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人性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载的人性论

一、合虚与气——理论根基

张载的“虚气相即”的宇宙论与本体论并建的哲学体系,重建了儒学天道本体,张载继承了中国哲学的气论哲学思想,提出了气化宇宙生成论,用气的真实无妄和聚散变化批判了佛道二教否定人生真实性,分别追求寂灭与长生的人性论。批判了佛老的人生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合一的人性论思想。肯定了现实世界的实性,并为人们展示了人生内在而高远的道德本体。

张载的性是依天而立,由天道而来的。太虚即气的天道观,是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这种性并非独立存在,是在“气”之中的,从属于“气”的范畴。“合虚于气”才能“有性之名”。太虚内在于气的聚散生化过程中。气是变化的担当者,离开了气,太虚的内在性无从寄托。这种关系也表现了二者的不可分割性,表现着具体事物形上形下的统一。

张载从人与物共具的太虚本性出发,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规定为人性的两大内涵。“形而后”产生的气质之性,主要是说明个体人的品质不齐的原因和根据,而禀赋于气的天地之性则主要是说明人类有共同的潜在的善的本性,天地之性是绝对的善。气对性的影响制约,使性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善,必须通过变化气质,使善恶混同的气质之性返本于绝对的善的天地之性,从而达到成人成圣的境界。

二、为学大益——变化气质之功夫

张载的人性论是由“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部分组成的。纯善无恶的天地之性主要是说明人类有共同的潜在的善的本性,决定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气质之性是善恶混,“气

质之性”的作用,不仅在于说明“恶”的根源,而且说明个体人在道德根性上的差别。它们之间是一种本然、实然和应然相统一的动态关系。

张载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正蒙·诚明》)作为天地之性之人生体现的志,是变化气质的方向与标准,也是变化气质的动力。只有主体立志才会有变化气质的自觉与要求,将本于天地之性的立志通过主体的自觉落实于主体变化气质的修养活动中。

张载意识到气质之性对于人性的限制作用,认为只有变化气质才能实现实然的恶向本然性善的转化,所以张载强调“学”的重要性,“如气质恶者,学即能移,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为不知学。”(《经学理窟·气质》)“变化气质”是一个积累渐修的道德实践过程。同时,张载特别重视穷理以尽性的说法。立志在于两个环节,即穷理与尽性,所谓穷理尽性也就是践行仁与义,以“顺性命之理”。由穷理到尽性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个体对圣贤的追求也在这一过程当中。

三、成性成圣——人性之超脱

张载以“气”的自然本体为依托,建构了其天人合一论,实质上是“人”道德本体化的主观意识在宇宙自然上的投影。“成性”的最高境界,便是达到“大心之知”状态。胸怀天下,把自己看成全宇宙的一个必要部分,把宇宙万物看做和自己息息相通的整体,从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张载之学讲求修身养性,以涵养“圣人气象”的理想人格。要想真正完成理想的自由人格,不能单靠专求“内圣”的心性修养,还要参与到“外王”的事功致用。张载在其人性论的论述中对人生位置给予了现实而又理想的肯定。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既是其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也是整个宋代士大夫为政实践的奋斗目标。

张载所凝的圣贤境界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揭示了圣贤境界的内涵,形成了宇宙万象与人的交相呼应,彰显了一种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在提升人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宇宙社会及万物的价值。在张载看来,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对“天地之性”的真实展现,人人都应以成就圣贤为目标,自觉确立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它要求人超越物我,进而开创宇宙人生辉煌的未来,这既是天赋予人的神圣使命,也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天地境界,这也是张载对个体精神境界升华的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