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4)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的传播而产生。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并探讨与声音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震动,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就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产生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具体而言,声音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1 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基础。
当物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或被人为地震动时,物体的分子将会产生相互撞击,使得能量通过分子的连锁传递而产生震动。
例如,当我们敲击铃铛时,铃铛的振动将产生声音。
1.2 声音的频率与振动的速度声音的频率与振动的速度密切相关。
频率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动速度指的是振动物体每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当振动速度越快时,声音的频率也会相应增加。
1.3 声音的幅度声音的幅度表示声音强度的大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声音的幅度是由物体振动的能量决定的,振动能量越大,声音幅度就越高。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液体或固体)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声波的传播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将介绍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2.1 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在空气中,声波通过分子的振动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使得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出去。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2.2 液体中的声波传播在液体中,声波的传播类似于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液体分子也会通过振动方式传递声音。
不同的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大,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2.3 固体中的声波传播在固体中,声波通过固体中的分子或原子的振动来传播。
由于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结合力较强,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并且传播距离较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墙壁听到隔壁的声音,这就是因为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
三、声音的现象和应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实际应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特性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预习: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等。
要点诠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 回声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V V >>V ;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要点诠释: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 /s 。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
要点三、音调的高低——频率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并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过程以及它是如何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就会以一种周期性的方式传递能量,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
这些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声音的产生通常是由物体表面的振动引起的。
例如,当我们用手敲打一个木板时,木板表面就会振动产生声音。
在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产生是由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使周围的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从而产生声波。
二、声波的传播声波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的,它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传播的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等。
在空气中,声音通过分子的碰撞和振动传递。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空气中的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
这些压缩和稀疏的区域以波的形式传播,最终达到我们的耳朵并被我们听到。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方式与在空气中类似。
声波通过水中的分子振动和传递能量。
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也更快。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固体中的分子、原子或电子的振动引起的。
固体是由分子或原子密集堆积而成,因此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除了可以传递信息外,还具有许多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声音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小,取决于声波传播中的能量大小。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
较大的振幅产生较高的响度。
3. 声速: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声速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约为343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
4. 回声: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回声。
回声的产生是因为声音在障碍物上发生反射,然后再返回到原始的发声点。
结论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它通过空气、水等介质的传播,最终能够被我们听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总结及考点练习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的讲话声是有声带的振动产生;一般敲、打、弹的乐器是由乐器本身振动发声,吹的乐器是由空气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度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速度: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V 固>V 液>V 气。
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产生。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时(人需离障碍物17米以上),人的耳朵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
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听见声音的途径:空气传播和骨传播。
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然后经过外耳道放大传导至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骨链传至前庭、耳蜗,耳蜗将声音转换成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中枢,形成听觉,这样人耳就听见了声音。
若鼓膜,听小骨等发生损坏,可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但人耳的听觉神经发生损坏,则人耳不能听到声音。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发声的物体肯定不振动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D .雷声不断是由于雷声经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的缘故。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2、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4、以下现象: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姓名: 班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⒈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正在振动的物体叫)。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⒉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⒊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叫做。
⒋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大小等于。
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影响声速的因素(结论):⒌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⒍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⒎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空气传导:骨传导: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一.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细粗,男生音调比女生的低)⒈物理学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单位为,符号。
⒉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
(频率与长度有关)⒈在结构、形状、材料相同时,发声体尺寸越大,频率越,音调越。
片状物体,面积越,音调越。
(例如青铜编钟)细长物体,长度越,音调越。
(例如萧,笛)⒉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人耳听不到,但动物如蚊子、猫、狗等能听到,蝙蝠、海豚能听到,并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的特点:低于20Hz叫次声波(自然界中,火山爆发、海啸、龙卷风、极光等,人类活动中,核爆炸、导弹飞行等都伴有次声波)二.声音的强弱叫。
(声音的大小,“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等指响度)⒈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空气压力变化而产生的。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直接相关。
当物体振动时,它们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种空气分子的振动会导致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进而传播出去。
这种传播形式是通过声波传递的。
声波是一种横波,由一系列高压区域和低压区域组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一般来说,声音是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当物体发出声音时,声音能量会沿着介质以波的形式传递,并经过一系列反射、折射和干涉等过程到达接收者的耳朵。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会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频率、振幅和波长。
1. 频率:频率是声波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人耳可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2. 振幅:振幅是声音波动的强度或大小。
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单位是分贝(dB)。
3. 波长:波长是声音波形的空间长度,它与频率和传播速度有关。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四、声音的影响因素声音的强度和传播距离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声源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频率。
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不同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有不同的影响。
3.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噪音和反射等因素会干扰声音的传播和听觉效果。
五、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通信:声音可以通过电话、对讲机和无线电等设备进行远距离的通信。
2. 音乐和娱乐:声音可以演奏乐器、歌唱、讲故事等形式,带给人们乐趣和娱乐。
3. 声音导航:声音引导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陌生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4. 医学应用:声音被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如超声波检查和声波治疗。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一种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地接触到声音。
然而,对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与机制,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清楚呢?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只有具有弹性的物体才能够振动并产生声音。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与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发生连续的作用,从而使得振动以波形的形式传播出去。
这种振动的传播形式即是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最常见的介质就是空气。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空气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相互作用会导致机械波的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介质的振动来传播能量和信息。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环境的条件。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出现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从而影响声音的传播方向和强度。
这些现象的理解对于声音的工程应用和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除了具有传播的速度外,还有许多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其中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音的音色。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而音色则取决于声音的频谱成分,不同的音色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声音的传播还可以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中,声音会发生反射、吸收和散射等现象,从而改变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强度。
因此,在声音设计和环境音效方面,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提供良好的声音体验。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被应用于电话、对讲机等设备中。
在娱乐领域,声音被广泛应用于音乐、电影和游戏等媒体中,以提供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此外,声音还被用于声学测量、声纳导航、医学影像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依据。
综上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能量和信息。
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音色等,而环境因素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产生和传播让我们能够交流和感知周围环境。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微小突厥,这些突厥随后传播出去,形成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所不同。
例如,当乐器的弦线或膜片振动时,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当人的声带振动时,会发出语言和歌唱声。
所有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其频率和幅度不同,因此声音的音调和音量也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通常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相互碰撞完成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些振动的空气分子会再次撞击周围的空气分子,引起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使声音能够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点,形成声波。
声波是一种有规律的机械波,它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传播距离的延伸和旋转,并且会逐渐减弱。
因此,在传播路径较长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声音会变得模糊不清或无法听到。
三、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温度和湿度等。
在相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成正比。
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要慢,因为空气的密度和弹性都比水小。
此外,温度和湿度也会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
高温和高湿度会降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而低温和低湿度则会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和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声音被用于听觉交流,例如日常对话、音乐和广播等;在科学研究中,声音可用于声学实验、医学诊断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此外,声音的传播特性还帮助我们研究地震、海洋生物和地球内部结构等。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变化能够提供很多有关地球的信息,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它通过产生和传播帮助我们与他人交流和感知环境。
初中物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对于我们理解声音的本质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测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随之振动,形成密度波和压强波,这种机械振动就是声音的产生。
例如,当我们击打钢琴键盘时,琴弦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并产生声音的感知。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传播。
空气是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但声音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分子的振动和传递来实现的。
当声源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空气中的分子开始振动,形成压缩部分和稀疏部分,这种机械波会向周围扩散。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许多特性,如频率、振幅、声速等。
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在物理学中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0kHz。
振幅则表示声音的强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测量。
声速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四、声音的测量声音的测量是为了获得声音的相关数据以及评估其影响。
常用的声音测量工具是声级计。
声级计能够测量声音的强度,并将其以分贝的形式显示。
在环境噪声控制和工业安全等领域,声音测量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声音的频率与音调有关,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我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进行语音通信;在音乐领域,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医学领域,声波成像技术被应用于超声检查等诊断手段。
此外,声音在声纳、雷达、音响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综上所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物理现象。
通过对声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声音的特性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方式,通过声音,我们可以沟通交流,感受音乐的美妙,辨别周围的动静等。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下面将从声音的产生机制、声音的传播速率以及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机制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这种振动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等媒质的传播而成为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具体来说,声音的产生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振动源: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声带、乐器、机械震动等。
当振动源发生振动时,产生的机械波就会传播出去。
2. 粒子振动:振动源传播出的机械波会使媒质中的粒子发生振动。
对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来说,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会沿着传播方向上下振动。
3. 波动传播:振动的粒子会将振动信号传递给周围的粒子,形成波动传播。
这种机械波就是声波,也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形式。
4. 频率和幅度: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而幅度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二、声音的传播速率声音传播速率是指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用音速来表示。
在不同媒质中,声音的传播速率是不同的。
在理想气体(例如干燥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率约为343米/秒,这是因为气体分子在空气中的平均速度约为每秒500米。
在固体或液体中,声音能够更快地传播,比如水中的声音传播速率约为1498米/秒,而铁或钢中的声音传播速率则更高。
三、声音的传播规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规律,包括折射、反射和衍射等。
1. 折射:声音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当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导致声音的方向发生偏转。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
2. 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当声音遇到一个较大的障碍物时,会以与入射角相等的角度反射回来。
这就是我们在大空旷的地方喊话会有回声的原因。
3. 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当声波通过障碍物的缝隙或绕过障碍物时,会沿着不同的方向扩散出去。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人类能够听到的物理现象,它的产生和传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物质运动的过程。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使周围的空气颤动,从而产生了声波,将声源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转换成了声能。
一般情况下,声波是以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作为传播媒介而进行传输的。
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和人的声带等都是声波的产生源,而声波的振幅、频率和波形特征则通过听觉器官被人们所感知。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又分为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两种方式。
空气传播:
大部分情况下,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媒介进行的。
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速度、振幅大小和波形变化,以波动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红外线和射线的传播常被遮蔽或受到干扰,而声波的传播可能会遇到物体的遮挡,但通常不会完全被隔断。
固体传播:
另一种声音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固体媒介进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传播慢,受固体密度、弹性和形状的影响,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
例如,木头、钢铁或石块等硬质材料通常具备较好的声波传输性能,而泥巴、水泥和沙子等松散材料则弱化了声波的传播能力。
总结: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物理过程,我们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声音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感知体验;而在工业生产、健康医疗等领域,声波的产生和利用也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记住常见的发声体:人→(声带),鸟→(鸣膜),蚊子→翅膀,蟋蟀→摩擦双翅,管乐器→空气柱振动,弦乐器→琴弦振动,敲击类乐器→被敲击面振动,瓶子.(2)声音的传播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②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为v声=340m/s.③回声(声音的反射).(3)声音的传导①声音的传导方式②双耳效应:能判断声源的方位.(应用→立体声)2、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快慢)决定.①超声波(频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②次声波(频率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③乐器的音调:(2)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幅大小、距离发声体远近共同决定.(3)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应用:分辨发声体.(4)声音的波形图3、噪声(1)定义(2)等级划分:50dB、70dB、90dB.(3)控制4、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了解事情、获得信息):B超、探伤.(2)传递能量(帮我们做事):清洗、碎石.、机械运动及其描述(3)记住几种较典型的相对静止实例.如:①加油机与受油机,卡车与联合收割机.②同步卫星与地球或地面上静止物体.③顺流而下的竹排与江水.(4)运动的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①公式:v=s/t.②单位:1m/s=3.6km/h.③几种速度的计算④熟悉几个常见速度.如:步行→约1m/s,自行车→约5m/s,声速,光速,超音速飞机v≥340m/s.2、长度的测量(1)单位(从大到小)光年,km(103m),m,dm(10-1m,1个手掌宽),cm(10-2m,1个手指宽),mm(10-3m),(10-6m),nm(10-9m),(10-10m,分子直径)(2)刻度尺的使用①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选;③放(贴,齐,平);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⑤读(准确值+1位估读值+单位);⑥记.(3)特殊测量方法①累积法(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②替代法(圆柱周长,地图长度);③配合法(硬币直径,身高);④滚动法(花坛周长,汽车里程表);⑤公式法(一卷铜丝长度).3、时间的测量(1)单位(从小到大):秒(s),分(min),时(h),天,月,年.(2)秒表的读数:小格格数×大格圈值+大格示数.(3)列车时间的计算:24h×天数+分钟数.(4)特殊测量:单摆法,脉搏法.4、误差(1)误差不是错误(区别).(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1、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2)应用:激光准直,瞄准,排队看齐,影子的形成.日食(月球挡住太阳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月食(月球钻入地球的影子)小孔成像(倒立、实像、光路图)坐井观天(3)光速: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2)反射种类(3)反射作图:(实线与虚线,箭头,两角相等)(4)平面镜成像:①成像特点:正立、等大、对称(垂直平分)、左右互反、虚像.②作图:规范、实线与虚线、箭头、(对称法作图).(5)凸面镜和凹面镜3、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关系光路可逆(必有反射,光速大介质中对应角大).(2)折射现象及其作图:①池水变浅了.(杀鱼:后下方)(岸上变高了)②筷子变弯了.(往上翘)③平行玻璃砖.④三棱镜.4、光的色散(1)现象:(2)色光三原色:红、绿、蓝.(3)物体的颜色(4)看不见的光1、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质物像位置应用u→∞v=f 缩小为一极小亮点异侧测焦距f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异侧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异侧实像大小的分界点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异侧投影仪、幻灯机u=f v→∞不成像/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u<f / 正立,放大的虚像同侧放大镜通过上述表格,可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常用):(2)像距越大,成像也越大.(类似于小孔成像)(3)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谁更大,则它对应的物(像)也大] (4)物像总沿同方向移动①成实像时(异侧):u↑,v②成虚像时(同侧):u,v应用:放大镜(成更大的像)→适当远离报纸.(5)物距u=f时,为成像最大点.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6)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和u+v≥4f.(当u=v=2f时,取等号)3、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镜头→凸透镜,景物→物体,胶片→光屏)傻瓜相机:焦距f很短,像距v变化小,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位置大致相同.(2)投影仪和幻灯机: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实像.(镜头→凸透镜,投影片、幻灯片→物体,屏幕→光屏)投影片、幻灯片应倒放.(3)眼睛和眼镜(4)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透镜组合)①显微镜②望远镜。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基础练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方式,它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介的震动来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这些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以乐器演奏为例,当乐器的弦线、膜面或空气柱等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不同乐器之间的声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波形等特征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以空气为例来说明声音的传播过程。
1. 压缩和稀疏当声源振动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使空气分子相互挤压和撞击,形成类似于波纹的传播形态。
这种由压缩和稀疏区域组成的波动称为纵波。
2. 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有限的,称为声速。
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下,声速约为每秒343米。
当声音遇到媒介变化时,如进入水中或固体中,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3.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折射是指声波遇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造成声音传播的路径弯曲。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壁面时发生反射,使声音沿原来的方向返回。
衍射是指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声音能够进入遮挡区域。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
2. 声强声强是指声音的能量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
声强的单位是分贝(dB)。
声强越大,声音就越大;声强越小,声音就越小。
3. 波长声波的波长是指声波在媒介中传播一个完整的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一种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它通过媒质传播并激发人们的听觉感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声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让我们沟通交流,还能带给我们美妙的音乐和丰富的听觉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及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媒质(如空气、固体或液体)受到压力的变化,从而产生声波。
以人的喉咙为例,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声带会振动,通过压缩和膨胀空气,形成声波。
这些声波在媒质中以波形的形式传播,最终会进入我们的耳朵。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振动媒质的方式传播。
在空气中的声音传播是最常见的情况。
当声波传入空气中时,它会引起一系列的震动。
具体来说,声波中的震动引起气体中的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从而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
通过这种方式,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
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通过其他媒质传播,如固体(如墙壁、地面)和液体(如水)。
不同的媒质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因为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导致能量传递更快。
而在液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则相对较慢,因为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阻碍了声音传播的速度。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
1. 频率:频率是指声音中的振动数量。
它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1 Hz表示每秒一个完整的振动周期。
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2. 振幅:振幅是声音波峰或波谷相对于平均位置的偏移程度。
振幅越大,声音听起来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听起来越轻柔。
3. 波长:波长是声波中连续两个峰或两个谷之间的距离。
波长和频率有直接的关系,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4.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特定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而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速通常更高。
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理声音是指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声音是一种能量的传递,能引起听觉器官的感知。
本文将介绍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向周围介质传递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物体振动的特征决定了声音的特点,比如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由空气分子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分子向外扩散,形成一个声波。
声波沿着传播介质传播,传递能量。
当声波达到听者的耳朵时,耳朵中的听觉器官会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进而传递至大脑被解读为声音。
三、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几个重要的特性,包括振动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
1. 振动频率:指声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2. 振幅:指声波的振动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 波长:指声波一个完整周期所占据的距离。
波长和频率有关系,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4. 声速: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为343米/秒。
四、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可以在各种介质中传播,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气体中,由于分子间距较大,声音传播较慢;在液体中,由于分子间距较小,声音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中,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五、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声音的传播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介质的性质、温度、湿度和压力等。
不同介质具有不同的声传播速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湿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慢;压力越大,声音传播速度也会增加。
六、应用领域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声学领域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控制,应用于音频技术、音乐、通信等方面。
医学领域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进行超声波检查和诊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 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了解)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不可能听见声音);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1)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2)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至少要将两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波与声能:声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具有能量。
(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40m/s。
(5)回声及其利用:❶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❷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❸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❹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1)乐音、噪声的划分:❶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声源做不规则振动产生的。
❷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和危害: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人能感受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超声波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❷特点:具有方向性强、穿透力强等特点。
❸应用:作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可用于B超、金属探伤、测距等。
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和传播方式。
从电话的铃声、音乐的美妙旋律到我们与他人对话时的语音传递,都涉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那么,声音究竟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路径以及声音的特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
这些被振动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声波。
简单来说,声波就是一种能够传递振动能量的波动现象。
我们可以以敲击一个铃铛为例来说明声音的产生过程。
当我们用力敲击铃铛时,铃铛的金属体开始振动。
振动的铃铛不断压缩和释放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了一系列的正压和负压区域。
这种压缩和释放的变化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达到我们的耳朵。
我们的耳朵感知到这种变化,并将其转化为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
当声波产生后,它会沿着一定的传播路径传播。
在自由空间中,声波会向各个方向扩散。
声波传播的路径通常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和反射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声波直接从声源向外扩散的过程。
以我们与他人对话为例,当我们说话时,声音通过我们的声带产生,然后从嘴巴发出。
声音沿着空气中的传播路径直接到达对方的耳朵。
反射传播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并继续传播的过程。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一个封闭的房间中说话时,声音会被墙壁、天花板等障碍物反射,从而使整个房间充满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受到传播介质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
例如,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通常较快,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则相对较慢。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水中听到的声音会有所不同。
除了传播速度,声音还具有一些特性。
其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频率。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反之则越低沉。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会有所区别。
另外一个重要的特性是振幅。
振幅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声音传播及语言产生原理

声音传播及语言产生原理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达信息、产生情感并使社会互动变得更加丰富。
然而,它的传播以及语言的产生原理是如何的呢?本文将探讨声音传播以及语言产生的原理,并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质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力量,从而将声能转化为机械能。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气流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达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因此,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振动的媒介(通常是空气)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颗粒也跟随振动,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
这些压缩和稀疏的变化以波的形式传播,即声波。
声波传播的速度与媒介的密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在常温下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当声波达到我们的耳朵时,耳朵中的鼓膜会被震动,并将声能转化为机械能,激发神经元产生电信号,进而告知我们有声音传达到了耳朵。
最后,我们来探讨语言的产生原理。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但它是如何产生的呢?语言的产生源于人类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喉咙和语言器官。
语言的产生需要多个层面的协调工作。
首先,语言产生需要大脑的协调。
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语言处理功能。
例如,布罗卡区控制着语言的产生,而温德尔斯区则负责语言的理解。
这些不同的区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进行协作,使得我们的语言能力得以发挥。
其次,语言产生需要喉咙和语言器官的协调工作。
当我们说话时,空气通过喉咙和语言器官的调节产生声音。
喉咙的声带振动可以控制发声,而舌头、唇部和牙齿等语言器官的运动则能够产生不同音位和语音。
这些器官的协调工作使得我们能够产生具有语义的声音。
此外,语言的产生还需要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流的工具,它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逐渐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 时,那么运动员跑了多长时间他才开始计时?设当时气温为20℃。
已知:s=100m,v=340m/s
求:t .
解:因为s=vt ,所以
s 100m
t
== v 340m/s
≈0.29s
答:运动员跑了0.29s 他才开始计时。
2020/12/11
18
已知:v =1500m/s t = 2.5s =1.25s 2
求:s .
解:s=v t =1500m/s×1.25s
=1875m 答:海的深度是1875m。
2020/12/11
15
复习题
汽车以15m/s 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 声,求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azureflameStudio
2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敲击音叉,把叉股插入 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
azureflameStudio
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
的录音机的扬声器上感受
一下。
4
•思考:
敲击鼓面时,能不能看到鼓面在振动
讨论:
用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发声的鼓面也在振动
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 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小球多次被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 是 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2020/12/11
23
3、一般来说,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
过关题
1.在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C )
A.水
B.真空
C.铁
D.空气
2.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
这时几乎听不到音乐声,这主要是因为 ( B )
A.收音机的喇叭不振动了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被玻璃隔绝了
D.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3.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C )
azureflameStudio
8
结论: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
2.通常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 度是340米/秒(米·秒-1)。
azureflameStudio
9
小资料:
在雷雨交加的夏天, 一声响雷后,往往
是雷声轰轰不断。 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azureflameStudio
10
声音多次反射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解:要区别出原声和回声,两者时间必须间隔0.1s以上 空气中的声速可取 v=340m/s
vt s=
34m 0 /s×0.1s =
=17m
2
2
t=0.1s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2020/12/11
14
习题
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 海面,共经过2.5s ,求海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声速约为 1500m/s。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 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2020/12/11
22
练习:
1、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空__气__、 _水__滴___、 人的声带 振动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 又是通过__空__气_传播的。
2020/12/11
19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 A.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产生的
B.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该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C.海上测量船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的深度
D.夏天打雷时,经常听到雷声轰鸣不绝,是由于雷声
经过多次反射造成的
5.运动会上100米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则(
)A
B.大钟还在摆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8.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是340米/秒,一个人面对高山 喊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有( B )
A.340米
B.680米
C.1360米
D.无法判断
2020/12/11
21
9、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
措施,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C )
•2、声能够传递能量
•应用:
•
清洗、排石等
2020/12/11
17
习题
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 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是什么缘故?
答:因为声音沿着铁管传播的速度快,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 乙同学听到的两下响声,一声是先从铁管中传来的,另一声是再从空 气中传来的。
❖思考:
敲一下锣,锣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锣,为 什么声音会立刻停止?
azureflameStudio
5
结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振__动_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azureflameStudio
6
生活中声音的产生:
青蛙呱呱叫,他的鸣嚷在振动。
蟋蟀在鸣叫时,他的翅膀在振动。
蜜蜂发出“翁翁”叫时,他的翅膀跟部的小黑点在跳动 。
鸟鸣叫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在振动。 同学们知道有一种笑树吗?
笑树果实的外壳有许多小孔,壳里的果仁与壳碰撞发出 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azureflameStudio
7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解:s1=v声t
=340m/s×4s
=1360m
s2=v车t =15m/s×4s =s601-ms 2
2
汽车到高山的距离BC=
= 136m 02-60m=650m
答: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650m。
2020/12/11
16
声的利用
•1、声能够传递信息
•应用:
声呐(回声测距与导航),B超,金属探 伤等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2020/12/11
11
回声到达耳朵比 原声晚0.1s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 原声分开。
2020/12/11
12
如果不到0.1s,则回声跟原 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原声
回声
2020/12/11
13
要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 高墙多远?
A.成绩要比实际的好
B.成绩要比实际的差
C.成绩与实际的相符
D.无法判断
6.在一根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
能够听到几次声音( C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2020/12/11
20
7.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敲击后,大钟余 音为止,其主要原因是( B )
A.钟声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