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古诗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练习题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让人们领略到汉字的美丽和唐宋诗人的才华。

在初三语文的学习中,练习古诗是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三语文古诗练习题,帮助同学们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练习题一:填词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____(rèn)尽,黄河入海____(xīn)欲穷千____(lǐ),更上一____(cè)2. 《静夜思》床前明月____(yǐ),____(sì)窗子____(shèng)。

___(yǐ)是____(nán)地上少女家,____(qí)月是____(yī)天上月。

3. 《春夜喜雨》好____(yīn)春____(měi)雨,润物细无声。

____(dòng)花____(shuǐ)初上,____(yī)枝____(shàng)艳。

练习题二:填空根据古诗的词语和背景,填入合适的词语,使诗句通顺、意境美丽。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____(霜/shuāng)。

举头____望月,低头____思乡。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____生紫____,遥看瀑布忘拙____。

飞____直下____无僧,山____空忽如____。

3. 《登高》风急____天高猿____哀,渚清沙白____翻白波。

海____平地____入云端,____有秋月____长在,____长在?练习题三:作诗请用古诗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题材不限,但要注意平仄和意境的呈现。

示例:白日依山____,黄____入海____。

欲穷千____,更上一____。

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上的古诗例子,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发挥。

在作诗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句式和平仄的把握:尽量使每句的平仄对仗合理,增加诗歌的韵律感。

- 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象,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或意象。

- 曲折婉转的表达方式:古诗追求曲折婉转的表达方式,可以使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阅读题(一)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5分)9.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

(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

帘内一灯如豆。

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

(3分)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

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每点2分)阅读题(二)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①袖剑飞吟②。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释:①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南宋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

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4分)(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4分)【参考答案】()阅读题(三)江村元末明初金涓寂寂江村路,轻烟晚自生。

远峰晴有色,独树暖无声。

渚鹭行看水,溪鱼卖入城。

孤舟人不渡,两岸夕阳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

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

完整)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完整)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完整)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一)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万枝,XXX掩映XXX迟。

我想起你,你的心像西江水,日夜流淌不停。

1、XXX和万枝对应的是枫叶,重复的“枝”字加强了枫叶的形象,表达出枫叶茂盛的景象。

2、江桥掩映XXX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边夕阳下的景色,令人想象江水和帆船的缓慢流动。

二)渡汉江(唐)XXX岭外音书断,经XXX。

离家久了,音信断绝,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冬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到故乡,我却有些害怕见到亲人,不敢主动询问他们的消息。

1、外、断、复三个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远离家乡的苦楚和时间的流逝。

2、作者不敢主动询问来人,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和矛盾,既渴望家人,又害怕失望和伤心。

三)闺怨(唐)XXX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XXX都飞走了,我写信寄不出去,愁绪纷杂,梦境也难成真。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我希望自己能像孤月一样,照亮伏波营的黑暗。

1、孤字可以理解为寂寞、孤独,也可以理解为独特、独立,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状态和个性特点。

2、通过描绘思妇的心情递进,表达了她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XXXXXX接水为乡,君去XXX正渺茫。

我和XXX一起生活在荆州和吴县之间的水乡,现在他离开了,漫长的XXX在他面前无边无际。

日暮征帆何处泊?XXX一望断人肠。

夕阳西下,他的帆船驶向何处?他的离去让我感到无尽的伤痛。

1、以XXX之口,表达了他对故乡、家人和朋友的思念和不舍。

2、XXX渺茫,与XXX的离去相呼应,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我独自一人在旅馆里,寒冷的灯光下无法入眠,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忧虑。

故乡今夜思千里,XXX明朝又一年。

今夜,我在思念远方的故乡,我的白发在明天又要增加一年。

1、XXX形成对比,加强了孤独的感觉。

2、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老去。

初二课外古诗练习题

初二课外古诗练习题

初二课外古诗练习题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些初二课外的古诗,提高我们的古诗欣赏和创作能力。

1. 赏析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月色的照耀下,思念故乡的深情之意。

这首诗以构思简洁而脍炙人口,给人以深深的思绪和遐想。

2. 创作古诗《春日游园》春日游园乐无边,百花吐艳争奇鲜。

枝头鸟语婉转句,花下蝶舞绽芬芳。

清风拂面乐无限,山水相辉溢诗篇。

人间四季皆有趣,春天最是可人怜。

这是一首我根据春天游园的场景所创作的古诗。

诗中描绘了春天园林的美丽景色和生机盎然的氛围,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3. 赏析古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以登高望远的场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追求进步和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与努力。

4. 创作古诗《秋日田园》黄叶飘落半空中,稻谷金黄笑语声。

村庄宛如画中境,田园风光美无穷。

姑苏山水融情意,田园风光舞旋风。

秋日金秋醉人耳,满园收获丰硕成。

这是一首以秋天田园景色为主题的古诗。

通过描绘田园的丰收景象和姑苏山水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农田劳动的敬意。

5. 赏析古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诗人以登高远望的场景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通过展现自然的辽阔和人世间的艰难与困惑,表达了对时代困苦与自身境遇的痛切思考。

通过练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多读、多写、多欣赏古诗,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让我们共同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一起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2)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3)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五、《咸阳城东楼》 许浑
1.直接默写。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七、《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1.直接默写。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2.理解默Leabharlann 。(1)形成因果关系,叠句的应用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十分完整的句子是:,。
(2)表现词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词句:!
附:参考答案
2.理解默写。
(1)《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的是:,。
(2)《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的诗句是:,。
(3)《咸阳城东楼》中极目远眺,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
(3)《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三、《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1.直接默写。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2.理解默写。
(1)《长沙过贾谊宅》中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白日依山____,黄河入海____。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____。

"
- 答案:__斜__、__流__、__楼__
2. "明月____天心,疑是地上霜。

举头____明月,低头思故乡。

"
- 答案:__照__、__望__
二、选择题
1. 下面哪个诗句是杜甫写的?
- A. 静夜思
- B. 登高
- C. 青青子衿
- D. 春夜喜雨
- 答案:B. 登高
2. 汉代的诗人是谁?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苏轼
- D. 曹操
- 答案:D. 曹操
三、解答题
1. 请解释什么是诗词?
- 答案:诗词是一种以语言形式表达的文学艺术,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鲜明的意象,通过节奏、韵律和音韵等方式塑造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押韵规律。

2. 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 答案:我的最爱是《登鹳雀楼》,这首诗由王之涣创作,以其雄伟壮丽的场景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当我读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时,仿佛能感受到壮丽的自
然景色和浩瀚的宇宙万物。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也激发了我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练习题中的诗词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一、《约客》赵师秀1.直接默写。

, 。

, 。

2.理解默写。

(1)诗中让人感受到雨夜诗意般的情致或介绍季节和环境的诗句是: , 。

(2)这首诗中细微的动作形神兼备,达到与唐代诗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相同效果的诗句是: , 。

二、《竹里馆》王维1.直接默写。

, 。

, 。

2.理解默写。

(1)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的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诗句是: , 。

(2)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 。

(3)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诗中有画的优美语句是: , 。

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直接默写。

, 。

, 。

2.理解默写。

(1)《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句子是: , 。

四、《逢入京使》岑参1.直接默写。

, 。

, 。

2.理解默写。

(1)诗人极具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暗暗透露想要鸿雁传书想法的诗句是: , 。

(2)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是: , 。

(3)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是: , 。

五、《晚春》韩愈1.直接默写。

, 。

, 。

2.理解默写。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 。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 , 。

(3)体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 。

六、《贾生》李商隐1.直接默写。

, 。

, 。

2.理解默写。

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

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

12.阅读《梁甫行》,回答问题。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 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 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8.《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 的同情的句子是 剧哉边海民 , 寄身于草野 。
三、诗歌赏析 9.阅读《庭中有奇树》,回答问题。 (1)“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分析其中哪个字用得好。 “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 “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 表现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 (2)分析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总结全诗,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 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 感突然得到升华。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直接型默写 1.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 2.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3.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 4.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二、理解型默写 5.《庭中有奇树》一诗中描绘主人公痴痴地手执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凭 。 6.《龟虽寿》中表明人的寿命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任凭 上天安排的句子是 盈缩之期 , 不但在天 ; 养怡之福 , 可得永 年。 7.《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 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小题1】破满目凄然【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4分)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

(2分)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

(2分)答案: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

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

(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

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初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解析

初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解析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一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初中课外古诗词训练练习题

初中课外古诗词训练练习题

新课标初中课外古诗词训练精品练习题1、请默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2、《破阵子》中描写征战生活的语句是3、《月夜》中写出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语句是4、《醉花阴》中表现忧伤、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人消瘦的语句是5、《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语句是6、《渔家傲秋思》中描写边塞荒凉萧条景象的语句是7、《破阵子》中表达作者为国立功、雄心壮志的语句是8、写出《江城子》中三个用典的语句9、《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的句子是10、《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军征夫愤懑之情的语句是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1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今夜偏知春气暖, 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醉花阴》中以花喻人的千古名句是,,。

16.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17.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

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家,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18. 今年5月23日,温总理来到地震灾区看望北川中学的师生,勉励大家用信心、镇定、勇气和力量战胜灾害。

他说,对国家我们要记住四个字,然后转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

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

19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填写在横线上。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初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

初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

初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下是初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希望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填空题
1. 春江花______ 的海棠,从此无心______雪亭。

2.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影直______无此事。

3. 白日依______尽,黄河入______流。

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______千里目。

二、解析题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并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这首诗写的是哪座楼?
2. 为什么要登上这座楼?
3. 如何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
三、阅读理解题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场景?
2. 诗人为什么会想起故乡?
3. 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和意境?
四、创作题
请根据所学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创作一首古诗或者句子,题目自定。

(请在下方完成作答)
以上就是初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希望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相信你会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加油!。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

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

2、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萨蛮 [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

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桂花西风(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5、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6、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初三语文古诗词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词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词练习题一、填空题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谁的作品?答:杜甫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是谁的作品?答:王之涣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是谁的作品?答:杨炯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谁的作品?答:王之涣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谁的作品?答:陆游二、简答题1. 根据上句填下句,使古诗意思完整。

白日依山尽,_______?答:黄河入海流。

2.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一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答:我理解这句话是说,了解世事,了解人情,需要不断学习和修炼。

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写出真正有气质的文章。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让人们怎样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答:这两句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自然规律的永恒不变。

白日无论如何都会落山,黄河水无论如何都会流入大海。

它们象征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和自然界的力量,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渺小。

三、解答题1. 请你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简述其创作背景、主题和你的个人理解。

答:我最喜欢的古诗是杜甫的《登高》。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逃亡的时候写的,他身处山中,登高望远,彷徨无助,表达了他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和自己困境的痛苦。

主题:这首诗以登高为主题,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通过描绘山峦秀丽和光景壮丽的景象,杜甫既表达了自然的美好,又反衬了自己困苦的处境,进而嘲讽了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

个人理解:我个人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仍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精神。

诗中的景物描写精细,很好地展现了杜甫的旷达胸怀和才情横溢。

通过这首诗,我更加了解了杜甫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境界。

初三下册语文古诗练习题

初三下册语文古诗练习题

初三下册语文古诗练习题古诗,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三下册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古诗练习题,通过学习解答这些题目,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练习1: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忽觉一枝春欲破。

还把春来报春笑,待到春到红不红。

题目要求:根据这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1. 古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3. 春天为什么要“报春笑”?4. 这首古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练习2: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完成创作。

草草行,行迟。

日暮霜飞青丝淋,园草有愁色。

僧庐静,灯明。

古塔冉冉月儿吟,山园无限意。

题目要求:根据这首古诗的写意,继续创作四句诗。

练习3: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目要求:根据这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1. 古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情景?3. 这首古诗中的“对愁眠”是什么意思?4. 这首古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练习4: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完成填空。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____________另一种____________。

两种____________各自____________,相和不____________如鸡犬。

题目要求:根据对古诗的理解,从下面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春秋,比翼,东西,相知,相容,如一答案:练习1:1. 古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2.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

3. 春天要“报春笑”,表示春天到来给人们带来喜悦和笑声。

4. 这首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练习2:(学生自行创作四句诗)练习3:1. 古诗的作者是杜牧。

2.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月夜中寒山寺的景色和氛围。

3. 这里的“对愁眠”指的是江枫与渔火作为情侣,相互陪伴入睡。

4. 这首古诗给人一种静谧幽美、寂寞忧愁的感受。

练习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另一种愁。

初三语文课外练习题推荐

初三语文课外练习题推荐

初三语文课外练习题推荐一、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背诵古诗词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几首适合初三学生课外练习的古诗词:1.《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绦帐里、辟寒更寂寞,银灯前、想吹角不吹。

3.《登飞来峰》- 杜甫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以上的古诗词选自唐代,内容优美动人,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建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进行反复背诵、理解和表达。

二、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几个初三学生可以练习的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一个农夫种了许多葡萄。

有一天,他要去旅游了,就把葡萄园托付给了一些猴子。

农夫说:“记住,当你们感到饥饿时,可以在葡萄园里尽情地吃饱。

但是,如果你们贪婪地吃得太多,可能就够不上安慰享用的饭食。

”一天,有个雄猴在葡萄架上跳来跳去,它尝到一个葡萄后嚼吐了,又尝吐,如此反复。

它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请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农夫把葡萄园托付给了猴子?2. 猴子为什么不吃饱就返回?3. 雄猴为什么会吃吐葡萄?以上是一道典型的阅读理解题,通过阅读短文,学生需要从中理解故事情节和表达方式,并作出准确的推断和结论。

三、写作题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练习方式。

下面是几个初三学生可以练习的写作题:1. 你认为读书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观点写一篇短文,说明你的看法。

2. 描述一次你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

请描述活动的目的、过程以及你的感受和收获。

3.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关于你未来梦想的文章,并说明你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和计划。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写作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历进行思考和创作,通过写作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的能力。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1. 《登鹳雀楼》题目:请写出《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俯瞰远方美景的情景。

2. 《静夜思》题目:请写出《静夜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下了李白在深夜思念乡愁的情感。

3. 《望庐山瀑布》题目:请写出《望庐山瀑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望庐山瀑布》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述了杨万里站在山脚,仰望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4. 《春晓》题目:请写出《春晓》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春晓》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色和自然的生机。

5. 《望月怀远》题目:请写出《望月怀远》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6. 《登高》题目:请写出《登高》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登高时的豪情壮志和对时事的思考。

7. 《赋得古原草送别》题目:请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白居易在古原草地上与友人告别的情景。

8. 《登鹳雀楼》题目:请写出《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主要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描绘了作者登上高楼,远眺美景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①一点萤。

微微风簇②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1.本诗把“渔灯”比作“”,突出了环境的“”。

(用诗中词句作答)2.有人评价这首诗“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请分别概括“静”和“动”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一、1.萤/一点萤;黑。

2.“静”指起风前黑夜中只有一点渔灯的孤寂场景;“动”指起风后灯影在水中由一点散作千万的生动情形。

【参考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洒落无数的星星。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甲】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乙】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池塘的岸。

②寒漪(yī):水上波纹。

③腔:曲调。

1.请指出这两首诗描写的内容在地点、时间上的相似之处。

2.两首诗分别通过哪些不同的人物行为,刻画出怎样一种共同的人物形象?1.地点都是农村;时间都是晚上。

2.甲诗描写渔夫归来不系船就睡觉,乙诗描写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口吹短笛,都刻画出了悠闲自在的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江村即事》:渔翁夜钓归来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村晚》: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田上[唐]崔道融雨足①高田②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③未明。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60首及训练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60首及训练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60首【七年级上册】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知识点考题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知识点考题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知识点考题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情感。

对于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古诗词知识点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提升语文素养。

下面是一些关于七年级课外古诗词知识点的考题,以供同学们参考。

1. 观察下面这首诗,选出正确的注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河(hé) 2)海(hǎi)A)1 B)2 C)1和2 D)都不对2. 请按照正确的顺序给下面这首诗的句子排列编号。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青春作伴好还乡,红日背人光不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A)1-2-3-4 B)2-1-3-4 C)2-1-4-3 D)4-3-2-13. 下面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4. 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这首诗的缺失句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5. 下面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波光粼粼,柳枝摇摇。

小船轻轻地滑行在湖面上,引来了一群鸥鸟欢快地飞舞。

湖边的人们看到了这幅美景,纷纷驻足观赏。

A) 春天的湖泊 B)夏天的田园 C)秋天的山林 D)冬天的冰雪6. 下面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A)山川风景 B)美丽的女子 C)皇帝的生活 D)古代宫廷7. 下面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节8. 下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以上是关于七年级课外古诗词知识点的考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并进一步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一)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二)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