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寡人之于国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讲释第一段。 1、字词句重点: 凶、河东、河内 、无如、 于 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
之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 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 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 (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 多,这是为什么呢?” 2、梁惠王施行的政策是什么?困惑有哪里?
于国尽心:移民、移粟。困惑在:民不加多
3、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 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 讲析第二、三、四自然段。 1、注音:王好(haò )战 弃甲曳( yè)兵 2、重点字词:好、请、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走、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何如
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以: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树之以桑 申之以教悌之义 三、翻译下列所有句子,并指出划线句的句式特点: 1、王好战,请以战喻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申之以教悌之义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知发
效果
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食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斧斤••••••
不可胜用也。
侧重于发展农业生产
主张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王道之 成)
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还有教化百姓的主张
对比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
诸侯贵族
下层百姓
目 的
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消除自满,施行仁政,才 能“天下之民至焉”
第七段译文:“(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 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 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 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 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 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的思想:主张施“仁政”行“王道”(以仁义治
天下) 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反对不义之战: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母三迁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 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 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 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 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 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 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 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 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 故事。
三、分析讲评第五、六段。学生自读,提出难点重点。
重点字词: 1、注音:胜(shēng)食 数( cù )罟( gŭ ) 衣 (yì )帛 鸡豚( tú n)狗彘( zhì)之畜(xù ) 庠(xiá ng)序 孝悌(tì ) 然而不王(wà 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谷不可胜食 数罟 以时 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 庠序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然而不王者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事 例来比喻什么?
• 答:比喻梁惠王的治国与邻国之君的不 尽心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 • 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 轻或重的区别
如何理解“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句? 这句话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 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 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 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 政、行王道。
四、讲释第七段。 1、注音:饿莩(piăo) 2、重点字词: 食人食 检 涂有饿莩 发 岁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吃,动词;食物,名词。约束 同“途”,道路。打开 年成 同“毋”,不要。动词,归咎、 归罪 则,那么 转折连词 递进连词
通过对比,写出了社会的 不平等,同时也对梁惠王 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 斥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未之有也
尽 密网 按照 穿 通“毋” 学校 同“斑”,斑白来自百度文库 顶着东 西 这样却还 称王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孟子在指出梁惠王的缺点之后,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 子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仁政”的主张。那么,孟子的主张 有哪些呢?
措施
主张一 不违 ••••••, 鱼鳖••••••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 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 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 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 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 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的繁殖时机,七十岁 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 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 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 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 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 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这是记录_______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______言论的 一部书,它和_______一样,都有是____家的经典著作。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的含义: 1、河内凶 2、填然鼓之 3、弃甲曳兵而走 4、不可,直不百步 耳 5、谷不可胜食也 6、数罟不入 池 7、养生丧死无憾 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鸡豚狗彘之畜10、无失其时 11、谨 庠序之教 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3、非我也,岁也 14、王无罪岁 15、寡人之民不加多 16、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于:寡人之于国也 移其民于河东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
回答问题: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用设喻的方 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
译文: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 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 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 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 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 姓比邻国多了。”
•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 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 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 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 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 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 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 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 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 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 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 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 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 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当时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 位大师,后世多把他与孔子并称“孔孟”。早年曾 游历齐、宋、魏等国,曾任齐宣王客卿。 《孟子》一书是记载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言行的。 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儒家经典之一,全 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本对话语录集。它 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孟子游说各国时与各诸侯王以及 其他一些人讨论各种问题的经过和彼此的重要言论。 中心思想是“仁义”,提出“省刑罚,薄税敛”的 仁政主张和“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书中 的文章笔带锋芒,长于辩论,善用譬喻,颇富有雄 辩家的气概。无论从篇章结构和言辞文采上都较 《论语》有了很大发展,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