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英语外来词是指从英语语言中借用到汉语中的词语。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这些外来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科技类词汇随着科技的发展,英语外来词在科技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计算机、手机、电视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方便了人们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
2. 经济类词汇在经济领域中,英语外来词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例如,投资、市场、经济增长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引入到汉语中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得经济领域的交流更加便利和准确。
3. 文化类词汇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英语外来词在文化领域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例如,音乐、电影、时尚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来自不同文化的信息。
4. 教育类词汇在教育领域中,英语外来词也广泛存在。
例如,课程、学术、研究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引入到汉语中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方便了教育交流和知识传播。
5. 娱乐类词汇英语外来词在娱乐领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音乐、电影、游戏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方便了人们对娱乐活动的理解和参与。
英语外来词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也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我们在使用这些外来词时也要注意适度,不应过度依赖于外来词,以免影响汉语的纯正性和独特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努力创造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英语外来词的使用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合理的运用和适度的发展,这些外来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语言交流的需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浅论现代汉语外来词
外 来 词 又称 “ 来 语 ” 吕叔 湘 , 9 2 , 外 来语 词 ” 孙 常 外 ( 14 )“ ( 叙 ,96 ,借 字 ” 罗常 培 ,9 9 。传 统 观 点 认 为 它 是 指 一 种 15 )“ ( 18 ) 语言 从 别 种语 言 中吸 收 进 来 的 词 语 。 其 定 义 一 直 都 是 有 争议 的 问题 , 今 人 们 还对 其 存 在 分 歧 。 种 观 点认 为 “ 至 一 外来 词 ” 就 是“ 音译 词 ” 也 就是 说 “ , 意译 词 ” 是外 来 词 。 力 ( 9 0 认 为 不 王 18 ) “ 只有 借 词 是 外 来语 , 而译 词 不 能 算 是 外 来语 ” 吕叔 湘 (92 。 18 : 8 ) 出 :译 语 主要 有 两 种 。 意 的和 译 音 的 。 意 的词 , 为 2指 “ 译 译 因 利用 原 语 言 固有 的 词 或 词 根 去 凑 合 , 归 人 合 意 复 词 . 应 而且 也
3 1 谐 音 加 表 意 .. 2 般 来 讲 , 的声 音 和 意 义 没 有必 然 的 联 系 。 是 基 于 中 词 但 国人 习惯 “ 望文 生 义 ” 思 维 习 惯 , 们 在 引 入 外 来 词 时 , 了 的 人 为
一
语 言 是 文 化 密 不可 分 的组 成 部 分 。社 会 的科 技 进 步 为 文 化 交 流提 供 了很好 的平 台 ,文 化 交 流 又 为 语 言 的发 展 提 供 了 必要 的条 件 。 其是 在 当今 全 球 化 的信 息 时 代 , 国文 化 和 各 尤 各 方 面 的交 流 促 进 了 文化 的包 容 性 、开 放 性 和 各 种 文 化 之 间 的 渗 透 。 汇作 为 一个 开放 的体 系 , 语 言 中最 富 于变 化 的组 成 词 是 部分 。 当某 一 外族 语 词 所 表 示 的事 物 在 自 己 民族 语 言 现 有 的 词库 中找 不 到 对等 物时 .就 需 要 借 译 或 者 用 自 己的 本 族 语 去 创造 表 达 相应 事物 或 概 念 的语 言 。 因此 , 何一 个 国家 的 语 言 任 都存 在 外 来 词 的成 分 , 汉语 也 不 例 外 。 着 国 际交 流 和接 触 的 随 日益 频 繁 , 讯 技 术 日益 发 展 , 种 语 言 与 文 化 的 多层 次 、 通 这 多 渠道 的频 繁 交 流 ,在 语 言 方 面 就 主 要 表 现 为 外 来 词 数量 上 的 增加 。 外来 词 的 引进 和使 用 丰 富 了 汉语 的词 汇 . 现 了时 代 的 体 特色 , 也是 文 化 融 合 的 生动 写照 。 为 了讨 论 方 便 , 们将 研究 我 范 围限 定 在汉 语 中的 英 语外 来 词 。
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特点及影响
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特点及影响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语言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融日益加深。
在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素的影响和贡献日益显著,这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体系,也影响了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语用。
本文将就现代汉语外来词素的形式特点和对汉语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现代汉语外来词素的形式特点1. 借词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素大部分是通过借词形式进入汉语的。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汉语不断吸收和借用外来词素,其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国家语言的词汇。
这些借词在汉语中的形式往往保留着原始语言的特点,比如音韵、词构等方面的特征。
2. 外来音译词外来音译词是指将外国语的词汇按照其原始发音音译过来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借入汉语后往往保留了原有的发音特点,比如英语“computer”被音译为“计算机”,“radio”被音译为“收音机”等。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对汉语的影响1. 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化外来词素的借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体系,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通过吸收外来词素,汉语得以表达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概念和内容,为汉语的词汇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对汉语语用的影响外来词素的借入对汉语的语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外来词素往往带有原始语言的文化和社会内涵,这些内涵在借入汉语后往往会为汉语的语用注入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对汉语的交际和表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现代汉语外来词素的形式特点和对汉语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语言的不断变迁,外来词素的影响和贡献也在不断发生和变化。
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外来词素进行接纳和借鉴,充分利用外来词素的优势和特点,为汉语的丰富和多样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要注意外来词素对汉语的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持对汉语的纯正和规范,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汉语传统和文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汉语在不断发展中能够越来越好地传承和发扬。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一、文化类外来词文化类外来词是指由于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而引入汉语的外来词汇,这些词汇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领域。
这些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例如,“音乐”一词来自于英语的“music”,“绘画”一词来自于法语的“peinture”,“电影”一词来自于英语的“film”。
这些词汇的引入使得汉语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一些特定的文化概念。
文化类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类外来词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仅是词汇的引入,更是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的体现。
二、科技类外来词科技类外来词是指由于科技发展和科技交流而引入汉语的外来词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类外来词的引入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电脑”一词来自于英语的“computer”,“互联网”一词来自于英语的“internet”,“手机”一词来自于英语的“mobile phone”。
这些词汇的引入使得汉语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与科技相关的概念和现象。
科技类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科技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重要标志。
科技类外来词的使用不仅方便了科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三、经济类外来词经济类外来词是指由于经济发展和经济交流而引入汉语的外来词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贸易的扩大,经济类外来词的引入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市场”一词来自于英语的“market”,“投资”一词来自于英语的“investment”,“消费”一词来自于法语的“consommation”。
这些词汇的引入使得汉语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与经济相关的概念和现象。
经济类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促进了经济交流和经济合作。
经济类外来词的使用不仅方便了经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四、社会类外来词社会类外来词是指由于社会发展和社会交流而引入汉语的外来词汇。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1.汉语: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北方方言做为官府的通用型语言,被传播至了全国各地,发展沦为“官话”;白话文学作品更多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语言三小属性:社会性、全民性、系统性。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
5.口语:人们在口头上应用领域的语言,具备口语的风格。
6.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8.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就是局部地区人们采用的语言。
9.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
10.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调类最多的方言是粤方言,和普通话差距最大的是闽粤方言,其次是吴方言,最小的是湘赣客家方言。
11.介绍一下方言与共同语言的关系。
12.现代汉语的特点:(问答题可能会考)(一)语音方面:1)没复辅音2)元音占优3)音节整齐干净4)存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目——眼睛,外交部长——外长2)构词广为运用词根无机法:词根语素合成词多,例如江河、山峰;词缀+词根语素合成词少,如石头、袜子。
3)同音语素多:yì存有“亿、极易、亦、意”等个古今语素和字。
(三)语法方面:1)汉语则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并不大用时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繁杂;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第二章《语音》重点科学知识:1.语音的性质(即属性):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
2.语音的三大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现代汉语是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语言体系,其词汇的丰富性得益于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影响,并对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古代外来词的引入自古代起,汉语就与周边民族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而引入了大量外来词。
如“葡萄”、“狮子”等词,都是古代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引入的外来词。
2. 近现代外来词的增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引入更为频繁。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如“咖啡”、“沙发”、“樱花”等。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词汇来源多样化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英语、日语等语言外,还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
这些外来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科技、文化、生活等。
2.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翻译方式多样,既有音译(如“咖啡”、“沙发”),也有意译(如“民主”、“自由”)。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外来词更好地融入汉语词汇体系。
3. 文化内涵丰富外来词在引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其所在文化的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外来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1. 数量增多与质量提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
同时,外来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被引入汉语词汇体系。
2. 本土化与全球化并存外来词在发展过程中,既会保留其原有的文化特色,也会逐渐融入汉语的文化环境,实现本土化。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将直接反映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3. 规范性与创新性并重在引入外来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性,避免随意引入不规范的词汇,也要注重创新性,引入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新词汇。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一、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外来词作为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汉语外来词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来词的界定、分类、来源、特点、影响等。
在界定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可能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可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形译词等多种类型。
在来源方面,现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世界主要语言,这些语言中的词汇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在研究特点上,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学者们注重对外来词的语言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外来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探讨外来词在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研究,揭示了外来词在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
外来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和文化的多元性。
外来词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挑战,因此需要在语言规范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综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内容,如加强对外来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探索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等。
还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跨学科的合作,以推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与影响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显著,影响也日益深远。
浅谈汉语新外来词
浅谈汉语新外来词外来词又称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
外来词种类繁多,包括音译词、意译词、借形词和字母词;当代外来词表现出意译词增多、字母词增多与音节语素化的特点。
外来词语言、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在汉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外来词必须秉承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为我所用。
1外来词的界定外来词又叫借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
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在我国语言学界历来存在争议,争议焦点集中在意译词是否是外来词上。
一种观点认为意译词不是外来词,如吕叔湘曾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上卷)第一章讲到:“译语有两种,意译和译音的。
意译的词,因为利用原语言有的词或词根去凑合,应该入合义复词,而且也不能算严格的外来语。
译音的词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属于衍声的一类。
”王力先生认为,“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都接受过来的,叫借词,又叫音译词;利用汉语原词的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中来的,叫译词,也就是意译词。
”王力先生认为只有借词,也就是音译词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应该算是外来词。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意译词是外来词,譬如许威汉说:“外来词吸收的主要方式是借音和借形,另外也有用音译的,比如:‘激光、蜜月……’等等。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外语原词的语义用汉语语素翻译过来……还是作为外来词来看待。
”此外吴传飞认为,意译词不是真正的本族词。
实际上,它们是“一类既含有外来词的某一特征(词义层面源于外语原词),又含有本族词的某一特征(汉语结构层面)的中介词。
”一般认为意译词是外来词,因为它们的含义完全取决于外语原词所指及其背景典故,而且承认意译词是外来词,能够反映出对外来语的语言和文化意义的吸收,体现汉语的包容性。
但是,外来词并不仅仅是局限于意译词上,还有其他种类,包括音译词、借形词和字母词等。
2外来词的种类外来词数量多,范围包括较广,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外来词,并使外来词服务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与语言文化创新。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多角度研究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多角度研究
近年来,对于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外来词的来源、发展、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外来词的来源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许多外来词最初是从其他语言中借入汉语的,如英语、法语、日语等。
研究者通过追溯这些外来词的历史轨迹,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外来词的流入情况,以及这些词汇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另一方面,外来词的语音、语义和构词特点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外来词的语音特点主要体现在音节结构、重音位置等方面,而语义特点则涉及到词义的扩展、新义的衍生等。
此外,一些外来词在进入汉语后可能会发生构词变化,产生新的派生词。
此外,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外来词的引进,扩大了汉语的词汇量,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外来词在语言使用中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认知方式。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具有多个角度,包括来源、语音、语义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角度的综合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理解和认识。
汉语外来词
汉语外来词
汉语中的外来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语。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十分悠久,内容也极为丰富。
早在上古时代,汉语就吸收了来自匈奴、西域的许多外来词,诸如琵琶、葡萄等。
汉语中来自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及国外语言的外来词极多,且吸收方法各异。
1、幽默,来自英文Humor。
谐”,“穆”构成“humor”整体。
2、罗曼蒂克,英文romantic,又称为浪漫,辞典上的解释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3、雷达,来自英语radar,无线电波探测装置。
它号称“千里眼”。
4、托福,译自英语TOEFL,是美国的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考试,中国人称为考“托福”。
5、雪碧,音译自英语Sprite, 原意为妖怪、精灵。
作为一种饮料,译为“雪碧”可谓是煞费苦心。
6、波音,音译自英语Boeing, 指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出产的飞机。
7、霹雳舞,译自英语breakdance, 原意为破袭节奏之舞,是一种源起美国黑人社会的现代舞。
8、可口可乐,音译自英语cocacola,世界著名饮料。
9、马拉松,音译自英语marathon,为42公里195米距离的赛跑。
10、迷你裙,译自英语miniskirt,“迷你”为音译,裙为意译。
原意为超短裙。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交流日益频繁,外来词逐渐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以期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古代汉语的外来词引入古代汉语中已有外来词的影子,如“葡萄”、“苜蓿”等,这些词主要来源于西域及中亚地区。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词逐渐增多。
2. 近现代外来词的迅速发展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国际交流的深入,现代汉语外来词数量激增。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
例如,“沙发”、“咖啡”、“手机”等词已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音译为主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主要形式是音译,即根据外语词汇的发音进行翻译。
如“摩登”(modern)、“秀”(show)等。
此外,还有一些外来词采用了音译加意译的方式,如“网络热梗”、“卡哇伊”(可爱)等。
2. 涵盖领域广泛现代汉语外来词涵盖了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
如“人工智能”、“摇滚乐”、“咖啡文化”等,反映了不同领域的发展与交流。
3. 更新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外来词不断涌现。
如“网红”、“二次元”等新兴词汇已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影响1. 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外来词的引入为汉语带来了丰富的词汇资源,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加多样化和精确化。
2.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外来词的引入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不同文化在语言层面得以传播和交融。
3. 影响了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外来词的广泛使用已经对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更加国际化、现代化。
五、结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语言交流的必然结果。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谈汉语中的外来词
汉
语
中
的
外
来
词
张 泰
( 临沂师范学院 文学院 , 山东 临沂
摘 要 : 人 类 社 会 的政 治 、 济 、 化 活 动 促 进 了 经 文
276000 )
各 民族之 间的往来 , 在民族之间的往来与交融过程 中,
一 些 重要 的 词 语 便 被 借 鉴 到 各 自的语 言 当 中而成 为 外
来词。汉民族很早就与外族有着贸易上的交往 , 以后加
4. 音译加表 义外 来词 : 在音译 的基 础上增 加汉语
表义的语素的外来词。如: 芭蕾舞(ballet)、 啤酒(beer)、 ( 卡片(card) 、 丁鱼(sar沙 dine)、 (car)、 卡车( 卡通片(car oon) t
另外还有沙文主义 、 华尔街 、 道林纸 、 加农炮 、 贝雷 帽、 香槟酒等 。 这类外来词增加 了汉语 的语素之后 ,意义更加 明
量出现 , 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 改革开放 、 对外交流是密
不可分 的 , 中国人普遍学 习外语有着密切 的联 系 , 与 也 说 明汉 语在 新 的时期 所表 现 出的开放性 、 多元 性 、 兼容 J 性,同时也反映 出全球化浪潮下的强势英语对汉语 的 冲击 。字母词的简捷 、 明确 、 便利 、 经济的特点也是快节 奏生活中的人们所钟爱的原因。但是 , 字母词在汉语 中 的 量明显地上升 , 且在 日常应用 中, 尤其在 网络语言 中所反 映出来 的泛滥之势不能不令人担忧 。
歇斯底里(hysteria), 麦克风(microphone) 、 烟土披里 纯(inspiration)、 德漠克拉西(democracy)、 ( 盘尼西林(Peni( cillin)、 布尔乔亚(bourgeois)、 厄尔尼诺(elnina) 、 镭射(雷 射) (laser ) 、 派(pie) 、 拉丹(Bin- Laden ) 、 本 的士高(迪斯 科)(disco)、 秀(show) 、 伟哥( 万艾可) (vigra ) 、 布丁(pudding) 、 沙拉(salad) 、 水门汀(cement)、 华尔兹(waltz)
现代汉语常见外来词.doc
现代汉语常见外来词.doc
外来词是指在原有汉语范畴之外借用语言或者跨语言借用新的构词单位,而构成汉语
中新的有意义词语。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深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从文化结晶到商品
流通,以及政治组织的国际活动,这些导致汉语外来词的不断积累。
以下是常见的外来词:
1. 文化结晶:打印机/复印机、咖啡馆、宠物店、博物馆、大使馆、巴士、邮局、期刊、旅行社、圆形咖啡厅、公路、报社、剧场、学校、火车站、图书馆、邮轮、餐厅。
2. 商品流通:超市、电脑、CD、乐谱、连锁店、购物中心、磁带、DVD、垂直整合、
电子商务、房地产等。
3. 政治组织国际活动: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盟、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四国、拉美联盟等。
4. 技术概念:电脑、网络、网站、网路、新闻、空虚网、USB、浏览器、传真、邮件、以太网、发电机、手机、邮局、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
5. 社会变革:社会电子化、产业进步、企业全球化、工业技术进步、服务业发展、
医学尖端技术、服务器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
6. 消费文化:营销、租赁、定制、物流、娱乐、展览、广告、旅游、竞赛等。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改革开放以后,与外界的接触增多,海外的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指称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作为外来词大量地进入现代汉语。
外来词的产生并非现在所独有,其实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借入的,后来各个朝代陆续有所借用。
现代汉语的外来词主要包括直接引用的原文字母形式、音译词、音译兼意译、半音译半原文的词汇等。
一、拿来主义——直接用外文字母近年来,很多人把像OK这样的口头用语挂在嘴边,成为“好”的常用替代词。
各种报刊杂志和社会用语中直接借用原文的现象趋势频繁,尤其是英语的缩略语,译成汉语冗长难懂,直接采取“拿来主义”,既简单又省心,补充到汉语词库里别具特色。
当今现代汉语中增加了不少属于英语缩略语的借用词汇,这些外来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逐渐增高。
例如:CEO(首席执行官)、CPU (英语“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缩写)、SOS (国际通用船、飞机呼救信号)、NBA (美国职业篮球赛缩写)、AC米兰队(意大利一支著名的足球队)、DNA (英语“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IQ (英语“智力商数”的缩写)、UFO (英语“不明飞行物”的缩略语)、MTV (音乐电视的缩写)等等。
诸如GDP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之类的词已经被国人普遍接受了。
二、拟声处理——音译词通常,英语词汇进入中文不是原装,大多数词汇要“去英语”化,符合中国的习惯模式才能被承认接纳,最后接受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音译是最简便的处理方式,按照英语词的发音转换成汉字,比如:英美人名,奥巴马(Obama)、布莱尔(Blair)。
还有地名,如:纽约,伦敦,加拿大等等,一旦确定,重要的政要译名不可随便改。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英语词汇的翻译,有的还很巧妙。
比如:粉丝、派对、咖啡、沙发、巧克力、模特、雷达等。
“逻辑” 这个外来语是当过民国教育总长章士钊老先生翻译拟定,他早年在《国风报》发表《论翻译名义》一文,第一次提出将西方“Logic”直接音译为“逻辑”,从此替代“名学”、“辩学”等译名。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汉语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其中英语外来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本文将对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原因。
一、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普遍存在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广泛使用不仅体现了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认同和需求。
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大量的英语词汇已被汉语所吸纳。
例如,“手机”、“电脑”、“WiFi”等单词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1. 扩充汉语词汇量:英语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使其更加灵活多样。
同时,英语外来词也与其他汉语词汇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为汉语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影响语言表达方式:英语外来词的使用给汉语的表达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
一些英语外来词具有简短、精准的特点,使得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OK”、“NO”等简单的英语外来词已渐渐成为汉语中常用的口头语。
3. 加速语言演变:英语外来词的引入对汉语的语音、语法、句法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外来词的读音和发音方式与汉语的音系存在差异,这使得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改变。
同时,外来词的使用也会影响到汉语句法和语法结构的演变。
三、英语外来词被引入汉语的原因1. 科技进步和信息交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交流的加快,很多国际通用的科学名词、技术词汇等被引入到汉语中。
这些词汇无法用汉字简单表达,必须采用外来词。
2. 国际化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国家,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外来词的引入符合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3. 文化交流和时尚潮流:英语外来词中的一些时尚、流行词汇被中国年轻人广泛接受和使用。
这些词汇不仅仅是语言的借用,更代表了国际文化的融入。
四、合理运用英语外来词的原则1. 尊重汉语语言特点:在引入英语外来词时,应尽量符合汉语语音、语法和句法的规则,保持其与汉语整体的协调性。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李姣姣摘要: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封闭式的,都会和其它民族进行接触和交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当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时,语言始终站在冲击最为强烈的前沿。
因此,文化交流与融合总会在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而最能体现这种痕迹的,莫过于外来词了。
“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取过来的词语”,叫做“外来词”(foreignword),也叫做“借词”或“外来语”。
有的语言学著作则统称之为“借词”。
例如“罗汉”“芭蕾”“沙发”“迪斯科”“引擎”“伊妹儿”等。
这些词汇本来是源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现在已经被汉语吸收并接受了,还成为汉语中运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与外民族语言文化接触也将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已经非常“轻松”地融入到汉语的大家庭之中,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
不少外来词简洁、凝练,表意效果十分显著,让人易记易理解,使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更加便利,如今,众多的中国人都能理解和使用WTO、CD、IQ等词汇,并没有感到别扭。
而且,外来词语的不断进入,使汉语变得丰富和生动,给我们的语言生活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
外来词不断为汉民族所吸收,汉语发展到今天,外来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使用范围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就汉语中外来词的内涵和外延、外来词的历史与现状、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原因及其类型特征、外来词的汉化和规范等问题作了浅显分析, 并对如何正确处理和使用外来词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外来词的内涵和外延外来词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产物。
只要有交际的产生, 就有语言的渗透和交融。
不同民族之间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这种接触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外来词在本民族语言中的渗透。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作者:国璇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2期摘要:外来词又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在全球化过程中,一国的语言往往会受到他国语言的影响。
外来词顺应了语言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旨在对外来词出现的原因,构词方式,使用特点及其对汉语的影响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外来词;现代汉语;原因;构词方式;特点;影响一、外来词汇出现的原因(一)国际化浪潮源于英语的外来词在汉语所有外来词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原因是英语作为西方通用语言,随着全球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作为载体承担了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功能。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和国际接轨,英语影响汉语的趋势不可避免。
外来词就是英语和汉语间融合的产物。
其他外来语也是如此。
(二)语言内部发展需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社会差别巨大。
语言又富有流动性。
如果某一外族词语反映的事物在自身环境中不存在,或者其表示的概念在本民族语言中没有对等表达形式,就需要借用外来词汇或用本民族语言创造表达相应概念的词汇。
正是由于汉语本身不存在恰当的表达方法,外来词的应用就很有必要,不仅能满足沟通需要,也丰富了现代汉语系统。
(三)标新立异的大众心理外来词作为一种新奇事物,呈现出异于汉语、带有异域风情的特点,适应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心理,丰富了受众群体,能够提高传播效率,扩大使用范围。
(四)大众传媒推动大众传媒是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对大众传媒而言,外来词不失为一个抓住人们的好奇心,扩大受众的好工具。
二、外来词的构词方式引进外来词一般有音译、意译和借形三种方法。
黄廖本的《现代汉语》中将其分为四大类:音译、半音译半意译或音意兼译、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和借形。
(一)音译音译词分为两类,一种是纯音译,比如“粉丝”由“fans”直接音译,和可口可乐(Coca-cola)等;还有一种是选用与外语音节相同且意义类似的汉字来翻译的,例如“逻辑”的翻译就是“logic”的谐音加表意。
近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汇
近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汇近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汇对于汉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外来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拓宽了表达和思维方式,同时也给汉语增添了多样化的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汉语外来词汇的来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汉语外来词汇的来源1.古代汉语的外来词汇古代的汉语外来词汇主要来自于与中国交往频繁的邻国,如古代西域、中亚和蒙古等地。
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使得外来词汇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
古代的外来词汇主要涵盖军事、政治、宗教、文化等领域,如“胡人”、“握手”和“佛”等词汇。
2.近现代汉语的外来词汇近现代的外来词汇主要来源于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量的外来词汇进入了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这些外来词汇涵盖了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如“电脑”、“摩托车”和“民主”等词汇。
二、汉语外来词汇的发展1.适应汉语语音和语法汉语外来词汇在进入汉语后,经历了一定的语音和语法的变化,以适应汉语的表达方式。
一些外来词汇经过发音和写法的调整,融入了汉语的音韵体系和字形体系。
同时,外来词汇也在汉语语法的要求下发展,逐渐与汉语结合形成新的词汇和短语。
2.外来词汇的汉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汉语,部分外来词汇经过了汉化的过程。
汉化是指将外来词汇转化为符合汉语特点的词汇。
汉化的方式可以是直接音译、意译或者结合音义二者的方法。
通过汉化,外来词汇与汉语更加融为一体,便于汉语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三、汉语外来词汇的影响1.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汉语外来词汇为汉语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引入外来词汇,汉语可以灵活地表达新的事物、现象和概念。
外来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让汉语更加具有包容性和适应性。
2.推动了汉语的发展外来词汇的引入推动了汉语的发展和变革。
外来词汇的汉化和融入促使了汉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更新和丰富。
汉语外来词汇的不断发展也体现了汉语与世界各地的交流和融合。
3.扩展了汉语的文化内涵外来词汇带来了各种文化元素,拓宽了汉语的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外来词定义
现代汉语外来词定义
现代汉语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种中借入的词语。
在汉语历史上,汉语
与其他语言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进行,外来词也一直随之产生。
随着现
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外来词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现代汉语外来词已成
为汉语词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来源于对外交流、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活动等方面。
例如,从英语中引入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术语,如微信、硬盘、
互联网等。
从日语中借入了汉字文化的表达方式,如宫崎骏、动漫等。
从法语中借入了各种艺术术语,如油画、雕塑等。
外来词词汇的引入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增强了汉语与其他语言
的文化交流。
但是,现代汉语外来词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外来词的发音与写法与汉语传统拼音与字形存在差异,给学习者
和使用者带来一定难度。
以及一些外来词对于传统的汉语文化理解而
言略显生疏,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学习和理解外来词的含义。
总体来说,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引入为汉语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开
创了汉语词汇的新境界。
同时,也需要我们注重保护和传承汉语传统
文化,不断提高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外语水平,才能更好地利用外
来词丰富汉语文化。
浅谈汉语中的外来词
浅谈汉语中的外来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过去汉民族在吸收异国异乡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吸收了他们的语言,这些就是我们所谓的外来词。
外来词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语言相互影响产生的结果。
在引进的同时,人们还对其进行了加工修饰,使其融合到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中。
古时候,汉民族与周边各民族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就有了来自西域的“葡萄”“苜蓿”,和反映佛教思想的“菩萨”“袈裟”“阿弥陀佛”等。
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大规模的借用外来词,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撬开了当时封建守旧的中国的大门。
进行了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往来。
并且更多的仁人志士开始将西方文化引进中国,大量的新事物,新概念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并没有合适的词语及时去表达描述,所以这给汉语带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词,如磅、探戈、华尔兹、三明治、迷你裙、做秀、卡拉ok等。
如今,仍然有新词不断的进入汉语的词汇体系,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和人类的改造能力的增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自然在国家发展的同时语言也在发展。
另一个方面,大家都在学习外语,自然个人会吸收进大量的外语,从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变的口语化,生活化。
外来词的形式有五种。
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具有其自身原来的意义,而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的形式,如:坦克(tank)、沙发(sofa)、卡通(cartoon)。
音译兼意译:用汉语里意义相近、发音类似的词或文字去翻译外语词,如俱乐部(club)、模特儿(model)、冰激凌(ice-cream)、可口可乐(coca cola)、香槟(champagne)。
音译加意译:在音译过来的外来词后面添加一个表示事物类别的成分,用于指明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属何类,如:啤酒(beer)、探戈舞(tango)、逻辑学(logic)。
仿译:又称借译,就是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将其逐字直译过来,如:马力(horse-power)、汽船(steam-boat)、篮球(basket-ball)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改革开放以后,与外界的接触增多,海外的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指称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作为外来词大量地进入现代汉语。
外来词的产生并非现在所独有,其实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借入的,后来各个朝代陆续有所借用。
现代汉语的外来词主要包括直接引用的原文字母形式、音译词、音译兼意译、半音译半原文的词汇等。
一、拿来主义——直接用外文字母
近年来,很多人把像OK这样的口头用语挂在嘴边,成为“好”的常用替代词。
各种报刊杂志和社会用语中直接借用原文的现象趋势频繁,尤其是英语的缩略语,译成汉语冗长难懂,直接采取“拿来主义”,既简单又省心,补充到汉语词库里别具特色。
当今现代汉语中增加了不少属于英语缩略语的借用词汇,这些外来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逐渐增高。
例如:CEO(首席执行官)、CPU (英语“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缩写)、SOS (国际通用船、飞机呼救信号)、NBA (美国职业篮球赛缩写)、AC米兰队(意大利一支著名的足球队)、DNA (英语“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IQ (英语“智力商数”的缩写)、UFO (英语“不明飞行物”的缩略语)、MTV (音乐电视的缩写)等等。
诸如 GDP (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 之类的词已经被国人普遍接受了。
二、拟声处理——音译词
通常,英语词汇进入中文不是原装,大多数词汇要“去英语”化,符合中国的习惯模式才能被承认接纳,最后接受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音译是最简便的处理方式,按照英语词的发音转换成汉字,比如:英美人名,奥巴马(Obama)、布莱尔(Blair)。
还有地名,如:纽约,伦敦,加拿大等等,一旦确定,重要的政要译名不可随便改。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英语词汇的翻译,有的还很巧妙。
比如:粉丝、派对、咖啡、沙发、巧克力、模特、雷达等。
“逻辑” 这个外来语是当过民国教育总长章士钊老先生翻译拟定,他早年在《国风报》发表《论翻译名义》一文,第一次提出将西方“Logic”直接音译为“逻辑”,从此替代“名学”、“辩学”等译名。
改革开放以前,汉语对外语的借用比较慎重,直接使用原文的较少;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这场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快了,因此,外来词的涌入也有了新的特点,直接使用外语原文的多了。
例如:布丁,西餐中的一种甜点心。
尼康,日本的名牌相机名称。
可卡因,一种毒品等。
音译词利用汉语的语音仿拟来源语词的语音,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汉字记录该语音。
有些音译词在汉语中存活下来,如“佛”、“的士”等;有些则被淘汰,如“德莫克拉西”、“赛因斯”分别由“民主”和“科学”所取代。
三、弦外之音——音意渗透词
音译外来词是借用汉字的读音来翻译词语。
外来词有明显的特点,直接沿用音译的较多。
由于每个汉字本身都有固定的含义,用几个汉字组合起来就可能产生某种联想义。
汉语同音字很多,选用哪个字在翻译时颇有讲究。
汉字选得好,兼有意译的影子,有弦外之音的感觉。
例如:拷贝,芒果,浪漫,秀,酷。
很多词还和汉字组合生成更多的新词,比如“秀”,就有“ 时装秀、做秀、脱口秀"等,饶有味道的表达方式,让人心领神会,无师自通。
四、半土半洋——音意模式各半词。
这种翻译模式是半音译半意译的混合词,其中有个字保留音译,剩下的便属意译。
类似的词有:新西兰,剑桥等地名或专有名词;还有冰激凌、呼啦圈、打的、小巴,以及近来兴起的微博、迷你裙。
还有些外来词保留原来的字母。
如:SIM卡、flash动画、 T 恤衫、 AA制、SOS儿童村、PH值等等。
新时期的外来词各种行式并存,形成这种语言表达百花齐放的局面是因为:首先是社会外语水平的提高。
新时期由于与外界交流的需要,大凡上过学的,都接触过外语。
不管水平高低,对外语、特别是最流行的英语,并不陌生,都能借助字典阅读简单的文章。
这是最
直接的原因。
基于简约的原则,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长话短说。
外语中的大量缩略语正好适应这种需要。
比如:MTV、DVD等,都是这种情况。
有些外来词难以音译或意译,汉语不好翻译,往往找不到能互相对应的词,因此就直接使用原文,像“C PU、DNA”等。
有时候,出于修辞的需要,汉语中有些“不雅”或带有某种“敏感性”的词,用外语原文可以淡化这种“不雅”的色彩。
如用“WC”代替“厕
所” 可以淡化“厕所”的“不雅”色彩。
汹汹而来的外来语让我们不敢小视。
据说,外来语正以每年1000个词汇的速度进入汉语词汇,这引起了部分语言学家的忧虑。
其实在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今天,外来语也好,网络语言也好,都是无法一味抵制的。
大量外来词的出现在汉语中有利抑或有弊,应当在宽容的前提下,尽量维护母语的纯洁性。
鱼龙混杂的情况经常遇到,不能不引起注意,特别是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更应该重视研究。
参考文献
1、史有为. 汉语外来词.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王远新. 语言学教程.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3、韩庆果. 英语新词及其汉译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3,(6)
4、张锦文:《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辞书研究》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