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 (5)
第二篇集合论第四章集合及其运算4.1 集合的基本概念容提要4.1.1集合及其元素集合是一些确定的、作为整体识别的、互相区别的对象的总体。
组成集合的对象称为集合的成员或元素(member)。
通常用一对“{ }”把集合的元素括起来,表示一个集合。
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是集合论的另一基本概念。
即当对象a是集合A的元素时,称元素a属于集合A,记为a∈A当对象a不是集合A的元素时,称a不属于A,记为⌝(a∈A)或a∉A对任何对象a和任何集合A,或者a∈A或者a∉A,两者恰居其一。
这正是集合对其元素的“确定性”要求。
定义4.1空集和只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finite sets),否则称为无限集(infinite sets)。
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称为基数(cardina lit y)(无穷集合的基数概念将在以后重新严格定义)。
集合A的基数表示为|A|。
4.1.2 外延公理、概括公理和正规公理集合论依赖于三大基本原理:外延公理(extensionality axiom)、概括公理(comprehension axiom)和正规公理(regularity axiom)。
它们从根本上规定了集合概念的意义。
外延公理:两个集合A和B相等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的元素。
即对任意集合A,B,A=B ↔∀x(x∈A↔x∈B)外延公理事实上刻划了集合的下列特性:集合元素的“相异性”、“无序性”,及集合表示形式的不唯一性。
概括公理: 对任意个体域,任一谓词公式都确定一个以该域中的对象为元素的集合。
即对给定个体域U,对任意谓词公式P(x),存在集合S,使得S={x ⎢x∈U∧P(x)}概括公理规定了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以及集合的描述法表示的理论依据,它还规定了空集的存在性。
正规公理:不存在集合A1,A2, A3,…,使得…∈A3 ∈ A2 ∈A1正规公理的一个自然推论是:对任何集合A,{A}≠A(否则有…∈A∈A∈A)。
从而规定了集合{A}与A的不同层次性,因而正规公理也就规定了集合不能是自己的元素。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
第三篇图论第八章图图的基本知识内容提要8.1.1 图的定义及有关术语定义图(graph)G由三个部分所组成:(1)非空集合V(G),称为图G的结点集,其成员称为结点或顶点(nodes or vertices)。
(2)集合 E(G),称为图G的边集,其成员称为边(edges)。
I(3)函数ΨG:E(G)→(V(G),V(G)),称为边与顶点的关联映射(associatve mapping)。
这里(V(G),V(G))称为VG的偶对集,其成员偶对(pair)形如(u,v),u,v为结点,它们未必不同。
ΨG(e) = (u,v)时称边e关联端点u,v。
当(u,v)用作序偶时(V(G),V(G)) =V(G) ?V(G),e称为有向边,e以u为起点,以v为终点, 图G称为有向图(directed graph);当(u,v)用作无序偶对时,(u,v) = (v,u),称e为无向边(或边),图G称为无向图(或图)。
图G常用三元序组< V(G),E(G),ΨG>,或< V,E,Ψ>来表示。
显然,图是一种数学结构,由两个集合及其间的一个映射所组成。
定义8. 2 设图G为< V,E,Ψ>。
(l)当V和E为有限集时,称G为有限图,否则称G为无限图。
本书只讨论有限图。
(2)当ΨG 为单射时,称G为单图;当ΨG为非单射时,称G为重图,又称满足Ψ(e1) = Ψ(e2)的不同边e1,e2,为重边,或平行边。
(3)当Ψ(e)=(v,v)(或<v,v>)时,称e为环(loops)。
无环和重边的无向单图称为简单图。
当G为有限简单图时,也常用(n,m)表示图G,其中n = ?V ?,m = ?E ? 。
(4)Ψ为双射的有向图称为有向完全图;对每一(u,v),u ? v,均有e使Ψ(e)=(u,v)的简单图称为无向完全图,简称完全图,n个顶点的完全图常记作Kn。
(5)在单图G中,Ψ(e)=(u,v)(或<u,v>)时,也用(u,v)(或<u,v>)表示边e,这时称u,v邻接e, u,v是e的端点(或称u为e的起点,v为e的终点);也称e关联结点u , v 。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作者: ————————————————————————————————日期:ﻩ*第三章消解原理3.1斯柯伦标准形内容提要我们约定,本章只讨论不含自由变元的谓词公式(也称语句,sentences),所说前束范式均指前束合取范式。
全称量词的消去是简单的。
因为约定只讨论语句,所以可将全称量词全部省去,把由此出现于公式中的“自由变元”均约定为全称量化的变元。
例如A(x)实指∀xA(x)。
存在量词的消去要复杂得多。
考虑∃xA(x)。
(1)当A(x)中除x外没有其它自由变元,那么,我们可以像在自然推理系统中所做那样,可引入A(e/x),其中e为一新的个体常元,称e为斯柯伦(Skolem)常元,用A(e/x)代替∃xA(x),但这次我们不把A(e/x)看作假设,详见下文。
(2)当A中除x外还有其它自由变元y1,…,yn,那么∃xA(x,y1,…,yn)来自于∀y1…∀y n∃xA(x, y1,…,y n),其中“存在的x”本依赖于y1,…,yn的取值。
因此简单地用A(e/x,y1,…,y n)代替∃xA(x,y1,…,y n)是不适当的,应当反映出x对y1,…,yn的依赖关系。
为此引入函数符号f,以A(f(y1,…,yn)/x,y1,…,y n)代替∃xA(x, y1,…,yn),它表示:对任意给定的y1,…,y n, 均可依对应关系f确定相应的x,使x, y1,…,yn满足A。
这里f是一个未知的确定的函数,因而应当用一个推理中尚未使用过的新函数符号,称为斯柯伦函数。
定理3.1(斯柯伦定理)对任意只含自由变元x,y1,…,yn的公式A(x,y1,…,y n),∃xA(x, y1,…,y n)可满足,当且仅当A(f(y1,…,y n), y1,…,y n)可满足。
这里f为一新函数符号;当n = 0时,f为新常元。
定义3.1设公式A的前束范式为B。
离散数学教程-王元元-第12章 群环域
离散数学 第12章 群、环、域
12.1 半群
12.2.1 群及其基本性质
定义12.3 称代数结构<G,>为群,如果 (1)<G, >为一半群。 (2)<G, >中有幺元e。 (3)<G, >中每一元素都有逆元。 简言之,群是每个元素都可逆的独异点。
群的载体常用字母G表示,G也常用于表示一个群。
离散数学 第12章 群、环、域
12.1 半群
12.1.1 半群及独异点
定理12.3 设<S,>为一半群,那么 (1) 存在<S,>到<SS,◦ >的半群同态h。 (2) <S,>在含有幺元时同构于<h(S),◦>, 后者是<SS,◦ >的一个子代数。 证 证(1):定义函数h:S→SS:对任意aS,h(a)= fa fa:S→S 定义如下: 对任意xS, fa(x)= ax 即将S中的一个元素a影射到一个线性变换fa。现证h为一同态。 对任何元素a,bS , h(ab)=fab (l2-1) 而对任何xS,fab(x)= abx = fa(fb(x))= fa◦fb (x),故fab= fa◦fb ,
由此及式(l2-1)即得 h(ab)= fab = fa◦fb =h(a)◦h(b)
证(2):只需证明a,bS,如果a≠b,则fa≠fb。因为<S,>含有幺元 e,a*e=a≠b*e=b,所以存在xS,fa(x)≠fb(x),定理得证。
离散数学 第12章 群、环、域 12.1 半群
12.1.1 半群及独异点
(4)S由A生成,即S中元素或者为e, 或者为A的成员,或者 为
离散数学教程-王元元-第12章 群环域
<I, + >: 整数a 0时,a有无限阶。
<N6 ,+ 6>:1的阶是6;2的阶是3;3的阶是2; 4的阶是3;5的阶是6。
离散数学 第12章 群、环、域
12.2 群
12.2.2 群的元素的阶
定理12.9 有限群G的每个元素都有有限阶,且其阶数不超过群 G的
阶数G。
证 设a为G的任一元素,考虑 a0(=e),a1,a2,… ,aG 共有G+1个G中元素,由于G中只有G 个元素 因此,根据鸽笼原理,它们中至少有两个是同一元素
它为独异点,或含幺半群。 例12.1 <I+,+>,<N,· >,< ,并置>都是半群,后两个又是独异点。 <SS,◦ >为一半群和独异点,这里SS为S上所有一元函数的集合,
◦为函数的合成运算,其幺元是S上的恒等函数IS。
离散数学 第12章 群、环、域
Hale Waihona Puke 12.1 半群12.1.1 半群及独异点
定理12.1 设<S,>为一半群,那么 (1)<S,>的任一子代数都是半群,称为<S,>的子半群。 (2)若独异点<S,,e>的子代数含有幺元e,那么它必为一独异点, 称为<S,,e>的子独异点。 定理12.2 设<S,>、<S’,’>是半群,h为S到S’的同态,这时称h为 半群同态。对半群同态有 (1)同态象<h(S),’>为一半群。 (2)当<S,>为独异点时,则<h(S),’>为一独异点。
离散数学
第12章 群、环、域
第12章 代数结构通论
12.1 半群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
第三篇第八章图的基本知识内容提要8. 1.1图的定义及有关术语定义图(graph) G由三个部分所组成:(1)非空集合V(G),称为图G的结点集,其成员称为结点或顶点(nodes or vertices)o(2)集合E⑹,称为图G的边集,其成员称为边(edges)。
(3)函数%: E(G) — (V(G), V(G)),称为边与顶点的关联映射(associatve mapping)o这里(V(G), V(G))称为VG的偶对集,其成员偶对(pair)形如(u, v), u, v为结点,它们未必不同。
M^(e)=(u,v)时称边e关联端点u, V。
当(u,v)用作序偶时(V(G), V(G)) =V(G) ?V (G), e称为有向边,e以u为起点,以v为终点,图G称为有向图(directed graph);当(u, v)用作无序偶对时,(u,v) = (v,u),称e为无向边(或边),图G称为无向图(或图)。
图G常用三元序组< V(G), E(G),甲6>,或< V, E,叩>来表示。
显然, 图是一种数学结构,由两个集合及其间的一个映射所组成。
定义8. 2设图6为< V, E,中(1)当V和E为有限集时,称G为有限图,否则称G为无限图。
本书只讨论有限图。
(2)当也为单射时,称G为单图;当认为非单射时,称G为重图, 乂称满足〒(el)二中(e2)的不同边el, e2,为重边,或平行边。
(3)当(e) = (v, v)(或<v, v>)时,称e为环(loops)。
无环和重边的无向单图称为简单图。
当G为有限简单图时,也常用(n, m)表示图G, 其中n =?V ?, m =?E ?。
(4)中为双射的有向图称为有向完全图:对每一(u, v), u ? v,均有e 使中(e) = (u,v)的简单图称为无向完全图,简称完全图,n个顶点的完全图常记作(5)在单图G中,中⑹=(u, v)(或<u, v>)时,也用(u, v)(或<u, v>) 表示边e,这时称u, v邻接e, u, v是e的端点(或称u为e的起点,v为 e 的终点);也称。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3)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3)-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章谓词演算及其形式系统2.1 个体、谓词和量词内容提要谓词演算中把一切讨论对象都称为个体,它们可以是客观世界中的具体客体,也可以是抽象的客体,诸如数字、符号等。
确定的个体常用a,b,c等到小写字母或字母串表示。
a,b,c等称为常元(constants)。
不确定的个体常用字母x,y,z,u,v,w等来表示。
它们被称为变元(variables)。
谓词演算中把讨论对象——个体的全体称为个体域(domain of individuals)),常用字母D表示,并约定任何D都至少含有一个成员。
当讨论对象遍及一切客体时,个体域特称为全总域(universe),用字母U表示。
例如,当初中学生说“所有数的平方非负”时,实数集是个体域;而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则以全体生物为个体域;也许哲学家更偏爱全总域。
讨论常常会涉及多种类型个体,这时使用全总域也是比较方便的。
当给定个体域时,常元表示该域中的一个确定的成员,而变元则可以取该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为其值。
表示D上个体间运算的运算符与常元、变元组成所谓个体项(terms)。
例如,x+y,x2等。
我们把语句中表示个体性质和关系的语言成分(通常是谓语)称为谓词(predicate)。
谓词携有可以放置个体的空位,当空位上填入个体后便产生一个关于这些个体的语句,它断言个体具有谓词所表示的性质和关系。
通常把谓词所携空位的数目称为谓词的元数。
谓词演算中的量词(quantifiers)指数量词“所有”和“有”,分别用符号(All的第一个字母A的倒写) 和(Exist的第一个字母E的反写)来表示。
为了用量词和分别表示个体域中所有个体和有些个体满足一元谓词P,需引入一个变元,同时用作量词的指导变元(放在量词后)和谓词P的命名式变元:xP(x) 读作“所有(任意,每一个)x满足P(x)”。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
1命题演算及其形式系统1.1 命题与联结词内容提要1.1.1 命题我们把对确定的对象作出判断的陈述句称作命题(propositions),当判断正确或符合客观实际时,称该命题真(true),否则称该命题假(false)。
“真、假”常被称为命题的真值。
自然语言中“并非、或者、并且、如果…,那么…、当且仅当” 这样的联结词称为逻辑联结词(logical connectives)。
通常把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原子命题或原子(atoms),而把由原子命题和逻辑联结词共同组成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compositive propositions)。
1.1.2 联结词否定词(negation)“并非”(not),用符号┐表示。
设p表示一命题,那么┐p表示命题p的否定。
p真时┐p假,而p假时┐p真。
┐p读作“并非p”或“非p”。
合取词(conjunction)“并且”(and),用符号∧表示。
设p,q表示两命题,那么p∧q表示合取p和q所得的命题,即p和q同时为真时p∧q真,否则p∧q为假。
p∧q读作“p并且q”或“p且q”。
析取词(disjunction)“或”(or)用符号∨表示。
设p,q表示两命题,那么p∨q表示p和q的析取,即当p和q有一为真时,p∨q为真,只有当p和q均假时p∨q为假。
p∨q读作“p或者q”、“p或q”。
蕴涵词(implication)“如果……,那么……”(if…then…),用符号→表示。
设p,q表示两命题,那么p→q表示命题“如果p,那么q”。
当p真而q假时,命题p→q为假,否则均认为p→q为真。
p→q中的p称为蕴涵前件,q称为蕴涵后件。
p→q的读法较多,可读作“如果p则q”,“p蕴涵q”,“p 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q当p”,“p仅当q”等等。
数学中还常把q→p,┐p→┐q,┐q→┐p分别叫做p→q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双向蕴涵词(two-way implication)“当且仅当”(if and only if),用符号↔表示之。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 (10)
第九章特殊图9.1 二分图内容提要9.1.1 二分图的基本概念定义9.1无向图G = <V,E,ψ>称为二分图(bipartite graph),如果有非空集合X,Y 使X∪Y = V,X∩Y = ∅,且对每一e∈E,ψ(e) = (x, y),x∈X,y∈Y。
此时常用<X,E,Y>表示二分图G。
若对X中任一x及Y中任一y恰有一边e∈E,使ψ(e) = (x, y), 则称G为完全二分图(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当|X| = m,|Y| = n时,完全二分图G记为K m,n。
定理9.1无向图G为二分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至少有两个顶点,且其所有回路的长度均为偶数。
9.1.2 匹配定义9.2设G = <X,E,Y>为二分图,M⊆E。
称M为G的一个匹配(matching),如果M中任何两条边都没有公共端点。
G的所有匹配中边数最多的匹配称为最大匹配(maximal matching)。
如果X(Y)中任一顶点均为匹配M中边的端点,那么称M为X(Y)-完全匹配(perfect matching)。
若M既是X-完全匹配又是Y-完全匹配,则称M为G的完全匹配。
定义9.3设G = <X,E,Y>,M为G的一个匹配。
(1)M中边的端点称为M-顶点,其它顶点称为非M-顶点。
(2)G中v k到v l的通路P称为交替链,如果P的起点v k和终点v l为非M-顶点,而其边的序列中非匹配边与匹配边交替出现(从而首尾两边必为非匹配边,除顶点v k,v l以外各顶点均为M-顶点)。
特别地,当一边(v, v')两端点均为非M-顶点,通路(v, v')亦称为交替链。
以下算法可把G中任一匹配M扩充为最大匹配,此算法是Edmonds于1965年提出的,被称为匈牙利算法,其步骤如下:(1)首先用(*)标记X中所有的非M-顶点,然后交替进行步骤(2),(3)。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 (11)1
(3)由于对任意x,y,zQ,
(xy)z=((x+y)/2)z=((x+y)/2)+z)/2=(x+y+2z)/4
而x(yz)=x(y+z)/2=(x+(y+z)/2)/2=(2x+y+z)/4
故不能对任意x,y,zQ使(xy)z=x(yz),(如x=1,y=2,z=3,(xy)z≠x(yz)),
6.完成下列运算表(表10.3),使之定义的运算1 ,2满足结合律:
表10.3
1
a
b
c
d
2
a
b
c
d
a
a
b
c
d
a
b
a
c
d
b
b
a
d
c
b
b
a
c
d
c
c
d
a
b
c
d
d
d
c
c
d
解:为使1满足结合律,则对于b,c,a应有(b1c)1a=b1(c1a),而由表10.3的1运算可知:b1(c1a)=b1c=d
∴(b1c)1a=d1a=d即d1a=d
xe -= ex = x .
元素erS(elS)称为(关于运算的)右幺元(左幺元),如果er (el)对任意元素xS满足
xer = x (elx = x)
定理10.1代数结构<S,>有关于运算的幺元,当且仅当它同时有关于运算的左幺元和右幺元。
定理10.2任何含有关于运算幺元的代数结构<S,>,其所含幺元是唯一的。
xa = ya蕴涵x = y (1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命题演算及其形式系统1.1 命题与联结词容提要1.1.1 命题我们把对确定的对象作出判断的述句称作命题(propositions),当判断正确或符合客观实际时,称该命题真(true),否则称该命题假(false)。
“真、假”常被称为命题的真值。
自然语言中“并非、或者、并且、如果…,那么…、当且仅当” 这样的联结词称为逻辑联结词(logical connectives)。
通常把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原子命题或原子(atoms),而把由原子命题和逻辑联结词共同组成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compositive propositions)。
1.1.2 联结词否定词(negation)“并非”(not),用符号┐表示。
设p表示一命题,那么┐p表示命题p 的否定。
p真时┐p假,而p假时┐p真。
┐p读作“并非p”或“非p”。
合取词(conjunction)“并且”(and),用符号∧表示。
设p,q表示两命题,那么p∧q表示合取p和q所得的命题,即p和q同时为真时p∧q真,否则p∧q为假。
p∧q读作“p并且q”或“p 且q”。
析取词(disjunction)“或”(or)用符号∨表示。
设p,q表示两命题,那么p∨q表示p和q 的析取,即当p和q有一为真时,p∨q为真,只有当p和q均假时p∨q为假。
p∨q读作“p或者q”、“p或q”。
蕴涵词(implication)“如果……,那么……”(if…then…),用符号→表示。
设p,q表示两命题,那么p→q表示命题“如果p,那么q”。
当p真而q假时,命题p→q为假,否则均认为p →q为真。
p→q中的p称为蕴涵前件,q称为蕴涵后件。
p→q的读法较多,可读作“如果p则q”,“p蕴涵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q当p”,“p仅当q”等等。
数学中还常把q→p,┐p→┐q,┐q→┐p分别叫做p→q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双向蕴涵词(two-way implication)“当且仅当”(if and only if),用符号表示之。
设p,q为两命题,那么p q表示命题“p当且仅当q”,“p与q等价”,即当p与q同真值时p q 为真,否则为假。
p q读作“p双向蕴涵q”,“p当且仅当q”,“p等价于q”。
由于“当且仅当”“等价”常在其它地方使用,因而用第一种读法更好些。
1.1.3 命题公式及其真值表我们把表示具体命题及表示常命题的p,q,r,s与f,t统称为命题常元(proposition constant)。
深入的讨论还需要引入命题变元(proposition variable)的概念,它们是以“真、假”或“1,0”为取值围的变元,为简单计,命题变元仍用p,q,r,s等表示。
定义1.1 以下三条款规定了命题公式(proposition formula)的意义:(1)命题常元和命题变元是命题公式,也称为原子公式或原子。
(2)如果A,B是命题公式,那么(┐A),(A∧B),(A∨B),(A→B),(A B)也是命题公式。
(3)只有有限步引用条款(1),(2)所组成的符号串是命题公式。
如果公式A含有命题变元p1,p2,…,p n,记为A(p1,…,p n),并把联结词看作真值运算符,那么公式A可以看作是p1,…,p n的真值函数。
对任意给定的p1,…,p n的一种取值状况,称为指派(assignments),用希腊字母,等表示,A均有一个确定的真值。
当A对取值状况为真时,称指派弄真A,或是A的成真赋值,记为 (A) = 1;反之称指派弄假A,或是A的成假赋值,记为 (A) = 0。
对一切可能的指派,公式A的取值可能可用一表来描述,这个表称为真值表(truth table)。
当A(p1,…,p n)中有k个联结词时,公式A的真值表应为2n行、k+n列(不计表头)。
1.1.4 语句的形式化用我们已有的符号语言,可以将许多自然语言语句形式化。
语句形式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善于确定原子命题,不要把一个概念硬拆成几个概念,例如“弟兄”是一个概念,不要拆成“弟”和“兄”、“我和他是弟兄”是一个原子命题。
要善于识别自然语言中的联结词(有时它们被省略)。
例如“风雨无阻,我去上学”一句,可理解为“不管是否刮风、是否下雨我都去上学”。
否定词的位置要放准确。
需要的括号不能省略,而可以省略的括号,在需要提高公式可读性时亦可不省略。
另外要注意的是,语句的形式化未必是唯一的。
习题解答练习1.1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若是命题则请将其形式化:(1)a+b(2)x>0(3)“请进!”(4)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但有人不怕死。
(5)我明天或后天去。
(6)我明天或后天去的说法是谣传。
(7)我明天或后天去或天津。
(8)如果买不到飞机票,我哪儿也不去。
(9)只要他出门,他必买书,不管他余款多不多。
(10)除非你陪伴我或代我雇辆车子,否则我不去。
(11)只要充分考虑一切论证,就可得到可靠见解;必须充分考虑一切论证,才能得到可靠见解。
(12)如果只有懂得希腊文才能了解柏拉图,那么我不了解柏拉图。
(13)不管你和他去不去,我去。
(14)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非:《非子显学》)(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荀子劝学》)解(1)a+b 不是命题(2)x>0 不是命题(x是变元)(3)“请进!”不是命题(4)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但有人不怕死。
是命题可表示为p∧┐q,其中p: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q:所有的人都怕死(5)我明天或后天去。
是命题可表示为p∨q,其中p:我明天去;q:我后天去(6)我明天或后天去的说法是谣传。
是命题可表示为┐(p∨q),其中p、q同(5)(7)我明天或后天去或天津。
是命题可表示为p∨q∨r∨s,其中p:我明天去,q:我明天去天津,r:我后天去,s:我后天去天津(8)如果买不到飞机票,我哪儿也不去。
是命题可表示为┐p→┐q,其中,p:我买到飞机票,q:我出去(9)只要他出门,他必买书,不管他余款多不多。
是命题可表示为(p∧q→r)∧(┐p∧q→r)或q→r,其中p:他余款多,q:他出门,r:他买书(10)除非你陪伴我或代我雇辆车子,否则我不去。
是命题可表示为(p∨q) r,其中p:你陪伴我,q:你代我雇车,r:我去(11)只要充分考虑一切论证,就可得到可靠见解;必须充分考虑一切论证,才能得到可靠见解。
是命题可表示为(p→q) ∧(q→p )或p q,其中p:你充分考虑了一切论证,q:你得到了可靠见解(12)如果只有懂得希腊文才能了解柏拉图,那么我不了解柏拉图。
是命题可表示为(q→p ) →┐q,其中p:我懂得希腊文,q:我了解柏拉图(13)不管你和他去不去,我去。
是命题可表示为(p→r) ∧(q→r) ∧( ┐p→r) ∧( ┐q→r)或r,其中p:你去,q:他去,r:我去(14)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非:《非子显学》)是命题可表示为((p∧q)→r) ∧((┐p∧┐q)→┐r),其中p:你奢侈,q:你懒惰,r:你贫困(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荀子劝学》)是命题可表示为(p→┐q) ∧(s→r) ∧(m∧n→┐o) ∧(m∧┐n→v),其中p:骐骥一跃,q:骐骥一跃十步,r:驽马行千里,s:驽马不断奔跑,m:你雕刻,n:你放弃,o:将朽木折断,v:金石可雕刻2、判定下列符号串是否为公式,若是,请给出它的真值表,并请注意这些真值表的特点(公式中省略了可以省略的括号):(1)┐(p)(p为原子命题)(2)(p∨qr)→s(3)(p∨q)→p(4)p→(p∨q)(5)┐(p∨┐p)(6)p∧(p→q)→q(7)p∧(p→q)∧(p→┐q)(8)(p→q) (┐q→┐p)(9)┐(p∨q) ┐q∧┐p(10)┐p∨q (p→q)(11)(p→q)∧(q→r)→(p→r)(12)(p∨q→r) (p→r)∧(q→r)解(1)┐(p) 不是公式(2)(p∨qr)→s 不是公式(3)(p∨q)→p 是公式p q p∨q (p∨q)→p p→(p∨q)0 0 0 1 10 1 1 0 11 0 1 1 11 1 1 1 1(4)p→(p∨q) 是公式(真值表见上表,恒真)(5)┐(p∨┐p) 是公式(恒假)p ┐p p∨┐p ┐(p∨┐p)0 1 1 01 0 1 0(6)p∧(p→q)→q 是公式(恒真)p q p→q p∧(p→q) p∧(p→q)→q0 0 1 0 10 1 1 0 11 0 0 0 11 1 1 1 1(7)p∧(p→q)∧(p→┐q) 是公式(恒假)p q ┐q p→q p∧(p→q) p→┐q p∧(p→q)∧(p→┐q)0 0 1 1 0 1 00 1 0 1 0 1 01 0 1 0 0 1 01 1 0 1 1 0 0(8p q ┐p ┐q p→q ┐q→┐p (p→q) (┐q→┐p)0 0 1 1 1 1 10 1 1 0 1 1 11 0 0 1 0 0 11 1 0 0 1 1 1(9p q ┐p ┐q p∨q ┐(p∨q) ┐q∧┐p ┐(p∨q) ┐q∧┐p0 0 1 1 0 1 1 10 1 1 0 1 0 0 11 0 0 1 1 0 0 11 1 0 0 1 0 0 1(10)┐p∨q (p→q) 是公式(恒真)p q ┐p ┐p∨q p→q ┐p∨q (p→q)0 0 1 1 1 10 1 1 1 1 11 0 0 0 0 11 1 0 1 1 1(11)(p→q)∧(q→r)→(p→r) 是公式(恒真)p q r p→q q→r p→r (p→q)∧(q→r) (p→q)∧(q→r)→(p→r)0 0 0 1 1 1 1 10 0 1 1 1 1 1 10 1 0 1 0 1 0 10 1 1 1 1 1 1 11 0 0 0 1 0 0 11 0 1 0 1 1 0 11 1 0 1 0 0 0 11 1 1 1 1 1 1 1 (p q r p∨q p∨q→r p→r q→r (p→r)∧(q→r) (p∨q→r) (p →r)∧(q→r)0 0 0 0 1 1 1 1 10 0 1 0 1 1 1 1 10 1 0 1 0 1 0 0 10 1 1 1 1 1 1 1 11 0 0 1 0 0 1 0 11 0 1 1 1 1 1 1 11 1 0 1 0 1 0 0 11 1 1 1 1 1 1 1 1*3、A国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永远说真话,一种永远说假话。
你来到A国,并在一个二叉路口不知如何走才能到达首都。
守卫路口的士兵只准你问一个问题,而且他只答“是”或“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