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合集下载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以下是《伤寒论》中简答题及论述题的示例:简答题:1.简要描述《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分类及其症状。

2.解释《伤寒论》中“六经”的含义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3.描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及其药方组成。

4.简述《伤寒论》中“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论依据。

论述题:1.论述《伤寒论》中治疗太阳病的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2.分析《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成因、症状及治疗策略。

3.探讨《伤寒论》中“随症治之”的治疗理念及其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4.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伤寒论》在治疗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请注意,以上为示例,实际考试中的题目可能更加详细和深入。

建议在掌握《伤寒论》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简答题参考答案:1.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的症状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太阳伤寒的症状为发热、无汗、恶寒、脉紧。

2.“六经”是《伤寒论》中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和传变规律,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六经的辨析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和传变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据。

3.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其药方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4.“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阳明病多因实热所致,太阴病多因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所致。

阳明病表现为高热、口渴、大便燥结等实热症状,治疗以清泻实热为主;太阴病表现为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症状,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

论述题参考答案:1.治疗太阳病的原则包括发汗、泻下、和解和温阳四法。

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例如,太阳中风可用桂枝汤发汗解表;太阳伤寒可用麻黄汤发汗散寒。

若太阳病传入阳明,出现高热、便秘等症状,可用承气汤泻下清热。

若太阳病传入少阳,出现寒热往来等症状,可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若太阳病传入太阴,出现脾胃虚弱等症状,可用四逆辈温阳散寒。

2.厥阴病的成因主要包括邪热内陷、阴液耗伤和阳气虚衰。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一、问答: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阳明病提纲:XXX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

太阳中风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XXX浮盛,抗邪于外。

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

③恶风寒—邪扰卫阳,XXX失其温煦。

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

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

太阳伤寒主症: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

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

③无汗—寒性收引,汗孔闭塞。

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

病机:寒邪袭表,卫阳郁遏,营阴郁滞。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3、猪苓汤与五苓散区别?证型病因病机证侯治则通阳化猪桂枝气兼解苓白术表邪茯苓养阴清泽热泻滑石不足阿胶热互结津液未伤阴虚有热水蓄下焦津液方药鉴别要点尚有表邪水烦渴、饮不解XXX表邪入腑,发热、渴,水入即散证水蓄下焦口渴、吐,兼有表证利膀胱气小便化失职阳明病下后水心烦不得眠,不利、猪苓伤津,水热咳而呕渴,发脉浮汤证结于下焦热不恶寒猪苓汤和五苓散的区别在于猪苓汤主要针对下焦水湿证,强调伤津,治疗口渴、水热、咳嗽和呕吐等症状,而五苓散则适用于表邪入腑、水肿、渴、发热等症状。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1.简述太阳的生理功能。

①阳气较多,正气旺盛;②职司卫外,统摄营卫;③六经藩篱,受邪首当;④参与气化,主司排水;⑤内应少阴,表里互通。

2.简述太阳病的转归。

①痊愈;②传经;③变证3.简述太阳病的治则治法。

太阳病的治则是解表祛邪。

具体治法包括:伤寒伤寒者,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风热者,辛凉解表;太阳中风者,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表郁轻证,小发其汗。

太阳病兼证的治疗原则是在主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太阳病变证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4.太阳病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病的辨证要点是恶寒(恶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太阳病的病机是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5.太阳伤寒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辨证要点是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其病机是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6.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头痛,口渴,不恶寒(或初起微恶寒),脉浮数。

其病机是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7.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是什么?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在于是否有发热。

凡发热恶寒者,病证属阳,如太阳病发热与恶寒同时并见;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往来寒热。

凡无热恶寒者,病证属阴,如太阴病、少阴病寒化证、厥阴病之寒厥证。

8.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什么?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脉证,而不在于患病之时日。

9.简述“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临床意义。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条实为举例,是预测太阳病的传变趋势,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治疗之法,被后世称为“行安未受邪之地”,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10.营卫不和可见于哪几种病证?营卫不和既可见于太阳病,包括太阳伤寒表实证、中风表虚证、太阳温病;又可见于杂病中部分自汗证。

11.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是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伤寒论考试重点简答题

伤寒论考试重点简答题

1,伤寒论本来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着,张仲景,字机,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年-219年)2,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

太阳中风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病理特点是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太阳伤寒证:证见恶寒,无汗,身体骨节疼痛,脉浮紧,病理特点是,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瘀滞。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

3,桂枝汤证的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两者皆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故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7,葛根汤与葛根加加半夏汤两者相同之处:都是风寒束表,内迫阳明为病。

所异者:前者是证见太阳病兼太阳经输不利的项背强几几,及风寒内迫大肠,传导太过,证见下利,后者是是内犯胃腑,胃气上逆,证见呕逆。

“不下利,但呕者”即风寒邪气内犯于胃的病理机转,此时用葛根加半夏汤,以葛根汤发散风寒,加半夏和胃降逆。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D.397首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伤寒论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白饮:又作白米汤,即米汤麻沸汤:滚烫的水虚烦: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变化,已无六经病症候可循的病症温针:即烧针,是针灸与艾灸合用的一种方法。

操作时,将艾绒缠于针柄上点燃以使热气透入穴位不了了:指病证绝大部分已经消除,但仍留有不舒适的感觉,了:完结,清楚伤寒:广义伤寒是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一种发病方式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即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而无先后次第之分者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并病”心中疼热:自觉胃脘部疼痛并有灼热感脏结: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蛔厥:蛔虫内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四肢逆冷。

脏厥:指肾脏真阳极虚而致四肢逆冷除中:症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

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郁冒:头晕目眩如雾覆蒙振振欲擗地: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晬时:即周时,一昼夜24小时筋惕肉瞤:肌肉跳动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目瞑:指闭幕懒睁,有畏光感温温:心中自觉蕴结不舒汗出漐漐:形容微微汗出,皮肤潮热脉暴出:脉搏突然浮大数更衣:大便次数多息高:息指呼吸,息高是指吸气不能下达,呼吸浅表,为肾不纳气的表现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苦酒:即米醋坼:裂开泻利下重:下利重坠不爽感和令相得:即把药调和均匀噫气:即嗳气,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心中懊侬: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项背强几几:形容(太阳病)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翕翕发热:形容发热轻而温和欲作再经:指将传经至阳明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叉手自冒心:两手交叉按压于心脏部位时瘈疭:痉病的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其中汗出多者为柔痉循衣摸床:同捻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地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

概说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考试

伤寒论考试

伤寒论考试一.从理论和临床上分析:少阳和厥阴主枢机的区别?邵阳主支点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邵阳,这是人类物质和气机的兴衰之路;其次,邵阳也是人类物质和气机兴衰的动力。

邵阳作为枢纽的生理学2.1外部和内部之间的枢纽。

太阳经络沿着人体的背部,支配着表面。

阳明走在人体的前面,支配着人体的内部,而邵阳走在人体的侧面,支配着半个表面和半个内部。

因此,邵阳的气可以连接到阳明的内部和太阳的外部。

正如家庭支点可以打开和关闭,正如张静月所说:“邵阳是支点,也就是说,阳气介于外面和里面之间,可以出入,比如枢机主教。

”2.2阴阳虚实之枢在《伤寒论》中,三阳为真,三阴为虚,阳气由盛转虚之枢也在邵阳。

因此,程仲玲在解释《半表半里》时说:“太阳的阳明是表,太阴的少阴和厥阴在内,少阳在外和内之间,称为半表半里。

2.3上下升降之枢人体气、血、津液以及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亦以少阳为通路和动力。

少阳枢机运转,气、血、津液上下敷布适宜,脏腑气机升降如常,少阳枢机不运,气、血、津三液上下敷布失宜,脏腑气机升降失常。

此外,少阳主枢还表现在精神调节上。

精神的兴奋与抑制必须协调,协调的关键亦在少阳。

枢机通利,气血平和,精神舒畅,反之,会表现出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的病证。

3少阳主枢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少阳主枢的病理变化就是枢机不运。

由于“少阳主枢”故后世对少阳病的病机也往往用枢机不运来概括。

主要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寒热1例,胸腹疼痛2例,表情3例,无言呕吐4例,神智迟钝,大便失调5例,脉弦5例,舌象往常一样薄,苔白光滑或自脂。

在过去,有三种以上的疾病:米寒和米热、胸痛和腰痛,以及脉弦的白色光滑涂层。

临床上,有1、2和5种综合征中的2种,以及3和4种综合征中的1种的患者可以被诊断为轴衰竭。

和解枢机的主方根据少阳主枢的主理功能侍点,可以确定和解枢机的主方必须具备能升能降,能开能习祛邪又能扶正之功。

《伤寒沦》中的小柴胡汤正合此旨,故为和解枢机之主方。

少阳的基本功能原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少阳是阳气进出人体的枢纽,控制阳气的进出。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皓月)一,问答: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6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

(简述太阳病伤寒、中风的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

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

③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

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

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太阳伤寒主症: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

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

③无汗—寒性收引,汗孔闭塞。

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

病机:寒邪袭表,卫阳郁遏,营阴郁滞。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脉浮:①表未解,阳浮而阴弱,其脉必浮而无力。

②里热外蒸,必浮而有力。

发热:汗随热泄,其热较轻,只是微热。

②里热外蒸,其热较重。

渴:①三焦膀胱功能失职而正津不布,故见消渴、水逆。

②热结水停,较五苓散之渴程度轻,饮后可缓解,无吐。

小便不利:①三焦阳虚,气化失司,小便必清。

②下焦水热郁结,小便必赤。

治疗:①泽泻配茯苓猪苓利水通阳,白术健脾散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表里同治。

②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阿胶清热利窍,育阴行水使湿热下泄。

伤寒论习题完整

伤寒论习题完整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 D.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期末考试要点

伤寒论期末考试要点

伤寒论选读
要点难点
基本题型
选择A/B/X 填空:原文 名词 简答
方证鉴别论述
病案分析
基本概念
伤寒、六经、合病、并病、阳浮而阴弱、清血 清便欲自可、水逆、白饮、奔豚、脾约、目中不了了 四逆辈、阳去入阴、脾家食、支节烦疼、固瘕 干噫食嗅、脏结
基本方证 麻黄剂 桂枝剂 柴胡剂 石膏剂 苓桂剂(3) 四逆辈Fra bibliotek泻心剂
以病和治法为核心的方证 治喘方证、治水方证(2苓)、治火郁方证、治实方证 汗法方证、和法方证、下法方证 厥证类、湿热发黄类、热郁胸膈证、痞证、身痒证 蓄血证、六经提纲证、寒热错杂证
其他方证 黄连阿胶汤、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竹叶石膏汤、白头 翁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理中汤、麻子仁丸、猪苓汤、四逆散 大小青龙汤、真武汤、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半夏泻心汤。 以上方在临床杂病中较为常用,注意案例。

《伤寒学》简答题_202005031744231

《伤寒学》简答题_202005031744231

《伤寒学》简答题1、伤寒的含义是什么?六经辨证体系有何特点?《伤寒论》学术成就如何?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 发的疾病。

六经辨证特点:六经辨证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变化为基础,结合人 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 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供以判断病变的部位,症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 定立法处方等基本原则。

《伤寒论》学术成就:1) 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 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2) 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运用《内经》以来的有关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机以 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创造性地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 行分析归纳,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3)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确立,不仅系统地揭示曜翳病鬼曾治规律,使外感病的治疗有规律可循, 也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4) 制定了诸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等若干基本治则,并首次全面系统地运用了汗、吐、下、 和、温、清、补、消八法,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范例。

5) 创制与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

6) 记载了汤剂、丸剂、散剂、含咽剂、灌肠剂、肛门栓剂等不同的剂型,为中医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2、传经、并病、合病、兼证、变证的概念怎样?传经:由于脏腑经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常常涉及到另一经,从而出现六经间的相 互传变,称为传经。

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并病”。

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合病”。

以指某经的症状为主,又兼有某证者,称为“兼证”。

变证:如因误治失治,或由疾病自身发展而病情发生了变化,其证候又不属六经病之范畴,称为变证。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伤寒论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伤寒论》中并病是指(B)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2. 《伤寒论》中合病是指(C)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3.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B)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4.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D)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5.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E)1.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6.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A)A.发热B.恶寒C.体痛D.呕逆E.脉紧7.“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B)A.表证与里证B.三阴证与三阳证C.实证与虚证D.新病与痼疾E.寒证与热证8.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C)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D)A.表邪内陷B.邪热内扰C.正虚邪扰D.正邪搏击E.阳郁不解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B)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1. ”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醒微寒”指(C)A.轻微恶寒B.指头寒C.脉微恶寒D.胸微恶寒E.脉微弱12.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13.下列病证不可用麻黄汤治疗的是(D)A.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B.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14.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B)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D.气虚不能摄血E.脾不统血15.“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17.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A.麻黄汤B.葛根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麻杏甘石汤18.形似疟。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题库讲解

伤寒论题库讲解

《伤寒论》课程学习复习题概说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复习重点各种题型

伤寒论复习重点各种题型

伤寒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

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

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

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

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

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

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

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31.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

32.睛不和:目睛转动不灵活。

33.热越:热邪向外发泄。

伤寒论简答题

伤寒论简答题

1如何理解“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答:1、“浮而阴弱”即指脉象又言病机。

2、言脉象,指浮缓之脉。

3、言其病机,营卫失调,卫气浮盛于外,故发热即阳浮。

4、卫不固外,营不内守而汗出,故曰阴弱。

2什幺是太阳病?试分析太阳病的提纲?答:太阳病是对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出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等浅表证侯的概括;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阳抗邪。

恶寒,卫阳被遏。

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利,出现了太阳病营卫不和,邪正交争的病理。

3试述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答:(1)太阳中风证(2)营卫不和,自汗出证(3)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证(4)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5)太阳病,虽下表证不罢者(6)伤寒汗后,复烦,脉数者4论述太阳中风有哪些兼证?其证治如何?答: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5如何理解“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答:(1)“阳浮而阴弱”既指脉象,又言病机(2)言其脉象,指浮缓之脉(3)言其病机,营卫失调,卫气浮盛于外,故发热,即阳浮(4)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而汗出,故曰阴弱6、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反映出什幺病理机制?答:(1)太阳病宜汗解,反下,则伤正气,易致变证(2)但误下,其气上冲者,反映正气尚能抗邪,邪未陷里,表证仍在之机,仍从表治7什幺是太阳病?试述太阳病的提纲。

答:太阳病是对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出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等浅表证候的概括。

太阳提纲“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脉浮,卫阳抗邪;恶寒卫阳被遏;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利,体现了太阳病营卫不和,正邪交争的病理。

8、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均治疗“喘”,其证治有何区别?答:(1)麻黄汤所治“喘”是风寒外束,皮毛闭塞,肺气不宣而致。

主症:恶寒、发热、身痛、无汗等,用麻黄汤宣肺平喘(2)麻杏石甘汤所治“喘”是邪热壅肺,肺失宣降所致,伴见汗出而喘,无大热,治以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1.简述太阳的生理功能。

①阳气较多,正气旺盛;②职司卫外,统摄营卫;③六经藩篱,受邪首当;④参与气化,主司排水;⑤内应少阴,表里互通。

2.简述太阳病的转归。

①痊愈;②传经;③变证3.简述太阳病的治则治法。

太阳病的治则是解表祛邪。

具体治法包括:伤寒伤寒者,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风热者,辛凉解表;太阳中风者,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表郁轻证,小发其汗。

太阳病兼证的治疗原则是在主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太阳病变证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4.太阳病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病的辨证要点是恶寒(恶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太阳病的病机是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5.太阳伤寒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辨证要点是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其病机是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6.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头痛,口渴,不恶寒(或初起微恶寒),脉浮数。

其病机是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7.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是什么?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在于是否有发热。

凡发热恶寒者,病证属阳,如太阳病发热与恶寒同时并见;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往来寒热。

凡无热恶寒者,病证属阴,如太阴病、少阴病寒化.证、厥阴病之寒厥证。

8.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什么?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脉证,而不在于患病之时日。

9.简述“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临床意义。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条实为举例,是预测太阳病的传变趋势,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治疗之法,被后世称为“行安未受邪之地”,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10.营卫不和可见于哪几种病证?营卫不和既可见于太阳病,包括太阳伤寒表实证、中风表虚证、太阳温病;又可见于杂病中部分自汗证。

11.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是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其病机是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12.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含义是什么?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含义是有二:一是指病人自觉症状,即自觉胸中有气上逆;一是指病机,即太阳经气上冲,与邪相争,表证仍在。

13.“酒客病”为何不能用桂枝汤?“酒客病”指平素嗜酒太过,多内蕴湿热。

桂枝汤为辛甘温之剂,辛温生热,味甘助湿,故湿热内蕴之人,虽患太阳中风,亦当慎用。

14.简述太阳伤寒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太阳伤寒证的证候为头痛、发热、恶寒、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

病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不通。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小15喘,方用麻黄汤。

药用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不渴”、“服汤已渴”三种表现?小青龙汤证出现或渴是停饮太甚影响气化,津液不能上承。

不渴为水饮内停本象,未影响气化。

服汤已渴是指停饮之证,服小青龙汤后,温化之余,上焦津液一时不足,故见口渴,随之停饮得化,气机畅通,水津四布,口渴必除。

16.简述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大青龙汤证的主证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病机是:寒束肌表,内有郁热。

治法是外散表寒,内清郁热。

方用大青龙汤。

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

17.简述小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干呕,咳喘、痰涎清稀量多。

或然证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病机:风寒束表,内停寒饮。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方用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18.简述葛根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葛根汤证的主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

病机是: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

治法为辛温解表,升津舒经。

方用葛根汤,药用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19.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主证、病机是什么?主证为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或伴面热、身痒。

病机为表郁日久,邪轻证轻20.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主证、病机是什么?主证为恶寒发热如疟状,一日发作两次,或伴汗出、身痒。

病机为表郁日久,证微邪微21.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主证、病机是什么?主证为发热恶寒如疟状,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

病机为表郁邪轻,外寒内热22.病人旧微溏为何不能使用栀子豉汤?大便经常稀溏者,为素来脾胃虚弱,应慎用或禁用此方。

方中栀子如此,其他方中如用有苦寒之品,如芩连大黄等,亦可仿此类推。

否则服后,必致中阳更衰,泻利更甚。

28.麻杏甘石汤证证候、病机是什麽?症状为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尚有口渴、苔黄、脉数等。

病机为邪热壅肺。

29.试述葛根芩连汤证的主要脉证、病机是什麽?脉证为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粘,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

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为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

30.试述葛根芩连汤证的治法及方药。

葛根芩连汤证的治法是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方用葛根芩连汤。

药物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31.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的病机是什麽?误下之后,不仅脾阳衰惫,运化无权,而且累及下焦肾中真阳,釜底无焰,火不生土,已成三阴虚寒阳衰阴盛之危证。

32.桂枝二麻黄一汤为原方用量的几分之几?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取原剂量5/12,麻黄汤取原剂量2/9。

33.桂枝二越婢一汤各是原方的多少用量?桂枝二越婢一汤为桂枝汤与越婢汤之合方。

取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两.何谓奔34,药由桂枝汤加麻黄、石膏组成。

1:2方之比为豚?所谓奔豚即证候名。

豚即猪。

奔豚即以猪的奔跑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之证,该证时发时止,发时痛苦异常。

35.何谓结?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36.桂枝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桂枝甘草汤证的病机是:心阳不足,心失所养;其辨证要点是心下悸,欲得按。

37.简述真武汤证的症候、病机及方药是什么?真武汤证症候是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有时可见发热。

其病机是少阴阳虚,水气泛滥。

方药组成是: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38.简述小建中汤证的症候、病机及方药是什么?小建中证的症候是心中悸而烦,腹中痛,喜温喜按,或伴轻微的恶寒发热等。

其病机是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方药组成是: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

39.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症候、病机是什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症候是腹胀满。

其病机是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气机阻滞。

40.桂枝人参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本证由脾虚和表证两部分症状组成,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脉不浮为辨证要点。

41.简述干姜附子汤证的症候及病机是什么?干姜附子汤证的症候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

其病机是:阳气暴虚,阴寒内盛。

42.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辨证要点及方药组成是什么?茯苓四逆汤证之病机是少阴.阳虚,阴液不继。

辨证要点是烦躁,肢厥,脉微细。

方药组成是:茯苓、人参、附子、甘草、干姜。

43.甘草干姜汤证与芍药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分别是什么?甘草干姜汤证的病机是中阳不足。

其辨证要点是肢厥,烦躁,吐逆。

芍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阴液不足,筋脉失养。

其辨证要点是脚孪急,经脉挛急。

44.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其病机是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筋脉失养。

辨证要点是恶寒,脉微细,脚孪急。

45.简述炙甘草汤证的症候、病机及方药组成是什么?其症候是脉结代,心动悸。

病机是心阴阳两虚。

方药组成是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46.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其病机是脾虚水停,水气上冲。

辨证要点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

47.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中去芍药的目的是什么?去芍药是因为阴柔之品,不利于阳气恢复和痰浊的消散。

4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病机是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逆。

辨证要点是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49.黄连汤的煎服方法是什么?黄连汤的煎服方法是,只煎煮1次,昼日服3次,夜间服2次,少量频服,以防药液被呕出,且使药性持久。

50.黄连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上热下寒,升降失调是黄连汤证的病机,故本证又称上热下寒证。

其辨证要点是,腹中冷痛,欲呕吐,并伴见上热下寒之证。

51.结胸证的证候特点与病机是什么?结胸证的证候特点是,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

其病机为无形之寒热与有形的痰水相结。

52.简述结胸证与痞证的成因。

结胸证的成因是“病发于阳而反下之”,邪热入里,与体内素有痰水实邪相结于胸膈所成。

痞证的成因是“病发于阴而反下之”,损伤脾胃,升降失常,气机滞塞,阻于心下而成。

53.简述结胸证的证候类型。

结胸证根据其寒热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热实结胸与寒实结胸两大类,而热实结胸证则根据邪结范围的大小,邪结部位的高低之异,又分为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和小陷胸汤证三种证型。

54.简述结胸证的治则治法。

结胸证的治则是攻下破结。

具体治法包括:大陷胸汤证,泻热逐水破结;大陷胸丸证,泻热逐水,破结缓下;小陷胸汤证,清热涤痰开结;三物白散证,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55.热实结胸的典型证候是什么?热实结胸而典型证候是,“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即所谓“结胸三证”。

56.热实结胸病证涉及阳明腑实的证候特点是什么?热实结胸病证涉及阳明腑实的证候特征是,“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57.大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大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是,心下硬满,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触摸,短气躁烦,头汗出,苔黄腻或黄厚而燥,口渴不多饮,日晡小有潮热,大便秘结,脉沉紧。

病机是邪热与水饮结于胸腹、结深热重。

58.大陷胸丸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大陷胸丸证的辨证要点是,胸膈心下硬满疼痛,身热,头汗出,颈颈强,短气,脉沉紧。

病机是水热互结,病位偏上。

59.简述大陷胸丸与大陷胸汤的异同?大陷胸丸与大陷胸汤均含有大黄、芒硝、甘遂,均有泻热逐水破结的作用,主治大结胸证。

大陷胸汤剂量大而泻下力峻猛,见效迅速。

大陷胸丸相对剂量小而泻下作用较缓,同时方中有葶苈子、杏仁泻肺行水,通利肺气,取白蜜之甘缓,峻药缓用,适用于病位偏上或身体较弱的大结胸证。

60.小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小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是,心下痞硬,按之则痛,胸闷喘满,咳吐黄痰,苔黄腻,脉浮滑。

病机是痰热互结于心下,结浅热轻。

61.寒实结胸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寒实结胸证的辨证要点是,胸中或心下硬满疼痛,或胸部闷痛,喘息咳唾不发热,口不渴,大便秘结,苔白滑,脉沉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