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崔敏(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是以“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主线,采用视频、课件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的讨论分析,不仅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原则和方法,更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强度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1、教学内容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从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上看,本节课是对“光合作用”认识的最高点,也是历年高考必然涉及的重要主干知识。它在已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深入地剖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从而体会到环境因素对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本堂课重点探究光照强度等三大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初步学会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2、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观看视频、ppt展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直观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并同步板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通过课堂实验探究,及时加深巩固本节所学习、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1.简述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
2.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2 技能目标:
1.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2.学会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绘制坐标图);
3.3 情感目标:
1.参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的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
2.体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成功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
4.1 重点:
尝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4.2 难点:
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绘制坐标曲线图);
5、课程类型:高一新授课
6、教学过程的实施
6.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视频播放一段全球粮食危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粮食危机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讨论:及时灌溉、适时施肥、合理密植、一年多熟等。
教师总结: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指的是什么?光合作用强度到底与哪些因素相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6.2 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P.104最后一段文字,简述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要求思考答出光合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
课件展示:⑴概念:光合作用强度指光合作用的强弱,也称“光合强度”、“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⑵表示方法:①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②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③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
6.3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教师引导: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和短暂小议后,提问学生。
教师评价并补充学生的回答: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此外,含水量、矿质元素、叶龄等也影响着光合作用强度。
6.3.1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P.105中的“参考案例”,让学生分步思考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自变量是什么?如何设置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如何观测的?
带着疑问观看教学视频,抽问学生,适度评价。
课件展示:(1)实验原理:叶片在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间隙中充满了空气;可采取真空渗入法(排除间隙内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不断产生的氧气在细胞间隙中的积累,致使下沉的叶片又逐渐上浮。
跟踪练习1:明白了这个原理之后,我们来做个练习。
(2003年广东江苏卷)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学生回答:C
教师总结:叶片小块需进行光合作用才会浮起,此过程需要光照、适宜的温度、CO2、H2O等条件。
课件分步展示:(2)自变量:光照强度;设置方法:调节台灯与实验装置间的距离或改变灯的瓦数;因变量:光合作用强度;观测指标:观测同一时间段内被抽去空气的小圆叶片上浮数量。
提示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回答:距离越远,小叶片浮起的数量越少,距离越近,小叶片浮起的数量越多。
教师补充:前提条件是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相同时间内观察。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由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增强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强度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
实验进一步探究: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是否完美,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提示学生,白炽灯会产生热量,是否对烧杯内水温产生影响?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在白炽灯和烧杯之间放置一玻璃水柱,吸收热量,防止热量对烧杯内水温的影响。
学生回答:也可以使用冷光源。
教师总结:同学们想的很对,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应积极思考,开拓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光照强弱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横坐标用光照强度表示,纵坐标用CO2吸收量和释放量来表示光合速率),启迪学生对曲线图进行分析。
教师点醒: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
CO2释放量表示此时的呼吸强度。AB段、BC段:随着光照
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B点(光补偿点):光合作
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B点之后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C
点(光饱和点):最适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简要介绍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有效而适用的措施。
跟踪训练2:P.106拓展题光合作用双峰曲线问题的讨
论。
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7-10 h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12 h
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14-17 h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
降。重点讲清:7-10 h: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
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C点(午休现象):温度很高,
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
用强度明显减弱。14-17 h: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进一步探究:B、D两点光合作用强度都达到了峰值,
但D点相对较低,尝试分析其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D点所在的时刻气温继续升高,植物呼吸作用加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增多,因此D点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小于B点。同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略小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3-5℃。(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6.3.2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启迪学生根据上面对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分析思路,
尝试完成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绘制,并简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