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铜

实验报告实验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铜
实验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铜
二、实验原理
火焰原子吸收法主要利用把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气体分解喷入外加电极的操作电流加热的悬浮口碑容中,原子化,然后在扫描波长范围内以光电管测出可见的灯光,从而用来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残留量。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设备和相关仪器,如:火焰原子吸收仪、巴斯夫铜标准溶液、乙醇质量校准品等。
2.清洗相关仪器,确保仪器使用前处于干净,无杂质状态。
3.称取2mL乙醇,加入水溶液中,搅拌均匀,作为乙醇质量校准品。
5.在火焰原子吸收仪中准备铜的标准溶液,滴定巴斯夫标准溶液,滴定至滴定液显出铜的色变为淡橙黄色,以此来校验仪器的分析精度。
6.将带有铜标记溶液的水样滴定至样品容器,调整到特定浓度,以便火焰原子吸收仪器测定准确。
7.在火焰原子吸收仪中测定水样中铜的含量,连续测定5次,记录5次的测定结果,并作出曲线,确定大致线性关系。
8.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时列出实验的统计量的值,结果见表1。
四、实验结果
经过火焰原子吸收仪测定,水样中铜的含量为28.56±2.11微克/升,表1是实验数据的统计量。
表1 实验结果曲线
相关系数 r| 0.9913
极值得(n-1)| 0.9296
P值|0.0273
五、实验讨论
经过655.6nm和517.3nm波长火焰原子吸收法,本实验测定的铜的含量为
28.56±2.11微克/升,本实验的r值为0.9913,由此可知相关系数很高,数据符合线性关系,P值为0.0273,从而说明本实验结果是极有可信度的。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 学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了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并掌握其使用方法;3. 掌握以标准曲线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由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射出一定强度和波长的特征谱线的光,当它通过含有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时,原子蒸汽对这一波长的光产生吸收,未被吸收的特征谱线的光经单色器分光后,照射到光电检测器上被检测,根据该特征谱线光强度被吸收的程度,即可测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火焰的热能,使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的方法。
常用的火焰为空气—乙炔火焰,其绝对分析灵敏度可达10-9g,可用于常见的30多种元素的分析,应用最为广泛。
2. 标准曲线法基本原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被测元素的浓度(c)、入射光强(I0)和透射光强(I)符合Lambert-Beer定律:I=I0×(10-abc)(式中a为被测组分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系数,b为光经过的火焰的长度)。
根据上述关系,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系列,在一定的仪器条件下,依次测定其吸光度,以加入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试样经适当处理后,在与测量标准曲线吸光度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其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出试样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再换算成原始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1. 仪器、设备: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钙、镁空心阴极灯;无油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容量瓶、移液管等。
2. 试剂碳酸镁、无水碳酸钙、1mol L-1盐酸溶液、蒸馏水3. 标准溶液配制(1)钙标准贮备液(1000g mL-1)准确称取已在110℃下烘干2h的无水碳酸钙0.6250g 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滴加1mol L-1盐酸溶液,至完全溶解,将溶液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备用。
原子吸收光谱 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探究物质吸收光谱的特性,以及通过光谱分析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通过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而得到的光谱。
当物质处于高温状态时,其原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使得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至高能级,然后再返回至低能级,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这些被吸收和释放的特定波长的光,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物质置于高温状态,使其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2. 将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到待测物质上,观察其吸收光谱。
3. 通过光谱分析仪器测量吸收光谱,得到物质的特征光谱线。
4. 通过比对标准物质的光谱线,确定待测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测得了待测物质的吸收光谱,并与标准物质的光谱线进行了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我们确定了待测物质的成分和性质,验证了原子吸收光谱在确定物质成分和性质方面的重要性。
实验结论: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通过测量物质的吸收光谱,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特征光谱线,从而确定其成分和性
质。
这对于化学分析、材料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原子吸收光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地实验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利用原子吸收光谱这一技术手段,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
2.掌握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如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的样品含量。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当原子或离子吸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时,会产生吸收线,其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在实验中,使用的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它由光源、光栅、光程系统、光电转换器等组成。
三、实验步骤1.仪器准备:打开仪器电源,启动仪器,预热10分钟。
2.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稀释待测样品,使其浓度适合于测定。
3.设置光谱仪参数:选择合适的光谱波长,进入光谱扫描模式,设置光谱仪参数。
4.标定曲线制备:准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并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得到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5.测定样品的吸光度:依次将各个浓度样品和待测样品放入进样池中,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6.作图和计算:根据标定曲线,将吸光度转化为物质浓度,并绘制出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图。
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出其浓度。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操作,记录下各个浓度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数据。
使用标定曲线,将吸光度转化为物质浓度,并绘制出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图。
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出其浓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待测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如果待测样品的浓度超出了标定曲线的范围,可以通过稀释样品重新测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掌握了使用该方法进行测定的步骤和技巧。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样品的制备和标定曲线的制备,这两个步骤对于后续的测定至关重要。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主要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和样品制备误差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这些误差,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避免统计和计算上的错误。
原子吸收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 学习标准曲线法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应用。
4. 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样品中的待测元素首先被转化为原子蒸气,然后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对光产生吸收,吸收程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空心阴极灯- 气路系统- 移液器- 容量瓶- 酒精灯- 电脑2. 试剂:- 待测元素标准溶液- 待测样品溶液- 稀释液- 洗涤液- 酸性试剂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 将待测样品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使待测元素浓度处于仪器检测范围内。
- 使用移液器准确移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稀释液,摇匀。
2. 标准曲线制作-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待测元素标准溶液。
- 将标准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使待测元素浓度处于仪器检测范围内。
- 使用移液器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稀释液,摇匀。
- 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依次倒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量吸光度。
-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待测样品测定- 将待测样品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使待测元素浓度处于仪器检测范围内。
- 使用移液器准确移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稀释液,摇匀。
- 将待测样品溶液倒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量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待测样品测定- 待测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为X mg/L。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分析方法。
2. 了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 掌握以标准曲线法测定水样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铜等)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特性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照射到含有待测元素的样品时,如果样品中的待测元素处于激发态,则部分能量会被吸收,从而产生特征光谱。
通过测量特征光谱的吸光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AAS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火焰的热能将样品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常用的火焰为空气-乙炔火焰,其绝对分析灵敏度可达10^-9g。
根据实验需要,可选择不同的火焰类型和燃烧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移液器、锥形瓶、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滤纸等。
2. 试剂:标准溶液(铅、镉、铜等)、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配制: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适量的硝酸和盐酸,煮沸至近干,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定容至一定体积。
3. 标准曲线绘制:将标准溶液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分别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样品测定:将处理好的样品按照与标准曲线绘制相同的步骤进行测定,得到吸光度值。
5.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查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并进行计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铅、镉、铜的标准曲线,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 铅的标准曲线图2 镉的标准曲线图3 铜的标准曲线2. 样品测定:根据标准曲线,测定样品中铅、镉、铜的含量,结果如下:铅含量:0.5mg/L镉含量:0.2mg/L铜含量:0.3mg/L3.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有效地测定水样中铅、镉、铜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

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一、引言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来研究样品中的化学元素。
通过测定原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量,可以得到样品中某种特定元素存在的浓度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钠离子的吸收光谱,探究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2. 学习操作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掌握相关实验技术;3. 探究不同样品浓度下钠离子的吸收光谱特征;4. 建立标准曲线,用于测量未知样品中钠离子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室和光电倍增管等;2. 钠离子标准溶液:分别配制1mol/L、0.8mol/L、0.6mol/L、0.4mol/L、0.2mol/L的钠离子标准溶液;3. 稀释液:用于将标准溶液稀释至符合实验需求的浓度。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打开原子吸收光谱仪器,预热光源,调节单色器波长至钠离子吸收峰位置;b. 配制不同浓度的钠离子标准溶液,并标明浓度;c. 将各浓度标准溶液进行稀释,以获得更多的浓度点。
2. 测量标准溶液:a. 将第一种浓度的标准溶液放入样品室中,调节比色杯高度使其与光束平行;b. 通过控制仪器操作界面,记录吸收峰对应的吸光度值;c.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标准溶液的测量。
3. 建立标准曲线:a. 将浓度与吸光度数据绘制成散点图;b. 使用合适的拟合函数拟合散点图,并确定拟合曲线的方程。
4. 测量未知样品:a. 将未知样品放入样品室中,调节比色杯高度;b. 测量吸光度值,并利用标准曲线确定未知样品的钠离子浓度。
五、结果与讨论1. 标准曲线:在本实验中,我们得到了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其方程表示如下:吸光度 = a ×浓度 + b2. 未知样品测量:利用标准曲线,我们测量了未知样品的吸光度为0.3。
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求得未知样品的钠离子浓度为0.5mol/L。
原子吸收光谱法 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引言: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测定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并探究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清洗玻璃仪器、配制标准溶液、校准光谱仪。
2. 测定吸收光谱:将标准溶液依次放入光谱仪中,记录吸收峰的波长和吸光度。
3. 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测定得到的吸光度数据,绘制出吸光度与浓度的曲线。
4. 测定未知溶液:将未知溶液依次放入光谱仪中,测定其吸光度。
5. 计算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根据标准曲线,通过吸光度值得到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测定吸收光谱,我们得到了标准溶液中钠离子的吸光度数据,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在测定未知溶液时,我们得到了相应的吸光度值。
通过标准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探究了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首先,我们改变了光谱仪的入射光强度,发现随着光强度的增加,吸光度也相应增加,但当光强度过高时,吸光度反而下降。
这是因为在过高的光强度下,样品中的钠原子发生饱和吸收,无法继续吸收更多的光能量。
其次,我们改变了样品的浓度,发现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这是因为当样品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加时,更多的钠原子吸收入射光,导致吸光度增加。
因此,通过测量吸光度,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样品中钠离子的浓度。
实验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样品的溶解度和光谱仪的校准。
样品的溶解度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而光谱仪的校准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我们成功测定了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
总结: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的测定

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的测定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的测定一、引言实验目的:掌握原子吸收光谱的测定方法,了解原子光谱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被原子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线强度来分析物质成分的方法。
当经过原子样品的光通过一个特定波长时,由于原子的吸收作用,其中部分光子被吸收,其余光子被透射。
通过测量透射光的强度,就可以推断出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存在及其浓度。
实验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空白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
二、实验步骤1. 仪器准备:将原子吸收光谱仪预热至适当温度,调整仪器参数。
2. 准备空白试剂:取适量的蒸馏水作为空白试剂。
3. 标准曲线制备:取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分别加入原子吸收光谱仪。
4. 检测待测溶液:将待测溶液放入原子吸收光谱仪并记录吸收峰位置、强度等数据。
5. 数据处理:利用标准曲线和待测溶液的数据,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数据与结果1. 实验条件:- 原子吸收光谱仪温度:25℃- 光源:氢灯- 目标元素:铜2. 标准曲线数据:| 浓度 (mg/L) | 吸光度 ||------------|--------|| 0 | 0 || 2 | 0.132 || 4 | 0.269 || 6 | 0.405 || 8 | 0.530 || 10 | 0.666 |3. 待测溶液数据:| 浓度 (mg/L) | 吸光度 ||------------|--------|| 待测溶液 | 0.316 |4. 计算待测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根据标准曲线,拟合出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函数。
将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代入该函数,得到铜离子浓度为3.77 mg/L。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测定了待测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为3.77 mg/L。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地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待测溶液中的目标元素,并且测定结果与标准曲线所预测的浓度相吻合。
本实验的成功进行,验证了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化学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实验,研究不同金属元素在吸收光谱中的特征峰,探索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分析化学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金属元素吸收光的特征波长,来确定其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
当金属原子处于基态时,它们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使得电子跃迁到高能级,形成吸收峰。
通过测量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得到金属元素的浓度信息。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取不同金属元素的溶液样品,如铁、铜、锌等,以及空白对照样品。
2. 调试仪器:将原子吸收光谱仪调试至稳定状态,确保其能够准确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
3. 测量样品:依次将各种金属元素的溶液样品装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记录吸收光谱的特征峰位置和强度。
4. 数据处理:利用仪器提供的分析软件,对吸收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不同金属元素的浓度和特征峰信息。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不同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图谱,发现它们在吸收光谱中具有明显的特征峰。
通过比对标准曲线,我们成功地确定了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并且验证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原子吸收光谱的实验方法,成功地研究了不同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特征,揭示了它们在光谱中的独特性质。
这为进一步研究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总结: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和化学形态。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对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一、引言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基于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吸收能量的原理。
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吸收光的强度,可以得到元素的浓度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清洗玻璃仪器,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准备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以便后续的测量和比较。
2. 样品制备将未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可测量的形式。
首先,将未知溶液与一定浓度的酸性溶液混合,使金属离子与酸反应生成金属离子络合物。
然后,通过加入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原子态。
最后,将样品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光谱测量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器,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测量。
根据实验的需要,可以选择单波长或多波长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光源的强度和样品吸收池的位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测得的吸光度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用来计算未知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标准曲线的方程。
5. 测定未知样品使用标准曲线来计算未知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根据实验测得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的方程,即可得到未知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标准曲线的方程。
利用该方程,我们可以计算未知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未知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为X mol/L。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光源的强度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光源强度过弱,测量结果可能会有较大误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前,我们需要确保光源的强度适中,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此外,实验中还需要注意样品溶液的稀释程度。
如果样品溶液过于稀释,可能会导致吸光度值过低,难以准确测量。
因此,在进行稀释时,需要根据样品的浓度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成功测定了未知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为X mol/L。
原子吸收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 学会运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4. 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是一种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该元素所能发射的特征波长的谱线,这时,透过原子蒸汽的入射光将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与蒸汽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定量分析待测元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化器、移液器、容量瓶、玻璃仪器等。
2. 试剂:标准溶液(待测元素)、分析纯试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标准曲线的绘制:在一定的仪器条件下,依次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试样溶液的制备: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后,配制待测溶液。
4. 吸光度测量: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5. 定量分析: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待测元素的含量,并换算成原始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
2. 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测量:根据实验数据,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3. 定量分析: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待测元素的含量,并换算成原始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4. 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等,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会了运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适用于待测元素的定量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篇一: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实验报告班级:环科10-1 姓名:王强学号:XX012127 实验目的:1.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样方法及技术关键。
3. 学会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火焰原子吸收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是目前使用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种方法。
相对而言,前者虽然具有振作简单、重现性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法由于雾化效率低、火焰的稀释作用降低了基态原子浓度、基态原子在火焰的原子化区停留时间短等因素限制了测定灵敏度的提高以及样品使用量大等方面的原因,对于来源困难、鹭或数量很少的试样及固态样品的直接分析,受到很大的限制。
石墨炉原子化法由于很好地克服了上述不足,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
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是利用电能使石墨炉中的石墨管温度上升至XX〜3000 C的高温,从而使待测试样完全蒸发、充分的原子化,并且基态原子在原子化区停留时间长,所以灵敏度要比火焰原子吸收方法高几个数量级。
样品用量也少,仅5 〜 100 uL 。
还能直接分析固体样品。
该方法的缺点是干扰较多、精密度不如火焰法好、仪器较昂贵、操作较复杂等。
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待测水样品用微量分液器注入,经过干燥、灰化、原子化等过程对样品中的痕量镉进行分析。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由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生产的WFX-1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镉元素空心阴极灯容量瓶50 mL(5只)微量分液器0.5〜2.5 mL及5〜50 uL 2 .试剂100 ng/mL 镉标准溶液(1%硝酸介质)2 mol/L 硝酸溶液四、实验步骤:1 .测定条件分析线波长:228.8 nm 灯电流:3 mA 狭缝宽度:0.2 nm 干燥温度、时间:100C、15 s灰化温度、时间:400C、10 s原子化温度、时间:2200 C、3 s净化温度、时间:2200 C、2 s 保护气流量:100 mL/min 2 .溶液的配制取4只50 mL容量瓶,分别加入0 mL 0.125 mL 0.250 mL、0.500 mL 浓度为100 ng/mL 的镉标准溶液,再各添加2.5 mL 硝酸溶液( 2 mol/L ),然后以Milli-Q 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供原子吸收测定用。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篇一: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实验报告班级:环科10-1 姓名:王强学号:XX012127 一、实验目的:1.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样方法及技术关键。
3. 学会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火焰原子吸收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是目前使用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种方法。
相对而言,前者虽然具有振作简单、重现性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法由于雾化效率低、火焰的稀释作用降低了基态原子浓度、基态原子在火焰的原子化区停留时间短等因素限制了测定灵敏度的提高以及样品使用量大等方面的原因,对于来源困难、鹭或数量很少的试样及固态样品的直接分析,受到很大的限制。
石墨炉原子化法由于很好地克服了上述不足,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
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是利用电能使石墨炉中的石墨管温度上升至XX ~ 3000 ℃的高温,从而使待测试样完全蒸发、充分的原子化,并且基态原子在原子化区停留时间长,所以灵敏度要比火焰原子吸收方法高几个数量级。
样品用量也少,仅5 ~ 100 uL。
还能直接分析固体样品。
该方法的缺点是干扰较多、精密度不如火焰法好、仪器较昂贵、操作较复杂等。
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待测水样品用微量分液器注入,经过干燥、灰化、原子化等过程对样品中的痕量镉进行分析。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由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生产的WFX-1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镉元素空心阴极灯容量瓶 50 mL(5只)微量分液器 0.5 ~ 2.5 mL及5 ~ 50 uL 2.试剂100 ng/mL镉标准溶液(1%硝酸介质) 2 mol/L硝酸溶液四、实验步骤:1.测定条件分析线波长:228.8 nm 灯电流:3 mA 狭缝宽度:0.2 nm 干燥温度、时间:100℃、15 s 灰化温度、时间:400℃、10 s 原子化温度、时间:2200℃、3 s 净化温度、时间:2200℃、2 s 保护气流量:100 mL/min 2.溶液的配制取4只50 mL容量瓶,分别加入0 mL、0.125 mL、0.250 mL、0.500 mL浓度为100 ng/mL的镉标准溶液,再各添加2.5 mL硝酸溶液(2 mol/L),然后以Milli-Q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供原子吸收测定用。
原子吸收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3. 学会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4.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作用来测定金属元素浓度的分析方法。
当金属元素原子蒸气被光源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时,部分原子会吸收光能,跃迁到激发态。
当激发态原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与吸收光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该特定波长的光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金属样品、标准溶液、试剂、移液器、容量瓶、烧杯、酒精灯、洗瓶、滤纸等。
2. 试剂:盐酸、硝酸、氢氧化钠、金属标准溶液、待测样品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a. 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用盐酸溶解,煮沸去除干扰物质。
b. 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c. 用移液器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烧杯中,用盐酸溶解,煮沸去除干扰物质。
d. 将标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2. 标准曲线绘制a.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选择合适的波长和灯电流。
b. 调整仪器,使仪器稳定。
c. 依次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记录数据。
d.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待测样品分析a.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选择合适的波长和灯电流。
b. 调整仪器,使仪器稳定。
c. 测量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记录数据。
d. 在标准曲线上,根据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查得金属元素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结果a. 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b.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10mg/L。
2. 待测样品分析结果a. 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为3.5mg/L。
b. 与标准曲线法测定的结果相符。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演示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原子吸收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使用原子吸收仪测定水中铁含量的方法。
3.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A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现象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含有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时,原子蒸气中的基态原子会吸收这部分光,使光强度减弱。
通过测量光强度的减弱程度,可以计算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铁空心阴极灯、无油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通风设备、移液器、容量瓶、玻璃棒等。
2. 试剂:金属铁、浓盐酸、浓硝酸、蒸馏水、标准铁溶液、水样。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配制: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金属铁,用浓盐酸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得到一定浓度的标准铁溶液。
2. 标准曲线绘制:取一定量的标准铁溶液,依次稀释至不同浓度,分别加入原子吸收仪中,测量其吸光度。
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水样测定:取一定量的水样,用浓盐酸和浓硝酸进行消解,待溶液澄清后,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取一定量的水样溶液,加入原子吸收仪中,测量其吸光度。
4. 结果计算:根据水样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水样中铁的含量,再换算成原始水样中铁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发现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表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 水样测定:根据水样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水样中铁的含量,计算得到水样中铁的含量为X mg/L。
3. 结果分析:将实验结果与文献值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结果与文献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成功测定了水样中铁的含量,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2. 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规范,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数据记录完整。
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标准曲线法测定水样中铁含量的实验步骤。
3. 了解铁元素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及测定意义。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原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样品中的铁元素被激发到高能态时,部分原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使原子跃迁回低能态,同时释放出能量。
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
本实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铁的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将水样与浓硝酸、浓盐酸混合,以消除干扰。
然后,将混合液导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法计算出样品中铁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移液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等。
2. 试剂:金属铁标准溶液(1000mg/L)、浓硝酸、浓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取0.00、0.10、0.20、0.30、0.40、0.50mL的金属铁标准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到浓度分别为0.00、0.02、0.04、0.06、0.08、0.10mg/L的标准溶液。
2. 样品的预处理:取一定量的水样于烧杯中,加入浓硝酸、浓盐酸,充分混合,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3. 吸光度的测定: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依次导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样品中铁含量的计算: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铁的浓度,再根据样品体积计算出样品中铁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25x+0.0018,相关系数R²=0.998。
2. 样品中铁含量的测定: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铁的浓度为0.035mg/L,样品体积为10mL,计算出样品中铁的含量为0.35mg/L。
钠离子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钠离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验操作技术。
3.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进行定量分析,并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而进行物质定量分析的方法。
实验原理是:当原子蒸气被光源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时,原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时原子吸收了光能。
当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会释放出与吸收相同能量的光子,该光子的波长与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能量差相对应。
通过测量释放出的光子的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高压汞灯、石英原子化器、气路系统、电子天平、移液器、比色皿等。
2. 试剂:钠标准溶液(1mg/mL)、盐酸(1+1)、硝酸(1+1)、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将待测样品溶解于1+1盐酸溶液中,然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一定体积。
取一定体积的样品溶液,用移液器移取到比色皿中。
2. 标准溶液配制:取一定体积的钠标准溶液,用1+1盐酸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作为标准溶液。
3. 仪器调试:开启原子吸收光谱仪,预热仪器至稳定状态。
调节仪器参数,如波长、狭缝宽度、气体流量等。
4. 标准曲线绘制: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按照样品前处理步骤进行处理,然后依次测定其吸光度。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样品测定:按照样品前处理步骤处理待测样品,测定其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钠离子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8。
2. 样品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钠离子的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样品1:钠离子含量为10.2mg/L样品2:钠离子含量为8.5mg/L样品3:钠离子含量为9.8mg/L3. 结果分析:通过对三个样品的测定,可知样品中钠离子的含量较为稳定,实验结果可靠。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引言: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测定元素的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不同金属离子溶液的吸收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了解其吸收特性和浓度。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进样器、气体源等。
试剂则包括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如钠、钙、铜等。
2. 样品制备:分别取一定体积的不同金属离子溶液,将其稀释至一定浓度,以便进行后续的吸收光谱测量。
3. 实验操作:a. 打开原子吸收光谱仪,预热和调节仪器至稳定状态。
b. 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滤波器,以获得所需的波长范围。
c. 使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逐一注入光谱仪中,记录吸收光谱曲线。
d. 对每个金属离子的溶液重复实验,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不同金属离子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以钠离子为例,我们观察到在波长为589.0 nm处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
而钙离子则在波长为422.7 nm处呈现吸收峰,铜离子在波长为324.7 nm处有显著的吸收峰。
通过对吸收峰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金属离子的存在和浓度。
讨论与分析:1. 吸收峰的特征:不同金属离子在吸收光谱中呈现不同的吸收峰。
这是由于每个金属离子具有特定的电子能级结构,其电子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会发生跃迁,从而产生吸收峰。
2. 吸收峰的强度与浓度关系: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吸收峰的强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浓度下,更多的金属离子可与光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吸收的可能性。
3. 实验误差与精确度: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误差来源,如进样器的精确度、仪器的灵敏度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我们可以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排除背景干扰。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含待测组分的原子蒸汽对自己光源辐射出来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或光波)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所用空心阴极灯的专属性很强,所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克服。
而且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汽中的基态原子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的多,故测定的是大部分的基态原子,这就使得该法测定的灵敏度较高。
由此可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特效性、准确性和灵敏度都很好的一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原子吸收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
2.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石墨炉原子化法和火焰原子化法。
二.实验原理
原子光谱是由于其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跃迁而产生的。
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时,根据能量的不同,其价电子会跃迁到不同的能级上。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同时由于其不稳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跃迁回基态,并以光波的形式辐射现同样的能量。
根据△E=hυ可知,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外层电子排布的不同,则核外电子从基态受激发而跃迁到其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也不同,同样,再跃迁回基态时所发射的光波频率即元素的共振线也就不同,所以,这种共振线就是所谓的元素的特征谱线。
加之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直接跃迁最易发生,因此,对于大多数的元素来说,共振线就是元素的灵敏线。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就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原子蒸汽对从光源辐射的共振线的吸收来进行的。
三火焰原子化器与石墨炉原子化器
原子化系统的作用是将待测试液中的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汽。
具体方法有火焰原子化法和无火焰原子化法两种,前者较为常用。
1.火焰原子化器
火焰原子化器由雾化器、混合室和燃烧器组成。
雾化器是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将试液雾化,使之形成直径为微米级的气溶胶。
混合室的作用是使较大的气溶胶在室内凝聚为大的溶珠沿室壁流入泄液管排走,使进入火焰的气溶胶在混合室内充分混合均匀以减少它们进入火焰时对火焰的扰动,并让气溶胶在室内部分蒸发脱溶。
燃烧器最常用的是单缝燃烧器,其作用是产生火焰,使进入火焰的气溶胶蒸发和原子化。
因此,原子吸收分析的火焰应有足够高的温度,能有效地蒸发和分解试样,并使被测元素原子化。
此外,火焰应该稳定、背景发射和噪声低、燃烧安全。
原子吸收测定中最常用的火焰是乙炔-空气火焰,。
乙炔-空气火焰燃烧稳定,重现性好,噪声低,燃烧速度不是很大,温度足够高(约23000C),对大多数元素有足够的灵敏度。
2.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
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由加热电源、保护气控制系统和石墨管状炉组成。
加热电源供给原子化器能量,电流通过石墨管产生高热高温,最高温度可达到3000℃。
保护气控制系统是控制保护气的,仪器启动,保护气Ar流通,空烧完毕,切断Ar气流。
外气路中的Ar气沿石墨管外壁流动,以保护石墨管不被烧蚀,内气路中Ar气从管两端流向管中心,由管中心孔流出,以有效地除去在干燥和灰化过程中产生的基体蒸气,同时保护已原子化了的原子不再被氧化。
在原子化阶段,停止通气,以延长原子在吸收区内的平均停留时间,避免对原子蒸气的稀释。
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操作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四步,由电脑控制实行程序升温。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优点是,试样原子化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强还原性介质内进行的,有利于氧化物分解和自由原子的生成。
用样量小,样品利用率高,原子在吸收区内平均停留时间较长,绝对灵敏度高。
液体和固体试样均可直接进样。
缺点是试样组成不均匀性影响较大,有强的背景吸收,测定精密度不如火焰原子化法。
四实验结果分析
1.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组浓度由低到高、大小合适的标准溶液,依次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喷入火焰,然后测定各种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C为横坐标作图,则可得到A~C关系曲线(标准曲线)。
在同一条件下,喷入试液,并测定其吸光度A x值,以A x在A~C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C x值。
2.标准加入法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并不完全知道待测试液的确切组成,这样欲配制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就很难进行。
而采取标准加入法,可弥补这种不足。
取相同体积的试液两份,置于两个完全相同的容量瓶(A和B)中。
另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到B瓶中,将A和B均稀释到刻度后,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
若试液的待测组分浓度为C x,标准溶液的浓度为C0,A液的吸光度为A x,B液的吸光度为A0,则根据比耳定律有:
A x =k·C x
A0 =k (C0 + C x )
所以C x = A x·C0 (A0 - A x)
实际工作中,多采用作图法。
即:取若干份(至少四份)同体积试液,放入相同容积的容量瓶中,并从第二份开始依次按比例加入待测试液的标准溶液,最后稀释到同刻度。
若原试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为C x,则加入标准溶液后的试液浓度依次为:C x +C0、C x +2C0、C x +4C0……,相应地吸光度得:A x、A1 、A2、A3……。
以A对标准溶液的加入量作图,则得到一条直线,该直线并不通过原点,而是在纵轴上有一截距b,这个b值的大小反映了标准溶液加入量为零时溶液的吸光度,即:原待测试液中待测元素的存在所引起的光吸收效应。
如果外推直线与横轴交于一点b’,则ob’= C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