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建立大鼠胚胎畸形模型研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建立大鼠胚胎畸形模型研究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灌胃建立大鼠的生殖毒性和胚胎畸形模型.方法: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维生素A组(阳性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阳性组的剂量为12 800 μg·kg-1 BW视黄醇当量,阿司匹林的剂量为280 mg·kg-1,BW.灌胃量按10.0 ml·kg-1BW计算,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注射用水.孕鼠于7~16 d每d灌胃给药,妊娠20 d处死,分析其胚胎发育指标与胎仔发育指标,检查有无外观畸形和骨肋畸形.结果:阿司匹林对孕鼠生殖能力有影响(子宫重量和卵巢重量降低,平均活胎数减少,活胎率降低,死胎率升高)(P<0.05);阿司匹林对胎仔生长发育有影响(活胎体重降低、活胎身长缩短、胎盘重量降低)(P<0.05),胎鼠外观出现异常,如全身皮肤潮红,易皮下出血(P<0.05);阿司匹林引起胎仔骨骼发育异常(胸骨异常,脊椎骨异常,肋骨异常)(P<0.05).结论:在规定剂量阿司匹林产生的胚胎毒性作用大,致畸作用明显.
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在腭裂病因学、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先天性腭裂的发生率约为0.1%,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早期发育过程中腭突融合障碍所致,通常是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妊娠早期误服药物也可能是其发生原因之一。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腭的正常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因素,与腭裂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胚胎腭器官发生期是器官的形成过程,同时又是胚胎的致畸敏感阶段。本实验拟通过对胚胎发育的渐进性形态学观察,揭示腭发育及腭裂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腭裂动物模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成年健康未生育昆明小鼠,胎鼠为孕15d、15d、15d、15d、15d。
1.2实验材料
试剂: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PBS液、Bouin s固定液、酒精、苏木精 伊红染液、生理盐水;仪器:OLYNPUSBX 3Motic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和手术器械,如镊子、解剖刀、解剖剪、止血钳、注射器、培养皿。
1.3模型的建立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生活状态相近的小鼠,雌雄按2∶1于晚18∶00合笼,并于次日早7:30检查雌性小鼠的阴栓,查见阴栓之日定为孕0d,第11天14∶00定为孕15d。所有小鼠均自由饮水及标准小鼠饲料喂养,孕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孕鼠。模型组孕鼠于妊娠第15d腹腔内注射50mg/Kg地塞米松,诱发胚胎腭裂畸形;对照组孕
鼠于妊娠第15d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孕鼠分别于15d、15d、15d、15d、15d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并立即于冰块上操作,剖腹取出胎鼠。
1.4取材方法
取出胎鼠的方法:孕鼠处死后取仰卧位,立即放置于冰块上固定,在小鼠腹中线最底部阴道口上方皮肤剪开一字形切口,然后向头部作U形皮瓣,充分暴露腹腔器官。其中可见双角子宫位于腹腔的两侧以及带有胎盘和羊膜的胚胎成串珠样排列于子宫中,不同生长期的胎鼠体积大小不一。用剪子分离子宫与阴道相连的部位,取出胎鼠立即放至盛有冷PBS液的培养皿中,并用镊子剥离胎盘和羊膜,PBS洗涤,Bouin固定液24h,使固定液充分穿透组织。
分离胎鼠头部方法:由于胎鼠体积大小不一,15d、15d、15d的胚胎在包埋前头部与身体可不分离。15d、15d的胎鼠沿口裂与耳廓连线的平行线自颈部断头,分离时避免伤害小鼠头部。分离的小鼠头有去下颌、不去下颌两种。去下颌应用镊子打开胚胎口部,刀片切除下颌,眼科镊子取出舌,以便于观察小鼠是否有腭裂。分离后的小鼠头重新固定于Bouin s液中。
1.5切片、染色
制作方法:15d、15d、15d的整个胚胎、15d、15d的鼠头梯度酒精脱水、浸蜡后常规石蜡包埋,包埋时小鼠喙部朝下。15d、15d、15d的胎鼠须经溶蜡后取头重新包埋。包埋好后预备用于切片,切片时以麦克尔软骨为基准面,作冠状位连续切片,切片厚约6m。石蜡切片经脱蜡、水化、蒸馏水洗涤、苏木精染色、自来水洗、0.5%盐酸酒精分化、自来水蓝化、伊红染色、脱水、透明、封片,光镜观察。
2008年6月刘贤等: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第3期2008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学第3期2结果2.1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只适用于15GD、15GD去下颌的胎鼠。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胎鼠腭部正中有一边缘不太规整的裂隙,其长度、宽度不一,长度一般为5~0cm。不同时期的胎鼠裂的大小不同,外形也不尽相同。
图1体视镜观察可见胎鼠腭部正中裂隙2.2不同时间胎鼠腭裂的形态学观察
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可见:GD15的胎鼠:模型组、对照组二者腭的发育程度无明显差别,即均为舌体位置较高,几乎与鼻中隔相连,腭突沿舌体两侧垂直向下生长。GD15:对照组的胎鼠其舌体开始下降,腭突开始上抬;模型组可见由于一侧或两侧舌体下降延迟导致一侧或两侧腭突上抬延迟以至影响了后期腭突的生长及其上皮的融合,导致了后期腭裂的形成。GD15:对照组的胎鼠其舌体降至口底,腭突完全上抬至舌体上方并呈水平方向相对生长,部分腭突相互接触,中间嵴上皮在中线区形成上皮中缝;模型组腭突位于舌体两侧并开始上抬。GD15:对照组腭突接触融合,上皮中
缝消失,间充质细胞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腭器官;模型组腭突在舌体上方呈水平生长,但体积较小,不能在中线区相互接触,腭裂形成,或即使接触亦不能融合,最终形成腭裂。GD15:对照组两侧腭突与鼻中隔相接触上皮融合并发生凋亡,中胚层间充质组织相互穿过,腭器官分化发育,至此腭器官的发育基本完成,模型组腭突瘦小,不能与鼻中隔完全接触,腭裂形成。其形态学观察如图。腭裂有完全性腭裂、不完全性腭裂两种。
2.3数据处理
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小鼠取出的胎鼠极少发现腭裂形成,模型组产生了腭裂。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其畸形率为59.48%。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表1对照组和模型组胚胎畸形率比较
讨论
复制实验性腭裂动物模型的方法比较多,按诱导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科手术诱导的动物模型,多用于腭裂临床治疗方法的探索;另一类是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腭裂病因学和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1]。目前多用地塞米松、全反式维甲酸等药物制备腭裂动物模型,而地塞米松被认为是近20年致畸研究中的一种具有较强致畸性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地塞米松为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症作用及孕期致胚胎畸形的副作用。傅豫川等按不同给药时间、不同给药剂量,以醋酸地塞米松为致畸药物,诱发远交系NIH小白鼠胚胎腭裂,成功建立了腭裂动物模型。其结果显示:1.妊娠第12d为最佳致畸时间,2.50mg/ Kg醋酸地塞米松为最佳致畸量[2]。因此,我们选取50mg/Kg的地塞米松妊娠第11.5d腹腔内注射,对小鼠进行实验。从实验结果看,妊娠第11.5d腹腔注射5 0mg/Kg的地塞米松对小鼠有较高的致畸率。
Abbott等[3]认为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改变胚鼠腭部特定区域生长因子水平影响
腭部某些细胞PCD水平,并因此产生腭突瘦小导致腭裂;也有些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孕鼠的肾上腺皮质,使ACTH分泌增加,而ACTH能抑制腭突及头部各突起的间充质增生[4]。也有人认为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腭突的上抬并通过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