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导学案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石敬瑭;宋初两次对辽用兵;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夏宋间的战与和。
2、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辽和西夏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和北宋并立的政权。
契丹族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领袖。
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
“澶渊之盟”是北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但它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益。
辽宋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关系的主流。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
难点是评价澶渊之盟和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
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讲授新课:一、契丹的兴起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流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在北魏时,契丹族同中原地区来往密切,到隋唐时,逐渐地强大起来,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屋,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同时也使契丹族的统治者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
二、阿保机建国1、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迭剌部的贵族,迭剌部接近中原地区,与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逐渐成为八个部落中最强大的一部,阿保机由于很有胆略,多次立下战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课标要求】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学习目标】契丹与西夏的兴起;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夏间的战与和。
【学习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课文解读】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的建立(1)契丹的兴起与发展: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隋唐时,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避乱,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世纪后期,契丹有了农耕、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辽)政权的建立:时间:10世纪初 民族:契丹族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3)辽政权的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货币(银质货币,契丹文字,意思是“天朝万顺”)契丹夺取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
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
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
2、西夏的建立(1)党项族的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西夏的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民族:党项族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3)西夏的发展:【知识整合】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宋间的和与战(1)辽太宗时(战):辽占领燕云十六州,辽宋冲突加剧;(2)宋太祖晚期(和):双方互通使节,宋辽保持友好关系;(3)宋太宗时(战):向辽数战,败,转防御;(4)宋真宗时(战):辽攻宋,威胁开封,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胜。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及其并立时期的历史背景。
a.并立时期的民族关系对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b.你认为哪个政权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为什么?
4.思维导图:绘制一张关于辽、西夏、北宋并立时期的思维导图,内容包括政权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全面。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关于辽、西夏、北宋并立时期的历史书籍或文章,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讨论过程: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分享与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a.简述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过程。
b.分析并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各个政权的影响。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明确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在史料分析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c.列举北宋在这一时期采取的外交政策和军事策略。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第一章:辽朝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辽朝的兴起过程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2. 掌握辽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理解辽朝与北宋之间的互动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辽朝的兴起:契丹族的起源、阿保机建立辽朝、辽朝的疆域扩张。
2. 辽朝与北宋的关系:澶渊之盟、辽宋战争、和平时期的贸易往来。
3. 辽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政治制度、农业经济、文化成就。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辽朝的兴起过程。
2.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辽朝的疆域扩张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辽朝与北宋的关系,理解两者之间的互动。
4. 分析辽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当时中国的意义。
第二章:西夏的建立与北宋的对抗教学目标:1. 掌握西夏的建立过程及其与北宋的对抗。
2. 了解西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理解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冲突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西夏的建立:党项族的起源、李元昊建立西夏、西夏的疆域扩张。
2. 西夏与北宋的对抗:夏宋战争、和议时期的矛盾。
3. 西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政治制度、农业经济、文化成就。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西夏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西夏的疆域扩张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西夏与北宋的对抗,理解两者之间的冲突。
4. 分析西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当时中国的意义。
第三章:北宋的应对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北宋在面对辽朝和西夏威胁时的应对策略。
2. 掌握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理解北宋的应对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北宋的应对策略:加强边防、改善内政、推行科举制度。
2. 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政治制度、农业经济、文化成就。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北宋的应对策略。
2.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案
9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讲学稿【学习目标】 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
【学习重点】 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 五代十国时期民族政权众多,关系复杂。
初一学生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比较困难。
【知识梳理】(一)澶渊之盟1.北宋政权的建立:(1)_________ 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 建立宋朝,定都 (今_____ )史称_____ 。
后来宋太祖统一了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广大地区。
2、辽政权的建立:(1)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_ 统一了契丹各部,________ 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_________ ,后来改国号为辽。
(2)契丹矛和契丹文字的插图意在说明什么问题?3、宋辽的战与和:(1)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看地图)?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能说几条是几条)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策?(2)“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影响?(二) 宋 夏和战:1、夏政权的建立:_____ 年, _________族首领__________称帝, 定都__________。
2、宋夏之间的和战:(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三)、碰撞中的融合:1、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合作探究】图一 图二【课堂自测】一、 二、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回答:⑴文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⑵哪一事件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这一事件有何影响?问题: 1、 请在图一和图二中方框位置填上正确的政权名称。
2、 请分别给这两幅图取一个适当的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
2.掌握辽、西夏、北宋三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能够比较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特点定位及历史地位,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和国际关系。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教学内容本课重点教学内容为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辽国建立和扩张的背景和过程;2.西夏的兴起和存在的原因,以及西夏和北宋的关系;3.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4.辽、西夏、北宋三者的地位和历史地位。
3. 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重点内容和步骤如下:第一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性左思右想,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政权?2.这些政权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知道辽、西夏、北宋全称吗?第二步:学习教材按照教材的内容,依次讲授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
第三步:深入了解政权关系按照预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讨论题目。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尝试回答问题。
1.辽国与北宋之间有哪些历史事件?2.西夏为什么选择和平发展?3.你认为辽、西夏、北宋谁更强大,为什么?第四步:总结教学内容,展开交流老师将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的知识。
同时,进行问答环节,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唤醒学生积极性。
4.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学生对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理解情况、问题思考能力、讨论互动能力等方面。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深入,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导入的设计考虑到学生们往往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以知识回顾的方式介绍了课程的内容,比如:“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政权?”,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回顾,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背景和并立关系;2.掌握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影响;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提高历史意识。
教学内容:1.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背景介绍;2.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治并立;3.辽、西夏与北宋的经济交流与影响;4.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大致历史背景,并带出“并立”的概念。
二、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治并立(30分钟)1.讲解辽、西夏与北宋的统治者以及他们之间的政治关系;2.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同盟、争夺和和平时期;3.分析并讨论辽、西夏与北宋三国政治并立的原因和影响。
三、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经济交流与影响(30分钟)1.讲解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商贸关系以及经济交流的重要性;2.分析辽、西夏与北宋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影响;3.分析并讨论辽、西夏与北宋三国经济交流对各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四、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交流与影响(30分钟)1.讲解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对彼此文化的影响;2.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三国文化交流对各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析并讨论辽、西夏与北宋三国文化交流对华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评价辽、西夏与北宋三国的并立现象,以及这种并立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1.课堂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观点;2.讲解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概念,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3.分析法:通过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三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参考资料:1.《中国历史辞典》;2.周明勤,《中国历史简明教程》;3.《中国通史》。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民族融合又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辽宋夏金时期也是中国分裂时期,但各王朝都不自外于中国,争抢“中国”名义,并以“德运”之说维护自己的正统。
宋受周禅,为火德。
辽朝统治者在接受华夏文明后,“中国”意识逐步产生。
辽兴宗重熙年间开始以北朝自称,道宗末年修成的《皇朝实录》“称辽为轩辕后”,这是对中国传统的明确认同。
辽承石晋的金德,称本朝为水德。
西夏景宗立国称帝时向宋朝所上表章即蕴含正统意识,如“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
西夏也遵循“德运”之说,定为金德。
金朝自熙宗改制后,汉化更趋明显。
至海陵王时代,以华夏正统自居。
金朝也持德运之说,原定金德,后更定为土德。
辽宋夏金各朝自诩中国正统,德运分别为水、火、金、土,证明当时各朝虽主体民族不同,但都认同中国的帝统。
宋与辽、金互称南北朝,实际上都承认是中国。
西夏称东部的宋朝为“东汉”,称西部的吐蕃为“西羌”,也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和各政权同属中国的思想。
这一时期虽是各朝分立,但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
故据上述设计本节课时牢牢围绕“分裂”中孕育的“融合”和“统一”中成长的“交融”展开设计:1.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存,概括此时期几个重要少数民族权的发展有何共同特点(“分裂”中孕育的“融合”)2.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统一”中成长的“交融”)三、学情分析:我们区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历史教育时受到历史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教育的所占比例较少,专业历史教师较为缺少,这也导致学生初中阶段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历史感悟能力的培养较少,层次也不高,学生们会提出头绪太多、内容偏深的、单调枯燥等问题,这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提出了很高要求。
第十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马家砭中学导学稿科目历史课题第十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授课时间2013 3 26 设计人高东课型新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法指导主要是通过自主、合作讨论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一、自主先学。
1. 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A.辽兵南下掠夺B.宋军夺取幽云地区C.辽国需要岁币D.宋真宗懦弱无能2.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A.汴京B.上京C.兴庆D.会宁3. 宋辽之间的长久和平关系始于()A.设立榷场后B.王安石变法后C.澶渊之盟后D.西夏建立后4. 下列对澶洲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宋朝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6. 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的主要政策是()A.进攻B.防御 C.投降D.和亲7. 西夏向北宋提出议和的直接原因是()A.北宋中断对西夏的粮食供应B.西夏军事上遭到重创C.西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D.北宋主动要求停战8. 如果你想考查辽与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A.开封和宁夏B.辽宁和银川C.杭州和宁夏D.辽宁和宁夏二、课堂探究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三、盘点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四、巩固提高1.下列人物中属于契丹族的首领的是()A.赵匡胤 B.元昊 C.阿骨打 D.阿保机2.澶渊之盟发生的年代是()A.1004年 B.1005年 C.1044年 D.960年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主张抵抗的是()A.寇准B.李纲 C.岳飞 D.宋真宗4.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A.刘邦B.李世民C.赵匡胤D.铁木真5.历史上北宋的都城是汴京,它指的是现在的()A.北京B.南京C.开封D.银川6.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其主要原因是()A.双方都爱好和平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D.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7.______年,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西夏对宋称臣,_______每年送给_______银、绢、茶叶等“岁币”。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实录评析
(展示材料三:契丹、西夏与北宋的疆域图以 及各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表)
早在隋唐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族就 与中原的汉族联系交流密切。到了唐朝末年,由于 中原战乱,部分汉人北逃出长城,这就为他们带去 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公元 906 年, 年轻的阿保机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和崇高的威望登 上了八部联盟可汗的宝座。公元 916 年,耶律阿保 机称帝,定都上京临潢府,国号契丹,后改为辽。
随后攻打辽的燕京。宋辽双方战争持续不断,各有
胜负,宋军最终难以抵抗辽军势头转而实行防御政
策,辽军也元气大伤未再侵宋,宋辽边境只存在一
些小规模的冲突,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直到景德
元年(1004 年)九月,辽圣宗、萧太后决定率大军
南侵。
(展示材料四:澶渊之盟的图片和地图)
1004 年辽军南下攻打北宋,双方到了澶州这个
学生丁:我同意刚才丙同学的观点。我们都知 道北宋重文轻武,虽然我们的军事实力不强,但是 我们的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繁荣。北宋的经济那么发 达,用一些钱来换回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种扬 长避短的表现。而且通过与辽、西夏在经济、文化 上的交流也更有利于不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繁荣 发展,对各方来说都是好事。
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认为不值得的 同学站在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条约对北宋经济 及国家地位的不利影响;而认为值得的同学更加关注 到了百姓的生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老师很高兴听到 大家不同的见解,大家对于和约是否值得签订问题的 探讨实际也反映了不同民族间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复杂 性。我们作为后人在看待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同中原政 权的战和问题时不能站在某一具体政权的角度,而是 要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看待问题。
58 2019年第06期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基本概况。
理解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掌握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1.2 教学内容:介绍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状况。
分析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探讨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第二章:辽国的建立与发展2.1 学习目标:了解辽国的建立过程和辽国的发展历程。
理解辽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掌握辽国与北宋的关系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辽国的建立过程和辽国的发展历程。
分析辽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探讨辽国与北宋的关系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第三章:西夏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3.1 学习目标:了解西夏的兴起过程和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理解西夏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掌握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和和平协议。
3.2 教学内容:介绍西夏的兴起过程和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分析西夏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探讨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和和平协议。
第四章: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4.1 学习目标: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理解北宋的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
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分析北宋的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
探讨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第五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5.1 学习目标:了解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理解并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掌握并立时期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探讨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分析并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总结并立时期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六章: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与和平6.1 学习目标: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发生的重大战争事件。
理解战争对三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掌握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及其意义。
七年历史下学案: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导学案
☆自主预学【细心研读,静心思考有收获】
(一)澶渊之盟:
1.北宋政权的建立:
年,后周大将建立宋朝,定都(今河南开封),史称。
2、辽政权的建立:
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契丹改国号为辽。
3、1004年,辽军对北宋在澶州发动进攻,宋军重挫辽军,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历史上称这次议和为“”
经济:
文化:
政治:
☆展示探学【合作交流,对学组学出火花】
1.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北宋与西夏哪方主动出兵?哪方提出议和?说出议和的时间和内容。
☆拓展延学【大胆创新,高手过招勇者胜】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和议和你来谈谈你的看法?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2、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
3、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
4、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
5、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
6、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扩军备战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D、“以汉制待汉人
学习目标:
1、记住辽、北宋、西夏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初一年级历史科新知理解案主备人:邹平审核人:徐宏艳二次备课人:邹平使用时间:2014.4.20学生:小组:班级:七年班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建议和案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建议和案例1. 利用考古成果,设置悬念,活跃思维案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内蒙古宝山壁画《仕女出游图》。
这是考古学者在一座古墓中发现的古代壁画,请大家根据画面内容猜一猜这幅壁画绘制的时间和地点。
《仕女出游图》展示了典型的唐代绘画艺术风格,预设学生答案多集中在唐朝时期的中原地区,如洛阳、西安等。
教师:这是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墓主下葬的时间为923 年。
那个时期,为什么距离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很遥远的内蒙古地区会出现唐代艺术风格的壁画?那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与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密切相关。
2. 问题引导,列表总结,适时归纳提升案例2 契丹族与党项族教师出示《北宋形势图(1111 年)》,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在地图上标注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深入思考:(1)契丹族和党项族的生活方式如何?(2)隋唐时期,他们与汉族的关系怎样?(3)与汉族的交往,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对于政权并立的形势,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完成下列表格:3.精心营造历史情景,分析材料,师生互动案例3 辽与北宋的和战学生活动:用示意图将辽宋之间关系的变化表示出来。
归纳:战→和→战→和学生:观察《辽、北宋与西夏形势图》,阅读《相关史事》,了解辽宋之“战”的核心:燕云十六州;阅读教材,分析材料,思考辽宋“和”的关键:澶渊之盟。
教师:展示辽宋贸易往来的考古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
考古成果如: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城址出土的大量宋币“熙宁元宝”和“元祐通宝”(1068—1077 年为北宋熙宁年号,1086—1094 年为北宋元祐年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赤峰宁城县辽墓中都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赤峰松山出土的辽鸳鸯三彩壶。
文献资料如:材料一(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
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一、导言本节课将盘绕辽、西夏与北宋三国并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兴起和并立的历史背景;2. 掌握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3. 分析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对当时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掌握辽、西夏与北宋的兴起和并立的历史背景;2. 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过程1. 辽、西夏与北宋的兴起和并立辽、西夏与北宋三国的并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辽国、西夏与北宋三国互相僵持,形成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
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壮大的国家,统治着东北地区;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统治着西北地区;而北宋则是中原地区的中央政权。
这三个国家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共同构成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
2. 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治制度辽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契丹族的部落制度,契丹人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贵族掌握着政权,平民则是被统治者。
西夏的政治制度也是以党项族的部落制度为基础,国家由王公贵族统治,平民则是被统治者。
而北宋的政治制度则是以中央集权为基础,皇帝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官员由皇帝任命,实行官僚制度。
3. 辽、西夏与北宋的经济发展辽国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契丹人善于骑射,发展了畜牧业和贸易;西夏以农业和商业为主,党项人擅长经商,发展了商业和手工业;北宋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繁荣,商品经济也比较发达。
4. 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特点辽国的文化以契丹族文化为主,契丹人信仰萨满教和佛教,开创了契丹文化;西夏的文化以党项族文化为主,党项人信仰藏传佛教,开创了党项文化;北宋的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诗词、绘画、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
五、教室讨论与思考1. 为什么辽、西夏与北宋能够并立而不互相死亡?2.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对当时中国历史有何影响?3. 你认为辽、西夏与北宋三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有哪些异同的地方?六、作业1. 请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三国的并立对当时中国历史的影响;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特点,并写一份读书笔记。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辽宋金元的统治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了解辽、西夏政权的建立,熟悉其统治政策,并梳理其与北宋政权的关系。
2、了解女真族政权金的建立,梳理其与北宋、南宋政权的战和关系,熟悉其统治政策。
3、阅读课本,了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政权的建立,梳理元政权完成整个国家统一的过程。
4、熟悉、背诵元朝的政治制度,了解元朝的民族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辽、西夏政权的建立,熟悉其统治政策、女真族政权金的建立,梳理其与北宋、南宋政权的战和关系、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政权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制度难点:各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的战和关系;元朝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但是,此时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异常活跃的一个时期,北宋政权始终未完成整个国家的统一,而是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南宋政权更是偏东南一隅,苟且偷安,被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压制。
直到北方蒙古族的兴起,建立了元朝,并完成了整个国家的大一统。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异常强大,其活跃的朝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北宋与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羌族的一支)的对峙;2、南宋与金(女真族)、西夏的对峙;3、元朝(蒙古族)完成全国统一。
二、基础感知(一)精读课本第一目——辽与西夏,独立思考回答问题:(3分钟)1、简介辽政权的建立,了解契丹族的生活概况。
2、辽朝建立后实行了什么样的统治政策?(什么是南面官,什么是北面官)3、分析辽朝官职设置的特点,回答课本第54页的材料题。
4、简单了解西夏政权的建立和其统治制度(二)阅读第二目——金朝入主中原,回答问题:(5分钟)1、了解女真族的生活方式和金政权的建立2、宋金对峙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3、梳理金朝的统治政策及政治制度。
(三)阅读第三目——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回答问题:(5分钟)1、简介蒙古族的崛起及元朝政权的建立2、梳理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铁木真,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复吐蕃,兼并云南大理政权。
【教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主题: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主题:从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更迭中走向统一,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尤其是经济、文化方面发展迅速,成就突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主题:1.辽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2.元朝制度创新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贡献学习目标:1. 了解辽夏金政权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汉番分治”、“因俗而治”的特点及原因,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 从制度创新与文明交融等多重角度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3. 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与驿站制度,认识元朝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与发展,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教学重点:辽、夏、金、元诸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元代民族关系。
导入教师活动:(出示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和成吉思汗画像)让同学们观察图片,阐述图中人物信息。
图片信息: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历史上的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如何建立民族政权的?这些民族政权又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辽夏金元的统治》这节课,加深对这些民族政权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并立到统一(辽夏金元政权的更迭)教师活动:出示辽、西夏、北宋对峙图(图一);金、西夏、南宋对峙图(图二);元代疆域图(图三),让学生观察三幅图片,阐述从三幅对比图中提取的信息。
图片信息: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提取信息并回答。
教师总结: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夏缔结宋夏和议,形成辽、西夏、北宋对峙的局面(如图一所示);1125年,金国灭辽,西夏向金称臣。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导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金朝的盛衰(1)“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大哉乾元——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1)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____”。
(2)扩张: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________地区。
2.元朝政权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
1271年,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3.元朝的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4.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________。
(2)行省制度①内容: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________。
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②意义: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________;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思考3: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什么?山川形便犬牙交错(3)边疆管理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管理________地区。
北庭都元帅府、________;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________。
(4)、民族政策:四等人制目的:保障________的统治利益,推行________政策。
5.元朝灭亡(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随堂演练:1.据记载,辽大安七年(1091年),彭汝砺使辽,见辽朝官员上朝情形:“殿其左,金冠紫袍而立者数百人,问之多豪酋;其右青紫而立者数十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
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扩军备战B、用严酷刑罚镇压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D、“以汉制待汉人”
10、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请回答:辽、西夏在哪些方面向中原政权学习?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
年级:7年级周次5课时: 9北屯初级中学历史课堂导学案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课题: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设计人:袁伟涛备课组长:孟丽花
学习目标:
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自主学习】
1、“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
【归纳整理】
政权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Hale Waihona Puke 都城都城今名【拓展练习】
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4、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A、后周 辽 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语)完成7-8题
(2)“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影响?
二、宋夏和战:
1、夏政权的建立:年,族首领称帝,定都。
2、宋夏之间的和战:
(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
三、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共同探究】
一、澶渊之盟:
1.北宋政权的建立:
(1)年,后周大将建立宋朝,定都(今)史称。
(2)谁能给大家讲讲“陈桥兵变”的故事?
2、辽政权的建立:
(1)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
(2)契丹矛和契丹文字的插图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3、宋辽之间的和战。
(1)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看地图)?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能说几条是几条)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