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控制系统的设计 共25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W c ( S ) W 0 ( S )
1 W c ( S ) W 0 ( S )
要实现对扰F动 (S)的完全补偿,则必: 须有
W f(S) W F(F S)W 0 (S)0
即: WFF(S)W Wf0((SS))
完全补偿条件与前 馈控制系统相同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优点:
• 由于增加了反馈控制回路,降低了前馈控制器的精度要求。 • 利用前馈控制对系统中的主要扰动进行补偿;利用反馈控制 克服其余次要的扰动,保证被控量的稳态精度。 • 既可实现高精度控制(反馈),又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前 馈)。
F ( S ) 1 W C 2 ( S ) W 0 ( S 2 ) W C 1 ( S ) W C 2 ( S ) W 0 ( S 2 ) W 0 ( S ) 1
要实现对扰F动 (S)的完全补偿,则必: 须有
W f ( S ) 1 W C 2 ( S ) W 0 ( S ) 2 W F ( S ) W F C 2 ( S ) W 0 ( S ) W 2 0 ( S ) 1 0
4、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X (S)
+-
-
+
WC1(S) + -
WC 2 (S )
WFF (S )
F(S)
W02(S)
Wf (S) W01(S) + +
Y(S)
Y ( S ) W f( S ) 1 W C 2 ( S ) W 0 ( S 2 ) W F ( S F ) W C 2 ( S ) W 0 ( S 2 ) W 0 ( S ) 1
第七章 补偿控制系统的设计
§7.1 补偿控制的基本思想与结构 §7.2 前馈控制系统 §7.3 大时延控制系统
返回Biblioteka Baidu
主要介绍:补偿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补偿控制方法。
§7.1 补偿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补偿控制系统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四种
1、输入量补偿:将输入量经过处理后,直接向前传递,并与 主控制器的输出进行叠加。
制性能。如果扰动是可测量的,且扰动通道的模型可以获得, 那么,可以设计一个补偿器,使得补偿环节对系统的作用与 扰动对系统的影响相互抵消,从而消除扰动对系统的影响。
一、前馈控制
例: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作用
工作过程:如果影响被控量的主要扰 动为进料量的流量……
扰动作用
前馈控制(描述):在被控量还未受到影响之前,控制器就 产生了控制作用,在理论上可以彻底消 除误差,实现对扰动的完全补偿。
即W : FF (S)1W W C2C (2S(S )W W )W f0(0 (2SS(2)S ))W0(1S)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当副回路的工作频率远远大于主回路 的工作频率,则副回路的传递函数可近似表示为:
WC2(S)W02(S) 1 1WC2(S)W02(S) 则: WFF(S)W Wf0((1SS))
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扰动
F(S)
扰动通道
WFF (S)
W0 (S)
Wf (S) ++
Y(S)
被控量
前馈控制器 被控量对于扰动的输出:
对象
Y F((S S))W f(S)W FF (S)W0(S)
Y F((S S))W f(S)W FF (S)W0(S)
当F(S)0时,要实现完全必 补须 偿有 ,:
控制通道的特性为:
W0(S)
K1 e1S T1S1
扰动通道的特性为:Wf (S)T2K S21e2S K 2 K1
则前馈调节器模型为: WFF(S)Kf T T1 2SS 11eS
2 1
目前常用的前馈控制器模型有: “ K f”K 、 f T T 1 2 S S “ 1 1 ”K 、 f T T 1 2 S S “ 1 1e S”
其结构图如下:
串联补偿器
返回
§7.2 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按偏差进行控制
即:干扰作用 被控量偏差 控制器补偿
反馈控制方案本身决定了它无法将干扰克服在被控量偏 离设定值之前,因而限制了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既然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扰,能否直接按扰动进 行控制?
基本思想:扰动通过扰动通道作用于系统、影响系统的控
四、前馈控制作用的实施
前馈控制器的特性是由对象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特性 确定的,要想获得完全补偿,就必须精确知道上述两通道的 特性。由于工业对象的特性极为复杂,导致了前馈控制作用 形式颇多。但从工业应用的角度看,总是力求控制仪表具有 一定的通用性,以利于设计、运行和维护。
许多工业对象都具有非周期与过阻尼的特性,因此可以 用一阶或二阶,必要时串联一个纯滞后环节来近似。假如:
能够保证控制过程的静态、动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
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WFF (S )
F(S)
-
X (S)
+-
+ WC (S) +
W0 (S )
Wf (S) ++
Y(S)
Y ( S )W c ( S ) W 0 ( S )X ( S ) W f( S ) W F ( S F ) W 0 ( S )F ( S )
W f(S) W F(F S)W 0 (S)0 即: WFF(S)W Wf0((SS)) “-”表示前馈控制作用的方向与干扰作用的方向相反。
二、前馈控制的特点(与反馈控制系统相比)P218
1、是一种开环控制; 2、控制的根据是扰动; 3、前馈调节器的控制律由过程特性决定; 4、多用来抑制可测而不可控的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5、控制及时,理论上可实现对干扰的完全控制; 6、实现的经济性差。一个前馈调节器只能对一个扰动进行补偿。
三、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1、静态前馈控制系统 扰动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
WFF(S)W Wf0((00))KF 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
只考虑稳态时的校正,即只能保证被控量的静态偏差接 近或等于零。
适用于 Wf (S)与W0(S)滞后相差不大的情形。
2、动态前馈控制系统
WFF(S)
Wf (S) W0(S)
其结构图如下:
输入量补偿器
2、扰动量补偿:将系统的扰动输入量经过处理后,直接向前 传递,并与主控制器的输出进行叠加。
其结构图如下: 扰动量补偿器
上述两种补偿控制的方法又称为前馈补偿
3、反馈补偿:在主控制器反馈回路中增加一个控制器。 其结构图如下:
反馈补偿器
4、串联补偿:将补偿器与主控制器串联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