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指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数据得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菲利普斯考察通货膨胀是根据名义工资而不是物价,但其实这两种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同时变动的。之后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和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用美国的数据表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关系。他们的推理是,这种相关性的产生是因为低失业与高总需求相关,而很高的总需求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工资与物价上升的压力。

图35-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有各种可能的经济结果的菜单。通过改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决策者可以选择这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如图35-1所示,A点提供了高失业和低通货膨胀,B点提供了低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决策者可能会偏好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这种组合是不可能的。决策者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并且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这种权衡取舍。

2.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与总需求、总供给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在短期中物品与劳务总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物价总水平上升。产量越多,意味着就业越多,从而失业率越低。此外,高物价水平转变为高通货膨胀率。因此,总需求变动在短期中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反方向变动,这正是菲利普斯曲线所说

明的一种关系。

(2)菲利普斯曲线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设想物价水平在2020年等于100。图35-2表示由于总需求的力量在2021年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如果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较低,那么经济就有结果A:经济生产的产量是15000,而物价水平是102;如果总需求较高,经济就有结果B:产量是16000,而物价水平是106。较高的总需求使经济在较高产量和较高物价水平时达到均衡。

图35-2 菲利普斯曲线如何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相关

图35-2(b)说明了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当总需求低时得出了A点,失业率高(7%),而通货膨胀率低(2%)。当总需求高时得出了B点,失业率低(4%),而通货膨胀率高(6%)。

因此,既可以根据产量和物价水平(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也可以根据失业和通货膨胀(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比较经济的这两种结果。

因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动。货币供给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或减税都扩大了总需求,并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上低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的一点上。货币供给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税都紧缩了总需求,并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上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的一点上。从这种意义上说,菲利普斯曲线向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的菜单。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

在长期,经济回到古典学派所预言的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如图35-3所示。

货币供给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决定因素,货币增长只是同比例地改变所有物价与名义收入,并不影响决定经济中失业率的那些因素,如工会的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的作用或者寻找工作的过程。如果美联储缓慢地增加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率是低的,经济处于A点。如果美联储迅速地增加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率是高的,经济处于B点。但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率都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因此,长期菲利普曲线是垂直的。

图35-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图35-4说明了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该图35-4(a )中,货币供给增加使总需求曲线从1AD 向右移动到2AD ,结果长期均衡从A 点移动到B 点,物价水平从1P 上升为2P ,但由于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所以产量仍

然不变。在图35-4(b )中,更快的货币供给增长通过使经济从A 点移动到B 点而提高了通货膨胀率。但是,由于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这两点的失业率是相同的,都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图35-4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何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相关

2.“自然的”的含义

自然失业率并不一定是社会合意的失业率,而是因为它不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自然失业率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各种特点,例如最低工资法、集体谈判法、失业保险以及工作培训计划、工会的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的作用以及寻找工作的有效性。这要这些因素改变,自然失业率就会改变。更为迅速的货币增长并没有影响决定自然失业率的因素,它只会引起更高的通货膨胀。

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变动会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此外,由于较低的失业意味着更多的工人在生产物品与劳务,所以在物价水平既定时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也增多了,长期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这样,经济就可以在任何一种既定的货币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时享有较低的失业和较高的产量。

3.使理论与证据一致

正如总供给曲线只在短期中向右上方倾斜一样,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也只在短期中成立。而且,正如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一样,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也是垂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