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网络图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网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afe8980f04a1b0717fd5ddf3.png)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网络图一、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SO2(20)HCl(13)/Cl2(19) CO2(12)H2O(10)C a(O H)2(11)NaOHH2O(8)H2O(9)O2 (1)O2(2)CO2(3)CO2(6)Na Na2O Na2O2Na2CO3NaHCO3NaOH/△(7)O2点燃(4)HCl(14)HCl(15)Cl2(17)CO2(5)NaCl电解(18)先通NH3再通CO2 (16)粗盐提纯(含有泥沙、Ca2+、Mg2+、SO4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4Na+O2=2Na2O(白色固体)(2)2Na2O+O2=2Na2O2(淡黄色固体)(3)2Na2O2+2CO2=2Na2CO3+O2(作为潜水艇供氧剂的原理)(4)2Na+O2Na2O2(5)Na2O+ CO2= Na2CO3(6)Na2CO3+CO2+H2O=2NaHCO3(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7)NaHCO3+NaOH=Na2CO3+H2O(除去Na2CO3溶液中...的少量NaHCO3)2 NaHCO3Na2CO3+ CO2 +H2O(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俗名:碳酸钠—纯碱碳酸氢钠-小苏打)(8)Na2O+H2O= 2NaOH(9)2Na2O2+2H2O =4NaOH +O2(10)2Na+2H2O=2NaOH+H2 [现象:浮、熔、游、响、红(滴加酚酞的溶液)](11)Na2CO3+C a(O H)2=CaCO3 +2NaOH(土法炼碱原理)(12) 2NaOH+CO2(少量)= Na2CO3+H2O(13)NaOH+HCl=NaCl+H2O(14) Na2CO3+2HC l(足量)=2NaCl+CO2 +H2O 可用互相滴加的方法鉴别(15) NaHCO3+HCl(少量)=NaCl+CO2 +H2O 盐酸和碳酸钠溶液(16)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2 NaHCO3Na2CO3+ CO2 +H2O ) (侯氏制碱法原理)(17)2Na+Cl22NaCl(现象:白烟)(18)2NaCl(熔融)2Na+Cl2 (工业制金属钠的方法)(19)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的尾气处理原理)(20)SO2+2NaOH=Na2SO3+H2O(二氧化硫尾气的处理原理)二、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6)CO2MgO(5)O2(7)HCl (8)△(10)N2 (1)HCl (3) Ca(OH)2Mg3N2Mg MgCl2Mg(OH)2 (11)H2O (2)通电(4)HCl(9)H2O、△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Mg+2HCl=MgCl2+H2 (典型的放热反应)(2) MgCl2Mg+Cl2 (工业上制取金属镁的方法)(3)MgCl2+Ca(OH)2=Mg(OH)2 +CaCl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第一步反应)(4) Mg(OH)2 +2HCl= MgCl2+2H2O(5) 2Mg+O22MgO(现象:耀眼的白光用途:提供光照条件)(6)2Mg+CO22MgO+C(说明二氧化碳也可以支持燃烧)(7) MgO+2HCl=MgCl2+H2O(8) Mg(OH)2MgO+H2O(9) Mg+2H2O Mg(OH)2 +H2(2Na+2H2O=2NaOH+H2 剧烈反应Al+H2O不反应,利用三者与水反应的差异比较金属性强弱)(10)3Mg+N2Mg3N2(说明氮气也可以支持燃烧)(11) Mg3N2+6H2O=3Mg(OH)2 +2NH3三、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6)O2(13)SO2Na2SO43NaOH (5)O2 (6)H2OSO3(1)H2(2)O2(9)Na2SO3H2S S SO2H2SO4(3)O2(10)Cu(11)C(14)CaO H2SO3(19)H2SO4(18)Fe (17)Hg (18)O2CaCO3 (7)H2O (8O2(15)O2CaSO423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1)S+H2H2S(2)S+O2SO2(现象:空气中—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火焰)(3)2H2S+O2(不足) 2S+2H2O(4)2H2S+SO2=3S +2H2O(体现二氧化硫氧化性的)(5)2SO2+O22SO3(空气中催化剂可以为灰尘,工业上采用V2O5作为催化剂)(6)SO3+H2O=H2SO4(7)SO2+H2O=H2SO3 酸雨形成的两条途径(8)H2SO3+O2= H2SO4(9)Na2SO3+H2SO4Na2SO4+SO2 +H2O(实验室制SO2的方法,由于SO2的溶解度较大,所以使用Na2SO3固体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体现硫酸的强酸性)(10)Cu+2H2SO4(浓)CuSO4+SO+2H2O(硫酸体现酸性和强氧化性)思考一:1、实验现象?2、如何检验产物(CuSO4和SO2))3、硫酸体现什么性?4、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5、含溶质2mo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多少?(11)C+2H2SO4(浓)CO2 +2SO2 +2H2O(硫酸体现强氧化性)思考二:1、如何设计实验依次检验出此反应的产物?2、蔗糖里加浓硫酸,再加少量水,不断的搅拌,现象?体现硫酸的什么性质? (12)SO2(少量)+2NaOH= Na2SO3+H2O(含二氧化硫尾气的处理方法)(13)Na2SO3+SO2+H2O=2NaHSO3(14)SO2+CaO CaSO3(15)2CaSO3+O2=2CaSO4 (钙基固硫原理,将二氧化硫最终变为石膏)(16)2Na2SO3+O2= 2Na2SO4思考三:1、暴露在空气中亚硫酸钠固体可能含有什么杂质?2、如何检验亚硫酸钠是否变质?3、如何设计定量测定已部分变质的亚硫酸钠固体的纯度?(17)S+Hg=HgS(实验室处理洒落水银的方法)(18)S+Fe Fe+2S 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单质强(3Cl2+2Fe2Fe+3Cl3)(19)FeS+H2SO4(稀)=FeSO4+H2S (实验室制备H2S的方法,体现硫酸的强酸性) (20)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 SO3+H2O=H2SO4))工业制硫酸的原理。
九年级科学上册 2.2物质转化规律图(第1至第2课时)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2.2物质转化规律图(第1至第2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f5452e80eb6294dc886ce1.png)
⑥ +酸
④ + 酸或盐
⑤ + 非金属
⑥:金属(jīnshǔ)氧化物+酸=====盐 + 水
CuO +H2SO4 = CuSO4 + H2O Fe2O3 + 6HCl = 2 FeCl3+ 3H2O
第十二页,共十九页。
二、金属单质与其(yǔqí)化合物的转化
① (4 种) ②
③ +酸、非金属
金属 +O2 金属氧 ⑧+还原剂 化物
法 H2SO4
==MgSO4
H2SO4
H2SO4 H2SO4
==MgSO4
==MgSO4 ==MgSO4
第六页,共十九页。
二、金属(jīnshǔ)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① (4 种) 金属 +O2 金属氧
⑧+还原剂 化物
②
③ +酸、非金属
+H2O ⑦△
((可 不溶 溶性 性))碱
氧化物、盐
盐
⑥ +酸
+H2O ⑦△
((可 不溶 溶性 性))碱
氧化物、盐
盐
⑥ +酸
④ + 酸或盐
⑦★ :碱=△==金属氧⑤化+物非+金水属
(不溶)
Cu(OH)2 =△ CuO+H2O (蓝色固体(gùtǐ)变成黑色,试管口出现水珠)
2Fe(OH)3 ==△ Fe2O3+ 3H2O
△或高温
⑧:金属(jīnshǔ)氧化物C+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O44+ H2 ↑ ZZnn + CuSO4 == ZZnnSSOO4 4+ Cu Na + H2SO4 = (发生的反应不是(bùshi)置换反应)
九级化学物质转化关系图
![九级化学物质转化关系图](https://img.taocdn.com/s3/m/8dcb0c268762caaedd33d4e1.png)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关系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H2OKMnO4↘↓↑↗CO、CO2↗SO2H2SO4H2O2→→P2O5+ Mg Al Zn Fe→ H2→H2O ↘MgO HClKClO3↗↓↘Al2O3 Fe3O42、碳与碳的化合物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CO2↗ Na2SO4 → BaSO4↓(白)NaOH → Na2CO3 → CaCO3↓(白)(变质)↘ NaCl → AgCl↓(白)4、含钙化合物的关系:↙↗―――――――↘↖CaCO3→CaO→Ca(OH)2→CaCl2↖CO2↙5、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钡1 / 32 /3 ↗BaCl 2 → BaSO 4↓(白)BaO → Ba(OH)2 ↗↘ + CuS O 4↘Cu(OH)2↓(蓝)6、硫酸铜、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铵CuO ↗ CO 2↙ ↘ Ca(HCO 3)2 → CaCO 3→CaOCuSO 4.5H 2O →CuSO 4→ Cu ↘ H 2O↗Na 2CO 3 ↗ NH 3 → NH 3.H 2O NaHCO 3 →CO 2 NH 4HCO 3 → H 2O↘H 2O → H 2CO 3 ↘ CO 2 → H 2CO 37、铝、镁、锌、铁、铜及其化合物↗ZnSO 4↖ ↗ AlCl 3↖Zn → ZnO Al → Al 2O 3 ↘ZnCl 2↙ ↘Al 2(SO 4)3↙Fe Al↗MgCl 2↖ ↙﹉﹉﹉﹉↗ CuCl 2↘↖Mg → MgO Cu ←→CuO Cu(OH)2 ↘MgSO 4↙ ↖____↘ CuSO 4↗↙ Fe Al↙ FeCl 3 ↖ C CO H 2 Mg Al ↗FeSO 4Fe(OH)3 Fe 2O 3 ←――――→ Fe↖Fe 2(SO 4)3↙ O 2 H 2O ↘ FeCl 2 8、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注明必要的反应物、反应条件)CO 2 CO C 或O 2 O 2 H 2O H 2O 2Al 2O 3 AlCl 3 Al CuO CuSO 4 Cu ⑴ ⑵ ⑶ ⑷ MgO MgSO 4 Mg Cu H 2 Fe CaO Ca(OH)2 CaCO 3 CaCl 2 Ca(OH)2CaCO 3 ⑸ ⑹ ⑺ ⑻CaCO3Na2CO3CO2CO2NaOHNa2CO3CO2O2H2ONaOH NH4ClNH3⑼⑽⑾⑿3 / 3。
九年级化学物质转化关系图·优选.
![九年级化学物质转化关系图·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c79dabc6783e0912a3162a53.png)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关系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H2OKMnO4↘↓↑↗CO、CO2↗SO2H2SO4H2O2→→P2O5+ Mg Al Zn Fe→ H2→H2O ↘MgO HClKClO3↗↓↘Al2O3 Fe3O42、碳与碳的化合物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CO2↗ Na2SO4 → BaSO4↓(白)NaOH → Na2CO3 → CaCO3↓(白)(变质)↘ NaCl → AgCl↓(白)4、含钙化合物的关系:↙↗―――――――↘↖CaCO3→CaO→Ca(OH)2→CaCl2↖CO2↙5、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钡word.word. ↗BaCl 2 → BaSO 4↓(白)BaO → Ba(OH)2 ↗↘ + CuS O 4↘Cu(OH)2↓(蓝)6、硫酸铜、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铵CuO ↗ CO 2↙ ↘ Ca(HCO 3)2 → CaCO 3→CaOCuSO 4.5H 2O →CuSO 4→ Cu ↘ H 2O↗Na 2CO 3 ↗ NH 3 → NH 3.H 2ONaHCO 3 →CO 2 NH 4HCO 3 → H 2O↘H 2O → H 2CO 3 ↘ CO 2 → H 2CO 37、铝、镁、锌、铁、铜及其化合物↗ZnSO 4↖ ↗ AlCl 3↖Zn → ZnO Al → Al 2O 3 ↘ZnCl 2↙ ↘Al 2(SO 4)3↙Fe Al↗MgCl 2↖ ↙﹉﹉﹉﹉↗ CuCl 2↘↖Mg → MgO Cu ←→CuO Cu(OH)2 ↘MgSO 4↙ ↖____↘ CuSO 4↗↙Fe Al↙ FeCl 3 ↖ C CO H 2 Mg Al ↗FeSO 4Fe(OH)3 Fe 2O 3 ←――――→ Fe↖Fe 2(SO 4)3↙ O 2 H 2O ↘ FeCl 28、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注明必要的反应物、反应条件)CO 2 CO C 或O 2 O 2 H 2O H 2O 2Al 2O 3 AlCl 3 Al CuO CuSO 4 Cu ⑴ ⑵ ⑶ ⑷ MgO MgSO 4 Mg Cu H 2 Fe CaO Ca(OH)2 CaCO 3 CaCl 2 Ca(OH)2CaCO 3 ⑸ ⑹ ⑺ ⑻word.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CaCO 3 Na 2CO 3 CO 2 CO 2 NaOH Na 2CO 3 CO 2 O 2 H 2O NaOH NH 4ClNH 3 ⑼ ⑽ ⑾ ⑿。
初中化学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初中化学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157a0a951e79b8968022654.png)
初中化学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一、转化关系图
列举: (1)金属+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
碱(可溶)
(3)碱(难溶)
碱氧(难溶)+水
(4)酸+碱
盐+水
;
(5)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
酸(易溶)
①
金属 非金属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盐 碱
盐和水 酸
盐
盐
两种新盐
碱和盐 酸和盐 盐+氢 气
盐
+ 金
属
②
③
④
④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⑩
⑫
⑬
⑭
⑮
⑯
⑰
(7)酸(易挥发/难溶)酸氧+水(易挥发/难溶)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
(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
(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
(11)盐+盐两种新盐
交叉:
(12)酸+碱氧盐+水
(13)碱+酸氧盐+水
(14)酸+盐新酸+新盐
;
(15)碱+盐新碱+新盐
(16)金属+酸盐+
(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18)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置换反应)。
必修物质转化关系图及相应化学方程式
![必修物质转化关系图及相应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6d55cf2459eef8c75fbfb36a.png)
必修1 物质转化关系图及相应化学方程式一、金属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括号内写离子方程式)1、4 Na + O 2 === 2 Na 2O2、2 Na +O 2△Na 2O 23、2 Na +2 H 2O===2 NaOH +H 2↑ (2 Na +2 H 2O===2 Na ++2 OH -+H 2↑)4、Na 2O + H 2O===2 NaOH (Na 2O +H 2O===2 Na ++2 OH -) *5、2Na 2O 2 +2H 2O === 4 NaOH +O 2↑ (2Na 2O 2+2 H 2O =4Na ++4OH -+O 2↑) *6、2 Na 2O 2 + 2 CO 2 === 2 Na 2CO 3+O 27、2 NaOH + CO 2 === Na 2CO 3+H 2O (CO 2+ 2 OH - = CO 32-+H 2O ) 8、NaOH + HCl === NaCl +H 2O (OH — + H += H 2O)9、Na 2CO 3+2HCl =2NaCl +CO 2↑+H 2O (CO -23+ 2H + = CO 2↑ + H 2O )10、NaHCO 3+HCl =NaCl +CO 2↑+H 2O (HCO -3+ H + = CO 2↑ + H 2O )11、Na 2CO 3+CO 2+H 2O= 2 NaHCO 3 (CO 32— + CO 2 + H 2O= 2 HCO 3—)12、NaHCO 3+NaOH =Na 2CO 3+H 2O (HCO -3+OH - = CO -23 + H 2O )2 NaHCO 3△Na 2CO 3+CO 2↑+H 2ONa 2O Na ①NaCl NaHCO 3Na 2CO 3NaOH Na 2O 2② ③ ④ ⑤ ⑥⑦ ⑧ ⑨⑩ ⑾ ⑿二、非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括号内写离子方程式)1、H 2 + Cl 2 点燃2HCl 2、2Na + Cl 2点燃2NaCl3、Cu + Cl 2点燃CuCl 24、2Fe + 3Cl 2点燃2FeCl 35、HCl +AgNO 3 = AgCl↓+HNO 3 (Cl -+Ag +=Ag Cl↓)6、NaCl +AgNO 3 = AgCl↓+NaNO 3 (Cl -+Ag +=AgCl↓)7、CuCl 2+2AgNO 3 = 2AgCl↓+Cu(NO 3)2 (Cl -+Ag +=AgCl↓)8、FeCl 3+3AgNO 3 = 3AgCl↓+Fe(NO 3)3 (Cl -+Ag +=AgCl↓)9、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Cl 2 + 2OH - = Cl - + ClO - + H 2O) 10、2Cl 2 + 2Ca(OH)2 = CaCl 2+ Ca(ClO)2 +2 H 2O(Cl 2 + 2OH - = Cl - + ClO - + H 2O)11、Cl 2 + H 2O = HCl + HClO (Cl 2 + H 2O = H ++Cl -+ HClO) 12、NaClO +HCl = NaCl + HClO (ClO - +H += HClO)2NaClO+H 2O+CO 2= Na 2CO 3+ 2HClO (2ClO -+H 2O+CO 2= CO 32-+ 2HClO) 13、Ca(ClO) 2+2HCl = CaCl 2 + 2HClO (ClO - +H += HClO)Ca(ClO)2+H 2O+CO 2=CaCO 3↓+2HClO (Ca 2++2ClO -+H 2O+CO 2=CaCO+ 2HClO)14、2HClO 2HCl+O 2↑NaCl 23AgCl⑤ ⑥ ⑦ ⑧光照三、金属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括号内写离子方程式)1.4Al +3O 2点燃2Al 2O 3 2.2 Al (OH )3△Al 2O 3 +3H 2O3.2Al +6HCl==2AlCl 3+3H 2↑ ( 2Al +6H +==2 Al 3++3H 2↑) 4.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 Al +2OH -+2H 2O =2AlO 2-+3 H 2↑)5.Al 2O 3+6HCl =2AlCl 3+3H 2O ( Al 2O 3+6H +=2Al 3++3H 2O ) 6. Al 2O 3+2NaOH =2Na AlO 2+H 2O (Al 2O 3+2OH -=2 AlO 2-+H 2O )7、Al (OH )3+3HCl =AlCl 3+3H 2O ( Al (OH )3+3H + = Al 3++3H 2O )8、Al (OH )3+NaOH =NaAlO 2+2H 2O ( Al (OH )3+OH - = AlO 2-+2H 2O )9、实验制取Al (OH )3: AlCl 3+3NH 3·H 2O = Al (OH )3↓+3NH 4Cl (Al 3++3 NH 3·H 2O = Al (OH )3 ↓+ 3NH 4+ )AlAl (OH )3NaAlO 2Al 23AlCl 3①②③④ ⑤ ⑥⑦ ⑧四、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括号内写离子方程式)1、3Fe +2O2 点燃Fe3O42、Fe+2HCl=FeCl2+H2↑(Fe+2H+=Fe2++H2↑)Fe+CuCl2=FeCl2+Cu (Fe+Cu2+=Fe2++Cu)3、FeO+2HCl=FeCl2+H2O(FeO+2H+=Fe2++H2O)4、Fe2O3+6HCl=2 FeCl3+3H2O (Fe2O3+6H+=2Fe2++3H2O)5、FeCl2+2NaOH =Fe(OH)2↓+2NaCl (Fe2++2OH-=Fe(OH) 2)↓6、Fe(OH)2 + 2HCl=FeCl2+2H2O(Fe(OH)2+2H+=Fe2++2H2O)7、FeCl3+3NaOH =Fe(OH)3↓+3NaCl ( Fe3++3OH-=Fe(OH) 3↓)8、Fe(OH) 3+3HCl=FeCl3+3H2O (Fe(OH) 3+3H+=Fe3++3H2O)9、2FeCl2+Cl2=2FeCl3 (2Fe2++Cl2=2 Fe3++2Cl—)10、属于化合反应的:Fe+2FeCl3 =3FeCl2(Fe +2 Fe3+=3 Fe2+) 印刷腐蚀电路板:Cu+2FeCl3 =CuCl2+2FeCl2 (Cu+2 Fe3+=Cu2++2 Fe2+)11、2 Fe(OH)3△Fe2O3+3H2O12、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 Fe(OH)2+ O2 + 2 H2O ═ 4 Fe(OH) 3①Fe3O4②23⑾⑿。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关系图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关系图](https://img.taocdn.com/s3/m/1ee9650d69eae009591bec35.png)
↗ Na2SO4 → BaSO4↓(白)
NaOH → Na2CO3 → CaCO3↓(白)
(变质)
↘ NaCl → AgCl↓(白)
4、含钙化合物的关系:
↙↗――――― ――↘↖ CaCO3→CaO→Ca(OH)2→CaCl2
↖ CO2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5、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钡
↗BaCl2 → BaSO4↓(白)
精品教育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关系
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
H2O
KMnO4↘ ↓↑ ↗CO、CO2
↗SO2
H2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H2O2 → O2
→P2O5
H2O
↘MgO
HCl
KClO3↗ ↓ Fe3O4
↘Al2O3
2、碳与碳的化合物
+ Mg Al Zn Fe→ H2→
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 CO2
BaO → Ba(OH)2
↗
↘ + CuSO4
↘Cu(OH)2↓(蓝)
6、硫酸铜、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CuO ↙↘ CuSO4.5H2O→CuSO4→ Cu
↗ CO2 Ca(HCO3)2 → CaCO3→CaO
↘ H2O
↗Na2CO3 NaHCO3 →CO2
↘H2O →
H2CO3
↗ NH3 → NH3.H2O NH4HCO3 → H2O
-可编辑-
精品教育
Fe Al
↙ FeCl3 ↖
Fe(OH)3
Fe2O3
↖Fe2(SO4)3↙
C CO H2 Mg Al
←――――→
O2 H2O
初中化学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初中化学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17c9e96f1aff00bed51e32.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 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 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 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 17条规律须牢记 反应规律 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 (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 (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初中化学专题3 八圈图及物质的转化
![初中化学专题3 八圈图及物质的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5a5c1fd8561252d381eb6e6d.png)
专题3 八圈图及物质的转化1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1、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如:2、碱性氧化物+水→可溶性碱(不溶性碱除外)如:3、不容性碱→碱性氧化物(可溶性碱除外)+水如:4、酸+盐→盐+水5、非金属+ O2→酸性氧化物(H2燃烧、C不完全燃烧等除外)如:6、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二氧化硅除外)如:7、含氧酸→酸性氧化物+水如:8、金属+非金属(除O2、H2外)→无氧酸盐如:9、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如:10、不容性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如:11、盐1+盐2→盐3+盐41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13、酸性氧化物+碱→盐+水14、酸+盐→新酸+新盐15、碱+盐→新碱+新盐16、金属+酸→盐+ H217、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溶液1、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均可一步实现的是()A.CaCl2→CaCO3→Ca(OH)2 B. AgNO3→Fe(NO3)2→Zn(NO3)2C. NaNO3→NaOH→Na2CO3D. Fe2O3→FeSO4→Fe(OH)3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①C→CO→CO2 ②Cu→CuO→CuSO4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下列物之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C2H5OH→CO2②CaO→Ca(OH)2③H2O2→H2O④HNO3→HCl⑤Fe3O4→Fe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4、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uO→Cu→CuO B.NaOH→H2O→NaOH C.O2→Fe3O4→O2D.Fe→FeCl2→Fe5、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a→CaO→CaCl2B.NaOH→Na2CO3→NaClC.O2→CuO→Cu(OH)2D.C→CO2→Na2CO36、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① CH4→CO2 ②HNO3→HCl ③CaO→Ca(OH)2 ④Ba(OH)2→NaOH ⑤C→Cu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7、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①CaCO3→CO2②HCl→NaCl③CaO→Ca(OH)2④Ca(OH)2→NaOH⑤CuO→Cu.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8、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①Ba(OH)2→NaOH②CuO→Cu(OH)2 ③HNO3→HCl④SO2→Na2SO3.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④9、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1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类型2】1、现有Fe、CuO、MgCl2、Ca(OH)2、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7个B.6个C.5个D.4个2、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4个B.5个C.6个D.7个3、现有Zn、Fe2O3、MgCl2、Cu(OH)2、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3个B.4个C.5个D.6个4、对于化学反应X + Na2CO3 == 2Y+ CaCO3↓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C.X一定是熟石灰D.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价5、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X一定是CuCl2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C.Y可能是H2O D.Y可能是Na2SO4【类型3】1、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③2、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则甲、乙、丙可能分别是()A.NaOH、NaCl、NaNO3B.CO、CO2、H2 CO3C.CaO、Ca(OH)2、CaCO3D.H2O2、H2O、O23、(2013•徐州一模)下列各组中物质间的转化不都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4、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右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A.KOH KCl KNO3B.CuO CuCl2Cu(OH)2C.C CO2COD.H2O2H2O O25、(2014·宿迁)下列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6、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专题3 八圈图及物质的转化2【类型3】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现CO CO 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B .Al 可以实现单质氧化物碱C .实现C CO 的转化,都利用了碳的可燃性D .实现H 2OO 2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8、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 、CH 4、CO 三种物质转化为CO 2的转化关系,即:①C→CO 2②CH 4→CO 2③CO→CO 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A .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B .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C .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D .三种转化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9、(2014黄冈市)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的四种常见物质,丁是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生成物之一(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转化关系如图:(1)常温下,若乙为红色粉末,甲为黑色粉末,则丙的化学式是______,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2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57c1af27c1c708a1294a449d.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 -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 ,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 ,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 ,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 ,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即八圈图 )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 (俗称八圈图 )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响规律可简记为:两条纵线通到底 (七条规律 ) (1 )~ (7 )四条横线相联系 (四条规律 ) (8 )~ (11 )六条交叉成网络 (六条规律 ) (12 )~ (17 )17条规律须牢记反响规律例如纵向:(1 )金属 +−−−→−∆/2点燃O 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 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2 )碱性氧化物 (可溶 ) +水→碱 (可溶 )NaOH O H O Na 222=+(3 )碱 (难溶 )−−−→−∆高温/碱氧 (难溶 ) + 水∆==2)(OH Cu O H CuO 2+(4 )酸 +碱→盐 +水 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 )非金属 +−−→−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 )酸性氧化物 (易溶 ) +水→酸 (易溶 )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 )酸 (易挥发 / 难溶 )→酸氧 +水 (易挥发 / 难溶 )↑+=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 ,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 ,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 (含氧酸 )→盐 ,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 )金属 +非金属→ (无氧酸 )盐NaCl Cl Na 222点燃+(9 )碱氧 +酸氧→ (含氧酸 )盐 32CaSiO SiO CaO 高温+(10 )含氧酸盐→碱氧 +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 )盐 +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 )酸 +碱氧→盐 +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 )碱 +酸氧→盐 +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 )酸 +盐→新酸 +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15 )碱 +盐→新碱 +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 )金属 +酸→盐 +↑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 )金属 +盐→新盐 +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1 )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2 )可知某物质的制法 .如: (4 )、 (8 )、 (9 )、 (11 )~ (17 )为盐的十种制法 . (3 )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1> 以上各规律为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 ,具体到某些物质有些规律要具体分析 ,未必均适用 .例如:制取2ZnCl 的方法与制取4CuSO 的方法各有几种 ? (思考 )答:制取2ZnCl :① ↑+=+222H ZnCl HCl Zn② O H ZnCl HCl ZnO 222+=+③ O H ZnCl HCl OH Zn 22222)(+=+④ ↑++=+22232CO O H ZnCl HCl ZnCO⑤ 22ZnCl Cl Zn 点燃+⑥ ↓+=+4224BaSO ZnCl BaCl ZnSO⑦ Cu ZnCl CuCl Zn +=+22因2ZnCl 为无氧酸盐 ,故规律 (9 )、 (13 )不适用 .因2)(OH Zn 为难溶碱 ,故规律 (15 )不适用 .∴ 只有如上7种制法 .制取4CuSO :① O H CuSO SO H CuO 2442+=+② 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③ ↑++=+224423CO O H CuSO SO H CuCO因Cu 为H 后金属 ,2)(OH Cu 为难溶碱、CuO 不能直接与SO 3反响生成CuSO 4 ,Ag 2SO 4为微溶物 ,不符合与CuCl 2发生复分解反响的条件 ,也不能与Cu 发生置换反响等原因 ,∴ CuSO 4只有上述三种制取方法 (初中范围内 ,方法③也不常见 )<2> 此外 ,在物质的制取中还有一些常见的规律 ,如:对于盐 +酸→新盐 +新酸 ,有如下规律:① 强酸→弱酸如:↑++=+22232CO O H CaCl HCl CaCO② 稳定的 (不易分解的 )酸→不稳定的 (另分解的 )酸 .如:↑++=+22232CO O H CaCl HCl CaCO③ 高沸点 (不易挥发的 )酸→低沸点 (易挥发的 )酸 . 如:↑+∆+HCl SO Na NaCl SO H 2)(2)(4242固浓 ④ 可溶性酸→难溶性酸 .如:↓+=+323222SiO H NaCl HCl SiO Na<3> 从反响规律与反响类型的关系来看 .属于化合反响的有:规律 (1 )、 (2 )、 (5 )、 (6 )、 (8 )、 (9 ) .属于分解反响的有:规律 (3 )、 (7 )、 (10 ) .属于置换反响的有:规律 (16 )、 (17 ) .属于复分解反响的有:规律 (4 )、 (11 )、 (12 )、 (14 )、 (15 ) .规律 (13 )不属于任何一种根本反响类型 .初中阶段不属于任何一种根本反响类型的反响包括:O H CO O CH 222422++点燃O H CO O OH H C 22252323++点燃2CO Cu CuO CO +∆+ 酸氧 +碱→盐 +水2. 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使用范围:(1 )金属活动顺序:很活泼Na Ca K 较活泼Fe Zn Al Mg )(H Pb Sn 钝化不活泼AuPt Ag Hg Cu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位于氢以前的较活泼金属 ,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响 ,置换出酸中的氢 ,氢后的金属那么不能 .较活泼的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3 )很活泼的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响时 ,先与水反响生成碱 ,然后碱再与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响 ,无金属生成 .2、 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1 )酸:无机化合物中 ,除硅酸 (32SiO H )不溶于水 ,大多数常见的酸易溶于水 . (2 )碱:一水合氨 (O H NH 23⋅ )、2)(OH Ba KOH NaOH 、、易溶;2)(OH Ca 微溶;其余碱不溶于水 .(3 )盐:铵盐、钾盐、钠盐、硝酸盐易溶;盐酸盐中22Cl Hg AgCl 、 (氯化亚汞 )不溶 ,其余溶;硫酸盐中44PbSO BaSO、不溶 ,4CaSO 、42SO Ag 微溶 ,其余都溶;碳酸盐中 ,+++Na K NH 、、4溶 ,+2Mg 微溶 ,其余不溶;磷酸盐、硫化物中除+++Na K NH 、、4溶外 ,其余不溶 .(4 )酸中342HNO SO H HCl 、、为强酸 ,43PO H 为中强酸 ,、、3232CO H SiO H COOH CH S H 32、为弱酸 .(5 )可溶性碱除O H NH 23⋅ (弱碱 )外均为强碱 ,不溶性碱为弱碱 .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的应用之一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响能否发生 .4. 复分解反响的发生条件(1 )复分解反响需在溶液里才能发生 ,在固态时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时不发生反响 .还要看生成物是否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 产生沉淀 ② 放出气体 ③ 生成难电离的水(2 )复分解反响常发生在以下几条反响规律中:① 酸 +碱→盐 +水 (有强酸或强碱 ,至|少一种物质可溶 ,假设碱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② 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 (碱氧可不溶于水 ,但要溶于酸 ,酸为强酸 )③ 酸 +盐→新酸 +新盐 (盐可不溶于水 ,但要溶于酸 ,酸为强酸 )④ 碱 +盐→新碱 +新盐 (反响物的碱和盐均要溶于水 )⑤ 盐 +盐→两种新盐 (反响物均要溶于水 )【典型例题】第|一类:物质推断题解决这一类的题目 ,要从现象入手 ,然后根据无机物之间的关系和无机物的性质 ,找到突破口 ,解决问题 .[例题1] 有三种金属M 、N 、R ,其氧化物中只有N 的氧化物溶于水 ,且水溶液pH 值大于7 ,R 能从3AgNO 溶液中置换出Ag ,R 不溶于盐酸 ,M 能在2O 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那么M 、N 、R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正确位置是 ( )A. M 、N 、H 、RB. R 、M 、H 、NC. R 、H 、M 、ND. N 、M 、H 、R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实际反响推导金属活动性顺序 ,关键是先确定一个标准 ,其他的与它相比拟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而不管它是在氢前还是在氢后 ,但要注意金属与盐反响时 ,盐应为可溶性盐 .根据题意溶于水且水溶液pH >7的碱性氧化物只有O Na O K 22、和BaO CaO 、 ,这些金属的活动性都很强 .又据题干信息可知 ,Ag R H >> ,M 是铁 ,故M 、N 、R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为N 、M 、H 、R .答案:D[例题2] 有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稀溶液 ,它们分别是K 2CO 3、BaCl 2、Ca(NO 3)2、NaCl 、H 2SO 4、AgNO 3中的某一种溶液 .以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局部实验现象 ,其中 "↓〞表示生成沉淀 , "↑〞表示生成气体 , "-〞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 .请答复以下问题:在以下图中的空格内用 "↓〞 "↑〞 "-〞表示出对应反响的实验现象 ,问:F 是 .解答:解决这道题目 ,可以先把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相互之间反映的现象各自列出来 ,例如:K2CO3与BaCl2反响产生沉淀 ,与NaCl反响无现象 ,与H2SO4反响产生气体 ,与AgNO3反映也产生气体 .将其他物质互相反映的现象全部列出来 ,对照上面的表格 ,将A、B、C、D、E、F分别是什么列出来 ,解决此题目 .(2 )硝酸钙[或Ca(NO3)2][例题3] 现有Cu、CuO、CuSO4、C、CO、CO2 六种物质 ,它们的反响关系如以下图所示 (图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上述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 .(1 )请利用初中所学知识推断图中Y、Z、W、N分别对应物质的化学式:Y 、Z 、W 、N ;(2 )写出M →N的化学方程式;(3 )写出X →W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这是一道表格型的推理题 ,其实解决方法雷同 ,Cu、CuO、CuSO4、C、CO、CO2这六中物质两两反响的现象列出来 ,再根据表格 ,知道 ,X能得到的物质有三种 ,W能由四中物质分别得到 ,所以Z是二氧化碳 ,由此推导出去 .答案: (1 )CO CO2 Cu CuSO4(2 )CuO + H2SO4= CuSO4+ H2O(3 )2CuO + C 2Cu + CO2↑第二类:实验题[例题4] 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 ,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 .主要步骤如下:(1 )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 ,试剂①可以选用 ,要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 ,参加试剂①的量应 .(2 )参加试剂①后,能够别离得到Mg (OH )2沉淀的方法是 .(3 )试剂②可以选用 .(4 )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 ,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 ,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根据所给的实验流程 ,由前向后 ,因为海水中含有氯化镁 ,而氯化镁要与碱反响产生沉淀氢氧化镁 ,所以试剂①可以选用氢氧化钠 .第二小题 ,要别离出沉淀 ,当然要用到过滤的方法 ,而氢氧化钠要得到氯化镁 ,需要与盐酸反响 .答: (1 ) NaOH 过量 (2 ) 过滤(3 ) 稀盐酸(4 )[例题5] 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 (均为纯洁物 ) ,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 .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 ,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 ,各加蒸馏水2 mL ,振荡后静置 .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 ,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 ,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参加等量的稀硫酸 ,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 ,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 ,答复以下问题:(1 )步骤1中 "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 ,与该学生预测的 "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2 )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 )根据该学生的实验 ,请选择以下①或②中的一个问题答复:①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局部被鉴别出来,分别是 (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 ,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 ,并填写下表 .(1 )取用固体过多 (或加水量较少 ,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2 )B (或C )的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C (或B )的试管中出现少量白色沉淀(3 )① A是CuSO4 B (或C )是K2SO4 C (或B )是KCl D是CaCO3解法2:(1 )取用固体过多 (或加水量较少 ,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2 )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3 )② A是CuSO4 D是CaCO3第四类:实验探究题[例题6]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不知你注意了没有 ,将苹果切开不久 ,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也好象是生了 "锈〞一样 .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 "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与假设】猜测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 ,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响而 "生锈〞 .猜测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 "生锈〞;猜测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 "生锈〞;猜测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 "生锈〞;猜测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 "生锈〞 ,并且苹果 "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一 )查阅有关资料:苹果 "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 (酚和酶 )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响 ,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 )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测①至|猜测⑤ ,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 ,进行了实验验证 ,并依次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 ,填写在下表中 .【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1 )在② -⑤四种猜测中 ,你认为猜测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2 )在验证猜测①时 ,同学们发现 ,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 ,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应用】根据上述结论 ,要防止果汁变质 ,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答案:,温度越高 ,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1 )③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 ,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响 .(2 )水中溶解了氧气【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 ,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第五类:综合题[例题7] 某工厂中含有少量氧化铜和锌粉的废渣与废盐酸混合形成污水 ,假设向污水中参加足量的铁粉 ,那么处理后的水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A. +2Zn 、+2CuB. +2Zn、+2FeC. +2Cu、+2FeD. 只有+2Fe解析:理解题中各物质参加的先后顺序及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 .含有少量氧化铜和锌粉的废渣在未参加铁粉前先与废盐酸作用:O H CuCl HCl CuO 222+=+ ,↑+=+222H ZnCl HCl Zn ,未反响完的废盐酸与参加的铁粉继续反响直至|废盐酸消耗尽:↑+=+222H FeCl HCl Fe ,另外 ,铁粉还要与溶液中的2CuCl 反响:Cu FeCl CuCl Fe +=+22 ,至|2CuCl 反响完 ,铁粉仍有剩余 (∵ 铁粉足量 ) ,此时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只有+2Fe与未参与反响的+2Zn.答案:B[例题8] 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 ,以下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2Mg 、-Cl 、-OHB. +H 、+2Cu 、-3NO 、-24SOC. +2Mg 、-24SO 、+K 、-3NOD. +Na 、-4MnO 、+2Ca 、-23CO解析:此题为离子共存问题的考察 .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必须相互不起反响 ,另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无色〞 ,说明虽能共存但有色的离子也不符合要求 .A 中+2Mg 与-OH ,反响生成↓2)(OH Mg ;B 中+2Cu 为蓝色;D 中-4MnO 为紫色 ,且+2Ca 与-23CO 反响生成↓3CaCO . 答案:C[例题9] 某溶液中可能有以下阴离子:-24SO 、-23SO 、-23CO 、-Cl .(1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 时 ,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2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2Ba时 ,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3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 和 离子时 ,上述阴离子都不能存在 .解析:此题仍为离子共存问题 ,解题关键是要了解哪些离子不能共存 ,即符合复分解反响的发生条件 ,生成沉淀 ,气体或水 ,334BaCO BaSO AgCl BaSO 、、、为沉淀 ,+H 与-23SO 、-23CO 反响生成32SO H 、32CO H ,二者均易分解为水和气体 (2SO 和2CO ) .答案:(1 )-23SO 、-23CO (2 )-24SO 、-23SO 、-23CO(3 )+Ag 、+2Ba[例题10] 某化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 ,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澄清透明 ,共有+K 、+Ag 、+2Cu 、-Cl 、-OH 、-3NO 六种离子 .(1 )甲车间的废水中含有三种离子 ,明显呈碱性 ,那么甲车间废水中不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 .(2 )乙车间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 ,其中阴离子是 .(3 )如果加足量的铁粉 ,把甲车间和乙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 ,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两种沉淀 ,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填化学式 ) 可用来浇灌农田 .解析:此题联系生产实际考查综合能力 .根据两个车间排放的工业废水澄清透明 ,可知废水中无沉淀物存在 ,每个车间废水中的离子间不会发生反响 (能共存 ) ,由甲车间的废水含三种离子且呈碱性 ,说明甲车间的废水中含有-OH ,那么无+Ag 、+2Cu ,甲车间废水中不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Ag 、+2Cu ,那么只能是-OH 、+K 、-Cl ,乙车间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只能是+Ag 、+2Cu 、-3NO ;如向乙的废水中加足量铁粉 ,可回收其中的Ag 、Cu ;如果将甲车间和乙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 ,可使废水中的+Ag 、+2Cu 、-Cl 、-OH 转化为AgCl 、2)(OH Cu 两种沉淀 ,经过滤后废水中主要含有3KNO (属复合肥 ) ,其溶液可浇灌农田 .答案: (1 )+Ag 、+2Cu ; (2 )-3NO ; (3 )3KNO [例题11] 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O 2作用产生 "绿锈〞 ,该 "绿锈〞俗称 "铜绿〞 ,又称 "孔雀石〞[化学式为Cu 2(OH)2CO 3] , "铜绿〞能跟酸反响生成铜盐和CO 2、H 2O .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响实现了 "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①铜绿――→②A ――→③Cu(OH)2――→④B ――→⑤H 2Cu(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答复 , "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 的化学式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响的是________ ,属于复分解反响的是________ . 答案: (1)盐 铜盐 碳酸盐(2)Cu 2(OH)2CO 3+4HCl = = =2CuCl 2+3H 2O +CO 2↑ (3)CuO (4)① ②③ 第三类:计算题[例题12] 运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 .现取某种仅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的纯碱样品23.4 g 全部溶解在350.0 g 水中 ,再参加氯化钡溶液166.0 g ,恰好完全反响生成碳酸钡沉淀 .过滤出沉淀并枯燥后 ,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9.4 g .(1 )求23.4 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 (2 )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溶液质量分数的题目 ,不仅要用到质量守恒 ,而且要用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要注意两个细节 ,一是沉淀是纯量 ,可以直接用入化学方程式 ,二是原物质中也含有氯化钠 .答案: (1 )克 (2 ) 5.12%[例题13] 宇宙飞船内 ,宇航员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 ,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 ,如下式所示:2LiOH (固 )+CO 2 (气 )=Li 2CO 3 (固 )+H 2O (液 )(1 )试计算1g 氢氧化锂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 )假设用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锂 ,试计算1g 氢氧化钾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3 )利用 (1 )和 (2 )所得的结果 ,试解释为什么宇宙飞船选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二氧化碳较用氢氧化钾为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假设每位宇航员每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是502L ,我国今年发射的 "神州6号〞上有2名宇航员进行一项为期5天的太空任务 ,试计算在宇宙飞船上应携带氢氧化锂的质量 (在宇宙飞船内的温度和气压下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L )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计算题 ,第|一小题 ,只要直接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就可以 ,第二小题 ,也雷同 ,第三小题要在前面两题的根底上比拟 ,最|后要注意 ,计算中要用纯量 .答案:0.92g 0.39g因为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锂比氢氧化钾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例题14] 小明在课外活动中用一定量的金属R (反响后生成正二价 )和稀盐酸反响制取氢气 ,所做5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假设每次实验所产生的氢气全部被收集 ,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 .实验编号R 的质量(g )稀盐酸体积(ml )生成H2的体积(L )1234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 ,并答复以下问题:①上述实验中,金属一定过量(太多)的组的编号是,稀盐酸一定过量的组的编号是 .②在当时实验条件下,H2的密度为克/升,求反响所用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这是一题表格型的计算题 ,首|先要对起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稀盐酸的用量相同 ,1、2两处 ,产生的氢气在增多 ,那么R就过量 ,而4、5产生的氢气不变 ,也就是盐酸已经反响完全 .要求出R的原子量 ,就需要利用R完全反响的时候的氢气的质量 ,所以可以用1、2两次的数据 .R+2HCl=RCl2+H2来计算 .注意 ,氢气要转化成质量 .答案:①4和5 ,1和2②氢气的质量为:×=R+2HCl=RCl2+H2↑x 22解得x=【根底练习】1. 以下变化中 ,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B. 蜡烛被点燃时发生的变化C. 玻璃被金刚石刻划D. 干冰蒸发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2. 以下物质中 ,属于纯洁物的是 ( ) A. 不锈钢 B. 自来水C. 葡萄酒D. 复合肥料硝酸钾3. 有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它们是同一元素的粒子B.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C. 它们都是原子D. 它们都是离子4. 以下同组内的两种物质中 , (金属离子除外 )所含相同元素的化合价完全相同的是 ( )A. 4KMnO 和42MnO KB. 3KClO 和KClC.3SO 和4NaHSOD. 424)(SO NH 和3HNO5. 含有硫的煤 ,在火炉中如果不充分燃烧 ,那么排放出的能污染空气的气体为 ( )A. 2SO 和COB. 2SOC. 2SO 和2COD. CO6. 以下同组内的两种物质中 ,一种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另一种可用来在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是 ( )A. 胆矾、纯碱B. 胆矾、烧碱C. 熟石灰、石灰石D. 熟石灰、纯碱7. 以下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 ,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 ( ) A. 酒精B. 固体烧碱C. 浓盐酸D. 碳酸钠晶体8. C t ︒时 ,g 100硝酸钾溶液中溶有20g 硝酸钾 ,那么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 20gB. 25gC. 20%D. 无法确定9. 以下同组内的两种物质间 ,能发生化学反响的是 ( ) A. Cu 和稀硫酸B. Cu 和23)(NO Hg 溶液C. 4ZnSO 溶液和稀硝酸D.32O Fe 和4CuSO 溶液10. 以下溶液中的物质 ,能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响 ,并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 A. 2BaCl 溶液 B. NaOH 溶液 C. 2)(OH Ba 溶液D.32CO Na 溶液11. 实现以下物质的转化时 ,只有参加酸才能通过一步反响实现的是 ( ) A.34232)(SO Fe O Fe →B. 2ZnCl Zn →C. NaCl NaOH →D. 42BaSOBaCl → 12. 实验室用于检验盐酸和其他电离时能产生-Cl 的化合物的试剂是 ( ) A. 稀盐酸和石灰水B. 氢氧化铁C. 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D.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13. 除去2)(OH Mg 粉末中混有的少量4MgSO,应采用以下方法的是 ( ) A. 加水、搅拌、过滤、常温下慢慢挥发 B. 加适量稀硫酸、搅拌、加热蒸发C. 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搅拌、过滤、慢慢挥发D. 加适量石灰水 ,搅拌、慢慢挥发14. 以下四种物质中 ,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 424)(HPO NH B. 42PO KHC. 242)(PO H CaD. 4CaHPO15. 等质量的OH H C CH CO 524、、分别充分燃烧 ,产生温室气体2CO 最|多的是( )A. COB. 4CHC.OH H C 52D. 无法确定16. 以下物质中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响的是 ( ) A. 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 B. 蒸馏水 C. 氢氧化钠D. 单质碳17. 以下做法中 ,可能会导致人中毒的是 ( ) A. 生理盐水用于给病人输液B. 工业酒精用于配制饮料酒C.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用于腌渍咸菜D. 胃酸过多的病人内服含3)(OH Al 的药物18. 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 HCl 和42SO H 属于同类化合物 ,但它们在水溶液里电离时生成有不同的阴离子 ,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B. 无氧酸的正盐一定不含氢、氧元素C. 能电离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酸D. 将2)(OH Cu 参加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显蓝色 19. 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24SO 离子 ,合理的方法是 ( ) A. 只参加23)(NO Ba 溶液B. 参加2BaCl 和HCl 的混合溶液C. 先加2BaCl 溶液 ,再加稀硝酸D. 先加稀盐酸 ,再加2BaCl 溶液 20. 以下说法中 ,错误的选项是 ( ) A. 生成盐和水的反响一定是中和反响 B. 2CO 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变浑蚀C. 能发生的复分解反响可能既没有沉淀析出 ,也没有气体放出D. 滴有石蕊的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响后 ,溶液仍显红色 21. 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它们分别是42322)(SO Na CO Na HCl OH Ba 、、、中的一种 ,假设将丁的溶液滴入到乙的溶液中 ,那么产生白色沉淀 ,向这种白色沉淀中滴加甲的溶液 ,沉淀溶解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 .据此做出的以下推断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一定是HClB. 乙一定是32CO NaC. 丙一定是42SO NaD. 丁一定是2)(OH Ba22. 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A 和B 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响 ,A 置换产生的氢气比B 多 ,假设A 、B 两金属在其氯化物中均为 +2价 ,那么以下推断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A >BB. 相对原子质量A <BC. 金属活动性一定是A >BD. 金属活动性一定是A <B23. 以下每组内的三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均为过量 (充分反响后 ,该物质有剩余 ) ,分别向各组物质中加适量水 ,使它们充分反响后 ,静置、过滤 ,所得滤渣中有两种物质的是 ( )A.2232)()(OH Ba NO Cu CuCl 、、B. 4CuSO Fe Al 、、C.2234)()(OH Ba NO Mg MgSO 、、D. 4FeSOCu Al 、、 24. 以下各组物质的溶液 ,不另加其他试剂 ,只需利用组内物质 ,就能加以鉴别的是 ( )A. 33KNO KCl AgNO HCl 、、、B.3232NaNO CaCl CO Na HCl 、、、C. HCl SO Na BaCl SO H 、、、42242D.3424KNO SO K NaOH CuSO 、、、25. 如图: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烧杯 ,调节至|平衡 ,向两边烧杯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投入质量相等的锌粒和镁条 ,待反响停止后 ,天平指针的可能指向是:① 刻度盘上偏向放锌粒的一方;② 刻度盘的中|央;③ 刻度盘上偏向放镁条的一方 ,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②、③B. 仅③C. ①、②D. ②、③26. 请用氢、碳、氧、钠、硫、铜等元素中的有关元素组成符合以下要求的物质 (写出化学式 )(1 )难溶于水的黑色碱性氧化物 ; (2 )无氧酸 ;(3 )能使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的物质 ;(4 )含氧酸的正盐 (它的浓溶液与浓盐酸反响会产生二氧化碳 ) ; (5 )加热条件下能被分解的碱式盐 ; (6 )蓝色的结晶水合物 ;(7 )能与人体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物质 .27. 将 溶液分别滴入稀硫酸和硝酸银溶液中 ,都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这两种沉淀物分别是 和 .28. 有C t ︒的硝酸钾溶液500g ,将200g 该溶液在C t ︒下蒸发掉50g 水后 ,溶液恰好饱和 ,假设另取两份质量均为100g 的原溶液 ,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溶液温度不变 ):(1 )对其中一份溶液 ,需蒸发掉 g 水 ,溶液恰好饱和;(2 )对另一份溶液 ,参加硝酸钾 ,完全溶解后 ,溶液也恰好饱和 ,那么在C t ︒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原500g 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含有钾元素的质量为 g (精确至| )29. 通电分解水时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可参加少量氢氧化钠 ,现用31.8g 0.5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通电分解水的实验 ,经过一定时间后 ,得到氢气 ,同时会得到g 氧气 ,此时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成了 % .30. (3分 )在化学反响D C B A 323=++中 ,如果将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混合均匀后加热 ,生成30gD ,此时 ,再向残留物中参加10gA ,加热后继续反响 ,那么反响物中只有C 有剩余 ,那么第|一次反响停止时剩余C 的质量是 g ;A 、B 、C 三种物质恰好完全化合时的质量比为 ;假设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那么m 与n 的比 = .31. 将4CuSO 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 ,充分反响后过滤 ,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在22ZnCl FeCl 、和2CuCl 的混合溶液中参加一定量的镁粉 ,充分反响后过滤 ,分别得到滤液和固体 ,假设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那么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32. 按要求各写出一个有硫酸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1 )同时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响(2 )中和反响(3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响(4 )盐与酸反响 ,同时有气体生成33. 写出以下化学反响的化学方程式(1 )实验室中制氧气的反响 . (要求生成物中含三种纯洁物 )(2 )有红色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响 . (该反响不在溶液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