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基因分离定律要点归纳
基因分离定律要点归纳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在杂交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会分离并以随机的方式组合成新的基因型。
这个定律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中期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
本文将对基因分离定律的要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定律。
1.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
基因由DNA分子组成,每个基因编码一个蛋白质或RNA分子。
在杂交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会以随机的方式组合成新的基因型,从而决定了后代的性状和特征。
2.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豌豆的7个性状进行研究,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他发现,每个性状都由两个基因决定,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这两个基因可以是相同的(纯合子),也可以是不同的(杂合子)。
在杂合子的情况下,孟德尔发现,第一代杂交后代的性状都与父本相同,而第二代杂交后代的性状则呈现出3:1的比例分布。
这个比例分布表明,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在杂交后会分离,并以随机的方式组合成新的基因型。
3. 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有性生殖的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
它描述了基因在杂交中的行为,可以用来预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分离定律也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4. 基因分离定律的意义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对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行为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基因分离定律也为人类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基因分离定律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中,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来预测杂交后代的性状和产量,从而指导作物育种。
在医学中,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来预测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基因的分离定律复习(第1课时)
个 体 类
探究二: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
基因型 基因 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分离
纯合子
杂合子
谢谢!
请练习!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杂交,在F1中表现出 来的亲本性状叫显性性状;杂种第一代没有表现 出来的亲本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 出来的现象。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D D D D D Dd d d
d
d d (配子)
发生的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相关概念总结: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全体相互交配的过程。
交 配 类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主要 用于植物)如豌豆的自花授粉。 测交:让杂种第一代(F1)与隐性个体相交。 正交和反交:两植株杂交的两种情况 若甲(♀)×乙(♂)为正交 则甲(♂)×乙(♀)为反交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田一中
潜心研究8年,在1866年发 表论文,揭示了遗传学的分离 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 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他的理论是: “超越时代的非凡设想”
探究一:为什么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成功?
1.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
2.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3.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子二代 F2:________ 母本 ♀:________
一对相对性状(茎的高矮)的杂交实验
787
277
一对相对性状(茎的高矮)的杂交实验 思考:
1.自然状态下豌豆可以杂交 吗?怎样进行杂交?
2.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叫性 状分离?
3.种子F1结在哪个植株上? 4. 豌豆是一年一熟,获得F2 的植株是在第几年? 5.F2中高茎:矮茎接近3:1 是偶然的吗?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
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高一生物必修2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3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并推测子代的遗传性状;(3)模拟动物或植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活动)。
2020·全国卷Ⅰ(5)、2020·全国卷Ⅱ(32)、2019·全国卷Ⅱ(5)、2019·全国卷Ⅲ(6,32)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玉米来说,缺点是需要人工去雄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四步曲”3.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提醒①提出问题是建立在杂交和自交实验基础上的,不包括测交实验。
②演绎过程不等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后者则是进行杂交实验对演绎推理的结果进行验证。
4.基因的分离定律1.选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后代既有有角牛又有无角牛,能否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若能,请阐明理由;若不能,请提出解决方案。
不能。
可选用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或多对无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2.短尾猫之间相互交配,子代中总是出现约1/3的长尾猫,最可能的原因是短尾猫相互交配,子代短尾猫中显性纯合子致死。
3.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吗?提示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一般情况下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1.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2.与交配方式相关的概念及其作用3.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1)自交法(2)测交法(3)配子法(花粉鉴定法)有一定局限性,相应性状需在花粉中表现(4)单倍体育种法考向1结合遗传学相关概念,考查生命观念1.(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A.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B.对某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测交后子代的性状表现C.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色盲的儿子D.纯合红花和纯合白花的植物杂交,所得F1的花色表现为粉红花答案 C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有亲本表型一致,子代出现不同性状时方可称作性状分离,选项C中的亲本表现为一个性状,后代两种性状,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C正确;选项A中,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但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二 基因的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
显性:隐性
全为隐性
(1)基因填充法: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 _表示)→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若亲代均为隐性性状,则其基因型只能是 。
1.测交法(在已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子代 结果分析
注意: (1)若待测个体为雌性动物,则实验方案必须叙述为“让该雌性个体与隐性雄性个体交配,并繁殖多胎”,“繁殖多胎”是一个重要得分点;(2)若待测个体为雄性动物,则实验方案必须叙述为“让该雄性个体与多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多只”“隐性雌性”是两个重要得分点。以上两点的目的是产生足够多的子代。
(2)杂合子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2.自由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
(1)不淘汰隐性个体:杂合子 连续自由交配 次,杂合子比例为 ,显性纯合子比例为 ,隐性纯合子比例为 。
(2)杂合子连续自由交配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 全为灰身。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 ,下列针对 个体间杂交所获得的结果预测错误的是( )。
某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其遗传是由单基因 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1) 完善下列实验设计:第一步:_______________(填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第二步:紫花植株×红花植株。
选项
杂交范围
杂交方式
后代中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
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三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
B
[解析] 理论上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 死亡造成的,A正确;若隐性个体有 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 ,与题意不符,B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C正确;若花粉有 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 ,D正确。
.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性别影响的现象。鸡的雄羽、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母鸡只有母羽一种表现型,公鸡有母羽和雄羽两种表现型。研究人员做了一组杂交实验:
:母羽♀×母羽 ♂ :母羽♀:母羽 ♂:雄羽 ♂ 。回答下列问题:
3.母性效应: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如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该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
已知某种羊的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控制,请分析:
公羊中基因型为 或者 的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或 的表现为无角。若多对杂合子公羊与杂合子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 多对杂合子公羊与杂合子母羊杂交,即 、 、 ,比例为 。由于母羊中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或 的表现为无角,因此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 ;由于公羊中基因型为 或者 的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无角,因此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 。
基因的分离定律(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知识讲解)
基因的分离定律(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知识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重点)理解基因型、表现型的关系。
3、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内容(1)杂合子中,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具有独立性(2)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3)等位基因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2)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行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
要点二:一些解题技巧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为显性性状。
(2)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表现为同一性状的两亲本,后代如果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后代中数目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现在以下方面:(1)如果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B_)(如甲图所示)。
(2)如果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含有b遗传因子(如乙图所示)。
(3)如果子代中有纯合子(bb),则两个亲本都至少含有一个遗传因子b(如丙图所示)。
丙图中,由子代bb可推知亲本为_b×_b,但亲本_b×_b 的后代未必一定是bb。
【特别提醒】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基因型:(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Bb)。
即Bb×Bb→3B_∶1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
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Bb×bb→1Bb∶1bb。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BB×BB或BB×Bb或BB×bb。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5)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是:选育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后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以获得纯合子;选育隐性性状的个体时无需连续自交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
拓展:①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②一个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从亲本自交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出现分离则为杂合子。
二、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拓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9:3:3:1及其变式比,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熟练记住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并能熟练应用。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双层膜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内容】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并推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3、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
拓 展 两性花和单性花最明显的区别的就是看两者是否同时含有雌蕊和雄蕊
1、单性花:只含有一种,如果是只有雌蕊,则叫做雌性花,反之则为雄性花。并且 单性花需要进行授粉才能成功结果。如:黄瓜花、南瓜花、玉米花 2、两性花:同时含有雌雄双蕊,不需要授粉也能结出果实。如:豌豆花
个细胞内,但彼此保持着独立性,互不融合”这一理论,进而否定了融合遗传 。
融
合 遗
+
传
【学情检测】请你按照孟德尔的解释,分析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
高茎
高茎
F1
Dd
× Dd
写出遗传图解
配子 D d
Dd
F2 DD Dd
高茎 高茎 3种基因组合:DD:Dd:dd=1:2:1
Dd dd
高茎 矮茎 2种性状表现:高茎:矮茎=3:1
如果正交反交结果不同,又说明什么?
二、重难点突破
1、正交 & 反交
(1)含义: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母 本和父本。 (2)应用:用于判定基因的位置
①结果不一致,表明其基因在细胞质中、或在性染色体上 ②结果一致,表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一、基础梳理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④为什么要套袋?
母本:接受花粉
第一次套袋是防止外来花粉杂交。
第二次套袋是防止外来花粉杂交保证杂交所得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
【思考1】“授粉”与“受粉”含义是否相同? 【思考2】如果用玉米做实验?实验步骤是否相同?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说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
2.结合教材资料,简述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 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2.基因分离定律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与表现型(1)表现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即表现型。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基因型。
(3)二者的关系: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4.纯合子与杂合子(1)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和aa。
(2)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其优点是:(1)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保证杂交实验的准确性。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
2.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判断正误(1)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6)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答案(1)√(2)√(3)×(4)√(5)√(6)√填空: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1.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⑷显隐性的确定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计算知识总结
专题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概念1.常见遗传学符号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正交反交测交回交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也包括同一植株的自花受粉和异花受粉)。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回交:是指杂种与双亲之一相交。
巩固: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3. 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相同基因、巩固:如图所示为具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已知位点1的基因是R,则正常情况下位点2和位点4的基因分别是()A.R、R或r B.r、R或r C.R、r D.r、R4.基因型、表现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①藏报春甲(aa)在20℃时开白花;②藏报春乙(AA) 在20℃时开红花;③藏报春丙(AA)在30℃时开白花。
在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相互关系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①②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决定的B.由①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环境决定的C.由②③可知环境影响基因型的表达D.由①②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5.纯合子、杂合子二、分析一对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及其相应的曲线。
(要求:记住公式、学会推导、会画曲线)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时,以杂合体(Aa)的个体作材料进行遗传实验。
请回答:⑴让其连续自交n代,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体比例关系的图示是,能表示自交代数与隐性纯合子比例关系的图示是;2.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A.子3代B.子4代C.子五代D.子六代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四次,F4中纯合子比例为( ) F4中显性纯合子占显性性状的比例( ) F3中杂合子占显性性状的比例( )4.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得到F1, F1自交得到F2,其F2中AA、Aa、aa的比是()A 1:2:1 B4:4:1 C3:2:3 D2:3:2三、分析自交和自由交配的情况。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知识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知识第 2 页第 3 页提出假说(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2)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纯种高茎豌豆用DD表示,纯种矮茎豌豆用dd表示。
(3)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DD个体产生的配子是D,dd 个体产生的配子是d,而Dd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D和d,且比例为1:1。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这样,对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如下解释:(用遗传图解表示)演绎推理按照这一假说,若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高茎:矮茎=1:1。
(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用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比例接近于1:1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1)孟德尔怎么知道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而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的呢?孟德尔又怎么知道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高茎,而不是矮茎呢?(2)演绎推理时,孟德尔为什么选择“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不能选用其他的杂交组合吗?这一杂交组合的优点是什么呢?为什么把这一杂交组合称为“测交”呢?(3)最终表明,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
为什么孟德尔一猜就猜对了呢?又因为什么孟德尔的主张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呢?3、孟德尔的实验方法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1)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豌豆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4)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内。
人工异花传粉的流程去雄——套袋——传粉——再套袋(1)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2)套袋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由简到繁的研究方法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的。
性状类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第 4 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基因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个体类表现型基因型杂合子纯合子交配类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2(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 1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遗传图解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基因分离定律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遗传。
真核生物的无性生殖及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分离定律。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6.1.性状、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称。
(2)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与短毛。
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了解。
(3)性状分离: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注意从“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个方面去理解。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图解: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适用范围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细胞核遗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例,卷发与直发为一对相对性状,且卷发为显性,直发为隐性。
父母俱为卷发,如基因型俱为Aa,则有可能生出直发(aa)的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自由组合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只适用于不连锁基因。
例,卷发直发(A或a)与双眼皮单眼皮(B或b)两种形状互不干扰,各自遗传。
卷发、双眼皮为显性,直发、单眼皮为隐性。
俱为卷发、双眼皮的夫妇,若其基因型俱为AaBb,其子女表现性有卷发单眼皮,直发单眼皮,卷发双眼皮,直发双眼皮四种可能。
连锁互换定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换,就会使位于交换区段的等位基因发生互换。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例,有一种叫做指甲髌骨综合症的人类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NP表示)与ABO血型的基因(IA,IB或i)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患这类疾病的家庭中,NP基因与IA基因往往连锁,而NP的正常等位基因np与IB基因或i基因连锁,又已知NP和IA之间的重组率为10%.由此可以推测出,患者的后代只要是A型或AB型血型(含IA基因),一般将患指甲髌骨综合症,不患这种病的可能性只有10%。
因此,这种病的患者在妊娠时,应及时检验胎儿的血型,如果发现胎儿的血型是A型或AB型,最好采用流产措施,以避免生出指甲髌骨综合症患儿.。
基因分离定律要点归纳
基因分离定律要点归纳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一概念理解1、与性状有关的概念(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与交配有关的概念(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相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测交:F1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4)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通过交换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
各种交配类型的应用:在育种方面的应用:通过杂交可以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可通过连续自交分离纯合子。
显隐性性状判断:通过杂交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通过自交或测交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通过正交与反交3、与基因有关的概念(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4、个体水平上的几个概念(1)纯合子(纯种):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杂合子(杂种):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3)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有丝分裂、无丝分裂以及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均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对于二倍体生物,正常情况下一个配子中找不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4、对杂合子自交后代分离比1:2:1的解释:(1)杂合子的等位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彼此独立。
基因的分离定律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①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