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歌在钢琴创作中的应用
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
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作者:王海军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6期【摘要】“新音乐”创作是每一位音乐爱好者向往的事情,但很多人却无从着手。
纵观国内外大量优秀的成名曲,著名作曲家均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且获得了巨大成功。
将民间旋律作为素材去创作歌曲,在音乐创作活动和音乐教学活动中,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
凡是具有显著特点的音乐作品,基本上都沿袭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包含了很多优美的民间旋律。
所以,古往今来在业界颇有建树的作曲家,毫无例外地都曾苦心钻研民间音乐素材中的音乐旋律,并且在之后的作曲创作中广泛使用。
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为现代音乐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民间旋律;音乐创作;运用;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J6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16-150-04【本文著录格式】王海军.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08(16):150-153.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最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载体多样,内容详细,且风格独特,十分的具有感染力。
众所周知,将民间旋律应用在音乐创作中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既有《黃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还有《白毛女》和《红河赤卫队》,更有《嘎达梅林》和《长征组歌》等,这些作品都是借鉴民间音调创作而成的。
总的来说,没有一个作曲家的作品是凭空遐想出来的,音乐创作其实和其他艺术一样,都不是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但不是信手拈来、唾手可得的东西。
怎样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地将民间音乐素材中的音乐旋律融入作曲创作过程中,值得每一位现代作曲家深思。
一、民间音乐概述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音乐又被称为“民间歌曲”,简称“民歌”,这种音乐类型和诗歌中的“民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浏阳河音乐鉴赏
目录引言 (2)一、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创作背景 (3)二、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民族音乐特点 (3)(一)曲式结构特点 (3)(二)五声音调式旋律特点 (4)(三)民族性的装饰音特点 (4)三、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演奏艺术特点 (5)(一)音效音色的特点 (5)(二)立体化音色特点 (6)(三)民族润腔特点 (7)四、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演奏分析 (7)(一)引子部分 (7)(二)主题陈述部分 (8)(三)主题变奏华彩部分 (8)(四)主题再现部分 (9)五、结语 (10)致谢 (12)引言钢琴改编曲《浏阳河》是一首将中国传统民歌融合于钢琴演奏中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民族音乐特点、演奏艺术特点和演奏分析四个方面对该曲进行探讨。
3钢琴独奏作品《浏阳河》在音乐色彩方面,由于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其表现出的音乐色彩非常丰富多彩。
首先,在调性方面,《浏阳河》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吕旋调”,该乐调是日本音乐学术界的经典调律,虽然吕旋调被认为这是日本的传统旋法。
但是从听觉感官上,有着中国风的感觉,是对中国古乐的吸收融合,所以吕旋调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可以使得作品表现得更清晰、纯净,让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风味。
其次,在音色的表现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使用了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如使用特殊音色,比如颤音、颤音滑音等等,使得音乐的表现更加生动而富有魅力。
此外,在快板和慢板交替的过程中,通过速度、音量、音色等多种手法,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真正实现了音乐语言的表达和传递。
最终,钢琴独奏作品《浏阳河》在音乐色彩上的表现不仅仅是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更是通过演奏家的技巧和现场表现,让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的《浏阳河》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音乐画面。
一、钢琴曲《浏阳河》的创作背景《浏阳河》是湖南省的一首民歌,歌曲描写了浏阳河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在此的生活情景。
谈中国民歌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艺术
因此 , 当伴奏( 前奏 ) 响起第一个音符 , 演唱就立 即进入歌 曲所
更 进一步认识它 的表现力 。 如《 魔王》 中, 富于戏剧效果的钢琴
伴奏 , 为歌 唱艺术 的表现增添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 歌 唱者 明白
人们都知道 , 歌曲的演唱是离不开伴奏 的 , 歌 曲的伴奏是 演 唱的有机组成部分 。 歌 曲演 唱虽然 以歌唱为主 , 但伴奏是为
琴相伴 , 共 同创造着歌 唱的艺术形象和享受美好 生活 。 钢琴伴
了完整体现歌 唱的艺术魅 力 ,供托歌声 ,起着相 当重要 的作 奏 , 是全世界广泛 普及 的伴奏形式 , 并且应用 于独 唱音 乐会及 用 。歌 曲伴奏有 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 前奏 、 ( 引子 ) ; 主体 部分 ; 各种声乐演 唱伴奏演 出形式。 从古典到现代 , 钢琴伴奏已作 为 如从舒伯特开始 , 间奏 ( 过门) ; 尾声 。 但有一些短小 的歌 曲没有间奏和尾声 。 前 塑造音乐形象及演唱时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 奏 主要是在歌声未 出现前 , 提前让观众和歌 唱者进 人意境 , 同
抒情诗 的内容短小精悍 , 寓意深刻 , 优美 、 典雅 , 有 着很 强的浪
漫情调和抒情风格 。歌唱者与伴奏者相互 配合有 三方 面的要 素: 1 .互相尊重 、 共同理解作 品; 2 .相互激励 ; 3 .聆听指导。 钢琴是 民歌演唱 的最优美 、 最和谐的伴奏乐器。 人声与钢
、
钢琴伴奏 的功能与作用
着 歌曲的音乐形象 。 从舒伯特开始 , 钢琴伴奏音乐突 出了古典 乐派钢琴伴 奏简单 的对位与衬托作用 ,将钢琴作为塑造音乐 形 象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因此 , 无论是歌 唱者还是伴奏者 , 都 应该重视钢琴在 歌唱艺 术中的表现力 ,而绝不能把二者孤立 地分开。 歌唱者应该从 分析钢琴伴奏 的音乐 中挖掘它的内涵 ,
中华传统文化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储望华钢琴作品为例
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MODERN MUSIC中华传统文化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一一以储望华钢琴作品为例吴迪[摘要]文化传播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便成为促进各个历史时期及各地域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经过漫长的发展,钢琴音乐已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国民众精神生活中及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储望华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为例,剖析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奏技法等在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储望华;传统文化;钢琴演奏[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90-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我国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内涵,要想实现更好的传承,不仅要将钢琴演奏技巧传授给学生,还要将钢琴作品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地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内涵,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和钢琴音乐文化相融合。
储望华先生巧妙地将中国元素与西方音乐创作技巧相结合,成功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在钢琴这件外来乐器上表现得出神入化。
有一种作品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下诞生的音乐文化产物,也有一种作品是根据曲艺、戏曲、古诗词文化、地域民族文化而创编,这类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是艺术与文化下的双重产物。
储望华先生创作的每一首作品都倾注了他探索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心血,那份浓浓的“华夏情怀”是他毕生追求的音乐创作理念。
他的钢琴作品在教学、音乐会及钢琴赛事中被频繁选用,是众多中国钢琴作品中有口皆碑的上品,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与鉴赏价值丿2][收稿日期]2020-10-11[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20200-403107)。
[作者简介]吴迪(1983—),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的钢琴伴奏特点
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的钢琴伴奏特点【摘要】20世纪四十年代是中国民歌发展的重要时期,钢琴伴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影响因素、风格、技巧、作用和演变等方面探讨了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钢琴伴奏的特点。
钢琴伴奏多受西方音乐影响,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和声为主,突出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钢琴伴奏的技巧包括琶音、和弦演奏和音符连贯等,为歌曲增添层次和情绪。
在作用上,钢琴伴奏可以起到烘托氛围、引导情绪和增强表现力的功能。
钢琴伴奏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演变,逐渐融入中国民歌并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钢琴伴奏在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为歌曲增添了动感和深度。
展望未来,钢琴伴奏将继续发展并与当代音乐风格相结合,为中国民歌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钢琴伴奏,特点,影响因素,风格,技巧,作用,演变,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四十年代,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民众生活艰难,人们在战火中挣扎求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民歌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情感宣泄和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在中国的传入时间并不早,但在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歌中,钢琴伴奏开始逐渐出现并且得到了广泛运用。
钢琴伴奏不仅为民歌增添了乐器的伴奏声部,更为歌曲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它在民歌演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与歌手的歌声相得益彰,又能独立展现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钢琴伴奏的出现为民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民众带来了情感共鸣和精神寄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的。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探究钢琴伴奏在中国民歌中的影响因素、风格、技巧、作用以及演变过程,进一步认识钢琴伴奏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
2. 正文2.1 影响因素在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钢琴伴奏的特点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背景、文化环境、音乐风格和技术发展等诸多方面。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中国民族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
这些音乐元素不仅在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钢琴作为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不例外地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独特的音乐元素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元素包括:五音音阶、模因、旋律的装饰性演唱、音韵互动、节奏的变化和重复,音乐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表现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这些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被西方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广泛地运用,成为了钢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钢琴音乐中,五音音阶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中最基本的一个。
中国传统音乐以五音音阶为基础,包括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与西方音乐的七音音阶有所不同。
这种五音音阶在钢琴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些作曲家将其融入到钢琴作品的旋律中,使作品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五音音阶也被用来构建和弦和和声,使得钢琴作品在和声上更加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
除了五音音阶,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模因也是钢琴音乐中常见的元素。
模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一种旋律段落,具有独特的旋律轮廓和节奏特点。
许多作曲家在创作钢琴作品时,都会借鉴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模因,将其融入到钢琴旋律之中,使得钢琴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音乐特色。
这些模因既可以作为主题旋律出现,也可以作为变奏、装饰性演奏或者过渡段落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
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装饰性演唱也对钢琴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歌唱者常常会通过装饰性的发声技巧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韵味,这种装饰性演唱也被运用到了钢琴音乐中。
在一些钢琴作品中,演奏者会通过手指技巧和音符的延长等手法来模仿装饰性演唱,使得钢琴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及价值
浅谈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及价值作者:张大恒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1期【摘要】钢琴在西方被称作“乐器之王”,同时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器之一。
中国传统音乐代表了中国自己民族风格特色。
中国钢琴乐曲创作风格是现代钢琴创作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是钢琴乐曲中一个重要部分,为世界钢琴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
同时,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本文通过中国钢琴曲音乐风格的创作来源、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三个部分进行论述,浅谈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及价值。
【关键词】钢琴艺术;中国传统音乐;音乐风格;传承价值钢琴在西方被称作“乐器之王”,同时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器之一,曲目数量的庞大,风格的多样性,使我们对它有挖掘不完的知识和研究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自己的音乐,它代表了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风格特色。
我们有自己的民族乐器,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曲调风格。
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于中国,并在本土上发展,没有受到欧洲音乐元素的影响,纯粹的中国民间及古典音乐。
中国钢琴乐曲创作风格是现代钢琴创作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是钢琴乐曲中一个重要部分,对世界钢琴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
同时,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本文通过中国钢琴曲音乐风格的创作来源、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三个部分进行论述,谈谈钢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及价值。
一、中国钢琴曲音乐风格的创作来源1.对中国民歌的改编创作的钢琴曲中国的民歌最大的特征是:旋律大多都是由do re mi sol la五声音阶组成的民族五声调式,运用民歌改编的钢琴曲有很多,如:王建中先生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浏阳河》,这是一首根据湖南民族风格的歌曲《浏阳河》改编的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也是王建中先生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该曲根据陕北同名民歌改编;储望华创作的《红星闪闪放光彩》,是根据傅庚辰创作的歌曲《红星歌》改编的钢琴曲。
民歌钢琴艺术的锦上添花——《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中创作手法的多元化
二 、丰富的多调性创作
在歌 曲快要结束 的时候 ,歌词 中有 “ 巴扎黑” 的时候 这套作 品 中作者不 仅是在 引子 、伴奏手 法和形式 献上 “ 哈达 ”,当时并不 知道是 什么意 思 ,现在 明 白 上有创新 ,在调式调 性上也有很 大的突破 。我 国民歌 了这都 是 民族风 情 。在这 个作 品中作者用 了 四小节 的 以五声 调式为 主 ,并 且小调是 最常用 的 ,但 是在西方 交替节 拍来给全 曲做铺 垫 ,然后用 了六小 节来 表现作 作 曲中二 十 四个大小 调是 同样重 要的 ,作 曲家通过转 品本身 的序 曲部 分 。 《 黑缎 子坎肩 》十二小 节 的引子 调 、移调等 方式来增 强音乐色彩 ,作 者在这里也从 这 是所有 曲 目中最 长 的, 《 四季调 》的引子 与其他 的 自 个思路 出发进行创作 。下面表格 是 《 曲集 》中运用 了 由节奏 散板式 的是一样 的。 《 掀起 你的盖 头来 》用 主 多调性 ,以及左右手不 同调性 的作 品。
浅析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
浅析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
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融合的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
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需要音
乐家具备丰富的音乐素养和技巧。
音乐家需要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音色和力
度的掌握等。
他们也需要对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音阶、音调、节奏
等方面的特点。
在融合创作过程中,音乐家需要将钢琴的表现力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感特
色相结合,通过技巧的运用来表达出音乐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乐素养
和技巧,音乐家才能真正在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在创作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融合创作是一个需要音乐
家有充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家需要充分融会贯通钢琴和中国民
族音乐的特色,不断进行试验和探索。
可以通过改编民族乐曲,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
韵律、和声等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中;也可以通过创作新曲,尝试用钢琴的方式表现传统
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从而形成新的风格和特色。
无论是改编还是创作,都需要音乐家具
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使融合作品既能保持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特色,又
能展现出钢琴独特的表现力,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家们
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技巧,不断创新和尝试,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融合作品。
希望在未来,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能够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作出更大的
贡献。
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对主旋律的处理特点
l 3 6
安 阳 师范 学 院 学 报
艺术 歌 曲的钢 琴 伴 奏变 化 重 复 主旋 律 , 使 二 者 既有 对 比, 又有 统 一 , 艺术 效 果会 更 加鲜 明 、 生
动。
起 彼伏 特点 的效果 ( 图5 ) 。
2 . I对 主旋律 加花装 饰 将旋 律 的主要 音 前 面 或后 面 用经 过 音 、 辅 助
[ 基金项 目] 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 目: 对中国民歌改 编的艺术 歌曲钢琴伴奏 的研究 , 批 准号 : 2 0 1 2 y y b 2 3。 [ 作者简 介] 周颖 ( 1 9 8 O 一) , 女, 安徽砀 山人 , 安徽 省宿州学 院音乐学 院教师 , 主要从 事作 曲与作 曲技术理论研究和教学。
音加 以装饰 , 形成有 特点 的音 型 , 使钢 琴伴奏 既保 留了歌 唱旋律 音 的 骨架 , 又形 成 一个 较 有 特 点 的 声部 来衬托 主旋 律 , 这 是加 花 装 饰 写法 的主 要特 点 们。 丁善德先生根据 云南 民歌 《 想亲娘》 改 编的 艺 术歌 曲《 想亲娘》 的一 个 片 段 的 钢 琴 伴 奏 就 运 用 了加 花装饰 的手法 变化重 复 了主旋律 ( 图3 )
, -,
花、 歌唱旋律分布在钢琴伴奏的左右手交替的音型中、 伴奏的旋律声部与主旋律形成此起彼伏 、 把主旋律音 型化 、 间断 出 现主旋律等改变出现主旋律 的写法 , 以及伴奏 中没有主旋律要素的创 作手法 , 主要是指运用和声织体手法创作和运用对
位原则创作两种情况 。
[ 关键词] 中国民歌 ; 改编 ; 艺术歌 曲; 钢琴伴奏 [ 中图分类号] J 6 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5 3 3 0 ( 2 0 1 3 ) 0 4— 0 1 3 5— 4 0
马思聪《中国民歌新唱》中的钢琴伴奏特点和审美透视
马思聪《中国民歌新唱》中的钢琴伴奏特点和审美透视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李冰摘要:20世纪我国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创作的《中国民歌新唱》是一部创新性探索意义的现代风格作品。
这首作品也是中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早期专业音乐发展中的成功借鉴成果之一。
西方音乐发展中的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等都被综合起来渗透在这首作品中。
该作品还同时呈现出了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音乐的气质与风格特点。
通过对这首作品中的音乐体裁及其作品内涵进行了现代音乐风格的解读,透视我国上世纪上半叶现代民族风格的具体表达特征与风格体现方式。
关键词:马思聪半音化现代化民族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一、马思聪与《中国民歌新唱》马思聪是我国上世纪最为著名的专业作曲家之一,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
①在长期的留学生活中,马思聪深谙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对于中国民族化风格探索具有很深的认识。
他在1946年到1948年间所创作的《中国民歌新唱》虽然只是一个针对中国传统民歌所进行的最新编配,但也体现出了现代中国民歌曲集中最新颖的民族风格与气质特点。
在《中国民歌新唱》中的歌唱旋律基本都是采用中国各地当时广为传唱的、不同风格的民歌原型,针对钢琴伴奏声部的和声、旋律、织体等进行了现代手法的运用,从而使得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形成两种不同风格的对比与并置,体现出了新颖的民歌风格特征。
这些歌曲中所产生的半音化倾向特征,对于当时的民族化风格探索产生极大的冲击。
马思聪在他的作品《中国民歌新唱》中所体现出的这种半音化倾向,一方面对于中国民族化和声的创新而言,具有很强的探索意义,尤其是民族化和声较为强调的和谐、五度关系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开阔音乐家们的探索视野,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另一方面,在《中国民歌新唱》中所表现出的本土风格与钢琴伴奏风格并置的特点,在促使民族和声基础上的调性关系得以扩展的同时,还使得西方文化中的“调性半音”与民族文化中的“调式半音体系”观念进行了早期交融,从而推进了现代作曲技法与当代民族风格特征的探索与发展,让中国民族音乐较早的显露出大有作为的可能性倾向。
浅谈歌曲《鸿雁》演唱及钢琴伴奏创作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浅谈歌曲《鸿雁》演唱及钢琴伴奏创作李彦慧(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要】鸿雁是一种候鸟,最早出现于阴山岩画上。
因它象征着家园、友谊、忠诚,故蒙古人民对鸿雁怀有崇敬之情。
《鸿雁》起源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在蒙古歌曲中代表盛宴,现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先生填写汉词、张宏光编曲,经呼斯楞演唱,传唱大江南北。
本文从《鸿雁》的创作手法、美学价值及钢琴伴奏方面分析,进一步让大家了解蒙古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鸿雁》;美学价值;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美学价值民歌源自人类文学艺术,对整个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又有别于其他文学艺术,有着独特的形式和风格。
在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有一朵灿烂的艺术奇葩——蒙古族民歌。
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先生认为:“地形地貌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制约并影响着作为意识形态的音乐艺术;而音乐当中又极其自然地表露出种种地区风貌及民俗特征。
一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流传的作品中,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的身上。
”可以说,对于音乐艺术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特定内容、形式、风格作品的一个正确的认知,揭示了音乐艺术受生态环境制约与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蒙古族民歌受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牧歌、赞歌、宴歌、儿歌、思乡曲等与草原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鸿雁》是宴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表现出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将友人比喻成“高贵的白天鹅”。
广泛流传的《鸿雁》在创作过程中与修辞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1)托物言志的情感表达,借“鸿雁”抒发心中情感,给予对未来有所期冀的情怀,增强了词本身的诗意性和蕴味性。
(2)象征,“鸿雁”蒙语译为“白天鹅”,词义在之后的传播和翻译过程中发生变化,成为人们所熟悉的“鸿雁”,对蒙古族自身有象征意义。
鸿雁象征着友谊和故乡,它在歌词中的反复出现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
(3)押韵,对歌词来说,在“ang”韵的前半部分,如上、伤、乡、往、等,合辙押韵的歌词使它更具音乐性,整齐的结构读起来郎朗上口,易于推广。
《中国民族声乐教程》钢琴伴奏艺术特点研究——民歌作品
《中国民族声乐教程》钢琴伴奏艺术特点研究——民歌作品作者:徐威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徐威[内容提要]在民族声乐伴奏者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中国民歌作品的伴奏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歌作为最直接反映人民劳动、生活、情感的音乐体裁形式,它的伴奏也体现出有别于中国戏曲、古曲、艺术歌曲、歌剧、创作歌曲等其他体裁形式的伴奏特点。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民歌及民歌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钢琴伴奏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其次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写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中的演唱曲目为分析实例,按照汉族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方式,分别从民歌伴奏的速度与节奏、音色把握两大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民歌作品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中国民歌/《中国民族声乐教程》/钢琴伴奏/速度/节奏/音色中图分类号: 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3)04-0245-4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曲目中的民歌作品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发展留下的瑰宝,它同中国的戏曲、古曲、艺术歌曲、歌剧、创作歌曲等体裁共同构成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民歌所表现出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生活与情感真实性、各民族及各地区音乐语言的丰富性又是其典型特征。
每一首民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传递给我们的是劳动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表现的酸甜苦辣更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目前,很多经典、优秀的民歌作品大量的被编入教材并成为音乐会、各类比赛的保留曲目,有很多民歌都配以钢琴伴奏谱。
当这些民歌及经过加工后“艺术化”了的民歌与钢琴作为伴奏乐器共同塑造一个音乐形象时,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较强的表现力、细腻丰富的音色变化、鲜明的力度层次,使民歌的艺术性进一步提高,并为中国民歌更好地传承、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作为民族声乐钢琴伴奏而言,对中国民歌作品艺术特点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推荐-浅析民乐改编钢琴曲彩云追月 精品
浅析民乐改编钢琴曲《彩云追月》引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是钢琴家、作曲家们结合中外音乐创作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
他们通过努力不仅挖掘出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还从国外学习到各种风格和流派的钢琴音乐。
应用中国钢琴旋律创作,是作曲家们寻求中国民族风格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在追寻具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改编曲过程中,作曲家们经历了创作、探索、艰辛、磨练等过程。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钢琴曲作者,他于 1913年在美国留学时,将《花八板与湘江浪》改编为风琴曲,这原本是一首中国的传统乐曲。
中国早期多为移植各地的小型民歌作品,后期逐渐学习传统器乐曲调,创造出更为接近器乐语言和思维密切的作品,经过约70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数量丰富的钢琴音乐作品。
在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些更高层次的钢琴改编曲,其中许多作品都试图在追求民族风格上作了有效尝试,作曲家作曲技法中的结构、旋律、和声、复调、装饰音还有演奏手法都跟外国的钢琴曲作品有所不同,向人们展示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且有了新的突破。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彩云追月》,该作品在旋律、调式、音色、韵味等方面都突出地表现了中国民族特色,体现出了“幽、远、静”等美学特征。
这使得外来的音乐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让中国音乐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音乐更加光辉异彩。
本文将从《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演奏分析、音乐流变,探索这首乐曲不朽的艺术魅力。
并通过对《彩云追月》音乐风格的研究意在有助于演奏者从整体上把握其作品的风格特征,同时运用中国音乐创作的思想观点在实践经验方面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个人意见,以唤起更多的音乐创作者和学习者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重视。
一、《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彩云追月》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任光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这首乐曲非常的具有中国音乐特色。
《彩云追月》虽然不像一些名曲那样深奥难懂,但是只要用心感悟,还是能感受到乐曲是小巧精致的。
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的钢琴伴奏特点
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的钢琴伴奏特点1. 引言1.1 背景介绍钢琴伴奏在民歌演唱中不仅可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更能够带动整个曲目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钢琴伴奏者通过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技巧的运用,为中国民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表现力。
在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民众普遍面临着生计压力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民歌作为表达民众情感和诉求的一种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和欢迎。
在这种背景下,钢琴伴奏成为了民歌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丰富的音乐语言和多样的表现手法,为民歌带来了更加深刻和动人的演绎效果。
1.2 研究意义民歌钢琴伴奏在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音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钢琴伴奏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色和演变过程。
钢琴伴奏在民歌演唱中的应用和技巧反映了当时音乐人对于民歌表现力和审美追求的理解和探索,对于探讨音乐史上的发展轨迹和风格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正文2.1 钢琴伴奏在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的作用钢琴伴奏在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加音乐的层次和丰富度,还可以为歌曲注入更加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钢琴伴奏可以通过和声、节奏和旋律的组合,为民歌打下音乐基调和情绪色彩,使歌曲更加生动和感人。
在民歌演唱中,钢琴伴奏扮演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歌声相辅相成,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出一幅完整的音乐画面。
钢琴伴奏在民歌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伴奏功能,它还可以通过音乐的编排和演奏技巧,为歌曲增添更多的韵味和表现力。
钢琴伴奏可以在音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是情感的宣泄者,有时是情感的抒发者,有时是情感的传递者,通过巧妙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处理,使歌曲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钢琴伴奏在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和技巧应用,为民歌注入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内涵和表现力,使民歌更加动人和具有感染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中的呈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中的呈现【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的完美结合是一种跨界的艺术表达形式。
古琴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富有中国特色和韵味;中国民歌和民间故事的影响,为钢琴曲增添了动人的情感色彩;中国传统舞蹈节奏在钢琴曲中的表现,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文人画和诗词在钢琴曲中的体现,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韵在钢琴演奏中的再现,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音乐的海洋中。
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中的留存与发展,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作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种融合大大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钢琴作品、古琴音乐、中国民歌、民间故事、传统舞蹈、文人画、诗词、传统乐器、声韵、音乐发展、现代音乐、独特魅力。
1. 引言1.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而钢琴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乐器之一,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喜爱的乐器之一。
当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结合时,便产生了独特而魅力的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古琴音乐元素,如古琴的特有音域和演奏技巧,被融入到钢琴作品中,使作品更具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中国民歌和民间故事的影响也可以在一些钢琴曲中明显地感受到,这些曲目常常表现出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和韵味。
中国传统舞蹈的节奏和韵律感也在一些钢琴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作品更具有动感和活力。
而中国文人画和诗词在钢琴曲中的体现,则表现出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抒情意境。
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韵在钢琴演奏中的再现,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中得到了留存与发展,同时也给现代音乐带来了启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的民族元素与音乐特征
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1变换之意。
变奏曲创作最早起源于西班牙,指的是在音乐作品创作中以一个统一的艺术构思为基本框架,通过基本的主题和旋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变奏形式,变奏曲后经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逐渐成为近现代大型曲式结构的名称和主要框架,变奏曲曲式结构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变奏类型一般来讲可分为固定低音旋律变奏、固定高音旋律变奏、装饰性变奏等。
其中最常用的则是固定低音音型的旋律变奏。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作为使用变奏曲式结构和变奏手法的独特钢琴改编作品,在近现代变奏曲类型分类中,《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严格来讲属于装饰性变奏曲,此曲通过一个基本主题和八个变奏不断进行发展,音调开阔、感情真挚、民族风格浓郁。
(三)《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创作背景20世纪70年代,随着各类文化的蓬勃发展和许多音乐人才的不断涌出。
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也因此进入了繁荣期,这一时期许多作曲家创作的内容题材更多地投入到了我国本土化的民族音乐创作中,以此创作了一批批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钢琴佳作。
本文所研究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就是一首充满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乐曲以陕北民歌旋律为主题,通过旋律、织体、和演奏技巧充分表现了陕北地区特殊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让人们深刻感受到陕北地区丰富多彩的音乐遗产。
乐曲以独特的陕北民歌风味和地域人文风貌作为创作内容,曲调婉转悠扬、沁人心脾、粗犷豪放。
乐曲同时结合西方创作变奏手法将主旋律进行不断变奏,开创了中西方音乐融合的典范。
此曲由周广仁根据歌曲《三十里铺》为创作素材,歌曲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绥德县三十里铺的农村姑娘和同村男青年突破当时的传统封建自由恋爱,后男青年为了保家卫国,舍小家、保大家,农村姑娘得知后依依不舍、泪如雨下的感人故事。
此故事后经目睹者将其亲自改编成一首歌曲,从而广为传唱,流传至今。
周广仁在当时接触到这首歌曲时,便被歌曲的旋律和乐曲体现出的感人精神深深打动,于是便以《三十里铺》这首歌曲为素材,进行了钢琴曲的改编创作。
中国民歌燕子的钢琴伴奏研究
中国民歌《燕子》的钢琴伴奏研究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诗歌创作。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一大批艺术价值很高的民歌改编作品。
作曲家把中国的传统民歌进行艺术化写法的创新,使传统民歌的内容更充实,篇幅有所扩展,突出了钢琴伴奏的作用和地位,提高了钢琴伴奏的艺术性,进而使传统民歌的艺术价值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关键词:钢琴伴奏原始民歌演奏技巧沈阳音乐学院!张悦一、创作背景新疆哈萨克民歌,"#世纪三十年代从哈萨克斯坦传入我国。
《燕子》运用羽调式,清乐七声音阶。
有固定唱词,旋律悠扬,是冬不拉弹唱的歌唱性歌曲类型。
本文论述的版本由吴祖强配伴奏,$%&'年于莫斯科首演,$%&(国家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首情歌,把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藉由向燕子诉说表达出来。
吴祖强所配伴奏自然,简单,清晰,纯净,和声色彩丰富,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吴祖强,中国作曲家,原籍江苏武进,$%"(年生于北京。
$%'(年考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后转入中央音乐学院,$%&"年留校任教。
$%&)年考入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回国后继续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代表作品有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二胡与管弦乐队合奏曲《江河水》,传统乐曲改编的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听松》,歌曲《燕子》、《平原万里稻花香》、《让歌声随着浪花飘荡》,音乐论著《曲式与作品分析》。
二、音乐分析$*原始民歌与改编民歌调式调性及曲式对比图"*旋律分析这首歌曲以五度跳进开始,进入哈萨克族民歌常见的拖腔,以四度内的音域级进地,环绕式地发展旋律,最终落在羽音上。
)*曲式及伴奏织体《燕子》伴奏部分的写法,是主调写法的织体。
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创作与研究现状评述
20世纪以来,中国钢琴音乐从早期构思简单、曲式短小,到新中国成立后钢琴改编作品的大量涌现,再到改革开放后钢琴音乐创作的多元化繁荣,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钢琴改编作品,特别是根据中国民歌创作改编的钢琴作品,数目多、涵盖广、区域性强、色彩鲜明,这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特色。
本文在概述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创作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学界的相关研究并进行评述。
一、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概述整体而言,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涉及东北、陕北、新疆、内蒙、云南、广东、四川等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的是单首民歌的改编创作,如汪立三《蓝花花》、王建中《浏阳河》,还有的是多首民歌改编创作形成组曲、套曲形式,如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
这些作品从创作技法层面主要呈现出两种方式[1]:一是对原始民歌进行提炼和结构整合,即为表现音乐形象的多样性,作曲家采用变奏和组曲的形式进行改编整合,通过对原始民歌的再创作,表达乐曲的内容,刻画音乐形象。
如王建中《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等。
二是利用和声技法丰富原始民歌,通过运用中国五声调式和弦、不同形式的持续音或持续和弦,遵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进行改编创作,如桑桐根据东蒙民歌创作的《苗族民歌钢琴小曲三十二首》、江定仙根据新疆民歌创作的《舞曲》等。
从历史层面看,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创作,不仅是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构成,它还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同步,呈现出以下阶段性特征[2]:1.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歌加和声”的改编形式。
这个时期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刚起步不久,创作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民歌钢琴改编作品数量少,以钢琴小品为主,旋律风格清新、和声织体简洁、创作手法简单,作品整体呈现“民歌加和声”模式。
如1915年赵元任创作的《和平进行曲》,其旋律运用中国民歌曲调,用传统欧洲功能和声进行伴奏。
赵行道的《小河淌水》(1948)则是根据同名民歌旋律,配上五声音阶和声,运用对位法进行创作的钢琴作品。
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对主旋律的处理特点
作者: 周颖
作者机构: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出版物刊名: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35-13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中国民歌;改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摘要: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一直与歌唱旋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钢琴伴奏往往起着塑造音乐形象、营造音乐意境、烘托环境气氛、确立作品结构等艺术表现作用。
由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的歌唱旋律与音乐情绪已有了大致定位,在整个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钢琴伴奏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在对主旋律的处理上,就有原样重复主旋律的写法和加花、歌唱旋律分布在钢琴伴奏的左右手交替的音型中、伴奏的旋律声部与主旋律形成此起彼伏、把主旋律音型化、间断出现主旋律等改变出现主旋律的写法,以及伴奏中没有主旋律要素的创作手法,主要是指运用和声织体手法创作和运用对位原则创作两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民歌在钢琴创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2:02:41.91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作者:曹芳姿
[导读] 在接受、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成果时,中国自己的民族性的钢琴艺术也随之孕育、萌芽、发展起来。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程,生活着56个民族的多彩的生活。
每一个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活,使他们的民歌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在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在接受、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成果时,中国自己的民族性的钢琴艺术也随之孕育、萌芽、发展起来。
关键词:中国民歌,中国钢琴。
中华民族声乐源远流长,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然也包含着声乐的源流。
作为音乐化的语言艺术,从广义上讲,它在作词、作曲、演唱上既有本体上的沿革而又共同汇涌成声乐演变发展的流程。
我们追溯根源的目的在于清晰地把握民族声乐在发展中的脉络,正如古人说温故而知新,以期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发展民族声乐的优秀创造传统。
一、中国民歌
民歌,其实就是指人民之歌。
它是起源于或者说是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要求、意志、感情和愿望,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
它是各个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和核心。
具有历史悠远、形式自由、内容多样等多样的特点,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民歌
中国钢琴音乐这一概念,应当涵盖中国钢琴曲的创作、钢琴理论研究、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者四个方面,而中国的钢琴曲的创作是其核心。
因为如果脱离了中国钢琴曲的创作,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研究和钢琴演奏等方面都失去了其源头,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血缘与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一脉相承的,在进一百年的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历程中,作曲家们力求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的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语言完美结合,用钢琴来表现中华民族的语言神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所以“民歌+和声”成为了早期中国钢琴作品重要的创作模式之一
三、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以民歌为题材
(一)原因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中华民族在生活习惯、意识形态、审美情趣等多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钢琴从欧洲传入中国之后,但是它不同与中国的音乐语汇、音调特色、演奏技法等阻碍了它的普及与传播,怎样创作出一些能够区别于欧洲的音乐、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化、大众化的钢琴作品,能够使欧洲的音乐与中国的文化相结合,便于中国民众的理解和表现,也能够满足钢琴音乐的娱乐和审美的需求,这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中的重要的命题。
1934年,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先生委托萧友梅协助举办“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比赛活动,成功的推动了作曲家们将西方与中国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结合,创作独具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的实践。
为了保持中国民族音乐的特有的感觉,符合中国审美的意识形态,作曲家们开始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民间的音乐中挖掘素材来进行创作,来反映各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精神面貌的民间歌曲,这成为了他们的创作和开发的题材。
之所以民歌成为了作曲家们的钢琴音乐主题,一是因为民歌不仅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多、最广的艺术形式,这么多的,民歌不仅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它更是生产生活、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甚至是人们喜怒哀乐的一个自己的反映。
所以根据这一类的素材创作的钢琴曲更加能够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从而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二是我国的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们一代代的传承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加工和改造,优秀的作品能够得到流传,作曲家们选择这些成熟完整的民歌加以合适的和声语言与钢琴织体的配置进行创作,能够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民族性,所以它受到了听众的喜爱和欢迎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三是因为钢琴以其庞大的体积、复杂的内部结构、优良的性能、广泛的用途、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在世界各国成千上万种古今乐器当中,钢琴被音乐家们称为“乐器之王”。
具有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作曲家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他们对题材、作曲技法的把握缺乏自信,采用民间音乐主题创作小型的钢琴曲相对来说难度比较低,能够不断地吸收和积累经验,为钢琴创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打出良好的基础。
(二)创作改编方法
为了使风格各异、风格各样的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钢琴的表现手法与民歌能够巧妙的结合,呈现出来浓郁的民族风格。
作曲家们主要运用了四种创作改编的方法。
第一种是用原有的民歌加上前奏或尾声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编配,这一类的作品对原来的民歌改编幅度并不大,大多数都是短小而又精悍的并且形象鲜明;第二种是用原曲为主题需要经过一些简单的变奏来形成的,这一类的作品与前者比较内容就丰富了一些,而且表现力也是有所扩大;第三种是在原曲的基础上的一个展开,但是由于其展开的幅度和程度有所不同致使获得发展的音乐表现力和幅度也有所不同;而第四种是将上述三种方法的一个综合或者说是交叉从而形成的,所以更加显得丰富多样。
(三)钢琴作品的特色与理论研究
中国的民歌不仅是非常的多且源远流长。
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是有着自己最独特的地方。
通过我国作曲家们的不断探索,所改编的音乐作品已经非常具有艺术特色与价值。
这一类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仅运用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还继承了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
这是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传统音乐的完美结合,有我们浓郁的民族风格。
民族风味的钢琴作品中民歌曲调的运用,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心理需求、精神风貌和审美取向,独具艺术特色。
因为我国的地域非常的宽广,各个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区域间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形成了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语言习惯等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差异,才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
哲学观点“理论指导实践”在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上也是一样的,对对民族风味的钢琴作品的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特色出发去表现钢琴艺术,这有助于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西方的钢琴艺术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结语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真的是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传统和各具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所自豪;不得不被近百年以来对探索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钢琴艺术和民族文化充满热爱、克服一切困难的作曲家们所感动;情不自禁的哼唱着这些具有鲜明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的钢琴曲旋律,得以回味其蕴涵的中国文化,感受它的韵味,享受它的审美。
参考文献:
[1]吴晓娜:《中国风格钢琴曲集(二)》[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