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质课之区域地理复习教学设计:长江中下游地区 Word版
长江中下游教学设计
![长江中下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a19b73a26925c52cc5bf28.png)
《长江中下游地区》教学设计山东省北镇中学冯燕一、内容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农业、交通和工业形成条件的分析梳理长江中下游的地理环境特征,并归纳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
2.运用图文资料,举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差异和联系,说明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实践运用区位条件的一般分析思路。
3.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说明区域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4.归纳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树立全面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内容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中国的分区地理,在初中主要强调地理知识的识记,而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标准强调“内容是基础,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所以确定了教学的方向。
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
区域知识的落实是分析的前提,但传统边看图边总结每个要素特征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看图提炼信息的能力和知识整合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确定以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和整合知识的方式,自然疏导出各要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一般分析方法。
既有知识的隐形落实,也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获得了分析方法,为第二阶段的合作探究打下了基础。
2、区域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
区域地理分析一般思路是在特征分析基础上展示区域发展现状和挖掘区域发展问题,然后提出可持续发展。
而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候,发现不仅区域的共性(以农业为例)确定发展方向,同时区域差异互补(以工业为例)能够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所以认为不仅区域发展问题(以环境问题为例)的解决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内部的协调共进也是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关键所在,所以设置合作探究二,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更体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
同时区际之间的联系共赢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区域发展时代感的体现。
长江经济地带的形成不仅实现区际联系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持续发展,同时重新构建了中国的经济格局。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质教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51b6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6.png)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体现在哪里。
3、从气候、优越的位置、河湖等方面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4、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哪些农作物。
6、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地位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活动等方式,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体会到区位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教学重点1、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优势的具体体现。
2、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3、鱼米之香的由来。
三、教学难点1、长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活动讨论、资料了解、教师讲解五、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展示平台、有关地图、视频文件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蘇”这个字吗?(学生讨论)这是“苏”的繁体字,可以看到有“鱼”和“米”,那么你知道在我国,有一个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平原吗?(长江中下游平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二、新课学习(一)显著的区位优势1.位置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沿岸。
2. 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省份?(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小地形区?主要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东海和黄海,水量丰富的长江贯穿全境,由上海汇入东海。
3.区位优势江、河、湖、海连成一体,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利和水能资源,为水运、水力、灌溉、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7275a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e.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实际状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这一地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图、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省级高中地理优质课:区域地理复习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经济发展
![省级高中地理优质课:区域地理复习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3489e71964bcf84b9d57b6b.png)
能力目标
3、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
4、通过典例剖析掌握一般的答题技巧,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0°E
位与组成
30°N
几种常见的区域定位方法 一、经纬线定位法 二、相对位江汉置平定原 位法 三、轮廓、面积、形状定位法
20分 4分 10分 10分
12分
10分
2014年 (4次)
山东卷 福建卷
北京卷 江苏卷
选择题5-7 题
综合题37题
12分 29分
综合题40题 综合体28题
10分 14分
考察内容
长三角:流水作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工业布局 及影响因素、新城发展条件、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地形、流水堆积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的不利影响、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湖北省:耕地面积的变化、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洞
鄱
庭
阳
湖
湖
平
平
原
原
长江三角洲
形成“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序件号:化
参考答案
要点化
术语化
简洁化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
②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养殖水域广;
③地形为平原,地势平坦;
④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农业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③人们喜食稻米和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区域地理之
2012—2014各省市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载体的高考题
年份
省市
广东卷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96102abb4cf7ec4bfed091.png)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大河镇第一中学宋阳梅【教学目标】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重点)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主要的农产品及分布。
(重点)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资源、工业及城市。
(难点)4、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境保护。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江,是中华名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奔腾向东,在上海市注入东海。
而这节课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指的是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它有许多美誉,你知道哪些?(通过学生回答,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美誉”的课件)。
这里如此美丽富饶。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中下游平原,感受它的美。
二、讲授新课(一)区位条件优越1、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引导学生完成p45页读图题1、2两题。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位置及范围。
(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分布,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汊纵横分布。
)2、提问: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总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条件优势——沿江分布,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东临黄海、东海,长江贯穿东西,江海联运便利。
)(二)鱼米之乡1、演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及类型图”,引导学生认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热条件充足。
所以多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读“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图”,引导学生认知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农产品及其分布。
3、小组讨论: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三)沿江分布的城市1、引导学生读P47“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人口规模”图,认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水运条件十分便利,许多城市往往是沿江发展起来的。
长沙、武汉、南京、上海,说说本区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沿江分布)2、拓展认知武汉和上海经济发展的优势。
(四)沿江工业走廊1、读p48“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分布”图,认知依托长江干支流便利的航运及沿岸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最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初二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初二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bf1b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4.png)
初二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二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初二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教案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6f1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f.png)
教案: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掌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特征。
3. 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和归纳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认知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一下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特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掌握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地理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2. 讲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特征,引导学生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讲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特征,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四、案例分析1. 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业特点和优势。
3. 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特点和优势。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六、总结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422b2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4.png)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气候等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
5.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景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作业布置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和要求。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分享,教师点评,指出答题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地貌特点、气候类型等具体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2.学生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但在分析地理信息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思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哪里吗?它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新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精品教案
![[新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77e696f524ccbff12184a5.png)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
2.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掌握“鱼米之乡”的所指,理解为什么这样称呼。
4.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的分布。
5.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1.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
2.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1.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的分布。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对“鱼米之乡”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鱼米之乡”的所在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本节将给我们全面介绍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相关情况。
二.看A图,结合课文,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
长江沿岸地带指长江流域中从上海至川西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千米的狭长地带。
它与南北走向的沿海地区,共同构成了一个“T”字形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分布的基本框架。
三.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知识。
1.看图,说出长江沿岸地带的纬度。
(30℃N)2.说出长江沿岸地带的海陆位置。
(东临东海,沿长江向西纵深发展)3.说说长江流域的海陆位置和纬度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明确: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图D,以重庆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4.在图中找出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并在空白图上填出来。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5.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并在空白地图上填出来。
四.理解、掌握“鱼米之乡”和“ 天府之国”1.理解有关长江沿岸地带的美誉1)黄金水道:长江的航运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的美丽。
(在图上填出来)3)湖广熟,天下足:湖,洞庭湖,湖北、湖南。
(在图上填出来)4)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图上填出来)5)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在图上填出来)2.看书,了解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主要物产,完成下表。
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质公开课课教案优秀
![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质公开课课教案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3c794aa802d276a200292e76.png)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产品分布。
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导课: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首先进行“古今江南”大家把课下整理的关于江南的诗词拿出来。
展示:“古今江南”的景观图片学生发言教师:俗话说“湖广熟,天下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不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也是历代公认的富庶安居之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哪里呢?自主学习:读图44页图1,完成“学案”第一题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学生利用该图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教师:读本区地形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五个小平原组成,读图找出五个小平原。
学生在图中找出并齐读一遍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有什么特点?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问:你从这幅图中,还能读出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地势低平,河流、湖泊多学生再图中找出主要河流、湖泊。
并读一遍。
思考:通过以上读图,请你分析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过渡: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富庶安居之地,与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关。
自主学习:阅读45页区位条件正文,完成“学案”区位条件的1、2两题。
讨论:(同座间讨论)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区位条件?学生发言归纳总结:区位条件,并记一遍承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淡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
展示:农业的图片教师:本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鱼米之乡之称,鱼是指渔业,米是指种植业。
自主学习:阅读45——46页“鱼米之乡”正文,完成“学案”1、2、3题。
展示资料:来自沙特的穆罕穆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发现与他的家乡差距如此之大,令他惊讶,也令他羡慕不已,因为他的家乡是一片干旱的沙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却是鱼米之乡。
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材料解释一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吗?合作探究:前后六位同学为一小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1、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直方图,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全国优质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133abbaa8956bec0875e3c6.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目标:1长江中游平原区位优越条件。
2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长江中游平原区位优越条件。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产品分布。
教学难点:长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区位条件优越】1.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平原,()平原,()平原,()平原和()三角洲。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海和海。
航运发达,有()之称。
自燃条件得天独厚,对本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
鱼米之乡3.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产区。
()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此外,这里还是盛产(),(),茶,柑橘和蚕丝等。
4.长江中下游平原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5.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工矿企业的增多和城市面积的扩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为了实现本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严格限制占用(),还要积极开展(),大力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向(),(),()的方向发展。
6 阅读《稻田养殖》见书46页三.小结四.练习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江苏省B:上海市C:安徽省D:浙江省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A:水稻B:棉花C:淡水鱼 D :甜菜3下列地点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是()A:成都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 :江汉平原4 下面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淡水渔业的条件较差B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C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D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5.下面是几个同学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 小南说:“水能丰富,但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B小玉说:“我家住在武汉,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大的港口。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05478ad683c4bb4cf6ecd1ca.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位置,气候。
2、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发展方向。
3、结合图7-2-4,归纳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出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4、结合图7-2-5,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工业基地和主要工业部门,并说出长江为本区工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洪涝灾害的危害,说出治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守灾害的主要对策。
教学重点1、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优越条件。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产品的分布。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4、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教学难点1、长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发展的作用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课堂学习一、导入直接引入,板图,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范围和一些地名,目的是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区位条件优越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图7-2-1,回答第45页的问题。
设问:1、长江中下游平原由哪些平原组成,地形特点怎样?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资源是什么样的?3、长江中下游平原具有怎样的区域优势?三、鱼米之乡1、引导学生对“鱼米之乡”的说法应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方面去理解。
结合第46页图7-2-2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分布图回答问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哪些农业发展优势?(2)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哪些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3)长江中下游“渔业”展的怎么样?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方向(1)请同学们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农业发展方向是怎样的?3、第46页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不可拘泥于字面意思,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引导学生回答。
四、沿江分布的城市1、引导学生读“图7-2-4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交流讨论。
2、介绍武汉城市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武汉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高中地理优质课展评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考试说明
2014山东高考文综考试说明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出现的。
2014年山东省文综考试说明地理部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区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
本条“标准”包括两方面要求
(1)了解区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
(2)运用区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结合某区域的实际提出合理的开发治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初中中国地理部分的内容,与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的部分内容重合。
本部分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治理;第三部分是高考试题的分析与解答。
第一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本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并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位置与范围,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该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概况;了解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的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这一部分重点分析鱼米之乡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并借鉴这一思路让学生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针对工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究其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第三部分,高考试题的分析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高考的命题方式及角度,掌握审题、答题的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使学生的基本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学情分析
认知起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在高中又通过对必修一自然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和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有较高的认知起点;
学习兴趣:当今的中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及热点问题,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他们渴望分享、合作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强的表现欲。
学习障碍: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进入高三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对问题的分析缺乏理性的深入思考,知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系统性。
同时,他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差,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分析,培养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展优势条件的分析
五、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应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地理能力。
1、教学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理图表资料,学会从地理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区域特征分析
二、优势条件分析
三、走近高考
【设计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通过问题牵引,知识落实,建构学科知识框架。
教师所有活动的着力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和学科思维模式,在探求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由已知到新知,联系高考,简单朴实,让学生成为了自我引导的学习者、思考者,信息的使用者和生产者,学习的合作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而老师则是学生学习坚定的支持者。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用规范的学科语言进行综合表述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优势条件的分析
三、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四、学习过程:
(一)、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鱼米”之乡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鱼乡”形成发展的优势条件:
(2)“米乡”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2、工业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四)走近高考:
1、
(2011年山东卷)
材料一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
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场址是大冶
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
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右图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
意图。
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
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6分)
2、(2014模拟)武汉在历史上是我国大米集散地之一。
如果在武汉建立国家大米交易中心,请分析武汉建立大米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五)拓展延伸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南粮北运”,但近些年却出现了“北粮南运”的现象,请分析这一转变的原因。
巩固训练
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
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为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①洪泽湖周边地区②太湖周边地区 ③沿江地区④沿海地区
A . ①②
B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①山地易排水②山地日照充足 ③山地风力大④山地云雾多
A . ①③
B . ①④
C .①④
D . ③④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图2)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3~4题。
3、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 .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图1
图2
西藏年楚河河谷(图6)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新疆阿拉尔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
阿拉尔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长绒棉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5%。
(1)据图说明阿拉尔成为“绿色岛屿”的主要自然条件。
(2)简述阿拉尔地区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阿拉尔地区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是否合理?试
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