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半期考试试题3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60分)1、《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
材料说明()A. 周公贤能不及武王B. 武王位于大宗地位C. 武王权力高度集中D. 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至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 秦汉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商周时期D. 隋唐时期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 推行分封制B. 废除行省制C. 废除郡县制D. 建立郡县制6、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7、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高二(下)历史学科半期考试卷及参考答案(选修1改革史)
高二(下)历史学科半期考试卷命卷人(备课组长)审卷人(教研组长)(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范围:人民版选修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2.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3、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4.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设民众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C.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D.陪审员从各个等级中抽签产生5、“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6、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制定的新法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9、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人民版
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历史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3. 仁寿,寓意吉祥,又取仁义长寿之意。
周朝时系蜀国地,秦朝为蜀郡地,隋开皇3年(公元583年)属陵州,名普宁县,为州治所在地。
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改普宁为仁寿;1950年属内江专区,1985年属省辖乐山市,1997年划归新成立的眉山地区管辖,现属眉山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 .仁寿县名蕴含了传统的儒家和法家思想 B .整个西南地区在周朝时期都已经成为了周天子分封制下的属地 C. 秦朝首创郡县制,并率先在西南地区推行 D. 县名和归属的变化能反映出不同时期制度和政策的变更 1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河南行省在黄河下游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
对此,有位学者说道:“…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C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行省制不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 D.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15.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中华民族在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之后开始了民族的反思。
其中“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指的是A A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B .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 C .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D .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16.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史诗英雄巨作,影片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雾社事件发生时,台湾已经被日本统治了三十五年 B .雾社事件发生当年,日本侵占了中国东三省 C. 台湾最终在一九四九年摆脱了日本的统治 D .二战正是由于美国苏联的参战,中国才得以战胜日本 17.《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下期历史半期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返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致良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读圣贤书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对这场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B.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C.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D.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
这段论述说明了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B.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D.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5.“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C.“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D.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6.中国近代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等思潮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救亡图存7.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3套真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 .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 .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 .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 .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2. 谈及古代某政治制度,费孝通先生曾说:“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他们在一定范围之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
此处他描述的是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三省六部制D . 行省制3.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这表明()A . 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 . 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 . 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 . 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4.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A . 选拔用人方面行之有效B . 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臃肿C . 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D .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5.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省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复审。
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返回重拟。
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反映出唐代A . 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B . 皇权与相权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C . 三省互相牵制避免了宰相专权D . 皇帝对军国大事拥有最终决策权6. 有学者认为:“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
”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A. 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 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D. 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3、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 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 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D. 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4、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6、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二历史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奴隶主民主政治C.贵族专制政治D.平民民主政治2.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背景的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土地私有化C.中原地区众多士人赴秦效力D.儒家学说在秦国影响深远3.俄国日本均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俄、日两国: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与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4.商鞅最后被施以车裂之刑,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上述现象说明了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致使其自食其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5.(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上述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仿汉官制B.改说汉话C.易着汉服D.倡通汉婚6.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7.观察下列图片,指出它们反映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汉人胡食画像砖魏晋南北朝汉人胡服图A.鲜卑政权的封建化B.北方社会经济的繁荣C.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D.门阀士族的腐朽生活8.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赋税9.下列变法中涉及到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有: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10.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一文中指出:中国周代与古希腊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相似之处在于: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11.《路德选集》:“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高二下期半期历史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5 BDCCA 6——10 BCACD 11——15 BCBBA 16.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
)17.(20分)(1)地理特征:地处大陆温带或亚热带,水源充沛,气候适宜。
(2分)共同因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农业与工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处于动荡和转型时期(新旧社会阶层的激烈较量);外部文明的冲击与挑战;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重建社会秩序的现实要求。
(8分)(2)史料类型:实物史料(或考古史料、一手史料)。
(2分)史料价值:可用于说明唐代对外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研究基督教在唐代的传播和发展历程;反映唐代儒释道三家的融合趋势;论证古代中国与西亚以及欧洲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事实;侧面反映古代来华外国人的生活状况;用于汉字书法艺术及西亚古文字研究,等。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8分)18.(20分)(1)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与英美全球霸权的形成密切相关;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空间扩张与领域渗透相结合;政府与民间共同推动;借助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任答四点,8分)(2)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中国市场与国际接轨,对海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人口流动数量激增;中国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国内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任答四点,8分)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语言文化地位取决于国家综合实力;语言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与科技结合增强其便利性与实用性;语言应作为平等交流的文化载体,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19.(12分)答案示例: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人眼中的形象从美好到丑化。
(2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逐渐打开对东方中国文化的认识之门。
湖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检测试卷
湖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 (2017高一上·日喀则期中) 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 中央集权B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 独断性和随意性D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 (2分) (2018高一上·潮安月考) 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A . 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B . 地方各行省C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D . 大都3. (2分)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B . 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义职能是监察和谏议C . 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 . 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决策失误4. (2分) (2019高一下·广东期末) 图2是英国某知名杂志发表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的一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人士对战争的看法。
形成这一看法的原因可能是()图2A . 戊戌变法推动工商业迅速发展B . 中国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支持C .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所向披靡D . 洋务派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5. (2分)柳亚子的《题太平天国战史》中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实际上包含了作者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是()A . 肯定B . 否定C . 不肯定不否定D . 上述态度都有6. (2分)《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检测试卷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2017·南充模拟) 西周学校制度为典型的官师合一类型,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与商代相比,虽有较大发展,但教师仍是政府官吏兼教导之责任,而非专门意义上的教师职责。
这反映了西周()A . 孔子的教育思想受到重视B . “学在官府”的教育形式C . 封建统治者对教育的垄断D . 教师职责专一地位较高2. (2分) (2020高二下·枣强月考) 从图一(汉郡国并行图)到图二(元行省分布图)的变化,最能够反映出()A . 郡县制仍然是地方一级制度B . 中央集权力量大大加强C . 地方势力是中央集权的隐患D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消除3. (2分) (2019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总体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④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④4. (2分) (2020高二下·佛山月考) 下面几则材料是西方媒体对甲午战争的评论。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评论出处A . 西方各国支持日本侵华B . 中国国际地位严重削弱C . 中国国家实力低于日本D . 西方各国排斥中国文化5. (2分)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阅读了某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贻为心悦诚服……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是下列选项中的A . 《新学伪经考》B . 《天朝田亩制度》C . 《资政新篇》D . 《海国图志》6. (2分)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 . 三民主义B . 中国同盟会C . 清政府跨台D . 中华民国7. (2分)(2019·河西模拟) 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
高二历史下册半期考试试题
遵义四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半期考试高二历史2010 4 20命题人:潘存毅审题人:汪文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提出了俄国的根本任务,这就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B.革命的成果应掌握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手中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D.拒绝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的命令2.十月革命不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较落后的俄国,最主要的原因是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B.经不起世界大战打击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的“特殊历史条件”包括①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②俄国处在帝国主义战争状态③俄国相对落后贫困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4.下列史实中,最能说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是A.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批判D.肃反运动扩大化5.凡尔赛和约哪方面的规定,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A.军事问题B.赔款问题C.领土问题D.殖民地问题6.《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可见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是A.肯定了中国的独立自主B.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C.加深了中国与美国的矛盾D.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7.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8.罗斯福新政规定实行“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在于A.增加就业机会B.刺激消费和生产C.改善工人生活D.稳定社会秩序9.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到政策引起直接的、表面的变化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10.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在欧洲采取的政策不包括A.反苏B.中立C.势力均衡D.绥靖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是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体系建立时就埋下了新的矛盾隐患D.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12.下列事件中最集中地反映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是A.德国国会纵火案B.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C.日本制造华北事变D.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3.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山西省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检测试卷
山西省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A . 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B . 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 . 管理辖区行政事务D . 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2. (2分) (2017高一上·万州期中) 下列措施与统治阶级愿望一致的是()①汉实行刺史制度②唐设置节度使③ 宋设置通判④元设置行省A . ①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②③D . ②③④3. (2分) (2020高二下·沧县月考) 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A .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 . 参与政务,涉及广泛C . 机构完备,人员精干D . 架空内阁,威胁皇权4. (2分) (2017高三上·宝应月考)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A . 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B .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C .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 .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5. (2分)《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A . 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B .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 . 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D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6. (2分)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吉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检测试卷
吉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 (2019高二下·包头期中) 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
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
材料说明()A . 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B . 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C . 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D . 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2.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①区域的机构是()A . 宣政院B . 中书省C . 行中书省D . 枢密院3. (2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 专制皇权B . 中央集权C . 检察权力D . 对农民的控制4. (2分) (2019高二下·开封期中)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这反映出()A .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 .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 .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 .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5. (2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末)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这是l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
诗中“煮豆燃萁”指()A . 天京变乱B . 金田起义C . 定都天京D . 天京陷落6.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月考)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A . 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 . 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 .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 确认了国民的权力和自由7. (2分) (2017高二下·赤峰期末)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进、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四川省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 )A.发展工商业 B.废除债奴制 C.发放观剧津贴 D.实行财产等级制2.梭伦在其诗歌中写到:“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梭伦的诗吟诵的是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废除债务奴隶制3.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A.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③④4.春秋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A.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B.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C.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D.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5.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一措施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7.“拓跋建成立北魏政权,……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36 题,每题 1.5 分,共 54 分)1.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 该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
”下列观点与这一主张 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B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C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D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A .借助天意加强君权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 .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4.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 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
高僧与名士的互动 A .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 B .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C .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D .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5. 黄仁宇在A .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 .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 C .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 .将儒、佛、道思想揉合 6.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 .统治者的偏好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D .商品经济的发展7.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时间 雍正十二年(公元 1734 年) 乾隆十八年(公元 1753 年) 人口(人) 27355462 102750000人均土地(亩/人)32.546.89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8.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 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
这一成就A .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B .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C .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D .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9. 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 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重庆市綦江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放学期半期考试一试题(80 分钟,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 30题,共 60 分)1. 《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封“帝尧以后于蓟”。
蓟国都在蓟城,在今北京市里西南广安门一带,约公元前 7 世纪为燕国所并。
蓟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含()A. 按期朝见周天子B. 如期向周天子缴进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 周天子认可蓟国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2. 《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着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
”这一现象表示()A. 宗法制度趋势崩溃B. 礼乐制度得以增强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D.分封制度遇到挑战3. “中国人老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特别关怀亲族关系,关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差别特别敏感⋯⋯”资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本源能够追忆到()A. 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B. 夏、商、周期间宗法制度C.小农经济形成D.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4.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
周宣王很喜爱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
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
资料反应出()A. 当时宗法制已很难获得推行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望将会更高D.统治者个人好恶成为立嗣的主要标准5.战国期间魏国与秦国都推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一定把当年的各样估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边。
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
年关,地方官要到国君那边报核,国君依据官吏征收赋税等状况,对官吏进行查核。
魏、秦推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A. 增添国家的收入B. 更好地查核官吏C.显示国王的威望D. 控制地方官吏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无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余氏族,全在此制度 ( 中国周朝封建 ) 下,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看法来。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的展品——“时庄遗址”粮仓,距今4000-3750年之间,遗迹土壤中检测出了已经碳化的粟和黍的种子。
该“遗址”可用来说明,当时我国图1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粮仓A.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粟B.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D.黄河流域是粮食主产区2.有史以来,人类能驯化的动物有几十种,欧、亚、非三洲的各个民族非常幸运,他们找到了能够提供肉类、牛奶、羊毛并可作驮畜的各种动物。
这反映在A.欧洲人率先从事畜牧业B.中国是猪狗和牛羊的故乡C.非洲大陆是骆马发源地D.亚洲人较早过上定居生活3.农作物的引种和传播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原生态农作物是能够满足当地人口对粮食多样化的需要,都需要不断从世界各地引种和传播农作物品种。
这反映在A.中国在明清时期开始种植番茄B.拉丁美洲广泛种植辣椒C.阿兹特克人大规模地种植玉米D.小亚细亚大量种植小麦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生产国,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牛肉进口总额为1500万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牛肉进口额高达1000万美元。
这反映了当时A.食物物种交流推动商贸发展B.中美正常贸易中美国出超C.中国政府鼓励进口美国牛肉D.美国畜牧业生产技术先进表1为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起始及基本实现时间。
该表反映了A.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B.英国丧失了农业大国地位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亚洲国家的农业后来居上6.新时期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先进的粮食仓储设施规模,2018 年实现机械通风、粮情测控和环流熏蒸系统的仓容分别达到7.5亿吨、6.6亿吨和2.8亿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解密时间2010年4月29日18:00 【考试时间4月29日16:00—18:00】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1级高二(下)半期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将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
A.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很大
B.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C.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
D.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特别突出
2.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因为这次革命
①推翻了沙皇统治②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A. ①②④
B. ①②
C.③④
D. ②③④
3.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一战使社会矛盾激化
B.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任务
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D.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4.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为巩固政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实行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击溃内外敌人进攻 D恢复发展经济.
5.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的最大不同是
A.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由国家政权直接领导
D.建立国有制经济
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日益表现出阻碍发展的最大弊端是
A.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B. 缺乏消费品,影响人民生活水平
C. 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
D.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7.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对德和约的问题
B.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
C.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
D.攫取战后领导权的问题
8.一战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
A.美国占有
B.英法占有
C.日本占有
D.意大利取得
9.在凡尔赛体系下政治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的地区是
A.远东太平洋地区
B.欧洲和中东
C.拉丁美洲
D.非洲
10.说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下列的主要依据是
①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实力的扩张②其海军力量超过了英国
③开始独霸中国④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A. ①
B. 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1.不属于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是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
B.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
C.徳意日法西斯疯狂的扩军备战
D.股票投机使金融市场不稳定
12.利用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号进行欺骗宣传并最终建立法西斯专制统治的是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德国
D.日本
13. 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的行动开始于
A.退出国际联盟
B.扩充陆军、重建空军
C.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D.吞并奥地利
14. 观察该图并说明其最严重的后果是
A.导致德国入侵波兰
B.英法军队敦刻尔克撤退
C.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D.法国投降
15.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主要是指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6.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的阿拉曼战役的双方是
A.德军与英军
B.徳意军队与英军
C.意军与英军
D.徳意军队与英美军对
17.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8.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A.和平与发展
B.美苏实力的均势
C.反对霸权主义
D.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①丘吉尔反苏反共演说②北约组织的建立③华约组织的建立④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0. 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21.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根本目的是
A. 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B.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要与美欧三足鼎立
22.下列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波茨南事件②苏共二十大召开③布拉格之春④匈牙利事件
A. 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23.美苏争霸局面开始形成于
A.列宁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赫鲁晓夫时期
D.勃涅日列夫时期
目前中美之间出现了因汇率等问题发生的贸易摩擦,以下是有关世界货币体系的问题,请回答24~25题:
24.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传统的世界货币体系是以什么货币为中心的?
A.英镑
B.美元
C.黄金
D.白银
25.二战后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始于
A.1960年
B.1973年
C.1987年
D.1993年
26.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
A.北美的美国
B.西欧德国
C.亚洲的日本
D.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27.二战后,促成联邦德国经济起飞,创造了“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是
A.清除法西斯主义
B.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C.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
D.具有较高劳动素质国民的付出
28.日本在二战后进行的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清除军国主义残余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9.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分别是
①1989年②1991年③1995年④2001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建立
B.国际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C.跨国公司的推动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材料解析题(2小题共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原则”中打出了“自由”、“自决”、“民主”的旗帜,勾画了世界和平的蓝图,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原则与模式。
这之中,在国际关系领域影响最大的就是以建立国联为标志的集体安全思想。
威尔逊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求得国际安全,必须制定高于国内法的国际法,必须建立确保国际对话与合作的国际组织。
虽然国联和威尔逊的理想主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告失败,但威尔逊对集体安全观的青睐以及威尔逊主义中浸透的全球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蔡拓《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其真实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说明威尔逊主张对后来以及当前影响最大的地方是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按照这一主张于20世纪40年代所建立的国际组织。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宣称的宗旨是什么?(2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该国际组织后来哪些作为违背了其宗旨?(4分,请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32.阅读下列材料:(24分)
西欧国家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国内市场相对狭窄,严重缺乏资源和其他矿物资源,这就使西欧国家经济深深地君如国际分工之中,相互贸易十分发达。
同时,西欧国家地理上比较接近,历史上垄断资本之间已建立起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狭小的国家壁垒与整个经济一体化、生产国际化形成尖锐的矛盾。
——摘自《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西欧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上又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2分)(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欧国家发展道路上产生了什么矛盾?(2分)
(3)为解决这一矛盾,他们之间成立了什么组织?(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组织在70年代以后有什么作用和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