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校正的控制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光学自适应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光学自适应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光学自适应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光学自适应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光学技术,能够优化图像的质量。

它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实现对传输介质的畸变的实时校正,从而达到提高图像分辨率和光学传输质量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光学自适应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一、光学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组成光学自适应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光学元件、控制系统和计算机处理器。

光学元件包括变形镜和传感器。

变形镜能够通过信号控制进行实时的畸变校正,传感器能够实时地检测光学传输介质的变化。

控制系统包括信号发生器、反馈控制器和通道接口。

计算机处理器是光学自适应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对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和传递,执行畸变校正和光学补偿等操作。

二、光学自适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光学自适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步:传感器检测光学介质的畸变,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系统进行处理,控制反馈校正后再发送到光学元件进行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系统采用了自适应反馈控制技术,不断地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以实现更精准的畸变校正。

三、光学自适应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在设计光学自适应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 光学元件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变形镜和传感器,能够有效地实现畸变校正和光学传输质量的优化。

2. 控制系统的设置:选择合适的信号发生器、反馈控制器和通道接口,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反馈控制和畸变校正。

3. 计算机处理器的配置:选择高性能计算机作为处理器能够提高系统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实现更快速的畸变校正和光学补偿。

为优化光学自适应系统的性能,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优化传感器的性能: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能够更精准地检测光学介质的变化。

2. 优化控制系统的参数:通过调整控制系统的参数,可以实现更快速、更精准的畸变校正和光学补偿。

3. 优化计算机处理器的性能:提高计算机处理器的速度和处理能力,可以实现更快速、更精准的畸变校正和光学补偿。

四、光学自适应系统的应用领域光学自适应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天文观测、卫星通信、激光制备等。

自适应光学的原理及应用

自适应光学的原理及应用

自适应光学的原理及应用前言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简称AO)是一种基于非线性的光学技术,主要用于校正光学系统中由大气湍流引起的像差。

它通过实时监测大气湍流的变化,并根据反馈控制系统对光学器件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高分辨率成像、激光束整形等应用。

本文将介绍自适应光学的原理及其在天文观测、激光传输、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原理自适应光学的原理基于两个关键技术:波前传感器和变形反馈控制系统。

波前传感器波前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入射光的波前畸变。

它通过使用一个探测器阵列来捕获像差引起的波前畸变,然后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反馈控制系统。

常见的波前传感器包括剪切方式波前传感器(Shack-Hartmann)、相位股道(Phase Retrieval)等。

变形反馈控制系统变形反馈控制系统是自适应光学中的关键部分,它通过控制光学器件的形状和位置,实时校正波前畸变。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其中通过接收波前传感器传送的数据,计算出控制信号,进而调整光学器件的形状和位置。

应用自适应光学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

天文观测由于大气湍流的存在,地面天文望远镜在进行观测时会受到像差的影响,限制了其分辨率。

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校正大气湍流引起的像差,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

自适应光学天文望远镜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如观测到更加清晰的星系和行星表面。

激光传输在激光传输中,大气湍流会引起激光束的畸变,导致光束发散和功率损失。

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通过实时校正激光束的波前畸变,使其尽可能维持为平面波,从而提高激光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这对于激光雷达、激光通信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医学成像在生物医学成像中,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实时校正光学成像系统中由组织散射引起的像差,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近红外成像、眼科成像等领域,为医学诊断提供了更清晰的图像。

激光器材加工自适应光学技术还可应用于激光加工中。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线性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线性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实验五线性系统串联校正设计实验原理:(1)串联校正环节原理串联校正环节通过改变系统频率响应特性,进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或静态性能。

大致可以分为(相位)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三类。

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如下Tαs+1α(Ts+1),α>1超前校正环节有位于实轴负半轴的一个极点和一个零点,零点较极点距虚轴较近,因此具有高通特性,对正频率响应的相角为正,因此称为“超前”。

这一特性对系统的穿越频率影响较小的同时,将增加穿越频率处的相移,因此提高了系统的相位裕量,可以使系统动态性能改善。

滞后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如下Tαs+1Ts+1,α<1滞后校正环节的极点较零点距虚轴较近,因此有低通特性,附加相角为负。

通过附加低通特性,滞后环节可降低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进而提升系统的相位裕量。

在使系统动态响应变慢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基于Baud图的超前校正环节设计设计超前校正环节时,意图让系统获得最大的超前量,即超前网络的最大相位超前频率等于校正后网络的穿越频率,因此设计方法如下:①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②计算校正前系统的相位裕度γ。

③确定需要的相位超前量:φm=γ∗−γ+(5°~12°) ,γ∗为期望的校正后相位裕度。

④计算衰减因子:α−1α+1= sin φm。

此时可计算校正后幅值穿越频率为ωm=−10lgα。

⑤时间常数T =ω√α。

(3)校正环节的电路实现构建待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0s(s+0.5)电路原理图如下:校正环节的电路原理图如下:可计算其中参数:分子时间常数=R1C1,分母时间常数=R2C2。

实验记录:1.电路搭建和调试在实验面包板上搭建前述电路,首先利用四个运算放大器构建原系统,将r(t)接入实验板AO+和AI0+,C(t)接入AI1+,运算放大器正输入全部接地,电源接入±15V,将OP1和OP2间独立引出方便修改。

基于另外两运算放大器搭建校正网络,将所有电容值选为1uF,所有电阻引出方便修改。

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研究

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研究

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研究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减小光学成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噪声,提高光学成像的清晰度和精度。

与传统的光学成像相比,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的优点更加突出,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工作,例如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大气扰动、恶劣天气等。

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物理层,控制层和软件层。

物理层是指包括光学成像设备、信号传输模块和控制电路板在内的硬件成分;控制层是指光学自适应反馈控制器,它主要负责对光学成像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软件层则是通过编程实现光学成像参数的测量和控制,以及各种算法的引入和实现。

在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中,光学成像设备是核心。

它不仅控制光的发射和接收,还可以自动感知和控制光线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一般来说,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主要依靠自适应算法和反馈控制技术进行控制。

这些算法和技术可以根据实时的成像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对成像过程的有效控制和优化。

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天文学、航空航天、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天文学中,光学自适应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

在航空航天领域,它可以用于监测飞行器表面的缺陷和故障。

在医学和生物学中,它可以用于对生物细胞和组织的成像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对系统的工作环境要求非常高,需要满足严格的光学条件和要求。

其次,现有的算法和技术还有一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最后,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应用较为简单的领域来说,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

总体来说,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是一项非常有前途和挑战的技术。

它能够极大地提高光学成像的精度和清晰度,为各种需要高精度光学成像的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光学自适应参数反馈控制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东南大学 自动化 自控原理实验六 串联校正研究

东南大学 自动化 自控原理实验六 串联校正研究

东南大学自动化自控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研究自控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研究一、引言自控原理实验六主要研究串联校正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串联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校正方法,通过串联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本实验将通过实验验证串联校正的效果,并探讨校正参数的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串联校正的原理和方法;2. 验证串联校正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3. 掌握校正参数的选择方法。

三、实验原理1. 串联校正的概念串联校正是指在控制系统中,将一个或多个校正环节串联在被控对象之前,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串联校正可以通过调整校正环节的参数来实现。

2. 串联校正的方法串联校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比例校正和积分校正。

比例校正是指在被控对象之前串联一个比例环节,通过调整比例环节的增益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积分校正是指在被控对象之前串联一个积分环节,通过调整积分环节的增益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3. 校正参数的选择校正参数的选择对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比例校正的增益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但也容易引起超调和震荡;积分校正的增益越大,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但也容易引起超调和震荡。

因此,在选择校正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根据实验要求搭建自控原理实验六的实验装置,包括被控对象、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控制器。

2. 进行比例校正实验(1)将比例环节的增益设为一个较小的值,如1;(2)记录系统的响应曲线,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等参数;(3)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比例环节的增益,观察系统的响应变化。

3. 进行积分校正实验(1)将比例环节的增益设为一个较小的值,如1;(2)将积分环节的增益设为一个较小的值,如0.1;(3)记录系统的响应曲线,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等参数;(4)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积分环节的增益,观察系统的响应变化。

4. 比较比例校正和积分校正的效果根据实验结果,比较比例校正和积分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稳态误差、超调量、调节时间等参数。

自控实验报告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自控实验报告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III)一、实验名称:控制系统串联校正二、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 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 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

2. 设计串联滞后校正,并验证。

四、实验原理1. 系统结构如图3-1图3-1其中Gc(s) 为校正环节,可放置在系统模型中来实现,也可使用模拟电路的方式由模拟机来实现。

2. 系统模拟电路如图3-2图3-2各电阻电容取值R3=2MΩ R4=510KΩ R5=2MΩC1=0.47μF C2=0.47μF3. 未加校正时Gcs=14. 加串联超前校正时Gcs=aTs+1Ts+1 (a >1)给定 a = 2.44 , T = 0.26 , 则 Gcs=0.63s+10.26s+15. 加串联滞后校正时Gcs=bTs+1Ts+1(0<b<1)给定b = 0.12 , T = 83.33, 则Gcs=10s+183.33s+1五、数据记录未加校正超前校正滞后校正ts实测值/s 5.90 2.3515.24 ts理论值/s 5.41 1.9215.14γ/°25.546.855.7ωc/rad∙s-1 2.11 2.430.48(1)未加校正(2)超前校正(3)滞后校正3. 系统波特图(1)未加校正环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4s2+s(2)串联超前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2.52s+40.26s3+1.26s2+s(3)串联滞后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40s+483.33s3 + 84.33s2+s六、数据分析1、无论是串入何种校正环节,或者是否串入校正环节,系统最终都会进入稳态,即三个系统都是稳定系统。

2、超前校正:系统比未加校正时调节时间短,即系统快速性变好了,而且超调量也减小了。

从频率角度来看,戒指频率减小,相位稳定域度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好。

3、滞后校正:系统比未加校正时调节时间长,即系统快速性变差了,但是超调量减小了很多,甚至比加串联超前校正时的超调还小。

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现代光学系统的发展越来越追求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成像表现,但受到光学器件本身的缺陷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系统成像质量会出现一些非理想的像差。

因此,光路像差校正技术就很重要,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和性能。

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是当前的主要光学自适应校正技术,可以实现在可见光到红外光等多种波段的全光谱校准,提高成像质量和辨识度。

该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光学系统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更高精度和更多样化的光学成像和检测。

二、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案1.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适应光学技术全光路像差校正的理路是使用自适应光学元件来调节光路以消除像差。

该技术的实现方案是在光学系统中添加自适应光学元件,如变形镜、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等,利用电子设备对光学元件进行控制和调节,以实现自适应调节,即实时监测相机成像的图像,然后根据像差大小,向光学元件输入控制信号,让光学元件不断调整镜面形状,使得光路达到最佳,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2.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采用了两个变形镜,每个变形镜都在X轴和Y轴方向上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可以实现非常灵活的像差校正。

该技术的实现方案是在光束传输路径的末端追加两个变形镜,然后对这两个变形镜进行控制调节,以实现像差修正。

三、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技术概述和原理的分析(1个月)对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的概念和核心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分析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案。

2.光学模拟仿真和性能测试(2个月)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进行模拟,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并得到具体的修正效果曲线。

3.系统设计与搭建(3个月)基于光学目标的成像标准,设计全光路像差校正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技术成像系统,根据仿真结果,开始光学元器件的选择、采购和组装,搭建相关实验平台。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学系统调整与优化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学系统调整与优化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学系统调整与优化方法物理实验中的光学系统调整与优化方法引言:在物理实验中,光学系统是一项重要且常见的技术。

无论是在材料研究、光学器件的制造,还是在光学成像等领域,光学系统的调整与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光学系统的调整方法、优化技巧以及相应工具的应用。

一、系统初始调整光学系统的初始调整是确保任何实验都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首先,需要确保光学器件的准确装配。

使用标定的工具,如卡尺和光学纤维等,可以确保器件的位置和间距的准确性。

其次,要进行初始的对准操作。

通过调整光学元件,使得光线通过光学系统时尽可能地保持平行且居中,可以保证光学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衍射光学系统的调整衍射是光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因此衍射光学系统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调整光源的位置和强度,保证足够的光照射到样品或衍射装置上。

其次,调整透镜或凸面镜的位置和焦距,以使得衍射图样清晰可辨。

对于使用多个光学元件构成的光学系统,需要逐一调整每一个元件,确保光线的传输路径和衍射效果的最佳化。

三、干涉光学系统的调整干涉现象在光学实验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调整干涉光学系统时,首先需要保证两条光路的长度相等。

可以通过调整反射镜、透镜或水平台的位置来实现。

其次,需要避免光源产生的多条相干光线进入干涉系统。

可以采用滤光片或波长选择器等方法进行滤除。

最后,调整反射镜、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干涉图样明亮且清晰。

在某些实验中,还需要对干涉图样进行定量的测量和分析,需要使用像差校正器、干涉计等精密仪器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成像光学系统的调整成像是光学系统中最常用的功能之一。

调整和优化成像光学系统时,首先需要调整镜头的位置和焦距,以获得清晰且适当放大的图像。

如果发现图像产生畸变或不清晰,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的位置和角度,或者使用像差校正器来进行纠正。

其次,需要确保光源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无论是使用白光还是单色光源,在成像过程中需要确保光源的稳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背景噪音的干扰。

控制实验报告四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控制实验报告四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控制实验报告四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实验报告4报告名称: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学号:3130104315 姓名:巴蒙班级:机电1302 实验成员:杨鹏飞实验时间:周五下午3: 15一、 实验目的1、 熟悉串联校正装置对线性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

2、 掌握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

二、 实验内容1、 观测未校正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2、 按动态特性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3、 观测加串联校正装置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并观测校正装置参数改变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对线性系统串联校正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并对电路模拟与数字仿真结果进 行比较研究。

三、 实验过程及分析1、实验用未加矫正二阶闭环系统的方块图和模拟电路如下所示50 劭叫3I"何A式子中???= v50 = 7.07, ^= — = 0.141 ,"-- 7 r OOno因此,未加矫正装置时系统的超调量为63%调节时间为4s,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等于该I型系统的开环增益为25,单位是1/s。

2、串联校正的目标(1)超调量MP<25%(2)调节时间(过渡过程时间)t s w is(3)校正后系统开环增益(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25 1/s3、从对超调量要求可以得到M p e山125 %,于是有0.41s可以得到因为要求K; 25 1/s,故令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仍包含一个积分环节,且放大系数为25。

设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D(s),则加串联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D(s)G(s) D⑸局采用相消法,令D(s) 兽(其中T为待确定参数),可以得到加校正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W(s) D(s)G(s)1 D(s)G(s)25 T-__1 25 s s对校正后二阶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得到2 25T2 n 1T综合考虑校正后的要求,取T=0.05s ,此时n 22.361/s, 0.45,它们都能满足校正目标要求。

串联系统校正实验报告

串联系统校正实验报告

3.3 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分析3.3.1 频域响应发串联超前校正一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超前校正的原理。

2.掌握利用闭环和开环的对数副频和相频特性完成超前校正网络的参数的计算。

3.掌握在被控系统中如何串入超前校正网络,构成性能满足指标的新系统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及步骤1. 观察被控系统的闭环和开环的对数副频和相频特性、幅值穿越频率、相位余度,按校正后系统的相位余度要 求,设计矫正参数,构成矫正后系统。

2. 观察校正前后的时域特性曲线,并测量校正后的相位余度、超调量、峰值时间。

3. 按实验要求改变相位余度要求,计算相关参数填入实验报告。

(1)未校正系统的时域特性曲线的测试 未校正系统图如下。

本实验用B5作为信号发生器,OUT 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Ui 。

观察OUT 从0V 到2.5V 时被测系统的时域特性。

实验步骤: ①按表格接线。

②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选择“矩形波”。

③量程开关S2置下,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脉宽>3秒。

④调节B5单元的“矩形波调幅”使电位器矩形波输出电压=2.5V 。

实验接线如下表所示⑤运行、观察、记录:运行LABACT 软件,选择对应的模拟电路的构成,选择线性系统的校正,用CH1观察系统输出信号。

待波形完后后用游标测量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

超调量=56.4%、峰值时间tp=0.32S(2)未校正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本实验用D/A 转换单元(B2)作为信号发生器,实验开始后,频率特性扫描点设置”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 模块号 短接座号 1 A1 S4 S8 2 A2 S2 S11 S12 3 A3 S8 S9 4 A6 S4 S8 S9 5 B5 S-ST 1 信号输入 B5(OUT)->A1(H1) 2 运放级联 A1(OUT)->A2(H1) 3 A2A(OUTA)->A6(H1) 4 负反馈 A6(OUT)->A1(H2) 5 运放级联 A6(OUT)->A3(H1) 6 示波器连接 X1 A3(OUT)->B3(CH1) B5(OUT)->B3(CH2)①实验接线如下表所示②运行、观察、记录:运行LABACT 软件,选择对应的模拟电路的构成,选择二阶系统,在弹出的“频率特性扫描点设置”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入各个扫描点的频率,本试验选择0.1Hz 为分辨率。

串联校正实验报告(3篇)

串联校正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掌握利用串联校正装置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串联校正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串联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在系统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添加校正装置,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本实验主要研究串联校正对系统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信号调理器5. 校正装置(如PID控制器、滤波器等)6.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系统: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包括被控对象、校正装置和测量装置。

2. 设置实验参数:设置被控对象和校正装置的参数,如PID参数、滤波器参数等。

3. 进行开环实验:通过信号发生器向系统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利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记录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4. 进行闭环实验:将系统切换到闭环状态,再次输入正弦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记录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5.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开环和闭环实验结果,分析串联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开环实验结果:通过开环实验,可以得到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以及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2. 闭环实验结果:通过闭环实验,可以得到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以及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3. 分析结果:- 当校正装置的参数设置合理时,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会得到改善,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串联校正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的振荡和超调,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 串联校正对系统的稳态误差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六、实验结论1. 串联校正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2. 通过合理设置校正装置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

3.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被控对象和系统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校正装置和参数。

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原理

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原理

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原理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Adaptive Optics, AO)是一种利用反馈控制技术,对光学系统中的波前畸变进行实时校正的方法。

它通过感知波前畸变,并利用补偿装置对畸变进行实时调整,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应用广泛,包括天文学领域、大气光学领域、激光通信等。

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的原理是基于贝叶斯定理,将传感器获取的波前畸变信息与先验信息相结合,以最小化成像系统的误差为目标,通过系统反馈,使得畸变波面实时校正,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其基本步骤包括传感、计算、补偿三个环节。

首先是传感环节。

在传感环节中,需要使用传感器对波前畸变进行测量。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系统中的几何光学传感器、剩余波前变形传感器和干涉仪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能够感知波前畸变的相位差和强度分布等信息。

其次是计算环节。

在计算环节中,需要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波前畸变信息,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补偿信号。

这一步需要利用波前重建算法,对波前畸变进行重建和分析,从而得到补偿信号。

常用的方法有单模最小二乘算法(Single Mode Least Squares, SML),灰度共轭算法(Gray Conjugate, GC)和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SA)等。

最后是补偿环节。

在补偿环节中,根据计算环节得到的补偿信号,通过驱动补偿装置对波前畸变进行实时调整。

常用的补偿装置有变形镜(Deformable Mirror, DM)、光学斜锥(OptiCon)和声光调制器(Acousto-Optic Modulator, AOM)等。

补偿装置根据计算环节得到的补偿信号,调整其形状和位置,以实现波前畸变的校正。

同时,为了保持补偿的连续性和高效性,还需要进行稳定控制,包括提高闭环系统的带宽和增加环境噪声的抑制等。

总的来说,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感知波前畸变,通过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并利用补偿装置实时调整畸变波面的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专业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16学号1学生姓名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三控制系统串联校正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实验内容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

设计串联滞后校正,并验证。

实验原理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图SEQ 图\* ARABIC 1 控制系统结构图图中GC图SEQ 图\* ARABIC 2 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图未加校正时Gc(s)=1加串联超前校正时G给定a=2.44,T=0.26,则GCs=0.63s+10.26s+1 QUOTE加串联滞后校正时G给定b=0.12,T=83.33,则G在实验中,选取,通过Simulink模拟器产生模拟信号与实验采集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自动控制理论。

实验设备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PC机一台。

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实验步骤熟悉HHMN-1电子模拟机的使用方法。

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

断开电源,按照系统结构图和传递函数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并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

将D/A1与系统输入端Ui连接,将A/D1与系统输出端Uo 连接(此处谨慎连接,不可接错)。

在Windows XP桌面用鼠标双击“自控原理实验”图标后进入实验软件系统,在项目中选择“实验三”。

分别完成不加校正,加入超前校正,加入滞后校正的实验。

观察实验结果,绘制实验结果图形。

用MATLAB绘制以上三种情况时系统的波特图,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原系统原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SEQ 图\* ARABIC 3原系统时域阶跃响应曲线其阶跃响应性能参数如下σTT44.0389%0.16955.5645表格1 原系统阶跃响应性能参数原系统Bode图如下图SEQ 图\* ARABIC 4原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系统超前校正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SEQ 图\* ARABIC 5超前校正系统时域阶跃响应曲线超前校正后,系统阶跃响应性能参数如下σTT22.1411%0.04761.9845表格2 超前校正系统阶跃响应曲线超前校正系统Bode图如下图SEQ 图\* ARABIC 6超前校正系统Bode图滞后校正系统滞后校正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SEQ 图\* ARABIC 7滞后校正系统时域阶跃响应曲线滞后校正后,系统阶跃响应性能参数如下σTT20.6731%2.358014.5420表格3 滞后校正系统阶跃响应性能参数滞后校正后系统Bode图如下图SEQ 图\* ARABIC 8滞后校正系统Bode图截止频率和稳定裕度计算在命令窗口输入相关命令,在得到的图形中读出系统的相角裕度γ、截止频率ωc项目系统项目系统γ/°ω原系统281.88超前校正47.42.38滞后校正54.80.449结果分析超前校正实验结果分析首先从系统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可以看出,经过超前校正后的系统在校正点处的性能有所改善。

光学自适应系统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

光学自适应系统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

光学自适应系统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在光学成像领域,自适应控制技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摄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不断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使成像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

光学自适应系统是指通过特定的控制算法和反馈机制,可以实现对光学系统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得到更优质的成像结果。

一、自适应控制的基础概念自适应控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输入输出关系进行在线修正的一类控制算法。

与传统的控制算法相比,自适应控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可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消除传感器误差、提高系统稳定性等等。

在光学系统中,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传感器误差、抵消系统中的噪声干扰,提高成像质量。

二、光学自适应系统的基本构成光学自适应系统一般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 望远镜或望远镜组件2. 光电探测器3. 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4. 反馈控制算法其中,望远镜负责将光线聚焦到光电探测器上,光电探测器则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则负责对成像系统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反馈控制算法则是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的核心,其作用在于根据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来动态地调整成像系统参数,以达到一个最佳成像效果。

三、常见的光学自适应控制算法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种光学自适应控制算法。

这些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反馈回路中引入某种控制函数,动态地调整光学系统的参数。

常见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有:1.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薄膜补偿技术2.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模拟算法3.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神经网络算法4.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遗传算法这些算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比如,薄膜补偿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大气湍流造成的成像干扰,而神经网络算法则可以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光学系统。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自适应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自适应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在科学研究或者工业生产中,光学成像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半导体制造、医学成像等领域。

自适应光照校正的拼接算法研究

自适应光照校正的拼接算法研究

自适应光照校正的拼接算法研究一、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概述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获取的图像之间的光照不一致问题。

这种技术对于图像拼接、目标识别、场景重建等应用至关重要。

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通过调整图像的光照条件,使得不同图像在视觉上更加统一,从而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效果。

1.1 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的核心原理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的核心原理是识别和补偿图像中的光照变化。

这通常涉及到光照模型的建立、光照估计以及光照校正三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算法能够检测图像中的光照变化,并相应地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以达到光照一致性。

1.2 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的应用场景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图像拼接:在全景图像的拼接中,由于拍摄角度和光照条件的不同,相邻图像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光照差异,自适应光照校正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 目标识别:在目标识别任务中,光照条件的变化会影响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准确性,自适应光照校正有助于提高识别率。

- 场景重建:在三维场景重建中,光照的一致性对于生成高质量的三维模型至关重要。

二、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的实现方法自适应光照校正技术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适应光照校正方法:2.1 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光照校正方法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增强技术,通过调整图像的直方图分布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

在自适应光照校正中,直方图均衡化可以用于调整图像的全局光照,减少光照不均匀的影响。

2.2 基于Retinex理论的光照校正方法Retinex理论是一种模拟人类视觉系统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性的理论。

基于Retinex理论的光照校正方法通过分离图像的反射率和光照成分,实现对光照变化的补偿。

2.3 基于光照估计的光照校正方法光照估计是指通过分析图像内容来确定图像的光照条件。

基于光照估计的光照校正方法首先估计图像中的光照分布,然后根据估计结果对图像进行校正。

光学成像系统自适应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光学成像系统自适应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光学成像系统自适应控制的研究与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成像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环境复杂性和仪器自身的不确定性,光学成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最佳成像效果。

因此,如何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一直是在技术和理论上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一、自适应控制的概念所谓自适应控制,指的是自动调节系统的参数或结构,以处理未知环境、不确定性和性能变化的能力。

在光学成像系统中,自适应控制可以通过动态调整镜头的焦距、光圈、对焦和色彩平衡等参数来达到最佳成像效果。

二、自适应控制的方法目前,光学成像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其中,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按照这个模型设计控制策略。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则是基于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学习和预测,从而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调整。

三、自适应控制的实现在光学成像系统中实现自适应控制,需要先进行系统建模和参数标定,然后结合相应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调整。

这里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为例,介绍如何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1.系统建模在系统建模过程中,需要先对系统的物理原理和参数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描述。

比如,在光学成像系统中,可以采用光学成像模型对系统进行建模。

光学成像模型可以根据物体距离、物体大小、相机焦距、光圈等参数来表示成像质量,从而评估图像质量。

2.参数标定系统建模后,需要进行参数标定。

标定方法可以采用经典的标定算法,例如张正友标定法、Tsai标定法等。

通过标定算法,可以获得系统的各项参数,并对其进行校准。

3.自适应控制策略设计在确定了系统的物理模型和参数后,可以根据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进行自适应控制。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性能变化,设置系统的参考模型,然后通过反馈控制算法进行控制。

四、自适应控制的应用在现代成像技术中,光学成像系统自适应控制已经广泛应用。

空间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相位控制技术研究

空间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相位控制技术研究

空间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相位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空间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望远镜、卫星通信等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相位控制技术作为空间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关键之一,对于保证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相位控制技术的原理、方法、优化等几个方面,对空间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相位控制技术进行阐述。

一、相位控制技术的原理相位控制技术是通过调节光学系统中的相位信息,实现光束的正确成像或传输。

在空间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相位控制技术通过电子计算机在实时光束传输过程中优化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变形,增强系统成像能力和性能。

相位控制技术主要涉及到实时控制和相位测量两大方面。

其中,实时控制是指在适应过程中对波前调节系数进行实时更新和控制,以实现随时调节的目的。

而相位测量则是通过测量传输光束的相位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精确控制的目的。

二、相位控制技术的方法1、反馈控制法反馈控制法是指通过相位信息的反馈来进行控制,以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性。

在反馈控制法中,系统根据测量到的相位信息来调节控制器以实现波前补偿。

反馈控制法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即直接反馈法和干涉法。

直接反馈法是指将波前传输过程中测量到的相位信息反馈到适应系统中,通过反馈控制器对光束进行修正。

这种方法实现简单,但存在复杂光路需求、光损耗大等问题。

而干涉法则是给传输过程中的光束引入一个参考信号,再将其与传输过程中的光束进行干涉,从而得到相位信息。

干涉法相对而言复杂度较高,需要引入额外的光路和设备。

2、主动控制法主动控制法是指通过电极控制方法,在适应的瞬间对变形的光学元件进行实时调整,以达到修正波前的目的。

主动控制法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即刚度控制法和力控制法。

刚度控制法是指通过机械变形方式对光学元件进行变形,然后通过电极对其施加力,以达到系统的自适应和控制。

刚度控制法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稳定、速度快,但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包括调整灵活度低、精度不高等问题。

而力控制法则是通过电极控制前后平衡的方式,对光学元件进行控制,以实现精细控制的目的。

自适应光学系统几种随机并行优化控制算法比较

自适应光学系统几种随机并行优化控制算法比较

无需利用波前传感 随机并行优化控制技术是一种对系统性能指标直接进 行优化 的自 适应光学 控制技 术 , 使得系统复杂性大大降低 , 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自适应光学系统 。 随着自适应 信息进行相位重构 , 光学应用领域的扩展 , 如在大气光通信等没有信标光的应用场景 , 以及存在强闪烁现象的大气长程传输应用场 基于波前传感器的常规自适应光学控制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 近年来 , 基于系统性能指标直接优化的自 景中 , 适应光学控制技术 , 由于其硬件实现上的简单性及对闪烁等复杂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 越来越受到自适应光学研 究领域的重视 。
2 随机并行优化控制算法
2. 1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 以迭 P G D 算法 2 利用性能指标测量值的变化量 Δ 犑 与控制参数的变化量 Δ 狌 进行控制参 数的梯 度估 计 , S 代方式在梯度下降方向上进行控制参数的搜索 。 第 犽 次迭代时 , 电压向量 狌= { …, 的计算公式为 狌 狌 狌 1, 2, 3 2}
F i . 2 A c t u a t o r s l o c a t i o no f 3 2 e l e m e n td e f o r m a b l em i r r o r g 图 2 3 2 单元变形镜驱动器位置排布
F i . 3 I n i t i a l d i s t o r t e dw a v e f r o n t g 图 3 原始畸变波前
自适应光学系统正是这样一个多维控制系统本文基于同样的仿真平台从算法的收敛性校正效果收敛速度等出发比较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寻找收敛速度和校正性能相对较好的算法为把随机并行优化控制算法应用到实际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去进行初步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在反馈工作方式[图 ( )]中,系统测量的是经
波前校正器补偿后的残余波前。根据控制理论,控
制回路的闭环传递函数 和误差传递函数 分
别为
( (
), )
}( )
根据图 ( ),校正残余波前信号 与湍流畸变波前
信号 、测量噪声信号 的关系为
()
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的目的是抑制湍流畸变
波前扰动而减小校正残余波前方差! 。根据信号理 论,信号的方差等于信号功率谱在频率域上的积分。
适应光学系统的控制带宽达到上千赫兹。但系统的
控制带宽从根本上受系统采样频率等技术条件的限 制,达不到要求[ ,]。分析发现,大气湍流功率谱是
频率的
次 方 关 系,经 过 通 常 的 一 阶 积 分 校 正
后,残余信号的功率谱是频率的
次方关系,这
意味着仍有相当多的低频扰动没有被抑制干净。
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校正的控 制性能分析
围大、能有效抑制波前校正器的非线性效应、控制稳
定等优点;而前馈控制不具备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非
常重要的优点。所以在实际系统中,通常采用稳定可
靠的反馈工作方式,但在对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理
论分 析 和 仿 真 研 究 时,常 采 用 以 上 两 种 工 作 方 式[ , ]。
前馈和反馈两种工作方式的控制特点是不同
统串联后的湍流校正残余方差为单系统的 。串
联校正的原理是在控制带宽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使系
统控制器的低频增益大幅度提高。因为湍流扰动的
频谱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控制器低频增益提高后
校正残余方差会减小。从上式可见双系统的校正效
果等效于一个 倍控制带宽的单系统。与目前
的单系统工作方式相比,双系统串联的效果相当于
图 和( )式、 ( )式、 ( )式的分析容易得到最终
的校正残余信号 与原始的湍流扰动信号 、两个
系统的测量噪声信号 、 的关系为
()
因为很容易实现

,所以上面两式
实际上是可以等效的,也就是说图 和图 的结构
是完全等效的。
但我们认为图 的结构更加合理。因为串联结 构中的前馈环节对时间延迟对象控制方便,而前馈 环节后面的反馈环节又能有效抑制波前校正器的非 线性效应、使整个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整个串联结
率谱 ( )与探测噪声功率谱 ( )叠加的结果。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两种控制方式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实时波前探测器(如哈特 曼型波前探测器等)、实时波前校正器(如高速倾斜





镜及变形镜等)通过波前控制计算机构成闭环控制 回路。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反馈和前馈两种实时闭环 控制方式的信号流程如图 所示。其中湍流畸变波 前信号 的功率谱为 ( ),测量噪声信号 的功 率谱为 ( ), 是系统补偿控制信号, 是补偿后 的残余波前信号, 和 分别是反馈和前馈两种 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以上符号都是信号的拉 普拉斯变换形式,是频率 的函数。在本文中为了 表述方便作了简化。
的系统,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空间校正能力。本文则
提出了一种用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校正以提高
!国家科委 高技术计划 主题资助课题。
收稿日 期:
;收到修改稿日期:
整个系统的控制效果的方法,并分析了这种串联校 正方法的控制性能和噪声传递特性。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动态特性
大气湍流的动态特性
一般采用时间功率谱密度( )的方法分析大
稳定闭环,常用时间常数大的惯性滤波器代替积分 控制器[ ]。
另一种改进方法是两个或多个自适应光学系统
串联校正。前一个系统的湍流畸变校正残差作为下
一个系统的输入信号。这种串联结构中每个单一系
统的实现方法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在实际光路中
很容易实现。两个反馈控制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
结构如图 所示。
图 中原始的湍流扰动信号为 ,最终的校正
的,但他们之间又有某种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反馈
方式的闭环传递函数 通常是低通滤波形式的。
而前馈工作方式中,也需要把开环传递函数 设
计成低通滤波器形式以抑制噪声。所以在分析中可
以令
。分别对比( )式、 ( )式与( )式、 ( )
式,可以发现这时有

,即这两种
工作方式的控制特性完全一样。这时前馈控制的校
制是等效的。从频率域上看,两种控制结构的闭环传
递函数为低通滤波器形式,而误差传递函数为高通
滤波器形式。这样自适应光学系统既可以有效抑制
湍流扰动又不会引入过多的测量噪声。格林伍德等
得到了这种理想情况下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湍流校正 残余方差为[ ,]
!(

()
系统的控制带宽越宽,控制残余方差越小,一般
要求 ! [ ]。某些场合的湍流较强,要求自
在某些应用场合,为了达到需要的控制效果,对自适
应光学系统的控制带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控制
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控制带宽,但
控制带宽的调整范围从根本上受到系统采样频率、
计算机速度等技术条件的限制[ ,]。所以需要研究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改善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效果的
方法。
由于自适应光学技术复杂,系统成本高,通常都
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是传输路径上的横向风
速, 是传输路径长度。 为格林伍德频率,是反
映大气湍流动态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波前探测器
的输出信号还受到探测噪声的影响。通常可以把探
测噪声看作是功率谱值为常数的随机白噪声序列[ ]
()
()
噪声功率谱的单位也是
。自适应光学系统
的波前探测器上得到的信号功率谱是大气湍流的功
构充分发挥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优点,又克服 了它们的缺点。图 的串联结构与图 相比仅仅增 加了一个电信号加法器,但省略了一组自适应光学 的核心器件波前校正器,这意味着大幅度降低了光





路的复杂程度和成本。
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校正的控制效果

的条件下上面两种串联结构是等
效的,下面不加区分。在不考虑测量噪声的理想情况
不考虑时间延迟的理想情况下,采用一阶积分控制
器,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和误差传递
函数
分别为[ ] ( )( ( )(
} ) ,
()
)(
),
其中 是闭环传递函数增益
时的频率值,
又称为控制系统的闭环带宽。如果前馈控制器采用

李新阳等: 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校正的控制性能分析
低通滤波器,使
,那么前馈控制与反馈控
从上式容易得到
! !
() ()
!
( ) ( ) ! ! ()
上式说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校正残余方差! 是系统对湍流扰动的校正残余方差! 与波前传感 器噪声引入的残余方差! 之和[ ,]。在图 ( )所示 的前馈工作方式中,系统测量的是未经补偿的原始
畸变波前。与上面方法类似,可得信号间的关系为

和时间延迟 ! 的函数。当 ! 较大时, 仅为 的几分之一[ ]。两个由延迟系统串联后的控制
器的低频增益会提高,总的湍流校正残余方差也会
大幅度下降,但由于控制带宽受限之故,下降幅度将
不如( )式的理想情况那么好。
串联校正的噪声传递特性
实际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测量噪声。除了
前面分析的时间延迟因素,噪声也会对串联方法的
比较匹配,湍流低频扰动已经被抑制得比较干净,再
用串联技术提高低频增益没有太大意义。
( )式、 ( )式的结果是根据理想系统的传递
函数( )式得出的。实际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一般都
存在时间延迟 ! 。对于反馈控制情形,采用时间延 迟补偿控制器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
"! (
)
()
时间 延迟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控制稳定性和控
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器带宽。同理,利用利用 函
数的性质,可以得到 个、 个以及 个系统串联后
的湍流校正残余方差:
!
( ) … [(
)]

)!
,,……
()
系统串联个数 与湍流校正残余方差! 的关系如 图 所示。双系统的校正效果增加最明显,而更多系
统串联后校正效果增加不大。因为经过二阶系统校
正后,控制器的低频增益与湍流扰动信号的功率谱
制带宽影响很大。无时间延迟理想系统的闭环控制
带宽没有限制,但实际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是有限 的[ ]。根据我们的分析,这种情况下系统的湍流校
正残 余 方 差 与 理 想 情 况 下 的 表 达 式[( )式]类
似[ ]:
!(
),
()
其中等 效 控 制 带 宽 是 系 统 实 际 闭 环 控 制 带 宽
气湍流这种随机扰动信号的动态特性。对于符合科
尔莫戈罗夫(
)统计规律的大气湍流,根
据格林伍德等人的分析结果表明,与自适应光学系
统动态控制密切相关的湍流功率谱中高频段部分是
频率的
次方关系[ ,]:
( ) ( !) ,
()
[
" ] ( ) ( ) ,( )
其中功率 谱 的 单 位 是
, 是时间频率,
!! 是波数,! 是信标波长, 是传输路径上的大
第 卷第期
光学学报

年月

文章编号:
()
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校正的控制性能分析!
李新阳 姜文汉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 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成都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用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校正的方法。这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分别采用前馈控制和反馈控
制布局,利用一组共用的波前校正器串联起来。分析了这种串联校正方法的控制性能和噪声传递特性,在技术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