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10: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10: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本课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

同学们知道《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哪一年吗?(1935年)是什么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学习新课: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日本侵华)1.步骤(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地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第16课抗日战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军民的抗争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三、教学方法: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

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教师在讲述时可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栏目,列举了从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的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一下,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2.全面抗战路线面对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洛川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然后指出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抗日战争开始后存在着两个战场。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

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这时期正面战场的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著名的五大会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的情形,知道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了解侵华日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并能正确表述国共双方在抗战中的各自作用。

2、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明白论从史出。

在情境中,体会民族团结、民族觉醒、民族力量等,激发民族意识。

3、通过对战争的反思,用心体会和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更进一步上升到对生命的尊重。

2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和影视作品欣赏,对抗战历史已有初步了解。

心理特征:高中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但容易偏激。

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全民族抗战的史实——特点——意义与价值【教学难点】认识全民族抗日的价值,以史为鉴,如何让民族意识为民族复兴服务4教学过程4.1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整个单元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学了本课,对民族团结、反对侵略,追求民主、反对暴行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抗日战争是百年来整个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既是改变百年败局的大事,又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步伐;另一方面,抗日战争也是中国站在世界政治舞台、树立国际形象的转折点,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建议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

《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

第16课_抗日战争公开课

第16课_抗日战争公开课

1931年——————1937年——————1945年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全面侵华 (全面抗战)
(一)第一阶段(1931~1937局部抗战)——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or:中国社会 各阶级各界层的反映)
爱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 东北军民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①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事情起因: 2001年12月3日,有网友在 一家网站的BBS上发现了赵薇身穿以 日本军旗为内容的时装照,顿时掀起轩 然大波,在网上引起了数以万计网友的 震惊及谴责...... 显而易见,象征日本军国主义的膏 药旗触动了中国人的创伤——六十多年 前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的巨大灾难。 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但关于它的争 论却永远不会停止,日本右翼势力的恶 意抹杀罪行,国人的据理力争尊严,这 些都要求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你我了 解这段历史,正视这段历史。
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③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
关内人民
行抗日宣传。(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 众运动)
爱国民主人士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知识归纳
1931—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①自发性、形式多样 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中 流 砥 柱
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3)结果:抗日战争胜利
【探究合作1】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国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根因) 国际: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外因) 日本: 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性质)

教学设计6: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6:第16课  抗日战争

说明:
八年抗战的胜利既有中华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努力,也有海外华侨的鼎力相助,还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是大家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

不可否认,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确实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反法西斯盟国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那一单方面的原因。

所以说前面六个谜底都比较片面,谜底“共工”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客观。

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二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

……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

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
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进步性和中国国土广阔、人多兵广,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中国坚持持久抗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应对措施,评价其优缺点。
3.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抗战精神,认识其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Nhomakorabea的地位。
4.能够运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分析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感教育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抗战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胜利原因。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影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同时,我还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复兴等。
4.抗日战争的启示:总结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探讨抗日战争对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的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话题: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工具,分析抗日战争中的战役、战略和战术,提高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3.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列举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影响。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阐述其事迹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典型英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时代意义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时间顺序,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重点介绍卢沟桥事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分析战争过程中的战略战术、国共合作、国内外支援等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地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发展变化,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同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如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支持等,以及战争胜利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doc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doc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史料阅读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

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然而2005年,当世界人民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却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为什么两国对待历史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日本右翼势力支持,严重歪曲事实的《新历史教科书》已经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抗日战争》,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

讲授新课:出示课标。

那么我们主要就从三个环节来一起重温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一、日军的滔天罪行。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收集学生意见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 时了解学生需求。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参与抗日战争主题的文艺演出 或诗歌朗诵会,传承和弘扬民 族精神。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注意力集中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回答问题情况
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评估其思维活跃 度。
小组合作能力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 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
观性和生动性。
情境教学法
通过模拟抗日战争时期 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
境地感受历史。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抗日战争的主要经过、胜利原因 及意义。
难点
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进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评价国 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 用;如何认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
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技巧
以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抗日战争相关的 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导入
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一个与 抗日战争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发学 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时事热点导入
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如抗战胜利 纪念日等,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 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民的英勇抗战精神。
解析方法
对于重点内容,要详细讲解,深 入分析;对于难点内容,要引导 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同时 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进

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第一篇:抗日战争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一】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

日军侵华的罪行。

中国人民的抗战。

【目标二】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性质。

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目标三】1、通过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2、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总体分析:本课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基本特征:从社会矛盾看,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从中国抗战看,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从战争态势看,中日双方进行了一场持久战。

最终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2、教材侧重分析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指导: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发表见解。

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大刀进行曲》。

【师】大家熟悉这首歌曲吧。

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生】抗日战争。

【师】歌曲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生】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

二.战争的起因:【师】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不断侵略中国。

你们知道的有哪些侵略史实?【生】略。

【师】我把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进行了归纳。

【课件】(近代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获得《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台湾。

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获得《辛丑条约》。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和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和反思
3.结合史料,对抗日战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性,领略抗战胜利的艰辛。
4.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拓宽国际视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共同的认识。
2.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辅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抗日战争。
4.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种教学反思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符合终身学习理念。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掌握上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同时,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待提高,我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英雄人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创设抗日战争背景下的课堂情景,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抗战岁月,增强历史使命感。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关键词汇:抗日战争、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抗日战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问题回答、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今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识。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3.选择一场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抗日战争战役,分析该战役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分析深入。
4.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一份400字左右的讨论报告,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江苏省高中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高中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一: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教材分析(一)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史实:1931:九·一八事变 (侵略满蒙)1932:一·二八事变1932:建立伪满洲国1935: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2、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建立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共联合抗日4、全民族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2)中国军队远征缅甸——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5、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3)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5)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配合和积极支持。

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抗战期间: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等2、战后贻害:遗留的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等三、教学设计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看电影《东京审判》等,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更多一些感性认识。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老师可引导学生简单复习第二单元内容,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梳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屡战屡败。

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为什么中国会在这场最艰难的战斗中取胜?使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内容。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5.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价值观
本案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抗日战争的背景、重要战役、英雄人物和胜利意义。
2.强调抗日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整理观点,形成小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探究的深度、团队合作的表现等方面。此外,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关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吗?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时间、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背景:教师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起因。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而难点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魔难和牺牲,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顽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抗日战争的教案。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随后扩大至全国范围。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人民开始了长期而难点的斗争。

二、抗日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在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中国人民采取了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等多种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力量。

同时,中国人民还利用地形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战斗。

四、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勇无畏的抗战英雄。

例如,林彪、刘伯承、陈毅等将领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珍贵的胜利。

同时,还有许多无名英雄默默奉献,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抗日战争的影响与启示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其次,抗日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六、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在于传承和宏扬抗战精神。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勇气和顽强。

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一个反思历史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珍惜和平与发展。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难点而伟大的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

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难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七.教学安排:1课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的情形,知道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了解侵华日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并能正确表述国共双方在抗战中的各自作用。

2、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明白论从史出。

在情境中,体会民族团结、民族觉醒、民族力量等,激发民族意识。

3、通过对战争的反思,用心体会和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更进一步上升到对生命的尊重。

2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和影视作品欣赏,对抗战历史已有初步了解。

心理特征:高中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但容易偏激。

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全民族抗战的史实——特点——意义与价值【教学难点】认识全民族抗日的价值,以史为鉴,如何让民族意识为民族复兴服务4教学过程4.1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整个单元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学了本课,对民族团结、反对侵略,追求民主、反对暴行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抗日战争是百年来整个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既是改变百年败局的大事,又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步伐;另一方面,抗日战争也是中国站在世界政治舞台、树立国际形象的转折点,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建议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

《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

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难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七.教学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引导新课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展示(“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俘虏在收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仪式”、“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

第16课的引言,“几十年来,中国人民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场景。

请同学们看P74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下面我们共同就来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探究新课一、全民族抗战1、日本全面侵华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P历史纵横,列举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74学生归纳后,展示: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整个东北;②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③1932年,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④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日本不断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问题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哪些?活动后,展示: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看以下两段材料:展示:材料一: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展示幻灯片: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材料二: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幸侥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1937年7月17日)问题3:为什么能够迅速实现由国共十年对峙到全民族抗战,建立统一战线?说明了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的光荣传统。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这条统一战线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始终,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

这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

3、全民族的抗战概况:中国的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的,是世界最早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开端。

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在卢沟桥的浴血抵抗,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一首激昂的《保卫黄河》把我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播放多媒体《保卫黄河》)中华民族怎样抗战的呢?请同学们看P74-75,以及P76“回民支队在练刺杀”(展示:)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延安、广泛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变幻无穷的游击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日寇非但没有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反而陷入了中国人民的奋勇反抗的包围之中,不能自拔。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

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七三一部队)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

直到今天,日军侵华的危害仍遗毒无穷。

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P77【学习延伸】。

下面请同学们看P76【学思之窗】并思考:日本人也是人,它也传习中国儒家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何一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一到中国的土地上,人性就变成了兽性呢?议论、回答(略)。

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有武士道精神,这种民族特征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展遇到困境时,被军国主义所利用。

武士道精神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惜别人的生命;现实因素:日本、军意在灭亡中国,因而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轻生重死,日本民族特征,许多日本人在做了错事,造成巨大损失时,往往采用以死谢罪,以死换取人们对他的原谅。

日本人自杀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这是造成制约日本社会发展一个很大的难题。

这也是那场全面侵华战争一个后遗症。

日本帝国主义在近代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

同学认真思考,并讨论:在记住这段罪行后我们该怎么办?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展示: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东史郎日记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战争的背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再展开,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右翼势力”并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

我们不能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爱国应该要有理性,今天我国目前要构建和谐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地处理中日关系。

日军的残暴激起中国人民顽强的斗志,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抗战的胜利展示: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抗日战争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百团大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抗日战争胜利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全国放假一天,庆祝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一天,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各地到处张灯结彩。

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

(展示:)引导学生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

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强调: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族的抗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为抗战的胜利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中华儿女,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作分析。

(分析、议论、回答略)展示:国内: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讲解:1、抗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迎来一次新生。

下面我们再次聆听《义勇军进行曲》。

她诞生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每当我们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唱着这鼓舞人心的歌曲时,心中总会热潮澎湃,一种激昂、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表现了中华民族刚强性格,“天行健君子将自强不息”,显示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她的每个音符都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气氛,充满了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

她诞生于1935年发行的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她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她将继续激励中华民族的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奠定大国地位①废除不平等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