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导学法实施

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二是挖掘学科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洛实施问题教学法,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理论依据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说道:“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可知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问题性水平高,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性水平低,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有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

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从

而把问题教学法程序化、模式化了。当代有的外国学者提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形成。教师也可以透过问题,能更多地了解到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考落在哪个层面上。因此问题教学法备受青睐,很多老师也尝试着用问题教学法来实施新课标的理念。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有较高的要求。

(一)、“问题导学”含义

“问题导学”就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应用问题教学法原理,构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更有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根据自己面临的问题和老师设置的情景,有目的地去探索知识。它的特点是:(1)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转移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2)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成问题或问题串;(3)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师生、生生共同围绕“问题导学”展开双边活动。教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研究的组织者,问题解决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学生是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动参与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体。

(二)、教学结构的改变

众所周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照章讲、学生机械听,没有异议,没有质疑。教师问的问题,都是已经解决的问题,学生接受的知识整齐划一。既没有参与意识,也没有创新思想。而“问题导学”的重点是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逐渐深入的学习、自由学习、协作学习,查询信息资料以获取新的知识,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说你听”的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由被动的知识获取者成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参与者,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问题导学”导——教师改变

在“问题导学”中,教师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在教授每一单元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设计与教材有关的

问题,编制成学案分发给学生:(1)教师对所设置的问题要考虑到趣味性、探究性和层次性,要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敢问、会问、善问,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品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怪异或错误问题,这时不要立刻决断,以简单的对错来判断,要保护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要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但同时要及时引导,合理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四)、“问题导学”学——学生改变

任何教育理论的提出,有效课堂也好,高效课堂也好,其宗旨都是让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导学”也是如此。学生由过去单一机械的知识获取者,成了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他们在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下,课前带着问题“看”,发现问题“思”,疑点问题“查”;课堂上带着问题“听”,围绕问题“辨”;课后抓住问题“练”寻找问题“究”,最后一起解决问题。他们从课程开始前就参与了课堂教学,寻找相关知识,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知识共享,共同营造了一个主动进取、活泼向上、学习兴趣浓厚的氛围。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教学程序,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落实“问题导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专业发展,提升,实现良性互动,增加课堂活力、张力、内涵。

二、如何实施问题教学法

(一)实施问题教学法首先要培养学生逐步具有问题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思疑而释疑,由释疑而心怡,从而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疑——思——释——怡的过程,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两大重要要素。可以从以下角度设疑:以语文课堂为例:这篇文章是属于哪一类?和哪一篇文章性质相似或互异?这类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通式样?(文章体制)文章里有什么好的部分?好在哪一点?有什么坏的部分?坏在哪一点?(鉴赏与批评)这篇文章和别人所写的同类东西有什么不同?你读了引起什么感觉?(风格)从开端到结尾有什么脉络可寻?有否前后相关联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干?哪些部分是旁枝?(章法布局),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解决“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的问题。

(二)教师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提问技巧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课堂上适时适度、有质量,有梯度,有层次,以要教会学生的知识核心,调动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就是拨开云雾,层层剥茧,淘去黄沙始见金。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教师,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学习即生活,需要教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关注生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学生的心理,巧妙地设问。其次,教师应该树立“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答”的观念。多方设问,多层次解答。在创设问题情景上下功夫,在提问技巧上多用心。

(三)教师还应把握好提问的“度”。提问能够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提可直接回答的问题;不到学生处于思考的状态时不提问题;提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因人而异,不提千人一面的问题。美国学者韦伦曾提出了以下发问技巧:

●设计标志功课结构和方向的关键问题。一项任务至少一个问题,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随机性的问题。

●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

●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

●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