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418ed7ef5335a8102d22055.png)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摘要: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有其优缺点,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改造中走上了通往唯物史观的道路。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主要集中为:市民社会是“伦理理念”发展的中间环节;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则主要集中表现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关键词: 黑格尔; 马克思; 市民社会一、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是首次将市民社会与国家概念做出区分的,其思想主要体现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
该书将市民社会定义为: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
按照他的观点,市民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个人是权利主体和道德意识主体,构成市民社会及其活动的基本因素。
黑格尔指出: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 ,个人的利益与需要,权利和自由成为市民社会的最终目的,相当于经济领域的“需要的体系”。
第二,自治性团体构成市民社会及其活动的另外一个因素,它将个人与国家,私人利益与普遍利益联结起来。
它有助于克服个人主义,培养公共精神。
第三,在市民社会中,伦理精神还处于特殊性的阶段,因而必须要由警察和法院使用强力为市民社会建立秩序。
在市民社会中,特殊性获得了全面发展和伸张的权利,特殊性本身没有节制,没有尺度,倘若不受约束,必将导致道德沦丧,社会混乱,因而国家的干预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需要通过司法机关来保护所有权和人权,需要警察制止各种损害他人的不法行为,保证个人的生活和福利,监督和管理市民社会中产生的各种普遍事务和公益设施等等。
第四,作为普遍性原则之体现者的国家乃是伦理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家庭和市民社会的法规和利益都必须从属于它。
黑格尔认为,一方面,国家和市民社会作为伦理性的实体,其组织原则是不同的,市民社会以个人利益为其结合的最后目的,而国家则是以结合本身,以普遍利益为目的的。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市民社会理论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市民社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23242c8c1c708a1284a4476.png)
收稿日期:2010-08-03作者简介:谢礼圣(1978-),男,江苏江浦人,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5期双月刊2010年9月出版黑格尔一生坚信精神世界是人的尊严与人类生活的价值所在,精神的力量将使人成为宇宙万物中最伟大和最高尚的存在者。
道德伦理则是人类精神升华到顶峰的一个必经阶段。
黑格尔指出,“伦理就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念”,“伦理性的东西就是自由”[1]164-165。
伦理生活中的一切规则,不是为了限制人,而是为了把人的最高使命亦即精神实现出来。
伦理生活与个人的使命在本质上相吻合,只有在伦理生活中,“个人对自己自由的确信才具有真理性,也只有在伦理中,个人才实际上占有他本身的实质和他内在的普遍性”[1]172。
所以,黑格尔认为,伦理生活是一个人实现自由、成为精神和普遍性的唯一途径。
黑格尔从家庭、市民社会及国家三个方面来论证伦理生活的这种精神内涵。
其中,市民社会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市民社会的诞生也就是现代性社会的诞生。
在市民社会中,世俗的个人价值与神圣的伦理价值形成了一个矛盾。
黑格尔一方面意识到滥觞于十七世纪西方启蒙运动的现代性带给了人类珍贵的自由与自主精神,另一方面也洞察到为了获取这种自由与自主,人类必须付出与自然世界对立、与他人分离、与上帝决裂的代价。
一、市民社会的构成环节黑格尔用市民社会(B ügerliche Gesellshaft )这个词指一个以个人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形态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
但是,这个特殊的目的只有在使别人的福利得到满足的同时才能够使自身得到满足。
黑格尔认为,这个社会是新时代的标志,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主导的社会。
在德语中,“b üger ”既可以解释为公民,也可以解释为资产阶级。
[2]111在现实世界中,市民社会是西方现代化过程的产物。
黑格尔市民社会
![黑格尔市民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d4d8d17ca98271fe910ef9e2.png)
黑格尔:什么是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一、什么是市民社会黑格尔的哲学是关于客观精神的哲学,客观精神实际上主要指社会意识,其包含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环节。
抽象法是人所享有的一般权利,道德是人内心主观意志的体现,伦理则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们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都不过是某种客观伦理精神发展的环节或表现,伦理是个人权利(抽象法)和个人道德自由(道德)的“承担者和基础”,只有在伦理生活中两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这意味着个人只有投身于社会群体或共同体中,并在自己作为其中一员的身份里,才能找到他真正的自我和身份认同感。
这就是道德与伦理既相区分又相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尤其体现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之中。
首先,市民社会是由每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相互依赖的特殊个人所构成的共同体或联合体。
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人是构成市民社会的最基本单位。
市民社会具有两个主要原则:其一,作为特殊的个体,市民社会的成员本身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个人都是以自身为目的:“具体的人作为特殊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作为各种需要的整体以及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混合体来说,它是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
”市民社会是私人利益的领域,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也是私人利益与公共事务冲突的舞台。
其中的个体都按其欲望和需要等自然的意志行事,成为追逐私欲以满足为目的的自利主义者。
其二,由于市民社会的成员在本质上的相关性,个体以自身为目的,其它人作为“中介”,达到自身目的和满足需要。
为了欲求的实现,个体必须凭籍他人、与他人合作、同舟共济、彼此互利,“我既从别人那里取得满足的手段,我就得接受别人的意见,而同时我也不得不生产满足别人的手段。
”黑格尔指出:“特殊的人在本质上是同另一些这种特殊性相关的,所以每一个特殊的人都是通过他人的中介,同时也无条件地通过普遍性的形式的中介,而肯定自己并得到满足。
这一普遍性的形式是市民社会的另一个原则。
”其次,市民社会是“需要的体系”,是物质生活的领域。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6bed49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d.png)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中,经济学本质是指市民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质和特点。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形态。
在市民社会中,经济活动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是市民社会的生命力源泉。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经济本质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市民社会,私有制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个体拥有私有财产和生产资料,通过私人经营和市场交换来实现自身利益。
私有制使得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具有了竞争性和市场性,通过自由竞争和市场交换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经济本质是分工和交换。
在市民社会中,由于人们天生不同的个人能力和条件,导致了分工和交换的存在。
分工使得人们可以专一地从事某一种经济活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总量。
而交换则是不同生产者之间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互相交易,使得将各自的产品和服务置于市场上流通。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经济本质是价值和资本积累。
在市民社会中,价值是经济活动的核心,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交换来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值。
而资本积累则是市民社会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资本家通过生产和交换来获取利润,进而积累更多资本,推动市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浅论黑格尔市民社会观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差异
![浅论黑格尔市民社会观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33ed571d4d8d15abf234e28.png)
浅论黑格尔市民社会观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差异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的概念、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这两个方面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黑格尔马克思市民社会一、“市民社会”的概念1.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范畴,该概念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具体指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受到了17、18世纪“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法权”思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影响。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虽然它的形成比国家晚。
其实,作为差别的阶段,它必须以国家为前提,而为了巩固地存在,它必须有一个国家作为独立的东西在它前面。
”在黑格尔看来,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是伦理发展的三个环节。
市民社会是中间环节,既存在于家庭的界域之外,又未达到国家;既与家庭和国家相联系,又独立于它们。
黑格尔把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概念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扭转了黑格尔以前的“市民社会就是国家”的错误观点。
市民社会被黑格尔称为“外部的国家”,即需要和理智的国家;国家则被认为是理性的领域,它才是“真正的国家。
”2.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概念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完善的市民社会理论。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他对黑格尔这一历史主义方法论的继承。
马克思认为,在市民社会含义下包含的意思是,处在由一经济方式所产生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下的圈子,其成员通过某些经济所决定的生活关系而彼此发生关系。
由此看来,社会生活不是任意一种共同生活,而是为了满足一般的经济需要并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共同生活和协作。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并决定社会生活的性质。
马克思把市民社会规定为“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比黑格尔将其规定为“需要的体系”更为深刻。
浅析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dee5e5a5727a5e9846a6102.png)
浅析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摘要】“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他是一个最早产生于西方的东西。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了理论的批判和深化,所以进行对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进行剖析对了解中国市民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黑格尔1.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理论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卢卡奇甚至认为此理论是黑格尔整个哲学的中心,不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就无法真正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第一次对市民社会和国家进行了区分,将市民社会从国家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这不仅突破了将市民社会等同于政治国家的传统市民社会思想的框架,同时也为后来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概括来说,在西方市民社会的理论发展过程中,黑格尔被视为是旧传统的终结者,同时也是新传统的开创者。
虽然人们在终结和开启上的认识和看法有些差异,但人们普遍认同的有两种看法:首先就是黑格尔第一次区分了国家和市民社会,使市民社会从政治社会中分离而拥有了独立的地位。
其次就是黑格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的内容,也就是将需求等经济因素引入到对市民社会的阐述当中,这也对后来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随着欧洲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社会组织,市民社会是介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中间环节。
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是黑格尔精神哲学的三个阶段,法、道德和伦理是客观精神的三个阶段,而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又是伦理的三个階段。
家庭是直接的伦理精神,人们以爱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但却淹没了人的特性。
市民社会处在中间的阶段,它高于家庭,用利己的原则弥补了家庭中爱的形式的不足,使个人的目的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这将走向自我中心主义。
国家是伦理精神真正的实现,市民社会也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必然要被国家所超越。
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黑格尔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对家庭的超越,但市民社会和家庭只有在国家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探析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85f11ba2161479171128c0.png)
切人 反对 一切 人 的战场 , 成为 私人利 益 与公共 事 务 冲突 的舞 台。其 二 , 民社 会 的成 员 又是 相互 市 依赖 的 , 每个人都 以他人 为手段 。“ 特殊 的人在本 质上 是 同另一些 这 种特殊性 相 关 的 , 以每一 个 所 特殊 的人 都是通 过他 人 的中介 , 同时也无 条件 地 通 过普遍 性 的形式 的 中介 , 肯定 自己并得 到满 而
一
间的关 系 , 并把 自己视为家 庭这 个整 体 的一部 分 而 不是独 立 的个 人 。关 于爱 的原则 , 黑格 尔进 一
步 解释 道 : 所谓 爱 , 般说 来 , “ 一 就是 意 识 到我 和 别 一个人 的统一 ,使 我不 专 为 自己而孤 立起 来 ;
个个 人追 逐 自己特 殊利 益 的私人领 域 , 成为 一
足 。这 一 普 遍性 的形式 是 市 民社 会 的另 一个 原 则 。” 如 果他 不 同别人 发生关 系 , “ 他就 不能 达到
相 反地 , 只有 抛弃 我 独 立 的存 在 , 且 知道 自 我 并
的关系 , 对两者 的区分存 在不彻底性 , 忽视 了文化批判领域 , 存在着国家至上主义倾 向。
关 键词 : 格 尔 ; 民社 会 ; 黑 市 国家
中图分 类号 : 5 6 5 B 1. 3
文献标志码 : A
黑 格 尔把 市 民社 会 与政 治 国家 明确 地 区分
自身 的过 程 , 意志 自由实 现 的过程 。在抽 象 法 是
治 意义 的传 统 市 民社会 理论 有何 异 同 , 它对 后世
产生 了怎 样 的影 响 , 又有 着 哪些 难 以克服 的 缺 它 陷? 澄清 这些 问题 , 于理 解市 民社 会 理论 的 发 对 展脉 络 , 于把握 中西市 民社会 的理论 和现 实 差 对 异 , 于推进 在 我 国学 界 已经 形成 热潮 的市 民社 对 会 问题 的探讨 都具 有重 要意义 。
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
![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fefc70f581b6bd97f19ea09.png)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理论摘要: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最早由黑格尔提出。
他在他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明确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区分开来。
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私人利益的体系,认为个人是市民活动的基础,也重视在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依附于国家。
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是对黑格尔相关理论的批判和继承。
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本文将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概念进行分析,辩证分析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以及其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定义(一):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理论黑格尔指出,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是伦理观念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他在这里明确指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是不相同的,二者有区别,市民社会是一个中间地带。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尽管其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系统而复杂,但其基本内容依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民社会的历史地位。
市民社会作为伦理理念发展的反题环节,是伦理精神直接统一的丧失、分解,是伦理理念的具体展开和特殊阶段,这是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基本历史定位。
第二,市民社会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黑格尔指出,具体的人,作为各种需要的整体以及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混合体,他们的需求,便成为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亦即特殊性原则。
他同时又指出,普遍性的形式,是市民社会的另一个原则。
第三,市民社会的基本环节。
黑格尔指出,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这种联合是通过成员的需要,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度,和通过维护它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而建立起来的”。
它是作为外部国家存在的。
其中,“需要的体系”是市民社会的第一个环节,司法是市民社会的第二个环节,警察和同业公会是市民社会的第三个环节。
在黑格尔看来,国家是世界历史的结果,是永恒理性的产物。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解读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6b3786efd0a79563d1e7243.png)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解读马克思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尤其是对黑格尔理论的批判继承中创造性的发展了市民社会理论。
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的那种从绝对精神与伦理精神角度出发阐述市民社会缘起的方法,并对黑格尔所认为的政治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论断进行了批判。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为市民社会既是一个社会阶段,同时也是以私人交往关系为主的一个与政治国家相对的私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也将与国家一道消亡。
标签:市民社会;生产关系;政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发展中国的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他们对市民社会理论的阐述与建构可谓卷帙浩繁。
当下,诸多国家在解决大国善治的进程中也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市民社会对于实现良善治理的重要作用,在参照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丰富的理论体系建构必须以对基础概念的充分理解作为其根基支撑,许多学者对市民社会的概念不置可否却大谈市民社会理论。
正是基于此,本文意在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概念及理论解读,进一步认识市民社会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市民社会,英语为civil society,德文为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这一概念在近几个世纪越来越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在引入到中国后,也引起了国内学者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著述中就可发现市民社会的影子,只不过当时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高度融合,并未显现出真实的面目。
当时的古希腊由于所有公民都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加入到政治生活中,所以天生的带着“政治性”的烙印,那时的市民社会主要指的是与野蛮社会相对的人类文明状态。
据说,“‘市民社会’一词在14世纪开始就为欧洲人采用,其含义则是西塞罗在公元1世纪便提出的。
它不仅指单个国家,而且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
西欧中世纪之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并未替代传统的农业生产经济模式,并且其并未发展壮大,政治国家掩盖了市民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市民社会不被人们重视,它也从未摆脱政治国家的压制获得自由,政治国家以无所不包的势态将政治权力的触角伸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05d6ad561252d381eb6eb6.png)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摘要: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应从市民社会的地位、“二原则”和“三环节”三个维度进行认识和理解,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洗礼,这一理论直至今日依然大放异彩,堪称哲学界里的一朵奇葩。
关键字:黑格尔;市民社会黑格尔给出的市民社会的概念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也就是在形式普遍性中的联合,这种联合是通过成员的需要,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度,和通过维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而建立起来的”。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理解:一、市民社会的地位1.市民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市民社会是在现代社会中形成的,现代世界第一次使理念的一切规定各得其所”。
黑格尔所认为的市民社会是经济意义上的,指称商品经济这一人类社会经济历史形态。
在这一历史形态中,有个人、个人利益,有个人的人格独立性,并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普遍交往的历史关系。
“这个历史形态有着完全不同于既往的理论关系及其秩序”。
2.市民社会在家庭和国家中的地位黑格尔清楚地认识到市民社会是一个独立领域的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市民社会是一个不自足的领域。
他说:“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虽然它的形成比国家晚。
其实,作为差别的阶段,它以国家为前提,而为了巩固地存在,它必须有一个国家独立的东西在它面前。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前提存在是国家,在此,国家并不是实然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在应然的意义上而言的,不是指传统国家,而是指近代以来意义上的政治国家。
因此,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应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健康存在,离不开超越于市民社会的东西,离不开某种超越于原子式存在的个人之上的、作为公器的东西的存在,这个超越于市民社会的公器,就是国家”。
这个国家不是传统意义的国家,而是现代的国家。
总的来说,市民社会是在伦理阶段从个别性(家庭)过渡到特殊性(市民社会)再升华到普遍性(国家)的正、反、合的过程中起到的是“中介”的作用。
二、市民社会的“二原则”黑格尔将辩证法引入到市民社会的理论中来。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8c47515b7360b4c2e3f643e.png)
博 士 ・ 家论 坛 专
论 黑格 尔硇 市 民 社 合 理 i பைடு நூலகம்仑
黔 南 民族 师范 学院政 经 系 南开 大学哲 学 系 刘 自学
[ 摘 要] 黑格 尔指 出, 现代 资本主 义社会 的特征是政 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 离, 以劳动为核心 来把握 市民社会作为 需要 的体 系 他 的 特征 。他 的 市 民社 会 理 论 深 刻 之 处 在 于揭 示 了 市 民社 会 的 内在 矛 盾 。但 他提 出的 解 决 矛盾 的 方 法 遭 到 后世 思 想 家 的批 判 。 [ 关键词 ] 市民社会 矛盾 神性 国家学说
一
民法生活并受其调整 。l 在近代思想家洛克的著作里 , l2 15 『1 D 市民社会的含 义是 “ 由货 币经济在 由交换 的商 品社会一定 的技 术发展 和尊重法律的 政治秩序等要 素构成 的, 日趋完善 , 日趋进 步的人类事务 的状况。”JZ l ,) J s h 黑 格 尔 正是 继 承在 前 人 市 民社 会 的有 关 理 论 的基 础上 ,极 大 地 推进 该
理 论 的 发展 的 。 黑 格尔 的 市 民社 会 理 论 是 他 的庞 大 哲 学理 论 的体 系 中 的 一 个极 富
创新性 的部分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的基本 概念是“ 绝对精神” 绝 对 。“ 精神” 既是实体 又是 主体 , 世界 ( 自然界 、 社会 和人类 思维 ) 的发展都 是 “ 对精 神 ” 识 自己实 现 自己 的辩 证 发 展 过程 。绝 对 理 念在 客 观精 神 绝 认 的发展阶段被分为三个阶段 : 、 法 道德和伦理 。在黑格尔看来 “ 伦理 ” 的 发展也要经历三个阶段 ,并通过体现着不 同伦理精神 的三种社 会实体 即“ 家庭 ” “ 民社会” 国家” ,市 和“ 体现 出来 。在黑格尔 的哲学体 系中“ 市 民社会 ” 是伦理精神的发展的一个阶段 , 一种体现 了特定伦理精神 的 是 “ 理实 体 ” 伦 。 黑格尔认为家庭作为精神的直接实体性规定 而出现 的。他 指出家 庭是 三个方 面完成起来的 :( ) “ 一 婚姻 。即家庭 的概念在其直接 阶段 中 所采取的形态 ;二 ) ( 家庭财产和地产 , 即外在 的定在 , 以及对这些财产 的 照料 ; 三 ) 女 的 教 育 和 家 庭 解 体 。”] 这 三 个 方 面 描 述 了 家庭 的 ( 子 1 2 b 本质特 征和必然发展 。 作为精 神的直接 实体性 的家庭 , “ 以爱为其规定 , 而爱 是 精 神 对 自身 统 一 的感 觉 。 因 此 , 家 庭 中 , 们 的情 绪 就 是 意 识 在 人 到 自己是在这种统一中 , 即在 自在 自为地存在 的实质 中的个体性 , 而 从 使 自己在其 中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 而成为一个成员 。” s 依照黑格 尔 的观点 , 家庭是一种因爱的情感 而将家庭成员联系起来的社会共 同体 。 在这个共同体通过缔结婚姻 而成立 , 一定财产并加 以照料 为基础 , 以 在 这个共 同体 中, 夫妻养育子女 , 相互关照 。在家庭 中处理家庭成员关 系 的原则是“ 爱的原则” 而不是 利益的原则。 由于在家庭里 , , 人人都把 自 己看 成 家庭 的一 部 分 而不 是 独 立 的 个 人 , 此 家 庭 所 遵 循 的 原 则 是 “ 因 同 性原则” 。随着子女的成长 , 老的家庭随之解体, 家庭 的伦理上解体 “ 在于子女经教养而成为 自由的人格 ,被承认为成年人 ,即具有法律人 格, 并有能力拥有 自己的 自由财产和组成 自己的家庭。”2『 【J 】 【 家庭的伦理解体 的地方 就是 市民社会伦理开始的地方 。黑格尔指 出 了市 民社 会 产 生 的 历史 必 然性 。 “ 民社 会 是 在 现 代 世 界 中形 成 的 , 市 现代世界第一次使理念 的一切规定各得其所。” 蜘为了说 明特殊性为 核 心 原 则 的 市 民社 会 的 出现 具 有 必 然性 。 他 通 过 评 价 柏 拉 图 的 政 治 哲 学思想来说明。黑格 尔指 出 :柏 拉图在他的理想 中描绘 了实体性的伦 “ 理生 活的理想的美和真 , 但是 在应付独立 特殊性的原则 ( 他的时代 , 在 这一原 则以侵入希腊伦理 中) , 只能做 到这一点 , 时 他 即提 出他 的 纯 粹 实 体 性 的 国 家 来 同这 个 原 则 相 对 立 。”t:] 时 , 2, 同 ]u hO 2 黑格 尔 指 出 ,柏 拉 图 “ 的理 想 国要 把 特殊 性 排 除 出去 , 这 是 徒 然 的 , 为 这 种 办 法 与 解 放 特 但 因 殊 性 的 这种 理 念 的无 限权 利 相 矛 盾 的 。”2 ̄ 黑格 尔“ 民社 会 ” 念 是 [2 10 h 市 概 这样定义的 :这是各个成员作 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 ,因而也就是在 “ 形式普遍中联 合, 这种联合是通过成员 的需 要 , 通过保 障人身和财产的 法 律 制 度 ,与 通 过 维 护 他 们 特 殊 利 益 和 公 共 利 益 的外 部 秩序 而 建立 起 来 的 。 [“] 疑 , 格 尔 在 这 里 明确 地 区分 了政 治 国家 和 市 民社 会 , ”2 7 14 无 h 黑 从 而把市民社会从政治社会 中分离 出来 , 获得 了独立地位 。同时 , 黑格 尔 的这 一定义遵循 了古典经济学家 的 自由市 场模式 的理念 ,即人 们拥 有 充分 的经济 自由,而 国家充 当守夜人 的角色——保护产权和维 护市 场 秩序。正如阿维 内里指出的那样 :黑格尔 的市 民社会概念 以及 他的全 “ 部政治哲学是 以结合近代政治经济学 的主要原则 于他 的哲学体 系之 中 为前 提 的 。” 在 《 年 黑格 尔 》 书 中卢 卡 奇 指 出 :黑 格 尔 不 仅在 德 m“I 青 一 “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d2f8dbcfc4ffe473368abe2.png)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牛俊友谈克华内容提要!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把它作为!伦理实体”的一个阶段,肩负由家庭伦理实体向国家伦理实体的自然过渡;!市民社会”也涵盖经济体、公共领域和社会与国家的统一体等多重含义)并最终构成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自由及其定在”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黑格尔市民社会伦理实体国家市民社会”概念来自西方,德文为b^gerliche geseeschaft",英文为"civil society",又译为公民社会。
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市民社会几乎等同于城邦。
而“真正第一次提出’公民社会’概念的是古罗马的西塞罗。
他对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内涵做了颇为详尽的分析。
”①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统治着西欧社会,但正是这一时期,作为自主性的社群的世俗社会也开始发育起来,它具有独立于教会和国家的作为公共生活领域的意义。
文艺复兴以后,自霍布斯始,特别是以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为代表,市民社会指由自然状态经过订立契约而形成的政治社会和国家。
黑格尔既承继了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内涵,同时又赋予了该概念以深刻的法哲学意义$从黑格尔集中论述“市民社会”概念的《法哲学原理》文本的整体逻辑看,作为“伦理实体”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这无疑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核心内涵;从文本的许多局部论述来看,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还指涉经济体、公共领域和国家等多重含义$作为“伦理实体”的“市民社会”从《法哲学原理》的整个理论体系看,作为“伦理实体”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作为从家庭伦理实体向国家伦理实体过渡的中介环节,这无疑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核内$市民社会在《法哲学原理》中是伦理部分的一个基本环节,黑格尔在第二章“市民社会”部分的开头即提出了市民社会的两个基本原则:“具体的人作为特殊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作为各种需要的整体以及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混合体来说,它是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
市民社会论文: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
![市民社会论文: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c15d433b3567ec102d8aae.png)
市民社会论文: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摘要黑格尔意识到主体原则的确立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通过正反合题的辩证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直接伦理贯穿着市民社会的分解而达到国家的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现代性的问题。
市民社会在黑格尔解决现代性问题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关键词市民社会现代性问题思想体系受到近代西方自由思想泛滥的影响,我们很容易因为黑格尔思想体系的晦涩而排斥其国家理论,认为这是一种毁灭个体自由,拥护极权主义的理论。
当真正去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推演后,我们能看到个体自由并没有被国家毁灭,我们正是凭借这种自由才成为市民社会的成员。
“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豍,正是事物本身所含的这种矛盾,推动着事物不断辨证地发展。
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中蕴含的内在矛盾,即现代性问题。
一、黑格尔的现代性问题在现代世界中,主体性原则已经成为根本原则,尽管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也体现这种主体性的思想,即从自我出发,从外部攫取后又回复自身。
但黑格尔意识到对单个人独立的本身无限的人格的崇拜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
“生产的抽象化使劳动越来越机械化,到了最后人就可以走开,而让机器来代替他”豎,黑格尔意识到现代性在为人类带来自由和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与自己的对立和社会的冲突。
黑格尔并不是第一个看到现代性问题的人,此前,卢梭、康德等人都有过自己的观点。
卢梭是对现代文明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并且从否定现实追溯到失落的黄金时代,这种批判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批判,不具有现实性。
康德则是建立了道德的彼岸世界来反观此岸现实世界,对现实世界进行揭露和批判,但由彼岸世界的道德来对此岸世界进行救赎,缺乏现实的路径。
黑格尔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从现实出发,在为理性主体存在的合理实现寻找路径的同时为了防止理性的自我颠覆,黑格尔用绝对精神的概念统摄了个别的偶然的主观理性,“现代国家的本质在于,普遍物是同特殊性的完全自由和私人福利相结合的”豏。
解决现代性问题,如何从个别偶然的主观理性到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普遍物,市民社会起了一个很好的中介作用。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270a35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e.png)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1. 引言1.1 介绍黑格尔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思想家,被誉为19世纪德国哲学的巅峰代表。
他创立了辩证法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黑格尔的思想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辩证法的推动,逐步实现人类精神的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完善。
他将思维和存在、理性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统一起来,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思维与实践的统一过程。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是人们相互关联的自由个体构成的复杂网络。
市民社会既是个体自由的发展场所,又是协作与交换的基础。
在市民社会中,个体通过经济活动实现自身利益,同时也为整个社会贡献价值。
黑格尔强调市民社会与国家、文化、宗教等其他层面不同,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他认为市民社会是个体自由的实现和发展的空间,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量。
因此,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对后世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概述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其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和市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民社会指的是一个独立于政治和家庭的社会空间,其中个体自由地从事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
在市民社会理论中,黑格尔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需求是市民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经济活动来实现自己的自由和需求。
市民社会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需求是市民社会的核心,经济活动是个体实现自由和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市民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以及市民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市民社会的经济制度等方面。
1.3 介绍经济学本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不仅限于探讨政治和社会结构,也深入研究了经济学的本质。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明确提出了市民社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经济学本质的表现之一。
黑格尔认为经济活动是市民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757e3b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3.png)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他在《法哲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旨在探讨市民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代表了个人自由的发展和追求利益的空间。
市民社会是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中间领域,它包括了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组织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组织,因为经济活动是市民社会的基础。
探讨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本质,就是探讨市民社会中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
在这里,个人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求来进行各种经济活动,追求个人的财富和幸福。
这种自利的行为导致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成为个人追求利益的场所。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通过交换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需求,从而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私人利益为导向的。
黑格尔强调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需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尽管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自由追求利益,但个人的行为不能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市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个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尊重其他人的权利和利益,遵守契约和诚信原则,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
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才能正当合理地进行。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可以总结为: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但同时也是公共利益的基础;个人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需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这些观点揭示了市民社会中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我们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e79c404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4.png)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黑格尔“市民社会”的理论是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经济学作为现代市民社会的基础,对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有着重要的揭示和分析。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自由的、私人的和公平的经济生活的基础。
同时,他也明确指出,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石。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本质在于市民关系的自然状态,其基础是商业活动和财富的交换,因此,“市民社会的真实本质就是财产和自由的世界”。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不同于政治社会和家庭社会,其本质在于人们由于私人自由而生产和交换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形成了自由的市民关系,从而构成了一个社会实体——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依赖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市民关系互动。
在市民社会里,个人是相对自在的,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自由地行动、交往和交易,因此市民社会是以自由、平等和竞争为基础的。
然而,黑格尔同时也指出,市民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完善的,并且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挑战就是贫富悬殊和剥削。
在市民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富聚集在一些人手中,而普通市民则会陷入贫困和无力竞争的境地。
因此,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需要政治和法律上的保护,同时也需要对市民自由和经济利益的平衡进行探求和调整。
他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将市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不平等进行调整和平衡,以保证市民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
首先,市民社会是商业活动和财富交换的基础。
商业和财富交换是市民社会的基础,也是市民关系的基石。
综上所述,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是以商业活动和财富交换为基础,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市民关系互动,以政治和法律上的保护及平衡为保证,来解释和分析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市民社会的本质和发展,推动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意义深远。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批判思想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批判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4d7785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1.png)
2024第3期·总第605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市民社会研究在当代复兴。
这与全球政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都产生了研究市民社会的现实条件。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形成社团主义(corporatism )的发展趋向。
在此背景下,右翼阵营为维护自由市场原则,左翼阵营基于对科层制和官僚制的抵触,都开始重申市民社会较之国家的相对独立性。
在东欧,以波兰团结工会为代表的争取社会自治的运动层出不穷,这被研究者视为修正主义的终结与市民社会的再生;苏联的解体则进一步催生了市民社会的研究。
市民社会在与政治实践的密切关联中被大肆使用,这反而使市民社会研究陷入某种混乱,如邓正来所言,“当下的论者或行动者往往都是根据一己的目的而择取其所需要的理论资源的”。
〔1〕因此,若要澄清这些理论混杂从而更好地介入当代现实,就需要确立一个基本的研究地平,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堪当此任。
一、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思想史定位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内涵复杂的概念。
在市民社会概念的漫长历史变迁中,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可以说是拱心石一样的存在,它奠定了现代市民社会的研究地平。
黑格尔法哲学的著名研究者里德尔曾评价说“黑格尔用‘市民社会’对时代意识所造成的改变,绝不亚于现代革命之后果”。
〔2〕这种评价在当代仍被广泛认可,比如渡边宪政也表示“‘市民社会’在黑格尔之后发生了‘概念革命’”。
〔3〕就思想史来看,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之所以具有革命性,是因为[作者简介]窦梓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摘要: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变革意义,奠定了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地平。
在哲学上,市民社会是特殊性原则的现实,是主观自由的实现;在政治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并以现代国家为前提;在经济上,市民社会以现代市场即需要的体系为基础。
黑格尔指出需要与劳动的辩证运动将不可避免地生产出市民社会的分裂立场。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理论.kdh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理论.kdh](https://img.taocdn.com/s3/m/c6b756bec77da26925c5b074.png)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理论邹闰华李小辉(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要]黑格尔以现代社会主义的权利和自由如何同客观的社会秩序相和谐为理论核心。
以主体的自由和权利为出发点,结合市民社会由于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互动形式的市场自发秩序的脆弱性,而提出了系统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理论,这一理论已经成为社会的政治理论的研究热点,并对现代国家社会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民社会;伦理国家;主体自由一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正是传统社会结构解体和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形成的时期,与这一历史变化相适应,传统的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哲学在向现代自然法理论转变。
传统的政治理论没有区分国家与社会、政治权力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商品交换已经形成了同政治统治秩序相分离的、相对自主的经济领域,同时,国家受传统政治秩序的宗教和道德束缚,形成以形式法和官化为特征的现代国家。
黑格尔是最早强调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人。
早在耶拿时期,黑格尔就意识到市民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在《自然法的科学模式》(1802年),已开始把市民社会理解为财产和权利系统。
市民社会能通过劳动交换形成了一个掊离人们的伦理生活背景,以利益的相互依赖性为基础的物质系统。
正是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命名他意识到不可能在现代市民社会基础上重建希腊城邦社会。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提出了系统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理论。
这一理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
~~~~~~~~~~~~~~~~~~~~~~~~~~~~~~~~~~~~~~~~~~~~~~~~~~~~~~~~~~~~~~~~~~~~~~~~~~~~~~~~~~~~~~~~~~~~~~~~~~~~~~~~~~~~~~已被割去三郡,不构成危险;淮南王从小无母,随吕太后长大,与吕太后关系一向较为亲近;代王则“愿守代边”,不为吕太后疑,因而,此三人终得以保全。
可见,吕太后王诸吕、诛刘姓王并非仅为了自己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维护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社会的安定。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cf5976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1.png)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市民社会以及其经济学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阐述。
在其著作《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首次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概念,并试图通过探讨市民社会与国家、家庭等其他社会形态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本质。
本文将通过对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以及其经济学本质的阐述进行全面的分析。
黑格尔对于市民社会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塑造和阐释。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将市民社会定义为“个体的权利和私利的领域”,并指出市民社会是一个以私有制和合同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家庭等其他社会形态相对应,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一个以自由为核心的社会形态,个体在市民社会中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不受外部的强制和限制。
黑格尔还从辩证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本质。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既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促进生产和创造财富,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消极的一面则表现在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往往容易导致个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甚至会出现利益的偏颇和不均。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具有辩证性和矛盾性,需要在政治和道德的引导下得到合理的调节和平衡。
黑格尔还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本质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与国家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市民社会在追求经济利益和满足物质需求的也需要依靠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来保障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也需要依靠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来支撑自己的发展和运转。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需要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总体上看,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论贡献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深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本质及其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