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2013届理科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立体几何(教师版)
理科(师版)立体几何第2讲 空间线
立体几何第2讲 (原稿)空间线、面关系、判定、性质、证明、求解(一)概念复习(平面的性质公理、等角定理、异面直线夹角、垂直、线面角、二面角、摄影、距离)11.【2012高考真题重庆理9】设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分别为1,1,1,1和a ,且长为a 的棱异面,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 (B ) (C ) (D ) 【答案】A1 .(2013年高考湖南卷(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 )A .1B .2C .2-12D .2+12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P 为BC 的中点,Q 为线段1CC 上的动点,过点A,P,Q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S.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①②③⑤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来源:学*科*网Z*X*X*K]①当102CQ <<时,S 为四边形;②当12CQ =时,S 为等腰梯形;③当34CQ =时,S 与11C D 的交点R 满足1113C R =;④当314CQ <<时,S 为六边形;⑤当1CQ =时,S【答案】①②③⑤(二)关系(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注意平面到空间的迁移)3.(2013年高考浙江卷(理))设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A .若m ∥α,n ∥α,则m ∥nB .若m ∥α,m ∥β,则α∥βC .若m ∥n,m ⊥α,则n ⊥αD .若m ∥α,α⊥β,则m ⊥β4.(2013年高考广东卷(理))设l 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l α,//l β,则//αβB .若l α⊥,l β⊥,则//αβC .若l α⊥,//l β,则//αβD .若αβ⊥,//l α,则l β⊥5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纯WORD 版含答案))已知为异面直线,平面,平面.直线满足,,,l m l n l l αβ⊥⊥⊄⊄,则( )NA 1A .,且B .,且C .与相交,且交线垂直于 D .与相交,且交线平行于【答案】D3.【2012高考浙江理5】 设l 是直线,a ,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 . 若l ∥a ,l ∥β,则a ∥β B . 若l ∥a ,l ⊥β,则a ⊥β C . 若a ⊥β,l ⊥a ,则l ⊥β D . 若a ⊥β, l ∥a ,则l ⊥β 4.【2012高考真题四川理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 、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 、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2012高考真题浙江理10】已知矩形ABCD ,AB=1,BC=2。
2013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资料
第十章 立体几何第一单元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纲要求】1. 了解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公理1~4,确定平面的四种方法(公理3、推论1~3). 2. 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3. 理解两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及性质.4. 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知识回顾】1.公理1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理2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理3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1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2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3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公理及等角定理;5.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异面直线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直线和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 ; 8.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 9.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 10.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 1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1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 1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 14.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15.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 1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17.“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的相互转化. 【方法回顾】例1.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1DD 、DB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11ABC D ; (2)求证:1EF B C ⊥; (3)求三棱锥EFC B V -1的体积.解:(1)连结1BD ,在B DD 1∆中,E 、F 分别为1D D ,DB的中点,则11111111////EF D BD B ABC D EF ABC D EF ABC D ⎫⎪⊂⇒⎬⎪⊄⎭平面平面平面 CDBFE D 1C 1B 1AA 1(2)1111111,B C ABB C BC AB B C ABC D AB BC B ⊥⎫⎪⊥⎪⎬⊂⎪⎪=⎭平面⇒111111B C ABC D BD ABC D ⊥⎫⇒⎬⊂⎭平面平面111//B C BD EF BD ⊥⎫⎬⎭1EF B C ⇒⊥(3)11CF BDD B ⊥ 平面1CF EFB ∴⊥平面且C F B F ==112EF BD ==,1B F ===13B E ===,∴22211EF B F B E +=,即190EFB ∠=11113B EFC C B EF B EF V V S CF --∆∴==⋅⋅=11132EF B F CF ⨯⋅⋅⋅=11132⨯=例2.如图,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2AD DE AB ==,F 为CD 的中点.(1)求证://AF 平面BCE ; (2)求证:平面BCE ⊥平面CDE ; (3)求直线BF 和平面BCE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方法一:(1)证法一:取CE 的中点G ,连FG BG 、.∵F 为CD 的中点,∴//GF DE 且12GF DE =. ∵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 ∴//AB DE ,∴//GF AB . 又12AB DE =,∴GF AB =. ∴四边形GFAB 为平行四边形,则//AF BG . ∵AF ⊄平面BCE ,BG ⊂平面BCE ,∴//AF 平面BCE .证法二:取DE 的中点M ,连AM FM 、.∵F 为CD 的中点,∴//FM CE .∵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DE AB .又12AB DE ME ==,∴四边形ABEM 为平行四边形,则//AM BE .∵FM AM ⊄、平面BCE ,CE BE ⊂、平面BCE , ∴//FM 平面BCE ,//AM 平面BCE .又FM AM M = ,∴平面//AFM 平面BCE . ∵AF ⊂平面AFM ,∴//AF 平面BCE .(2)证明:∵ACD ∆为等边三角形,F 为CD 的中点,∴AF CD ⊥.∵DE ⊥平面ACD ,AF ⊂平面ACD ,∴DE AF ⊥. 又CD DE D = ,故AF ⊥平面CDE . ∵//BG AF ,∴BG ⊥平面CDE .ABCDEFABC DEF MH G∵BG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CDE .(3)证明:在平面CDE 内,过F 作FH CE ⊥于H ,连BH . ∵平面BCE ⊥平面CDE , ∴FH ⊥平面BCE . ∴FBH ∠为BF 和平面BCE 所成的角.设22AD DE AB a ===,则sin 452FH CF =︒=,2BF a ===,R t △FHB中,sin 4FH FBH BF ∠==. ∴直线BF 和平面B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 方法二:证明:设22AD DE AB a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 xyz -,则()()()()()000200,0,0,,,0,,2A C a B a D a E a a ,,,,,.∵F 为CD的中点,∴3,02F a ⎛⎫⎪ ⎪⎝⎭.(1) ()()3,0,,,2,0,2AF a BE a a BC a a ⎛⎫===- ⎪ ⎪⎝⎭, ∵()12AF BE BC =+ ,AF ⊄平面BCE ,∴//AF 平面BCE .(2)∵()()3,,0,,0,0,0,222AF a a CD a ED a ⎛⎫==-=- ⎪ ⎪⎝⎭, ∴0,0AF CD AF ED ⋅=⋅= ,∴,AF CD AF ED ⊥⊥ . ∴AF ⊥平面CDE ,又//AF 平面BCE , ∴平面BCE ⊥平面CDE .(3)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0,0n BE n BC ⋅=⋅=可得:0,20x z x z +=-=,取()1,2n =.又3,2BF a a ⎛⎫=- ⎪ ⎪⎝⎭,设BF 和平面BCE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BF n BF n θ===⋅ . ∴直线BF 和平面B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67.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基础训练】1.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平面γ都相交,则这三个平面可能的交线有 条. 2.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
名师讲坛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立体几何 (2讲86张PPT)
3. (必修2 P69复习题6)在正三棱锥S-ABC中,求证:SA⊥BC. 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解答】设O为△ABC的中心.由题意,连接SO,则SO⊥平面ABC,所以SO⊥ BC.又AO⊥BC,所以BC⊥平面SOA,所以SA⊥BC.
4. (必修2 P71复习题21)如图(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N在线段B1D1 上,且D1N=2NB1,点M在线段A1B上,且BM=2MA1,求证:MN∥平面AC1B.
注意平面几何性质的应用
(第4题(1))
【解答】如图(2),连接C1N,并延长交A1B1于点P.
因为DN1BN1=DP1BC11=CN1PN=21,所以P为A1B1的中点. 同理,连接AM,并延长交A1B1于点Q,则Q为A1B1的中点, 所以P,Q两点重合. 因为CN1PN=21,AMMP=MBMA1=21,即CN1PN=AMMP, 所以MN∥AC1.
所以AP⊥平面BCC1B1. 又B1C⊂ 平面BCC1B1,所以AP⊥B1C. 因为AP∩PQ=P,AP,PQ⊂ 平面APQ,
所以B1C⊥平面APQ.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平面PAC⊥底面ABCD,PA=PC,M是 AD的中点,且BM⊥PC,CD∥平面PMB.
(变式) (1) 求证:CD∥BM; 【解答】 因为CD∥平面PMB,CD⊂ 平面ABCD, 平面PMB∩平面ABCD=BM,所以CD∥BM.
(2) 求证:CD⊥平面PAC. 【解答】 设AC∩BM=O,连接PO. 因为CD∥BM,M是AD的中点, 所以OM是△ACD的中位线,则O是AC的中点. 又PA=PC,所以PO⊥AC. 因为平面PAC⊥底面ABCD,平面PAC∩底面ABCD=AC,PO⊂ 平面PAC,所以 PO⊥底面ABCD.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讲义资料
1平行关系例题讲解:例1:已知四面体ABCD 中:M 、N 分别是△ABC 和△ACD 的重心:求证:(1)MN ∥平面ABD : (2)BD ∥平面CMN 。
答案与提示:连CM 、CN 分别交AB 、AD 于E 、F :连EF :易证 MN ∥EF ∥BD例2.已知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顶点A 在平面α内:顶点B 、C 在平面α的上方:BD 为AC 边上的中线:B 、C 到平面α的距离BB 1=2:CC 1=4. (1)求证:BB 1∥平面ACC 1 (2)求证:BD ⊥平面ACC 1 (3)求四棱锥A -BCC 1B 1的体积 答案与提示:(3)307例3.已知P 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 求证:MN ∥平面P AD : (2) 求证:MN ⊥CD :(3) 若平面PCD 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为θ:问能否确定θ的值:使得MN 是异面直线AB 与PC 的公垂线.答案与提示:(3)45°备用题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面ABC :△ABC 为正三角形: 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设AB =2P A =2:(1)如何在BC 上找一点F :使AD ∥平面PEF ?说明理由: (2)对于(1)中的点F :求二面角P -EF -A 的大小: 答案与提示:(1)F 为CD 中点(2)arctan2作业D CB M AN P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12 AB :点E 、M 分别为A 1B 、C 1C 的中点:过A 1:B :M 三点的平面交C 1D 1于点N 。
(1)求证:EM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B -A 1N -B 1的正切值。
答案与提示:(2)arctan542垂直关系例题讲解:例1: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CA :P A ⊥底面ABC :D 为AB 的中点.(1)求证:CD ⊥PB :(2)设二面角A -PB -C 的平面角为α:且tan α=7:若底面边长为1: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 答案与提示:(2)18例2:已知ABCD —A 1B 1C 1D 1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E 、F 分别是棱AA 1和CC 1的中点:G 是A 1C 1的中点.(1)求证平面BFD 1E ⊥平面BGD 1: (2)求点G 到平面BFD 1E 的距离: (3)求四棱锥A 1-BFD 1E 的体积.答案与提示:(2)66a (3) 16a 3例3: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AB :∠BCD =45°:∠BAD =90°:将△ABD 沿对角线BD 折起:记折起点A 的位置为P :且使平面PBD ⊥平面BCD . (1)求证:CD ⊥平面PBD :(2)求证:平面PBC ⊥平面PDC : (3)求二面角P —BC —D 的大小.答案与提示:(2)先证PB ⊥面PCD (3)arctan 2备用题在三棱锥S -ABC 中:已知SA =4:AB =AC :BC =3 6 ,∠SAB =∠SAC =45°,SA 与底面ABC 所的角为30°.BA PD CE(1)求证:SA ⊥BC :(2)求二面角S —BC —A 的大小: (3)求三棱锥S —ABC 的体积. 答案与提示:(2)arctan 23 3 (3)9 2作业1.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且∠DAB =60°:AB =2CD :∠DCP =45°:设CD =a .(1)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2)求证:AD ⊥PB . 答案与提示:(1)34a 3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与直角三角形BCD 成直二面角:且∠BCD =90°:∠CBD =30°.(1)求证:AB ⊥CD :(2)求二面角D —AB —C 的大小: 答案与提示:(2)arctan 233 空间角例1、如图1:设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F 是A 1B 1的中点:且SC CBAAAB(1)求证:AF ⊥A 1C : (2)求二面角C -AF -B 的大小.解:(1)如图2:设E 是AB 的中点:连接CE :EA 1.由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知AA 1⊥平面ABC :而CE 平面ABC :所以CE ⊥AA 1:∵AB =2AA 1=2a :∴AA 1=a :AA 1⊥AE :知AA 1FE 是正方形:从而AF ⊥A 1E .而A 1E 是A 1C 在平面AA 1FE 上的射影:故AF ⊥A 1C :(2)设G 是AB 1与A 1E 的中点:连接CG .因为CE ⊥平面AA 1B 1B :AF ⊥A 1E :由三垂线定理:CG ⊥AF :所以∠CGE 就是二面角C -AF -B 的平面角.∵AA 1FE 是正方形:AA 1=a :∴11222EG EA a ==: ∴2216222CG a a =-=: ∴tan ∠CGE =6232CG EG a ===:∠CGE =60:从而二面角C -AF -B 的大小为60。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数学二模试题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2013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已知i为虚数单位,则复数=()A.+i B.﹣+iC.﹣iD.﹣﹣i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两个复数相除,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运算求得结果.解答:解:复数===﹣i,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法,虚数单位i的幂运算性质,属于基础题.2.(3分)(2013•合肥二模)已知集合A={x∈R||x|≥2},B={x∈R|x2﹣x﹣2<0}且R为实数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R B.A∩B≠∅C.A⊆(∁R B)D.A⊇(∁R B)考点:子集与交集、并集运算的转换.专题:探究型.分析:先分别求出集合A,B,然后求出集合A∪B,A∩B以及∁R B,利用集合中元素的关系去判断各选项之间的关系.解答:解:集合A={x∈R||x|≥2}={x∈R|x≥2或x≤﹣2},B={x∈R|x2﹣x﹣2<0}={x∈R|﹣1<x<2}.所以A∪B={x∈R|x>﹣1或x≤﹣2},所以A错误.所以A∩B=∅,所以B错误.∁R B={x∈R|x≥2或x≤﹣1},所以A⊆(∁R B),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考点是利用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去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3.(3分)(2013•临沂二模)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侧视图中的圆弧是半圆),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92+14πB.82+14πC.92+24πD.82+24π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下面是棱长为5,4,4的长方体;上面是一个半圆柱,其轴截面与长方体的上面重合.据此即可得出该几何体的表面积.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下面是棱长为5,4,4的长方体;上面是一个半圆柱,其轴截面与长方体的上面重合.∴该几何体的表面积=5×4×3+4×4×2+π×22+2π×5=92+14π.故选A.点评:由三视图正确恢复原几何体是解题的关键.4.(3分)若α是第四象限角,tan(+α)=﹣,则cos(﹣α)=()A.B.﹣C.D.﹣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根据α是第四象限角,tan(+α)=﹣=<0,可得+α仍是第四象限角,故 cos(﹣α)=sin(+α).再由+=1,求得 sin(+α)的值,即可求得cos(﹣α)的值.解答:解:∵α是第四象限角,tan(+α)=﹣=<0,∴+α仍是第四象限角,∴cos(﹣α)=sin(+α).再由+=1,求得 sin(+α)=﹣,可得cos (﹣α)=﹣,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5.(3分)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6B.5C.4D.3考点:循环结构.专题:图表型.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利用循环计算i值,并输出满足条件S>20的第一个i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用表格将程序运行过程中变量k的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不难给出答案.解答:解: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如下表示: s i 是否继续循环循环前 1 1/第一圈 1 2 是第二圈 2 3 是第三圈 6 4 是第四圈 24 5 否故最后输出的i值为:5,故选B.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6.(3分)设m,n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①②③④其中,真命题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专题:证明题.分析:对每一选支进行逐一判定,不正确的只需取出反例,正确的证明一下即可.解答:解:对于①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证α∥β,α∥γ,则β∥γ,正确对于②面BD⊥面D1C,A1B1∥面BD,此时A1B1∥面D1C,不正确对应③∵m∥β∴β内有一直线与m平行,而m⊥α,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α⊥β,故正确对应④m有可能在平面α内,故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7.(3分)从1到1O这十个自然数中随机取三个数,则其中一个数是另两个数之和的概率是()A.B.C.D.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所有的取法有=120种,其中一个数是另两个数之和的取法用力矩发求得共计20种,由此求得一个数是另两个数之和的概率.解答:解:所有的取法有=120种,其中一个数是另两个数之和的取法有(1,2,3)、(1,3,4)、(1,4,5)、(1,5,6)、(1,6,7)、(1,7,8)、(1,9,10)、(2,3,5)、(2,4,6)、(2,5,7)、(2,6,8)、(2,7,9)、(2,8,10)、(3,4,7)、(3,5,8)、(3,6,9)、(3,7,10)、(4,5,9)、(4,6,10),共计20种,故其中一个数是另两个数之和的概率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主要查古典概型问题,可以列举出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和满足条件的事件,列举法,是解决古典概型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属于基础题.8.(3分)已知实数x,y满足,则x+2y的取值范围为()A.[12,+∞)B.[0,3] C.[0,12] D.[3,12]考点:简单线性规划.专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设z=x+2y,则,平移直线根则析:,分析取得最优解的点的坐标,然后求出此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解:设z=x+2y,则,作出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答:平移直线,由平移可知,当直线经过点D时,直线的纵截距最小,此时z 最小,当直线经过点B时,直线的纵截距最大,此时z最大,由,得,即B(4,4),代入z=x+2y,得z的最大值为z=4+2×4=12.由,得,即D(4,﹣2),代入z=x+2y,得z的最小值为z=4﹣2×2=0,所以x+2y的取值范围为[0,12].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内容,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评:9.(3分)已知a=[(sin)2﹣]dx:,则(ax+)9展开式中,关于x的一次项的系数为()A.﹣B.C.﹣D.考点:二项式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专题:计算题;概率与统计.分析:先求定积分得到a的值,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令x的幂指数等于1,求出r 的值,即可求得关于x的一次项的系数.解答:解:已知a=[(sin)2﹣]dx=[\frac{1﹣cosx}{2}﹣]dx= dx=(﹣sinx)=﹣,则(ax+)9 =﹣,故它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T r+1=﹣••x﹣r=﹣•2r﹣9•x9﹣2r.令9﹣2r=1,解得r=4,故关于x的一次项的系数为﹣×2﹣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求定积分的值,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某项的系数,属于中档题.10.(3分)过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F(﹣c,0)(c>0),作倾斜角为的直线FE交该双曲线右支于点P,若=(+),且•=0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1 C.D.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判断出E为PF的中点,据双曲线的特点知原点O为两焦点的中点;利用中位线的性析:质,求出PF′的长度及判断出PF′垂直于PF;通过勾股定理得到a,c的关系,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解答:解:在Rt△PFF′中,OE=OF=c.∵=(+),∴E为PF的中点,令右焦点为F′,则O为FF′的中点,则PF′=2OE=c,∵•=0,∴OE⊥PF∴PF′⊥PF∵PF﹣PF′=2a∴PF=PF′+2a=2a+c在Rt△PFF′中,PF2+PF′2=FF′2即(2a+c)2+c2=4c2⇒所以离心率e==+1.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在圆锥曲线中,求离心率关键就是求三参数a,b,c的关系,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1.(5分)随机变量ξ﹣N(10,100),若P(ξ>11)=a,则P(9<ξ≤ll)= 1﹣2a .考点: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根据P(ξ>11)=a,且正态分布曲线是以μ=10为对称轴,得到P(ξ<9)=P(ξ析:>11)=a,根据对称性即可求出要求的概率.解答:解:∵P(ξ>11)=a,且正态分布曲线是以μ=10为对称轴,∴P(ξ<9)=P(ξ>11)=a,∵P(9<ξ≤ll)=1﹣2P(ξ>11)=1﹣2a.故答案为:1﹣2a.点评:本题考查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出正态曲线的对称轴,在对称轴两侧对应的数据的概率相等.12.(5分)在直角坐标系x0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若以直角坐标系x0y的O点为极点,0x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建立极坐标系,得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若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则AB=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把直线l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把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把直线方程和曲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出 x1+x2=,x1•x2=﹣.再利用弦长公式求出结果.解答:解: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消去参数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y=x+.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即ρ2=2ρ[+]=+,即 x2+y2=x+y.把直线的方程代入化简可得 4x2﹣x﹣=0,∴x1+x2=,x1•x2=﹣.∴AB=|x1﹣x2|=2 =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方法,弦长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3.(5分)已知函数f(x)=e x﹣ae﹣x,若f′(x)≥2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考点: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先求导数f′(x),要使f′(x)≥2恒成立,则将不等式进行转化为含参数恒成立问题.解答:解:函数的导数f'(x)=e x+ae﹣x,所以由f′(x)≥2得,,即成立.设t=e x,则t>0,则函数,因为t>0,所以当时,y有最小值3,所以a≥3.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的考点是导数的计算,以及含参数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最值恒成立问题往往转化为最值恒成立.14.(5分)已知数列{a n}满足a n•a n+1•a n+2•a n+3=24,且a1=1,a2=2,a3=3,则a1+a2+a3+…+a2013= 5031 .考点:归纳推理;数列的求和.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a n•a n+1•a n+2•a n+3=24,以n+1代n,得出a n+1•a n+2•a n+3•a n+4=24,两式相除可推断出a n+4=a n,进而可知数列{a n}是以4为周期的数列,只要看2013是4的多少倍,然后a1=1,a2=2,a3=3,求出a4,而2013是4的503倍余1,故可知S2013=503×(1+2+3+4)+1答案可得.解答:解答:解:依题意可知,a n•a n+1•a n+2•a n+3=24,以n+1代n,得出a n+1•a n+2•a n+3•a n+4=24,两式相除可推断出a n+4=a n,∴数列{a n}是以4为周期的数列,求得a4=4∴S2013=503×(1+2+3+4)+1=5031故答案为:503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式和数列的求和问题.本题的关键是找出数列的周期性.15.(5分)若以曲线y=f(x)任意一点M(x,y)为切点作切线l,曲线上总存在异于M 的点N(x1y1),以点N为切点作切线l1,且l∥l1,则称曲线y=f(x)具有“可平行性”.下列曲线具有可平行性的编号为②③.(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函数的编号)①y=x3﹣x②y=x+③y=sina④y=(x﹣2)2+lnx.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导数的概念及应用.分析: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将定义转化为:“方程y′=a(a是导数值)至少有两个根”,利用:y′=﹣1时,x的取值唯一判断①不符合;对于②和③分别求出导数列出方程化简后判断;对于④求出导数化简后,再由△=0时解唯一判断④不符合.解答:解:由题意得,曲线具有可平行性的条件是:方程y′=a(a是导数值)至少有两个根,①、由y′=3x2﹣1知,当y′=﹣1时,x的取值唯一,只有0,不符合题意;②、由y′=1﹣=a(x≠0且a≠1),即=1﹣a,此方程有两不同的个根,符合题意;③、由y'=cosx和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知,cosx=a(﹣1≤a≤1)的解有无穷多个,符合题意;④、由y'=2x﹣4+(x>0),令2x﹣4+=a,则有2x2﹣(4+a)x+1=0,当△=0时解唯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②③.点评: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关键是将定义正确转化为:曲线上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点,对应的导数值相等,综合性较强,考查了转化思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12分)已知函数f(x)=msinx+cosx(I)若m=2,f(α)=,求cosα;(II)若f(x)最小值为﹣,求f(x)在[﹣π,]上的值域.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复合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I)由条件可得2sinα+cosα=.再由 cos2α+sin2α=1,求得cosα 的值.(II)若f(x)=msinx+cosx的最小值为﹣=﹣,求得m的值,可得 f(x)=sin(x+).再由 x∈[﹣π,],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求得函数f(x)的值域.解答:解:(I)若m=2,f(α)=,则由函数f(x)=msinx+cosx,可得2sinα+cosα=.再由 cos2α+sin2α=1,求得cosα=﹣,或cosα=1.(II)若f(x)=msinx+cosx的最小值为﹣=﹣,∴m=1,或m=﹣3(舍去).∴f(x)=msinx+cosx=sinx+cosx=sin(x+).∵x∈[﹣π,],可得 x+∈[﹣,].又sin ()=sin (+)=sin cos +cos sin =,故sin(x+)∈[﹣1,],故函数f(x)的值域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求法,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属于中档题.17.(12分)某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大比拼活动,活动要求:参加者物理、化学实验操作都必须参加,有50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评委老师对这50名学生实验操作进行评分,每项操作评分均按等级采用5分制(只打整数分),评分结果统计如下表:物理得分值y学生数化学的分值x1分2分3分4分5分1分 1 3 1 0 12分 1 0 7 5 13分 2 1 0 9 34分 1 2 6 0 15分0 0 1 1 3(I)若随机抽取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求“化学实验得分为4分且物理实验得分为3分”学生被抽取的概率;(II)从这50名参赛学生中任取1人,其物理实验与化学实验得分之和为ξ,求ξ的数学期望.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分析:(I)从表中可以看出,“化学实验得分为4分且物理实验得分为3分”学生数为6名,由此可求概率;(II)确定ξ的所有可能的取值,求出概率,即可得到分布列与期望.解答:解:(I)从表中可以看出,“化学实验得分为4分且物理实验得分为3分”学生数为6名,所以“化学实验得分为4分且物理实验得分为3分”学生被抽取的概率为=;(II)ξ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2,3,4,5,6,7,8,9,10,则ξ的分布列为ξ 2 3 4 5 6 7 8 9 10P∴Eξ=2×+3×+4×+5×+6×+7×+8×+9×+10×=.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知识的运用,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8.(12分)在几何体ABCDE中,AB=AD=BC=CD=2,AB丄AD,且AE丄平面ABD,平面BD丄平面ABD(I)当AB∥平面CDE时,求AE的长;(II)当AE=2+时,求二面角A﹣EC﹣D的大小.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综合题;空间向量及应用.分析:(Ⅰ)设AE=a,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2,0,0),D(0,2,0),E(0,0,a),取BD中点T,连CT,AT,求出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为,根据AB∥平面CDE可得=0,由此可求出a值,即AE长;(Ⅱ)转化为求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由(Ⅰ)易知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可证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为=(﹣2,2,0),利用向量夹角公式即可求得,注意二面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解答:解:(Ⅰ)设AE=a,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2,0,0),D(0,2,0),E(0,0,a),取BD中点T,连CT,AT,则CT⊥BD,又平面CBD⊥平面ABD,∴CT⊥平面ABD,∴CT∥AE,∵CD=BC=2,BD=2,∴CD⊥CB,∴CT=,∴C(1,1,),=(2,0,0),=(0,﹣2,a),=(1,﹣1,),设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为=(x,y,z),则有,则﹣2y+az=0,x﹣y+z=0,取z=2,则y=a,x=a﹣2,所以=(a﹣2,a,2),∵AB∥平面CDE,∴=0,∴a﹣2=0,所以a=2;(Ⅱ)∵a=2+,∴由上述(Ⅰ)易知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BD⊥AT,BD⊥AE,∴BD⊥平面ACE,则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为=(﹣2,2,0),故cos<,>=,所以θ=,故二面角A﹣EC﹣D的大小为.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判定线面平行,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学生推理论证能力,属中档题.19.(13分)已知椭圆:+=1(a>b>0)的长轴长为4,且过点(,).(I)求椭圆的方程;(II)设A,B,M 是椭圆上的三点.若=+,点N为线段AB的中点,C (﹣,0),D (,0),求证:|NC|+|ND|=2.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I)利用椭圆长轴长为4,且过点(,),求出几何量,即可求椭圆的方程;(II)证明线段AB的中点N 在椭圆上,利用椭圆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解答:(Ⅰ)解:由题意:2a=4,所以a=2,∵橢圆:+=1过点(,),∴∴b2=1∴所求椭圆方程为;(II)证明:设A(x1,y1),B(x2,y2),则,∵=+,∴M(,)∴∴∵点N为线段AB的中点∴N(,)∴=∴线段AB的中点N 在椭圆上∵椭圆的两焦点为C (﹣,0),D (,0),∴|NC|+|ND|=2.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椭圆定义的运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0.(13分)在数{a n}中,a1=1,a2=,a n+1﹣a n+a n﹣1=0(n≥2,且n∈N*)(I)若数列{a n+1+λa n}是等比数列,求实数λ;(Ⅱ)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Ⅲ)设S n =求证:S n <.考点: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等比关系的确定.专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I)由数列{a n+1+λa n}是等比数列,可设a n+1+λa n=μ(a n+λa n﹣1),根据条件即可得到结论;(II)n≥2时,a n ﹣a n﹣1=3n﹣1①,a n﹣3a n﹣1=②,从而可求数列的通项;(III )证明(n≥2),利用放缩法,可得结论.解答:(I)解:由数列{a n+1+λa n}是等比数列,可设a n+1+λa n=μ(a n+λa n﹣1)(n≥2)∴a n+1+(λ﹣μ)a n﹣λμa n﹣1=0,∵a n+1﹣a n+a n﹣1=0,∴,∴λ=﹣或λ=﹣3;(II)解:由上知,n≥2时,a n ﹣a n﹣1=3n﹣1①∴a n﹣3a n﹣1=②由①②可得;(III)证明:由(II)知,>0,∵a n﹣3a n﹣1=,∴a n>3a n﹣1∴(n≥2)∴S n<=﹣<∴S n<.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考查等比数列的运用,考查数列与不等式的联系,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1.(13分)已知函数f(x)=xlnx.(I)若函数g(x)=f(x)+x2+ax+2有零点,求实数a的最大值;(II)若∀x>0,≤x﹣kx2﹣1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I))由函数g(x)=f(x)+x2+ax+2有零点,即g(x)=xlnx+x2+ax+2在(0,+∞)上有实数根.即﹣a=lnx+x+在(0,+∞)上有实数根.令h(x)=,(x>0),利用导数求出h(x)的最小值,则﹣a≤h(x)min.(II))由已知∀x>0,≤x﹣kx2﹣1恒成立⇔.令g (x)=x﹣1﹣lnx,x>0.利用导数得出g(x)的最小值即可.解答:解:(I)∵函数g(x)=f(x)+x2+ax+2有零点,∴g(x)=xlnx+x2+ax+2在(0,+∞)上有实数根.即﹣a=lnx+x+在(0,+∞)上有实数根.令h(x)=,(x>0),则=.解h′(x)<0,得0<x<1;解h′(x)>0,得x>1.∴h(x)在(0,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h(x)在x=1时取得极小值,即最小值h(1)=3.∴﹣a≥3,解得a≤﹣3.∴实数a的最大值为﹣3.(II)∵∀x>0,≤x﹣kx2﹣1恒成立,∴lnx≤x﹣1﹣kx2,即.令g(x)=x﹣1﹣lnx,x>0.=,令g′(x)>0,解得x>1,∴g(x)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令g′(x)<0,解得0<x<1,∴g(x)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当x=1时,g(x)取得极小值,即最小值,∴g(x)≥g(1)=0,∴k≤0,即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0].点评:熟练掌握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等价转化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关键.。
2013年高考备考讲座提纲--数学解读会
18
19
20
21
导数问题
立体几 何
数列问 题
丌等式 问题
以核辐射 背景的概 率统计
抛物 线问 题
知识 要求
1.极值点 1.线线 2.已知单调 平行 性求参数 值 2.求体 积
1.通项 2.前n项 和
1.证明 3 .证明
求轨 1求概率 迹 2求EX 3求EX的最 小值
11理科
函数题(包括导数不等式三角函数)占了44分, 29.3%
复 数
双 曲 线
奇 偶 性
线 性 规 划
极 坐 标
三 视 图
命 题 的 否 定
集 合 中 的 排 列 组 合
三 角 函 数 问 题
函 数 图 象
11理科
填 空 题 知 识 考 点
11
12
13
14
15
程序框 图
二项式定 理
向量
三角形中的 三角函数
直线过 整点问 题
11理科
解答 题
问题 背景
16
17
1.角 2.面积
1.单调 性和极 值 2丌等式 证明
1.线面 平行 2线面垂 直 2.求体 积
1.求椭 囿方程 2. 求角 平分线 方程 3 对称 问题
等差数列 证明
10理科
函数题(包括导数不等式三角函数)占了44分, 29.33%
解析几何占了22分,14.7%
立体几何占了23分,15.3% 概率统计占了23分,15.3%
研读考纲 把握规律 高效备考
合肥一中 刘昱
2013年高考备考讲座提纲
一、安徽卷考试说明 二、四年(09--12)高考试题回顾 三、几年来高考不变的规律
四、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命制趋势展 望 五、高考试题的分单元分析及备考建议 六、目前学生数学复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安徽专用)201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扣夯实双基 考点突破 典型透析)第七章第1课时 空间几何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三视图的名称 几何体的三视图有:__正__视__图__、_侧__视__图___、 ___俯__视__图_______. (2)三视图的画法 ①在画三视图时, 重叠的线只画一条, 挡住的 线要画成虚线.
②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 从几何体的___正__前____方、___正__左____方、 ___正__上_____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 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 其 规则是:
解析:选D.∵①和③是矩形, ∴排除A、C, 比
较B、D易知选D.
3. 在Rt△ABC中, ∠C=90°, a=3, b=4, 则以 斜边AB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可得到一个几何体, 当用一个垂直于斜边的平面去截这个几何体 时, 所得截面圆的直径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最大截面圆的直径为 Rt△ABC 斜边上
思考探究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在观察角度上 有什么区别? 提示: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几何体 而画出的图形; 直观图是从某一点观察几何 体而
4.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___平__行___的, 而中心投影 的投影线交于一点.
课前热身
1. 无论怎么放置, 其三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
是( )
A. 正方体
B. 长方体
C. 圆锥
D. 球
解析:选D.一般地, 同一个几何体, 放的位置
不同, 其三视图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但只有球,
不论怎么放置, 其三视图都是相同的圆.
2. 已知如下三个图形, 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 则这个几何体是( )
A. 六棱锥
B. 六棱柱
C. 正六棱锥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合肥备战高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最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专题解析(1)一、选择题1.棱长为2的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所截,得到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截面的面积为( )A .92B .922C .32D .3【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已知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三棱台,其截面是一个梯形,分别求出上下底边的长和高,代入梯形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由已知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三棱台ABC DEF -,所得的组合体,其截面是一个梯形BCFE , 22112+=22222+=222322()2+=故截面的面积1329(222)222S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由三视图求体积和表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该几何体的形状.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俯视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32πB .7πC .152πD .8π【答案】B 【解析】 【分析】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利用三视图的数据求解表面积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与一个14的球的组合体,球的半径为:1,圆柱的高为2, 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2141212274ππππ⨯⨯+⨯⨯+⨯=.故选:B . 【点睛】思考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首先应深刻理解三视图之间的关系,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为正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长是几何体的长;俯视图的长是几何体的长,宽是几何体的宽;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宽是几何体的宽.由三视图画出直观图的步骤和思考方法:1、首先看俯视图,根据俯视图画出几何体地面的直观图;2、观察正视图和侧视图找到几何体前、后、左、右的高度;3、画出整体,然后再根据三视图进行调整.3.鲁班锁(也称孔明锁、难人木、六子联方)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器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鲁班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如图1,这是一种常见的鲁班锁玩具,图2是该鲁班锁玩具的直观图,每条棱的长均为2,则该鲁班锁的表面积为( )A .8(6623)+B .6(8823)+C .8(632)+D .6(8832)+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鲁班锁玩具可以看成是一个正方体截去了8个正三棱锥所余下来的几何体,然后按照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由题图可知,该鲁班锁玩具可以看成是一个棱长为222+的正方体截去了8个正三棱锥所余下来的几何体,且被截去的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2,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116(222)42282322S ⎡=⨯+-⨯+⨯⨯⎢⎣8(62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数学文化与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4.在以下命题中:①三个非零向量a r ,b r ,c r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r ,b r ,c r共面;②若两个非零向量a r ,b r 与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r ,b r共线; ③对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若222OP 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则P ,A ,B ,C 四点共面④若a r ,b r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0)c a b R λμλμλμ=+∈≠r r r ,则{},,a b c r r r 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⑤若{},,a b c r r r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b b c c a +++r r r r r r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C .2D .3【答案】D 【解析】根据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①由空间基底的定义知,三个非零向量a r ,b r ,c r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r ,b r,c r共面,故①正确;②由空间基底的定义知,若两个非零向量a r ,b r与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r,b r共线,故②正确;③由22221--=-≠,根据共面向量定理知,,,P A B C 四点不共面,故③错误;④由c a b λμ=+r r r ,当1λμ+=时,向量c r 与向量a r ,b r构成的平面共面,则{},,a b c r r r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故④错误;⑤利用反证法:若{},,a b b c c a +++r r r r r r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设()()()1a b x b c x c a +=++-+r r r r r r ,整理得()1c xa x b =+-r r r ,即,,a b c r r r共面,又因{},,a b c r r r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所以{},,a b b c c a +++r r r r r r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故⑤正确.综上:①②⑤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基本运算,向量共面,向量共线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基底的定义,共面向量的定义,属于基础题.5.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α⊥β,α∩β=m ,m ⊥n ,则n ⊥β B .若α⊥β,n ∥α,则n ⊥β C .若m ∥α,m ∥β,则α∥β D .若m ⊥α,m ⊥β,n ⊥α,则n ⊥β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直线、平面平行垂直的关系进行判断. 【详解】由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知:在A 中,若α⊥β,α∩β=m ,m ⊥n ,则n 与β相交、平行或n ⊂β,故A 错误; 在B 中,若α⊥β,n ∥α,则n 与β相交、平行或n ⊂β,故B 错误; 在C 中,若m ∥α,m ∥β,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C 错误; 在D 中,若m ⊥α,m ⊥β,则α∥β, ∴若n ⊥α,则n ⊥β,故D 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益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6.《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瑰宝,其第五卷商功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羡除,下广六尺,上广一丈,深三尺,末广八尺,无深,袤七尺,问积几何?”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今有三面皆为等腰梯形,其他两侧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五面体的隧道,前端下宽6尺,上宽一丈,深3尺,末端宽8尺,无深,长7尺(注:一丈=十尺).则该五面体的体积为( )A .66立方尺B .78立方尺C .84立方尺D .92立方尺【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在DC ,EF 上取G ,H ,使得DG EH AB ==,连接BG ,BH ,GH ,CH ,ADE BGH B CGHF V V V --=+,计算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在DC ,EF 上取G ,H ,使得DG EH AB ==,连接BG ,BH ,GH ,CH ,故多面体的体积11()7332ADE BGH B CGHF V V V S AB CG HF --=+=⋅+⨯+⨯⨯直截面 111736(42)738423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7.若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四个面中,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 )A .2B .25+C .425+D .4【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四面体的三视图可知:一侧面垂直于底面,且底面是以该侧面与底面的交线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与底面的另一直角边为交线的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求解. 【详解】由四面体的三视图可知:平面PAB ⊥平面ABC ,BC AB ⊥, 所以BC ⊥平面PAB ,所以BC PB ⊥, 所以,ABC PBC V V 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所示:所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11112252252222ABC PBC S S AB BC PB BC +=⨯⨯+⨯⨯=⨯⨯+=+V V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应用以及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关系,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8.如图,网格纸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若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920π+B .926π+C .520π+D .526π+【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结合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求解表面积.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可看作是半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的组合体,其中半圆柱的底面半圆半径为1,高为4,长方体的底面四边形相邻边长分别为1,2,高为4,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2112141222S ππ=⨯+⨯⨯⨯+⨯⨯14224520π+⨯⨯+⨯=+,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利用三视图还原成几何体是求解关键,侧重考查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9.在正四面体A BCD -中,P 是AB 的中点,Q 是直线BD 上的动点,则直线PQ 与AC 所成角可能为( )A .12πB .4π C .512π D .2π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取BC 的中点M ,连接MQ ,则//AC MQ ,所以QPM ∠为异面直线PQ 与AC 所成角,在利用余弦定理可得242MQ x x =+-,易知PQ MQ =,所以在等腰三角形PMQ 中()2cos 0442QPM x x x∠=≤≤+-,即可求出33cos 123QPM ∠∈⎣⎦,,进而求出结果.【详解】取BC 的中点M ,连接MQ ,则//AC MQ ,所以QPM ∠为异面直线PQ 与AC 所成角,如下图所示:设正四面体A BCD -的棱长为4,()04BQ x x =≤≤,,在BMQ ∆中,22222cos 6042MQ BM BQ BM BQ x x =+-⋅︒=+-, 在正四面体A BCD -中,易知PQ MQ =, 所以在等腰三角形PMQ 中,()2cos 0442QPM x x x∠=≤≤+-所以33cos 123QPM ∠∈⎣⎦,,所以异面直线PQ 与AC 所成角可能为512π.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异面直线成角,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了空间几何中的动态问题,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12,P P 分别是线段1,AB BD (不包括端点)上的动点,且线段12PP 平行于平面11A ADD ,则四面体121PP AB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A .124B .112C .16D .12【答案】A 【解析】由题意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12,P P 分别是线段1,AB BD 上的动点,且线段12PP 平行于平面11121,AADD PP B AD B ∆~∆, 设1,(0,1)PB x x =∈,即1222,PP x P =到平面11AA B B 的距离为x , 所以四棱锥121PP AB 的体积为2111(1)1()326V x x x x =⨯⨯-⨯⨯=-, 当12x =时,体积取得最大值12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其中解答中找出所求四面体的底面面积和四面体的高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对于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时,要正确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线面位置关系在解答中的应用.11.已知正方体1111A B C D ABCD -的棱1AA 的中点为E ,AC 与BD 交于点O ,平面α过点E 且与直线1OC 垂直,若1AB =,则平面α截该正方体所得截面图形的面积为( ) A .64B .62C 3D 3【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垂直关系可得BD ⊥平面11ACC A ,进而1BD OC ⊥,可考虑平面BDE 是否为所求的平面,只需证明1OE OC ⊥即可确定平面α. 【详解】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棱1AA 的中点,1AB =,则2113122OC =+=,2113424OE =+=,2119244EC =+=,∴22211OC OE EC +=,1OE OC ∴⊥;又BD ⊥平面11ACC A ,1BD OC ∴⊥,且OE BD O =I ,1OC ∴⊥平面BDE ,且1136222BDE S BD OE ∆==g , 即α截该正方体所得截面图形的面积为6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熟悉正方体中线面垂直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1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几个()①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②如果一条直线在平面外,那么这条直线与该平面没有公共点;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解析】【分析】对四个说法逐一分析,由此得出正确的个数.【详解】①错误,如空间四边形确定一个三棱锥. ②错误,直线可能和平面相交. ③正确,根据公理二可判断③正确. ④错误,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也可能平行.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1个,故选B.【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有关命题真假性的判断,属于基础题.13.如图,正方形网格纸中的实线图形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各表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的有()A.2对B.3对C.4对D.5对【答案】C【解析】【分析】画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P ABCD -,易证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CD ⊥平面PAD ,平面PAB ⊥平面PAD ,平面PAB ⊥平面PCD ,从而可选出答案.【详解】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直观图如下图所示,易知平面PAD ⊥平面ABCD ,作PO ⊥AD 于O ,则有PO ⊥平面ABCD ,PO ⊥CD ,又AD ⊥CD ,所以,CD ⊥平面PAD ,所以平面PCD ⊥平面PAD ,同理可证:平面PAB ⊥平面PAD ,由三视图可知:PO =AO =OD ,所以,AP ⊥PD ,又AP ⊥CD ,所以,AP ⊥平面PCD ,所以,平面PAB ⊥平面PCD ,所以该多面体各表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的有4对.【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考查了四棱锥的结构特征,考查了面面垂直的证明,属于中档题.14.三棱锥D ABC -中,CD ⊥底面,ABC ABC ∆为正三角形,若//,2AE CD AB CD AE ===,则三棱锥D ABC -与三棱锥E ABC -的公共部分构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A .3B .3C .13D .3【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三棱锥D ABC -与三棱锥E ABC -的公共部分构成的几何体为三棱锥F ABC - ∵ABC 为正三角形,2AB = ∴1322322ABC S ∆=⨯⨯⨯= ∵CD ⊥底面ABC ,//AE CD ,2CD AE ==∴四边形AEDC 为矩形,则F 为EC 与AD 的中点∴三棱锥F ABC -的高为112CD = ∴三棱锥F ABC -的体积为133133V =⨯⨯= 故选B.15.已知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P -ABC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的两个小三角形全等,则( )A .PA ,PB ,PC 两两垂直B .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83 C .||||||6PA PB PC ===D .三棱锥P -ABC 的侧面积为35【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三视图,可得三棱锥P -ABC 的直观图,然后再计算可得.【详解】解:根据三视图,可得三棱锥P -ABC 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D 为AB 的中点,PD ⊥底面ABC .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114222323⨯⨯⨯⨯=,2AC BC PD ∴===,2222AB AC BC ∴=+=,||||||2DA DB DC ∴===,()22||||||226,PA PB PC ∴===+=222PA PB AB +≠Q ,PA ∴、PB 不可能垂直,即,PA ,PB PC 不可能两两垂直, 1222222PBA S ∆=⨯⨯=Q ,()22161252PBC PAC S S ∆∆==⨯-⨯=Q .∴三棱锥P -ABC 的侧面积为2522+.故正确的为C.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三视图还原直观图,以及三棱锥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问题,属于中档题.16.如图,直三棱柱ABC A B C '''-的侧棱长为3,AB BC ⊥,3AB BC ==,点E ,F 分别是棱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当三棱锥B EBF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则异面直线A F '与AC 所成的角为( )A .2πB .3πC .4πD .6π 【答案】C【解析】【分析】设AE BF a ==,13B EBF EBF V S B B '-'=⨯⨯V ,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点 E ,F 的位置,然后根据//EF AC ,得到A FE '∠即为异面直线A F '与AC 所成的角,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详解】设AE BF a ==,则()()23119333288B EBF a a V a a '-+-⎡⎤=⨯⨯⨯-⨯≤=⎢⎥⎣⎦,当且仅当3a a =-,即32a =时等号成立, 即当三棱锥B EBF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点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方法一:连接A E',AF,则352A E'=,352AF=,2292A F AA AF''=+=,13222EF AC==,因为//EF AC,所以A FE'∠即为异面直线A F'与AC所成的角,由余弦定理得222819452424cos93222222A F EF A EA FEA F EF+-''+-'∠==='⋅⋅⨯⨯,∴4A FEπ'∠=.方法二:以B为坐标原点,以BC、BA、BB'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3,0A,()3,0,0C,()0,3,3A',3,0,02F⎛⎫⎪⎝⎭,∴3,3,32A F⎛⎫'=--⎪⎝⎭u u u u r,()3,3,0AC=-u u u r,所以9922cos,92322A F ACA F ACA F AC+'⋅'==='⋅⨯u u u u r u u u ru u u u r u u u ru u u u r u u u r,所以异面直线A F'与AC所成的角为4π.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以及向量法求角,还考查了推理论证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7.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2O,过直线12O O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A.122πB.12πC.82πD.10π【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得正方形的边长,从而进一步确定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与圆柱的高,从而利用相关公式求得圆柱的表面积.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截面是边长为22的正方形, 结合圆柱的特征,可知该圆柱的底面为半径是2的圆,且高为22, 所以其表面积为22(2)222212S πππ=+⋅⋅=,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圆柱的表面积的求解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题的条件确定圆柱的相关量,即圆柱的底面圆的半径以及圆柱的高,在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两个底面圆与侧面积的和.1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三个视图中的曲线都是圆弧,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52πB .12πC .112πD .212π 【答案】A 【解析】【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由18的球体和14的圆锥体组成,结合三视图中的数据,利用球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由18的球体和14的圆锥体组成, 所以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11+84V V V =球圆锥, 因为31149=3=8832V ππ⨯⨯球, 221111=34344312V r h πππ⨯⨯=⨯⨯⨯=圆锥, 所以915322V πππ=+=,即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152π.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及球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三视图正确还原几何体是求解本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常考题型.19.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B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有的范围是0,2π⎡⎤⎢⎥⎣⎦C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D .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两个角可能互补判断A ;根据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不能是零度,判断B ;根据根据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判断C ;利用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或在这个平面内判断D.【详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A 不正确;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不能是零度,故B 不正确;根据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C 正确;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或在这个平面内,故D 不正确,综上可知只有C 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考查等角定理,考查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定理,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是一个概念辨析问题.20.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与侧视图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各个面中,最大面的面积为( )A .2B .5C 13D 22【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三视图还原出几何体,找到最大面,再求面积.【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如图所示,将其放在一个长方体中,并记为三棱锥P ABC -.13PAC PAB S S ∆∆==,22PAC S ∆=,2ABC S ∆=,故最大面的面积为22.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复杂的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时,一般借助长方体来实现.。
高考数学(理)总复习备考指导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
考 体
实
验
· 固
CC1∩AC=C,所以 BC⊥平面 ACC1A1.
· 明
基
础
又 DC1⊂平面 ACC1A1,所以 DC1⊥BC.
考 情
由题设知∠A1DC1=∠ADC=45°,所以∠CDC1=90°,
典 例
即 DC1⊥DC.
探
究 ·
又 DC∩BC=C,所以 DC1⊥平面 BDC.
课 时
提 知
又 DC1⊂平面 BDC1,故平面 BDC1⊥平面 BDC.
考 情
因为 OC∩AB=O,所以 OA1⊥平面 ABC,OA1 为三棱柱
典 例
ABC—A1B1C1 的高.
探
究 ·
又△ABC 的面积 S△ABC= 3,故三棱柱 ABC—A1B1C1 的
课 时
提 知
体积 V=S△ABC·OA1=3.
作 业
能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理科数学 ·(安徽专用)
自
高
主
考
落 实
规律方法 1
作 业
能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理科数学 ·(安徽专用)
自
高
主
考
落
体
实 ·
(2)设棱锥 B-DACC1 的体积为 V1,AC=1.由题意得
验 ·
固
明
基 础
V1=13×1+2 2×1×1=12.
考 情
又三棱柱 ABC-A1B1C1 的体积 V=1,所以(V-V1)∶V1
典
例 =1∶1.
探
究 · 提
故平面 BDC1 分此棱柱所得两部分体积的比为 1∶1.
验
·
·
固
明
基
2013年高考数学理科新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7.1几何证明选讲
(2)因为 FG∥BC,故 GB=CF. 由(1)可知 BD=CF, 所以 GB=BD. 而∠DGB=∠EFC=∠DBC, 故△BCD∽△GBD.
考点分类 考向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例 1】 如图 8,∠B=∠D,AE⊥BC,∠ACD=90°, 且 AB=6,AC=4,AD=12,则 BE=________.
图8
【分析】 (1)DC 的长度如何求解?(利用∠ACD=90° 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 ADC 中,DC2=AD2-AC2)
(2)证明△ADC 与△ABE 相似,使用哪个定理?(如果两 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解析】 因为△ACD 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 DC= 122-42=8 2, 易知△ADC∽△ABE, 所以DACD=ABEB⇒8122=B6E⇒BE=4 2.
图 14
证明:连接 OD,因为 BD=DC,O 为 AB 的中点,所 以 OD∥AC,于是∠ODB=∠C.
图 15
因为 OB=OD,所以∠ODB=∠B. 于是∠B=∠C. 因为点 A,E,B,D 都在圆 O 上,且 D,E 为圆 O 上 位于 AB 异侧的两点,所以∠E 和∠B 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故∠E=∠B.所以∠E=∠C.
答案:5
3.(2012·广东)如图 3,圆 O 的半径为 1,A,B,C 是圆 周上的三点,满足∠ABC=30°,过点 A 作圆 O 的切线与 OC 的延长线交于点 P,则 PA=________.
图3
解析:连接 OA,由圆周角定理得∠AOC=60°,又由切 线的性质得 OA⊥PA,
在 Rt△POA 中,PA=OA·tan∠AOC= 3.
(4)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 是这点的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CDEFH 合肥一中2013届理科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立体几何编写:梁方志一、高考回顾1、(2010-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F ∥AB ,EF FB ⊥,2AB EF =,90BFC ∠=︒,BF FC =,H 为BC 的中点.(1)求证:FH ∥平面EDB ;(2)求证:AC ⊥平面EDB ;(3)求二面角B DE C --的大小.2、(2011-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ABCDEFG 为多面体,平面ABED 与平面AGFD 垂直,点O 在线段AD 上,1,2,OA OD ==OAB V ,△OAC ,△ODE ,△ODF 都是正三角形.(1)证明直线BC ∥EF ; (2)求棱锥F —OBED 的体积.3、(2012-18)(本小题满分12分)平面图形111ABB AC C 如图4所示,其中11BB C C 是矩形,12,4BC BB ==,AB AC ==,1111A B AC ==现将该平面图形分别沿BC 和11B C 折叠,使ABC ∆与111A B C ∆所在平面都与平面11BB C C 垂直,再分别连接111,,AA BA CA ,得到如图2所示的空间图形,对此空间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证明:1AA BC ⊥; (2)求1AA 的长;(3)求二面角1A BC A --的余弦值.解析:(1)取11,BC B C 的中点为点1,O O ,连接1111,,,AO OO AO AO 则AB AC AO BC =⇒⊥,面ABC ⊥面11BB C C AO ⇒⊥面11BB C C 同理:11A O ⊥面11BB C C 得:1111//,,,AO AO A O A O ⇒共面 又11,OO BC OO AO O ⊥=⇒BC ⊥面111AOO A AA BC ⇒⊥(2)延长11A O 到D ,使1O D OA = 得:11////O D OA AD OO ⇒1O O B C⊥,面111A B C ⊥面11BB C C 1OO ⇒⊥面111A B C ⇒AD ⊥面111A B C15A A ==(3)11,AO BC AO BC AOA ⊥⊥⇒∠是二面角1A BC A --的平面角 在11Rt OO A ∆中,1A O === 在1Rt OAA ∆中,2221111cos 25AO AO AA AOA AO AO +-∠==-⨯ 得:二面角1A BC A --的余弦值为5-. 二、题型示例 《考试说明》(2013版)中有以下例题:例7(2011安徽) 例8(2010安徽)三、经典例题1、如图,ABCD 与ABEF 是全等的直角梯形,AB ⊥AD ,底面四边形ADGF 为菱形,二面角F AB D --=1200,AD=2BC=4,AB=2, (1)求证:FD ⊥BG (2)求证:CE // DF(3)求三棱锥A -CEG 的体积. 解析:(3)338 2、(2012北京)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3,AC =6,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且DE ∥BC ,DE =2.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C ⊥CD ,如图2.(1)求证:A 1C ⊥平面BCDE ;(2)若M 是A 1D 的中点,求CM 与平面A 1BE 所成角的大小;(3)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AC ⊥BC ,DE ∥BC ,所以DE ⊥AC .所以ED ⊥A 1D ,DE ⊥CD ,所以DE ⊥平面A 1DC . 所以DE ⊥A 1C . 又因为A 1C ⊥CD .所以A 1C ⊥平面BCDE . (2)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A 1(0,0,23),D (0,2,0),M (0,1,3),B (3,0,0),E (2,2,0).设平面A 1B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 1B →=0,n ·BE →=0. 又A 1B →=(3,0,-23),BE →=(-1,2,0),所以⎩⎨⎧3x -23z =0,-x +2y =0.令y =1,则x =2,z = 3. 所以n =(2,1,3).设CM 与平面A 1BE 所成的角为θ.因为CM →=(0,1,3),所以sin θ=|cos 〈n ,CM →〉|所以CM 与平面A 1BE 所成角的大小为π4.(3)线段BC 上不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理由如下:假设这样的点P 存在,设其坐标为(p,0,0),其中p ∈[0,3]. 设平面A 1DP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 1D →=0,m ·DP →=0. 又A 1D →=(0,2,-23),DP →=(p ,-2,0),所以⎩⎨⎧2y -23z =0,px -2y =0.令x =2,则y =p ,z =p3.所以m =⎝ ⎛⎭⎪⎫2,p ,p 3.平面A 1DP ⊥平面A 1BE ,当且仅当m ·n =0时成立,即4+p +p =0.解得p =-2,与p ∈[0,3]矛盾.所以线段BC 上不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 变式:已知正四面体ABCD (图1),沿AB ,AC ,AD 剪开,展成的平面图形正好是(图2)所示的直角梯形A 1A 2A 3D (梯形的顶点A 1,A 2,A 3重合于四面体的顶点A ). (1)证明:AB ⊥CD ;(2)当A 1D =10,A 1A 2=8时,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解析:(1)证明:在四面体ABCD 中,∵⎭⎪⎬⎪⎫AB ⊥ACAB ⊥AD AC ∩AD =A ⇒AB ⊥平面ACD ⇒AB ⊥CD . (2)解:在题图2中作DE ⊥A 2A 3于E .∵A 1A 2=8,∴DE =8.又∵A 1D =A 3D =10,∴EA 3=6,A 2A 3=10+6=16. 又A 2C =A 3C ,∴A 2C =8.即题图1中AC =8,AD =10,由A 1A 2=8,A 1B =A 2B 得图1中AB =4.∴S △ACD =3A CD S ∆=12DE ·A 3C =12×8×8=32.又∵AB ⊥面ACD ,∴V B -ACD =13×32×4=1283.3、 (2011广东理-18)如图,在锥体P -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DAB =60°,PA =PD =2,PB =2,E ,F 分别是BC ,PC 的中点. (1)证明:AD ⊥平面DEF ;(2)求二面角P -AD -B 的余弦值. 解析:解法一:(1)证明:取AD 中点G ,连接PG ,BG ,BD .因PA =PD ,有PG ⊥AD ,在△ABD 中,AB =AD =1,∠DAB =60°,有△ABD 为等边三角形,因此BG ⊥AD ,BG ∩PG =G ,所以AD ⊥平面PBG ⇒AD ⊥PB ,AD ⊥GB .又PB ∥EF ,得AD ⊥EF ,而DE ∥GB 得AD ⊥DE , 又FE ∩DE =E ,所以AD ⊥平面DEF .(2)∵PG ⊥AD ,BG ⊥AD ,∴∠PGB 为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在Rt△PAG 中,PG 2=PA 2-AG 2=74,在Rt△ABG 中,BG =AB ·sin 60°=32,∴cos∠PGB =2222PG BG PB PG BG+-⋅=74+34-42×72×32=-217. 解法二:(1)证明:取AD 中点为G ,因为PA =PD ,所以PG ⊥AD . 又AB =AD ,∠DAB =60°,△ABD 为等边三角形, 因此,BG ⊥AD ,从而AD ⊥平面PBG . 延长BG 到O 且使得PO ⊥OB ,又PO ⊂平面PBG ,PO ⊥AD ,AD ∩OB =G , 所以PO ⊥平面ABCD .以O 为坐标原点,菱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直线OB ,OP 分别为x 轴,z 轴,平行于AD 的直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0,0,m ),G (n,0,0),则A ⎝ ⎛⎭⎪⎫n ,-12,0,D ⎝ ⎛⎭⎪⎫n ,12,0.∵|GB |=|AB |sin 60°=32,∴B ⎝ ⎛⎭⎪⎫n +32,0,0,C ⎝ ⎛⎭⎪⎫n +32,1,0,E ⎝ ⎛⎭⎪⎫n +32,12,0,F ⎝ ⎛⎭⎪⎫n 2+34,12,m 2.由于AD =(0,1,0),DE =⎝ ⎛⎭⎪⎫32,0,0,FE =⎝ ⎛⎭⎪⎫n2+34,0,-m 2,得AD ·DE =0,AD ·FE =0,AD ⊥DE ,AD ⊥FE ,DE ∩FE =E , ∴AD ⊥平面DEF .(2)∵PA =⎝ ⎛⎭⎪⎫n ,-12,-m ,PB =⎝ ⎛⎭⎪⎫n +32,0,-m ,=2,⎝⎛⎭⎪⎫n +322+m 2=2,解之,得m =1,n =32.取平面ABD 的法向量n 1=(0,0,-1), 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n 2=(a ,b ,c ),由PA ·n 2=0,得32a -b2-c =0, 由PD ·n 2=0,得32a +b2-c =0, 取n 2=⎝ ⎛⎭⎪⎫1,0,32.∴cos〈n 1,n 2〉=-321×74=-217. 4、(2012江西)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B =AC =AA 1=5,BC =4,点A 1在底面ABC 的投影是线段BC 的中点O .(1)证明在侧棱AA 1上存在一点E ,使得OE ⊥平面BB 1C 1C ,并求出AE 的长;(2)求二面角A 1—B 1C 1—C 的余弦值.解析: (1)连接AO ,在△AOA 1中,作OE ⊥AA 1于点E ,因为AA 1∥BB 1,得OE ⊥BB 1,因为A 1O ⊥平面ABC ,所以A 1O ⊥BC .因为AB =AC ,OB =OC ,得AO ⊥BC ,所以BC ⊥平面AA 1O ,所以BC ⊥OE ,所以OE ⊥平面BB 1C 1C ,又AO =AB 2-BO 2=1,AA 1=5,得AE =AO 2AA 1=55.(2)如图,分别以OA ,OB ,OA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B (0,2,0),C (0,-2,0),A 1(0,0,2),由AE →=15AA 1→得点E 的坐标是⎝ ⎛⎭⎪⎫45,0,25,由(1)得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是OE →=⎝ ⎛⎭⎪⎫45,0,25,设平面A 1B 1C 的法向量n =(x ,y ,z ),令y =1,得x =2,z =-1,即n =(2,1,-1),所以cos 〈OE →,n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3010.5、如图多面体ABC —A 1B 1C 1和它的三视图.(1)线段CC 1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E ⊥平面A 1CC 1,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找出并证明;(2)求二面角C 1-A 1C-A 的余弦值.解析:由(1)知1,,AA AB AC两两垂直,如图建系,BC =(0,0,0)A ,1(0,0,2)A ,(2,0,0)B -,1(0,2,0),(1,1,2)C C ---,1(1,1,2)CC =-111(1,1,0),(0,2,2).AC AC =--=--…………………………………………1分 设),,(z y x E ,则)2,1,1(,),2,(1z y x EC z y x CE -----=+=………3分设1,CE EC λ=⎪⎩⎪⎨⎧-=--=+--=⇒z z y y x x λλλλλλ22则22(,,)111E λλλλλλ---+++,222(,,)111BE λλλλλλ+--=+++………………………4分 由⎪⎪⎩⎪⎪⎨⎧=+++--=+++++-⇒⎪⎩⎪⎨⎧=⋅=⋅01212012120111λλλλλλλλA C A BE ,得2λ=所以线段1CC 上存在一点E ,12,CE EC =使BE ⊥平面11A CC ……………6分 另证:补形成正方体,易证1:2:1CE EC =(2)设平面11AC 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由1110m A C m A C ⎧⋅=⎪⎨⋅=⎪⎩,得0220x y y z --=⎧⎨--=⎩,取1x =,则1, 1.y z =-=故(1,1,1)m =-,……………………………………………8分而平面1A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n =,则cos ,3m n m n m n⋅<>==33=……11分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12分 6、已知圆柱1OO 底面半径为1,高为π,ABCD 是圆柱的一个轴截面.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到达点D ,其距离最短时在侧面留下的曲线Γ如图所示.将轴截面ABCD 绕着轴1OO 逆时针旋转(0)θθπ<<后,边11B C 与曲线Γ相交于点P . (1) 求曲线Γ长度;(2) 是否存在θ,使得二面角D AB P --的大小为4π?若存在,求出线段BP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解法一:(1)将圆柱一半展开后底面的半个圆周变成长方形的边BA ,曲线Γ就是对角线BD .由于AB r ππ==,AD π=,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正方形. 所以曲线Γ的长度为BD =.…………………………3分 (2)当2πθ=时,点1B 恰好为AB 的中点,所以P 为11B C 中点,故点1C 到平面APB 的距离与点1B 到平面APB 的距离相等.连结AP 、BP ,OP .由1AB B P ⊥且11AB A B ⊥知:AB ⊥平面APB . 从而平面11A B P ⊥平面APB .作1B H OP ⊥于H ,则1B H ⊥平面APB . 所以,1B H 即为点1B 到平面APB 的距离.在1Rt OB P 中,1111,2OBB P BB π===,所以OP==.于是:111=OB B PB H OP⨯==.所以,点1C 到平面APB 7分 (3)由于二面角1D AB B --为直二面角,故只要考查二面角1P AB B --是否为4π即可.过1B 作1B Q AB ⊥于Q ,连结PQ . 由于1B Q AB ⊥,1B P AB ⊥,所以AB ⊥平面1B PQ , 所以AB PQ ⊥.于是1PQB ∠即为二面角1P AB B --的平面角. 在1Rt PB Q 中,111sin ,B Q B P BB θθ===. 若14PQB π∠=,则需11B P B Q =,即sin θθ=.令()sin (0)f x x x x π=-<<,则'()cos 10f x x =-<, 故()f x 在(0,)π单调递减.所以()(0)0f x f <=,即sin x x <在(0,)π上(0,)π恒成立.故不存在(0,)θπ∈,使sin θθ=.也就是说,不存在(0,)θπ∈,使二面角1D AB B --为4π.…………………………12分解法二:如图,以O 为原点,O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O 与OB 垂直的直线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1,0,0)A B -,1(cos ,sin ,0)B θθ.由于11B P BB θ==,所以(cos ,sin ,)P θθθ1(cos ,sin ,)C θθπ,于是(cos 1,sin ,)AP θθθ=+,(2,0,0)AB =.(1)同解法一; (2)当2πθ=时,(1,1,)2AB π=,(2,0,0)AB =,所以(0,,1)2m π=-是平面APB 的一个法向量.又,1(0,1,)OC π=,所以点1C到平面APB的距离为1||||m C O h m ⋅===.(3)设(,,)m x y z =是平面APB 的一个法向量,则(cos 1)sin 02000x y z x θθθ++⋅+⋅=⎧⎨++=⎩,取(0,,sin )m θθ=-.又()0,1,0=n 是平面DAB 的一个法向量. 由2cos ,||||m n m n m n θ⋅<>==⋅得:sin θθ=.以下同解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