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精致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打造精致课堂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部分,精细极致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
关键词:精致课堂学情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性语言
最近学校一直在倡导并围绕着精致课堂进行课堂教学上的改革与创新。何为精致课堂,我认为精致课堂应该是一个人人参与、精细、极致、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要求精细到每一个学生,精细到每一个问题,让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争取在课堂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那么如何打造精致课堂?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备好课,准确把握好学生的学情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记得有句行话叫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
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教师课前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预设课堂中尽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中习题的设计甚至每个问题的回答教师在备课是都应具体到每个学生。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正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是有差异的,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就要体现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课堂教学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问题的提问应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另外,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布置作业要层次化,不能一刀切,所以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题目。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往我们的课堂都是老师在喋喋不休的讲,学生的任务就是老老实实坐在那儿听,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也累,这样的课堂恐怕是事倍功半,到最后学生都变成老师的复读机和复印机了,学生没了自己的思维,不会思考了。因此我们应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课堂中的问题了留给学生自己去交流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困惑。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小组里应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员之间可以虚心请教,可以耐心给别人讲解,“兵教兵”,这样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工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通过这类新的课堂活动,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四、教师要善于使用评价性语言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俗话说得好“大人都喜欢夸,何况孩子呢?”。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渴望得到阳光,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鼓励。但是,赞扬要有适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与鼓励才显的可贵才能深深的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及时、有效的抓住十几评价学生的发言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做到及时有效的给学生评价,不要延误了评价的时机,使学生产生厌恶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当学生出错或失败时,不要盲目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应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激励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学识和主见,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教师应走“近”和走“进“学生
教师应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聆听学生的思维,遇到学有困难的学生做到及时辅导,这样教师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也能当堂掌握。因此,教师应加大在教室的巡视密度,走近学生。
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会打入学生心里深处”,所以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灵,很
好地因材施教,就要放下师教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掌握并运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赢得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部分,精细极致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从构建精致的课堂入手,努力营造一个引发学生兴趣、焕发学生活力、激发学生创造的课堂,进而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