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填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填空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正常菌群成为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① 寄居部位改变② 免疫功能低下③ 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
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μm。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

15.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

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20-30分钟,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18-20小时。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动力。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粘液型菌落。

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大肠杆菌的
生长,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

19.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
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37℃,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对数期。

24.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
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细菌的遗传变异
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
上时,该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该
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2.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温
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细菌常见的质粒致育质粒(F质粒); 耐药质粒(R质粒); 代谢质粒;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 毒力质粒(Vi质粒)
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
明这些质粒间有相容性。

有些质粒不
能共存,称不相容性。

5.卡介苗是牛型结核杆菌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结核病
型细菌是指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培养应用高渗培养基培养基。

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

8.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性菌毛。

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形态和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质粒。

11.可传递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耐药性决定因子和耐药性传递因子组成。

12.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毒力强,其菌落形态是光滑型。

13.细菌的致病作用取决于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途径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破坏菌体蛋白,抑制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2.干热灭菌法包括烧灼法、干烤法、焚烧法、红外线。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

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
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 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

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减弱。

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法。

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硝酸银
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龙胆紫。

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

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方可奏效
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等。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数量和途径有密切关系。

2.细菌的毒力是由毒素和侵袭力决定的.
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荚膜、菌毛等粘附因子和侵袭性酶构成.
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
5.内毒素是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
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脂质A ,菌体抗原(O抗原)是特异性多糖.
7.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可用甲醛处理制备类毒素 .
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10.抗毒素可由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
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两种. 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肉毒毒素.
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
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菌毛、膜磷壁酸
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部位等有密切关系.
19.细菌侵袭性酶有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
20.定居于人体表和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21.医院内感染的方式包括交叉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试验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中和试验。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

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高4倍或4倍以上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有脑脊髓液、血、出血瘀斑渗出液。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于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试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肥达氏反应和外斐反应。

病原性球菌
1.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2.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
3.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4.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大类,其中毒素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伪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症 .
5.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三大类.
6.在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时常做胆汁溶解试验、菊糖发酵试验.
7.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巧克力平板培养基
8.脑膜炎球菌的致病因素有菌毛、荚膜、IgA1蛋白、LOS .
9.脑膜炎球菌的形态呈肾形,在患者脑脊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革兰染色阴性
10.检查流脑患者或疑是流脑患者可采取脑脊液、血液、皮肤瘀斑液等标本。

11.脑膜炎球菌抵抗力极弱,对干燥、寒冷和消毒剂等均高度敏感.
12.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3.在不形成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葡萄球菌 .
14.链球菌感染易于扩散,其原因是该菌能产生透明质酸酶;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链道酶所致.15.淋球菌主要以性接触方式传播,引起淋病
16.能产生自溶酶的球菌有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
的生物学活性是: 可与 IgG 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毒素性疾病及化脓性炎症两大类感染.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依据①能产生金黄色色素;②有溶血性;③凝固酶实验阳性;④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
⑤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群溶血型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 20.甲行溶血型链球菌是口腔及上呼吸道部位的正常菌群.
21.胆汁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
22.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可引起大叶性肺炎.
23.奈氏菌属包括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
24.脑膜炎球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
提供 5-10%CO2 气体的巧克力培养基中生长 .
25.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不能耐受低温。

肠道杆菌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
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故称为条件致病菌 .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乳糖,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
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定试验 .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抗
原 .
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不耐热,60℃ 30min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H抗原消失,菌体抗原为露,称细菌的H-O变异 .
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升高,血循环中白细胞数下降 .
抗原与毒力有关,含Vi抗原的菌株比Vi抗原丢失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 .
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只有宋内志贺菌呈缓慢发酵乳糖 . 9. 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 .
试验是指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

. 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 H抗原、O 抗原、包膜(K)抗原 .
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但当侵犯肠外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ETEC、EPEC、EITC、EHEC、EHAC.
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不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 .
14.伤寒杆菌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肠热症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
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
养采取标本时,发病1~2周取
血,2~3周可采取粪便、骨髓
或尿 .
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痢疾杆菌,是引起腹泻的病原菌 .按生
化反应不同分为痢疾志贺痢疾杆
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四群 .其致病因素主
要有侵袭力、内毒素,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SS琼
脂、中国蓝培养基 .
弧菌属
1.霍乱弧菌有3个生物群即古典生物型、EL Tor型、O139群霍乱弧菌,霍乱弧菌标本直接涂片可见穿梭样运动 .
2.完整的霍乱肠毒素由一个A亚单位与 4-6个B亚单位结合而成,其中 A亚单位是其毒性亚单位 .
3.根据霍乱的发病机制,治疗霍乱的关键是及时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并同时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副溶血性弧菌在含 %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 .
5.霍乱弧菌可分为O-1群霍乱弧菌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

6.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其选择培养基是碱性琼脂平板培养基。

7霍乱肠毒素的A
1
肽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 ATP 不断转化为 cAMP ,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呕吐腹泻。

8.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传播,致病因素主要是鞭毛、菌毛和霍乱肠毒素。

厌氧性细菌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肠道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顶端部位,使菌体呈鼓槌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3%甲醛处理后,毒性消失而抗原性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青霉素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脊髓前角,作用机理是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α溶血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三联疫苗是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以肌肉麻痹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次极端部位,使菌体形成网球拍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双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汹涌发酵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次极端部位,比菌体小。

13.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厌氧环境,致病因素是破伤风痉挛毒素.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肉毒毒素
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脆弱类杆菌最常见,临床分离的厌氧菌70%~80%是该菌。

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和混合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感染。

结核
1.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2.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罗氏培养基,形成菌落的时间需 3—5周。

3.结核杆菌常用抗酸染色,呈红色.
4.结核杆菌对干燥、酸或碱、青霉素和某些染料抵抗力较强,但对湿热、紫外线、酒精较敏感 .
5.结核杆菌与致病有关的类脂主要有磷脂、蜡质、索状因子、硫酸脑苷酯 .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 .最常见的结核病为肺结核,抗结核免疫为有菌免疫,属于细胞免疫 .
7.结核菌素有 OT 和 PPD 两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曾经感染过结核杆菌或BCG接种成功;预防结核病可接种 BCG(卡介苗)。

8.结核杆菌对湿热较敏感,在液体中加热62--63 ℃ 15min即可杀死
9.卡介苗是用牛型结核杆菌制备而成的毒力减弱抗原性稳定疫苗10.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棒杆菌属动物源性细菌其它革兰阴性杆菌
1.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通过鼠蚤传染给人。

在临床上的病型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

2.我国流行的布氏杆菌有牛布氏菌、猪布氏菌、羊布氏菌,其中最常见的是羊布氏菌。

3.布氏杆菌侵袭力强,主要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途径侵入机体引起波浪热。

4.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氏杆菌。

5.布氏杆菌感染动物主要引起母畜流产,感染人主要引起波浪热。

6.布氏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透明质酸酶和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有关。

7.鼠疫杆菌属于耶尔森菌属,引起的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10.鼠疫杆菌产生的毒素有鼠毒素和内毒素。

11.白喉抗毒素可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
12.炭疽杆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荚膜、炭疽毒素,引起的疾病有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三种类型.
17.白喉的特异性预防方法是接种白喉类毒素。

22.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
23.抵抗百日咳杆菌的再感染主要依靠粘膜局部 sIgA ,母体血清IgG对新生儿无保护作用.
24.预防百日咳可接种百日咳死菌疫苗或白百破三联疫苗.病毒的基本性状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的核衣壳。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
类脂质和糖蛋白型。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

加热 56 ℃ 30 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11,逆转录病毒的主要特性球形、ф80~120nm、有包膜,2条单正链RNA,具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复制时有DNA中间体,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有局部播散、血液播散和神经播散。

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病毒感染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潜伏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慢病毒感染感染。

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免疫性损伤和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降低两种类型。

4.病毒感染细胞后,可经整合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

9.中和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的吸附和穿入。

10.病毒引起的显性感染包括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两种。

11.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除慢性感染外还有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

12、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之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

13、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均为三价混合疫苗。

14、OPV口服免疫类似自然感染,即可诱发血清抗体,预防麻痹性灰质炎的产生,又可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阻止野毒株在肠道的增殖和人群中的流行。

呼吸道病毒
1.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

2.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HA 和 NA .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内膜和外膜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HA(血凝素),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 NA(神经氨酸酶)的水解
作用.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 HA 和呈蘑菇状的NA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麻疹迟发性脑炎和亚急性硬
化性全脑炎(SSPE)。

.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
睾丸炎,5%女性患者并发卵巢炎10、风疹病毒是风疹的病原体,最严重的危害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即先天性风疹。

逆转录病毒和其它病毒测试题
1.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体.
2.狂犬病病毒感染机体的重要特点是经肌神经感染,而不经血液传播.有两个型别,分别是单股正链RNA HIV-1 和 HIV-2
吸附细胞的表面结构是 gp120 ,细胞上的受体是 CD4 具有该受体的细胞有TH、神经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