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电简述
机电一体化概论
机电一体化概论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概述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系统化.3•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含义: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徽电子技术,并将机核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5•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6.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8•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于1971年出现在日本。
它是取机械学的前半部和电子学的后半部拼合而成,但是,机电一体化并非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L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传动部分、导向机构、执行机构、轴系、机座或机架。
2.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高精度、小惯量、大刚度、快速响应性、良好的稳定性。
9•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13•常见的接近开关及其应用:电涡式接近开关(金属)、电容式接近开关(导体和非导体)、霍尔接近开关(磁性物件)、光电开关:透射型,反射型(统计产量,检测包装,精确定位等)。
16.在控制系统中根据系统信号相对于时间的连续性,通常分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18•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及计算机担当的角色: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助手)、宜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决策者,操作者)、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CC, 操作指导系统与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决策人)、分级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工厂自动化(FA)系统。
25•接口的分类(1)根据接口的变换和调整功能特征:零接口、被动接口、主动接口、智能接口。
(2)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的性质:信息接口、机械接口、物理接口、环境接口。
(3)按照所联系的子系统不同:人机接口、机电接口。
机电设备第一章-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
减少或消除氧化磨损的对策主要有:(1)控制氧化膜生长的速度与厚度(2)控制氧化膜的性质
2.塑性变形定义:塑性变形又称永久变形,是指机械零件在外载荷去除后留下来的一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金属零件的塑性变形从宏观形貌特征上看,主要有翘曲变形、体积变形和时效变形等三种形式。(1)翘曲变形(2)体积变形(3)时效变形
3.防止和减少机械零件变形的对策(1)设计1)正确选用材料,注意工艺性能。2)合理布置零部件,选择适当的结构尺寸。3)在设计中,注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减少制造时的内应力和变形。(2)加工(3)修理(4)使用
2. 编制大修理技术文件
三、 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准备1. 预检为了全面深人了解设备技术状态劣化的具体情况,在大修前安排的停机检查,通常称为预检。预检工作由主修技术人员负责,预检工作量由设备的复杂程度、设备的劣化程度决定,设备越复杂、劣化程度越严重,预检工作量越大,预检时间越长。预检既可验证事先预测的设备劣化部位及程度,又可发现事先未预测到的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深入了解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结合已经掌握的设备技术状态劣化规律,作为制定修理方案的依据。从预检结束至设备解体大修开始之间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在此期间设备技术状态加速劣化,致使预检的准确性降低,给大修施工带来困难。
大气腐蚀土壤腐蚀
即潮湿空气中的腐蚀。 如地下金属管线的腐蚀。
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如酸、碱、盐溶液等中的腐蚀。在熔融盐中的腐蚀,如热处理车间,熔盐加热炉中的盐炉电极和所处理的金属发
第一章机电简述..
而“构造功能”则是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 件维持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功能:
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来看,除有主功能的输入/输出之
外,还需要有动力输入和控制信息的输入/输出。此外, 还有因外部环境引起的干扰输入以及非目的性输出(如 废弃物等)。例如汽车的废气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从 系统设计时就应该考虑。
因此,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① 变换 (加工、处理)功能;② 传递(移动、输送)功能;② 储存(保持、积蓄、记录)功能。下图为系统目的功能图。
物质
工业三 大要素 特定形式
能量
信息
系统(变换、 传递、储存)
物质
能量
信息
控制
产品目的功能图
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原料、毛坯等)、 能量(电能、液能、气能等)和信息(操作及控制指令 等)。
动力源
动力
计算机 执行件
工业三 大要素
物质
能量
信息
系统(变换、 传递、储存)
特定形式
物质
能量
信息
控制
产品目的功能图
不管哪类系统(或产品),其系统内部必须具备五 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 能、构造功能。
其中“主功能”是实现系统“目的功能”直接必需 的功能,主要是对物质、能量、信息或其相互结合进行 变换、传递和存储。“动力功能”是向系统提供动力、 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检测功能和控制功能”的作 用是根据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使系统正常运转,实施“目的功能”。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的由来
机电一体化的涵义
机电一体化的实质
第1章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a)人的五大要素 b)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 c)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各要素间联系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1、机械本体 机械本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其主要功 能是将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 系安置在一定的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随着机电一体化
(机械学)
(电子学)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 将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揉和”到机械装 置中去,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的目的,使机电一 体化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 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 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 称。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四、机电一体化的组成
机械技术 电气技术 微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接口技术 信息技术 机电一体化 控制技术 其他技术 机电一体化装置 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系统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机电一体化:将多种技术融合为一体的产物 或者是将多种技术柔和地融合在一起的一门 综合学科。
微电子技术 (半导体技术、计 算机技术)
机械技术 (机械学、机构学)
机电一体化 技术领域
“机电一体化”也就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相互交叉、融 合的产物。
机电一体化最本质的特性仍然是一个机械系统,其最主 要功能仍然是进行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互换,利用机械 能实现物料搬移或形态变化以及实现信息传递和变换。机电 一体化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的不同之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 术、传感技术和可控驱动元件特性,实现机械系统的现代化、 智能化、自动化。
第一章 机电设备的发展及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 机电设备的发展及分类
三、机电设备的分类
1.按机电设备的用途分类 机电设备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机电设备的 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产业类机电设备、民生类机电设备、 信息类机电设备。 (1)产业类机电设备产业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企业生产的 机电设备。例如:数控机床、卧式车床、铣床、线切割机、塑 料机械、纺织机械、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 器人、电动机等,都属于产业类机电设备,其中卧式车床与 立式铣床的外形如图1一1所示。 (2)民生类机电设备民生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人民生活领 域的机电设备。例如,VCD,DVD、空调、电冰箱、微波炉、 全自动洗衣机、汽车、医疗器械以及健身运动器械等。 (3)信息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信息的采集、 传输和存储处理的机电设备。例如:计算机终端、通信设备、 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及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上一页
返回
图1一1产业类机电设备
返回
表1-1 机电设备的分类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 机电设备的发展及分类
4.网络化 将来的机电设备都会有与计算机相连的网络接口,在出厂 时每一台机电设备都设有特定的信息代码,该代码所包含的 信息可以在网络上查询,生产厂家和使用单位都可以通过互 联网实现对该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故障异 地诊断等,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网络化也必然成为机电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 机电设备的发展及分类
2.高精度 目前普通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经达到0. 008 mm左右, 亚微米级机床达到0. 0005 mm左右,纳米级机床达到0. 005-0. O1 μ,最小分辨率为1 nm ( 0. 000 001 mm) 的数控系统和机床也已问世。数控系统中两轴以上插补技术 大大提高,纳米级插补使两轴联动出的圆弧达到1 μm的圆 度,插补前多程序预读,大大提高了插补质,并可进行自动 拐角处理等。 3.高智能 随着模糊技术与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机电设备的“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机电设备将能够及时记录自身的工作状态,并能够预测自身 即将出现的故障,从而提醒设备维修人员及时维修。高智能 化的机电设备的使用将大大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在设备 操纵与维护上所需要的人力与时间,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 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机电设备的高智能化是机电设备 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机电一体化概论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是采用CAE技术以 及有限元分析发,可实现对质量、体积、
惯性力矩、强度等计算分析;对产品的运 动精度,动、静态特征等的性能分析;对 产品的应力、变形等的结构分析。
五、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 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的一种系统工作模式。
律、分析方法和自控系统的构造等。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
2、速度快、精度高 3、可靠性高 4、柔性好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上述特点,使其机 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节能、高质、高效、低 成本的共性,从而产生一系列过去不可想 象的新产品。
管理信息系统(MIS)、物料需求计划(MRP) 制造资源计划(MRP)等。
从狭义上来讲,先进制造是指各种计算机辅助制 造设备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生产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所包括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支撑 下,通过对产品的描述、造型、系统分析、优化、 仿真和图形处理的研究,使计算机辅助完成产品 的全部设计过程,最后输出满意的设计结果和产 品图形。
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 (4)传感器(检测要素) 传感器是将被测对象的状态、性质等信息
转换为一定的物理量或者化学量。 (5)计算机控制装置(控制要素) 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实行的适当的操作成
为控制。
6、接口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要素或子系统构成, 各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进行物质、能量 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为此各要素或子系 统相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部件,这个 部件称为接口,其基本功能主要有三个:1、 交换,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之间,2、 放大,在两个信息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 经接口放大,达到能量的匹配;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目的功能”。 构造功能 :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
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 功能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16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1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 内部功能
主功能 动力功能 控制功能 构造功能 计测功能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6
第二节 优先发展机电一体化的 领域及其共性关键技术
优先发展的机电一体化领域必须同时具备下述几个 条件:
①短期或中期普遍需要; ②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③具备或经过短期努力能具备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 ④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领域 。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7
机电一体化技术内部联系与外 部影响
2)无源接口。只用无源要素进行变换、调整的接口,称为无源 接口。例如齿轮减速器、进给丝杠、变压器、可变电阻器以及透镜 等。
3)有源接口。含有有源要素、主动进行匹配的接口,称为有源 接口。例如电磁离合器、放大器、光电耦合器、D/A转换器、A/D转 换器以及力矩变换器等。
4)智能接口。含有微处理器,可进行程序编制或可适应性地改 变接口条件的接口,称为智能接口。 例如自动变速装置, 通用 输入/输出LSI(8255等通用I/O)、GP-IB总线、STD总线等。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23
根据输入/输出功能可分 成以下四种广义接口: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时代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第二节 优先发展机电一体化的领域及其共性关键技术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及功能构成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连接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 第六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及设计类型 第七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第八节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 第九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程序、准则与规律 第十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工程与现代设计方法
第1章 机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机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现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最主要的动力能源是电能。
实现机械能与电能转换的装置统称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以下简称机电装置。
它们大小不一,品种繁多,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1)机电信号变换器.......。
它们是实现机电信号变换的装置,是在功率较小的信号下工作的传感器,通常应用于测量和控制装置中。
例如拾音器、扬声器、旋转变压器等;(2)动铁换能器.....。
它们是通电流激磁产生力,使动铁有限位移的装置。
例如继电器、电磁铁等。
常用继电器的原理图如图1-1(a);(a) (b)图1—1把继电器作为两端口装置(3)机电能量持续转换装置..........。
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图加图1-2(a)。
4uf(a) (b)图1-2把直流电动机作为三端口装置机电装置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形式,大体有四种:①电致伸缩与压电效应:②磁致伸缩;③电场力;④电磁力。
前两种功率很小,又是不可逆的。
应用第三种形式——电场力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装置称为静电式机电装置.......,只能得到不大的力和功率。
实用上绝大多数的机电装置是应用第四种形式——电磁力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称为电磁式机电装......置.。
本书以电磁式机电装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下面不加说明的机电装置仅指电磁式机电装置,或是电磁式与静电式两种机电装置。
它们都是由载流的电系统,可动的机械系统和作为耦合媒介与储存能量的电磁场三部分组成;队总体看,它们每个又都有固定的和可动的两大部件。
严格说,耦合电磁场应该是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体。
但在机电装置中,电频率较低,可动部件的运动速度大大低于光速,这样不仅可以忽略不计电磁辐射,认为机电装置是质量守恒的物理系统;而且可以把电场和磁场分别考虑,认为它们是彼此独立的。
因此在电磁式机电装置中耦合电磁场仅是磁场,但在静电式机电装置中耦合场仅是电场。
在分析研究时,机电装置总可以归纳成具有若干个电端5口和机械端口的装置。
机电专业初级教材
机电专业初级教材机电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于现代工程领域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机电专业着重于研究机械系统与电子控制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旨在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教材主要介绍机电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知识。
第一章机械系统本章主要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机械系统主要由机床、工作部件、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其中机床是机械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完成各种加工工艺。
工作部件是通过机床来完成物理加工的零部件。
传动系统用于将电力或机械能输送到工作部件中。
控制系统主要控制机床和传动系统的运行和停止。
第二章电子控制系统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系统是机械系统的关键之一,用于控制机械系统的运行和停止。
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传感器、电气装置、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
信号传感器用于检测物理量,将其转化成电信号。
电气装置用于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控制器根据信号处理的结果发出控制信号,执行机构根据控制信号完成机械系统的控制操作。
第三章电力系统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用于将电能输运到各个领域中进行应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设施。
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设备和电缆线路等组成。
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变压器将电能从高压传输到低压。
配电设备用于对电能进行调整和分发,电缆线路则用于将电能输送到各个用户端。
第四章自动控制系统本章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输入和控制输出组成。
传感器用于检测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物理量,控制输入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输出将控制信号传输到相应的执行机构上。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第五章单片机技术本章主要介绍单片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单片机作为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可以实现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的控制方案。
机电一体化概述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概述一、机电一体化定义及特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二、.机电与机械电气的区别: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
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
机电二建知识点总结
机电二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电工程概论机电工程是指利用机械原理和电气电子技术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以及相关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工作。
机电二建考试重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工程管理知识机电工程设计知识机电工程基础知识机电工程基础知识是机电二建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机械原理:包括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力、力矩、功率、压力、温度等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中。
电气电子技术:包括电路理论、电工基础知识、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的基本特性、电路原理、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内容,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电容、功率等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的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中。
计算机应用: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图等内容,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图纸绘制、资料处理等工作。
自动控制技术:包括自动化、控制理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方面的知识,理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控制器等控制原理,并能应用到实际的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中。
工程管理知识工程管理知识是机电二建考试的另一个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程概预算:包括工程造价、建设成本、投资回报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制定工程预算、进行成本控制、评估工程投资效益。
工程合同管理:包括工程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掌握合同条款、履约义务、索赔和仲裁等相关法律法规。
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包括工程施工计划、进度控制、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监督、质量验收等工作。
工程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收尾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项目管理、风险评估、资源配置等工作。
机电工程设计知识机电工程设计知识是机电二建考试的难点,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机械设计:包括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选型、计算、校核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动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设计、机械制图等工作。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 第一章
第一章 机电设备维修基本知识
第一章
机电设备维修基本知识
定义: 定义: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就是以机电设备为对象, 研究和探讨其拆卸与装配、零件的修复、修理精度 检验、故障消除的方法以及响应的技术。
本章主要研究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本知识,主 要内容有设备维修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设备维修技术的发 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维修 前的准备、设备零件修理更换的原则、设备维修方式与修 理类别、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1、3、2 机械零件的变形及其对策 定义:机械零件或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状或尺寸 变化的现象称为变形。
根据外力去除后变形能否恢复,机械零件或构件的 变形可分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两大类。
1.弹性变形 定义:金属零件在作用应力小于材料屈服强度时产生的变 形称为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的特点: 1)、当外力去除后,零件变形消除,恢复原状。 2)、材料弹性变形时,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其比值称为弹 性模量,它表示材料对弹性变形的阻力。 3)、弹性变形量很小,一般不超过材料原长度的0.1%~ 1.0%。
(五)微动磨损 定义:两个接触表面由于受相对低振幅振荡运动而产生的 磨损称为微动磨损。 1.微动磨损的机理 微动磨损是一种兼有磨料磨损、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 的复合磨损形式。
2.减少或消除微动磨损的对策 实践与试验表明,外界条件(如载荷、振幅、温度、润 滑等)及材质对微动磨损影响相当大,因而,减少或消除微动 磨损的对策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载荷 (2)振幅 (3)温度 (4)润滑 (5)材质性能
1、4、2 设备修理方案的确定
1、4、3 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准备
(一)预检
(二)编制大修理技术文件
计划 理 年度修 理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01章 概论
自动控制技术的难点在于自动控制理论的工程化与实用化,这 是由于现实世界中的被控对象往往与理论上的控制模型之间存在较大差 距,使得从控制设计到控制实施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调试与修改,才能 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产品的各功能单元通过接口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接口包括电气接 口、机械接口、人—机接口。电气接口实现系统间电信号连接;机械 接口则完成机械与机械部分、机械与电气装置部分的连接;人—机接 口提供了人与系统间的交互界面。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从简单的机械产品发展而 来,其设计方法、程序与传统的机械产品类似, 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样 机试制、小批量生产和正常生产几个阶段。
机电一体化产品:
(product of Mechatronics)
是由机械系统(或部件)与电子系统(或部件)及信息处理单元(硬 件和软件)有机结合、而赋予了新功能和新性能的高科技产品。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分为萌芽阶段、快 速发展阶段和智能化阶段三个阶段。
系统总体技术 System overall technology 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工程的
观点和方法,将系统总体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 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继续 分解,直至找到可实现的技术方案,然后再把 功能和技术方案组合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 和优选的综合应用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图1-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内容
18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图1-6工业三大要素与机电一体化三大效果
19
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到目前为止,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在不断地发展,很难进行正确地分类。下 面按其用途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粗略地分类,就可看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概 貌。
其主要参数有:系统误差、外扰、废弃输出、变换效率。
7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能构成、原理
二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
1、主功能
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原料、毛坯等)、能量(电能、液能、 气能等)和信息(操作及控制指令等),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 置和形态的物质的系统(或产品),称为加工机。例如:各种机床(切削、 锻压、铸造、电加工、焊接设备、高频淬火等)、交通运输机械、食品加工 机械、起重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等。
20
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3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含义
*重点介绍机电一体化概念
三、德国的精密工程技术的定义
图1-1 精密工程技术的含义
精密工程技术定义为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术,并用图1-1 来说明其含义。它包括
机械(含液压、气动及微机械)、电工与电子、光学,二者相互 组合电工与电子机械、光电子技术与光学机械,其核心技术为精 密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要素
控制器(计算机等) 检测传感器 执行元件 动力源 机构
功能
控制(信息存储 处理 传送) 计测(信息收集与变换) 驱动(操作) 提供动力(能量) 构造
第一章 机电产品概述
第一章机电产品概述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国贸12-1、国贸12-2
第6周周四2节周五2节
1-1-302、1-1-303
单元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机电产品的定义、分类和进出口形势。
2、了解和认识各种类型的机电产品。
3、熟悉各种机电产品的应用、价位等信息。
1、掌握机电产品的定义、分类和进出口形势。
炼油化工设备橡胶机械塑料机械木材采用机械木工机床人造板机械模具3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4印刷制药日化生产专用设备5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专用设备6农林牧渔专用机械7医疗仪器设备机械8环保消防设备三交通运输设备1铁道车辆2汽车3摩托车4自行车5船舶6飞行器四电气机械和器材1电机highway12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
8、金属铸锻件:铸件、锻件、粉末冶金制品
(二)专用设备
1、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工程建筑机械
2、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炼油化工设备、橡胶机械、塑料机械、木材采用机械、木工机床、人造板机械、模具
3、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
4、印刷、制药、日化பைடு நூலகம்产专用设备
5、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专用设备
2、了解和认识各种类型的机电产品。
3、熟悉各种机电产品的应用、价位等信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解决方法
各种机电产品的认识、归类
各种机电产品的分类、应用和定位
释疑解难
教具及教学素材准备
投影、电脑、黑板、电子试验箱
课本、实物
授课方式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实验实训(√)
案例讨论()上机操作()
1 概述diandongji
4)电路中电阻率ρ在一定温度下恒定不变,而铁磁材料
构成的磁路中,磁导率μFe是随着磁通密度而变化的,不
是一个常数。另外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差,而磁导率越
大导磁性能越好。
5)线性电路计算时可用叠加原理,铁心磁路则不行。
第二节 常用的铁磁材料及其特性 一、铁磁物质
为了提高效率,由数台或十几台设备组成的生产自动线,要求 统一控制或管理。
诸如此类的要求,都要靠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来实现。
1.2 机电传动控制的发展史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总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机 电传动控制的发展可从机电传动和控制系统两方面来讨论。 一、机电传动(也称为电力拖动)的发展史
成组拖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根天轴(或地轴),然后再 由天轴(或地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分别拖动多台生产机械。
为了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率、高柔性、高质量,研制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CIMS)是人们现在的任务。
磁第路一:章 磁路
第一节 磁路的基本定律
一、磁场的几个常用物理量
⒈ 磁感应强度B: 表征磁场中某点磁场强弱及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矢
量,通常可用磁通密度的概念来理解它。单位为T(特)。
⒉ 磁通Φ: 量的概念,在均匀磁场中Φ=BA。单位为wb(韦伯)。
第四节 交流磁路的特点
前述的是在励磁线圈中通以直流电。所以为直流 磁路,在直流磁路中各个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在交 流磁路中,因励磁电流为交流,所以磁通及磁势均随 时间交变而交变,但就瞬时值仍与直流磁路一样,遵 循磁路基本定律。
交流磁路的特点: ⒈交变磁通引起铁心损耗。 ⒉磁通量随时间交变,在励磁线圈中产感应电势。 ⒊磁饱和现象会导致电流、磁通和电动势波形的畸变。
机电传动控制-第1章综述
机电传动控制
10
河北工程大学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Thanks ! 谢 谢!
机电传动控制
8
河北工程大学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3.磁放大器控制和大功率可控制水银整流器控制:出现 在40 年代~50 年代;晶闸管控制就取代了水银整流器控制, 后又出现了功率晶体管控制;由于晶体管、晶闸管具有效率 高、控制特性好、反应快、寿命长、可靠性高、维护容易、 体积小、重要轻等优点,它的出现为机电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开辟了新纪元。 4.数字控制(CNC) :出现在70 年代初;随着数控技术 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又 使控制系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采样控制;客观上完全等 效于连续控制,它把晶闸管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晶体管与晶闸管控制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
机电传动控制
5
河北工程大学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总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 机电传动控制的发展可从机电传动和控制系统两方面来讨论。
四、机电传动的发展 成组拖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根天轴(或地轴),然后 再由天轴(或地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分别拖动多台生产机械 。特点是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一旦电动机出现故障,将 造成成组的生产机械停车。
完成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三、机电传动控制的目的
从广义上讲,机电传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使生产设备、生 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都实现自动化。
从狭义上讲,则指控制电动机驱动生产机械,实现生产产 品数量的增加(效率)、质量的提高(精度)、生产成本的降 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以及能量的合理利用等。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导论
1机电一体化导论本章导读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
本章首先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其与机械电气化的根本区别,进而阐释其内涵和本质,并通过典型实例归纳出其优越性。
其次,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与人体各部位相对比,剖析系统的构成,从而指出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途径。
再次,重点介绍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明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提出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并分析它们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影响等。
最后,通过回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学习内容与要求1﹒学习并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本质;2﹒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学习并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4﹒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本质;2﹒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本章难点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媒体使用说明学生可通过文字教材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概况等知识。
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在录像教材和流媒体课件中有较详尽的讲解;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构成及典型产品的工作过程等用文字不易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实物、照片、场景等视频方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另外,在流媒体课件中着重讲解本章知识重点、难点的典型实例以及本章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等内容。
1﹒1概述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文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与Electronics (电子学)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的。
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的副刊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
建造师机电讲义
建造师机电讲义第一章机电工程概述1.1 机电工程的定义机电工程是指利用机械和电气技术,结合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和生活服务领域中的机械装置、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工程技术。
1.2 机电工程师的职责机电工程师负责机电设备的设计、选型、施工、调试和维护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机械和电气技术知识,熟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能灵活运用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
1.3 机电工程的应用领域机电工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
比如,工厂的生产线设备、大楼的电气系统、城市的供水供电系统、交通工具的动力系统等都离不开机电工程的设计和运维。
第二章机电设备的选型与设计2.1 机电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机电设备选型需要考虑工程项目的需求、性能要求、经济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在选型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并与项目要求相匹配。
2.2 机电设备设计的基本步骤机电设备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步骤。
需求分析阶段要明确工程项目的要求和目标;方案设计阶段要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详细设计阶段要进行具体的设计计算和绘图工作;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绘制。
2.3 机电设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在机电设备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设备选型不合理、设计参数不准确、设备配合不协调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项目要求,加强与供应商和施工方的沟通,进行充分的技术研究和方案论证。
第三章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3.1 机电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机电设备安装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定位、固定、连接和绝缘等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验。
3.2 机电设备调试的步骤机电设备调试包括设备的初次运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调整。
在调试过程中,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调试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达到设计要求。
机电基本知识_课件
机电基本知识_课件1. 机电基本概念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机电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帮助你建立机电一体化的宏观框架和初步了解它的应用背景。
在机电领域中,我们研究的内容包括机械结构的设计、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以及两者的集成技术。
机械结构是设备的基础,它决定了设备的基本功能和性能;电子控制系统则是设备的“大脑”,负责接收指令、处理信息并控制机械结构进行精确的动作。
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得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机电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所有的工业领域。
在制造业中,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的支持。
在交通运输领域,从汽车到高铁,从飞机到智能车辆系统,机电技术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能源等领域中,机电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机电技术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1.1 机械与机电的关系在探讨机电领域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机械与机电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为工业制造的基础,涉及到各种机械装置、机器和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运用。
则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它融合了机械技术中的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原理,以及电子技术中的电子学、控制论、信号处理等理论。
机电的结合为传统机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引入电子技术,机械设备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安全性。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系统根据预设参数自动调节机械部件的运动,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机电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新型机械设备的创造,许多现代机械设备都采用了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如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
这些设备不仅具备传统的机械功能,还能执行复杂的电子任务,如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实现远程监控与操作。
机械与机电的关系密切而相互依存,机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着机械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机电一体的技术; 机电一体化产品。
技术——包括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实 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其具体主要包含有: 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检测与传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
对设计者的要求
开发性设计 要求设计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 的市场洞察力。 适应性设计 要求设计者对原有产品及相关的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 进步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变异性设计
要求设计者注意防止因参数变化可能对产品性能产生 的影响。
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时,应尽量以计算机为工具,充分利用计 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分析、模拟设计、优化设计、动态分析设计、可 靠性设计等现代化设计方法,以提高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机电一体化设计同样也要遵循产品的一般性设计原则,即在保证 产品目的功能、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意味着,
因此,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① 变换 (加工、处理)功能;② 传递(移动、输送)功能;② 储存(保持、积蓄、记录)功能。下图为系统目的功能图。
物质
工业三 大要素 特定形式
能量
信息
系统(变换、 传递、储存)
物质
能量
信息
控制
产品目的功能图
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原料、毛坯等)、 能量(电能、液能、气能等)和信息(操作及控制指令 等)。
产品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产品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一代机电 产品。该“产品”主要是机械系统(或部件)与微电子系统(或部件 与软件)相互置换或有机结合而构成的新的“系统”,且赋予其新的 功能和性能的新一代产品。
机电一体化的实质
利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综合 运用各种现代高新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各种技术的有机 结合,实现产品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理匹配和外部的整体效果最 佳。
机电一体化的涵义
国际:①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适当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机械产 品或机电一体与机信一体的新趋势。”②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中的机械学与 电子技术中的电子学组合起来的技术进步的总称。”③“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学和 电子学有机结合起来,提供更加优越的一种技术。”
国内:“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 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工业三 大要素
物质
能量
信息
系统(变换、 传递、储存)
特定形式
物质
能量
信息
控制
产品目的功能图
不管哪类系统(或产品),其系统内部必须具备五 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 能、构造功能。
其中“主功能”是实现系统“目的功能”直接必需 的功能,主要是对物质、能量、信息或其相互结合进行 变换、传递和存储。“动力功能”是向系统提供动力、 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检测功能和控制功能”的作 用是根据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使系统正常运转,实施“目的功能”。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 功能附加型 功能 功能替代型 机电融合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尺寸 大小 机电一体化产品
按功能划分
功能附加型产品 在原有机械产品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使产品功 能增加和加强,性能提高。经济型数控机床、电子秤、 数显量具、全自动洗衣机等。 功能替代型产品 采用微电子技术及装置取代原产品中的机械控制功 能、信息处理功能或主功能,使产品简化,性能提高, 柔性提高。电子缝纫机、自动照相机采用微电子装置取 代了原有的机械装置;电子石英钟、线切割加工机床采 用微电子技术取代了原来的机械主功能。 机电融合型产品 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及技术规范,采用专门 设计的或具有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来实现产品中的控制 和信息处理功能。传真机、复印机、摄相机、CNC机床 等。
由图知:在当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单纯的机械技术 的附加值越来越少,而微电子技术的附加值越来越高, 因此其经济效益也相应增高。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及其工程路线
1、机电一体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是按机电一体化思想,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机电一体 化设计,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应用各项共性关键技术才 能完成。
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构思、方案设计、详细
设计、质量规划与控制、制造工艺规范、样机
试制、正式生产、用户意见反馈、修改及完善
等各个阶段。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
设计步骤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种类不同,其设计方法也不同。 现代设计方法与用经验公式、图表和手册为设计依据的传统设计 方法不同,它是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设计的有效方法。 技术预测→市场需求→信息分析→科学类比→系统设计→创 新设计→选择具体的现代设计方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 有限元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优化设计法) →机电一体化设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上述步骤的顺序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大致的设计路线。但 现代设计方法对传统设计中的某些精华必须予以承认,在各个设 计步骤中,应考虑传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如技术经济分析及价值 分析、造型设计、市场需求、类比原则、冗余原则、自动原则 (能自动完成目的功能并具有自诊断、自动补偿、自动保护功能 等)、经验原则(考虑以往经验),以及模块原则(积木式、标 准化设计)等。
通过传感器直接检 测目标运动并进行反馈 控制的系统称为全闭环 系统,但只检测某一部 位(如伺服电动机)运 动并反馈称为半闭环系 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与微电子要 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功能(目的 功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系统能对输入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即工业三大要素)进行某种处理,输出所需 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切削加工 (加工机构)
机 械
工 件 ( 物 质 )
位置检测
结
构
电 源
外部电源 (信息)
控制器
操作 人
图样信息
CNC程序
纸带
数控机床的内部功能构成
主功能(目的功能)——切削加工 动力功能——电能通过电机转换成机械能 构造功能——机床结构、机床本体 计测功能——实时检测机床内部和外部信息 控制功能——实施控制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组成要素 机械本体 动力单元
检测与传感装置
执行机构 驱动单元 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 接口
功能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机械本体(构造功能)的支持下,由检 测传感装置(计测功能)检测出产品的运行状 态及环境变化,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及信息处理 装置(控制功能),控制及信息处理装置对各 种信息进行处理,并按要求控制动力源(动力 功能)驱动执行机构(主功能)进行工作。 在结构上,各组成要素通过各种接口及相 关软件有机结构在一起,构成一个内部匹配、 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机电一体化设计并非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是在充分分析用户要
求的基础上,努力以最新的技术手段,最廉价的材料或元器件、最简 单的结构、最低能耗,向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
处理好产品功能与成本及宜人性的关系。
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体系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进行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体系,机电一体化工
机电一体化设计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产品的某一功能 单靠某一种技术无法实现时,必须进行机械与电子工业及其它多种技术 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设计。另一方面,当产品某一功能的实现有多种可行 的技术方案时,也必须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和 评价,在充分考虑同其它功能单元的联接与匹配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 技术方案。因此,机电一体化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技术方案的等效性、 互补性及可比性。
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置和形态的物质的 系统(或产品),称为加工机。例如:各种机床(切削、 锻压、铸造、电加工、焊接设备、高频淬火等)、交通运 输机械、食品加工机械、起重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 轻工机械等。
物质 能量 信息
工业三 大要素
系统(变换、 传递、储存)
特定形式
物质 能量 信息
控制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及其工程路线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附加值与技术构成的关系
机械元器件为主,1948年出现电子元器件 发 展 历 程 机械元器件+电子元器件,1974年电子微处 理开始应用 机械元器件+标准电子电器硬件+软件, 1987年专用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机械元器件+标准电子电器硬件++专用硬件 +软件
1、机械产品结构组成
传统观点: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 现代观点:主机、驱动部分、检测显示部分、控制部分 2、机械产品的功能构成 传统观点: ①主功能——实现目的功能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②动力功能——实现能量转换所需要的功能。 ③构造功能——实现各功能部件保持规定的位置关系的功能。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的由来
机电一体化的涵义
机电一体化的实质
机电一体化的由来
机电一体化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 科,其英文名“ Mechatronics” , Mechanics 词头和 Electronics 的词尾而 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英文单词。其最早出现在1971年。
产品目的功能图
以能量转换为主,输入能量(或物质)和信息,输出不 同能量(或物质)的系统(或产品),称为动力机。其中 输出机械能的为原动机,例如电动机、水轮机、内燃机等。
以信息处理为主,输入信息和能量,主要输出某种信息 (如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的系统(或产品),称 为信息机。例如各种仪器、仪表、计算机、传真机以及各 种办公机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