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第四章_心理社会因素及疾病
个体在觉察到(认知与评价)来自环 境的威胁或挑战而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 表现出的心身紧张状态叫应激。
• 应激过程
• •应激源 认知评价、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 心理应激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或导 致疾病的重要环节。在心理学领域,对 应激的研究侧重三个方面: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disease:说明角度来讲)
illness: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头痛、恶心、 焦虑等症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Sickness: 说明人生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 和日常活动了。(从社会学角度讲)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 定义为:
反向:由于伦理 道德或行为规范 的制约,将潜意 识中不能直接表 达的欲望和冲动 以相反的方式表 现出来。 例子:“此地无 银三百两”。
合理化:指一个人遭遇 挫折无法达到所追求的 目标时,采用各种“合 理的理由”为自己辩解 ,以原谅自己而摆脱痛 苦。 例子:“酸葡萄心理” 、“知足长乐”、“比 上不足,比下有余”。
四、应对方式
• 可控制性 对压力事件具有控制力 ,能减轻应激和损害。 • 可预测性 能预测压力事件和发生 ,即使个体不能控制, 通常也能减轻应激的危 害。若事件无法预测、 或不太肯定,就会增加 个体顺应负荷。
应激的心理反应
(一)情绪反应 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是应激情 境下的主要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
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
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
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
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
工作中的心理与行为4知识讲解
1、紧迫感让我们压力更大。
一个有效应对方法是()。
A:时间管理B:情绪管理C:角色管理D:自我激励参考答案:A2、根据麦克利兰的理论,以下哪种人适合提拔为领导者。
()A:成就需要高者B:成就需要低者C:权力需要高,亲和需要也高者D:权力需要高,亲和需要低者参考答案:D3、双因素理论认为,能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是()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维持因素D:公平因素参考答案:A4、()使领导者变得可有可无。
A:员工能力强B:下属对奖励不关心C:领导者缺乏权力D:领导者与下属物理空间距离遥远参考答案:A5、工作时需要员工展现出来的情绪与他当下的内心真实情绪感受不同,这种不一致是。
()A:情绪失调B:情绪衰竭C:情绪倦怠D:情绪智力参考答案:A6、以下属于非正式沟通的缺点的是。
()A:传播速度慢B:吸引力低C:不受管理层控制D:权威性参考答案:C7、员工尽可能调控表情行为以表现组织要求的情绪,但内心感受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情绪控制策略是。
()人:自主调节B:表层扮演C:深层扮演D:失调扮演参考答案:B8、大多数人的决策都是趋于理性的。
A:VB:XC:?参考答案:B9、争取成功、追求优越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属于。
()A:权力需要B:亲和属于C:成就需要。
:自主需要参考答案:C10、密歇根大学领导系统理论将“民主决策、领导下属彼此信任、平等相待”的领导风格称为()。
A:参与型B:协商型C:温和独裁型D:专制独裁型参考答案:A11、()是指双方或多方互换商品或服务并试图对他们的交换比率达成一致的过程,是解决意见分歧和处理冲突的重要途径。
A:协作B:谈判C:竞争D:冲突参考答案:B12、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从众行为存在的心理学家是。
()A:瑞格尔曼B:奥尔波特C:阿希D:罗伯特参考答案:C13、有利于部门合作、减少冲突是以下哪一种沟通形式的优点()A:单向沟通B:下行沟通C:上行沟通D:平行沟通参考答案:D14、以下属于下行沟通类型的是。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理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
二、应激源及其分类 应激源是指引起心理应激反应的事件或情境, 也可称为刺激物或刺激。 (一)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 (二)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三)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一)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 1、生理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二、心身障碍的范围 1、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激惹 综合征、神经性厌世、神经性呕吐 2、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率失 常、心脏神经症 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 4、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斑秃、 银屑病、多汗症 5、内分泌代谢系统:甲亢、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低血 糖症、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 6、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抽搐、书写痉挛、痉挛 性斜颈、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7、泌尿与生殖系统:遗尿症、激惹性膀胱、月经失调、经前 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冷淡、不孕症 8、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征、腰 背部肌肉疼痛 9、其他:癌症、术后肠粘连、口腔炎、口臭
7、合理化:指潜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 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 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这种理由为自 己接受,其目的是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 的焦虑,保持个人自尊 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 8、反向 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 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 “我没有咬手指头”
自然环境因素:如噪音、气候 等 社会环境因素:如语言障碍、 种族歧视等
心理挫折 的原因 主观内 在因素 心理条件:能力、人格、 兴 趣、需要等 生理条件:容貌、身材、生 理 缺陷带来的限制
1、正确对待挫折 2、改善挫折情境 3、调节抱负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何谓健康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是躯体健康,就是生理健康。
二是心理健康,就是人格完整,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三是社会适应健康,就是自己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在各种社会环境下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四是道德健康,就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能力。
(二)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界定标准不一。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特征,一般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智力正常对于大学生而言,智力正常的关键是: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其效能,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是否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正常地发挥作用;是否乐于学习,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情绪稳定、乐观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应表现为:(1)愉快的情绪多于不愉快的情绪,乐观开朗、热情富有朝气、满怀自信,善于自得其乐和对生活充满希望;(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能较好的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3)情绪的作用时间因客观情况变化而转移,情绪反映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反映的情景相符合,情绪反映适度。
健康心理的标准
健康心理的标准健康心理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平衡状态,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健康心理的重视日益增加,因为健康心理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那么,健康心理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健康心理的标准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和接受。
个体应该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不断地完善自己。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其次,健康心理的标准还包括积极的情绪状态。
个体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各种情绪。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取得成就和成功时,能够保持谦逊和感恩的心态,不骄不躁。
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个体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健康心理的标准还包括对他人的理解和善待。
个体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面对他人的挑战和批评时,能够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轻易受到影响;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给予关爱和支持,建立互助互利的关系。
最后,健康心理的标准还包括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善。
个体应该学会适应多变的环境,包括工作、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保持内心的平和和稳定。
同时,个体还应该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保护环境等,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健康心理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积极认知和应对能力。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个体才能够真正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健康心理,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
三、判断题(√)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二、名词解释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心理健康的4个标准
心理专家提示成熟人格需达到四条标准随着2010新年钟声的响起,我们的年轮转入了一个新的十年———90后开始渐次进入20岁,而80后将陆续迎来30岁。
古人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经过了十年,我们到底成熟了没有呢?我们又该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自己成熟与否呢?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张晓告诉记者,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提出的心理成熟任务,典型的有如下四个实际标准。
1.“平视”异性。
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的婚姻关系成熟标准指出:理性地考虑并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准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
实际点来说,就是用从容和自然的态度,在面对异性时既不太在意对方对自己的看法,也不会矫枉过正地轻视或厌恶对方。
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可能在见到异性时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这是因为少男少女对异性没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因此充满了好奇心、神秘感。
另外,还有些人虽然不会失态,但会特别注意自己仪表和举止,下意识地表现自己以获取异性关注,这表明其过于重视异性的认可,同时也可能在爱情关系中,把吸引力、激情等不稳定因素置于亲密感、承诺等稳定因素之上。
还有些人,一口一个“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或“女人就是一架生育机器”,可能是因为说话者心里有没愈合好的“暗伤”。
这些都是不够成熟的表现。
2.否定自己。
赫威斯特所指的自我认同的成熟就包括: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发挥最大潜能。
从青少年开始,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迅速觉醒、发展壮大,这时候就可能出现自我中心的倾向。
到16岁左右,那种认为自己最独特最重要的想法也逐渐减少,但有些人到了二三十岁仍受其困扰,比如,与朋友发生争执时明明错了也“死鸭子嘴硬”,与伴侣吵架时打死也不愿意让步,遇到挫折就怪运气不好世道不公,就是不找自己的原因。
3.学会宽容。
赫威斯特的人际关系成熟包括: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在内。
谚语说“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所以虽然“疾恶如仇”、“尽善尽美”都是褒义词,但对缺陷和不完美的宽容更象征着心理成熟。
学生心理健康复习重点
第一章1、四维健康新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2、判定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原则:(1)社会适应标准(2)统计学标准(3)经验标准(4)自身行为标准(5)医学检测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2)情绪积极、乐观、稳定、心灵良好(3)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5)坚强的意志品质(6)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7)拥有完整和谐的人格品质(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心理原因产生的原因之个人因素:(1)思维片面不深刻(2)自我认识太悲观(3)心理素质不健全(4)情绪发展不稳定(5)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相矛盾5、心理咨询(概念):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能够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就是保密原则。
哈师大心理咨询热线88060540第二章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是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总和的意识,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2、自我意识结构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又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
3、自我意识的矛盾(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4)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冲突(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矛盾4、自我意识的统一(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与自我扩张(3)难以统一:自我矛盾与自我萎缩5、无条件的爱自己(1)倾听自己的内心需要(2)欣赏自己的优点(3)爱自己的缺点(4)掌握自己的命运6、自卑的表现(1)自我怀疑,自我贬低(2)情绪低落,心态消极(3)胆小懦弱,畏首畏尾7、战胜自卑的方法(1)有勇气和和决心改变自己(2)调整理想自我,调节抱负水平(3)学会积累和体验成功(4)利用补偿作用超越自卑(5)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8、自我中心的概念:人在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时,以个人主观图示去对待有关事务,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9、自我中心的表现自我中心的学生对自己过于关注,过多地从自我角度、以自我标准去评价、认识事物与行为,凡事喜欢从自身出发,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事于度外,很少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习惯于让别人服从自己、迁就自己,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社会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作业题
社会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健康公平:
2疾患:
3健康信念模型:
4社会病:
5健康投资:
6积极健康观
7社会资本
8亚文化: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0生命质量: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
2、试述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案例分析题:(30分)
某大学有一批类似张教授的教员需要开展健康管理。
张教授,1950年4月出生于南方某市,身高178cm,体重80Kg,血压142/84mmHg,血脂检查包括胆固醇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mmol/L,不吸烟,应酬时喝酒,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经常出差,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
请针对该学校教师健康状况,写出干预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制定相应的群体干预计划。
心理健康知识
(1)自我防御功能,表现出自我保护倾向。(2)社会适应功能,对于不同刺激产生不同的社会适应性反应。(3)动力功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4)强化功能,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5)信号功能,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愿望。
4、情绪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
人的情绪通常伴有多种生理上的变化。情绪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抑郁时,心跳减慢、减弱,甚至不规律。情绪紧张时,呼吸加快,节律不规则。情绪发生障碍,不但对本身有影响,而且导致各系统器官的病理性改变,引起身心疾病。
8、常见心理问题
(1)适应障碍问题。(2)自我意识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4)工作压力问题。(5)个人情感问题。
9、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1)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2)理性对待并接纳自己。(3)及时宣泄心理压力。(4)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
10、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工作者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帮助、劝告、指导、建议,以便解决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三类人: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纠正个人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心理健康知识
普及手册
(一)基础知识篇…………………………………1
(二)自我意识篇…………………………………4
(三)情绪调控篇…………………………………6
(四)人格发展篇…………………………………9
(五)人际关系篇…………………………………11
(六)压力应对篇…………………………………13
社会医学答案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因素2.自然科学3.地方病4.慢性非传染性5.人人享有卫生保健6.盖林二、多选题1. C2. D3. A4. C三、名词解释: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四、简答题:1. 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 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1)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2)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极医学面临着主要的卫生问题。
4)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的方法。
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
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4. 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入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3)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或1) 社会医学研究研究影响因素、卫生状况、社会卫生措施;2) 社会医学教育3) 社会医学实践:社区医学实践和医学领域的社会医学咨询。
五、论述题1. 通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对你今后从事的卫生工作将会起到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作用?答题要点:(1)社会医学的概念;(2)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3)谈谈自己的体会。
社会医学-第4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掌握*)
人口
文明
环境
生物 属性
社会 属性
物质 文明
精神 文明
自然
社会
生国 国 政文宗 风生 物地公家 人 免 遗阶家生交产民 民 治化教 俗物 理理共庭 际 疫 传层庭育际水收 营 制教信 习形 化气关关 关
平入 养 度育仰 惯态 学候系系 系
三、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学机理
(*掌握*)
(二)健康相关行为(*掌握*) • 促进健康行为 • 危害健康行为
1、促进健康行为: 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
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主要有四类(*掌握*): ①日常健康行为:
积极的休息与睡眠、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积极 的应付方式 、适度体育锻炼等。
②保健行为: 如定期体检、接受预防接种、有病主动求医、 积极配合医疗护理、遵循医嘱等。
2、求医行为分类(*掌握*) ①主动求医行为:是指人们为治疗疾病、维
护健康而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②被动求医行为:指患者无法或无能力作出 求医决定和实施求医行为,由第三者帮助代 为求医的行为。
③强制求医行为:指社会卫生机构、病患者 的亲友或监护人为了维护社会人群和病患者 个人的健康和安全而对病人给予强制性治疗 的行为。
精神生活、心理状态
健康
五、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教育是决定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WHO,2002 年在《宏观经济与卫生》
据1999年世界银行对115个中、低收入国家的 统计资料,也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意义
健康指标的归因百分比
(1960-1990年)
健康指标
国民收入增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 17
直接作用: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间接作用:主要通过心理感受来起作用
健康心理的标准
健康心理的标准健康心理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自我认知清晰、积极向上等方面。
健康心理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也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可以称之为健康心理呢?首先,健康心理的标准之一是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生活事件时能够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无论是面对挫折还是成功,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情绪波动较大。
情绪稳定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从而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健康心理的标准还包括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会被困难击倒,而是能够勇敢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变化,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健康心理的标准还包括自我认知清晰。
自我认知清晰是指个体能够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不会被外界的评价和期待左右,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认知。
这种清晰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最后,健康心理的标准还包括适应能力强。
适应能力强是指个体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能够快速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工作环境的变化还是生活中的挑战,他们都能够迅速适应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种适应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保持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健康心理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的心态、自我认知清晰和适应能力强。
只有具备了这些标准,个体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二、效度维度 • 所谓效度,是指一种工具是否测出想要测量 的目标。 • 分类就是区分“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效度标 尺,为了确定这种真实性可使用 • 以下三个指标:症状学效度 预测效度 结构效度
23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一)症状学效度: • 是指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某一类别,是否有独 立的、稳定的“心理不健康特征”和“心理 不健康特征组合” • 1.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 性: 心理冲突—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是 真实的
12
心理状态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变态人格、神经症、
其它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状态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
13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 健康心理的内涵: –从静态的角度看 • 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 自身正常功能 • 从发展角度看,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 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 体的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 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 –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 质量的心理活动。
26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两类 • ⑴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亲朋好友等社会网络,心 理不健康早期或反应不强烈的情况,可以化解, • ⑵专业心理咨询:系统规范的咨询,多能康复; • 无效、或误诊或超出了咨询范围则:会诊或转诊
27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三)结构效度 • 理论上,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以下 因素: • 1.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 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 • 2.个性心理特征:关系密切,先天素质或后天学 习,价值取向、兴趣和爱好 • 3.身体健康水平:身心二元论,躯体疾病影响心 理健康状态(通过情绪和大脑氧供) • 4.社会变迁:出国等,文化差异“文化休克”, 甚伴有躯体症状
4.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刺激性质: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
实刺激,体验不同情绪痛苦; 反应持续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
2~6个月;
反应强度:可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单纯依靠
“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
程度的影响;
◆
反应是否泛化: 反应对象被泛化,与最初刺 激相似、相关联的刺激可以类似激发 最初刺激所引起的痛苦情绪。
三
1
结构效度
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
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 活方式等;
2
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反应模式、价值取 向、兴趣、爱好等;
3
4
身体健康水平;
社会变迁---“文化休克”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
二
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三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一 心理问题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
造成心理健康咨询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 虽然神经症这一概念形成有了较长的历史过 程,但其外延和内涵仍尚不清楚,对症状 的描述和病因的理论推断都有模糊不清之 处。而心理咨询活动把神经症的某些含混 症状吸纳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必然造成学 科界线的“混浊不清”;
◆
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
态,咨询心理学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一 直沿用精神病学使用的概念,如焦虑、抑 郁等
内心冲突
◆ 双趋冲突:同时存在两种渴望满足的需要,必
须从中作出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
得”(墙内红旗不倒,墙外彩旗飘飘); ◆ ◆ ◆ 趋避冲突:对同一事物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 之,-----“矛盾心情”(结婚恐惧); 双避冲突:两个需要避开的刺激,进退维谷
行为心理学与健康行为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
行为心理学与健康行为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它对于理解人们的健康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健康行为心理因素指的是个体的心理特征,如态度、意愿、信念、认知和情感等,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健康行为选择和维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行为心理学与健康行为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健康行为心理因素是内部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个体的健康行为起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态度是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对于自身健康行为的态度会决定他们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并坚持这些行动。
例如,一个人认为运动对于身体健康很重要,他就会选择开始锻炼并保持每天的运动习惯。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于健康行为持消极态度,他就不太可能去采取行动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其次,意愿和信念也是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个体的意愿可以激发他们去采取积极的行动,而信念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决心。
例如,一个人相信戒烟可以提高他的健康水平,他就会下定决心戒烟,并努力克服戒烟过程中的困难和不适。
此外,个体的认知也对健康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指的是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方式。
一个人的认知方式会影响他对于食物、运动和治疗方法等健康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一个人对于食物的认知偏向健康和均衡的饮食,他就会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食物并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最后,情感也是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感可以激励和驱使个体去采取具有积极影响的健康行为。
例如,一个人因为健康原因而感到焦虑和恐惧,他就会更积极地去寻找解决办法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另外,积极的情感如快乐、满足和自信也可以促使人们去采取健康的行为,因为这些情感能够增加个体对于健康行为的享受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行为心理学与健康行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行为选择和维持。
态度、意愿、信念、认知和情感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健康决策和行为。
健康心理标准
健康心理标准健康心理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包括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健康水平。
健康心理标准是评价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依据,它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健康心理标准的重要性、构成要素以及提升健康心理的方法。
首先,健康心理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健康心理标准,对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健康心理标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
情感上,健康心理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包括快乐、满足、乐观等;认知上,健康心理表现为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准确认识和理解,包括自尊、自信、适应能力等;行为上,健康心理表现为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包括积极的社交互动、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健康心理的标准。
最后,提升健康心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积极面对情感,学会管理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是建立健康的认知模式,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再次是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最后是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健康心理标准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建立健康心理标准,需要从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而提升健康心理的方法则需要个体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人们对健康心理的重视,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 行为概述
1. 行为:是人类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在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所做出的反应。
行为可以概括为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
2. 健康相关行为:指人们为了增进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 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是一切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 健康危险行为: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及社会 的健康期望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不 确定的行为。
第四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教学内容: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教学目标:
掌握不同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制定社
会防治措施
熟悉社会心理影响健康的机制与方式
Behavior factors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Health =physical + psychological+ social well-being
一定社会制度下,社会、民族、群体和个体 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种活动的总和。 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道 德价值等。 本讲指:个人和家庭生活方式
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生 活方式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WHO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造成人类诸多慢 性病的罪魁祸首,这些温柔的杀手,每年都夺 去世界上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如果人们不觉悟, 将为此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WHO
气质与健康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通常所说的脾气、 性情,同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的 色彩。 主要表现为个人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度 (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活动的指向 性(倾向于外部事物或内部体验)。
胆汁质型的气质特征: Bilious temperament
社会医学不仅要认识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健康的 关系,而且要明确与健康相关的心理活动及行 为产生、存在及改变的原因(cause)。
应激: 人们面对困难与逆境而产生的压力与反应。
应激的三个环节:
感受刺激 (应激源)
应激反应
应付方式 (行为)
(二) 致病机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为中介 社会心理应激—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
2.不良饮食行为
1.进食不规律
2.乱用滋补药
3.不卫生的合餐现象
4.不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平衡
损害健康的饮食行为
饮食过度、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饮食、偏 食、喜食烟熏烤腌制食物、食入过酸、过热、过 硬的事物。
人格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 艾克森人格量表(EPQ)
性格 情绪
A型性格量表 抑郁自评量(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Conners 儿童行为量表
行为
二、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主要受后天条件的影响。影响心理活 动的因素主要有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所从 事的工作。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社会心理现象: 指在一定的社会情境或影响因素下产生的各 种心理和行为。 社会因素是影响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基本因 素,尤其是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社会工作及生 活环境等,作为应激源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变化及 行为的改变。
医学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心理特征和活动过程与 健 康的关系(relation); 行为医学主要探讨促进及控制危害健康的行为 (behavior);
25%的癌症和大多数心脏病是由于吸烟所致
35-44的男性人群中,如果体重减轻10%就 可以减少20%冠心病的发生率
疾病
行为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吸烟、不良饮食、久坐、应对不良 癌症 吸烟、不当饮食、过度饮酒、应对不良
艾滋病
意外伤害
交叉使用注射器、非保护性行为
饮酒、疏忽、不采取安全措施
(二)生活方式:
3.基本内容及测量工具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或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确定需要测量 的内容 。
常用行为心理测验工具及其适用范围
测量内容 智力 量表名称 韦氏智力量表(WPPSI、WISC、WAIS) 适用范围 分别用于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成人 智力测量,适用于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 评价 综合测量人格结构,适用于临床诊断 偏重于气质类型的测量,适用于临床及 科研 用于测评A型性格、B型性格等 适用于情绪测评及病人筛检 适用于精神状态的综合评价 筛检儿童行为问题
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直接关系到身心的健 康;同时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在一定的情绪体验基础上 进行,情绪成为心身联系的纽带。
愉快、积极的情绪对人的生理功能起到良好作用,可 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发挥人 的潜能力,有利于人体健康。低焦虑者可以提高工作 效率。 不愉快、消极的情绪可以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反复 出现、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 紊乱,机体病变。坏情绪成为疾病的诱发和促发因素。
身心 健康 Physical Mental Health
(三)心理行为测量
1. 心理测量的概念及特性 心理测量是测定人的心理状态的方法。利用事 先设计好的模具与量表,组成一些能反映心理 特点的应激,让受试者做出回答和反应,以分 数或等级对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定量描述。 特点: (1) 间接;通过量表推测受试对象的心理状态 和心理特征。 (2)相对:结果是分数和等级,和常模进行比 较。
2. 基本原则
理论的提出、工具的制定、常模的修订到 最后的应用,都要注意信度和效度的评价及验证。
(1)标准化原则:公认的标准化工具,施测方法要严格 按照测验பைடு நூலகம்导手册的规定执行,有固定的施测条件、 标准指导语、统一的记分方法和常模。 (2)客观性原则:下结论时综合考虑受试者的生活经历、 家庭、社会环境以及通过面谈、观察获得的其他东西。 (3)保密原则:保护受试者隐私
自杀—应激后消极的行为现象
(四)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 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重大生活事件造成的心情紧张与精神压力成 为应激源,从而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直接和间接的 作用。
外界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繁 重 的 学 习
Boss的压力
生活所迫
返回
学习问题 恋爱婚姻问题 健康问题 家庭问题 工作与经济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环境问题 法律与政治问题
B型
C型
与此相反的性格, 如不争强好胜 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 称为B型性格
肿瘤的性格模型, 即C型性格。 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过分忍让,回避矛盾, 怒而不发, 好生闷气,内向。
(二)情绪与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 和体验。
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是主 观体验,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 为中介。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and behavior psychological factors ?
一、
概述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始于20世纪20 年代前后的“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及社 会 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 用的科学。 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及恢复有显著影响。
Melancholic temperament
性格与健康
性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 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 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倾向性,包括性格的态度特
征,意志特征。
A型
A型性格的特征是:
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 出人头地; 性情急躁, 缺乏耐心, 容易激动; 有时间紧迫感, 行动匆忙; 对人有敌意。
身心疾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糖尿
病、消化性溃疡、哮喘和偏头痛。
急剧情绪变化:心肌梗死、脑出血、精神病发作。
长期忧郁:胃肠病
(三)应激
应激的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发展: “超过一定阈值后,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 物理、化学和情感刺激”,“机体觉察一切刺 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社会心理因素作为应 激源”。
应激源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 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生理反应的刺激。
躯体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
对人有意义的刺激才会引起人的心理应激反应。 “不可控”和“不可预知”。
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主要情绪反应有焦虑、愤怒、 恐惧和抑郁;行为反应有应对、适应以及自我 防御。
表4—9 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心理应激量表
等级 生活事件比 LCU 1 丧偶 110 2 子女死亡 102 3 父母死亡 96 4 离婚 65 5 父母离婚 62 6 夫妻感情破裂 60 7 子女出生 58 8 开除 57 9 刑事处罚 57 10 家属亡故 53 11 家属重病 52 12 政治性冲击 51 13 子女行为不端 50 14 结婚 50 15 家属刑事处罚 50 等级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生活事件比 LCU 性生活障碍 37 家属行政处分 36 名誉受损 36 中额借贷 36 财产损失 36 退学 35 好友去世 34 法律纠纷 34 收入显著增减 34 遗失贵重物品 33 留级 32 夫妻严重争执 32 搬家 31 领养子女 31 好友决裂 30
(一)基本概念
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 过程和个性。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情感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等) 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 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