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线形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9-3-4 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9-3-4 平面设计

3.5.2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衔接
1.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与过渡应协调匀顺。平曲线的半径及其设计 使用长度应与邻近的直线长度相适应。 长直线容易导致高速行车,所以,长直线的尽端应避免使用小 半径的曲线,当直线长度 L > 500m 时,宜有R≥500m ;而较短 的直线与小半径的平曲线连在一起,频繁转弯,造成驾驶员操 作 紧 张 , 此 时 的 曲 线 不 宜 太 小 , 当 L≤500m 时 , 宜 有 R≥L (m)。 2.曲线与曲线的组合
2
2
q2
Th 2 R2 tan
2
2

LS 2 2
LS 2 2(Th 2 R2 tan
2
2
)
15.3250 ) 151 .09 2
LS 2 2(212 .06 1000 tan
则计算得,T2= 212.17m >212.06 取Ls2=151.09-2×0.11=150.88 计算得, T2=212.07m
2 3 Ls1 Ls1 Ls1 Ls1 p1 , q1 , 1 2 24R 2 2R 240R
2 3 Ls2 Ls2 Ls2 Ls2 p2 , q2 , 2 24R 2 2R 240R 2
缓和曲线参数:A12 = RLs1,A22 = RLs2
缓和曲线参数:A12 = RLs1,A22 = RLs2
则经计算得,T1=195.48m < 407.54/2=203.77m T2=407.54-T1=407.54-195.48=212.06 m 按1:1:1试算Ls2: Ls2=αR/2=15°32′50″×π/180×1000/2=135.68 计算切线长T2得,T2=204.45m

道路勘测设计 2

道路勘测设计 2
(4)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 时,方可采用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 (5)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
第四节
缓和曲线的设置:
缓和曲线
一种曲率连续变 化的曲线。
1. 直线(曲率=0)与圆曲线(曲率=C)之间
2.半径相差较大的圆曲线(曲率=C1和C2)之间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

路线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 在该点横断面。

路线设计: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 作。



路线平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横断面设计
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 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2. 平面线形要素构成——(三要素) 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 汽车行驶轨迹线 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 曲率为0——直线 1.角度为零: 曲率为常数——圆曲线 2.角度为常数: 曲率为变数——缓和曲线 3.角度为变数:

离心力
Y
Gv 2 F gR
Y X
X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受到的平行与路面方向的
横向力X:
X F cos G sin
X F G ih
v2 G v2 X Gih G gR ih gR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受到得法向作用力Y为:
β0 β0 Ls R

vd C kω
C l r
rl=C
说明: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 常数,---回旋线性质。
二、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一)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我国《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2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2

2.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技术标准
二、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确定原理: 1、从控制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考虑
2、从控制方向盘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从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考虑
为方便驾驶员操作,我国将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定为3s, 则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 Vt V
L S min 3 .6 1 .2
(一)单曲线:一个或多个交点处设一个曲线 1、简单型 2、基本型 3、凸形
三、路线设计中所采用的线形组合:
(一)单曲线: 1、简单型:直线-圆曲线-直线
适用:当实地地形和地物等条件
所选择的平曲线半径大于 《标准》所规定的不设超 高的平曲线半径时使用
曲率
三、路线设计中所采用的线形组合:
(一)单曲线: 2、基本型: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2.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技术标准
二、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一)《规范》上对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规定: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回旋线最小长度(m)
120 100
100 85
80 70
60 50
40 35
30 25
20 20
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为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 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增大而增长
(二)复曲线:两个或多个交点处设两个或多个曲线并对接
4、复合型曲线
5、 C形曲线
6、 S形
反向复曲线
三、路线设计中所采用的线形组合:
(二)复曲线: 1、简单型复曲线(圆曲线直接相连的组合):
直线-圆曲线(R1)-圆曲线(R2)-直线
适用:当两个不同方向偏角的相 邻交点间根据实际地形、地物等 条件所选择的曲线半径均大于 《标准》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曲线 半径,且由此计算的两相邻圆曲 线半径之比在1.5以内时应设置 此种形式 曲率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精选课件
二、直线的运用 1. 宜采用直线线形的路段: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 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 条为主的地区; (3)长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精选课件
2. 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 坡更易导致高速度。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 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精选课件
圆曲线几何元素为:
α T Rtg
2 L π αR
180 α
E R(sec 1) 2
J 2T L
精选课件
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计算基点为交点里程桩号,记为JD, ZY=JD-T YZ=ZY+L QZ=ZY+L/2 JD=QZ+J/2
精选课件
二、圆曲线半径
(一)计算公式与因素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精选课件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弹性的轮 胎会产生横向变形,使轮胎的中间平面与轮迹前进 方向形成一个横向偏移角。
精选课件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横向力系数μ 燃料消耗(%) 轮胎磨损(%)
0
100
100
0.05
105
160
精选课件
(二)最小半径的计算
《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是汽车在曲线部 分能安全而又顺适的行驶的条件而确定的。
最小平曲线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 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 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并使乘车人感觉良好的曲线 半径值。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 计
3.1 概述 3.1.1 路线
(1)路线
(2)路线的平面
(3)路线的纵断面
(4)路线的横断面
图3-1 公路的平面、纵断面示意图
3.1.2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汽车行驶轨迹
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 轨迹连续圆滑,即在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点。
3-2 不连续的路线
120
100 80
60
40
30
20
0.10
0.12 0.13 0.15 0.15 0.16 0.17
6
6
6
6
6
6
6
8
8
8
8
8
8
8
10
10
10
10
10
10
10
2)一般最小半径
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值。
表3-5 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的横向力系数和超高值
3)道路两侧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4)长直线下坡方向尽头的平曲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5 道路图片
(3) 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
3-6 同向曲线
3-7 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
80 400 250 2500 3350
60 200 125 1500 1900
40 30 20 100 65 30 60 30 15 600 350 150 800 450 200
表3-8 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设超高推荐半径/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学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道路与桥梁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1道路平面设计................................................... 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1线形设计....................................................2路线方案确定..............................................2选线步骤与方法.............................................2路线的方案比选..............................3路线方案的试算.......................................3方案比选.......................................5被选方案精确计算........................................5方位角的计算............................................... 5平曲线要素计算....................................6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7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82纵断面设计.............................................10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0最大纵坡......................................... 10最小纵坡..........................................10坡长....................................................10合成坡度............................................. 11竖曲线半径及长度......................................... 11纵断面设计注意问................................... 12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 13纵断面设计步骤................................... 14高程计算................................................. 14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15坡度计算.......................................... 15公路竖曲线要素计算.................................. 15 计算高程.................................. 173 横断面设计................................ 18路幅构成................................ 18加宽计算................................ 18超高计算................................ 19横断面地面线绘制................................ 21视距验算............. (21)填挖面积计算............................22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 22结束语....................................................... 23参考文献.................................................24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线形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长度等.确定过程中:应保证平面线形连续顺适,保持各平面线形指标的协调、均衡,而且要与地形相适应和满足车辆行驶舒适的要求.1路线的交点主要确定路线的具体走向位置,因此其位置的确定非常重要,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比较方案进行比选,保证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工程量小.2曲线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首先在满足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的前提下,初步拟定其长度,然后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可以根据切线公式或外距公式反算:()tan2T R p q α=+⨯+()2E R p SecR α=+⨯-在确定s L R 、以后就计算各曲线要素,推算各主点里程及交点的里程桩号.最后由平面设计的成果可以得到直线曲线及转交表.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4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直线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平面线性,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考虑使用,该地区的新建三级公路,所经区域为平原区,本设计在平原区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争取较好的线形为目的,同时注意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V ,即360米;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V ,即120米. 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有: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所占比例较大.在设计路线中间地段,路线多弯,曲线所占比例较大.路线与地形相适应,既是美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三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2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计算行车速度越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越应周全.本路线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在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平面线形与纵断面设计相适应,尽量做到了“平包竖”.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各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在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本设计中未曾出现长直线以及高低标准的过渡.4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连续急弯的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在设计中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的直线或回旋线.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该级公路对其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最好有大于3s的行程.当条件受限制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此时圆曲线长度为0.路线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这种倾向转角越小越显着,以致造成驾驶者枉作减速转弯的操作.一般认为, ≤7°应属小转角弯道.在本设计中平曲线长度都已符合规范规定,也不存在小偏角问题.线形设计路线的平面设计所确定的几何元素以设计行车速度为主要依据.本路段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为了实现行连续、协调,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比尽量在1:1:1~1:2:1之间.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45米.所选设计路线共有2个交点,为提高公路使用性能,在圆曲线半径的选择过程中尽量选取较大的半径.当地形限制较严时方可采用极限.本设计中偏角均大于7°,不存在小偏角问题.路线方案确定选线步骤与方法(1)全面布局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工作通常是在小比例尺1:~1:10万地形图上从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来.(2) 逐段安排加密控制点:是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路线布局一般应该在1:1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具体定线:有了上述路线轮廓即可进行具体定线,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基本完成. 路线的方案比选道路做为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性构造物.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但影响选线的因素有很多, 这些因素有的互相矛盾, 有的又相互制约, 各因素在不同的场合重要程度也不相同, 不可能一次就找出 理想方案来,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反复比选来确定最佳路线.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是最根本的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应有作用. 路线方案的试算 方案I :初估算圆曲线要素值:1JD : 29a250Rm 55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27.492qm切线长: ()tan92.2702T R p q缓和曲线角 :180 6.312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181.435180o SR L l m缓和曲线:圆曲线=55:=1:满足要求 2JD : 60a150Rm 6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29.96qm切线长: ()tan2T R p q缓和曲线角 :18011.460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7.026180o SR L L m缓和曲线:圆曲线=60:=1:校核1JD 与2JD 之间的直线距离:300-T 1-T 2=>80满足要求 方案I 路线总长为:1388m 路线延长系数: 方案II :初估算圆曲线要素值1JD : 81a120Rm 7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4.900q m切线长: 缓和曲线角 :18016.723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9.561180o SR Ll m2JD : 75a120Rm 7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34.900qm切线长:缓和曲线角 : 18016.732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07.000180o SR Ll m缓和曲线:圆曲线=70:87=1:满足校核JD1与JD2之间距离D=390-T 1-T 2=满足要求方案II 路线总长:1546m 路线延长系数: 方案比选如表表方案指标比较表由表中可见方案I 优于方案II,因此最终选择方案I. 被选方案精确计算 方位角的计算 对于方案一起点 A 坐标: NX=7384 EY=7440 1JD 坐标: NX=6830 EY=7725 2JD 坐标: NX=6660 EY=7974终点B 坐标: NX=6200 EY=7933 象限角2121arctanarctanY Y DY DXX X A ~1JD :象限角127.2第二象限 方位角1180152.2671JD ~2JD :象限角2arctan55.5DY DX第二象限 方位角 2180124.52JD ~B 段 象限角3arctan5.1DY DX第二象限 方位角 33180185.1转角12128.3平曲线要素计算 1JD 的计算R=250 LS=55m a= 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s 227.4892240R S l l q m切线长:缓和曲线角 :180 6.306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178.417180o SR L l超距 : 2 2.871D T LmJD2 的计算= 60.3 150R m 6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s 229.9602240R S l l q m切线长: 缓和曲线角 :18011.465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9.093180o SR L l m超距 : 218.007DTLm1JD 与2JD 之间的距离:D= 直线段的长度D-T 1-T 2=符合要求JD 1:缓和曲线:圆曲线=1: JD 2 ;缓和曲线:圆曲线=1: 符合要求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JD 1的桩号K0+ 校核:0623.0112D JDQZK校核无误.2JD 的计算 2JD 的桩号为K0+校核:0921.6382D JD QZK校核无误.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在缓和曲线上以ZH点为坐标系原点,建立坐标系XOY 在圆曲线上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最大纵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_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三级公路平原微丘区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7%.公路的纵坡不应小于%,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堑路段,采用平坡或小于%的纵坡时,其边沟应做纵向排水设计.纵坡的长度不应小于120米.当坡度为7%时,最大坡长为500米.表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在长路堑地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地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为满足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的纵坡,并做好纵、横断面的排水设计.坡长表最小坡长表不同纵坡最大坡长合成坡度在有平曲线的坡道上,最大坡度既不是纵坡方向,也不是横坡方向,而是两者组合成的流水线方向.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目的是尽可能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横向滑移和行车危险,保证车辆在弯道上安全而顺适的运行.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得超过10%.当路线的平面和纵坡设计基本完成后,应检查合成坡度,如果超过最大允许合成坡度时,可减小纵坡或加大平曲线半径以减小横坡,或者两方面同时减小.允许合成纵坡值见下表:表允许合成纵坡值竖曲线半径及长度表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表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纵断面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驼峰式”纵坡.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地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5拉坡时如受“控制点”或“经济点”制约,导致纵坡起伏过大,或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经调整仍难以解决时,可用纸上移线的方法修改原定纵坡线.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表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纵断面设计步骤:1准备工作: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2标注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3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反复比较各种可能的方案,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试坡线,将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4调整: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作横断面设计图,检查是否出现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等情况,若有问题应调整.6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要求取到%,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8计算各桩号处的填挖值:根据该桩号处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确定.高程计算直线段用50米整桩高程,曲线段用20米整桩高程根据地形图采用内差法计算,在厘米格坐标纸上,绘制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路线桩号,采用1:2000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地面高程,采用1:200的比例.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制出地面线,具体结果见表表桩号地面高程表桩号高程m 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K0+000+640+960 +100+++150+660+980 +200+680K1+000 +250+700+20 +300+++350+750+50 +400+800+100 +450++150 +500+820+200 ++840+250 +540+860+300 +560++350 +580+880+桩号高程m 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900 +600+912 +620+920++940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坡度计算: 坡度+=高差坡长竖曲线类型:当1n n i i +-为正值时,为凹型竖曲线;当1n n i i +-为负值时,为凸型竖曲线.由厘米坐标纸上,经过反复试坡、调坡, 根据土石方填挖大致平衡和道路设计规范中最小坡长等设计要求最后确定出变坡点: 变坡点1桩号:K0+250高程395m变坡点2桩号:K0+620 高程391m 变坡点3桩号:K0+920 高程395m 变坡点4桩号:K1+150 高程388m 坡度 i 1=%i 2=% i 3=% i 4=%公路竖曲线要素计算变坡点1:桩号K0+250,高程为395m,124.0%,1.1%i i ==-,竖曲线半径为R=20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凸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02L R m ω== 切线长 512LT m == 外距 20.6502T E m R== 变坡点2:桩号K0+620,高程为391m,121.1%, 1.3%i i =-=,竖曲线半径为R=58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凹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39.2L R m ω== 切线长 69.62LT m == 外距 20.4182T E m R== 变坡点3:桩号K0+920,高程为395m,121.3%,-3%i i ==,竖曲线半径为R=4500m 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凸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93.5L R m ω== 切线长 96.752LT m == 外距 21.042T E m R== 变坡点4:桩号K1+150,高程为388m,123%, 1.9%i i =-=,竖曲线半径为R=20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凹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98L R m ω== 切线长 492LT m == 外距 20.62T E m R== 计算设计高程由110()H H T X i =-- H=H 1±hH 1:任一点切线的高程 x :计算点到起点的距离 i 1:坡度H:任一点的设计高程 可得: 桩号K0+50处直线段 x=-149设计高程 10()H H T X i =--=387m其余各点见下表表 设计高程表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K0+000 +640 +960 +100 + + +150 +660 +980 +200+680K1+000+250+700+20+300+++350+750+50+400+800+100+450++150+500+820+200++840+250+540+860+300+560++350+580+880+++900+600+912+620+920++9403 横断面设计路幅构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_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三级公路,40km/h,选单幅双车道,车道宽度,行车道宽度,路拱横坡选%,路肩横坡选%,路肩宽度选,加宽计算对于第一平曲线 R=250 可得圆曲线上加宽值第二平曲线R=150 全加宽为加宽过渡段上 由公式 Xx L b b L=L X : 任一点距过渡段起点的距离 L: 加宽过渡段长度 b : 圆曲线上全加宽可得其余各桩号的加宽值见表表 加宽值超高计算对于第一平曲线2127h V i R=-μ =0.017% 因为h i < G i 故取h i = G i = %,对于第二平曲线2127h V i R=-μ = i max = 则取i h =超高计算公式在圆曲线上外缘h c ()j j j h b i b B i ++ 中线'c h 2j j h B b i i +内缘''c h ()j j j h b i b b i -+ 在过渡段上外缘h c ()()j j g j g j h cxb i i b i b B i L ⎡⎤-+++⎣⎦ 中线'c h 2j j g Bb i i +2j j h c B x b i i L +内缘''c h ()j j j x g b i b b i -+ ()j j j x h cxb i b b i L -+ 其各桩号的超高值见下表表超高计算表横断面地面线绘制 横断面地面线绘制:见附图. 地面控制点各点距离及高程见下表表地面控制点各点距离及高程视距验算由于两个平曲线都属于Ls <S <L.计算公式如下:平曲线1:R=250,Ls=55,L=,028.3α=,06.306β=,T S 40m =,会车视距为80m.b 0.75,0.8j x b ==计算得,h=小于L 阻 满足视距要求.平曲线2:R=150,Ls=60,L=,060.3α=,011.465β=,T S 40m =计算得,h=>L 阻 =. 需要对周围岩石边坡进行清除. 填挖面积计算采用积距法:i i F bh =12n bh bh F bh ++---+= 取b=测1:200的里厘米格图纸上每一小格代表ⅹ=㎡ 故查厘米格坐标纸小方格数可得: K0+000桩:w A =㎡K0+50桩:T A =㎡ 0.28w A = K0+100桩:17.6T A =㎡ K0+150桩:21.6T A =㎡ K0+200桩: 5.8T A =㎡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计算公式为: 其结果详见路基土石方表 结束语在道勘课程设计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到设计的完成,此时,回想起来真是既紧张又充实.课程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选定题目到收集资料,再进入设计计算过程,几乎应用了所学过的所有知识,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在忙乱与紧张中,一步一步的把以前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重新温习了一遍,b 0.75, 1.0j x b ==而且经验的累积也让我对所有所学专业的知识形成了系统的有逻辑性的认识,不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更为了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制图是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电子版采用计算机绘图,自己的CAD又没学过,这比手工绘图困难多了.好在已经有了课程设计的经验和老师不时的指导以及同学的互助,在大家的研究和自己的努力下,将困难逐个击破.自己明白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计算机绘图确实是又省时又省力,而且准确也清晰干净.通过绘图不但完成了设计任务,对所设计内容有了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使计算机应用日趋熟练,一举两得. 虽然中间有着不完美,但却是我自己不断地查阅资料、思考和动手的结果.三周的课程设计转瞬即过,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老师给予我关怀和指导,其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直深深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向着更好,更精准的目标前进.参考文献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5 孙家驷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七、叙述公路平面线形要素组合类型及设计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P61)答:公路平面线型要素的组合类型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C型和复合型等六种。

基本型是指平曲线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回旋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线型,设计时,为使线形协调,A值的选择最好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为1:1:1~1:2:1,并注意满足设置基本型曲线的几何条件:2β≤α。

S型是指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设计时S型曲线相邻两回旋线参数A1和A2值最好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

卵型是指两同向的平曲线,按直线—缓和曲线(A1)—圆曲线(R1)—缓和曲线(A)—圆曲线(R2)—缓和曲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线形。

设计时其两圆曲线的公共缓和曲线的参数A最好在R2/2≤A≤R2范围内(R2为小圆半径),两圆的半径之比以满足0.2~0.8为宜。

如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圆曲线而构成卵型,要求大圆能完全包住小圆。

凸型是指两段同向缓和曲线之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

凸型的回旋线最小参数及其连接点处的半径值,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

复合型是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

复合型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1:1.5为宜。

C型是指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

C型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两个回旋线的参数可相等也可不等。

八、叙述越岭线布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P156)答:越岭线布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

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布局时应综合处理。

1、垭口的选择应在基本符合路线走向的较大范围内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的位置、标高、地形地质条件和展线条件等。

垭口位置应定在高差小,接线顺,不需无效延长路线或稍微偏离路线方向,但接线顺的地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范本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范本

1.路线平面设计1.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

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①汽车驾驶员在操纵从容、旅客感觉舒适要求的平曲线最小长度,当设计车速为80km/h时,平曲线一般值取700m,最小值取140m。

②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

当路线转角α≤7°时称为小偏角。

设计计算时,当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4)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在平面线性设计中,应考虑纵断面设计的要求,与纵断面线形相协调。

(5)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当时速为80km/h时停车视距110m。

1.2、平面线形要素设计原则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三版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三版PPT课件

36
二、圆曲线半径
(一)计算公式与因素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X Fcα o G s α sin
Y
X
X F Gi h
Gv gR
2
Gi
h
G(
v2 gR
ih )
V2 127R
ih
.
37
当设超高时 :
R V2
127( ih )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
25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
sinα≈tgα=ih , cosα≈1 , 其 中 ih 称 为 横 向 超 高
坡度,
XFGhiG g2 R vGhiG(gv2R ih)
采用横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 重的横向力,即
X G
v2 gR
i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2 127R
ih
u越大,行车越. 不稳定
保证横向稳定性的条件:
μ h

R V2
127h(ih)
.
33
侧翻示例
.
34
第四节 圆曲线
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平曲线来实现路线方向的改变
一、圆曲线的特点
①圆曲线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易测设计算。
②对地形、地物、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③多占用车道宽。
④视距条件差(R小时)-路堑遮挡
.
35
.
▪ 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k ;
▪其中,是在t时间后方向
φ
盘转动的角度, =t ;
▪ 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

道路勘测设计__第二章_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__第二章_平面设计
地点向外倾覆的危险。 Y X
hg b
公路学院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横向滑移:汽车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沿横向力方 向的侧向滑移。
稳定条件:横向力大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 力。即:
X Y h G h
φh——横向附着系数


X G
h
R

V2
127 h

ih

利用此式可计算出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
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 ②当直线过短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
危害: 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造成驾驶操作失误,应尽
量避免。 解决办法:
因为是视觉上的判断错觉,最好的办法是在两同 向曲线间插入长的直线段,让驾驶员在前一个曲线 上看不到下一个曲线。
公路学院
《规范》规定: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
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 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对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规定,主要考虑 考虑到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操 作的方便。
公路学院
《规范》规定: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
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 倍为宜。
l 2V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平面设计)
内容提要
• 汽车行驶轨迹特性与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 • 直线的特点和运用、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 圆曲线的特点、半径大小及其长度 。 • 缓和曲线的性质、形式及最小长度和参数 。 •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和线形要素组合类型 。
公路学院
第一节 概 述
一、路线的相关概念
《标准》中计算一般最小半径时:

道路勘测设计线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线形设计
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 短适当、平面与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 济、平衡。
(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设计时极限值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 纵坡缓些为好,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 坡不应低于0.3%~0.5%;但在山区道路的设计 中,应避免过分追求平缓的纵坡,使工程量和工程 投资增大,影响区域自然环境。 纵坡也不宜过陡,应避免为节省工程量,采用 较长的陡坡或采用不合理的陡坡与缓坡组合而影响 行车安全。 纵坡值的确定应从三方面分析: (1)工程和环境 (2)道路通行能力 (3)车辆行驶速度
(三)隧道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1、隧道部分路线的纵坡:隧道内纵坡不应大 于3%,但短于100m的隧道不受此限;最小纵坡 不宜小于0.3%。隧道内纵坡可设置成单向坡,地 下水发育、特长和长隧道可用人字坡。紧接隧道 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其长度不 宜小于3s行程。
(四)平面交叉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制处方可采用凸型。
5、 复合型
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 的线形。
要求:复合型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 1:1.5为宜。
适用条件:除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外,复合型仅在 受地形或其它特殊原因限制时使用。
6、 C型
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即连接处曲 率为0,半径为∞)的组合线形。
总要求:对设计速度V≥60km/h的道路,必须
重视平、纵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 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设计速度 愈高,线形设计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对设计速度 V≤40km/h的道路,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 确运用线形要素指标,在条件允许时力求做到各种 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 合。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使路线既不片面求直而占用大片良田,也不片面强调不占用农田而使
路线弯曲过多,造成行车条件恶化;
• 3)路线穿越城镇居民区时,要做到靠城不进城,利民不扰民;
• 4)平原区河渠湖泊较多,桥涵工程量大,路线在跨越水道时,无论在平
面还是纵断面上都要尽可能不破坏路线的平顺性.
• (2)山岭区选线.山岭地区,山高谷低,地形较为复杂,同时,地质、气候、
• 与上述三种状态对应的行驶轨迹线为: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曲
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曲率为变数的线形———缓和曲线.因
此,构成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是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如
图1-1所示.
• 平面线形各要素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充分考虑沿线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到该直则直,该曲则曲,设计的平、纵面线形舒顺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道路平面线形与定线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设计规范»)
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
单调的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 2)直线的最小长度.直线也不能过短,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
• ①垭口选择.垭口是决定越岭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在符合路线总方向
的前提下,应综合地质气候、地形等条件,从可能通过的垭口中,选择标
高较低和两侧利于展线的垭口;对于垭口虽高但山体薄窄的分水岭,采用过岭隧道方案有可能成为最合适的 Nhomakorabea岭方案.
• ②过岭标高.过岭标高应结合路线等级、地质情况、两侧山坡展线方
案和过岭方式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通常高等级公路采用
• (4)进行沿线桥梁、道口、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和照明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合同法之外,民商法中有关保险关系的规定。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一、包装概念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 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3)箱包装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 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 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差,不能 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 在桶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 容易,对环境无影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 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 点。
包装对物品具有,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的三大特点, 以及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的四大功能。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道路勘测设计》
一、道路线形的表达方式:
• (二)数学表达方式:空间三维实 体
z axn bym c
2020/4/28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保险法概述
《道路勘测设计》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 一、保险法的概念 • 广义的保险法是指以保险为对象的一切法规的总
称,包括保险公法和保险私法。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50 400 200 100
40 300 150 70
30 150 85 40
20 70 40 20
2.圆曲线
(4)平曲线最小长度
平曲线:道路上除直线外的部分,分为有缓和曲线的和 没有缓和曲线的两种。 应大于2ls (2倍缓和曲线长)。 应大于6s行程。 平曲线中的圆曲线和每一个缓和曲线都应大于3s行程。 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都给出了各级道路在不同的 设计速度下的平曲线、圆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缓和 曲线长度。 城市道路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
积分得
l A
2
ρ · 2 l=A
dl
A l
2
d
Y
l
2 2 A l
——缓和曲线上任意 一点的偏角

A 2

2
A 2
dx

cos d
x A 2 (1
cos d
dl
10
2


4
216
4
④ 符合视觉要求—— l
R 9
~ R
选取原则: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部 分长度大致相同,各占1/3。
3.缓和曲线
(6)不设缓和曲线的条件
①小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
②复曲线中小圆半径临界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小圆曲线设置最小长度缓和曲线,且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 超过0.10m; 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1.5; 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2。 ③ 《标准》规定,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 。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2、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要素组合而成。

3、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

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极限最小半径__、_一般最小半径___和_不设超高最小半径___三种。

5、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路堤;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半填半挖__;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路堑。

6、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9s~15s 的行程来作规定。

7、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8、停车视距应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距离。

9、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__路肩边缘(有超高、加宽则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 的设计标高。

10、填方=本桩利用+ 填缺;挖方=本桩利用+ 挖余。

11、公路定线有全面布局定线、逐段安排定线和具体定线定线三种方法。

12、放坡时一般采用平均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设计坡度。

13、相交路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14、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管理、创建立体交叉。

15、当来向不同而汇驶同一方向(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小于 45。

),两车可能发生挤撞,这些地点称交织点。

16、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 6v行车距离。

17、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匀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 4%时,可设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 3.5m 。

19、横断面一般是指路面、路基与地面线所围成的面。

20、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四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四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四91.改善汽车的动力性能改善汽车的动力性能通常是汽车设计者的任务。

对于公路设计者来说,研究汽车的动力性能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公路上行驶的主要车型的动力性能,并使所设计的公路更有利于汽车动力性能的发挥,也为一些公路技术标准的制定(如最大纵坡、合成纵坡、坡长限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92.汽车行驶稳定性汽车行驶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虽然受到外部因素作用,但仍能保持或者很快自行恢复行驶状态及方向,不至于发生因丧失控制而产生侧滑、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分析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对于合理地设计汽车结构尺寸,正确地设计道路,确保行车安全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3.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因素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汽车本身的结构参数、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及公路环境等外界因素。

从不同方向上来看,汽车行驶稳定性包括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两部分。

从丧失稳定性的方式来看,汽车行驶稳定性包括滑动稳定性和倾覆稳定性两部分。

94.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汽车行驶过程中随着运动状态的改变,作用在前后轮的方向反作用力也有相应的变化。

当汽车在某一运动状态下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为零时,则汽车将前轴车轮离地而导致纵向倾覆。

当汽车上坡时由重力产生的下滑力大于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时,汽车将丧失行驶的可能,出现纵向倒溜。

以上两种情况均为汽车的纵向失稳,导致汽车的纵向倾覆或倒溜。

95.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纵向受力分析汽车平移质量的惯性阻力、坡度阻力Fi及汽车重力垂直于路面的分力Gcosα作用在汽车的重心Cg上。

加速阻力Fj1的作用方向在汽车加速行驶时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减速行驶时,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同。

空气阻力Fw可视为作用在汽车正面风压重心的几种力。

回转惯性力矩Mj1、Mj2的作用方向在汽车加速行驶时与车轮的回转方向相反,反之则相同。

此外,作用在汽车上的力还有路面对汽车的反作用力,汽车车轮上的法向反作用力Z1及Z2与接触面垂直并通过车轮中心;滚动阻力矩Mf1及Mf2,其作用方向与车轮回转方向相反,由前所述可知滚动阻力矩值为Mf1=Z1frk,Mf2=Z2frk96.纵向倾覆当汽车的前轮方向反作用力Z1为零时,汽车的前轮将离地而导致纵向倾覆,此时的道路坡度角即为汽车不发生纵向倾覆的纵向极限坡度角α0。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勘测设计问答题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勘测设计问答题

第一篇道路勘测设计1.何谓路线?什么是路线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什么是路线设计?答:我们平时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意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在平、纵、横三维立体上各部位尺寸的工作。

2.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是什么?分别有何作用?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

我们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在平原区,直线作为主要线形是适宜的,它具有汽车在行驶中视觉最好,距离最短,运营经济,行车舒适,线形容易选定等特点,但过长的直线又容易引起驾驶员的单调疲劳,超速行驶,对跟车距离估计不足而导致交通事故。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主要原素之一,采用平缓而适当的圆曲线即可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又可以美化线形。

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在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为缓和汽车的行驶,符合汽车行驶轨迹,采用曲率不断变化的缓和曲线是较为合理的。

3.在平面线形中,基本线形与汽车的行驶状态是如何相对应的?答:在平面线形中,基本线形是和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对应的,具有如下的几何性质:(1)直线:曲率为零,汽车车身轴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的夹角为零。

(2)圆曲线:曲率为不为零的常数,汽车车身轴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的夹角为固定值。

(3)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汽车车身轴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的夹角为变数。

4.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中使用很广泛直线,为什么过长的直线并不好?答:一般在定线时,只要地势平坦,无大的地物障碍,定线人员首先考虑使用直线通过。

但过长的直线并不好,直线线形大多难于和地形相协调,若长度运用不当,不仅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也不便达到线形自身的协调。

另外过长的直线也容易使驾驶员感到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于是产生尽快驶出直线的急躁情绪,超速行驶,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5.直线在道路设计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一般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直线?答:直线在道路设计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使用直线:(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段或山间的开阔谷地.(2)市镇及其近郊或是规划方正的农耕区以直线线形为主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C x
三次抛物线上各点的直 角坐标方程式:
x=l
y x3 6C
双纽线方程式:
rC a
双纽线的极角为45°时, 曲线半径最小。此后半径 增大至原点,全程转角达 到270°。
2020/6/27
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线形比较:
(1)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5°~6°)
时,几乎没有差别。
2.所有回旋线都几何相似 回旋线的形状是相似的,单位回旋线的性质
可以代表所有回旋线。
2020/6/27
三、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
(一)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1)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宜过大
汽车在缓和曲线行驶 由离心力产生的离
心加速度为a=v2/ρ,由缓和曲线起点到达缓和曲线
终点所用时间为t(s),这时候,汽车通过缓和曲线全场
2020/6/27
一、缓和曲线的性质、形式
方向盘转动角Ψ与前轮
转动角度Φ的关系:
Φ =KΨ 式中: Ψ=ω*t 汽车前轮转向角:
Φ=K ωt 其中:t为运行时间
轨迹曲率半径:
r
d tg
2020/6/27
Φ值很小,因此:
r
d tg
d
d kt
t
d kr
经过时间t行驶距离(弧长)为l:
l
vt(m) l
as---离心加速度平均变化率,m/s3; R---圆曲线半径,m。
我国公路计算规范 一般建议as≤0.6
Ls min
0.036
V3 R
as是检验缓和曲线缓和性的指标,称为缓和系数
2020/6/27
(2)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P61)
超高附加坡度(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外
侧路面边缘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和曲线最小程度为:
ls
v
•t
vt
3.6
v
1.2
式中:v---设计车速,(km/h); t---缓和曲线上行驶的时间,s。
(4)符合视觉条件要求 根据研究得出,缓和曲线最小转向角
β1=3°10′59″=0.0556rad,最大转向角 β由2= 282°lR 3 82A′R22 5,A22 ″ =R •0l.5得rad出:
为l,曲率半径ρ由0均匀的变化到R,离心加速度由0
均匀地增加到v2/R,由此得到离心加速度的增长率
为:
as=a/t=v2/Rt
2020/6/27
假设汽车等速行驶:
则: t=ls /v
as=v3/(Rls)
故: ls=v3 /(Ras)
将v(m/s)化为v(km/h)得:
ls=0.0214v3 /(Ras) 式中:v---设计车速;
vd kr
vd k
1
•r
C
vd k
,则l
C r
r •l
C
• l A2
说明: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 的乘积为一常数,这就是回旋线的性质。
2020/6/27
缓和曲线形式:
回旋线 三次抛物线 双纽线 n次抛物线 正弦形曲线
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
2020/6/27
三次抛物线方程式:
2020/6/27
二、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一)回旋线的基本方式
1.定义:回旋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
曲线
2.基本公式: r • l A2
A回旋线参数,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A 为长度量纲
3.特点:满足行驶轨迹三条特征的程度
2020/6/27
(二)回旋线性质
1.曲率按线形函数增大 A越大,曲率k越小,回旋线变化慢; A越小,曲率k越大,回旋线变化快.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 (1)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 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直线与 圆曲线间和大圆与小圆间均不设缓和曲线;
2020/6/27
(2)小圆半径大于表中所列临界曲线半径,且符 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大圆与小圆间不设缓和曲线:
①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缓和曲线长的 回旋线时,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 0.1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100 85 70 60 40 30 20
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100 85 70 60 40 30 20
2020/6/27
(二)不设缓和曲线的条件(省略)
1.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 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如果附加纵坡过大,会使行车左右明显摇摆,因
此应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控制。
Lc
Bi p
式中: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
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i ---为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为超高渐变率。
2020/6/27
(3)行驶时间不宜过短(P61)
我国将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程时间定为3s,则缓
(2)随着极角的增加,三次抛物线的长度比双纽线的长度增
加的较快,而双纽线的长度又比回旋线的长度增加得快些。
(3)回旋线的半径减小得最快,而三次抛物线则减小的最慢。
从保证汽车平顺过渡的角度看,三种曲线都可以作为缓和曲线。
(4)此外,也有使用n次(n≥3)抛物线、正弦形曲线、多
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但世界各国使用回旋曲线居多,我 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也是回旋线。
2020/6/27
A 2 2R 2
A R 2
当β=β1时,A R
2 * 0.0556
R ,l
3
A2 R
R
9
当β=β2时,A R 2 * 0.5 R ,l R
由上可以得出,为了使线形舒顺 协调,应满足:l=R/9~R
2020/6/27
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1)符合汽车转向时的行驶轨迹(车的轨迹) (2)使汽车离心力加速度逐渐变化(人得舒适性) (3)作为超高、加宽的缓和带(施工连续性) (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视觉效果)
通过曲率的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 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 度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力,乘客感觉 舒适;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减少行车振荡, 使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线形连 续光滑,构成美观与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
第四节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之一。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 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 连续变化的曲线。 《规范》规定:除四级公路外的其它各级公路 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另外,当圆曲线半径大于“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可省略缓和曲线。
2020/6/27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