中证明了金钱在婚烟中的重要。在书的第一页,我们就看到了关于彬格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是一个拥有一大笔财产的年青人。班纳特夫人打算让他做她女儿的丈夫。整个书中,金钱的重要,随处可见。即使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也想到了达西一年拥有一万英镑的收入。当伊丽莎白去彭泊里庄园时,她感到“在彭泊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 。班纳特家的四个女儿和夏绿蒂都是没有丰厚陪嫁的中产阶级少女,但对婚姻的选择对终身大事的安排却各不相同。这几个女子体现了四种不同的婚姻。从作者对四种婚姻的褒贬,我们可以透视作者的婚姻观。作者通过对以上婚姻的一一比较向读者展示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婚姻,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婚姻观: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她既反对为钱而结婚,也反对轻率结婚,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对立。玛丽安的身影随处可见,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少女们,通过报纸网络我们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现在很多女生都和玛丽安一样,大胆感性。她们坚持自己认为对的,对于长辈和善意的忠告总是不能及时接受。我经常在报纸网络里看见女生为了感情轻生或者付出各种惨痛代价的各式报道。女性意识在大家心目中的概念似乎模糊了搁浅了,尽管时代的大潮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悟,但这种女性意识仍被一些虚幻的甚至是美妙动听的虚拟意识所遮蔽,他们的视域大部分仍叠在男性主流意识形态的阴影后,又缺乏必要的女性反省意识,因而,在表现女性觉醒意识的同时,使女性自身印烙在心理上的男权意识的痕迹无法消除。然而当我看到奥斯汀的作品时,大有感触,就像《理智与情感》告诉我们的:人们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在交男友的过程中,应审慎行事,不能轻易动情,任性而为。情感往往是女性行为的危险向导,如果遇见一个条件优越而用情不专的男子来追求就以身相许,其后果尝尝是灾难性的。男方不是由于个人喜新厌旧,就是由于家长的反对而另择条件更好的对象。在这种狂下,如果女方一味的感情用事,就将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难以自拔。
《傲慢与偏见》所描绘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性不论在经济、社会还是家庭地位上都依附于男性,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像伊丽莎白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出身但又财产微薄的知识女性,要想获得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唯一的途径就是嫁给一个好男人。正如奥斯汀所写 : "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 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 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噢!是个单身汉,亲爱的,确确实实是个单身汉!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磅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福气!” )总之,婚姻是人们寻求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的途径。
内容摘要:简 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是英国18——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她一生短暂,但留下的作品从当时到今天200多年的时间里仍然受到包括文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人们的喜爱。18世纪末的英国女作家 ,几乎全都以男性社会的眼光去审视女主人公, 把其生活局限在一个为男性所认可、感兴趣的领域内。简•奥斯汀先是以《理智与情感》这一小说阐释了在传统社会的男婚女嫁背景下,女性选择伴侣以及婚姻该是有一种自我独立意识的。既不能只看见爱情美好的一面,而盲目追逐沉浸在美好的幻象里。一也不能只考虑势对方条件的好坏而忽视了自我内心的情感。深刻的表达出女性意识在选择自己终身幸福上是起着不可或缺的重用的,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将人们的视野带入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表达出自觉而明确的女性意识。《傲慢与偏见》则是表达了简•奥斯汀对女性意识理解更为深入的作品。简•奥斯汀在这部作品里塑造出在18世纪末期生活中的男人与女人形象,从而更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自尊自立、争取平等与自由的女性意识。她以日常生活为素材 ,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幽默和诙谐的笔调 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小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奥斯 丁在婚姻问题上的价值取向。《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思想最成熟,人物最具有现代感的一部作品。她极为推崇他的教养赋予她的那些基本德行,充分肯定那些在道德问题上持有正确见解的人,她把自己与那些人们疆场遇到而又容易分辨的美德联系起来,将女性意识与传统道德融合在一起,使人们再回放了那个时期的女行独特魅力,也对后来作家们关于女性意识的讨论研究而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理智和情感是奥斯丁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矛盾的主题。二者既对立又是统一地交织在一起。他们互相牵制影响,又紧密相连。我完全认同奥斯汀的观点,做到理智与感性的统一,女人在结婚时,既要考虑物质利益又要考虑自己的感情,在金钱和感情之间保持平衡,达到理智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二、《Pride and Prejudice》中的女性意识
奥斯汀以其反讽的笔调创作了真实的人,她是在寻找对女性的人性化解读,而不是在找寻女性的绝对完美。奥斯汀的女性意识是从现实出发的,在确定女性性别特征及女性身份的基础上,强调女性的独立人格。在作品中以女性的角度,关注女性的主体意识时代特点,赞赏女性的智慧,揭示了当时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love and marri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roperty and society, however, love and marriage can not only be decided by the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An ideal marriage should be based on mutual affection and respect.
奥斯汀在书中展示了两姐妹性格的对比,从姐姐的人生观、伦理和社交观念出发,叙述大部分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明事理的凡人”。这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而玛丽安则与姐姐形成鲜明的对比。她敢说敢做,是个不遵守传统规范的大胆女子,敢于反对伪善的社会习俗。For example, when Sir John said to Marianne, "I see how it will be. You will be setting your cap at him now, and never think of poor Brandon. " "That is an expression, Sir John, " said Marianne, warmly, "which I particularly dislike. I abhor every common-place phrase by which wit is intended; and 'setting one's cap at a man, ' or 'making a conquest, ' are the most odious of all. Their tendency is gross and illiberal; and if their construction could ever be deemed clever, time has long ago destroyed all its ingenuity. " 当她那势利的嫂嫂范妮说埃莉诺在小屏风上画的画“有点莫顿小姐的绘画风格”时,玛丽安不顾莫顿小姐的贵族身份,激动的说:这种夸奖真新鲜!莫顿小姐关我们什么事?谁管她画的好坏?我们考虑和说的是都是埃莉诺。”这么看来,埃莉诺和玛丽安都是奥斯汀女性意识的体现,都是她本人可爱气质与热情心胸的真实反映。
伊丽莎白自身上体现着婚姻的真正价值和时代追求 。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 .实际上反映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赫斯特太太说:“要想嫁户好人家,有这样的父母,加上地位低微的亲戚,恐怕是没指望了。”贝内特太太认为“她的人生使命就是嫁女儿”虽然她出身低微,家庭与亲戚都是地位低下的,但她始终坚持着有真实爱情的婚姻观:“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 就因为伊丽莎白在爱情问题上有主见,并因之而获得幸福。面对情感她不像妹妹丽迪雅凭一时的冲动作决定,保持了做人 的尊严体现了思想和理性的力量;面对现实。她不像夏洛蒂那样完全放弃感情的追求伊丽莎白敢于面对阻挠她的一切力量勇敢地捍卫了自己高尚纯洁的爱情。尤其值得敬佩的是她坚持男女双方的真挚感情是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反对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 。这在当时妇女处于无权地位把婚姻当作己唯一出路的社会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