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灌注不足对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脑白质疏松症及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脑白质疏松症及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脑白质疏松症是老年人脑部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改变,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神经病学及神经影像学学者的关注,经研究发现,脑白质疏松症是脑小血管疾病的一种,可对认知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本文主要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可能的病变机制及相关认知障碍。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1987年由Hachinski等[1]提出的影像学术语,其特征是在CT(computerized tomographic)上呈低密度灶,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呈现高信号,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上则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无明显高信号[2]。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LA是一种很常见的脑小血管疾病[3],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40%~70%,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0%~100%[4],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增长和高血压[5-7],其他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抽烟、高脂血症等[2,8]。
近年来颅脑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了LA的诊断率,但LA的病理及发病机制仍有争议。
早期LA患者除原发病外可无临床症状,随着LA的进展,会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下肢功能障碍、尿失禁、抑郁症等临床表现[4],所以,如何能够发现早期的白质损害并加以干预,从而延缓痴呆的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LA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认知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展望。
1 LA的病理变化LA提出早期就发现,病变白质会不均匀缩小、血管密度减低,基本的病理学改变为髓鞘苍白化、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胶质细胞增生、轴突脱失、室管膜细胞丧失[9]。
脑白质病变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白质病变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侯赋成;殷梅【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4页(P310-313)【作者】侯赋成;殷梅【作者单位】650033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2脑白质病变(WMLs)在影像学中又称为脑白质疏松(LA),是由Hachinski等[1]于1987年提出,指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白质的双侧对称的区域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在MRI T2WI和(或)Flair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
有学者[2]根据WMLs不同部位将其分为深部白质病变(DWMLs)和脑室旁白质病变(PVWMLs)。
目前研究[3-4]多认为,WMLs是脑小血管病(CSVD)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WMLs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为针对性预防和临床干预WMLs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近年来WMLs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点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随着MRI成像技术的普及,WML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一项以社区44~48岁健康人群为随机样本的研究[5]显示,WMLs在中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0.9%。
另一项基于欧洲的65~75岁的1 805个随机样本研究[6]显示,92%的人被发现有WMLs,其中DWMLs发生率为92%,PVWMLs发生率为75.9%。
2 病理学特点由于活体脑白质组织不易获取,以往的病理研究组织标本多源于尸检。
Simpson等[7]研究显示,WMLs可能与老化相关,脱髓鞘改变和轴索变性是WMLs基本病理机制,这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和脑白质低灌注密切相关。
Brown等[8]通过对WMLs患者进行尸检发现,WMLs病变存在广泛的细胞凋亡,少突胶质细胞严重丧失;老年人脑室周围的静脉胶原细胞增多,容易被血管壁中的多层胶原堵塞。
这种胶原蛋白沉积在LA病变中特别多,而且还可导致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另有研究[9]显示,明显可视的WMLs是白质病理改变过程的最后阶段,是由正常脑白质逐渐改变进展而来。
脑慢性低灌注大鼠脑周细胞RGS5和PDGFR-β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脑慢性低灌注大鼠脑周细胞RGS5和PDGFR-β蛋白的表达及意义刘仰斌;张志花【摘要】目的:探讨脑慢性低灌注白质损伤后大鼠脑周细胞RGS5(Regulators of G protein signaling 5, RGS5)、PDGFR-β(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beta, PDGFR-β)的表达。
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慢性低灌注白质损伤大鼠脑周细胞RGS5、PDGFR-β在不同时间段(术后第7、14、30、60d)表达变化。
结果:(1) RGS5蛋白在对照组中有稳定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术后第14d明显下调(P<0.05),第30d表达增强明显(P<0.05),第60d达到高峰(P<0.05);(2)PDGFR-β蛋白在对照组中也有稳定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术后第30d表达至高峰(P<0.01),第60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 P<0.05)。
结论:正常生理条件下,脑周细胞中有一定量的 RGS5和PDGFR-β表达;脑慢性低灌注白质损伤后期阶段,脑周细胞中RGS5和PDGFR-β蛋白表达增强,且PDGFR-β先于RGS5达到表达高峰,两者表达存在时相关系。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RGS5、PDGFR-βin the brain white matter pericyte afte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injury.Methods:The Western Blo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lterations of the RGS5、PDGFR-βproteins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in the postoperative 7th,14th,30th,60th day ) in the brain white matter pericytes of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suffering rats.Results:(1)Expression of RGS5 protein is constant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Expression of the RGS5 protein in the model group has decreased in the postoperative 14th da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expression is obviously enhanced in the 30th day , the 60th day to peak (P<0.05); (2) The PDGFR-βprotein is also constant expression in the sham group,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del group's PDGFR-βprotein's relative expression reached the peak in the 30th day ( P<0.01), and lowered in the 60th day, which was still above the normal range (P<0.05).Conclusion: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 brain pericytes have a certain amount of RGS5 PDGFR-βexpression; the expression of RGS5、PDGFR-βare en-hanced in the brain white matter pericyte afte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injury late stage, and PDGFR-βexpression reached a peak before the RGS5's, so there is a 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systems.【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RGS5;PDGFR-β;脑周细胞;免疫印迹法【作者】刘仰斌;张志花【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脑白质疏松症是由于脑小血管病变致脑缺血缺氧从而发生神经传导纤维脱髓鞘,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间断性常压低氧后适应对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大鼠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Be i j i n g S h i j i t a n Ho s pi t a l o J ’ C a pi t a l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Be i j i n g 1 0 0 0 3 8 ,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mi t t e n t n o r mo b a r i c h y p o x i a p o s t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t e r ma z e t e s t a nd s e v e r i t y o f b r a i n wh i t e ma t t e r l e s i o n wa s a s s e s s e d wi t h Kl  ̄ ve r — Ba r r e r a s t a i n i n g. As t r o g l i a a nd mi c r o gl i a i n br a i n wh i t e ma t t e r we r e ma r ke d wi t h GFAP a nd I b a 一 1 a nt i bo d i e s . Re - s u i t s The c o gn i t i v e i mp a i r me n t . a x on a I 1 OS S a n d v a c u o l i z a t i o n i n b r a i n whi t e ma t t e r wi t h a c t i v a — t e d as t r o c y t e s a n d mi c r og l i a s o c c u r r e d e a r l i e r i n mo de l gr o u p t ha n i n s ha m gr o up .Th e r e f e r e nc e a na mn e s s wa s p o or e r。 t h e b r a i n whi t e ma t t e r l e s i on wa s s e v e r e r 。 a nd t h e nu mbe r of GFAP— p os i — t i v e a s t r oc y t e s a nd I ba 一 1 一 p o s i t i v e mi c r o g l i a s wa s gr e a t e r i n I N HP1 g r ou p t ha n i n mo d e l gr o u p, wh e r e a s t he r e f e r e nc e a na mn e s s wa s be t t e r, t he b r a i n whi t e ma t t e r I e s i on wa s mi l d e r , a nd t h e nu mbe r o f GFAP — p o s i t i v e a s t r o c y t e s a nd I ba — — 1 — po s i t i v e mi c r o g l i a s wa s s ma l l e r i n I NH P2 gr o up t h a n i n mo d e l gr ou p( P< O . 0 5) . Co n c l u s i o n De l a ye d I N HP bu t n ot e a r l y I NHP c a n i mp r o ve c o g— n i t i v e i mp a i r me n t a nd br a i n wh i t e ma t t e r l e s i on d u e t o c hr o ni c c e r e br a l hy p op e r f u s i 0n .
脑白质病变-fazekas 2分
脑白质病变,又称为Fazekas病变(Fazekas 2分),是指大脑白质出现的一种慢性病变,通常是由于血管性疾病或老年性改变所引起。
这种病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尤其在老年人中更加普遍。
脑白质病变在早期可能并不引起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脑白质病变,我们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一、脑白质病变的病因和机制1. 血管性疾病导致的脑白质病变血管性疾病是脑白质病变的主要病因之一。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性疾病会导致大脑中的血管受损,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脑白质病变的发生。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也是脑白质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2. 老年性改变导致的脑白质病变随着芳龄的增长,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微血管的退行性变化、神经纤维的老化等,这些改变是脑白质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二、脑白质病变的临床表现1. 认知功能下降脑白质病变可以导致患者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活动迟钝等认知功能障碍。
2. 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活动迟钝、肌张力异常等运动障碍症状。
3. 情绪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激惹、抑郁等情绪障碍表现。
三、脑白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头颅CT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脑白质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并排除其他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
四、脑白质病变的治疗目前对于脑白质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调理和控制。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对于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脑白质病变,应该积极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预防脑白质病变的措施要预防脑白质病变,首先要做好预防血管性疾病的工作,包括保持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的正常水平,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等。
慢性脑供血不足研究进展
慢性脑供血不足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指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循环障碍,脑组织出现慢性广泛性的供血不足,大脑整体血液供应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疾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作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因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往往被人们忽视。
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状态的脑组织产生慢性缺血缺氧,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脑白质脱髓鞘、tia、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甚至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等。
【关键词】脑供血;研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27-011实验研究11病理学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皮质萎缩、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变性、白质疏松、胶质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床的改变等。
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提示,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和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2生化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会使低灌注区域内的脑细胞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最终引起脑细胞过度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加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从而促使局部脑细胞死亡或激活细胞凋亡程序,脑供血不足在严重损伤脑细胞的同时,也破坏血脑屏障,从而使本来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的一些蛋白或酶类,从坏死或凋亡的脑细胞内释放并通过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
脑维持其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葡萄糖,且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缺血可导致大脑组织耗氧量增加,葡萄糖代谢速率降低,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所需能量。
2临床研究21病因一是血管因素,大脑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任何可造成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管变硬或管腔变小的因素均可使脑组织出现供血不足,如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
二是血流动力学因素,通常血压的升高会使脑血流量相应增加,增加的脑血流量会加快脑动脉血管硬化的进展,造成血管狭窄,并且动脉硬化还会造成微小动脉玻璃样变,形成微循环障碍,长期如此即可出现ccci。
慢性脑缺血、脑出血诊疗指南
脑出血
六、诊 断
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 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脑出血
六、诊 断
诊断流程 1、第一步,是否为脑卒中?根据患者症状。 2、第二步,是否为脑出血?行脑CT或MRI以明确诊断。 3、第三步,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根据GCS或NIHSS量表评估。 4、第四步,脑出血的分型:应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确定。
治则:行气活血 方剂:通窍活血汤 组成:桃仁 15g 12g 葱白 10g 6g ,随症加减
红花 10g 赤芍 12g
当归12g 生地黄 川芎10g 甘草
慢性脑缺血
十、预后及预防
1、控制原发病:对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等要予以 充分重视,有服药指征者要坚持服药,定期进行血液相关指 标和脑血管超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 2、生活:穿戴要宽松得体,劳逸结合,作息规律,保持乐 观,运动适度。 3、保健小药方: 痰浊方:卞萝卜0.5斤切成片,加水适量,煮熟前10min, 加 鱼腥草10g、佩兰10g,熟后连汤一起服,可常服。 气虚方:黄芪30g、当归15g,加入清水适量煎服。 血瘀方:用桃仁10g、粳米50-100g,将桃仁打烂加水煮,去 渣取汁,与粳米入锅加水煮为稀粥,每日服。
慢性脑缺血
六、诊断标准
1、患者年龄原则上大于60岁;起病隐袭、病程长、病史一 般超过3个月;症状可呈波动性。 2、具有慢性脑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头晕、头昏、头胀痛, 记 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能力减退,睡眠障碍及情绪障碍等。 3、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 和冠心病病史。 4、无脑部的局灶神经系统体征。 5、实验室检查:存在支持脑动脉硬化的证据。 6、头CTA、MRA无血管性器质性脑改变。
慢性脑供血不足
病例分享
• 201542180,陈鸣,男性,63岁,因头晕, 头胀半年入院。头部CT显示:腔隙性脑 梗死。脑动脉彩超显示:右侧大脑中动 脉M1段50%狭窄。入院后诊断慢性脑动 脉供血不足。予以0.9%生理盐水150Ml, 盐酸法舒地尔30Mg日3次静点,疗程半 个月,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抗动脉硬 化治疗。
病例分享
201540872,刘成兰,女性,75 岁,因长期的头晕,头沉,记 忆力减退入院。头部CT显示双 侧基底节,放射冠多发腔隙性 脑梗死。脑彩超检查显示颈内 动脉多发斑块,脑血流量减低。 诊断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入 院后0.9%生理盐水150Ml,盐 酸法舒地尔30Mg日3次静点, 疗程半个月,症状好转出院。
(一)动物实验
实验1CCCI大鼠的行为学及病理改变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对大鼠进行双侧的颈动脉结扎 *因为大鼠的willis环非常丰富,所以双侧的
颈动脉结扎大脑不会马上梗死,但是由于双 侧的颈动脉结扎,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 了大脑全脑均匀的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大鼠出现了和人类非常相似的CCCI的症状
CCCI的症状
1.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 2.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头晕、头痛、头 沉的表现 3.有不同程度的眼底动脉硬化表现 4.无神经缺损定位体征的出现 5.无头颅CT/MRI异常的发现 6.TCD可显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CCCI的发病机制
血管因素:如脑动脉硬化、动脉炎、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因素:如体循环低血压 •血液成分变化:如血液粘稠度增加 (高血脂、高血糖等) ,血容量减低
大鼠结扎1个月后
对大鼠进行实验发现: “迷宫实验”(水迷宫、等臂迷宫)发现大 鼠 的记忆力和计算力、判断力减退 “眩晕仪实验”发现大鼠从眩晕仪中出来无 法 站立 “穿梭箱实验”发现大鼠的记忆力减退
增龄、脑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增龄、脑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关键词】脑白质;增龄;脑缺血脑白质几乎占成人大脑半球体积的一半,主要起连接作用,许多神经轴突连接到大脑皮层灰质,将皮层、皮层下灰质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功能体系。
白质病变损害了其连接功能,导致各功能区联络中断,产生神经行为功能障碍。
从解剖学特点来看脑白质尤其是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主要是穿支动脉供血,很少或完全没有侧支循环,而灰质动脉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在距脑室壁3~10 cm范围内的终末区为分水岭区,这种解剖学特点决定了该区白质易受到缺血的影响而最终导致缺血缺氧性脱髓鞘改变。
受年龄增长等因素影响这些小动脉透明变性,扭曲延长,造成更多的血流动能丧失。
这一解剖学特点决定了当血流灌注下降时,首先殃及深部脑白质〔1〕。
1 大脑白质病变(WML)指分布于大脑皮层下白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的散在或弥漫性病灶,边缘常不规则,CT上显示为低密度,在MRI T2及FLAIR 像表现为:①围绕侧脑室前、后角的帽状异常高信号;围绕侧脑室的条状或环状异常高信号;③深部白质或基底节区的点状异常高信号;④位于白质的斑片状异常高信号;⑤弥漫性改变:异常信号连接成片,弥散分布于大脑白质区〔2〕。
WML包括:①脑白质疏松症(LA)是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3〕等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 表现为低密度影,MRI 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②年龄相关性脑白质病,是由Scheltens〔4〕等人提出,指的是脑室周围深部脑白质区中的斑点状及斑片状异常信号改变,其病损的大小和范围与年龄增长、脑萎缩等呈正相关,年龄是其最强的相关因素。
③中毒性脑白质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脑白质的结构性改变,以神经髓鞘损害为主要特征。
其致病因素有化学毒物如一氧化碳、有机锡、甲醇、苯等;药物以抗肿瘤的化疗药物最常见,如甲氨蝶呤、卡莫司丁等;毒品,海洛因、可卡因等。
CTP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CT灌注成像,是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同时对某一选定层面进行动态CT扫描,获得的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到被检查组织的血液灌注状况,即微循环的正常与否。
其表示的术语有可获得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血液动力学参数。
灌注成像最早开始于脑灌注成像,也就是检查脑的血液循环情况。
任何组织都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就象秧苗需要足够的水灌溉一样,水灌溉不足就会使秧苗长的柔弱,甚至枯萎。
脑血液急性供应不足就可以导致脑梗死,慢性供应不足就可以导致脑白质病变及脑萎缩。
从脑血流变化过程看,脑血流的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经历了3个时期,首先是由于脑灌注压下降引起的脑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其次是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改变;最后,由于脑血流量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才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即脑梗死。
前两个时期称为脑梗死前期,这一状态甚至可以持续数年,临床上可以出现头痛、肢体力弱、肢体的轻微抖动和言语欠流畅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低灌注是所有脑缺血病因的最后通路,采用动态CT灌注成像可以清楚的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可以根据各种参数的比值及相互关系提供相关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功能信息,区分脑局部低灌注的病理生理学状态,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科室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的CT灌注专用软件包,CT灌注参数图均为彩色图像,并可行定量分析,可快速、准确、无创的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MTTTTPCBVCBF女,57岁,头晕数年,常规MRI仅见脑内腔隙性梗塞。
脑MRA示脑动脉硬化,右侧大脑后动脉狭窄。
脑灌注成像(CTP)示右侧枕叶对比剂开始时间及达峰时间延长,脑血容量(CBV)及脑血流量(CBF)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右侧枕叶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流速度减慢,为脑梗死前期表现。
大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和治疗策略
大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和治疗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大脑白质病变越来越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大脑白质病变是指人体大脑白质区域发生变化,引起病理现象的一种疾病。
本文将通过介绍大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和治疗策略来加深人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
一、大脑白质病变的影响1. 记忆力下降和认知能力减退:大脑白质病变可导致大脑神经元损伤,影响人的认知系统和记忆系统,进而导致记忆力下降和认知能力减退。
2. 运动功能受损:大脑白质病变还会影响人体的运动功能,导致手脚无力、运动迟缓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工作和家庭生活。
3. 情感异常和行为失控:大脑白质病变还可能引起情感异常和行为失控的问题。
患者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剧烈,情感表现不稳定等问题。
二、大脑白质病变的治疗策略1.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大脑白质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药物包括脑血管扩张剂、心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这些药物能够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从而缓解症状。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也是大脑白质病变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推拿、理疗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意外伤害等情况下。
3. 肌肉训练: 大脑白质病变会影响人体的运动功能,肌肉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运动障碍,同时增强肌肉强度和灵敏度。
肌肉训练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进行。
4. 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目前治疗大脑白质病变的一种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刺激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和记忆力。
认知训练的方法包括健脑操、记忆训练等。
总之,大脑白质病变的影响非常严重,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虽然目前没有一种彻底治愈的方法,但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肌肉训练和认知训练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出现症状时,尽早预防和治疗,有助于防止事态的恶化。
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综述·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王紫月,喻志源,骆翔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1 71385)收稿日期2023-02-27通讯作者骆翔flydottjh@163. com 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主要以卒中、认知和情感障碍及总体功能下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其中脑白质弥漫性损伤是该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
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良好的脑白质损伤模型是研究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
本文结合国内外脑白质损伤模型的研究现状,从动物类型的选择和造模方式两方面对脑白质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脑白质损伤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优势;局限性中图分类号R741;R741.02;R7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780/ki.sjssgncj.20230148本文引用格式:王紫月,喻志源,骆翔.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 (12):800-803.Research Progress on Animal Models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Injury WANG Ziyue,YU Zhiyuan, LUO Xia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Tongji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Abstract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mainly presents as stroke,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overall functional decline,with diffuse white matter injury being an important imaging feature of the disease. The pathogenesis of CSVD is still unclear,and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Therefore,a good model of white matter injury is essential for studying its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white matter injury model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It focuses on the selection of animal types and modeling methods to provide reference ideas for the se-lection of white matter injury models.Keywords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white matter injury;animal models;advantages;limitations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AIM2炎症小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进展
广东化工2021年第3期· 136 · 第48卷总第437期AIM2炎症小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进展范晓茹1,吴祥红2,王显鹤1*(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0;2.红兴隆中心医院儿科,黑龙江双鸭山155811)[摘要]炎性小体是一种胞质多聚的先天免疫信号复合物,自2002年发现以来,已成为哺乳动物先天免疫的中心支柱[1]。
近年来关于炎症小体复合物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IM2)的激活机制和调控的研究愈加广泛,AIM2受体是一种细胞质的蛋白质,它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细胞质当中变异或异位的DNA分子,进而激活下游的炎症通路,引发炎症反应。
本文就AIM2炎症小体与近几年来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做一概述。
[关键词]炎症小体;AIM2;中枢神经系统[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3-0136-02AIM2 Inflammatome and Progress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Fan Xiaoru1, Wu Xianghong2, Wang Xianhe1*(1. Pediatric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0;2. Pediatric Department, Hongxinglong Central Hospital Shuangyashan 155811, China)Abstract: Inflammasome is a cytoplasmic polymeric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complex that has become a central pillar of mammalian innate immunity since its discovery in 2002[1].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on 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of cytokine 2 like receptor (AIM2) deficiency in inflammasome complex melanoma have been increasingly extensive. AIM2 receptor is a cytoplasmic protein that can specifically recognize mutated or heterotopic DNA molecules in the cytoplasm, thereby activating downstream inflammatory pathways and trigger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M2 inflamatory corpuscle and som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Keywords: Inflammasome;AIM2;central nervous system.1 炎症小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联天然免疫系统是确保机体免受入侵微生物侵害的第一道放线,其关键的特质之一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入侵的“非我”的病原体,进而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启动宿主免疫防御反应启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2]。
慢性低灌注状态
・综述・慢性低灌注状态王积原,张晓莉,陈 晶,于珊媛(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摘要:慢性低灌注是指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动脉狭窄所致的脑组织长期低于生理阈值而出现的慢性缺血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
本文主要讨论它与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 氏病、血管性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认为它是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并通过TC D 、SPECT 等确认病理状态存在,早于影像学检查出现阳性表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慢性低灌注状态;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 氏病;血管性痴呆;TI A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54411;R543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75(2002)05-0347-02作者简介:王积原(1973-),男,族,医师,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Chronic Low -perfusion BehaviorW ANGJi -yuan ,ZH ANG X iao -li ,CHE N Jing ,et al(The Red Cross Center Hospital of Harbin City ,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Chronic low -perfusion behavior is a kind of pathological status of chronic ischemic nerve system injury with long term low perfusion of brain that lower than threshold caused by hypertension and cerebral artery sclerosis.This paper ha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and its clinical sig 2nificance between such behavior and brain white matter rarefaction ,Binswanger ’s disease ,vascular dementia ,TI A and arterial sclerosis cerebral in farction.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behavior might be main basis of the acute and chronic ischemic cerebral disease and could be detected with T C D and SPECT.The positive manifestations of it earlier than radiology could supply the reliable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ischemic cerebral disease.K ey w ords :Chronic low -perfusion behavior ;brain white matter rarefaction ;Binswanger ’s disease ;Vascular dementia ,TI A ;Arterial sclero 2sis cerebral in farction 所谓慢性低灌注状态是指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动脉狭窄所致脑组织供血长期低于生理阈值而出现慢性缺血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
脑白质病变2级治疗方案
脑白质病变2级治疗方案概述脑白质病变是指脑白质区域出现病变或损伤,导致神经纤维发生退行性变和炎症反应。
根据病变程度的不同,脑白质病变被分为多个不同级别,其中2级脑白质病变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针对脑白质病变2级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调整等方面。
药物治疗1. 维持血液循环的药物研究表明,脑白质病变与血流灌注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选择一些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常见的药物包括: - 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等。
- 脑血流调节剂:如赛格恩、利培酮等。
2. 神经保护剂神经保护剂可以保护和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退行性变。
以下是常用的神经保护剂: - 神经生长因子:如脑脊液中的神经生长因子。
-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
3. 炎症抑制剂脑白质病变2级一般伴随有炎症反应,因此使用一些炎症抑制剂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常见的炎症抑制剂有: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
-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
康复训练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通过运动、按摩等手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改善神经功能。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 - 热敷:通过热疗仪、温泉浴等方式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 磁疗:利用磁场对脑白质病变部位进行治疗,促进神经的恢复。
- 按摩:通过按摩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减轻疼痛。
2. 言语治疗脑白质病变2级患者可能出现言语障碍,通过言语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常见的言语治疗包括: - 发音练习:通过模仿发音、练习舌部协调等方式来纠正发音错误,提高语音清晰度。
- 语言记忆训练:通过记忆单词、短语、句子等来提高患者的语言记忆能力。
3. 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常见的运动康复训练包括: -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患者的头部或四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慢性脑缺血疾病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丁苯酞等改善脑循环治疗用药、致病因素治疗用药和对症治疗注意要点
慢性脑缺血疾病概念、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尼莫地平、丁苯酞、尼麦角林等改善脑循环治疗用药、针对其他致病因素对因治疗用药和对症治疗用药注意要点慢性脑缺血称为慢性脑低灌注、慢性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症等。
CCH是指整个脑组织的供血呈现出减少趋势而不是局灶性脑缺血,脑血流量为25-45ml/100g·min。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除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狭窄外,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在影像学上无异常表现。
60岁以上人群CCH发病率约占70%,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CCH易引起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和慢性进行性痴呆等致残、致死性脑血管病,对CCH积极治疗是防治脑血管病一线、有效的必要措施。
治疗上应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而选择不同的方案,如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改善血管条件,根据头晕、情绪变化、记忆力下降等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等。
主要病理机制为脑灌注减低,因此治疗多以改善脑循环为主。
改善脑循环治疗用药长春西汀。
被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可以有效地扩张脑血管,同时促进氧及葡萄糖摄取来增加神经元细胞中腺苷三磷酸的产生,而改善脑组织代谢,进而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伤的抵抗力,改善脑血流状态,还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而减轻脑组织炎症。
长春西汀可减轻脑神经元损伤,从而改善CCH大鼠认知功能。
尼莫地平。
能够增加脑循环血流量,还能对认知功能进行调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尼莫地平可以增加脑部缺血区域血流灌注量,从而进一步减少局部的缺血缺氧,有效保护已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尼莫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临床常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产生脑保护作用。
尼莫地平预先给药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术后认知功能,机制与抑制钙超载引起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丁苯酞。
丁苯酞是大脑保护剂,可以通过保护线粒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微血管痉挛等增加脑局部血流量,将脑组织损伤进一步降低,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恢复脑神经的功能,可以通过减少血栓的形成和缓解血管收缩而增加局部的血流量,减轻脑细胞损伤。
L-苏糖酸镁对慢性脑低灌注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L-苏糖酸镁对慢性脑低灌注脑白质损伤的影响骆珺婕;蓝浩文;蒋继军;孙立元【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22(35)5【摘要】目的:探讨L-苏糖酸镁(L-MgT)对慢性脑低灌注(CCH)脑白质损伤的影响,为CCH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方法:利用C57BL/6J小鼠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硫酸镁(MgSO)组和L-MgT组(有低、中、高3个浓度组)。
3个月后,取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KB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并分析脑白质损伤及相关蛋白因子GFAP和Iba-1表达情况。
结果:组织病理学KB染色显示,模型组脑白质组织疏松,纤维排列紊乱,出现空泡化等损伤,L-MgT 中、高浓度组脑组织损伤减轻,MgSO组无明显变化;L-MgT中浓度组脑组织GFAP 和Iba-1表达阳性细胞数低于模型组和Mg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MgT减轻CCH所致的脑白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胶质细胞活化蛋白因子GFAP、神经炎症相关因子Iba-1的表达有关。
【总页数】5页(P8-12)【作者】骆珺婕;蓝浩文;蒋继军;孙立元【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广西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桂林医学院广西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病理科;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相关文献】1.慢性脑灌注不足对脑白质损伤的影响2.间断性常压低氧后适应对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大鼠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3.外周血白细胞腺苷A2A受体缺失对慢性低灌注性脑白质损伤的影响4.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脑周细胞 Kir6.1、Kir6.2的表达5.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脑周细胞RGS5和PDGFR-β的表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慢性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梁月琪;洑寒莹;赵奕栋;李思祺;过伟峰【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16)11【摘要】血脑屏障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元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物质交换的物理及生化屏障,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及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慢性脑缺血是脑血流灌注降低引起的一种功能可逆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慢性脑缺血可激活分子和细胞损伤级联反应,进而影响血脑屏障成分和结构,破坏其完整性。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以眩晕、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减退最为常见。
若不及时诊治,该病可进行性发展为脑白质病变、阿尔茨海默病、脑小血管病、急性脑卒中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文章通过检索近十余年来慢性脑缺血导致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细胞、分子机制角度进行简要综述,发现血脑屏障破坏是慢性脑缺血的重要病理学改变,长期缺血缺氧的脑低灌注状态可诱发细胞凋亡、免疫炎性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加剧血脑屏障破坏。
中医药治疗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思维模式,实验和临床均证实中医药可改善头晕、失眠等慢性脑缺血相关症状,修复血脑屏障,降低血脑屏障受损的程度及范围,对延缓上述疾病的发生、进展具有可行性,且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以及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页数】6页(P104-109)【作者】梁月琪;洑寒莹;赵奕栋;李思祺;过伟峰【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的研究进展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3.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近况4.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5.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屏 障通透性异常 , 最 终 导 致 脑 白质 病 变 。 此 外 , 高 同 型 半 胱 氨酸血症通过抑制抗 凝血 因子 , 使 血小板 聚集 , 打 破 凝 血
机制 的 平 衡 , 最 终 导致 血 栓 形 成 。
有研究表 明 , 血 浆 同 型半 胱 氨 酸 水 平 升 高 促 进 脑 灌 注 不
足, 从 而 导 致 脑 白质 损 伤 的 发 生 、 发展 , 尤 其 与 皮 质 下 和 脑 室
周 围 脑 白质 病 变 明显 相 关 。 分 析 通 过 氧 化 反 应 损 伤 血 管 内皮 细 胞 , 使 血管 舒 张 作 用 失 调 , 从 而 使 脑 灌 注 不 足 。高 同 型半 胱 氨 酸 血 症 还 可 以 刺 激 内 皮 细 胞 生 成 , 并 释 放 损 伤 因
子, 导致 血 管 内皮 细 胞 坏 死 、 凋 亡 。 血 管 内皮 功 能 丧 失 后 , 血
质病 、 中毒 性 脑 白质 病 、 皮 质 下 动 脉 硬 化 性 脑病 等 。
2 慢 性 脑 灌 注不 足 导 致脑 白 质 病 变 的 高 危 因素
脑 白 质 病 变 的 高 危 因素 较多 , 常 见 的有 高龄 、 高血压 、 高 血糖 、 血脂异常等 , 这 些 因素 共 同参 与 脑 白 质 病 变 的 发 生 、 发 展 。年 龄 相 关 性 脑 白质 病 , 强调 年 龄 是 重 要 影 响 因 素 。一 方 面 由 于年 龄增 长 后 脑 内动 脉 硬 化 性 改 变 , 从 而 导 致 长 期 慢 性 脑 灌 注 不 足 。另 一 方 面 , 脑 白质 的 结 构 组 成 中存 在 髓 鞘 碱 性 蛋白和卵磷脂随着年 龄增加 , 出现髓鞘 肿胀或 脱失 、 有 髓 轴 突结 构性 损 伤 等 病 理 学 改 变 。 高 血 压 是 脑 白 质 病 变 的 重 要 危 险 因素 , 高 血 压 患 者 早 期 脑 损 害 的标 志是 脑 白质 疏 松 。 分
.
综 述 .
慢 性 脑 灌 注 不 足对 脑 白质 损伤 的影 响
梁伟 华 , 张微 微 , 梁华, 宁 宁
关键词 : 脑 白质 病 , 进 行 性 多 灶性 ; 高血 压 ; 高血糖症 ; 血脂异常 ; 血 脑屏 障
脑 白 质 颅 内 分 布 范 围不 同 , 病 变 后 导 致 临 床 表 现 有 很 大 差 异 。脑 室 周 围 脑 白质 病 变 多 呈 帽状 、 细 线 状 或 月 晕 状 。较 小的帽状或点状可无症 状 , 进展较 慢 ; 深 部 脑 白质 病 变 多 呈 点状、 片 状 或 大 片 融 合 状 。其 病 变 后 进 展 迅 速 , 可 产 生 认 知 功能障碍 、 情感波 动异常 、 步态不稳 、 小 便 失 禁 等 多方 面 临 床 表现 , 为 日常 生 活 带 来 严 重 的社 会 经 济 和 家庭 问 题 。
各 种 原 因 引起 的慢 性 脑 灌 注 不 足 状 态 均 可 导 致 脑 白质 异 常 。其 中年 龄 、 高血压 、 糖尿 病 、 血脂 异 常、 高 同 型 半 胱 氨 酸血症等均可影 响脑血流 。此外 , 纤 维 蛋 白原 、 性别、 叶酸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 、 颈动 脉内膜中层厚度 、 高 敏 c 反 应 蛋 白也 可 影 响脑 白质 损 伤 过 程 。及 早 消 除相 关 危 险 因素 , 有 效 干预 , 可延 缓 和 预 防 脑 白质 病 变 的 发 生 。
鞘肿胀或脱失 、 胶质细胞 增生 , 脑 白质 病 变 形 成 。 国 内 外 相 关研究表 明, 及早改善 血流状 况 , 可 延 缓 及 减 轻 脑 白质 病 变 的发 生 , 甚 至 能 够 逆 转 脑 自质 病 变 。。
脑 白质 病 变 定 义 为 广泛 分 布 于 大 脑 皮 质 下 白质 、 脑 室 周
围及 半 卵 圆 中心 , 从 影 像 学 上 可 以观 察 到 散 在 的 点 状 或 融 合 性 斑 片 状 改 变 特 征 的 临 床 综 合 征 『 。随 着 影 像 学 相 关 检 查 技 术 的完 善 , 脑 白质 患 者 数 量 显 著增 多 。根 据 脑 白质 病 变 不
同病 因 、 病理生理过程 可分 为脑 白质疏松 、 年 龄相 关性 脑 白
1 脑 白 质病 变
小板 更易黏附于血管壁 , 从 而导 致管腔 狭窄 , 最 终 形 成 长 期 慢 性 脑 灌 注 不 足 状 态 。有 研 究 显 示 , 脑 白质 病 变 严 重 程 度 与 L DI 和T C异 常代 谢 相 关 。高 T G 也 是 导 致 脑 白质 病 变 的 原 因之一 , 但 与病 变 发 展 过 程 无 关 [ 7 。颅 内 外 大 动 脉 管 腔 狭 窄使脑血流量下降 , 长期慢性脑灌注不 足 , 导致 脑 白质 病 变 。 此外 , 可 间 接 引 起 动 脉 细 胞 内皮 损 伤 , 发 生 炎性 损 伤 , 最 终 髓
中华 老 年心 脑 血管 病 杂志 2 01 7年 3i a t r He a r t B r a i n Ve s s e l Di s , Ma r 2 0 1 7 , Vo l 1 9 , N o 3
3 慢 性 脑 灌 注 不 足 导 致 脑 白质 病 变 的机 制
窄、 动脉硬化 、 小动脉形成玻璃样 变性 , 最 终 导致 脑 白质 局 部 脑 血 流 明显 下 降 。 同 时 2 4 h血 压 波 动 异 常 可 增 加 血 管 通 透
性, 颅内渗透压紊乱 、 电解质 失衡 , 继发 颅 内水肿 、 神 经 毒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