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合集下载

ASA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管理指南

ASA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管理指南

ASA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管理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 )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使病人的术后恢复期满意度下降。

持续PONV可导致进一步的不良后果(如误吸性肺炎、脱水、食管撕裂、伤口裂开),使住院时间延长或意外收住院1。

尽管不断进行研究并出现了新型的治疗药物,但术后24h出现PONV 的病人仍达25% —30%。

由多学科的专门研究小组制订了以下PONV的治疗和管理指南。

本指南主要是以循证医学(当缺乏相关证据时,就根据专家观点)为基础,专门小组成员达到共识后确立的。

如果专门小组对某一问题不能完全达到共识,就列出多数人的观点,并注明分歧。

一致性指南在制订指南过程中,研究小组认为因为PONV预防性治疗措施不可能对低风险病人有利,因此应只限于高度和中等风险病人。

应由医护人员和病人共同判断预防性止吐治疗是否恰当。

专门小组在制订PONV的治疗和管理建议时考虑了以下因素:病人PONV的风险水平;PONV可能导致的潜在并发症;各种止吐药物的疗效;止吐药物导致的副作用;止吐治疗需要的费用;PONV导致的医疗费用的增加。

指南1:确认具有高度PONV风险的成人预防性止吐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

具有中等或咼度PONV风险的病人最有可能从预防性止吐治疗中获益。

因此,确认此类病人至关重要。

已经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因素、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

病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有PONV或晕动症病史、不吸烟。

麻醉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术中应用挥发性麻醉药、术中和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使用笑气。

手术因素涉及手术种类和手术持续时间。

进行长时间手术5或神经外科手术、乳房手术、妇科腹腔镜检查、开腹手术、整形外科手术和眼-耳-鼻-咽手术的病人出现PONV的风险较高。

Apfel等设计了简化的风险评分,最近有效用于住院病人。

主要根据以下四个PONV的预测因素:女性、不吸烟、PONV或晕动症病史、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具备0、1、2、3、4个预测因素的病人出现PONV 的几率分别为10%、20 %、40%、60 %、和80%。

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案

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案

视嗅味觉、镇静药 大脑皮层
外周痛觉、压力、 化学感受器
呕吐中枢
1-2%
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BBB外 CTZ
止吐药物
多巴胺 血清素
消化道
90%
研究背景 PONV的危害
神经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与其它手术相比发生率更高和 且并发症更严重,术后早期可导致:
动静脉血压和颅内压升高,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在气道反应削弱或半清醒的病人还可导致反流误吸、喉痉挛、
研究背景 ----PONV的机制
神外手术部位及入路的影响?
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有两个区域与呕吐反射密切相关。 1.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部 2. 化学感觉器触发带(CTZ)位于延髓第四脑室的底面。
附近的操作可能对PONV有一定影响!
PONV的生理机制
幕下手术 前庭-迷路-小脑
组胺 乙酰胆碱
研究目标
1.比较不同神经外科手术PONV的发生情况及程度; 2.观察不同药物配伍及单独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研究对象
病例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病人240例,2~70岁,
ASAⅠ~Ⅱ级。
排除标准:
a 术前明显颅高压,伴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者; b 术前曾行放化疗治疗; c 既往心脏病、心律失常病史; d 既往糖尿病史; e 肝肾功能不全; f 一周内用过实验药物; g 对实验药品过敏者; h 术后可能保留气管插管,伴失语及听力、意识障碍者。
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 (PONV)
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案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董佳
研究背景
PONV的普遍性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
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更是高达44-70%,且持续超过 48小时。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保持病房安静、清洁,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采取半卧 位或侧卧位,以减轻呕吐时的窒息风险。
呕吐物处理
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 绪。
PONV的患者教育
1 2
了解PONV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ONV的发生原因、症状、预 防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PONV的认识和重视。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饱腹和饥饿,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3
活动与休息
指导患者术后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减轻 PONV症状,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疲 劳。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能够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来
减轻PONV症状。
物理治疗
如针灸、按摩等,能够通过刺激穴 位、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来减轻 PONV症状。
中医治疗
如中药汤剂、推拿等,能够通过调 节患者的整体状态来减轻PONV症 状。
04
PONV的护理和患者教育
PONV的护理
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
用。
03
PONV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止吐药
如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 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 呕吐中枢,从而减轻呕吐 症状。
抗组胺药
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 兴奋性,从而减轻恶心症 状。
抗胆碱能药
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 能够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 性,从而减轻恶心症状。
非药物治疗
PONV的发病率和影响
发病率
PONV的发病率因手术类型、麻 醉方法和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 来说,大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 后会出现PONV。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 各种麻醉方法所致PONV发生率也不同。在 各种麻醉方法所致PONV发生率也不同。在
排除低血压和平面阻滞的前提下,椎管内 麻醉后PONV发生率为13%--42%。全麻后 麻醉后PONV发生率为13%--42%。全麻后 PONV发生率因手术种类不同而不同。神经 PONV发生率因手术种类不同而不同。神经 阻滞麻醉后PONV发生率相对较低。 阻滞麻醉后PONV发生率相对较低。
四、抗呕吐药的分类
• 治疗PONV 应针对其基础原因,选择药物应针对受累的神 治疗PONV
经递质和受体,预防PONV 经递质和受体,预防PONV 的药物应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 和化学触发带。根据抗呕吐药的作用部位可将抗呕吐药物 分为: ①作用在皮层:苯二氮卓类; ②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氯丙嗪、异丙嗪和丙氯 拉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和氟哌啶醇)、5 拉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和氟哌啶醇)、5-HT3 受体 拮抗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和达拉 司琼)、苯甲酰胺类; ③作用在呕吐中枢: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和羟嗪)、抗胆 碱药(东莨菪碱); ④ 作用在内脏传入神经:5-HT3 受体拮抗药、苯甲酰胺 作用在内脏传入神经:5 类(甲氧氯普胺); ⑤ 其他:皮质类固醇类(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
(三)、PONV影响因素的危险分级 (三)、PONV影响因素的危险分级
• 无上述危险因素,或采用监护性麻醉与区域麻醉 • •
的患者,具有低度PONV危险(PONV发生率 的患者,具有低度PONV危险(PONV发生率 <10%); <10%); 具有2 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具有中度PONV危险 具有2-3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具有中度PONV危险 (PONV发生率20%-40%); PONV发生率20%-40%); 具有4 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具有高度PONV危险 具有4-5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具有高度PONV危险 (PONV发生率为40%-80%) PONV发生率为40%-80%)

术后恶心呕吐治疗指南

术后恶心呕吐治疗指南

术后恶心呕吐治疗指南当碰见患者术后诉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去床旁检查患者排除消化道梗阻情况后,发现病人携带着镇痛泵,嘱患者暂停使用镇痛泵以减少吗啡的副作用。

但实际效果不佳,随后带来的是患者诉伤口疼痛。

那么应当如何有效防止术后恶心呕吐呢?也许,你曾经用过甲氧氯普胺 10 mg 肌注或静注,但发现该剂量不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因此可能还会反复用药。

事实上,2006 年 BMJ 的一项纳入 3140 名患者的 RCT 表明在成人中 25~50 mg 的甲氧氯普胺与 8 mg 地塞米松联合静脉给药才能有效止吐,但是该剂量下会明显增加低血压、心动过速及锥体外系症状风险 [1]。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也指出了胃复安用于 PONV 防治的局限性 [2]。

术后恶心防治基本原则01. 去除基础病因,包括适当术前禁食。

例如对于糖尿病伴有胃轻瘫的患者;个别上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留置胃管抽吸胃内容物;对于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東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返流。

02. 确定患者发生PONV 的风险,根据个体风险分层制定防治策略。

无风险患者可不预防性用药,考虑到昂丹司琼价格低,无禁忌症仍建议预防使用;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下述 1 或 2 种药物预防;对高危患者可用 2~3 种药物组合预防。

如预防无效应加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推荐联合用药,其防治 PONV 效果优于单药,且不增加副作用。

03. 对未预防用药或预防用药无效的PONV 患者提供及时的止吐治疗。

如果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在排除药物刺激或机械性因素后,可以开始止吐治疗。

术后恶心风险评分女性、非吸烟、有 PONV 史或晕动病史及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是成人PONV 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患者及麻醉因素,Apfel 依此设计了成人 PONV 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 [3]:每个因素为 1 分,评分为 0,1,2,3 和 4 分者,发生 PONV 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伟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目录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二、PONV的危险因素三、PONV评分四、PONV的发生机制五、抗呕吐药的分类六、防治PONV原则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内,少数患者可能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者、有PONV 史或晕动病史发生率高。

成年50岁以下患者发生率高。

小儿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有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 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PONVV 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h 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及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分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 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分别为10%,20%,40%,60%和80%。

【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指南

【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指南

【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指术后24h内发生的恶心、呕吐,PONV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不适和对治疗的不满,而且还会因延长住院时间而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应该引起每一位麻醉医生的注意。

指术后24 h内发生的恶心、呕吐,普通患者发生率20%~30%,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生率可达70%~80%。

PONV具有多元病因,包括个体差异、麻醉用药、手术风险。

PONV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不适和对治疗的不满,而且还会因延长住院时间而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一项研究表明PONV患者的术后护理时间会延长25%。

严重的内科并发症如使用呼吸机,虽然不常见,但和呕吐有关。

恶心、呕吐的生理机制控制恶心、呕吐的初级中枢来源于位于髓质的呕吐中枢,五项刺激呕吐中枢的基本传入中枢有:1. 化学感受器触发区2. 位于阴道粘膜的迷走神经通路3. 前庭系统的神经传入通路4. 来自下丘脑皮质的C2、C3反射性传入通路5. 中脑传入通路能够刺激此五种通路的任何一种刺激都可以通过胆碱类、多巴胺或者血清素能受体激活呕吐中枢。

PONV的管理降低PONV的基线危险因素:覆盖性地预防PONV的发生会增加一些镇吐药的相关副作用,大部分指导方针都认同具有低风险的PONV患者预防性用药后效果不佳,并且具有使患者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患者如果仅有一项风险因素被视为低危,然而如何确认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一直是一项挑战。

Apfel等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风险评分方法来预测PONV。

他们得出主要有4项危险因素:1. 女性;2. 有晕动病病史或者PONV病史;3. 非吸烟患者;4. 术后用阿片类药物。

这四项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别为:10%,21%,39%,78%。

也有其他学者把PONV的高危因素概括为以下3种:1.患者个体差异:女性;非吸烟患者;PONV或者晕动病病史。

2.麻醉药:2h内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用含氮化合物,术时或者术后用阿片类药物,大剂量使用新斯的明。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卫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 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

成人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 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 h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

美国更新术后恶心呕吐管理指南

美国更新术后恶心呕吐管理指南

美国更新术后恶心呕吐管理指南2014-03-20大查房网作者:郁佳楠美国门诊麻醉学会近期发布了“术后恶心呕吐管理指南”,指南的相关内容于2014年1月发表在《麻醉与镇痛》上。

美国门诊麻醉学会近期发布“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指南”,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成人及儿童发生PONV风险的评估;降低PONV基线风险的方案;预防PONV的单一给药方案及联合给药方案;PONV发生时的治疗方案;PONV发生风险增加患者的处理程序。

指南的相关内容于2014年1月发表在《麻醉与镇痛》(Anesth Analg)上。

PONV是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可引起患者不适,其中术后呕吐的发生率约为30%,术后恶心的发生率约为50%,在一些高危患者中,PONV的发生率高达80%。

未得到有效治疗的PONV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将延长,并且会增加住院开支。

因此,美国门诊麻醉学会对近期的新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更新了“术后恶心呕吐管理指南”。

该指南采用科学的分级系统对证据强度进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A类:支持性证据;随机对照研究,对于某一特定转归而言,两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1)。

A类证据分为以下等级:等级1 包含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并且所得到的结果经荟萃分析仍成立;等级 2 包含多项随机对照研究,但是所得到的结果不足以进行荟萃分析,以制定相关指南;等级3 仅包含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B类:提示性证据;此类证据来源于观察性研究,临床干预措施与转归之间的关系常由推理得出。

B类证据分为以下等级:等级 1 包含多项观察性对照研究,临床干预措施对转归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等级 2 包含多项非对照观察性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干预措施与转归好坏具有统计学相关性;等级3 包含一系列病例报告。

C类:含糊的证据;这些证据无法表明干预措施与转归好坏具有相关性。

C 类证据分为以下等级:等级1 荟萃分析表明研究组之间的状况或转归无显著差异(P>0.01);等级 2 研究的数量少,不足以进行荟萃分析,并且随机对照研究未发现显著差异,或者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不一致;等级 3 观察性研究的结果不一致,或者无法推测干预措施与获益或者损害的关系。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执笔:徐建国专家组:吴新民于布为罗爱伦田玉科薛张纲黄宇光王国林俞卫锋王英伟一、PONV的不良影响1. PONV 导致病人程度不等的不适,是手术病人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

2. PONV 使术后不能口服药物和无法进食,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2.3. 病人因素(1)女性(2)非吸烟(3)有PONV 史(4)晕动病史者(5)青年发病率高于成年和老年人,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麻醉因素(1)卤族吸入麻醉药、氧化亚氮等吸入麻醉药,增加PONV 发生率。

(2)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增加PONV 发生率。

(3)全麻较区域阻滞麻醉发生率高。

区域阻滞PONV 主要发生在伴有低血压或缺氧的病人。

(4)丙泊酚维持麻醉减低PONV 发生率。

(5)术中给高浓度氧、容量充足有助于减低PONV 发生率。

手术因素(1)手术时间越长,PONV 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 小时以上的手术。

(2)涉及包括迷走神经在内的颅神经手术、胃肠手术,PONV 发生率增高。

三、PONV的评估希望能帮到您1希望能帮到您以VAS 评分或相应的语意法表达(1~4 分为轻度,5~6 分为中度,7~10 分为重度)。

四、PONV的发生机制1.2.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

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位于血脑屏障内,接受位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触发带(CTZ)和来自颅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前庭神经、视神经、听神经)的刺激。

CTZ 包括了5-HT3,5-HT4,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多巴胺受体,大麻受体等多种受体。

五、去除PONV基础病因1.2.3. 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6 h)对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插入粗口径胃管单次抽吸或持续引流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返流。

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与处理

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与处理

采用多模式镇痛,节约阿片药用量以降低 PONV基础风险是预防PONV的基石
抢救 治疗
PONV预防和治疗金字塔
合适的麻醉方法 多模式联合预防PONV
多模式镇痛:节约阿片用量 降低PONV基础风险
• 去阿片化麻醉方案可显著降低外科手术PONV发生率 与经典麻醉方案相比,不含阿片药物麻醉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PONV发生率
呕吐发生机制:
~化学触发带通过神经投射到呕吐中枢而引发呕吐 ~胃或小肠黏膜刺激→迷走神经→呕吐中枢 ~前庭系统传入信号刺激呕吐中枢 ~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刺激引发呕吐
抗呕吐药分类
• 治疗PONV应针对其原因,选择药物应针对受累的神经递质和受体,预防 PONV的药物应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和化学触发带:
• 不同作用机制的PONV药物联合用药的防治作用优于单一用药,作用相加而 副作用不加。
• 5-HT3受体抑制药、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是预防PONV最有效且 副作用小的药物。
• 预防用药应考虑药物起效和持续作用时间。
多国已发布《术后恶心呕吐》相关指南共识
美国SAMBA
《术后恶心呕吐指 南管理》第一版
PONV严重程度的评估(Wengritzkv评分表)
评分项
A.术后6h(或日间手术患者出院) Q1.本时段是否发生过干呕或呕吐 a)无 b)1-2次 c)3次以上
Q2.是否恶心(“胃部不适感或轻微想吐”)?若有,是否影响日常活 动?如可否自行起床、在床上自由移动、正常行走及吃饭饮水。 a)无 b)有时 c)经常 d)一直如此
多模式联合方案
·以丙泊酚为基础的-TIVA方案 ·止吐药组合使用 ·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
总结
• 术后约1/3(即30%)的患者会发生PONV,在高危人群中,PONV 发生率可高达80%,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 恶心呕吐的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
膈神经。
四、抗呕吐药的分类 • 治疗PONV 应针对其基础原因,选择药物应针对受累的神
经递质和受体,预防PONV 的药物应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 和化学触发带。根据抗呕吐药的作用部位可将抗呕吐药物 分为: ①作用在皮层:苯二氮卓类; ②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氯丙嗪、异丙嗪和丙氯 拉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和氟哌啶醇)、5-HT3 受体 拮抗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和达拉 司琼)、苯甲酰胺类; ③作用在呕吐中枢: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和羟嗪)、抗胆 碱药(东莨菪碱); ④ 作用在内脏传入神经:5-HT3 受体拮抗药、苯甲酰胺 类(甲氧氯普胺); ⑤ 其他:皮质类固醇类(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
多是预防PONV 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 临床标准剂量的甲氧氯普胺常不能有效地
防治PONV。
• PONV 实验和临床治疗效果判定的金标准是
达到24 小时有效和完全的无恶心呕吐。
(三)对未预防用药或预防用药无效的PONV 病人提供止吐治疗
• 1、 如果病人没有预防用药,第一次出现
PONV 时,应开始小剂量5-HT3 受体拮抗 剂治疗。5-HT 受体拮抗剂的治疗剂量通 常约为预防剂量的1/4,昂丹司琼1mg、 格拉司琼0.1mg 和托烷司琼0.5mg。
6、5-HT3 受体拮抗药
• 5-HT 受体90%存在于消化道(胃肠道黏膜
下和肠嗜铬细胞),1%~2%存在于中枢 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化疗和术后导致的呕 吐与胃肠道黏膜下5-HT3 受体激活有关。
• 5-HT3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止
吐药。作用机制是选择性阻断位于中枢化学感受 器和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从而达到中枢 外周双重抑制作用。这类药不良反应很少,无锥 体外系作用,不影响苏醒时间,与其他麻醉常用 药无相互作用,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止吐药。此类 药品种较多,药效和安全性相似,仅存在强度与 半衰期差异。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便秘、肝酶 增高等。

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PONV)

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PONV)

单独应用欧必亭 欧必亭合并地塞米松
Holt R , et al. Paediatr Anaesth 2000;10(2):181-8.
辅助治疗
1. 刺激内关穴:针灸,电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2. 围术期吸氧:氧浓度>80%,降低PONV发生率 50%。 3. 静脉内充分水化:术中输入20ml/kg液体的患者 PONV发生率<输入2ml/kg的患者。
组胺受体
H1 H2 H3
过敏、炎症反应 胃酸分泌 抑制组胺释放
抗组胺药 异丙嗪
临床已较少用,锥体外系症状 麻醉苏醒延迟
多巴胺受体 D1、D2
中枢催吐作用 兴奋延脑室周D2受体,激发呕吐中枢
化学感受器,此部位也存在5-HT3受体, 与D2协同
氟哌啶
α-肾上腺能受体、多巴胺受体阻断药 用于PONV 40年,占30%市场USA,国内占
乙醚 安氟醚 异氟醚 七氟醚
影响PONV的因素
肌松药拮抗剂--抗胆碱酯酶药
增强胃肠的收缩性,增加ponv的发生率。 术毕不用此药ponv的发生率报导不一,
研究证实 新斯的明的致吐作用不是剂量依赖的, 只有当用量>2.5mg后才会增加PONV的发生。 小剂量应用则未见PONV的增加。
影响PONV的因素
5-HT3受体激活可导致神经元兴奋 释放Ach,DA
5-HT4受体在化疗后迟发性呕吐发生中起重要 作用
欧必亭能同时高效阻断5-HT3/4受体
5-HT3受体阻断药治疗PONV 始于90年代初
目前有多种:
托烷司琼(Trpisetron) 昂丹司琼(Ondansetron) 格拉司琼(Granisetron) 多拉司琼(Dolasetron)
5-HT3受体拮抗药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呕吐防治专家共识术后恶⼼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王英伟,王国林,⽥⽟科(共同执笔⼈/负责⼈),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罗爱伦,俞卫锋,徐建国(共同执笔⼈/负责⼈),黄宇光,薛张纲⼀、术后恶⼼呕吐的发⽣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术患者中术后恶⼼呕吐(PONV)的发⽣率仍有20%~30%,某些PONV⾼危患者其发⽣率⾼达70%~80%,门诊⼿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在⼿术后24~48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伤⼝裂开、切⼝疝形成、误吸和吸⼊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增加的重要因素。

⼆、PONV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性、⾮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率⾼。

成⼈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率⾼。

2.⿇醉因素吸⼊⿇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率。

容量充⾜可减少PONV发⽣率。

区域阻滞⿇醉较全⿇发⽣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全⿇发⽣率低。

3.⼿术因素⼿术时间越长,PONV发⽣率越⾼,尤其是持续3 h以上的⼿术。

某些⼿术,如腹腔镜⼿术、胃肠道⼿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术、妇产科⼿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率较⾼。

⼥性、术后使⽤阿⽚类镇痛药、⾮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PONV 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成⼈门诊⼿术出院后恶⼼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危因素是⼥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过阿⽚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PONV 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通用课件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通用课件

评估与诊断方法
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判断 是否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诊断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明确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 ,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02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术前预防措施
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 恶心呕吐的风险和可 能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心态 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术后恶心呕吐的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家庭护理
家属应了解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清洁、饮食 调整等护理工作。
自我管理
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如监测恶心呕吐的症状、记录饮食和活动情况等,以便及 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04
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与康复
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食物残渣和唾液在口腔内残留 ,以减轻恶心感。
调整饮食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 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 稀饭、面条等。
适当活动
术后患者可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有助于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通用课 件
目录
• 术后恶心呕吐的概述 •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 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 • 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与康复 •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研究进展
01
术后恶心呕吐的概述
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是指手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 等症状。
临床表现
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 的恶心、呕吐、干呕等症状,可 能伴随胃胀、嗳气、反酸等不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执笔:徐建国
专家组:吴新民于布为罗爱伦田玉科薛张纲黄宇光王国林俞卫锋王英伟
一、PONV的不良影响
1. PONV 导致病人程度不等的不适,是手术病人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

2. PONV 使术后不能口服药物和无法进食,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平
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
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

二、PONV的危险因素
1.
2.
3. 病人因素
(1)女性
(2)非吸烟
(3)有PONV 史
(4)晕动病史者
(5)青年发病率高于成年和老年人,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麻醉因素
(1)卤族吸入麻醉药、氧化亚氮等吸入麻醉药,增加PONV 发生率。

(2)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增加PONV 发生率。

(3)全麻较区域阻滞麻醉发生率高。

区域阻滞PONV 主要发生在伴有低血压或缺氧的病人。

(4)丙泊酚维持麻醉减低PONV 发生率。

(5)术中给高浓度氧、容量充足有助于减低PONV 发生率。

手术因素
(1)手术时间越长,PONV 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 3 小时以上的手术。

(2)涉及包括迷走神经在内的颅神经手术、胃肠手术,PONV 发生率增高。

三、PONV的评估
1
以VAS 评分或相应的语意法表达(1~4 分为轻度,5~6 分为中度,7~10 分为重度)。

四、PONV的发生机制
1.
2.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

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位于血脑屏障内,接受位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触发带(CTZ)和来自颅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前庭神经、视神经、听神经)的刺激。

CTZ 包括了5-HT3,5-HT4,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多巴胺受体,大麻受体等多种受体。

五、去除PONV基础病因
1.
2.
3. 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 6 h)
对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插入粗口径胃管单次抽吸或持续引流
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返流。

六、PONV的预防和治疗
1.
2.
3.
4.
5. 对于高危病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预防PONV
1)使用丙泊酚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
2)选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
3)术中足量补液,避免脑缺氧缺血
4)术后使用非甾体类药物镇痛。

糖皮质激素、氟哌利多和5-HT3受体抑制药是防治PONV 最有效的三种一线药物。

抗胆碱药物阿托品,东莨菪碱,盐酸戊乙奎醚对PONV 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临床标准剂量的甲氧氯普胺治疗PONV 作用较差
氯丙嗪因可导致困倦和低血压仅用于顽固性PONV 且用量应小(5-10
2
mg/次)。

6.
7.
8.
9. 无论是预防或治疗,不同作用机制的PONV 药物合用,作用相加而副
作用不相加,联合用药的防治作用均优于单一用药。

预防用药应考虑
药物起效和持续作用时间,一般应于手术结束前给予静脉负荷量,以
后再持续或依据作用时间间断给药。

第一线防治药物
1)甲强龙20-40mg/日,或氢化考的松50-100mg/日,或地塞米松
2.5-5mg。

地塞米松起效较慢,应在术前给予。

2)氟哌利多1-2.5mg/日。

3)昂丹司琼4mg,4 次/日或格拉司琼2mg,2 次/日或阿扎司琼10mg,
1 次/日。

4)对无PONV 危险因素的患者,不需要预防用药。

5)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上述第一线防治药物中一或两种药物预防。

对高危患者可用二至三种药物组合预防。

如预防无效应加用
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第二线药物,用于第一线药物有禁忌症或预防无效时作为治疗应用。

应用时应注意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的权衡。

1) 甲氧氯普胺10-20mg,2 次/日,作用效果与剂量相关,但40-50mg/
日的有效剂量不仅在老人和小儿,即在成人也易导致锥体外系统
症状。

2) 东莨菪碱透皮贴剂需在手术前或手术结束前4h 给予,作用持续
72h。

3) 氯丙嗪,用量5-10mg/次。

其抗恶心呕吐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
管扩张、血压下降和深度镇静,昏睡。

第三线药物
1) 帕洛诺司琼,为5-HT3受体拮抗药,半衰期长达40 h,主要用于
迟发性或持续性呕吐。

2) 阿瑞匹坦,为P 物质抑制药,对顽固性PONV 也有一定治疗作
用。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