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北东丈小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

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从小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

社会,能够学以致用。只有让教学为实际生活服务,才能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去改善我们的生活。

当然,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如果能把精力用在研究怎样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用手去操作、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那么,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才能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中国文化,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语文课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为语文生活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语文环境。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提炼,不断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等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我们课题组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积累,逐渐认识到: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实践。同时,我们还对师生进行了全面的问卷和调查,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封闭、形式单一,没有能充分利用现实

生活中的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针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我们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和社会与课堂紧密结合。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积累探索有效的方法。我们站在课程的层面,从三个方面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一)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扎根于学生的经验,挖掘生活资源,把学生有限的学习空间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把有限的生活资源变成了无限的学习资源。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主要从四方面来实施:

1、教师对教材再设计,寻找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既然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空间。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开发性地利用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设计,立足课堂,课内外结合,寻找结合点,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按动物、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来归类识字,进行识字比赛,借此提高学生识字积极性。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识字量自然大大增加了。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中的归类识字后,老师引导学生拓展识字,将动物、植物、家电、体育项目、武器、车类、卡通类等事物归类,动手操作。形式有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认一认,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合理分类,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

虚心向别人请教,请老师、家长写上,并注上拼音,在课堂上自主交流,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2、教师设计了生活化和社会化的语言、活动。

开放识字的途径,让识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不光要利用教材识字,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生活化的语言和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我们常常布置学生到课外广泛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些生字,在家长的协助、配合下,社区,商场、医院、马路上等不同场所都成为“识字课堂”,并设立“识字交流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检查反馈。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完归类识字后布置同学们:你们身边也有很多汉字,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超市里“找汉字”,看谁的收获大。星期一,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大家都有很多收获,诸如“早餐派”洽洽食品、“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奥妙”洗衣粉、“亲亲”八宝粥……当学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这些汉字时,是多么兴奋啊!这时,教师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儿童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渠道,扩大了识字量。

3、教师创设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形成生活化和社会化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