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
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
在极 区人 们 开展 了卫 星遥感 数 据 的密集 度信 息
提取 , 监测 面积 大 , 精度 也相 对较 高u ¨ , ] 而对 于诸
如 渤海 这样 的局部 小 海 域 , 于卫 星 遥 感 方 式 的 时 由
间间 隔大 、 间分辨 率较 低 等 因素 的影 响 , 空 使得 海 冰
线 的冰激 振 动 、 冰荷 载进 行现 场测 量 , 研究 冰 区海 洋
第 3 3卷
第 4 期
海
洋
学
报
Vo. 1 33. NO. 4
21 0 1年 7月
A CTA CEA N O LOG I O CA N I SI CA
J l 0 1 uy2 1
渤 海 海 冰 现 场 监 测 的数 字 图像 技 术 及 其应 用
季 顺迎 王 安 良 , 宇 新 李 海 , 前 进 , 王 , 岳
手段 。
8 0年 代末 期 的海 冰 监 测 工 作 , 特别 是 从 9 O年 代 对 冰情 相对 严 重 的辽 东 湾 油 气 开 发 以来 , 冰 定 点 监 海 测技 术 不 断发 展 和 完 善 _ 。在 辽 东 湾 J 2 — 1 ] Z 02油 气 田进 行 的海 冰 现场 监 测 开 展 的最早 , 测 内容 也 最 监 全 面 。它一 方面 通过 对海 洋平 台结构 和上 部油 气 管
结 构 的安 全 可靠 性 和 冰 振 控 制技 术 , 一 方 面 通 过 另
收 稿 日期 :000 -7 修 订 日期 :0 10—0 2 1 60 ; 2 1 33 。
基金 项 目: 国家海洋公益性 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 目( 0 8 5 0 ;0 1 5 1) 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资助计划项 目(0 97 。 2000921006 ; 2 0 )
利用CCD成像技术进行渤海海冰观测探讨
信息提取 的基 本原理 , 分析 了该项技术在 南北 极海冰走航观测应用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及 问题 所在 ,讨 论了南北极与渤海冰情和 调查作业环境 的差 异,探讨 了利用 C D成像技 术进 行渤 C
海海冰观 测的应用前景 。 关键 词 : 渤 海 :海 冰 : C ; 观 测 CD
中图分类号 :P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 71 0 3— 0 3 (0 8 2 9 20 )4 — 0 7 0 1— 0 7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海 岸 和 近 海 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审, 大连 16 2 ;2 1 I04 .中 国 极地 研 究 中 心 , f 2 0 2 ) 0 I9 海 摘 要 : 利 用 C D 成 像 技 术 进 行 走 航 海 冰 观 测 是 国际 南极 科 学 委 员 会 海 冰 过 程 与 气 候 项 目 C 制 定 的南 极 海 冰 观 测 方 法 的 一 部 分 。本 文 介 绍 了利 用 C D 成像 技 术 进 行 海 冰 观 测 及其 图 像 C
1 引言
有 “ 色灾 害”之 称 的海 冰 ,是海 洋 5种主 要 灾 害之 一 ( 白 其它 为风 暴潮 、灾 害海 浪 、
赤潮和海啸) 。环 渤 海 沿 岸 大 中 城 市 密集 ,航 运 繁 忙 ,油 气 资 源 丰 富 , 白北 向南 分 布 着 辽 河 油 田、冀 东 油 田 、大 港 油 田和 胜利 油 田,其 中冀 东南 堡 油 田更 是探 明储 量 达 1 0亿 多 吨 的 大型 油 田。每 年 冬 季渤 海 都有 不 同程 度 的海冰 生成 ,海 冰 对航 运 和 油气 生产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渤 海 冰 情 具有 显 著 的年 际变 化 特 点” 重冰 年 的海 冰 严 重 威 胁海 上 活 动 的 ~,
“北京一号”小卫星图像在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李宝辉 , 侯一筠 , 孙从容 , 等. “ 北京一号” 小 卫 星 图 像 在渤 海 海 冰 监 测 中 的应 用 E J ] . 海洋学报, 2 0 1 3 , 3 5 ( 4 ) : 2 O l 一2 o 7 . L i B a o h u i , Ho u Y i j u n , S u n C o n g r o n g , e t a 1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 B e i j i n g N o . 1 ” s a t e l l i t e m o n i t o r i n g s e a i c e i m a g e s i n t h e B o h a i S e a [ J ] . Ac —
( 1 .中 国科 学 院 海 洋研 究 所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2 .中 国科 学 院 海 洋研 究 所 海 洋 环流 与 波 动 中 国科 学 院 重点 实 验 室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3 .中 国科 学 院 研究 生 院 , 北京 1 0 0 0 3 9 ; 4 .国家海 洋 局 国家 海 洋环 境 预 报 中 心 , 北京 1 0 0 0 8 1 ; 5 .国 家 海 洋 局 国 家卫 星 海 洋 应 用 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1 ; 6 .国家 海 洋 环 境 预 报 中心 海 洋 灾 害 预 报 技 术 研 究 国 家海 洋 局 重 点
1 引 言
渤海及黄 海北部每 年冬季都有结 冰现 象 , 每 年冰 情 轻重 程 度 差 别较 大 , 海 冰 对海 上 经 济 活动 构 成 威 胁, 冰情严重 时甚至 酿成重大海 冰灾 害 。历史 上 曾经 发生过海 冰堵塞航 道 、 撞毁海 上过往船 只 以及推倒 石 油平 台的重大事故 , 海 冰灾害严 重影 响我 国环渤海 海 洋经济 发展 、 威胁沿海 人 民生命 财产 安全 。 由于海 冰
近三年渤海海冰监测与分析
结合油田海域冰情5级标准,确立2009/2010、 2010/2011、2011/2012年冬季海域冰情等级
年度冬季 09-10 10-11 11-12
渤海冰情等级 4.0 3.5
油田海域冰情等级 4.0 3.5
目录
一、海冰的相关概念
1、海冰的形成和分类 2、海冰冰情的时间、空间尺度 3、海域冰情等级划分
无冰期 初冰期 严重冰期 融冰期
12 18 12 14 12 12 2 26 2 24 2 20 1 10 1 22
月 月 月 日 日 日
月 月 日 日
1 4
2 6 2 6 2 4
月 日
月月 月 日日 日
月月月 日日日
17天 27天 41天
31天 27天 17天
21天 21天 17天
2.3近三年海冰冰情的空间分布
冰
严重冰日
融冰日
期
终 冰 期
终冰日
1.3海域冰情等级划分
冰情五级图
渤海海冰冰情划分等级,共分5个等级:轻冰年、偏 轻冰年、常冰年、偏重冰年以及重冰年。
1.3海域冰情等级划分
油田海域冰情等级
胜利油田海域 外缘线 (海里) <3 冰厚(㎝) 一般 <3 最大 5 外缘线 (海里) <5 莱州湾 冰厚(㎝) 一般 <10 最大 20 基本无影响 危害性
2.3近三年海冰冰情的空间分布
2010/2011年冬季严重冰期海冰实况
飞燕滩海域
桩西106海域
黄河海港海域 卫星遥感图
2.3近三年海冰冰情的空间分布
2011/2012年冬季严重冰期海冰实况
飞燕滩海域
桩西106海域
黄河海港海域 卫星遥感图
2.4近三年海冰的冰情等级
基于HJ-1 CCD数据的海冰时空特征分析——以渤海辽东湾为例
基于HJ-1 CCD数据的海冰时空特征分析——以渤海辽东湾为例陈伟涛;和海霞;黄河;李亚飞【摘要】基于环境减灾卫星(HJ 1)CCD数据,对比分析了CCD数据4个波段的不同地物波谱特征,构建了海冰遥感信息提取指数(SⅡ),并将该指数作为一个特征参量与CCD数据的其他4个波段进行支持向量机分类,提取了2012/2013年海冰发展关键期的海冰时空变化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2012/2013年冬季渤海辽东湾海冰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冰的冻结、融化、增长和减弱与冬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有密切关系;H J-1 CCD数据能有效提取海冰信息,是海冰监测的一种有效的数据源;基于SⅡ指数的支持向量机遥感图像海冰分类方法对海冰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海冰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4(021)005【总页数】5页(P121-125)【关键词】海冰;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时空特征;海冰指数;辽东湾【作者】陈伟涛;和海霞;黄河;李亚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北京 100124;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北京 100124;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7;X43海冰是一种严重的海洋自然灾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海冰的存在影响海、气热交换过程[1],进而影响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2],导致大量养殖海产品因缺氧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如2010 年中国渤海和黄海北部遭遇到近30年来最严重的海冰冰情,海水养殖受损面积达20.8 万hm2[4] ,直接经济损失达63.18 亿元;②海冰严重影响油气勘探等海上工程设施和海上航运,导致石油平台倒塌、船舶受损、航运受阻等,严重威胁资源财产和人身安全[5]。
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变化趋势及特征应用研究
ZHOU Bi n,ZHANG Zi — l i ,YU Ha i — y a n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E n v i r o n m e t a l Mo n i t o r i n g C e n t e r , H a n g z h o u ,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1 2 ,C h i n a )
周 斌, 张 自力 , 于海燕 杭州 3 1 0 0 1 2 ) ( 浙 江省 环境 监测 中心 , 浙江
摘
要: 根 据卫星遥感数据 的分辨率 、 采集频 次 、 获取 方式等 特点 , 将 MO D I S卫 星遥感 数据应 用 到渤海 海冰遥 感监 测 中。
通 过海冰在可见光 和红外 光波段的光谱存在特定差异 的特性 , 对海 冰发生 面积进 行提取 。同时对 渤海海 冰进行 了遥感 监 测, 并完 整地 监测到海冰从发生到极盛再 到消退的全过程 。同时 , 在海 冰发生最 为严重 的时 段 , 对 辽东 湾海域进 行 了密集 监 测。研究结果表 明, MO D I S卫星遥感数据在 海冰监测中有着及时 、 准确的优势 。
环境预 警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6 7 3 2 . 2 0 1 3 . 0 1 . 0 0 3
基于 E OS / MODI S卫 星 遥 感 数 据 的 渤 海 海 冰 变 化 趋 势 及 特 征 应 用 研 究
第 5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
环
境
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系统在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_朱海天
收稿日期:2011-04-11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8428);海洋公益行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105016) 作者简介:朱海天(1981-),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海洋遥感。E-mail :zht@
表 1 海冰监测所用卫星基本特性
卫星
HY-1B Terra/Aqua ENVISAT Radarsat-2 COSMO-SkyMed 环境一号 北京一号
载荷
COCTS/CZI MODIS C-ASAR C-SAR X-SAR CCD CCD
分辨率/m
1100/250 1000/500/250
100 50 30 30 32
大。至 1 月 15 日,辽东湾浮冰外缘线超过 60 nm, 达到海冰警报级别。1 月 30 日监测系统监测到渤 海、黄海北部海冰总面积达到本次海冰监测的最 大值,其中渤海海冰分布面占渤海海冰总面积的 47 %。随着气温的回升,1 月下旬至 2 月上旬海冰 面积有所减少,2 月 6 日渤海各监测区均解除海冰 警报。2 月 10 日受冷空气的影响,辽东湾又达到了 海冰警报级别,之后随着气温回升,海冰融化较 快,2 月 16 日海冰警报解除。2 月中旬至三月上 旬 , 渤 海 开 始 逐 渐 融 化 , 至 3 月 10 日 海 冰 全 部 融化。
数据预处理模块由数据读取子模块、数据预 处理子模块组成,主要功能是为海冰遥感监测系 统提供所需的各种格式的影像数据,提高系统的 兼容性。能对遥感数据进行系统几何校正、辐射
校正、斑点噪声过滤等预处理过程,为进行海冰 识别做好准备。 2.3.3 海冰识别模块
对光学卫星,利用其可见光、中红外和远红 外通道数据,结合海冰、海水、云在可见光、红 外通道的光谱特征,可进行海冰的识别和提取 。 [4] 对 SAR 卫星,主要是利用海冰在 SAR 图像上的纹 理特征进行海冰提取,主要采用灰度共生矩阵 (GLCM),通过相异度、对比度、熵、角二阶距等 海冰的纹理统计特征量开展海冰的检测与提取工 作[5],进而获取海冰分布范围、面积、冰型、密集 度、外缘线等信息。 2.3.4 海冰识别订正模块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特征提取和遥感监测-ESAEarthOnline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特征提取和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研究报告 摘要渤海及其沿岸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
海冰对海上作业和海洋生产有着极大的威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项目拟将龙计划二期项目(ID:5290)所形成的技术和方法,拓展到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中,形成自动或半自动的海冰特性提取方法,并进一步改进基于光学和SAR影像的海冰监测技术。
本项目所发展的方法,可为渤海以及其他海区的业务化海冰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利用单一遥感传感器监测海冰各有优势。
SAR具有探测海冰介电属性、表面及内部结构的能力。
光学传感器能够测量可见光和近红外范围内的海冰光谱特性。
因而,无云的光学影像和SAR影像的融合图像可以突显海冰类型间的差异,为海冰分类提供补充信息。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SAR和多光谱数据的融合方法,并利用ENVISAR ASAR和CBERS多光谱数据进行了实验。
结果证实了该方法能将海冰的光谱特征和SAR纹理特征可以同时保留下来,且融合结果对海冰解译和分类非常有用。
本项目还利用了SAR数据和高光谱数据开展海冰厚度反演研究。
基于实测的不同厚度的渤海海冰的反射率,发展了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海冰厚度反演模型,并利用机载高光谱数据进行了模型测试,反演了海冰厚度。
结果表明实验区域,海冰的厚度范围为2.0cm~30.0cm。
本项目也关注新遥感数据源在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GOCI卫星(地球静止水色成像仪),是韩国首颗地球静止观测卫星的载荷之一,能够在白天取每隔一小时获取一景数据(每天共8景)。
数据有8个波段,分辨率为500m。
本项目利用连续时间的GOCI数据开展了渤海海冰的探测方法研究,提取了海冰类型、面积、密集度等海冰参数;并利用GOCI 数据连续时间监测的优势,研究了海冰的漂移和扩散,实现海冰运动的追踪。
最后,本文提出了海冰灾害因子来评估海冰灾害评估,提出的海冰灾害因子因目标载体不同而不同。
一种是针对海上航运提出的,一种是针对海上构造物提出的。
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
第 2 第 2期 3卷 20 0 8年 6月
.
J OURNAL OF CATAS TROP HOL 0GY
J r 0 8 uL2 0
基 于遥 感 数 据 的渤 海 海 冰 灾 害风 险研 究 ’
是开 展海 冰 灾 害研 究 的基 础 ,同 时 实 现 对 海 冰 的
覆盖 ,估计 这 次 冰 封 造 成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上 亿 元 , 问接 经济损 失 数 亿 元 。类 似 于 16 J 99年 的严 重 冰
情还 有 15 9 7和 17 9 7年 ,而 19 9 6~19 9 8年 的偏 轻 冰年 ,局 部地 区也 因海 冰灾 害出现 沉船 现象 L 。 3 ]
景和 条件 的大 量 信 息 ,有 助 于 圈 定某 些 灾 害可 能
发生 的地 区 、时 段 及 危 害 程 度 ,采 取 必 要 的 防 灾
结 冰 ,至 1月 2 5日胶 州 湾 内几 乎 全 部 结 冰 。 14 97 年 1 2月胶 州 湾 沿 岸 全部 结 冰 ,大港 封 冻 ,船 舶 ~
海洋 灾 害 。我 国 北 部 海 域 纬 度 偏 高 ,每 年 都 有 结
冰 现象 出 现 ;另 外 在 黄 河 口附 近 也 有 一 定 河 冰 人
以辅助主管部 门做 出判 断和决策。传 统 的海冰灾 害 监测 在 这 方 面 局 限性 很 大 ,而 遥 感 技 术 是 以航
空摄影 技术 为基 础 ,在 2 O世纪 6 代初 发展起 来 O年 的一 门新兴 技 术 J 。其 利 用 地 面 上 空 的 飞 机 、飞 船 、卫 星等 飞行 物 上 的遥 感 器 收 集地 面 数据 资 料 , 具有 可获 取 大 范 围 数 据 资 料 、获 取 信 息 速 度 快 、 周 期 短 、手 段 多 、信 息 量 大 和 受 条 件 限 制 少 等 特
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渤海海冰信息的提取总体研究
60
40~50
70
>50 100
冰 厚 (cm) 渤海湾一般最大<1020
10~20
35
20~30
50
30~40
60
>40
80
莱州湾
一般 最大
<10
20
10~15
30
15~25
45
25~35
50
>35
70
前言
初冰日 终冰日 冰期 (d) 盛冰期初日 盛冰期终日 盛冰期 (d)
辽东湾
北岸
西北 西南
23~26/11 3/12 20/11
我国海冰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为了解决渤海和黄海北部海 洋工程设计中冰荷载和海冰灾害的预警等问题而开展。近年来, 为了解决环渤海地区的缺水问题,海冰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研究 也积极开展,这是在国际上没有先例的海冰研究方向。目前相 关研究单位已经在海冰资源储量估算、海冰采集及淡化技术、 海冰水农业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25/3
15/3 10/3
120
108 103
15/12
25/12 10/1
5/3
5/2 25/1
85
65
27
渤海冰期
东北 17/11 22/3 120 20/12 2/3 72
东南 3/2 15/3 68 20/1 17/2 18
北 10/12 20/3 108 15/1 10/2 20-30
渤海湾
影像的边界梯度线
h(x, y) h f (x, y) x h f (x, y) y
x
y
H (wx , wy ) H ( wx2 wy2 )
冰面监测技术在海上航行安全中的应用与挑战
冰面监测技术在海上航行安全中的应用与挑战海上航行一直是人类探索世界、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极地和寒冷地区的海域,冰面的存在给船舶航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海上航行的安全,冰面监测技术应运而生,为船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冰情信息,帮助船舶规避冰面,从而降低了事故风险。
本文将探讨冰面监测技术在海上航行安全中的应用及挑战。
一、冰面监测技术在海上航行安全中的应用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冰面监测手段。
利用卫星通过遥感方式获取冰面的信息,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实时的冰情监测。
不同类型的冰可以通过不同的卫星传感器来获取相关信息,比如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船舶及时了解周围冰情,做出相应的航行决策,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
2.声呐技术声呐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冰面监测手段。
船舶安装声纳设备,可以通过发射声波来探测水下的冰块或者浮冰。
声呐技术不受天气、光照等限制,可以在恶劣条件下进行冰情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周围的冰情,船舶可以及时调整航行路线,避开可能存在的冰障,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3.无人机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技术在冰面监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通过飞行在冰面上空,实时获取冰面的信息。
无人机可以实现对于冰面的高清拍摄、温度探测、厚度测量等功能,为船舶提供更加全面的冰情监测数据。
无人机技术灵活、高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冰情监测,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冰面监测手段。
二、冰面监测技术在海上航行安全中面临的挑战1.冰情信息的准确性冰面监测技术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冰情信息,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比如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冰情时,由于天气、云层、海冰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获取的冰情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实际航行中,船舶需要结合多种冰面监测技术获取的信息,做出综合判断,确保航行的安全。
2.监测范围的限制冰面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通常受到一定的限制。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海洋气象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海洋气象预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海洋气象预测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开始逐渐被引入,为海洋气象预测和海洋环境保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海洋气象预测中的意义在海洋气象预测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精度和处理效率。
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使得气象数据变得更加精细化和立体化。
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海洋气象预测领域的优化问题,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交通安全,以及为决策提供支撑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海洋气象数据进行更多的细节处理和分析,识别出更多特征。
比如可以对海洋中的气旋进行分析,以及提高台风预测的准确度,这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重点。
而且,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帮助下,气象数据的采集是无需物理接触的,这对于长时间观测和保护机器的安全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强大处理能力,对于复杂的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对海洋中变化性强的天气情况进行监控和预报,都可以如虎添翼。
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气象数据收集和处理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海洋气象预测中以其强大的扩展性和理论支撑,为海洋气象预测领域探索更多新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气象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图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海洋气象预测中,需要大量的海洋图像数据和遥感数据。
而在这些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方面,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图像数据的提取、筛选、过滤,再进行处理和融合,得出更加精细的气象数据信息,这对气象预测的精度和时间性提供了保障。
2. 海洋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建模。
在海洋气象预测和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气象数据分析和建模,可以更好地掌握海洋环境变化趋势,准确预测台风、海浪、风暴等天气现象的发展趋势。
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海洋气象数据进行图像分析、特征提取,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建模,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光学SAR逆合成ISAR
光学SAR逆合成ISAR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每年冬季该地区经常遭受不同严重程度的海冰灾害。
截止目前,海冰灾害已造成该地区多次石油平台倒塌、船舶受损、航运受阻,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为适应海洋开发和海洋减灾工作的需要,必须加强海冰各个参数监测技术的研究。
本文充分利用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在海冰监测中各自的优势,对渤海海冰关键参数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GOCI数据对渤海海冰进行时空变化监测研究。
本文结合归一化比值阈值法与目视解译法对渤海海冰范围进行提取,实现了对渤海2012年-2013年海冰时空变化监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实现了渤海地区冰情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相应数据支持及指导。
(2)基于GOCI数据渤海海冰厚度提取算法研究。
本文首先基于高时间分辨率的GOCI 数据建立GOCI短波宽带反射率与各波段反射率模型,然后建立渤海海冰厚度与GOCI短波宽带反射率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2014年-2015年渤海海冰厚度监测。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OCI数据提取渤海海冰厚度与MODIS提取渤海海冰厚度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0.82);同时与热动力模型Lebedev和Zubov模型比较,相关性也较高(相关系数R2均在0.8以上);且本文反演结果接近现场实测值,两者之间的误差较小(RMS为3.79 cm)。
(3)光学遥感易受雨雾、冰雪等天气的影响,为实现对渤海海冰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需要借助微波遥感对渤海海冰进行监测。
本文建立渤海海冰厚度与SAR数据极化比关系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渤海海冰厚度监测中。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微波遥感方式弥补了光学遥感易受雨雪等天气影响的缺陷,较好地提取渤海海冰厚度,为实现对渤海海冰全天时、全天候监测提供了保障。
(4)本文基于主被动遥感实现对渤海海冰参数的监测,并依据光学遥感与微波数据获取渤海海冰厚度反演算法,最后通过Matlab编程语言开发软件实现对渤海海冰厚度的结果显示。
渤海海冰Modis影像中_伪海冰像元_消除方法的探讨
第26卷 第5期海洋环境科学V o l.26,N o.5 2007年10月MAR I NE ENV I RONM ENTAL SC I ENCE O ct.2007渤海海冰M odis影像中 伪海冰像元消除方法的探讨*谢 锋1,2,顾 卫1,2,李 宁1,2,崔维佳1,2,刘 珍1,2,叶 军3(1.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学院,北京100875;3.四川自贡洪康实业有限公司,四川自贡643000)摘 要: 伪海冰像元对渤海海冰范围分布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消除伪海冰像元需要得到一些传感器、大气状况等参数,但往往很难全部得到满足。
本文研究了在不知道传感器、大气状况等参数的条件下,通过对数字影像进行实验分析,提取传感器、大气状况引起的脉冲响应函数,并利用该函数结合频域逆滤波和维纳滤波器求解消除非理想脉冲响应的反卷积函数,在空域利用反卷积函数对图像进行逆处理的 伪海冰像元消除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降低 伪海冰像元与其邻域海水像元之间分离度的目的,从而较好的在渤海海区M od is影像中实现分离出 伪海冰像元的效果。
关键词:渤海海冰;伪海冰像元;系统响应函数;逆处理中图分类号:P7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336(2007)05 0422 05R esearch on the m ethod to eli m inate ill usory ice p i xelfro m M od is i m age in the Bohai SeaX I E Feng1,2,GU W ei1,2,L I N i ng1,2,CU IW e i jia1,2,L I U Zhen1,2,YE Jun3(1.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 en t al Change and N atura lDisasters,M i n istry ofE ducation of Ch i na,Beiji ng N or m alUn i versity,Beiji ng100875,Ch i na; 2.College ofResources Sci ences and T echnol ogy,Beiji ng Nor m alUn i versity,B eiji ng100875,Ch i na;3.S ichuan Z i gong Kanghong Ltd.,Z i gong643000,Ch i na)A bstract:Based on the re mote sen si ng data,i nfor m ati on of t he d i s tri buti on of sea ice i n t h e Boh aiS ea w as i nvari ab l y viti ated by theill u s ory ice p i xe.l Under t h e anal ys i s of acqu i red i m age,t h e d iscussion of t h e deri vati ve of the s yste m res pon se f uncti on by u si ng f our k i nds of i ce w ater edge struct ure w as m ade.W it hout t h e infor m ati on of t he s en s or and at m os phere,the deconvo l uti on filters w ere de rived specifi call y for each i m age fro m its f unction i n t h e frequen cy doma i n and tran sfor m i n t o space do m a i n by the i nvert f ouri er.F i nal l y,t he d ifference of val ues bet w een t h e sea w at er pixelw it h ill usory i ce pi xel i n nei ghborhood w as reduced t h rough th i s converse p ro gress m ethod i n theM od is i m age,and most of ill u s ory ice p i xel can be p icked off fro m the real sea i ce p i xels.K ey words:sea ice;ill u s ory ice p i xe;l syste m response f uncti on;con verse progress海冰分布信息是渤海的环境、资源和灾害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1]。
渤海海冰数值模式的研究进展
渤海海冰数值模式的研究进展林毅;吴彬贵;解以扬;张长春;曲平【摘要】Based on the i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hai Sea,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es on sCa ice numerical models are reviewed from the two aspects: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The new generation sea ice thermodynamic models for the Bohai sea are discussed from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schemes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he SPH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method is introduced for ice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the Bohai sea,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ree common numerical methods in dynamic sea ice model development are described. Whereb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meteorology, the key technology of short-term ice forecasts is discussed. It is pointed that an operational sea ice forecast system with numerical an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ould b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ea ice model development.%根据渤海海冰冰情,从热力和动力两个方面综述了渤海海冰数值模式的研究进展.从热力参数方案和气候特点上,展望新一代渤海中小尺度短期海冰热力模式;从海冰动力模式中3种常用数值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上,论述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方法在渤海海冰短期预报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洋气象的发展,讨论海冰短期预报的关键技术.将海冰数值预报模式与传统的中长期海冰统计预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是渤海海冰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2(040)003【总页数】7页(P394-400)【关键词】渤海;海冰;热力模式;动力模式;海洋气象【作者】林毅;吴彬贵;解以扬;张长春;曲平【作者单位】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海冰预报按照时间尺度主要分为短期预报、气候预报和气候变化趋势预报3种。
渤海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统
渤海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统
黄润恒;王强
【期刊名称】《海洋预报》
【年(卷),期】1991(008)003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微机图象处理系统上开发的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
统以及海冰多数提取的方法。
核系统的功能包括卫星数字信号的实时采集、预处理、图象处理、定量数值处理以及形成多种形式的海冰遥感产品。
三年来系统运行正常,获得了系统的海冰遥感资料,在海冰业务预报和数值预报试验中发挥了作用。
【总页数】7页(P57-63)
【作者】黄润恒;王强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15
【相关文献】
1.基于极化散射特征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海冰分类方法研究:以渤海海冰分类为例[J], 张晰;张杰;孟俊敏;苏腾飞;刘眉洁
2.卫星遥感海冰监测系统在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J], 朱海天;曾韬;梁超;梅涂术;
孙从容
3.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南极海冰的研究和进展 [J], 郝春江;解思梅
4.卷积神经网络在卫星遥感海冰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探究——以渤海海冰为例 [J],
崔艳荣;邹斌;韩震;石立坚;刘森
5.卫星遥感监测北极海冰变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
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国巧真;顾卫;李京;刘珍;陈云浩【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08(23)2【摘要】从海冰带来的严重灾害问题出发,针对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海冰灾害监测中的优越性.以渤海海冰为例,提出一种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即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经纬度间隔为0.2°的网格,然后得到渤海海冰密集度,选择最大冰密集度、平均冰密集度、冰厚和冰期作为等级划分的指标.根据现场观测和多年调查研究,把海冰灾害风险程度分为3个等级:零风险、低风险和高风险.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够反映海冰灾害的风险程度,用该方法描述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可以为海洋预报提供依据.【总页数】6页(P10-14,18)【作者】国巧真;顾卫;李京;刘珍;陈云浩【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15【相关文献】1.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变化趋势及特征应用研究 [J], 周斌;张自力;于海燕2.基于突发海洋生态灾害防范的海洋工程海冰灾害风险监测r——以渤海石油平台为例 [J], 许宁;刘雪琴;袁帅;张大勇;王延林;岳前进;史文奇;陈伟斌3.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面积提取订正模型研究 [J], 国巧真;顾卫;孙从容;金会义;李京4.基于海冰密集度遥感数据的波弗特海海冰时空变化研究 [J], 刘玥;庞小平;赵羲;苏楚钦;季青5.一种基于FY-4A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反演算法 [J], 李涛;王凌云;王磊;任勇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可视化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可视化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封闭海湾,其海洋环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渤海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渤海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渤海海洋环境进行立体监测和动态评价是必要的。
然而,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定点采集数据,容易出现监测点遗漏等问题。
同时,由于采集数据的种类繁多,数据量庞大,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实时、全面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以提高渤海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精度和效率。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种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可视化系统原型,旨在解决传统海洋环境监测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渤海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精度和效率。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设计并实现一套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包括遥感卫星、浮标、探测器等设备,实现对渤海海洋环境的全方位、实时、高分辨率监测;2. 实现对渤海海洋环境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储存,包括地理信息、环境参数等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3.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监测结果,建立渤海海洋环境动态评价模型,定期生成渤海海洋环境报告,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服务提供参考;4. 设计并实现一套可视化系统,将渤海海洋环境监测结果以图像、地图等形式展现出来,方便用户观察和分析。
本项目的意义在于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海洋技术相结合,为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也为其他海洋环境监测项目提供了经验和方法,有助于促进海洋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根据渤海海洋环境监测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软件及用户界面设计等。
2. 环境数据采集和处理使用遥感卫星、浮标、探测器等设备对渤海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 第4期海 洋 学 报V ol 33,No 42011年7月ACTA OCEANOLOGICA SINICAJuly 2011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季顺迎1,王安良1,王宇新2,李海3*,岳前进1(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3.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收稿日期:2010 06 07;修订日期:2011 03 30。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5009;20110501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09 7)。
作者简介:季顺迎(1972 ),男,河北省武邑县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离散介质力学及工程应用研究。
E m ail:jis y@ *通信作者:李海(1971 ),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海冰数值模式研究。
E m ail :lihai @摘要: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
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动和分布特性,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对海冰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密集度三个参数的提取进行了算法开发和软件研制。
在2009-2010年采用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对渤海辽东湾JZ20 2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参数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获得了翔实可靠的海冰厚度、密集度和冰速等海冰监测资料。
现场监测应用表明,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具有操作性强、精确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
该监测技术进一步完善后可广泛应用于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成为海冰业务化现场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海冰;现场监测;数字图像技术;冰厚;海冰密集度;冰速中图分类号:P731.15;T P31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3 4193(2011)04 0079 091引言我国系统的海冰监测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并相继发展了沿岸台站测量、沿岸冰调查、破冰船海冰调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平台定点观测等观测手段[1-5]。
在以上海冰监测方法中,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定点现场监测具有连续性强、观测精度高的优点[6-7]。
它在冰区油气开发中,作为采油设备安全运行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海冰监测工作,特别是从90年代对冰情相对严重的辽东湾油气开发以来,海冰定点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1]。
在辽东湾JZ20 2油气田进行的海冰现场监测开展的最早,监测内容也最全面。
它一方面通过对海洋平台结构和上部油气管线的冰激振动、冰荷载进行现场测量,研究冰区海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冰振控制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对海冰参数、气象和水文要素的同步监测,对影响海冰生消的热力和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海冰的热力和动力模式[7-8]。
在海冰现场监测中,海冰厚度、密集度和速度是三个最重要的海冰参数。
目前冰厚的测量技术主要包括船基雷达、仰式声纳、电磁感应、数字图像测量等[9-12]。
区别于极区固定冰,渤海海冰具有流动性强、厚度小的特点,不宜在冰面上进行接触式测量。
在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厚度监测中,图像监测技术、雷达冰厚测量和仰视声纳技术相继发展起来[3-6]。
海冰厚度的图像监测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操作方便的优点,一直是油气作业区的主要监测手段。
在极区人们开展了卫星遥感数据的密集度信息提取,监测面积大,精度也相对较高[13-15],而对于诸如渤海这样的局部小海域,由于卫星遥感方式的时间间隔大、空间分辨率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海冰密集度监测存在较大误差。
目前在渤海海冰监测中,对密集度的现场监测开展较少,主要通过目测的方式进行,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主观性。
最近在极区破冰船调查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海冰密集度监测已得到了初步应用[16-18]。
对海冰速度一般采用航海雷达、浮标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测[3-4]。
在渤海油气作业区开展的航海雷达监测曾获得较理想的海冰漂移速度,但由于在海冰的跟踪识别中需要人工参与,工作量大,不能进行全冰期连续监测。
浮标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具有成本高或连续性弱的缺点。
在油气作业区进行连续、精确的海冰厚度、密集度和冰速测量需要开发新的监测技术。
近年来数字图像技术已初步应用于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厚度监测[6,18-19]。
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定点监测以海洋平台为依托点,通过视频和数字图像采集可以对整个冰期内的海冰图像信息进行连续监测。
通过发展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对海冰图像资料进行实时同步分析,进而识别出海冰的厚度、密集度和冰速等重点关注信息。
本文采用OpenCV 和C#语言,对海冰监测图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研制了海冰现场监测的软件系统,并在冰情严重的2009-2010年度对辽东湾JZ20 2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参数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获得了翔实的海冰资料,为冰害预警和防护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
2海冰数字图像监测技术及软件开发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海冰监测图像的特点,采用图像射影矫正、图像识别与匹配等方法,对海冰的厚度、密集度和冰速等参数进行信息提取,从而确定相应的海冰监测数据。
2.1海冰厚度的图像监测技术海冰厚度测量的过程基本分为3部分:(1)视频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标定;(2)视频图像的采集与数字化处理;(3)冰厚数据的提取与分析。
当海冰与平台桩腿上的正倒锥体作用时会发生弯曲破坏,在破碎后冰块翻转而清晰地显示出冰厚截面。
将采集到的海冰破碎过程图像经射影校正以后,提取海冰边缘点,并由此推算海冰厚度所对应的图像像素点。
图像中像素点对应的长度通过锥体结构的特征尺寸进行标定[6,17]。
图1为海冰厚度测量示意图。
通过选取特征长度A B ,即锥孔直径D ,对图像进行标定,然后对破碎后的海冰厚度t i 进行选取测试。
根据锥孔直径与冰厚的比例关系,可确定海冰的实际厚度,即t i =Dr ir D,(1)式中,D 为锥孔直径;r i 为冰厚像素长度;r D 为锥孔直径的像素长度。
一般选取3个以上的测量对象以求平均厚度,减小测量误差。
以图1为例,三个不同冰块截面的厚度分别为13.2,13.7,13.9cm,其均值为13.6cm 。
冰厚测量的本质就是测量距离,这种方法具有稳定性高、操作性强的优点。
图1 海冰厚度的标定与测量示意图海冰厚度的测量误差一般取决于图像分辨率和分析技术,但在海冰现场观测中受光线、天气、观测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
为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在安装CCD 时充分考虑对正倒锥体和冰厚截面进行垂直观测,同时选择测量的冰截面应该尽可能的靠近锥孔,使冰截面与锥孔处于相同的水平面,最后要多次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减小误差。
2.2海冰密集度图像监测技术海冰密集度可通过对观测海域内的海冰数字图像进行处理确定,主要包括图像的射影校正和参数识别两部分工作。
当从海洋平台上对海冰进行图像或视频拍摄时,图像因拍摄角度会存在一定的射影失真,需要对射影进行校正。
海冰密集度的图像识别主要是通过图像分割方法对海水和海冰所占比例来进行的。
本文采用最大类别方差法对海冰图像中的海冰和海水进行分割。
确定海冰密集度的关键问题是将目标(海冰)从背景(海水)中识别提取出来。
本文选用全局阈值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
首先用同态滤波方法80海洋学报 33卷增强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通过形态学方法对边缘图像进行修整。
在得到海水与海冰的二值图像后,乘以射影矫正矩阵,计算其中白色像素区域占整个区域的百分比,便可得到海冰密集度。
当海冰受光照、阴影、天气等因素影响时,冰和水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晰,这时简单的全局阈值方法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为此,本文采用自适应阈值方法,并作了如下三方面的改进,即对图像进行压缩以减小计算量、对灰度进行均衡化以增强图像对比度、估算最优阈值范围以简化分割算法[20]。
假设阈值t 将具有L 级灰度的图像分割为两类:C 0 [0,t]和C 1 [t +1,L -1]。
对图像直方图归一化之后得到灰度为i 的像素分布概率为P i =n iN P i 0, L-1i=0P i =1,(2)式中,N 为图像总像素数;n i 为图像中灰度为i 的像素数。
C 0和C 1出现的概率及均值分别为w 0=P r(C 0)=ti=0Pi=w (t),(3)w 1=P r (C 1)= L-1i=t+1Pi=1-w (t).(4)根据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C 0和C 1类的类间方差为2B =w 0(u 0-u T )2+w 1(u 1+u T )2=w 0w 1(u 1-u 0)2,(5)式中,u T = L-1i=0iP i ;u 0ti=0iP iw 0=u(t)w (t);u 1= L-1i=t+1iP iw 1=u T -u(t)1-w (t)。
由此,使最佳阈值t *有类间的最大方差,即t *=ar g max 0 t L -12B 。
以上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简单,稳定性强,并方便程序进行批量图像处理。
这里以2010年1月1日13:30在JZ20 2海域采集的海冰图像为例(如图2a),进行二值化后对海冰和海水进行分割(图2b),由此得到海冰的密集度为86.1%。
这里对不同密集度下的海冰图像进行了处理,得到的海冰密集度见图3。
图2 海冰图像及密集度提取的二值图(密集度测量值为86.1%)针对海冰图像中存在海平面干扰的现象(见图3c),在海冰密集度识别中增加了海平面提取功能。
通过定义海天交界线,将图像上部的天空删除,仅对海天交界线以下的海冰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将天空误判为海冰的问题。
以上结果表明,海冰密集度识别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海冰的实际情况。
在海冰密集度参数提取的数字图像处理中,图像分辨率、阈值的选取和计算精度等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对监测结果产生误差。
此外,摄像机的位置和姿态也是造成计算误差的主要因素。
本文主要是通过图像变形修正技术来降低现场观测中拍摄角度产生的误差[17],利用高像素值的摄像机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并为合理的选择阀值提供保障。
2.3海冰速度的图像监测技术海冰流速和流向的计算,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时刻海冰图像中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来实现。
在采集的视频中,提取相同时间间隔的多帧海冰图像,并通过相邻帧图像间特征点的对比来确定海冰的速度。
特征点是指位于图像中不同高度区域交界处的像素点,一般使用角点特征以减少计算量,提高匹配速度。
针对海冰速度的图像监测特点,本文采用H ar814期 季顺迎等: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r is算法对海冰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