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二、西安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资 源 优势 。与 西 安 相邻 的 陕北 是 世 界罕 见 的矿 产 资 源富
集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型矿藏丰富而且集中性较好。据 有关统计资料,目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约 2776.44 亿 t,探明储量约 1504.96 亿 t,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石油资源预测储量约 10-11 亿 t,探明储量约 3-4 亿 t,含油面积 约 3367.7 平方公里。天然气资源预测储量约 41810 亿立方米, 探明储量约 3010 亿 m3。湖盐资源预测储量约 6000 万 t,探明 储量约 3292 万 t;岩盐资源预测储量约 13900-19300 亿 t,约占 全国岩盐资源总量的 13-18%;探明储量约 51 亿 t。并且陕北已 经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2006 年陕北原油产量 1988.89 万 吨,天然气产量 80.47 亿立方米,原煤产量 12296 万吨。神东、 陕北、黄陇三大煤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榆树湾、黄陵 2 号井、大 佛寺等大型矿井相继开工建设;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稳步实施,陕 京、靖西等输气管线一期和二期工程相继建成投运;神木煤电一 体化项目、府谷清水川电厂正在建设,府谷庙沟门煤电一体化等 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能源化工产业的中上游 已初具规模。
决策 &信息(下半月 刊) 12 5
2008 年第 5 期 总第 41 期
中国陕西能源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陕西能源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
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
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来自太阳的能量。
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太阳光热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
(2)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
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
(3)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020-2026年中国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策略探讨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全部工业增加值960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
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9%。
陕西煤业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以及生产服务等业务,煤炭产品主要用于电力、化工及冶金等行业。
2018年陕西原煤产量62300万吨,较上年增长7275万吨,同比增长13.4%;2019年陕西原煤产量63400万吨,较上年增长1100万吨,同比增长1.7%。
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能源产品生产保持平稳,各重点能源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9年陕西天然原油产量3543万吨,较上年增长24万吨,同比增长0.7%。
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能源产品生产保持平稳,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陕西天然气产量44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5.08立方米,同比增长6%;2019年陕西天然气产量473.4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8.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
2014-2019年陕西省发电量波动幅度不大,2018年陕西发电量1782.22亿千瓦小时,较上年增长0.83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0.6%;2019年陕西发电量2118.61亿千瓦小时,较上年增长336.39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4.1%。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通知-陕发改新能源[2012]1944号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通知(陕发改新能源〔2012〕1944号)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西咸新区经济发展建设局、韩城市经济发展局,各有关单位:加快太阳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有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已初具规模,但与要充分发挥全省新能源资源潜力和产业制造优势还有较大差距。
根据国务院12月19日常务会议精神和省政府11月5日第105次专题会议纪要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关要求,现就我省加快新能源发电产业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我省具备加快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发电产业的良好条件。
一是经过近三年不懈努力,现已查明我省陕北、渭北等地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资源基础。
二是随着新能源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发电成本逐年下降,尤其较低风速和较少光照的较差资源逐渐被纳入可利用的范围。
三是为推进新能源发电产业快速发展,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电价形成机制日趋完善,上网接入得到有效保障。
二、按照“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抢抓机遇,促进全省新能源产业再上新台阶。
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加大非化石能源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以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依托,通过集中布局,规模化开发,实现新能源装机由原规划的700万千瓦到1100万千瓦的跃升。
陕西能源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报告
陕西煤炭资源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报告二○一一年三月目录序言 (4)第一部分陕西煤炭资源情况 (5)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5)二、资源勘查及开发情况 (8)第二部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情况 (13)一、陕北能源基地概况 (13)二、陕北能源基地的发展及规划 (15)三、陕西政府对陕北能源基地的政策支持 (18)第三部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22)一、企业概况 (22)二、企业发展规划 (29)第四部分陕西煤炭相关政策及煤炭企业整合情况 (30)一、陕西煤炭产业规划 (30)二、陕西政府对煤炭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支持 (31)三、榆林、延安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现状 (33)四、渭南市地方煤矿整合 (35)第五部分中央企业在陕北能源基地的情况 (36)一、神华 (36)二、国电 (39)三、中煤 (39)四、其他央企 (40)第六部分已考察或接触的项目 (41)一、正在接触的项目 (41)二、我司在陕西曾经接触过的其他项目列表 (47)第七部分进入路径及建议 (47)序言陕西是煤炭资源总量约4143亿吨,居全国第四;累计探明储量1707亿吨,居全国第三;保有资源储量1683亿吨。
陕北地区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占陕西省煤炭预测储量的65.48%。
陕北地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60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86%,其中,榆林探明储量1420亿吨,延安探明储量40亿吨。
1998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成立,目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已初具形态,正在按照“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载能”的要求,逐步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
为了实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目标,陕西正在倾全省之力支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支持榆林的建设。
榆林已经成为陕西省政府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发展的第二级。
已有10多家中央企业与陕西省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进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进入榆林,参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
本报告以陕西煤炭资源情况为基础,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从陕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省政府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政策支持、央企进入陕北能源基地等方面对陕西煤炭资源现状和相关政策作如下报告:第一部分陕西煤炭资源情况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
陕西省地方电力
陕西省地方电力陕西省地方电力发展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摘要:陕西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其电力供应保障及发展状况对于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陕西省地方电力的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第一部分:陕西省地方电力发展现状1.1 电力供需情况陕西省地方电力供需情况总体平衡。
根据数据统计,陕西省年用电量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并且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二大用电省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陕西省沿海地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供需压力也越来越大。
1.2 电力资源陕西省地方电力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同时还有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和太阳能等。
然而,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环境保护的考虑,传统能源如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局限。
第二部分:陕西省地方电力存在的主要问题2.1 电网建设滞后陕西省地方电力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电网建设滞后。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扩建跟不上供需增长的需求,导致了电网的负荷能力不足和电能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2.2 能源结构不合理陕西省地方电力能源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陕西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较高,而环保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仍然较少,导致能源结构不可持续,也会加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2.3 电力供应安全风险陕西省地方电力供应安全风险是一个需重视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陕西省在某些时段或某些地区可能会面临电力供应不足的风险,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时段。
第三部分:陕西省地方电力发展的解决方案3.1 加快电网升级和建设为解决电网建设滞后的问题,陕西省应加快电网升级和建设进程。
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电网的布局和结构,提高电网的负荷能力和传输效率,并增强电力供应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陕西产业的发展趋势
陕西产业的发展趋势陕西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正在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基地和经济增长极。
本文将从能源产业、制造业、旅游业和农业四个方面分析陕西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能源产业陕西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区。
近年来,陕西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利用。
陕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清洁能源项目,并提供相关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预计未来几年,陕西清洁能源的产量将大幅增加,成为该省能源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此外,陕西还积极发展核能产业。
陕西拥有中国最大的铀矿区,可以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
陕西省政府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核电站,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预计未来几年,陕西的核能产量将在全国范围内占据较大比例,成为陕西能源产业的又一亮点。
二、制造业陕西的制造业一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陕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对高新技术和绿色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大。
陕西拥有国内较大的航空、汽车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陕西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
陕西省政府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预计未来几年,陕西的制造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该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旅游业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陕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对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加大。
陕西秦岭山脉是重要的自然景观,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些都为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陕西还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如红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等。
陕西省政府鼓励企业加强创新,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对陕西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1 陕 西 能 源 开 发 在 全 国 具 有 重 要 战 略 意 义
能源 资 源是 经 济 发展 的基 础性 资 源 , 经 济 发 展 的“ 液 ” 我 国能 源 发 展 战 略 的 基 本 是 血 。 目标 是 : 供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所 需 的经 济 、 全 、 持 续 的能 源 供 应 , 保 实 现 我 国 在 本 世 纪 提 安 可 确 中 叶 达 到 中 等 发达 国家 以及 继续 向更 高 目标 迈 进 对 能 源 的需 求 。 据 这 样 的 目标 , 根 结合 状 况 、 发 利 用情 况及 潜 力 , 开 以及 国家 的 能 源 安 全 等 因素 , 国能 源 开 发 必 须 是 依 靠 国 内 、 我 国 际两种资源 和两个市场 , 实施 多 元 化 能 源 开 发 战 略 , 全 球 资 源 优 化 配置 的 角 度 , 合 考 从 综 虑 经 济 、 全 和 环境 成 本 因 素 , 我 国 的 现代 化 建 设 提 供 可 靠 的 能源 保 障 。 安 为 陕 西 是 我 国 能 源 矿 产 资 源 富集 的 地 区 之 一 , 以 陕北 的 煤 炭 、 油 、 然 气 资 源 丰 富 尤 石 天
西有条件成 为我国 2 1世 纪 现代 化 建 设 的 一 个 重 要 能 源 接 续 地 。 国家 已经 确 定 在 陕 北 建设 能 源 重 化 工 基 地 , 快 开 发 陕 北 能 源 资 源 , 着 西 部 大 开 发 战略 的 实 施 , 西 能 源 开 发 的 加 随 陕 意 义 更 为 重 要 , 煤 东 运 、 气 东 输 、 电 东 送 等 一 大 批 西 部 大开 发 项 目将 在 这 里 展 开 , 西 西 西 陕 西 将 成 为 世 人 瞩 目的地 方 , 为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重 要 基 地 。 成
陕西省能源消费现状及存在问题
时 宗林
( 西安 财 经 学校 研 究 生 部 7 1 0 1 0 0 )
【 摘 要】 陕 西在 节能减 排方 面 目前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 效 , 但是, 从 根
二、 陕西能源消费总量的现状
( 1 ) 陕 西 能 源 消 费总 量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增 长 之 间很 不 明显 。造 成 水 电 消 费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同步 关 系不 明
( 1 ) 煤 炭
据陕西省 煤炭网公布的数据 显示 , 陕西省总面积为 2 0 . 5 6万平 方公里 , 其 中含 煤 面 积 达 到 了 4 . 7 7万 平方 公 里 , 占全 省 面 积 的 2 3 %, 主要分布在 陕北 和渭河以北的地 区, 目前开发 的神 府煤 田探 明储量 1 4 0 0 亿吨, 是世 界七 大煤 炭储 量 中最 为丰 厚 的煤 田之 一 ; 陕北地 区是 西煤外运的重要煤炭基地 , 其 中, 神 化集 团 目前年产 煤
【 关键 词】 能 源消 费 ; 能 源构 成
陕西是我 国能源资源富集 区之一 , 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 炭 、 石 油、 天然 气和水 电等 , 产 量极 为丰富 , 开发潜力大 , 为陕西 经济发 展 提供 了有利 的资源条件 。本 文主要 从陕 西能源 资源现 状 、 消费 总 量现状 和消费构成 现状 等角度 , 分 析陕西 省能源 消费 的现状 。随 着陕西省经济 的发展 、 城市化 的进步与居民生活水平 的不 断提高 , 改变 能源在各 个产业 中的合理 利用 , 将促进产 业结构 的调整 与优
陕西 省的电力主要是通 过火力 发电 和水 力发 电 的, 目前 没有 对其装机 容量 的全面统 计数据 , 所 以仅对水 力资源 进行 分析 。截 止2 0 0 9年年底 , 陕西 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 为 1 4 3 8 . 4 6万千 瓦 , 可 开 发量 6 6 6 . 6 6万千瓦 , 其中长江流域 可开 发量为 4 3 2 . 6 万 千瓦 , 黄河 流域 可开发量为 2 3 4 . 0 6万千 瓦 , 水力 资源 可开 发 比重 为 4 6 . 3 5 %, 不到水力 资源理论蕴藏量 的一半 , 开发利用率低 。
陕西电网与新能源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与建议
O 引言
近 年来 ,以风 电和光伏 发 电为 主 的新 能 源发 电 技术 在全 球 范 围内得 到迅猛 发展 。 截 止 目前 , 我 国 已
与 电网协调 发展 问题 是解决 好 陕西新 能源 发展 的关 键。 本 文 以陕北 榆林地 区为重点 , 深 入分析 了陕西大 规模 新 能源 与 电网协调 发展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提 出 了合 理 的应对 措施 和建 议 ,力求 保 障陕西 电 网安全 稳定 运行 和新 能 源持续 健康 发展 。
( S h a a n x i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Xi ’ a n 7 1 0 0 5 4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l a n n i n g o f c e n t r a l i z e d r e n e wa b l e e n e r g y o f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ma i n p r o b l e ms o f h a r mo n i o u s d e v e l o p me n t b e t w e e n r e n e wa b l e e n e r g y a n d p o w e r g r i d f o c u s i n g o n Yu l i n a r e a wi t h t h e r i c h e s t r e n e w a b l e r e s o u r c e . T h e a n a l y s i s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r e n e wa b l e e n e r g y t r a n s mi s s i o n p l a n n i n g , i n t e g r a t i n g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p o we r g id r o p e r a t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 t e c h n i c a l s u p p o r t a n d S O o n . B a s e d o n wh i c h , t h e p a p e r g i v e s s o m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S h a a n x i p o we r g i r d t o a d a p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r e n e wa b l e e n e r g y .
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西安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比重 由 4 . 4 %提 高 到 6 _ 。 日本 知识 集 约 型 工业 和 第 济 条件 下 , 品 的技 术 开 发 、 产 、 售 等 不 同环 节 , 同 6 4% 为 3 产 生 销 不
三次产 业 的发展 奠定 了物 质 、 技术 基 础 ( 吕有晨 ,9 0 。上 零部 件 以及 生产 过程 的不 同工 序 、 18 ) 区段 和模块 都是 产业 链
从 国 内外 经 济成 长 的实 践来 看 。 、 学 工 业 的发 展 重 化
置 。 高企业 的竞争 力 。 提
产 业链 分工 是 一种 新 型分 工 模式 。 有别 于 以产业 间分
是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要 阶段 之 一 日本 从 工 和产 业 内分工 的传 统 分 工模 式 , 地 区产 业 冲突导致 分 是 15 9 5年~ 9 3年 , 、 学 工 业 增 加 值 占国 内 生 产 总值 的 工 深化 的结 果 。 后 凯 (0 7 认 为 在经济 全球化 和 网络经 17 重 化 魏 2o)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引 言
二 、西安 能源 化 工产 业链 发展 的 S oT分析 Wl
陕西 是我 国能源 化工 产业 的重 要生 产基 地 , 从 行业 但
1 产 业链 和产业 链分 工 业链 是建 立 在产业 内部分 . 产
分 布看 。 陕西 省 能源 化工 产 业 主要 集 中在 能 源化工 产 业链 工 和 供 需关 系 基 础 上 从 最初 始 的原 材料 生 产 和销 售 到 中 的上游 . 能源化 工 中下 游产 业 如 化学 原料 及 化学 制 品制 间产 品生产 和销 售 , 到 最终 产 品 生产 和销 售全 过程 中各 而 再 : 贺轩 、 智凯 , 员 造 业 、 料制 品业 、 胶制 品业 和 化 学纤 维 制 造 业 相对 弱 塑 橡 个 环节 所形 成 的一 种企 业 群体 的关联 图谱 l 小 。从地 区分 布上 看 , 西 能源 化 工产 业 主要 集 中在 陕北 20 ) 产 业链 分 工是 指企 业按 照 比较优 势 的原则 , 据产 陕 06。 根 的延安 和榆林 . 而西 北经 济 中心 西 安能 源 化工 产业 增 加值 业 链各 环节 对 要素 条件 的不 同偏 好 。 产业 链各 个环 节安 将 从 2 6亿 元 , 占陕西 能 源 化工 产 业 增加 值 的 1 1 。 源 排 在拥 有其 所需 要 素条 件 较好 的地 区 中 。 而优 化资 源配 OO 仅 .% 能 9 化工 产业 成为 西安 经济发 展 的薄 弱环 节 。
当前陕西煤化工产业发展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陕西煤化工产业发展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煤炭是陕西的优势资源,发展现代煤化工是陕西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
做强做大煤化工及下游产业,成为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陕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陕西发展新型煤化工正在成为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煤化工产业,生产煤基清洁燃料,是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需求,作为矿产资源大省,陕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
在能源化工这个核心支柱产业中,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已成为承载产业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陕西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陕西现代煤化工发展呈现出三大鲜明的特点。
1.政府引导产业调整陕西省发改委提出“十二五”时期将突出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是推进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延安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兖矿榆横煤制油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资源转化项目,构建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醋酸四大产业链,形成综合年产能4000万吨以上,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现代煤化工在石化工业总产值的占比达到45%。
2.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以来,陕西一批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去年年底,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旗下的神木富油能源科技公司年产12万吨煤焦油加氢工业化示范装置投料,并产出了合格石脑油、柴油,标志着该集团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取清洁燃料油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陕煤化集团国家能源煤炭分质分级清洁转化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准。
这是该集团继甲醇制烯烃国家实验室之后产学研的又一重大突破。
实验室建成后,将开发大型低阶煤分质分级高效低碳清洁循环利用工业化集群技术,开辟一条工艺先进、节能高效的煤炭转化利用新途径。
3.大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今年以来,陕西一批重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化项目加紧实施。
比如备受业界关注的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包括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包括年产120万吨煤基烯烃及下游化工原料和制品等23套装置。
陕西省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2008年第4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4,2008 (总第l1O期)J ouR N A L0F M uD A N J I A N G coL LE G E0F E D u cA T I oN s er ial N o.110陕西省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王丽(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835000)[摘要]运用简单多项式回归方法对1995—2003年陕西省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二者高度相关.因此。
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二者的和谐发展,推动陕西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关键词]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4一0153一031.引言陕西省位于我国西部,是我国能源资源富集区之一,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该地区能源矿产丰富,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保有储量在全国位次分别是第三、第七、第二位,在西北地区的位次依次是第一、第二、第二位,[1]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建设基地。
在国际能源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近年来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发展速度较快.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8.58亿元,比1995年的1000.03亿元增长了139.9%.年均增幅为9.3%,高于同期全国G D P的年均增幅8.5%.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从1995年的22.72。
40.55I 36.73发展到2003年的13.34l47.2639.40.但其与东部地区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在能源战略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能源的有效利用关乎全局。
新时期,陕西省承担着支持全国能源需求与平衡全省用能的两大任务,面临着经济增长和降低能耗的双重压力.因此深入分析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对陕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见表1)表l1995—2003年陕西省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数据表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年份每万元G D P消耗每日能源消费第一产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能源(吨标煤o)量o(万吨标煤)比重(%)比重(%)比重(%)一1995Z.867.862Z.7Z40.5536.73 19962.958.2222.8539.9337.22 19972.368.4120.5839.9439.48 19982.128.0120.5241.0938.39 19991.747.0817.9843.1538.87Z O O O1.587.1716.8144.0739.12 20011.658.3115.5744.2640.17 200Z1-699.4513.7345.1041.17 20031.6310.7413.3447.2639.40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1996—2004年),陕西省统计局编。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陕西省作为全国能源产业的重点省份,能源行业市场发展面临着不少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环境、政策支持、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1. 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陕西省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等。
其中,煤炭储量达到37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9。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七和第八,水电和风电资源也十分丰富。
在过去几年中,陕西省的能源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煤电、油气和新能源等领域均有了较为明显的进展。
2. 市场环境的现状陕西省的市场环境相对较好,区位优势显著,除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外,还紧密连接着国内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一个冶金基地和煤炭基地之一,陕西省地缘位置的优势使其肩负着重要的国内能源分配任务和西部大开发的使命。
3. 政策支持的现状陕西省政府一直以来不断加强对能源行业的投资以及政策支持。
从政策角度来看,政府强调产业投资,促进科技创新,改善资源环境和提升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都获得了广泛推行。
这些政策实施得到了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加快了能源产业的发展。
4. 竞争格局的现状陕西省的能源市场竞争相对比较激烈,特别是煤电、油气和新能源行业三大领域竞争尤为激烈。
在煤电行业中,陕西省拥有强悍的煤电集团,而油气行业中,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国内大型的国有企业也竞争激烈。
新能源行业近年来开始蓬勃发展,内部竞争在加速,外部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二、能源行业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陕西省能源行业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在市场化运作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由于行业发展速度过快,陕西省的能源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度不够强的问题。
其次,能源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在新能源领域有一定的创新,然而整个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
三、未来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的前景陕西省政府将继续出台有利于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市场化运作等改革,进一步提高能源行业的管理和执行水平。
陕西能源工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费快速增长为代表的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也表明 我 国重 化工业 阶段 已经 到来 。
我 国重 化工业 发展 阶段 的到来 ,给陕西 能源 工 业 及陕西 电力 工业 带来 了重大 的发展 机遇 。从世界
各 国 的发 展经 验看 。在 以重 化工 业为 核心 的工业化
件。 前陕西能源资源 尚属于初步开发阶段 , 目 开发潜 力 非常大 。20 年陕 西煤炭 总产量 为 1 4 t仅次 于 06 .L, 6卷 Fra bibliotek第 8
重 化工业发展 阶段 的美 国 、 前苏联 、 日本 、 原西 德 、 法
国、 国 , 英 这期 间 的 电力弹 性 系数 分别 为 1 8 1 4 . 、. 、 7 2 1 51 61 41 3 . 、. 、. 、. 。我 国2 0 ~ 0 4 电力 弹性 系 2 4 5 8 0 02 0年
1 陕 西 能源 资 源 的 开发
陕西 的能 源资源 主要有 煤炭 、 石油 、 天然 气 。陕 西 煤炭 资源丰 富 。 省含煤 面积 达5 全 万余 k , mz占全 省
面 积 的 14 右 。全 省 勘 探 和 预 测 煤 炭 总 储 量 为 ,左
是 指在 工业 化进程 中,从 以轻 工业 为主逐 渐 向基 础 工 业为 主的重 工业转 移 .进入 以原料 和能 源工业 为
385 t其 中5 煤 田累计 探 明储 量 169 t居 全 4亿 , 大 3亿 , 国第 3 , 位 主要集 中于 陕北 、 北 , 渭 以低灰 、 低硫 磷 、 高 发 热量 为 特 色 , 分 小 于 1%、 灰 0 硫分 小 于 1 %的优 质 煤 炭 资 源 达 8 t 占全 国 探 明 优 质 煤 炭 储 量 的 1亿 , 1 4%, 7 居全 国之首 。 在开 发 中的神府 煤 田探 明储 量 达 140 , 0 亿t煤层 厚 、 藏 浅 、 埋 易开 采 , 世 界 7 煤 田 为 大 之一 , 世界 上少有 的优 质动力 煤 、 化煤 。陕西 还 是 气 有 丰 富的油气 资源 , 天然气 储量 丰富  ̄- 的天然 气 lI t 探 明储 量 达 1 1亿 m , 油探 明储量 达 l亿t 02 2 石 5 。丰 富的能源 资源 为陕西 能源 T业 的快速 发展 提供 了条
陕西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陕西能源化工产业 高质量发展方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课题组顾问/李金柱 课题组组长/张积耀课题组成员/周孝德蒋林郭卫东邹绍辉张甜冯套柱闫晓霞许建张伟王喜莲报告执笔/邹绍辉张甜为了深入贯彻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 加快实施“五新”战略任务,谋划能源化工产业“十 四五”及更长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联合西安科技大学,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目前,能化产业支撑了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的 半壁江山,推进陕西能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良 好的产业基础。
陕西能化产业在陕西工业中的支 柱地位、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在 国家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
“+四五”及更长一个时期,持续推动陕西 能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全球能化技术革命 和产业变革出发,从我国能源消费、供给、技 术、体制革命与国际合作的要求出发,从陕西建 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出 发,进行系统谋划。
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支撑“三个经济”为起点,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建成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使命,以 提供高品质能化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建成全国一 流的能化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以煤化工为主的 能化产业新技术中试与重大装置示范基地,建成全国最大兰炭、甲醇、高端化工合成材料生产基54 I2020 / 08 / VOL.285DEVELOPMENT地,建成全国最大精细化学品生产和下游材料 与制品加工基地,建成全国最大能化产品物 流、储备和集散基地,建成我国重要的氯碱基 地、电力基地、金属镁电解铝与铝铸合金材料制 品基地。
到2025年,可将陕西煤炭产量稳步增加到 7亿吨以上,油气当量稳步增加到8000万吨以 上,煤炭年转化和分质利用量达到3.5亿吨以 上,化工合成材料与化工产能增加到5000万吨 以上,电力装机容量增加到8300万千瓦以上,能化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建成国内一流能 化产业体系,初步建成现代能源体系;到 2035年,能化工业增加值达到2万亿元,建成世 界一流能化基地与产业体系,建成一批产业生态 聚集和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世界级高端能化产 业综合体。
陕西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陕西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汽车和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来分析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从而发现陕西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政策红利缩减趋势加快,推广应用挑战加剧、“三电”核心技术短缺价格、性能优势不明显,消费市场驱动力不足以及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补贴资金拨付流程繁琐等问题。
为此本文认为要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速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推广运营模式,鼓励使用地产车,同时加强“三公”用车示范作用,加大推广宣传引导力度,助推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陕西;建议中图分类号:U46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468-02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陕西在汽车产业空间布局、人才储备、成本等方面优势突出,具有强大的区域辐射力、经济带动作用和市场拓展条件。
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全省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的迫切任务。
一、陕西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2016年,全省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万辆和4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27.5%,工业总产值达1159.9亿元,同比增长18.1%。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4.9万辆,占全国总量的近10%。
冠以“陕西制造”的比亚迪“秦”系列轿车自2013年底上市至今,已经拥有近7万车主,保有量稳居国内新能源车首位,其技术、品质、口碑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全省已经储备了大量整车制造技术和配套产业集群,形成了陕汽、比亚迪、宝鸡吉利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三星、沃特玛、天臣、德飞电池等大量配套企业。
整体来看,全省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一)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产销情况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多年来,比亚迪坚持自主创新,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家拥有自己的电池厂、电池制造工艺、汽车制造工艺、大巴制造工艺的企业。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秦、宋DM;纯电动乘用车秦EV、e5、宋EV。
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和长效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和长效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选择。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其利用已成为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
陕西省作为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利用生物质能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推动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探索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长效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陕西省生物质能资源的状况,剖析其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状况,探讨生物质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为后续制定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2. 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分析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在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其根本原因,为后续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3. 探讨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对策:根据问题及原因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4. 提出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对生物质能产业的研究,提出可行的长效机制,帮助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同时重点分析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政策及经验,提出适合陕西省的发展对策和长效机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 为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实用建议,为制定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 基于长效机制,为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宏观的保障,有效促进陕西省清洁能源的利用和结构调整。
3. 围绕生物质能的最新科技、政策、市场信息,为陕西省的生物质能参与国内外的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陕西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陕西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均较为丰富,近年来,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大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加快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等优势能源的开发力度,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能源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方面,陕西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点省份;另一方面,能源产业也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
一、陕西能源产业现状(一)陕西省能源格局现状陕西的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煤炭地质储量约3800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石油地质储量约1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
2009年,陕西省共生产原煤2.96亿吨。
其中: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生产原煤0.63亿吨,占21%;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生产原煤0.72亿吨,占24%。
开采原油2370万吨,实现天然气开采103亿立方米,全部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完成。
到2009年末,陕西省电力总装机2360万千瓦(含“西电东送”360万千瓦),发电量897亿千瓦时。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成为陕西发电领域的主力军,电力装机占全省76%。
各大集团控股容量如下:大唐陕西发电公司740万千瓦,占31%;神华集团277万千瓦,占12%;华电陕西能源公司270万千瓦,占11%;华能陕西发电公司206万千瓦,占9%;国电西北分公司120万千瓦,占5%;鲁能集团120万千瓦,占5%;陕西省投资集团60万千瓦,占3%。
陕西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西移的重点省区和能源基地建设大省。
(二)煤炭和火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
即使进入90年代我国调整能源自给和石油出口换汇战略以后,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占的比重仍然65%以上。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
煤炭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5.70万km2,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705亿吨,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灰分小于10%、硫分小于1%的优质动力煤炭资源超过1000亿吨,占全国的47%。
陕西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陕北侏罗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等五大煤田。
国家规划建设的神东、陕北、黄陇3个大型煤炭基地,涵盖了陕西省境内99%的煤田。
同时,煤层中还蕴藏着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煤层气,储量约为1.335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
随着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还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
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为陕西煤炭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陕西省电力发展条件较优。
到2009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2360万千瓦(含“西电东送”360万千瓦),其中水电220万千瓦,占9.3%,火电2140万千瓦,占90.7%。
全省2009年发电量897亿千瓦时,其中:水电70亿千瓦时;“西电东送”162亿千瓦时。
预计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2560万千瓦,发电量1050亿千瓦时,其中“西电东送”180亿千瓦时。
“十二五”需要新增装机3211万千瓦,其中满足自用装机1600万千瓦,外送装机1611万千瓦。
(三)煤、电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陕西省近年来加大了煤、电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主要措施是:完善煤炭产业组织结构、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整顿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浪费资源和不符合环境要求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并适当的提高煤炭的准入门槛;淘汰落后小机组常规火力发电,“上大压小”,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扶持大集团发展,鼓励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鼓励坑口电厂建设,鼓励煤电路化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道路。
煤炭企业作为传统的基础能源产业,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产品转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确立一体化多元发展目标,是陕西省近几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通过坚定并深化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依托陕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寻求资源就地转化的路子,用煤发电、以电带煤,用煤炭产品转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煤、电、化三个支柱产业,形成以煤业为基础,以电业为核心,以煤化工为龙头的一体化、开放型的产业链格局。
(四)煤、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煤、电行业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进入到了一个大调整、大优化的重要阶段,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改善和优化煤、电企业结构,切实肩负起保障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任。
对陕西煤、电产业而言,进行正确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关系到陕西省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关键,也是陕西煤、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具体思路是:1、建设国家煤炭生产供应基地。
加快培育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煤矿;加快铁路运输通道建设,建成国家“西煤东送”战略基地。
2、建设国家大型电力供应基地。
积极发展坑口电厂,就地转化煤炭,变输煤为输电;加快电网升级改造,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满足国家“西电东输”战略需要。
3、建设国家煤化工基地。
充分发挥陕西煤炭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煤炭的深加工利用,开发煤层气、煤炭液化、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发展煤炭洁净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陕西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一)煤炭产业前景分析在确保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中,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煤炭资源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将在未来得到不断提高。
煤炭行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其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1、在宏观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国际制造业大量向我国转移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旺盛,能源工业发展的市场条件良好。
2、由于国民经济的重工业化倾向日益明显,使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电行业发展很快,重工业用电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用电增长速度,全国用电增长速度持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一些地区相继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在我国用电需求加速增长的情况下,电力工业将继续依靠煤炭发电。
中国的几次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都认为,中国电力工业的结构应当多元化,利用多种能源资源,但限于条件,中国即使积极发展水电,适度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预计到2050年燃煤电厂仍然要占50%左右,其煤炭消耗绝对量还会继续增加。
3、技术创新为煤炭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矿井先后建成投产,大大提升了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成为煤炭开采主流。
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已经商业化,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也已完成;水浆煤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煤质,减少了污染,为煤炭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4、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向支持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国家根据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实际,确定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煤制油、煤制甲醇等石油替代产品,这为陕西省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化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陕西能源工业发展已进入全面加快的新阶段,随着一批支撑带动作用较强的重大能源化工项目陆续启动建设,煤炭及煤化工发展的规模和层次将大大跃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
(二)电力产业前景分析“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陕西省加快推进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与此相适应,全省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1、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看,按照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规划,到2020年GDP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电力需求将相应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中“一线两代”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绿色产业基地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工业强省、项目带动、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等重大战略措施的落实,必然为全省带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将有力地促进全省电力的快速发展。
2、从全省的经济结构和人均用电水平看,全省工业结构具有中性化、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居多的特点,第二产业的电能单耗水平较高。
2009年陕西省全社会用电量741亿千瓦时。
全省人均电力装机0.62千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2005年翻一番;人均用电量1959千瓦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5%,用电发展潜力较大。
3、从电力弹性系数变化看,1990—2000年全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维持在0.8左右,“八五”、“九五”分别为0.85和0.77。
同期陕西省一直处于电力短缺情况,发电装机增长滞后于需求增长,造成“八五”、“九五”用电弹性系数偏小,分别为0.68和0.48。
“十五”以来,全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连续大于1。
“十五”陕西省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03,“十一五”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82。
2000年以来平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93。
综合各方因数,“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初步按0.9进行测算,2015年全省用电量1550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长13.03%,最大用电负荷3000万千瓦,考虑电力系统备用的情况下,2015年满足省内电力需求需要电力装机3600万千瓦,满足电力外送需要装机2171万千瓦,全省总装机5771万千瓦。
“十二五”需要新增装机3211万千瓦。
(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神东、陕北、黄陇三大煤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一批大型矿井相继开工建设;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稳步实施,陕京、靖西等输气管线一期和二期工程相继建成投运;韩城二电、户县电厂技改、府谷清水川电厂、府谷庙沟门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神木煤电一体化项目、铜川电厂、彬长电厂、喜河及蜀河梯级水电站建设正在顺利进行,蒲电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一批煤炭液化和煤制醇醚、烯烃等煤基多联产示范工程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