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秀教学教案(3页)语文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课程教学设计

选修1专题七第一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能够说出俄国农奴的处境,俄国工业化落后的表现及根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课件相关史料,积极思考、理解农奴制是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改革的根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
教学过程:放映幻灯片:孙山题词导入新课。
师:这是1916年孙中山观看钱塘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放映幻灯片:提问:同学们请看19世纪中期发生的这些事件,反映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引导学生以全球眼光,从工业文明的扩展、工业化、近代化等角度分析归纳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师:放映亚历山大二世像,并指出他在1861年的改革正是顺应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
这个专题共两课,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探讨他进行改革的原因。
放映幻灯片: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小标题,并归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改革的原因。
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统治者五个方面分析。
过渡: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概述农奴制的由来和发展、放映幻灯片并要求学生归纳农奴制下农奴的处境。
引导学生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方法和技巧。
并提问:从上述材料看俄国的农奴和农民有何区别。
过渡:在这样的处境下,俄国农奴为了争取自由和土地不断地进行抗争。
放映幻灯片:19世纪上半期农民起义提问:上表反映农民起义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原因,即:农奴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农奴的反抗,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公共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程标准: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
2.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重点: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阻碍。
2.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⑵工人: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结论: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三、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③时间:1825年
1)政治方面:工农运动使沙皇专制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农奴制的废存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2)经济方面: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欧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思想上:19世纪初期民主革命思潮席卷全国,动摇沙皇的统治;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
⑴原因:①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
②英法等列强也想趁机宰割土耳其帝国。
③土耳其有重要经济和战略地位;
(2)导火线:争夺“圣地”巴勒斯坦的管辖权问题。
(3)经过: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
(4)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
(5)性质:1)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讲: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
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导演了20年前改革的沙皇”可知此人是进行农奴制改革的亚历山大二世。
3.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此期间俄国经济发机,促进工业发展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说课

3.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 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课后思考?
想一想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俄国是 否会有春天? 试想一下俄国的春景?
2、整个课程分为五大块,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四 个方面阐释俄国面临的危机,根据这些危机最后引出第 五个问题沙皇的抉择,这样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便于 学生记忆。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材料情景导 入法逐步引导学生去层层深入,运用比较法,通 过对比让学生更容易看到问题找到答案,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联系课本和展示相应的图片讲解,介绍十二月 党人以及他们的主张和起义背景和结果,接着 介绍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最后总结起义的意义。
四、克里米亚战争
播放视屏、展示地图,这样可以让学生 融入其中,更好的了解战争的是时间、 背景、导火线、经过、性质、结果、失 败原因以及启示,以及战争的失败给俄 国带来的影响,最后拓展知识,介绍克 里米亚战争的意义。
采用材料问题情景导入法,展示材料一、二引导学生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了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展 示材料三让学生明白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 素,展示材料四、五,引导学生概括俄国农奴制的特 点,最后提问学生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条件,然后解 释农奴制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
二、争取土地和自由抗争
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站在当时俄国农奴 制的角度思考,提问学生如果他们就是当时的农 奴,他们会做出怎样的行动。然后播放视频,让 课堂知识更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主义的 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 响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课时)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和分析俄国1905年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对比不同历史资料,学会辨别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
1.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容易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对沙皇专制统治和革命运动持有片面观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
2.学生在史料分析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较弱。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过程,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
2.难点:分析1905年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理解革命爆发和失败的原因;评价沙皇政府危机时期的政策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4.阐述革命的影响,如: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促进了社会变革、为1917年十月革命奠定基础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1905年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革命爆发和失败的原因。”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多方面分析革命背后的原因,以及革命过程中的不足和失败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课题: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授课人:仇亚洲历史学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2)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3)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4)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倒叙的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克里米亚战争”为线索,创设情景,通过合作探究,层层设问,分析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认识俄国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法:提问、质疑等学法:讨论、阅读等教学重点: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的阻碍;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比较俄国和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国家——印象俄罗斯:(1)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并结合专题七导言,让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18、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
(2)播放视频。
让学生简要了解18、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
二、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过渡:播放视频,(视频见课件)在俄国寻求大国之路上遇到一次挫折(克里米亚战争)一、一个国家——印象俄罗斯在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领导下,俄国通过对内专制和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然而就在俄国处于强盛的巅峰时,却在扩张过程中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挫折。
那么,俄国在扩张过程中到底遭受怎样的挫折?三、教学过程:(一)一次挫折——克里米亚战争1、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的视频,让学生介绍克里米亚战争。
2、提出问题:克里米亚战争结果如何?让学生归纳失败的根源(二)一种制度——农奴制1、出示一组图片,感受农奴制的落后。
2、给予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上归纳农奴制的特点。
政治上:没有人身自由;经济上:遭受农奴主的剥削。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word
教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
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
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目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木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8分)
(3)通过材料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原因: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
(4分)不赞同,(1分)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3分)
(2)俄国失败,(2分)俄国退出比萨拉比亚一部分地区,丧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6分)
(3)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
(4分)。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七单元第1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第七单元第1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学生,具有一定阅读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重点难点
一、重点: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二、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克里米亚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比较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结果却不尽相同”,160年前有这么两场战争,战争失败的一方都接受了条约的限制,但是条约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这两场战争分别是克里米亚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签订的条约分别是《巴黎和约》和《北京条约》。
(幻灯)展示两个条约的内容: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巴黎和约》(1856年,主要交战国:俄国与英法):
(1)俄国把多瑙河口及南比萨拉比亚归还给摩尔达维亚;
(2)俄国将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
(3)俄国不得在黑海沿岸设立海军兵工厂和海军要塞;
(4)多瑙河上贸易航行完全自由,对一切国家开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北京条约》(1860年,主要交战国:中国与英法):。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1教学案:专题七_一_、危机笼罩下的俄国_word版有答案

1.落后的农奴制(1)农奴制下的农奴: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他们所有的财产,包括子女都归地主所有。
(2)农奴制危机: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出现了危机。
2.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农业:①地主建立资本主义农场,农奴制开始走向衰落。
②富农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开始剥削贫农。
(2)工业:①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数目逐年增多。
②俄国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俄国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3.经济特征(1)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农奴制的危机。
(2)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4.任务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须冲破农奴制的束缚。
[深化认知]19世纪中叶,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是近代化,而此时俄国工业的总体特点是“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其表现就是把农奴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使俄国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工业资金和国内市场,因而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1)原因:在俄国社会中受害最深的广大农奴,提出了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
(2)斗争:①全国发生多次起义,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②雇佣工人在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和限制工场管理人员的残暴行为等方面展开了斗争。
(3)作用: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2.敲响农奴制的丧钟(1)十二月党人:①基本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②成员:受西欧经济发展和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军官。
③主要活动:发动起义,结果遭镇压。
(2)革命民主主义者:①赫尔岑:出版《钟声》杂志,号召进步力量为实现民主和农民的解放而斗争。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废除农奴制,必须先消灭沙皇专制制度。
③影响: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呼声与汹涌澎湃的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简述1905年革命的过程、性质及其意义。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
-评价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政策及其失败原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社会矛盾和问题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增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加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俄国历史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吗?它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时期俄国的了解,如沙皇制度、农奴制改革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会被危机笼罩?这场危机又是如何影响俄国历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对历史人物、政策的理解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干扰,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本质规律。此外,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炼不够,容易忽视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对俄国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分析和评价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政策,了解其改革的局限性和失败原因。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2019年文档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是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的第一课,作为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部分,本课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农奴制是俄国走上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主要的障碍,因此必须废除它。
在此我就本课认识做如下设计,仅供同仁指正。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播放克里米亚战争片段)这是一场现代人几乎已经遗忘的战争,1853-1856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英法军队通过第一次使用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铁路和电报等工业革命成果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最终沙皇俄国的失败引发了国内斗争与改革。
(设计意图)克里米亚战争就是本课知识点之一,以影像片段导入,这么多“第一次”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以此导入,让学生直接回归到十九世纪中期那个动荡时代,感受改革前的汹涌澎湃。
(二)新课教学板块一:概念解读――什么是农奴制(展示图片:俄国版图和《国民议会法典》图片)师:请同学们阅读P80关于农奴制含义的知识链接。
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农奴制的特点是什么?(展示材料)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
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罗斯拥有广阔未开发土地。
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
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生: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附于农奴主。
(设计意图)农奴制这个概念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教师应该补充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它的特征。
理解这个概念对把握本节课中心内容至关重要。
板块二:史实认知――俄国的现状师:“穿越”是现今很时髦的一个词,假想同学穿越到1860年的俄国,将会遇到哪些场景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80-84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生1:街上都有出卖农奴的广告,农奴主把他们看成工具,可以相互转让、买卖,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历史ⅰ人民版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认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了解农民的反抗斗争、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列表归纳农奴制改革的措施;探究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封建农奴制度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认识俄国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认识改革的背景。
自主预习课前准备情景引入精彩导言【激情文字式】“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
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 俄国向何处去?导致俄国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图片情景式】这组图片反映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特点?对19世纪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合作交流互动探究⊙探究点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探究目标】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和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
【情景与问题】阅读以下材料,思考问题请思考:(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3)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过程与方法】此题俄国与英国、德国生铁产量、铁路长度的对比,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进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结论与评定】(1)俄国在19世纪中期生铁生产、铁路长度远远落后于英国和德国。
(2)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
(3)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点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探究目标】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民反抗斗争的史实。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

材料三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 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 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 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 材料四 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农民苦不堪言。政府加 重赋税充当军费,使农民在旧的不满中又增添了新的仇恨,结 果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 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战争的失败对俄国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经济上: 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一: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
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哪些条件呢?)
※自由劳动力
※市场
缺乏
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原料 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资金 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技术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1.双方: 俄国-----英国、法国、土耳其 2.起因:
(1)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 (2)转移国内矛盾 (3)俄国入侵土耳其侵犯了英法在土耳其的利益
3.战败原因: 直接原因:俄国武器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 4.影响:
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官贪污成风; 根本原因: 落后的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1.双方: 俄国-----英国、法国、土耳其 2.起因:
(1)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 (2)转移国内矛盾 (3)俄国入侵土耳其侵犯了英法在土耳其的利益
3.战败原因: 直接原因:俄国武器装备落后;武器给养供应 4.影响:
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官贪污成风; 根本原因: 落后的农奴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00002)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1、封建农奴制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2、克里米亚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3、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革命思想。
难点:比较俄国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流程】[导入]教师提问:《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从时间范畴上讲,属于世界史的哪个时代?学生回答:古代世界。
教师提问:专题七、八、九与专题一、二相比,在时间范畴上讲,属于世界史的哪个时代?学生回答:近代世界(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回答)教师提问:近代世界的一个大的发展潮流,是什么?学生回答: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教师讲授: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是近代世界的发展潮流。
而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无非两种方式:革命和改革。
革命,是暴力的自下而上的,对封建制的摧毁比较彻底,比如必修一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改革,是温和的自上而下的,会不同程度地保留封建残余,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七的第一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学习目标展示]请学生大声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师对此目标进行解读:该目标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将其分解为六个子目标:农奴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克里米亚战争和沙皇的抉择。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弄清这六个子目标的详细内容,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构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的。
[师生互动]一、 俄国的农奴制学生展示农奴制的形成及确立时间、农奴制经济和政治上的表现、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关系。
教师订正正确答案:教师点拨: 关系类问题的答题方法,将关系双方用一些词连接成句。
及时训练: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关系:小农经济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7.1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陆江平课时计划:1课时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包括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克里米亚战争、沙皇的抉择五个子目,其核心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由于它还与必修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的难点是比较俄国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内和国际背景(2)理解沙皇政府选择了“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2、目标解析(1)是指要学会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内背景包括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上层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的革命呼声(2)是指学会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际背景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3)是指学会理解沙皇政府选择了“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简述近代沙俄的形成情况:14 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
1546 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沙俄诞生,此时应为封建农奴制。
1613 年7 月11 日,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莫斯科圣母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开创罗曼诺夫王朝。
1721 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参政院授予“俄罗斯帝国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
后领土不断扩张,20 世纪初成为拥有领土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
问题一:根据课文分析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内背景有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1、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内部的发展有哪些表现?A、农业方面:①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开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②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少数富农成为资产阶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质教学教案(4页)

第一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改革背景)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
2.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二)[知识与能力]1、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2、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3、了解俄国农民及其他阶层反专制的斗争。
3、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4、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重点: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阻碍。
2.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1、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2、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准备):分组——全班分为三个小组。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中期的俄国,请看视频,一边看一边把你所得到的信息写学案上。
播放《大国视频》剪辑。
(2分零10秒)完后,停顿(30秒)请同组的的同学共享一下。
提问:可以了吧?我请第组的同学来讲一讲。
()同学?(3人)教师:看来放得太快了,我们再来一遍怎么样?学生反应:好(掌声)。
老师:这次要看仔细了哟!再播放《大国视频》剪辑。
老师:怎么样?再请同学来补充?()同学?(2人)通过同学们的信息,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农奴制给俄国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是吧?这些问题用教材的标题来解读——《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具体来讲:有哪些危机呢?请看材料:请分组讨论。
(1分钟)。
有请第组的代表发言?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教师追问:你的依据是?学生各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
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②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③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④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俄国农奴制背景下的经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的分析对比,对俄国社会各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实质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揭示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统治要维护,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废除农奴制!
(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障碍体现。
2、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3、反对农奴制和沙皇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革命思想。
难点: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四)新课过程
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1、俄国的农奴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相关信息点:
①大约形成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已存在三百多年。
②农奴制下,地主可以随意榨取农奴,随意殴打、虐待农奴,甚至出卖他们。
③农奴被固定在地主庄园里,他们的财产、子女都归地主所有。
2、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指导学生浏览课本,指名学生梳理教材要点: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
农业方面:销往国内和西欧市场的粮食出口量激增,一部分地主为增加货币收入,开始采用雇工生产,使用新式农具;农奴阶级内部发生分化,少数富裕的农民赎买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
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工业方面:从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②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改革前夕俄国与西欧经济社会状况对比
③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农奴制度阻碍
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十分明显,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如下结论:19世纪上半叶,由于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同时,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表现在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等各方面。
要在俄国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冲破农奴制的束缚是首要任务。
..............................
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得到如下认识:
1、从1826年到1861年改革前,俄国共发生了一千多次农民起义,规模越来越大。
2、受农民影响,受资本主义和农奴制度双重压迫的工人以及遭受阶级压迫、民族歧视的少数民族,也不断起来斗争。
3、这些斗争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十二月党人:一些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俄国贵族军官成立的秘密革命组织,主张废除农奴制、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②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起义爆发,结果失败。
说明: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
...............
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从下而上摧毁农奴制的力量还不具备!.............................
2、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
①赫尔岑: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出版《钟声》杂志,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实现民主和农民的解放而斗争。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认为只有革命才是农奴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认为废除农奴制,必须先消灭沙皇专制制度。
3、意义和作用
思想界的呼声与农奴起义相互促进,有效地打击了沙皇政府的统治,迫使政府不得不正视危机,寻求出路。
四、克里米亚战争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指名学生回答问题,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如下知识点:
1、战争目的:沙皇和贵族们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统治困境,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2、时间:1853年-1855年
3、参战双方:俄国对土耳其,俄国对英法联军
4、性质:双方均是为了夺取各自在中近东的霸权地位,所以是非正义的战争。
5、结果:1855年,俄国战败,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
6、影响: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大大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引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统治阶级认识到俄国的落后,痛下决心,废除农奴制。
五、沙皇的抉择
内忧外困的形势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早在1856年3月就认识到,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1861年,改革草案终于在国务会议上通过。
(五)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必然性: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表现方面: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等)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农民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3、思想上:出现反对专制统治和农奴制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5、沙皇的态度: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做出“自上而下”改革的抉择。
(六)课堂小结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当时俄国新的生产力发展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冲突所引起的封建农奴制危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的主动权掌握在了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手里,结果又会如何呢?同学们课下进行预习,我们下节课来揭晓答案!
(七)作业
1、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抉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推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