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

合集下载

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新能源装备产业是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依托,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为发展导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为核心目标的产业。

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的需求、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市场推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一些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一、产业发展需求1.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装备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深入推动技术集成和产业协同,促进新能源装备与传统装备及其他相关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推动新能源装备的国际化发展。

二、政策支持1.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产业发展体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新能源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3.优化金融服务,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措施,降低新能源装备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技术突破1.加大对新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鼓励企业开展联合研发,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共享和合作。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保护力度。

四、市场推广1.加强与能源供应方面的合作,推动新能源装备的应用和推广。

2.拓展新能源装备的应用领域,加大对新能源发电、储能、输电等环节的支持。

3.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新能源装备的推广和应用效果。

五、人才培养1.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新能源装备领域的人才培养。

2.加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3.提供良好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新能源装备领域的高级人才。

以上是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能力和影响力。

通过稳步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将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如何进行新能源开发

如何进行新能源开发

如何进行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开发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新能源开发,以实现能源转型和环保目标。

一、制定新能源政策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清晰明确的新能源政策,包括明确发展目标、补贴政策、监管标准等。

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对于吸引投资和推动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加大研发投入其次,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技术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建设新能源设施新能源开发需要充足的设施支持,因此要加大对新能源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包括建设风力发电场、太阳能电池板等设施,完善输电网络,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支持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升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新能源管理和监管为了确保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加强对新能源行业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行业标准,加强对新能源项目环保和安全监测。

六、提升新能源市场化水平通过市场化手段,如建立新能源交易市场、推动跨境电力交易等,促进新能源市场化发展。

降低新能源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七、加强国际合作新能源开发是全球治理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动新能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局面。

总之,新能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统筹规划,才能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新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新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新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新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世界日益重视新能源开发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积极投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并取得积极性成果。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本着促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环境保护的理念,本文将就新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新能源基地建设目标1、积极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不断改善环境的同时节约能源,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

2、有效利用当前市场上可利用的新能源,推动市场的发展。

3、建设标准化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基地,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能源供应。

三、基地建设实施步骤1、初步可研究:1)可行性分析:基地建设的建设选址、市场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2)项目规划:项目范围、建设规模、技术指标、建设期限、安全保障措施等;3)法律法规分析:政策法规分析、社会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等;4)资金来源:财政支持、社会投资等;5)可行性报告:对建设基地的分析报告。

2、建设项目的准备:研究方案的准备,财政资金的筹集,技术引进,项目建设立项,专家组织勘查等。

3、实施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施验收,安全检测,项目完成,环评报告等。

4、经营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建立基地的管理机构,建立经营管理体制,按照规定执行,依法使用项目建设的资金。

5、监督考核:定期进行基地的运作检查,检查基地的安全、质量、效益等,确保基地的高效运营。

四、实施结果通过上述实施步骤,完成基地的建设,使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得到有效应用,起到重要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环境保护的作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和创新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利益方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与意义1.1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能源供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

因此,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经济转型与创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

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同时,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1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

发展目标应包括新能源产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指标,以便评估和监测发展进程。

2.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推出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运营。

2.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享技术、市场和资源,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三、新能源产业实施路径3.1 技术创新与研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研发。

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2 建设完善的产业链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

政府应引导和推动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的完整闭环。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与建设方案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与建设方案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与建设方案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逐渐成为各国政府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与建设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1.1 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新能源产业是指利用可再生资源或者非传统能源资源,以替代传统能源,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业。

新能源产业具有可再生性和环保性的特点,对于解决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新能源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能够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

1.2 新能源产业园的作用新能源产业园是指为新能源产业提供生产、研发、销售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性园区。

新能源产业园的建设能够集聚相关企业资源,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协同发展。

同时,新能源产业园还能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规划目标2.1 建设示范性新能源产业园通过规划与建设,打造一座具有示范性的新能源产业园,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立创新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提升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3 建立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通过引进和培育相关企业,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实现从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产业链布局。

2.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3.1 产业布局根据新能源产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新能源产业园的产业布局。

可以根据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将园区分为研发中心、生产制造区、物流配送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3.2 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园区正常运营的关键。

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大基地

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大基地

1引言能源作为支撑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致力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型,积极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酒泉市将不断加强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实现能源消费方式转型,助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持续建设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互促发展、产业规划与区域布局协同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调发展,全力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

2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酒泉市坚持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统筹调峰电源、输出电网、装备制造、电能消纳和储能应用等配套产业高效发展,为新能源集群化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2年,全市并网新能源电力440万千瓦,建成电力装机规模2499.5万千瓦,同比增长21.3%。

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2.7%。

电力行业发电量5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其中:风电25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太阳能发电(含光热)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3%。

酒湖工程外送电量284.4亿千瓦时,就地消纳电量104.3亿千瓦时。

全市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到近2000亿千瓦时,折合标煤6300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2亿吨,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绿色低碳优势进一步凸显。

第二,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为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决策部署,酒泉市在过去的几年里加大了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先后建成了瓜州常乐电厂一期200万千瓦调峰火电、肃州新能源微电网、玉门30兆瓦生物质发电等一批“十三五”存量风光电项目,总容量达到了124.25万千瓦。

新能源大基地推进情况汇报

新能源大基地推进情况汇报

新能源大基地推进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的整体情况。

目前,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已经覆盖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多种新能源形式,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的建设。

其中,风能和太阳能是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的重点领域,各地区都在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实现新能源大基地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下各地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的具体情况。

在风能方面,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已经建成了多个风电基地,并且在不断扩大规模。

在太阳能方面,青海、甘肃等地区的光热发电项目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我国的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水能方面,四川、云南等地区的水电站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为我国的清洁能源供应提供了强大支撑。

此外,新能源大基地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新能源大基地周边,众多的新能源设备制造、安装、运维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还为当地提供了清洁能源,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看,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的建设,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努力实现新能源大基地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我国的清洁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新能源技术水平,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挥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研究——以界首市为例

发挥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研究——以界首市为例

一、界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一)地理位置优越长三角地区一直是全国能源消费重点区域,储能产业在这里的发展规模庞大,链条完备,发展基础坚实。

近年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向安徽批量转移。

随着高铁的开通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的建设,界首市位于合肥—郑州发展轴上,有条件截留部分沿合肥—郑州通道转移的产业资源,阜阳资源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这里具有后发优势,为承接沪苏浙优质产业资源转移和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政策利好界首作为皖北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带东部门户城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助力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基地—集群”梯级推进格局,积极培育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产业生态发展链条齐全界首市以实现电池资源化绿色循环利用为目标,建成了全国体系最完善、覆盖面最广的资源回收网络,初步构建了以资源回收和报废汽车拆解为基础,以动力蓄电池基础材料为支撑,以动力蓄电池生产制造为引领,以轻型电动车、通讯基站等应用为延伸的全产业链闭环,形成回收网络/汽车拆解—梯次利用—原料回收—产品加工制造—下游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构建起新能源车用电池绿色制造产业生态圈,有基础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并发挥产业优势,创造符合界首价值的更大优势。

(四)下游终端应用逐步建成界首市华拓新能源科技、天能电池生产的锂电池主要应用于5G 通信后备电源、民用动力电源,同时也正在积极拓展锂电池下游应用领域,已经与山东豪驰智能汽车以及滴滴、美团等轻型电动车达成合作意向,未来界首将继续拓展锂电池在轨道交通、风能太阳能储能等领域的应用,融入安凯、江淮、奇瑞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形成区域协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作生态。

基于此,界首有产业基础承接长三角转移出来的适配的上下游产业集群,与界首现有产业形成同频共振。

新能源项目开发思路和建议

新能源项目开发思路和建议

新能源项目开发思路和建议新能源项目开发是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能源项目开发的思路和建议:1. 市场需求分析:在进行新能源项目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

了解目标市场对新能源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项目的市场潜力和可行性。

2. 技术选择与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的新能源技术,并进行相关技术创新。

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或清洁能源技术(如核能、氢能等),并结合能源存储和智能网格等技术。

3. 资金筹措与投资模式:新能源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投资。

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资金筹措方案,包括吸引投资者、争取政府支持和寻找合作伙伴等。

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如公私合作、BOT(建设-运营-转让)、PPP (政府-民间合作)等。

4. 政策与法规支持:了解并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包括补贴、税收优惠、减少审批程序等。

这些政策和法规可以提供资金支持、降低项目风险和促进市场发展。

5. 风险管理与可持续性考虑: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考虑环境影响、社会接受度、技术可行性、资金回报等方面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同时,也要重视项目的可持续性,注重生态保护、社会效益和经济可行性的平衡。

6. 合作与共享:新能源项目开发通常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合作与共享资源来降低成本和风险。

与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投资方等建立合作关系,分享技术、经验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新能源项目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资金筹措、政策支持、风险管理和合作共享等方面因素。

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考虑,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性。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包括:
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资金支持等激励措施,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并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

2. 建立先进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产业提供适宜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必备条件。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并扩大新能源发电站、充电桩和储能设施等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供需匹配度。

3.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和建立合作平台,促进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

同时,建立专业化培训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培养和吸引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提高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 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通过开放市场和鼓励外商投资,吸引跨国企业参与新能源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5. 完善政策和投资环境: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政策环境,提供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转移,并打击侵权行为,提高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吸引力。

6. 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制定能源转型的长期规划,加
快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变,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减排。

同时,注重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传统能源的日益紧张,新能源产业正逐渐成为各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为了实现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升级。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保证。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

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完善的新能源项目评估制度,提高政府资金投入的效益,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培育新能源市场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升级,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

政府应当加强对新能源市场的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市场主体的权责和义务,保障市场秩序的公平竞争。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新能源市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参与到新能源市场中来。

三、促进产学研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而科技创新则需要产学研结合。

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土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鼓励其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科研投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起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生产力。

四、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新能源产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而目前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专业人才供给相对不足。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投入,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待遇。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能源产业升级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应当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新能源产业升级所面临的技术和政策难题。

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

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

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中国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趋严峻和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新能源之都,丰富能源产业结构,中国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财政补贴政策为了鼓励新能源发展,中国市实行了财政补贴政策,对新能源企业给予一定量的补贴来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风电等领域是补贴的焦点。

这些补贴政策既可以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又可以培育新能源市场,为消费者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对于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减免税收政策为了鼓励新能源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中国市较多的开展了减免税收政策。

例如,在光伏发电产业方面,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

这些政策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投资信心,从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中国市加强了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市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引导企业着重研究新一代节能环保技术和新能源科技,积极研发高效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各种新能源设备。

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市注重质量和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升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这些举措可以促进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升新能源之都的综合竞争力。

四、促进政策协同为了打造新能源之都,中国市积极推动政策协同,鼓励各地形成合作共识。

中国市建立了新能源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地新能源发展规划与政策,建立新能源产业链生态系统。

在新能源方面,各地政府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共享资源,达到优势互补、肝胆相照,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五、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为了绿色发展,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中国市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进步和示范项目建设。

同时,中国市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平衡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

新能源配套产业发展建议

新能源配套产业发展建议

新能源配套产业发展建议
新能源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投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补贴政
策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新能源配套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生
产力度。

2. 技术研发,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
术创新,提高新能源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
争力。

3. 产业链完善,建立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提高整体
产业水平。

4. 人才培养,加强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建立相关专业的教
育培训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

5.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6. 环保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 市场开拓,拓展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加大对新能源产品的宣
传推广力度,提高新能源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新能源配套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
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种途径,推动
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措施

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措施

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措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以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监管,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2. 技术创新: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

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提高新能源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发展的关键。

应建设足够的新能源电力接入站点,完善新能源电力输送网络,提高新能源电力储存和调度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品的充电需求。

4. 推广应用:通过宣传教育、示范推广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新能源的认识和接受度。

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新能源产品,扩大新能源的应用范围。

此外,还应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宣传,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开展技术交流等方式,了解国际新能源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

6. 人才培养:加强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培养新能源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际优秀人才,为新能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 绿色能源融合发展:将新能源与其他产业领域相结合,推动绿色能源融合发展。

例如,将新能源技术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于解决新能源项目用地难的建议

关于解决新能源项目用地难的建议

新能源项目的发展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新能源项目也愈发受到重视。

然而,要想让新能源项目真正发挥作用,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项目用地的困难。

项目用地的问题不仅使得新能源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受到制约,也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整理了如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解决新能源项目用地难提供一些参考。

1. 制定明确的用地政策要解决新能源项目用地难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用地政策。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用地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项目的用地规划和审批流程、用地资源的统一管理、用地的利用要求等。

用地政策的明确可以为新能源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2. 建立健全的用地征收机制在新能源项目用地的征收上,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规范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用地征收机制,明确用地征收的流程和标准,保证用地征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政府可以在用地征收中为新能源项目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中来。

3. 加强用地审批的透明度目前,新能源项目用地审批的程序和标准并不够明确,容易产生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需要加强用地审批的透明度,明确用地审批的程序和标准,公开审批的结果和过程,提高审批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用地审批的信息评台,方便企业和投资者了解审批的进展,加快用地审批的效率。

4. 实施有效的用地保护措施为了保证新能源项目用地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实施有效的用地保护措施。

政府可以对新能源项目用地进行划定和保护,合理规划和利用用地资源,避免用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可以加强对新能源项目用地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一些不法行为对用地资源造成破坏。

在解决新能源项目用地难的问题上,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够为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用地环境。

新能源产业如何实现规模化发展

新能源产业如何实现规模化发展

新能源产业如何实现规模化发展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多种形式,具有清洁、可再生、低碳等显著优势。

然而,要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同时把握关键的发展机遇。

首先,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以太阳能为例,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是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虽然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在不断提升,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在材料科学、半导体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探索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和材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风能领域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如风机的大型化、智能化设计,以及提高风能的捕获和转化效率等。

此外,储能技术的突破对于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

电池储能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仍存在能量密度低、充放电次数有限、成本较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如液流电池、超级电容等,以满足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对储能的需求。

其次,政策支持是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方面,通过出台补贴政策,降低新能源产品的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能源政策和环保标准,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为新能源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规划和引导,合理布局产业,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在政策执行方面,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企业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信心。

再次,产业链的完善是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新能源产业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项目开发、运营维护等。

要实现规模化发展,需要打造完整、高效的产业链。

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应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保障新能源产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

同时,提高原材料的加工和提纯技术,降低原材料成本。

在设备制造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运营问题及对策建议(一)

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运营问题及对策建议(一)

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运营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是我国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项目,然而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运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项目建设周期长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建设周期长,导致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加快项目建设的措施,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缩短建设周期。

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项目管理与监督,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从而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回报率。

问题二:运营成本高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的运营成本较高,主要包括设备维护、人力成本、能源消耗等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降低运营成本的措施,例如采用智能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引入节能环保技术,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问题三:电网接入难题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存在电网接入困难的问题,导致项目的发电能力无法全部发挥。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解决电网接入难题的措施,例如加强与电网企业的沟通与协调,推动电网升级改造,提高电网接入能力;同时也可以探索分布式发电和储能技术,减轻对电网的依赖,提高项目的自给自足能力。

问题四:环保和生态问题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措施,例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和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强环保治理和监督,确保项目运营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小化。

结论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项目,但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项目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电网接入难题以及环保和生态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项目管理与监督,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新能源风光大基地项目的健康发展。

关于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的十条措施

关于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的十条措施

关于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的十条措施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为了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将提出十条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科研力度。

加强对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二、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降低新能源电池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产业链布局。

建立健全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电池组装、电池回收等环节。

鼓励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和深度布局,提高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外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

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高新能源电池的质量和性能。

五、加强市场开拓。

加大对新能源电池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

积极推动新能源电池应用于汽车、储能等领域,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质量监管。

建立健全的新能源电池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控。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保障新能源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资金投入,提供贷款、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形式的资金支持。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

八、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和人才交流平台,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九、加强标准制定。

制定统一的新能源电池产品标准,规范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加强对新能源电池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规范化水平。

十、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新能源电池产业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当前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

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补贴政策、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等,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秩序,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要加强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促进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对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对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等方式,加强对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秸秆能源化利用加快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长治市农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索文彬10月25日,省委袁纯清书记在观摩检查组长治汇报点评会上提出长治要“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新兴能源产业重要基地”的全新课题,这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们知道,新能源是相对于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而言的。

主要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而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沼气能和各种农作物秸秆、农林废弃物等可燃物的能源化利用。

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最终形式是将各种农作物秸秆制作成高密度的颗粒燃料。

它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是利用玉M等农作物秸秆、木屑、树枝、树叶等农林废弃物,经粉碎—混合—烘干—挤压等工艺,最后制成颗粒状燃料可直接燃烧的燃料。

它可替代煤、油、电、天然气等能源,经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监测其热值为4020大卡/千克,且具有燃烧时间长,燃烧充分等特点。

所以,固体未完全燃烧的Q4(热损失)基本为零,而燃煤锅炉的Q4(热损失)都在7~15%。

经检测其ST (全硫)为0.02,而煤的ST(全硫)为0.41,燃烧后的SO2(二氧化硫)排放量几乎为零。

因此,生物质颗粒燃料除了可替代煤、油等燃料外,还能做到减少大气污染,使S02(二氧化硫)、C02(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做到基本零排放。

生物质颗粒燃料由于主要利用玉M等农作物秸秆、木屑、树枝、树叶等农林废弃物,原料来源相当充裕,每吨造价为200元--300元,比煤价低,但比煤利用率高。

由于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的CO2与其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中所吸收的CO2一样多,所以从循环利用的角度看,生物质燃烧对空气CO2的净排放为零。

同时由于燃烧生物质减少了秸秆等自然腐烂所产生的CH4(甲烷),进一步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通常认为CH4气体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

在减排CO2成本上,将生物质能作为燃料燃烧也是最符合经济规律的,它是目前最为经济可行的减排CO2手段之一。

生物质颗粒燃料具有高效的燃烧过程,能将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降到最低,完全解决了直接燃烧不充分产生的黑烟等对大气的污染问题。

环保效益尤为明显。

大力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我市发展节能减排的总体规划。

同时废旧回收可增加农民收入、就业,为农村增加新燃料,改善农民生活用能危机。

一、生物质颗粒燃料发展简况目前,国内农林废弃物中,大部分秸秆在田间被直接焚烧及废弃,部分用于还田、柴灶、堆肥及牲畜饲料,每年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城镇中大量的饭店、楼堂场所,仍在使用油、散煤、型煤等能源,都没有使用生物质清洁能源,使营业成本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据调查,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芬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以及国内的北京、沈阳、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地,已将颗粒燃料作为清洁能源,在城镇、农村中得到了推广使用,并显现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根据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的实际测算,当前生物质颗粒燃料销售价格在500元/吨—650元/吨左右,成本在200元/吨—300元/吨左右。

2009年,日本、韩国的收购价格为140美元—160美元/吨左右;美国市场小包装零售价格为170美元/吨,大包装价格约为135美元/吨;在瑞典的交货价格为150美元/吨;散装的木质颗粒在阿姆斯特丹的离岸价为80美元/吨。

比相同热值的煤价格低,但由于其燃烧率在95%以上,远远高于煤炭的70%,因此,综合比较来看,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供暖与煤炭供暖相比经济效益显著,但却具有煤炭供暖无可比拟的环境效益。

同时,生物质颗粒燃料可以就地销售,处理后的灰渣等副产品可以用作肥料。

因此,生物质颗粒燃料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

二、推广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优势分析(一)市场需求为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国内有些地方政府已明令市区内禁止使用高硫煤,同时,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生产、使用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山东省威海市政府对此加工工程重视程度较高,出台了购买生产设备补贴30%的支持措施。

根据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工作部署,国内许多城市已开始拆除城区内非工业生产燃煤锅炉,为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同时,目前使用电、油、燃气、煤的供暖及供气的企业,由于各类燃料价格的上涨,迫切需要清洁、经济的替代燃料。

在农村,可使用专用炉具(秸秆半气化炉、颗粒燃料取暖壁炉、颗粒燃料炊事取暖两用炉、颗粒燃料数控锅炉)燃烧秸秆颗粒燃料,并可采用农民用秸秆换颗粒燃料的方式,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同时又大大改善了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

可以预见,生物质颗粒燃料将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

(二)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据我们初步统计,规模为0.5万吨/年的生物质燃料厂的年利润为100万元。

农民1亩地最少产秸秆500公斤,可增加收入50元,每燃烧1万吨生物质燃料可替代原煤0.8万吨,减少SO2排放160吨,烟尘排放80吨,CO2排放1.44万吨。

同时,燃烧生物质燃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堆放秸秆占地面积大、影响环境景观、火灾隐患等不安全因素。

我市现有玉M、小麦、谷子等粮食作物340多万亩,年产秸秆约155万吨,加之各种农林废弃物保守计算可达300万吨,如能将其60%转化为颗粒燃料,那么就等于建成一座年产120万吨的煤矿。

按每年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180万吨计算,本工程得到推广应用后,可替代120万吨标煤,这可大大缓解煤炭供应紧张,企业燃煤成本增加的严重问题。

同时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全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秸秆粉碎回收—致密成型—专用炉具燃烧的综合利用模式。

长治市农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长治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从2008年开始进行“秸秆转化”的研究工作,研制出了一条“秸秆粉碎回收—致密成型—生物质专业炉具燃烧”的模式。

我们自行研制、推广的11SQ系列生物质半气化炉、11JRM系列秸秆燃料致密成型机,有望列入山西省2010-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并双双通过长治市科技局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最近,我们研制成功了颗粒燃料炊事取暖两用炉,该炉具能有效解决农民朋友冬季取暖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引进了国内市场尚没有公开的欧式取暖壁炉,该产品以生物质颗粒燃料为原料,经济实惠,美观大方,采用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可实现自动点火、自动上料,自动控温,具有节能、环保、清洁、安全、方便的优点,最适宜于农村学校教室和机关办公室取暖之用。

三、生物质颗粒燃料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对生物质颗粒燃料工程认识不足由于我们身处煤乡,一提到燃料自然就想到了煤,加之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个新兴的清洁燃料行业,大多数人对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具有的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等特性认识不够,甚至许多用能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有生物质颗粒燃料这样的产品,更谈不上应用和推广。

(二)无相应的经管办法及技术规范在生物质颗粒燃料推进过程中,由于目前尚未出台生物质颗粒燃料及其专用燃具的技术规范和严格的技术监督、强制规范,生产厂和使用单位又无任何优惠政策,所以导致这一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三)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我们知道,国家对此工程十分重视。

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就是将生物质秸秆进行热解气化和致密成型燃料。

我市在这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

四、对策与方法(一)加强生物质颗粒燃料利用的宣传力度。

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缓解气候变化,还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

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发展生物质能源,比发达国家更具竞争力,该工程的推广,将为农民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机会,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新型能源的利用技术,应该首先做好示范工程,加大宣传力度,使生物质能源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二)制定经管办法和技术规范,推进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产业化进程。

制定生物质颗粒燃料经管办法和技术规范,为生物质颗粒燃料及专用炉具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加强技术监督和市场经管,规范市场活动,为生物质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产业化方面,鼓励建设大型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企业和物流中心、产业协会,保证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正常生产、使用和供应。

(三)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因此,我市应该结合在生物质颗粒燃料推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如税收减免政策,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加工用电按民用电价收取政策、政府提供相应资金补贴政策、专用炉具的补贴政策,以推进生物质颗粒燃料使用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对生物质能源的概念,不能理解为仅仅指“沼气”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内容,政府应下拨建立示范工程的专款,建立真正适合于农村,农民能真正得到实惠的工程。

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厂,宜在产粮大县的中心乡村里建厂,解决就地取材,运输费用低以及农民拿秸秆还可置换燃料的问题。

专用炉具一家一户使用,烧水做饭取暖,清洁卫生,使用方便,不用铺设管道,比建沼气造价便宜,特别是能冬季取暖,是沼气所做不到的。

同时也适合于现在农村生活习惯,不用集中经管收费。

面向农村,实实在在的解决农民的用能问题,才能带来能源和环保的整体效益。

建立实验点,宜采取和建沼气实验点相同的方式进行,即政府拿一部分资金,农民自筹一部分资金的办法进行。

五、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目前,生物质颗粒燃料开发利用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尚不能作为替代能源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

因此,应该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从资金、技术、电价、税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降低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成本,使其与水源热泵技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一道,作为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补充方式,逐步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和秸秆焚烧问题,提升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

建议我市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节能减排,应该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要内容,因为,在市场条件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不愿意在节能减排方面增加投入,需要政府的干预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政府应针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新农村建设中下拨资金,建立示范村,逐步在全市农村、城镇和市区大力推广绝对环保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