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的研究进展
Force 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Force 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作者:刁晓宁马文升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32期【摘要】目的探讨Force 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本医院收治30例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对照组10例为非痛风患者,研究组20例为痛风患者。
采用Force CT扫描患者手、足及关节,记录痛风石的分布及尿酸盐沉积病灶。
同时,静脉采血检测血尿酸、血肌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580±104 μmol/L、114±38 μmol/L、8.04±3.25 mmol/L和5.56±0.78 mmol/L,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Force CT;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2..02痛风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为主要症状,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1]。
传统诊断是在显微镜下发现尿酸盐结晶方可确诊。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可以在疾病的早期进行有效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2]。
基于此,本文以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本医院收治的20例痛风患者和10例非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Force 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以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本医院收治的20例痛风患者和10例非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关节部位有金属固定患者。
对照组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2~74岁,平均45.5±3.7岁,其中,5例为风湿性关节炎,2例为创伤性关节炎,1例为退行性关节炎,2例为原因不明关节炎。
研究组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35~78岁,平均46.4±4.2岁,研究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诊断标准。
320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评估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320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评估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白锡光彭旭红冉慕光魏建波曾庆千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17期【摘要】目的:分析320排CT雙能量成像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外周关节疼痛于本院就诊的患者80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试验组(痛风)50例与对照组(非痛风)30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CT行双能量CT (DE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分析DECT检测尿酸盐结晶(MSU)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
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血沉、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尿酸(SU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DECT检测MSU的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76.5%,诊断符合率为85.0%。
试验组MSU结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8.315,P<0.001)。
结论:320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MSU结晶沉积部位、分布、临近骨质破坏程度,对尿酸盐结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可靠性,且安全、无创,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双能量CT MSU结晶[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320-slice CT dual-energy imaging technology in gouty arthritis.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ho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for peripheral joint pain from Jan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50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out) and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non-gout) according to clinical diagnosi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320-slice CT for dual-energy CT (DECT),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serum uric aci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diagnosticcoincidence rate of urate crystal (MSU) detected by DECT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ESR, and CR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serum uric acid (SU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MSU were 84.0%, 86.7%, 91.3% and 76.5% respectively, and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was 85.0%. The positive rate of MSU crystalliz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38.315, P<0.001). Conclusion: The 320-slice CT dual-energy imaging technology can clearly show the deposition location, distribution, and degree of bone destruction near MSU crystals, it has high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reliability for the detection of urate crystals, and is safe and non-invasive, the diagnosis of gouty arthritis is of great value.[Key words] Gouty arthritis Dual-energy CT MSU crystallization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Qingyuan 511518,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17.033机体内紊乱的嘌呤代谢和/或排泄减少的尿酸所导致的较长时间的尿酸升高与痛风关系密切,当尿酸浓度超过饱和值时会析出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肌腱韧带附着点、滑膜滑囊、关节软骨等处,从而引起组织的一系列异物炎症反应发生[1]。
痛风患者足部痛风石沉积特点的双能量CT研究
1 . 南京 医科大学 附属南京医院放射 科 O ' I 苏 南京2 1 0 0 0 6 ) 2 . 南京 医科大学 附属南 京医院风湿 免疫科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6 )
陈 许 谦 权 陈兴 国 吴前芝 冯 源1 沈敏 宁2
wo ,  ̄l 1 ) u a l — e n e r g y T ; G o u t ; T o p h u s
a n d Ac hi l l e s t e ndo n.The p a t t e r ns of t o ph us de p os i t i on s ug g e s t t ha t a na t om i c a l l o c a t i on , b i om e c ha n i c a l s t r a i n or o t he r l oc a l f a c t or s ma y c ont r i but e t o t he di s t r i bu t i on o f t op l ms .
S t ud y o f t h e Di s t r i b u t i o n Fe a t u r e s o f To ph us
i n Fo ot us i ng D ua l — e ne r g y Co m put e d
l Om o ̄ r a phy币
痛风是一组 嘌呤代谢紊乱和 ( 或) 尿 酸 排 泄 障 碍 所 致 的 代 谢 性 疾 病 ,临 床 表现 为 高尿 酸 血 症 和反 复发 作 的急 慢 性关 节 炎,晚 期 常 合并 痛 风 石 沉 积 、慢 性 。 肾脏损 害 、关节 畸形 等 。痛 风性 关节 炎严 影 响 人们 牛 活 质 量 ,其 中 , 足部 是 其 最常 累及 的 部位 。 。近 年 来 ,双 能量 C T 痛 风 石 成像 已广泛 应 用 于 临床 ,有研 究报 道指 出双 能量 成 像 能够 有 效 区分痛 风石 和 其他 钙 化 及软 组 织 结 构 ,其 敏 感性 和 特 异性 可 分 别达 7 8 ~l 0 0 % 、8 9 ~1 0 0 % 。国 内有关 足 部痛 风 行沉 积部 位 的研 究较 少 ,
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的研究进展
t o m o g r a p h y ( C c a n b e u s e d t o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u r a t e c ys r t a l s f r o m c a l c i u m b y u s i n g s p e c i i f c a t t e n u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 D u a l —
e n e r y g C T c a n b e u s e d f o r v o l u me t r i c q u a n t i i f c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a n a u t o ma t e d v o l u me a s s e s s me n t s o f t w a r e . Gi v e n t h e u t i l i t y o f
【 关键 词】 痛风 ; 双 能量 C T ; 尿酸盐结 晶
D O I : 1 0 . 3 8 7 4  ̄ . i s s r i . 1 6 7 4 — 1 8 9 7 . 2 0 1 5 . 0 4 . Z 0 4 1 0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d u a l - e n e r g y c o mp u 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f o r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o p h a c e o u s g o u t C H E N Q i a n , C H E N
s y mp t o ms , s e n m r u r a t e l e v e l a n d c o mmo n i ma g i n g mo d a l i t i e s , a t y p i c l a d i s e a s e ma y s t i l l b e a c h a l l e n g e . Du a l - e n e r y g c o mp u t e d
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患者的价值研究
临床上,痛风就是指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造成尿酸通过钠盐结晶的形式在关节或者是其他组织中发生沉积,进而造成炎性反应,严重时会造成关节破坏、关节功能障碍[1]。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
目前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为对痛风进行诊断的主要手段,X线检查、CT检查等。
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双能量CT成像技术为现阶段可以为尿酸盐结晶进行伪彩标记的唯一手段,能够实现无创、定性、定量对尿酸盐结晶进行检测[3]。
该次研究中,以对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价值研究为目的,对该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5例痛风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并进行整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收集资料来自该院确诊的痛风患者,方便选取收治的45例痛风患者纳入研究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名为对照组。
总结两组研究资料:观察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57.9±10.5)岁,病程2~11年,平均(4.9±1.4)年。
对照组45名:有男29名,女16名,年龄34~78岁,平均(56.9±12.3)岁。
比较两组整理的基础资料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该次研究。
所有参与该次研究符合痛风诊断标准[4],获得知情了解,签署同意书,且DOI:10.16662/ki.1674-0742.2019.32.019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患者的价值研究谢文超,单海荣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宜兴214200[摘要]目的评价分析CT双能量成像用于痛风诊断的临床价值,并以此指导后期临床治疗。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并经临床检查确诊的45例痛风患者纳入该次研究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尿酸结晶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
双能ct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综述•讲座.双能C T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徐加利【摘要】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有年轻化趋势,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减少慢性病程中的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不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困难;双能C T可以特异性并定量显示尿酸盐结晶,其作为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痛风确定诊断、治疗随访及预测评估发作风险等方面价值逐渐体现。
本文从痛风确诊依据、双能C T原理及实现、临床价值研究、与其他影像检査对比、双能C T存在问题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能;能谱C T;D E C T;痛风;尿酸盐结晶[中图分类号]R811 [文献标识码]A D01 :10.3%9/j.issn.1002-1256.2019.19.026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因为体内嚷吟类物 质长期的代谢障碍及紊乱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持续增高,血 清高尿酸在超饱和后形成的单納尿酸盐结晶(m o n o s o d i u m urate crystal,M S U)沉积在关节、肾脏、软组织等处,引起骨、关 节及软组织损伤的一类慢性代谢相关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改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及医疗卫生环境的变 化等等,其发病率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呈逐年升高 趋势,且年轻化越来越明显M]。
在不断追求精准医疗的需求 下,尽早准确的诊断痛风是当前迫切需要的。
在快速发展的 痛风影像学辅助检査手段上,高频肌骨超声及双能C T(D u a lenergy C T,D E C T)倍受关注; 其中 双能 C T作为 目前唯一可以 特异性检测活体内尿酸盐结晶的无创性的检测技术是近几年 来研究痛风诊断的热点。
本文就双能C T应用于痛风性关节 炎尿酸盐结晶的检测及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痛风的临床诊断公元前2640年古埃及人发现了痛风,希波克拉底曾描述 其为“不能行走的疾病”。
痛风从古代“王的疾病”到现今普 通民众罹患率逐渐增加,人们对该病认识越来越深人。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14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8月 第2卷第15期DNR组、NPDR组和PDR组在PCA中的3种数据(PSV,EDV,RI)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说明患者接受检查时,可能视网膜检查不会发现病变,而使用彩超检查就能够对中央动脉和睫状动脉的血流动力情况进行了解,对眼动脉及其分支血流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对患者的视网膜功能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发现病变。
和以往的检查相比,彩超的检查更加的直接,准确度更高,为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2型糖尿病眼底动脉病变患者接受彩超检查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马红英,陈怡.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内膜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49-51[2]马晓英,王怡,沈莹,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J].上海医学,2012;35(11):980-981.[3]俞立兴,孙强.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1922-1924+1940.[4]卢建波,闫威,田稳.浅谈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7):183-184.作者简介:高姗(1981.05.22-),女,黑龙江省讷河市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方向.近年来我国痛风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痛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与尿酸排泄减少有关,当尿酸排泄量降低后,在骨关节、皮下部位和肾脏中会出现单钠尿酸沉积情况,进而诱发慢性炎症[1]。
但是痛风临床诊断难度较大,传统光学显微镜辅助诊断对受累小关节效果不佳,因此找寻一种先进、科学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其中双源CT双能量技术优势明显。
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双能CT在痛风临床病程中的诊断价值
双能CT在痛风临床病程中的诊断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3.3%,痛风患病率在1%~3%[1-2],而且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3]。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同推出新版痛风分类标准[4-5],将“至少发生1次关节肿胀、疼痛或触痛”作为诊断流程准入的必要条件,“在关节或滑膜液中发现尿酸钠结晶或出现痛风石”作为确诊的充分条件,若不符合此项充分条件则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累计赋分≥8分可临床诊断为痛风。
近年来,由于双能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部位和定量,在诊断痛风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6]提出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如影像学检查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可诊断为亚临床痛风并启动相应的治疗。
DECT还可以作为评估治疗反应的一项指标。
本研究应用DECT对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的阳性定位评估诊断痛风,并结合生化指标、X线影像和MRI 影像,探讨DECT对痛风临床病程分期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合浦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诊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8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17例,年龄21~89(61.16±19.95)岁,病程3 d~20年。
痛风诊断依据2015年ACR/EULAR共同推出新版《痛风分类标准》[4-5]。
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关节等。
双能CT成像在痛风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
双能CT成像在痛风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吴宝金;姜洪;刘志鹏;汤连志;李延皎【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of the tophi diagnosis with dual-energy CT imaging. Methods Selected 47 patients with pain and suspected gout patient data as a study from May 2013 to August 2014 in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CT rooms for all patients underwent gout "gold standard" inspection, all with dual-energy CT check the information o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records. Results 47 patients had gout gold standard examination data through dual-energy CT examination after image post-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gout, there were 43 cases of gout presence of green stones, diagnosis rate was 91.5%, with the gold stan-dard data were compared (χ²=2.261,P=0.152),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Dual-energy CT tophi detection with high clinical value, is a new imaging techniq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pace and has a larg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目的:观察双能量CT在痛风石成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在诊断疑似患有痛风的患者时,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辅助诊断具有的诊断价值。
方法:从进入本院诊疗的疑似痛风疾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并均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与诊断。
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结果,此技术的特异性达到94.44%、敏感度达到92.86%、准确率达到93.33%;结晶位置分布在双足(38.10%)、膝盖(30.95%)、双手(23.81%)、肘部(7.14%)。
结论:在诊断痛风疾病患者时可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为医师提供准确信息。
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痛风;诊断价值引言:痛风疾病在我国表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主要与人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在饮食中过多摄入嘌呤而造成尿酸排泄量不足,沉积于关节部位而引发痛风疾病。
此疾病发作时会让患者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并在病程不断延长后引发关节部位出现畸形,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等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威胁[1]。
在诊断中,应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尿酸钠晶体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此诊断模式对于患者存在接受度较低的问题,以下内容针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进入本院诊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统计资料:平均年龄为(50±18)岁,男性、女性各为24例、36例,平均病程为(5.5±4.5)年。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为关节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疼痛感;知晓研究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同时伴有脏器器官严重性疾病或者伴有精神类疾病。
1.2方法以临床诊断作为对比标准,所有疑似患者均实施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检测中应用的扫描仪为西门子Force双源CT扫描仪,要求患者平躺且达到仰卧位要求,扫描时从患者双足开始向上扫描至膝关节处,扫描患者足部与踝部时要指导患者采取双足跖屈模式,近端位置选择踝关节上方的5cm位置开始扫描,远端扫描中要将足趾甲囊括在内。
DS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DS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方法本院对收集2013年~2014年间就诊30例患者,检查部位包括双侧足、手、膝关节、肘关节、胸锁关节,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关节DSCT双能量技术治疗。
根据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分为3组:A组:临床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B组:临床怀疑但尚不能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C组(对照组),均为局部外伤、骨肿瘤及韧带修复术后等就诊,无高尿酸血症、痛风家族病史和痛风可疑征象者。
DSCT双能量技术所得图像调入GOUT软件,对彩色标记的MPR及VRT图显示扫描部位有尿酸盐结晶者进行分析。
结果DS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能准确定位病症,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24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共发现30处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临床四肢体格检查仅能发现8处关节疑有病变,仅占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发现病灶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
标签:DSCT双能量技术;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应用研究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血中尿酸浓度如果达到饱和溶解度的话,这些物质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
最终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反应。
对30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患病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照组为10列非痛风患者。
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约5%~15%发展为痛风[1],如有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应在血尿酸持续高于480umol/L时开始规律降尿酸治疗。
如无心血管病等高危因素[2],则可在血尿酸高于540umol/L时开始持续降尿酸治疗。
本院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解算法处理图像后,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根据关节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DS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研究分析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对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就诊30例患者,年龄30~85岁,男性22例,女性8例。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王晗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疑似痛风患者实施DECT检查,分析DECT诊断痛风患者的临床价值、平均尿酸结晶盐体积与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结果:30例疑似患者,经临床确诊痛风患者20例,非痛风患者10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尿酸盐结晶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技术;痛风;尿酸结晶盐临床上依靠血尿酸水平与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式诊断痛风有效率较低[1]。
双源CT (DECT)是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费用低、扫描时间短、操作简单等特征,通过非侵入方式对组织内尿酸结晶盐沉积进行直观显示,辨别钙盐与尿酸盐,清晰显示关节腔内、滑膜囊内尿酸结晶盐。
本研究收治疑似痛风患者30例,进行DECT检测,并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ECT诊断痛风患者的临床价值、平均尿酸结晶盐体积与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疑似痛风患者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27~79岁,平均(52.5±16.5)岁;最终经临床确诊为痛风患者20例,非痛风患者10例(类风湿关节炎6例,退行性骨关节炎4例)。
纳入标准:①确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②19~79岁;③接受X线、DECT、关节积液穿刺等检查;④急性痛风发作期;⑤患者知情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骨肿瘤;②结核病患者;③具有相关检查禁忌证;④未经临床确诊;⑤近1个月内患者服用相关抗痛风治疗药物。
DECT检查方法:所有患者保持仰卧位,足先进,依次扫描双足、双侧踝关节、双侧膝关节,再改为俯卧位,头先进,依次扫描双手关节、双侧腕关节、双侧肘关节。
采用德国西门子第二代炫速双源CT扫描,A球管80kV、250mAs,B球管140kV、125mAs,扫描参数设置准直器宽度64mm×0.6mm,螺距0.7mm;矩阵512×512,平均加权系数0.3,在扫描过程中开启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CARE Dose4D,同时获取80 kV、140kV、平均加权M120kV 3组数据,并将其数据传至工作站,经Dual-energyGOUT软件开启痛风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形成有无尿酸盐结晶的彩色标记图。
双能量CT对早期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双能量 CT对早期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实施双能量CT(DECT)诊断具有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痛风患者与60例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早期痛风患者命名为观察组、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双能量CT(DECT)检查措施,检查中以存在尿酸盐沉积为阳性、无尿酸盐沉积为阴性对比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双能量CT(DECT)检测出的阳性结果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疾病时可采用双能量CT(DECT)检测措施,对于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能量CT(DECT);早期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经过统计,痛风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为高尿酸血症、产生痛风石,并且患者还会存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现象,疾病严重者会引发功能障碍或者是造成关节产生畸形[1]。
痛风疾病越早治疗其治疗效果越佳,但是早期痛风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特点,还存在着无症状痛风的现象而影响诊断准确性[2]。
经过研究学者的研究,双能量CT(DECT)诊断措施应用于痛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以下内容针对双能量CT(DECT)的检测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在2018年9月-2020年1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命名为观察组,患者资料数据:平均年龄为(50.5±15.5)岁,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35例与25例,病程2年以内,所有患者均满足痛风诊断标准。
同时,将本院收治的60例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患者资料数据:平均年龄为(50±15)岁,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34例与26例,病程2年以内。
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数据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可实施对比研究工作。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双能量CT(DECT)检测措施,仪器采用SIEMENS 128层单源双能CT,参数设置:两球管参数分别为140kV与70mAs,有效电流设置为300mAs,螺距设置为0.7,准直器设置为64×0.6mm,扫描时间设定为0.5s/360°,采取曝光模式进行实时扫描。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1T08:47:56.56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4期作者:李磊[导读] 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李磊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34【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60例非痛风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作为常规组。
采用Force双源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以判断DSCT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研究组患者痛风结节沉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结论:对痛风结节沉积患者实施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成像;痛风结节沉积;诊断准确率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几率较高,主要因素是机体嘌呤代谢异常,尿酸排泄异常[1-3],痛风结节形成等。
痛风结节最常发生在四肢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也可发生在任何位置(除中枢神经外),它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
以往临床诊断痛风为有创操作来获得患者尿酸盐结晶,确诊痛风,此种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
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是临床新型检测仪器,通过检测患者尿酸盐结晶确诊痛风,为治疗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确定DSCT诊断准确性,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20例患者,现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选取例数:120例患者,选取对象:60例痛风结节患者,60例非痛风结节患者。
分组依据:按不同疾病类型分为:研究组60例痛风结节患者,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58.50±1.82)岁,平均病程(6.50±0.82)年,平均血尿酸值(584.22±65.11)μmol/L,常规组60例非痛风结节患者,男女比例1:2,平均年龄(59.50±1.82)岁,平均病程(7.50±0.82)年,风湿性关节炎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退行性骨关节病29例。
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痛风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将3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15例实施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照组15例实施常规CT扫描,比较和分析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来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利于疾病的确诊,提高疾病治愈率。
关键词:痛风结节;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临床价值痛风在临床中十分的常见,主要是由于血尿酸增加所致,对于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能够有效预防关节畸形的发生。
根据研究显示,临床对于痛风结石的误诊率较高,而采用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能够对尿酸盐和钙盐进行特异性的识别,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1]。
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1.1基线资料痛风结节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收取时间段在2021年的2月份直至2022年的2月份期间,用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例数15例。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患者主要以关节部位存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作为临床表现;(3)患者和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异常;(2)存在沟通障碍。
观察组中10例为男性、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0.52±3.55(20~80)岁;对照组中11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0.89±3.45(21~80)岁。
2组在平均年龄和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CT扫描:首先,需要对患者整个足踝关节部位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的设置如下:电流240mA、电压在120kv。
DSCT双能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初步应用
DSCT双能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初步应用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患病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照组为10列非痛风患者。
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解算法处理图像后,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根据关节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差异及双源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
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24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共发现22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临床四肢体格检查仅能发现88处关节疑有病变,仅占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发现病灶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
标签:痛风;双能量CT;尿酸盐结晶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为其临床特征。
一般由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晶体的析出并沉积在关节或其他结缔组织中而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
临床上诊断痛风的手段较为局限,主要依靠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以及临床表现作为诊断依据,但有部分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是正常的,这就给痛风诊断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时两个球管以不同的管电压发出两种不同能量的射线进行同步螺旋扫描,由于尿酸盐结晶存在不同的能量衰减,就可以通过双能量技术检测出体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及其分布范围。
DSCT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在最近4~5年国外才逐步有报道[1-3],而国内报道较少[4-6]。
本研究通过DSCT双能量扫描对痛风患者进行四肢关节成像,探讨DSCT双能量技术诊断痛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1月-2011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24例临床确诊为痛风的患者为病例组(试验组),所有病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的研究进展陈谦陈兴国殷信道【摘要】痛风是因尿酸钠盐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而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l}}i_。
临床上常需综合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血、尿中尿酸盐水平的测定和常规影像检查(如X 线、MRI,B超等)进行诊断,但不典型痛风的诊断仍存在困难。
双能量CT通过区分尿酸盐结晶和钙质的不同衰减特性来诊断痛风,并采用特定的体积计算软件对痛风石进行准确定量。
随着双能量痛风石成像的广泛应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将不断扩展及深化,并有望成为确诊和管理痛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痛风;双能量CT;尿酸盐结晶DOI: The progress of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tophaceous gout CHEN Qian, CHEN Xingguo, YIN Xindao.Department of Radiology, Nanjing First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00040, China}Abstract} Gout is an inflammatory reaction as a result of monosodium urate crystal deposition in joints, periarticular soft tissue, cartilage, and kidney. Although diagnosing gout generally is straight forward when presenting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serum urate level and common imaging modalities, atypical disease may still be a challenge.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urate crystals from calcium by using specific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Dual-energy CT can be used for volumetric quantification through an automated volume assessment software. Given the utility of dual-energy CT in challenging cases and its ability of providing an objective outcomes measure in patients with tophaceous gout, dual-energy CT promises to be a unique and clinically relevant modality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ophaceous gout【Key words】Gout; Dual-energy CT; Urate crystal痛风是一组A}吟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为其临床特征[f}l。
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常规影像检查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手段。
然而,许多病人症状不典型,这就有可能延误痛风的诊断并影响其治疗。
近年来,双能量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报道指出双能量成像能够准确鉴别尿酸结石和其他成分的结石[2],提示双能量成像可能对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将总结双能量CT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评估方而的研究进展。
1双能量痛风石成像原理双能量CT成像是一种可以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检查手段,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在不同能量扫描下的能量吸收系数的不同进行物质分离,通过相关的后处理软件将感兴趣的物质标记出来。
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CT设备可进行双能量数据的采集,如西门子公司采用双源CT双能量采集技术,GE公司的宝石能谱CT采用瞬时kV转换技术,东芝公司320排CT采用两次不同kV的容积扫描技术[3-5]。
其中,双源双能量CT在临床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以双源CT为例对双能量痛风石成像原理进行简要介绍。
双源CT是采用相互垂直的2个球管发出的2种不同能量(140 kV和80 kV)的射线进行同步螺旋扫描,根据尿酸盐结晶及钙盐在扫描时衰减不同,双源CT后处理软件将不同组织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其中白色所示为骨质结构,绿色所示为尿酸盐结晶,粉色所示为松质骨。
双能量CT通过采用多层而重组、容积再现等多种后处理方法对痛风石进行3600显示,使得痛风石的位置、大小得以直观显示。
双能量CT可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方法协助诊断痛风,进而减少漏诊率及误诊率。
2痛风诊断而临的困难痛风好发于中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常表现为四肢远端不对称单关节炎症。
但有研究报道老年人、器官移植病人及催患肿瘤、佩戴假肢或有基因突变的人群中,其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6]。
这些不典型症状可被误诊为恶性病变或感染。
此外,当痛风发生在一些非典型部位,如四肢关节近端或中轴骨,或者多关节起病时,临床常出现漏诊[7]。
痛风诊断的金标准即关节穿刺或痛风石内容物中尿酸盐结晶的检出。
然而关节穿刺为有创性操作且取材困难,加之病人的不配合等多种因素限制了该方法的普遍应用[[A],虽然临床上可根据临床症状以及血、尿中尿酸盐水平的测定和常规的影像检查(如X线、MRI,B超等)协助诊断,但在某些情况下痛风的诊断仍然较困难。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当血尿酸水平超过mmol/L m}/dL)时可造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
但是并非所有尿酸水平升高的病人均有痛风石沉积,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可见于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病人。
同时,痛风病人的尿酸水平可随着时间和治疗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病人体内尿酸盐结晶处于沉积、再悬浮、重吸收的不断变化中[m。
双能量CT可直接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因此可以协助诊断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病人,同时也可用于排除单纯高尿酸血症而非痛风病人[[9]n3双能量痛风石成像对痛风诊断的准确性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者对双能量痛风成像的准确性进行研究。
Choi等[mo使用双能量CT对20例临床诊断为痛风的病人进行扫描,所有病人均发现尿酸盐沉积,而10例患有其他关节炎的病人均未发现尿酸盐沉积,认为双能量CT可用于鉴别痛风与其他关节炎。
Nicolaou等[[9]发现双能量成像技术可早期诊断痛风,并可作为一种确诊方法使用。
该研究列举5例急性关节炎病人,4例病人双能量成像显示有痛风石形成,尽管其中3例血清尿酸盐检测正常,但随后关节穿刺证实有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Glazebrook等[[5]为评估双能量CT检测痛风石的准确性,以1个月内的关节穿刺结果为金标准,2名影像科医生以双盲法评估双能量CT痛风石,结果显示双能量痛风成像敏感度为100% (95%CI:74%}100%,特异度为79%}89% (95%CI:54%}99% ),阅片者间有较高一致性(ic=; 95%Cl: 一o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Choi等[<+〕使用双能量CT评估40例痛风病人及40例对照者,其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3% (95%Cl: 80%}98%)和78% (95%Cl:62%}89% ),但是该研究中40例痛风病人多接受过i1床降尿酸治疗,这也是造成敏感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Bongartz等[<<z}为研究双能量CT对痛风石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做了一项前瞻性研究,40例急性痛风病人和41例其他关节疾病病人纳入此项研究,以关节穿刺为标准,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0%(95%CI:76%}97%)和83%(95%CI:68%}93%)。
其中4例假阴性的病人均为首次发病,症状出现时间小于6周,假阴性原因可能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太小而无法识别[mo。
此外,该研究还纳入了30例临床怀疑痛风却无法进行关节液分析或分析结果为阴性的病人,双能量CT共检出14例病人尿酸盐沉积。
对这14例病人指定部位进行超声引导下关节穿刺,共11例病人显示有尿酸盐结晶沉积。
因此对无法获得关节穿刺结果的可疑痛风病人,双能量CT可帮助确立痛风诊断,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减少由此引发的心血管损伤及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14-15]nMelzer等[[l6〕将双能量CT结果与组织病理对照,认为如将后处理计算的下限CT值设为默认的150 HU,可能会漏诊病理上不致密的痛风石,这也可能解释了上述双能量CT对痛风显示的敏感度并非100% McQueen等[o}使用2种常用的工作站参数对1例MRI证实的痛风病人进行显示,认为调整工作站参数比率可能影响痛风石的显示。
如何选择合适的后处理参数,减少双能量痛风成像假阴性率,需要进一步研究。
4双能量痛风石成像对痛风石的定量研究慢性痛风病人的痛风石定量测量十分重要。
通过追踪复查痛风结石的数量和体积可用于监测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及疗程等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常见的痛风石定量方法有体格检查(计数痛风石的个数并使用卷尺或测径器进行测量),X线平片、超声、CT和MRI}`A}。
临床体格检查及超声仅能发现浅表部位的痛风石,不能反映痛风石的总沉积量。
此外,这两种检查受操作者的经验影响较大。
X线平片和CT能良好显示晚期骨质破坏,但对痛风石的显示不佳,即使可见,其边缘也较模糊,难以准确定量。
MRI可同时显示软骨及骨质破坏、骨髓水肿及痛风石,但该方法测量痛风石需要操作者进行手动勾画,因此可重复性较差。
双能量CT痛风石的体积计算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方法,其不同于以上任何一种方法,它可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痛风石,因而可重复性好,是评估痛风体积改变的理想手段[}}}0}9}o Bacani等[}zo〕报道1例难治性痛风病人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使用双能量CT 检测尿酸盐沉积量,并测量其体积在治疗后减小了90%。
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行大组病例的分析以确定双能量CT对痛风石治疗前后改变的敏感性及其在评价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5双能量痛风石成像伪影及其处理虽然双能量痛风石成像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但并非所有CT影像上编码的绿色伪彩均为真正的痛风石沉积。
有报道指出部分伪彩可能是伪影,包括指甲伪影、皮肤伪影、亚毫米伪影、运动伪影及血管钙化伪影等[}s,zuo Mallinson等[}zp对50例怀疑痛风的病人进行双能量CT检查,发现90%病人可出现某种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