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料理看日本国民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心理状态,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民族心态和性格特征,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历史、文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表现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
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
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
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
在集体内部,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找到安全感,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
这种对“集体”的认同,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
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
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
浅析日本的国民性格
浅析日本的国民性格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09级历史一班梁建波2009515671 【内容提要】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一直较为错综复杂,而近来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宪法和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一系列动作引起了世人的警惕,而在中国的统一问题上,台湾与台独等与日本的右翼势力遥相呼应,美日联合钳制中国等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
眼下国内的民族主义反日呼声明显高涨,是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交错累积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中日关系团队、坚韧和顽强拼搏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奋斗、积累和节俭意识擅长学习和模仿中国人向来以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来面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
这个和我们一衣带水却又似远隔重洋的国家与我们有着太深的渊源。
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岁月不曾抹去中国人往昔屈辱的回忆。
二十世纪伴随着贪婪残酷、掠夺成性的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强大和崛起的,是无情地蹂躏过中国的大江南北的日军铁蹄。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无人区、细菌战……一个个连绵的噩梦,是中国人民永世难忘的血泪家国的沦陷史和奋斗史。
当久经坎坷磨难的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独立自由的梦想,走上了中华民族民主富强的复兴之路时候,日本也在美国的支持下从二战惨败的废墟中迅速崛起,并借助有利的国际局势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
七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以宽阔的世界眼光,用博大的历史胸襟,立足于长远的民族发展,打开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门。
此后尽管也出现了许多波波折折的不和谐的杂音,但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双方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共同发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往来频繁,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那么一帆风顺。
中日之间的深刻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只不过是被经贸的快速发展暂时遮掩,一旦时机成熟,总要显现出来。
这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也不仅仅是两国在国际竞争中国家利益的博弈,还在于中日两国不同的国民性格所导致。
也就是说,尽管从甲午战争中日本就开始真正纳入中国人的视野,尽管我们了解西洋的很多书籍都从日本转译,尽管日本曾留下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蒋介石、郭沫若等一代名人奋斗的足迹,尽管连篇累牍的报刊书籍新闻杂志,都在时刻给予着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尽管日本很多企业的名字和产品大家都熟悉,但对于我们的这位东邻的国民性格,大多数人并不是那么透彻的了解。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
【关键词】 日本人;生活习惯;民族性
日本人说;“中国は近くて遠い国です(中国是既近又远的国家)。”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本,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日本人,一个时而友好时而敌视的民族,这是许多人对日本及日本人的看法。日本人自隋唐开始研究中国,继而研究欧洲上百年,才造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面对昔日远方来朝,今日成就显赫的国度,我们既不能稳坐汉唐辉煌的史书之上轻蔑其为蕞尔小国,更不能自贬身价、盲目哈日。研究一下日本近代能够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取长补短,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将会大有裨益。然而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际地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以在日本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来探讨日本这个民族的特性,为我们全面了解日本及日本人尽微薄之力。
二、日本文化背后的民族性
日本人和中国人同居东亚,黑头发黄皮肤,写着方块汉字,崇尚孔孟之道,貌似汉文化传承者,但其内涵则大相径庭。我们常常会对他们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可思议。真可谓又熟悉又陌生。
首先,从它的语言表达上就能充分地反映出这种矛盾性。众所周知,日本自古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国家。隋唐时期从中国思。比如:“中国は2001年にWTOに加入した(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很熟悉。但是,当你带着中国人的思维去和日本人打交道时,却会发现仅靠语言,沟通是那么艰难。比如,当你要拜托日本人办一件事时,他回答你“考えときます(我先考虑考虑)”。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你还在怀有50%的希望在等待结果时,他早已对此事画上了句号,那就是一种拒绝。而类似的委婉拒绝在日本却是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所推崇。另外,当日本人给你端来一杯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都会说“谢谢!”,表示谢意,可是日本人却会说“すみません(抱歉/不好意思)!”,好像是给对方造成多大的麻烦。
从寿司来看日本人的“和思想”
从寿司来看日本人的“和思想”作者:胡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0期摘 ;要:对于外国人来说,寿司是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提到日本,就会想到富士山,歌舞伎,动漫等具有日本风的东西。
事实上,寿司不仅美味,而且蕴含了日本人的“和思想”。
为什么这么说,从寿司的制作方法中我们就会明白。
把米铺在海苔上,在米上放入胡萝卜,蟹肉等食材,再把海苔卷起来,美味的寿司就做好了。
把各种食材卷在一起食用本来就体现了日本人的“和思想”。
通过寿司,我们能看到日本人追求自身和自然协调的“和思想”。
日本是一个被海洋包围的面积狭小的岛国。
因此,各种自然资源非常稀缺。
日本人若不能使自己和自然协调,就难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因此,可以说日本人的“和思想”是大和民族国民性的一种。
关键词:寿司;和思想;自然协调;生食作者简介:胡佳(1990-),女,汉族,四川成都市人,本科,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B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11.寿司的历史1.2寿司的起源寿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寿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世纪左右的东南亚。
为了获取珍贵的蛋白质,发明了一种把鱼肉放在盐渍的米饭中的保存方法。
把鱼肉放在盐渍的米饭里,由于米饭的自然发酵,能有效提高鱼肉的保存时间。
众所周知,日本人是一个喜爱米饭的民族。
米饭最初是借助发酵来达到储藏的目的。
到了江户时期,日本人独特的米饭逐渐演变为早期的寿司。
不用等待自然发酵,而在米饭中放入醋,鱼肉,蔬菜等食材,这种形态,与日本各地的特产紧密相连。
1.2寿司的语源寿司表记为汉字「鮨」、「鮓」、「寿司」、现代多用「寿司」,寿司亦作「鮨」,这个字首先出现于公元前3至4世纪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
」意指肉酱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搅碎的鱼肉叫鮨(qí,ㄑ-ˊ)。
寿司的另一写法「鮓」出现在五百多年后,公元2世纪中国汉朝的另一本辞典。
论日本饮食文化中折射出的日本的民族性格
论日本饮食文化中折射出的日本的民族性格【摘要】日本的饮食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民俗风情、民族性格、国家性质等方面上的差异,又使得日本逐渐发展了自身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大和民族;饮食文化;性格特点;交流合作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同中华民族发展史一样源远流长。
那么日本料理呢?中国对日本的饮食文化感觉,有一种一衣带水的同类感。
因此没有切身品尝过日本料理的人,大多都会认为日本料理只不过是中华料理的翻版,这是大错特错了。
早在平安时代,日本就已经形成了以寿司、天麸罗等为代表的独树一帜的大和饮食文化,并在世界美食中占据了牢不可撼的一席之地。
并且它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日本菜肴的最大特点说起日本菜肴的最大特点,必然是“生鲜淡养”这四个字。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气候温和湿润,附近有着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海产资源甚为丰富。
鉴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日本在饮食方面也逐渐倾向于鱼虾蟹贝。
“品生鲜海味,尝清淡美酒”,可谓是日本饮食的美趣。
另外,“生吃,少油”的饮食习惯也是日本料理的一大特色。
大和民族十分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生吃海鲜料理,再配以少许的日本特制酱油,不仅不影响海味的新鲜,反而使得肉质更加嫩滑鲜美。
这与中华料理截然不同,中国人偏好蒸炸煮炖,且餐桌上多是鸡鸭牛羊。
而日本的岛国特征,决定了其山地丘陵众多,不宜发展畜牧业,使得日本人很少食用猪肉牛羊。
这也是造成日本菜肴简单而清淡的主要原因。
那么从“主食海味”的料理特点中反映出日本人怎样的民族性格呢?答案很简单:“以和为贵”。
日本早年对儒家思想大规模学习,尤其是孔孟的“仁爱”的主张在许多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本民族视吃牛羊等大动物为不仁爱之举,因此大大减少了这类牲畜的食用。
那么,从“生鲜淡”三字又可看出什么呢?这三个字是日本料理的首要精神:生吃,鲜美,清淡。
简论日本国民性的特点
简论日本国民性的特点简论日本国民性的特点摘要:国民性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范围内比较普遍的、甚至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
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文化风土, 造就了日本人特有的国民性特征, 从而构成日本人与日本社会的复杂而矛盾的性格。
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 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很有必要。
关键词:日本国民性特点沉默模仿自然和谐集团主义等级制度国民性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范围内比较普遍的、甚至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
构成国民性主要特征的, 是规定人们行为方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
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很有必要。
1.崇尚沉默日本也被称作沉默的民族。
一千多年来,日本从未受到过外民族的侵入和征服,也没有发生过外民族大规模的移入。
本民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亲和感与凝聚力。
因此社会结构简单、人际关系单纯,人们的思想方法、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也大致相同。
在这种社会环境里生活的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相当熟悉,很多事情不多说大家也略知一二。
在日本,埋头苦干被视为一种美德,通常即使不用言语也可以做到对方明白,这就加深了对沉默的自信。
所以在日本,人们崇尚沉默而蔑视能言善辩。
日本人信奉沉默是金,并把它作为实际生活的一项行为准则,在国际社会日本人也希望用沉默来达到交际的目的,这在别的民族也是很少见的。
2.善于模仿日本人非常擅长模仿,模仿作为一种行动方式已经深深扎根于日本民众的思想中。
日本人采用的是先模仿后创新的模式。
纵观日本的发展,每一次模仿与创新其实都是一次很好的吸收与消化的过程。
日本人很注重现实利益,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这种实用主义使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中表现为取自己所需,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这点。
如日本文字的创立、对儒家文化的政治伦理的吸收以及外来宗教的选择性吸收和内化。
日本人通过模仿、选择、融合,并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一种内化的融合文化。
ことわざから见た日本人の国民性の特色——鱼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中心に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ことわざから見た日本人の国民性の特色——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中心に姓名:武青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太阳舜20100601要 旨言語は文化の礎石で、ある民族の文化を反映している。
その中、ことわざはある民族が長期にわたって、民衆の生活経験によって発展してきた知恵の結晶である。
それに、海に囲まれている島国の日本には、海産物が豊かである。
日本人は魚に特殊な感情を持って、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が多い。
国民性は人々の社会現象や行動様式に対する見方である。
ある民族の精神状態の参照としてのことわざは、ある側面からこの民族の国民性が窺われる。
独特な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通して、日本民族の国民性の特色を見出せる。
これは日本人や日本文化をもっと深く理解することに役に立つと思う。
よって、本論文の構成は次の通りである。
「はじめに」を含めて、本論は五つの部分に分けている。
「はじめに」の部分においては、簡単に問題の動機を紹介して、研究の目的と意義、先行研究と本稿の新しい視点と難点を述べる。
第一章ではことわざの定義、役割を重点として論述した。
第二章では集まった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分類して、主に語源、形式と中身という三つの方面から日本語の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の特徴を掲示してみた。
形式において、文語形、韻律、省略形と比喩という四つの方面から検討してみた。
次に、第三章は、第二章に対して、日本人の融合性、パターン化、以心伝心、繊細さという国民性を考察してみた。
また、日本と海を隔てて向かい合うわが国への参考すべきことも引き出した。
第四章は日本人の国民性の基層としての海洋性を探究してみた。
この部分は以上の分析を踏まえて、主に日本人の海洋性の形成する原因や影響や海洋性から考えたものなどの内容を分析してみた。
これは国際化の環境で、日本民族をもっと十分に理解して、国民性格を探究する必要があると思う。
キーワードことわざ 魚 日本人 国民性AbstractThe language is the cornerstone of culture , reflecting the culture of a nation .Among them ,the proverb is the product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is also a summary of the long-life experience and wisdom .Japan ,an island nation surrounded by the sea ,is rich in seafood .Japanese has a special feeling and the proverbs about fish is also very rich .National character is the views and opinions that people show about social phenomena and action .As a national reference of mental state , from one aspect ,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reflects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is nation .Through the unique fish proverb , you can see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 which will play a role in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Japanese and Japanese culture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is as follows :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 The part of introdution mainly described the motive of the topic of thesis ,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 prior studies and the new perspective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thesis .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role of proverbs . The second chapter classifies the collected fish proverbs , mainly from language sources , form and content aspects , to do researches in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apanese proverb about the fish . It examines the form mainly from the classical form , thythm , ellipsis and metaphers . Corresponding with the second chapter ,Chapter III stud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Japanese ,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 modeling and heart to heart . Chapter IV explores the ocean based on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Japanese , this part is based on the foregoing analysis, mainly introduces the Japanese maritime causes .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 in order to more fully understand the Japanese people to explore the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is necessary .Keywords proverb fish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はじめにはじめに1.研究の動機言語と文化は相互依存して、お互いに影響し合う。
日本的国民性格
变态的两个极端:谦虚乐学、模仿会学、勤奋好学和唯利是图(集体主义,教会徒弟杀死师父,为了获得帮助,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为天皇而战和剖腹自杀(为天皇而死);谦虚谨慎和推卸责任(企业里的不作为,没有道德良知,二战不认罪,我的日立硬盘);天真浪漫而又残忍暴力(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被右翼军国主义洗脑后嗜杀成性,犹如恐怖分子);坚贞隐忍而又仇恨满腹(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圣战天皇,积累力量报仇雪恨,伺机一雪前耻)。
虽然不能沉浸在过去的悲伤记忆中,但是绝不能忘记过去曾经犯下的错误,不是要给心理负担牢记历史,绝不能回到过去的老路。
变态的两个极端,彬彬有礼九十度鞠躬和剖腹自杀;谦虚谨慎和奸淫掳掠;中日应该摒弃前嫌,学法德和解。
我想亚洲几强也要化解敌意,牢记历史,虽然不能沉浸在过去的悲伤记忆中,但是绝不能忘记,才能走向未来。
九十度鞠躬的礼仪生性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教育已是日本的优良传统。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
日本的教育到底如何呢?看看其国民的素质就可见一斑。
日本人之所以技术精湛、团体意识浓厚,都与日本一而贯之的缜密教育分不开;同样,日本傲视东亚,拒不承认和反省过去的侵略战争,甚至继续与邻国对峙为敌,也与日本延续至今的教育分不开。
后一种教育是本次百草止水阐述的重点,因为它与中国息息相关。
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教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文化的核心。
杀身成仁、为国捐躯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传统教育,但这种教育一到日本就走了味道。
通常所说的“杀身成仁、为国捐躯”,指的都是反抗侵略压迫的正义之举,在日本却是指对天皇无条件效忠和为大日本帝国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基于此,历史上的丰臣秀吉数度侵朝觑中,明朝时期自发聚集的倭寇在中国疯狂肆虐,顶着“大东亚圣战”之名发动的侵华战争,富于冒险的敢于以弱击强的偷袭珍珠港,以及近来频频染指我国东海、台海的嚣张之举,无一不是日本一脉相承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从日本人的生活看日本的民族性
从日本人的生活看日本的民族性国民的统一性国民性就是一个民族为了与环境相适应而演化培养出来的心理习惯。
日本人提倡共同进步、协调一致,讲究团队精神。
所以,日本人大都人云亦云。
这也是日本人长期遗留的心理习惯。
美国学者发表了著名的《菊与刀》一书。
日本学者将这部作品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并受到广泛好评。
在书中,日本人提出了与美国学者相对应的“羞耻文化”,并指出,日本文化是“羞耻文化”。
由此可见,日本人很注重羞耻,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自身言行总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甚至迷失自我。
与日本人相处,发现他们事事小心谨慎、顾虑重重。
其实,这都源于日本人自我意识薄弱、随波逐流、讲究步调一致的统一性。
因此,日本人一直都是不善于表现自我,大都随声附和,保持一团和气的状态。
A型民族日本,可以说是A型血统治的国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日本官方统计,日本上层社会大都由A型血人全面占领。
其中,日本国议员人数,A型血人占56%;历代总理人数,A型血人多达15人;国内医生人数,A型血人占46%;国内学者人数,A型血人占70%。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由A型血人主导的国家。
A 型血的人,非常有特点。
他们一般会严格遵守规则和制定规则,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对什么事情都是严格要求,绝不容许有一丝懈怠。
他们的说话方式婉转且留有余地,从不直接拒绝别人。
他们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十分小心谨慎。
A型血的人会有些极端,表面上温文尔雅,内心世界极度复杂。
这正符合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
严格恪守规章制度,做事认真严谨,是日本人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们做事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凡事都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
日本也因为此种特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同样是礼仪之邦,总给人以谦恭有礼的外在形象。
但是,就日本的犯罪现象和自杀情况来看,在这谦恭有礼的背后,日本人的心理也是非常纠结极端的。
日本生活压力非常大,他们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而且没有可观的宣泄渠道。
日本的国民性
3
参考意义
·什么是国民性?
国民性,是由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 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一种群体人格。 其成因非常复杂,一般多表现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 复出现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等。
一、日本国民性内容各Βιβλιοθήκη 其所集体主义忠义勇武
神道
危机意识
耻
实用主义
等级制度
双重性格
集团主义
日本人喜欢合群、重视集团的共同行 动,反对内部个人竞争,坚持集体利益 大于个人利益, 因此很难产生足以改朝换代的阶级对 抗。 在侵略战争中,因为是集团行为,既有 “上级命令”,又“大家都一样”,这 就形成一种“无责任集团”,干坏事的 时候没有犯罪感,干完之后也没有责任 感。
·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日本国民性的形成
2-1
岛屿环境 农耕型社会 自然灾害频繁 资源极度匮乏 生存条件恶劣
地理环境
危机意识强烈 集体主义至上 从容冷静 享乐主义
忍从精神
2-2
历史因素
镰仓和室 町时代武 士道精神
德川幕府统
治的影响
中国文化 的影响
近代明治维 新的影响
·镰仓和室町时代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 国民性形成的非常 重要的原因。武士 道精神武士道的精 髓即“忠义勇武”, 要求武士对于主君 的绝对效忠。讲求 对大名和将军的绝 对忠诚和彻底的服 从
日本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性格既好勇斗狠 而又待人态度温和;黩武而又 爱美;尊大自傲而又彬彬有礼; 冥顽不化而又柔弱善变;表面 服从而又心存怨恨,不甘受人 摆布;忠诚而又诡诈;勇敢而 又怯懦;保守而又易于接受新 的方式......
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日本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日本人的一般国民性格关于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最流行的说法有三,一是说日本人天性团结,中国人天性好内斗。
二是说日本是个擅长学习的民族,他们学习中国,却不学缠足和宦官,很有‚取其菁华,去其糟粕‛的风范。
三是说日本人有个特性,他们一旦被别人打败,不象中国人那样恨人家,而是学习人家。
这三种说法,当然没有完全认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差异,一般认为日本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亲近自然崇尚和谐日本人尊崇自然,主张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
这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女性社会学家富劳莱丝〃克拉克霍恩认为:‚美国人和苏联人认为自然应该由人来征服的东西,墨西哥的农民认为人应屈服于自然,而日本人则认为人应与自然保持调和。
‛另外,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也有较大不同。
中国人一方面对自然的威力表现出坚强的忍耐精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甚至发展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这也与日本有着相当的不同。
西方人的自然观来自于自然环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但人是上帝按自己的样子创造的,因而人优越于自然,人应该支配自然。
在中国,则与自然环境和有关天的信仰相关。
中国的自然环境并不太优越,中原一带经常处于干旱和洪涝的交替影响之下,从而养成了中国人顽强、忍耐的精神;但是,这种灾害在某种程度上有是可以预防的,可以经过人们的努力减少损害,人们的努力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从而又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思想。
在信仰方面也是这样,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天一方面有着绝对、普遍的创造者、主宰者的支配性格,另一方面又有着是‚理‛(道德)的最高体现者的教化性格。
人们对天而言,一方面对其支配要忍耐、服从,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努力和修养成为圣人,协助和参赞天的化育。
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的固有神道信仰有密切的联系。
在神道信仰中,日本列岛及自然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的,其运动变化是神的自我展现,在自然中蕴藏着一种内在而不可见的、神秘的力量。
舌尖上的日本——从日本饮食特点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文_信息传播280摘要:提到日本料理,大家就会联想到生鱼片和以新鲜清淡为主的寿司。
日本饮食文化别具一格,这得益于日本人崇拜自然、尊敬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饮食特点,探究渗透在日本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自然观。
关键词:季节;清淡;料理;自然观美国哈佛商学院经济学家发布世界肥胖人口国家排行榜,新西兰居首位,排在其后的是瑞士和冰岛,俄罗斯排名第五,其国内肥胖人口比例占到25%。
而日本则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肥胖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另外,日本妇女的平均寿命是85岁,是最高的。
这些很大原因都要归功于日本的饮食特点和习惯。
受日本自然环境影响的日本人,地处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绳文时代以捕鱼为生,后来演变为以稻作为主的农耕社会,养成了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崇拜自然的观念,而日本料理受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的影响,在选择食材、烹饪方式和装盛食物等方面无不体现了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的观念。
一、食材选择上顺应四季变化日本人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烹饪食材,即日本料理的应季性。
日本传统文化推崇的是新鲜至上,料理通常以海产品和新鲜蔬菜为主,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的对应。
他们认为应时令的蔬菜、水果顺应季节生长,采自然之精华,是最健康的美味佳食,所以只有食用时令性的食物才是最可取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的厨房都很小,没有过多的地方存储食材,因此去超市买新鲜蔬菜水果的次数非常多。
春季吃鲷鱼,夏季吃松鱼、鳗鱼,秋季吃刀鱼,冬季吃鲫鱼。
在水果和蔬菜的选择上,3月至5月是草莓、洋葱、卷心菜,6月至8月份是黄瓜、西红柿、桃子,9月份到11月份是苹果、胡萝卜、红薯等,12月份到2月是橘子、萝卜。
选择最新鲜的应季的食物,是日本饮食的一大特点,从此也不难看出,日本人将自然当做神一样敬畏,顺应自然的变化,根据自然的变化追求合乎时令的美味,在饮食上体味四季分明的变化。
二、烹饪方式上注重原有味道日本料理的一大特点是淡。
从饮食文化看人的性格_以中_日_韩三国为主
110外国文学与文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1月从饮食文化看人的性格!!!以中、日、韩三国为主刘一双[摘要]饮食文化和历史一样源远流长,饮食密切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与生活。
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务实、适应性强、好面子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所共同具有的特征。
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和风俗可以看出日本人性格。
冷静、细致、暴躁是大部分日本人所具有的特征。
韩国人也不例外,从韩国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中可以看出韩国人的国民性格。
性急、节俭、焦虑时大部分韩国人所具有的特征。
当然饮食文化在这三个国家也有共同之处,新时期,对于各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应该引起注意。
[关键词]饮食文化;国民性格;适应性;性急;负面因素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9)S2!0110!03作者简介:刘一双(1982-),女,陕西安康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朝汉对比。
四川成都 610041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确切地说应是一方水土上的人养一方的人。
各地产出不同,各地的人由此养成的脾性也不同。
由此可见,饮食对人性格产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从一个人爱吃什么食物,可以看出其性格。
这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食物有极度的嗜好,他应该是性格外向、思想开放;嫉妒性强的人常会在他的饭碗里堆满任何食物;精神压力过大的人喜欢盐分多的食物。
喜欢吃大米的人有不少人经常自我陶醉,孤芳自赏;对人对事处理得体,比较通融,但互助精神差一些。
喜欢吃面食的人往往能说会道,夸夸其谈,不考虑后果及影响;个别人意志不太坚定,做事容易丧失信心。
喜欢吃甜食的人热情开朗,平易近人,但平时的性格有些软弱和胆小,缺乏冒险精神。
喜欢吃酸的人有事业心,但有些人性格孤僻,不善于交际,遇事爱钻牛角尖,缺少知心朋友。
喜欢吃辣的人很可能善于思考,有主见,吃软不吃硬,有时爱挑剔别人身上的毛病。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两地文化的交流, 日本人开始尝试着吃咖喱, 他们根据自己 的口味对咖喱进行适当的改进, 所以今天在日本吃到的咖喱 饭味道与原产国的味道相去甚远, 这样的咖喱饭更适合日本 人的饮食口味, 可以说是地道的日本料理了。 在日本历史上曾有两个时期有大量的外国料理进入到 日本国内。第一次是从奈良时代中期到平安时代前期。这一 时期日本不断往中国派遣唐使, 唐朝的文化、 政治制度和宗 教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 建筑、 服装、 饮食等也涵盖其中。 遣 唐使把中国料理带回日本, 日本人把这些舶来的饮食方式按 照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后, 融入到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 也 使得日本料理变得丰富起来。 例如, 豆腐就是最早由中国人 制造出来, 在奈良时代随佛教文化被日本的和尚带入日本 的。 豆腐清淡而鲜嫩的口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 逐渐成为一 般的日常食品, 日本人对豆腐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日本山 形 县的东田郡每年二月初都要举行盛大的 “豆腐节 ( 豆腐 祭) ”让人们尽情的品尝豆腐做出的各种美味佳肴。 , 此外, 日 本 人还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制作出烧豆腐 ( 豆腐) 、 冻豆腐 ( 六条豆腐) 、 素斋豆腐 ( 制豆腐) 等有日本特色的豆腐, 如 今的日本豆腐已是闻名世界的料理了。 第二次大规模引入外 国料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饮 食方式出现在日本并且普及开来, 迅速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 中。 从那个时期起, 日本人也开始吃烤面包、 三明治, 喝起咖 啡和红茶, 原本以米饭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 上述 的两个时期是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最活跃的时期, 也是 日本形成自身文化并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时期。 日本在引进外国料理时, 既有按自身习惯加以改进的吸 收, 也有完全接受的吸收。 因此, 我们可以吃到诸如 [ てんぷ( 咖喱饭) ] 这些经过加工改进 ら ( 天麸罗) ]、 [ } 的料理, 也可以品尝到牛排、 烤面包等地道的西餐。 从引进外 国料理方面可以看到日本人的包容具有两面性, 即吸收外来 文化的精髓并且巧妙的加以改造运用的 “日本化” 和理性地 融入外来文化并加以模仿的 “西洋化”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 。 时也维持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共存, 就是日 本人的包容具有两面性的文化背景。 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包 容性, 日本善于对优秀的外国文化兼容并包, 把外来文化的 精髓作为自己文化财产的一部分吸收进来, 积聚他人之长, 补已之短, 才创造出了日本特有的先进文化。 日本对外来文 化创造性地兼收并蓄, 不是一味模仿, 或全盘端来, 而是再三 斟酌, 反复思考, 理性地学习那些符合自己国情的先进的东 西, 这种理性的包容使得日本文化既能长久地保持自身本 色, 又能随时融入世界大潮。
从日语的特征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第19卷 第5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9 No.5 2010年5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May. 2010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5-0048-02从日语的特征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唐 莉 雅(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本民族语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在日语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关键词:日语;国民性格;语言中图分类号:G131.3 文献标识码:A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赖以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手段,社会生活的任何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语言生活之中。
任何语言的表达形式都是与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及国民性格,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从日语的特征来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能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
本文所谓的国民性格是指人们对于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事物、自然现象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现象的想法、看法以及感受。
一、汉字日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很多汉字。
殊不知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
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字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音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
日本人在引进汉字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在消化、吸收、使用上都颇费了一番苦心。
不久他们感觉到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特色内容无法用现成的汉字表达出来,需要再造自己的新字。
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国家,鱼的种类繁多,而汉字中相关表达有限,日本人便采用会意法造了许多关于鱼类的新字。
如:鰯—离水很快就会死去的鱼;鱈—冬天能捕到,肉色雪白的鱼;鯱—像老虎似的凶猛的鱼;鰹—晒干以后吃的鱼,非常坚硬。
在创造汉字的同时,日本人总想把它变成自己的文字。
由于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因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假名。
从饮食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从饮食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作者:毛柳花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8期摘要: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与该国地理条件、国民的口味习惯有关,同时还反映该国的文化特征和国民的审美意识。
大和民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民族,本文从日本饮食文化特征入手,分析日本饮食文化对日本饮食的影响,进一步剖析日本饮食中包含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本饮食审美意识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
在日本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研究日本这种独特的文化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视的环节。
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各国饮食都有其独特之处,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及人民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日本饮食里反映了日本人怎样的审美意识呢?本文将在论述日本饮食文化对日本饮食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日本饮食中包含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一、日本料理与饮食文化日本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并逐渐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
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多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酒。
和食以清淡著称,烹调时尽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共有的具有独特性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喜欢聚餐,西方人喜欢分餐,中国人在餐饮的同时还注重食品色香味的审美效果,西方人则更看重食品本身的自然营养价值等,这就是在餐饮行为中表现出的集体差别性行为方式,这些具有集体倾向性的行为差别属于文化范畴。
海洋饮食文化从内涵上讲指与海洋文化有关的饮食习惯,这显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吃海鲜,包括食品选择、烹饪技术选择、进餐方式选择等具有集体倾向性的区别性行为特征,我们可将其概括为生食性、透义性、营养性和交流性四个特点。
相较于中国,日本的饮食文化如何独具特色?
相较于中国,日本的饮食文化如何独具特色?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家,其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格局都与中国有所不同,自然也孕育出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的饮食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相较于中国,日本的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食材的多样性相较于中国,日本国土较小,但是其各地区却孕育出了许多特色食材。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寿司里的生鱼片,以及传统的日式汤和素食料理。
此外,因日本地处海岛周边,海鲜类食材更是种类繁多。
从鲜活的乌贼、章鱼、虾、蟹到各类鱼类,日本用心制作出的各类海鲜料理也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二、食品的审美日本的饮食文化强调食品的美观度和味道,食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口感上,更包含了一种美学和哲学的追求。
从日本传统的烤肉,到现代的点心艺术,每一道美食都是日本人艺术审美的体现。
日本人常讲:"吃饭的苦乐往往由眼睛而起"。
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将料理看成是一件艺术品,注重图案、颜色、质感、形态等因素,力求让每一道料理成为一幅作品,这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独具的审美特点。
三、饮食礼仪在日本餐厅中,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形式。
在日本,用餐时的礼仪显得至关重要,例如,首先要洗手、用热毛巾擦脸;一般来客之前会点上一壶茶送上来,请先品尝;食用生鱼时,必须沾鲜姜和酱油、调配出对应口感等等。
这些饮食礼仪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显得非常具有魅力。
四、清淡健康的美食口味相较于重口味的中国菜,日本的饮食文化强调清淡健康,不喜过油过重口味的美食,而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低脂,且能够保持健康的美食口味。
这与日本地理环境,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
从日本人的传统饭团、味增汤,到现代的寿司、剪刀面等美食,均体现了他们重视食品的清淡和新鲜这一饮食文化价值观。
五、餐馆服务文化在日本,餐厅的服务文化也非常有特色。
常见的是“日本人服务式”:要求服务员在顾客招手或微笑作揖的同时立刻行动,要是前来点餐,必须反覆确认笔记下来,再重复一遍。
从饮食文化角度探究日本的国民性格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从饮食文化角度探究日本的国民性格顾珂嘉季江静(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饮食是一种文化,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在该国独特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征。
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饮食文化不仅独具特色,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本作为大和民族的独特的性格。
本研究通过探究历史上日本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变迁、现实中日本料理的特点,分析饮食文化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关键词:国民性;饮食文化;日本料理中图分类号:TS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56-02一、稻作与日本国民的集体意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降水量多,适合水稻生长。
水稻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作物,而长期以来日本人又以大米为主食,因此,稻作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3世纪以前,日本人一直过着捕鱼打猎和采集果实的生活。
到了弥生时代,大陆的水稻种子和先进的稻作技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善,日本人由迁徙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日本也由此进入了农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稻作是最早传入西日本的农作物,后来伴随着铁制农具的传入,才得以传到东日本和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也才逐渐得到普及。
稻作不仅改变了日本人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生活,对于日本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稻作传入以后,日本形成了米饭搭配蔬菜和鱼肉的饮食方式,一直沿用并保留至今。
除饮食生活外,稻作还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在日本人的生产方式和农耕仪式等稻作文化的影响下,日本人形成了集团意识。
日本有“村社会”这一说法,即以村落为一体的集团组织形式。
日本的村社会是依赖于水稻耕作而形成的,与采集渔猎不同,稻作需要村民共同劳作。
因为挖渠、开通水路、水田灌溉以及土地改良,还有插秧、耕田和水稻收割,都需要不少的人力,于是人们组成合作团体,共同耕作。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第29卷 增刊V o l.29 Supp 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Guangx i U n iversity(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7年10月O ct.,2007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Ξ马慧婕(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广西南宁530004)[摘 要]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仅与该国的地理条件、国民的口味习惯有关,同时也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格。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一个国家的料理特点能看出其国民性格。
大和民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民族,本文以日本料理的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是日本人的性格和心理,从中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意识和包容性。
[关键词] 日本料理;自然观;审美意识;包容性[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182(2007)增20251202 从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北部与西伯利亚临近,西部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隔海相望,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来自大陆的文化。
因此,“日本自建国以来,在保有其固有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摄取外来文化,从而建立起独自的融合文化”(《日本风情录》周平)。
日本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在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居住在沿海开放环境下的人们,由于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导致了文化上的开放性性格。
日本文化中的开放性特性,使得日本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和文明时,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有好处的,一概来者不拒,不仅是不拒,而且上以一种积极的、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研究日本人这种独特的国民性格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视的的环节。
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各国的饮食都自有其独特之处,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及人民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例如:中国四川省一带由于气候炎热潮湿,此地的居民都喜爱吃辛辣的食品,制作料理时麻辣的调味料更是不可或缺,可以说四川的独特自然环境形成了它自身的饮食文化。
从日语的特征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从日语的特征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唐莉雅
【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9)005
【摘要】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本民族语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在日语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总页数】3页(P48-49,55)
【作者】唐莉雅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31.3
【相关文献】
1.从日语外来语看日本人的“拿来主义” [J], 俞纯
2.从日语的句末表达看日本人交际时的心理特征 [J], 李惠娟
3.日语特征与日本人性格--读金田一春彦《你在说地道的日语吗?》一书 [J], 胡以男
4.从日语文字构成看日本人之民族性 [J], 车靖
5.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J], 马慧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增刊Vol.29 Supp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2007年10月Oct.,2007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Ξ马慧婕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仅与该国的地理条件、国民的口味习惯有关,同时也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格。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一个国家的料理特点能看出其国民性格。
大和民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民族,本文以日本料理的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是日本人的性格和心理,从中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意识和包容性。
[关键词] 日本料理;自然观;审美意识;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182(2007)增20251202从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北部与西伯利亚临近,西部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隔海相望,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来自大陆的文化。
因此,“日本自建国以来,在保有其固有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摄取外来文化,从而建立起独自的融合文化”(《日本风情录》周平)。
日本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在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居住在沿海开放环境下的人们,由于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导致了文化上的开放性性格。
日本文化中的开放性特性,使得日本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和文明时,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有好处的,一概来者不拒,不仅是不拒,而且上以一种积极的、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研究日本人这种独特的国民性格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视的的环节。
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各国的饮食都自有其独特之处,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及人民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例如:中国四川省一带由于气候炎热潮湿,此地的居民都喜爱吃辛辣的食品,制作料理时麻辣的调味料更是不可或缺,可以说四川的独特自然环境形成了它自身的饮食文化。
然而,关于隐含在一国料理中的国民性格及思维方式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在日本料理里反映了日本人怎样的性格和心理呢?本文将在论述日本文化和国民的生活环境等要素对日本料理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在日本料理中所包含的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一、日本料理与日本人的自然观受海潮的影响,日本的海洋资源丰富海产品种类繁多, 因此日本的近海渔业相当的发达。
据调查,日本人自古就常用各种鱼作为料理的食材,至今日本料理里大部分的原料仍是以海产品居多。
此外,日本由于气候温暖,日照和雨量都相当充沛,十分适宜植物的生长,所以日本的森林面积辽阔,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森林面积超过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之一。
身处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培养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于是形成了日本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共存”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同样的也反映到了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
日本料理既要保持原料的原有味道,重视它的味、香、色,同时还很注意突出春夏秋冬的季节感这一基本特征,从两个方面表明了日本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
(一)追求自然的味道与色彩。
日本料理的特点自古便用“五味五色五法之菜”来表达,其主旨就是要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和形状,以体味食物原本的风味。
“五味”指的是甜、酸、苦、辣、咸;“五色”为白、黄、红、青、黑;而“五法”则是生、煮、烤、炸、蒸的烹调法。
“生”为五法之一,可见生食在日本饮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日语中的“生(なま)”有“直接”“自然”和“新鲜”之意。
以生鱼片(さしみ)为例,必须是用刚刚捕捞上来的新鲜鱼作为原料,制作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而且要把鱼肉切成薄片才能制作出最鲜美的生鱼片。
通过这样才得以保持生鱼肉的新鲜度和原本的味道。
除此之外,如泡黄瓜(きゅうり揉み),酱萝卜(大根の浅渍け)等酱菜也都是尽可能的保持其蔬菜本身特有的味道和颜色,体现了日本饮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自然的同时又尽量发挥自然之美的特点。
与重视食物的自然特色的日本料理不同,中国料理的特点是“使用各种烹调方法除去材料本身的味道或是给原本无味的材料调味”(《饮食与中国文化》王仁湘)。
可以说烹调方法在中国料理中是相当重要的,强调通过加工使食材原本的味道更突出。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发挥人的创造力去改造自然的文化理论。
可见中日两国人民的自然观都倡导与自然保持和谐,但从细处看又有差异。
(二)重视季节感。
吃过日本料理的外国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日本料理是用眼睛来品尝的料理”。
的确,日本料理不单是特别留心保持鱼、肉、蔬菜味道最好、最鲜的时期,另外对盛菜的器皿也要根据菜的品种或是季节去考虑它的颜色、形状和材质。
日本人把自己在季节变化中所产生的感触通过料理表现出来,因此在饮食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日本人的季节感。
为了让食物具有季节感,日本人往往会用应季的代表性食物作食材,或是利用代表季节的色彩来传达所处的季节特征。
总之,日本料理就是要让品尝者在看到料理的那瞬间开始,就能感应到此时的季节。
春天的繁花,秋天的果实;夏天的碧绿,冬天的银白;都是日本人对季节的理解。
这种对季节的敏感,以及对自然的细微观察,在饮食上体现为注重料理的味、香、色与器皿、周围环境的和谐;在文学上则体现为追求深厚朴素自然的真情,淡化伦理的文艺理念。
二、日本料理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梅棹忠夫曾在《日本》一书中提到:“如果把饮食分为追求美感的享受型和讲求实用的事务型的话,日本人的饮食应属于事务型,因为那不是为了享受美食,而只是为了裹腹而已。
”笔者却认为,日本料理不但体现了日本人的实用性格,也包含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一)怀石料理中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
怀石料理又叫茶怀石,是茶道中没有拿出茶之前奉上的简单料理。
吃怀石料理,不但可以防止饮茶人空腹喝茶而造成的身体不适,也能让人更好的去品味茶汤的味道。
怀石料理是以茶道“和静清寂”的精神为中心,随着季节的变化,精选每个季节中最新鲜优质的原料,本着发挥食物原有美味、精简使用调味料的原则而制作出来的料理。
制作怀石料理既要考虑季节特点、食物分量、食用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茶的浓淡等因素,也要注意口味要与随后即将品尝的茶的种类相适应。
怀石料理从茶道发展起来的室町时代开始出现,一直流传至今,不仅是现在日本料理形成的基础,更因其吸取了茶道的精神而体现了日本人追求[わび](宁静、安详)的审美意识。
[わび]是一种追求简洁朴素、丰富而安详的内心世界的审美意识,也正是日本人的性格表现。
在制作和品尝怀石料理的过程中,这种传统的审美意识也时时显现出来。
在品茶之前,会先尝怀石料理,而地点往往就在茶室里。
如前所述,主人会事先打扫布置好茶室,根据客人的性别年龄和季节特点等来准备好食材,并进行料理,再精心地选择器具来装盛食物。
盛放在客人面前的也许是看似简单而平淡的食物,但仔细品味都是主人用心的制作。
这是日本人所追求的平实的外表、丰富的内含的审美意识。
另一方面,客人在品尝怀石料理时,不单可以品尝料理的味道,还可以去欣赏料理丰富的色彩、精美的装盘,更可以去感受主人营造出的茶席周围的景色和气氛……客人在静下心之后,才能体会到主人要传达的感受,也能体会到那丰富而平实的美,可以使心境平和,远离俗世的烦恼。
可见,日本人不是单纯的在品尝料理,更是在追求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充实和平静之美。
(二)从“幕间盒饭”(幕の内弁当)来看日本人的现代审美意识。
如果说怀石料理体现了日本人的传统审美意识的话,那么把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而产生的现代审美意识,既强调美感又兼顾实用性,在“幕间盒饭”的美意识中得到充分展现。
“幕间盒饭”是指以前在戏剧幕间休息时由场馆提供给观众吃的盒饭,因为其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现在不仅是在戏剧的幕间时食用,在列车、飞机上提供的食品中也开始出现“幕间盒饭”了。
在一份“幕间盒饭”里,有主食也有副食,副食中有鱼有菜有肉有蛋,还有酱菜,分别按量分隔开来。
白色的米饭,绿色的煮青菜,暗色的烤鱼、肉,加上黄色的萝卜酱菜(たくあん),宛如一桌缩小的丰盛宴席,足可以一饱眼福和口福,让人惊叹。
“幕间盒饭”的审美意识就在于通过在精致而狭小的空间内构筑丰富而实用的内容。
把这种审美意识活用在现代科技里,也就不难明白日本人为何能生产发明出如此多“轻、薄、短、小”的产品了。
三、外国料理的引进与日本人的包容性现在,在日本人的餐桌上不仅可以看到日本菜,也有中国菜和西餐。
随着地区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地区的饮食习惯也会受到外来饮食的影响。
但是外来食品要适应本地人民的口味,融合到本地人们的饮食中,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日本料理中有许多的外来食品,它们虽然并不产自日本,但日本人在引进这些食品后,经过一段时间与日本人的口味的调整,最终成为了日本料理的一部分。
如:镰仓时代引进的素食(精进料理);室町时代开始出现的“天麸罗(天ぷら)”、“羊羹(羊羹)”、“包子(馒头)”等,如今都被认为是日本料理的传统料理。
在明治以后引进的食物中当属咖喱饭( r )和炸肉饼( ≤ )对日本人的饮食有着重要的影响了。
尤其是咖喱饭,甚至已经成了许多日本年轻人的日常主食。
咖喱原本是印度的特产,随着两地文化的交流,日本人开始尝试着吃咖喱,他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对咖喱进行适当的改进,所以今天在日本吃到的咖喱饭味道与原产国的味道相去甚远,这样的咖喱饭更适合日本人的饮食口味,可以说是地道的日本料理了。
在日本历史上曾有两个时期有大量的外国料理进入到日本国内。
第一次是从奈良时代中期到平安时代前期。
这一时期日本不断往中国派遣唐使,唐朝的文化、政治制度和宗教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建筑、服装、饮食等也涵盖其中。
遣唐使把中国料理带回日本,日本人把这些舶来的饮食方式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后,融入到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也使得日本料理变得丰富起来。
例如,豆腐就是最早由中国人制造出来,在奈良时代随佛教文化被日本的和尚带入日本的。
豆腐清淡而鲜嫩的口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逐渐成为一般的日常食品,日本人对豆腐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日本山形县的东田郡每年二月初都要举行盛大的“豆腐节(豆腐祭)”,让人们尽情的品尝豆腐做出的各种美味佳肴。
此外,日本人还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制作出烧豆腐(豆腐)、冻豆腐(六条豆腐)、素斋豆腐( 制豆腐)等有日本特色的豆腐,如今的日本豆腐已是闻名世界的料理了。
第二次大规模引入外国料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的饮食方式出现在日本并且普及开来,迅速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中。
从那个时期起,日本人也开始吃烤面包、三明治,喝起咖啡和红茶,原本以米饭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
上述的两个时期是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日本形成自身文化并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