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d原理与系统集成_new
DPD原理及实现全解
1.DAC发射数据的采样速率 2.半带滤波器的带宽,一 般为采样带宽的0.9倍 3.功率引入的非线性因素
低通中频LC滤波器,滤除混 叠和部分镜像,带内平坦度 以及带宽会影响DPD效果
1.本振造成的直流泄露 2.IQ不平衡产生的镜像
硬件链路影响-放大器
主板小信号放大器,存在P1
压缩,产生非线性
低通射频LC,滤除谐波分量
DPD原理及实现
张永丽/2013.11.04
目录
01
DPD的基本原理
02 DPD的实现方式
03
DPD的影响因素
04 DPD的问题定位
DPD的产生背景
正交调制和多载波信 号是高峰均比信号 功放
互调失真
带内失真
邻道功率比(ACPR)增加
较严重的邻信道干扰
降低误码比特率性能 误差矢量幅度(EVM)增大
DSP进行系数计算
对反馈数据进行零中 频校准,完成反馈数 据与训练序列的同步 以及幅度调整,根据 模型计算DPD系数
FPGA完成预失真
DSP给FPGA的LUT表储 存在DFE中,为公共LUT 表。公共LUT表存储完成 后由驱动通知DFE,DFE 把公共LUT表数据更新到 自己的LUT表中并更新对 应天线的业务数据
目录
01
DPD的基本原理
02 DPD的实现方式
03
DPD的影响因素
04 DPD的问题定位
硬件链路影响-FPGA
将基带数据源速率提升到要求 值,内插半带滤波器的选取会 影响业务信号的ACPR
削峰部分,业务或训练序列数 据的峰均比高会影响DPD的效 果,峰均比高的信号经过功放 其非线性失真越严重
硬件链路影响-DAC、调制
1. 增益平坦度, P1、P3曲线平滑 2. VBW带宽满足带宽要求
Xilinx DPD 解决方案架构
Xilinx DPD 解决方案架构
Xilinx DPD 解决方案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预失真器。
2)捕获缓冲区(4K的存储空间)。
用于存储发射和反馈路径的采样数据。
3)SCA测量。
4)参数估计器。
基于最小二乘或阻尼牛顿算法实现对给定捕获缓冲区中发射和反馈采样数据
自适应计算功放的逆模型。
这部分是由MicroBlaze处理器完成。
属于DPD软件部分。
其框架在附件中的图片中,由于不知道怎么在博客中插入图片,暂时只能这么处理了。
在软件范畴中实现的模块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参数估计器” ,它的主体就是MicroBlaze处理器。
该MicroBlaze处理器有64K的内部RAM内存和32KB的捕获RAM。
在该平台上的软件是由Xilinx提供,
经过了全面测试。
它们能完成各种控制和提供监控操作的用户接口。
DPD软件实现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估计功能ECF: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幅度、时延、相位进
行对齐align.这些工作完成后才进行
系数估计。
2)正交调制矫正QMC:在发送和接收数据align后,进行正交调制器的矫正。
其原理和算法见文档。
3)采样捕获判决SCA:该部分使用平均功率、捕获数据相对于平均信号的幅度直方图来捕获产生
精准的估计。
4)功放过载检测ODD:根据ECF估计的DPD预失真系数,预测待发射信号的峰值是否使得功放进入
饱和区,给出相应的指示。
5)动态控制层DCL:测量平均发送功率,同时根据功放的失真特性进行失真。
Linux高性能网络详解:从DPDK、RDMA到DP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了DP(数据平面开发框架)。DP是一个用于构建高性能数据平面的框架,它提供了丰富 的API和工具,简化了数据平面的开发过程。书中深入剖析了DP的架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DP框架开发高性能的数据平面应用程序。 《Linux高性能网络详解:从DPDK、RDMA到DP》这本书对Linux高性能网络技术进行了全面而深 入的解析。无论是对于网络编程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人员,这本书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资料。它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Linux网络系统的内部机制,还能提供实用的编程技巧和 最佳实践,帮助读者在实际项目中实现高性能的网络通信。
《Linux高性能网络详解:从DPDK、RDMA到DP》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无 论是对于网络技术的初学者,还是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都能够从中受益 匪浅。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相信大家也会从中得到启发和收获。
目录分析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高性能网络技术日益受到。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类技 术书籍纷纷涌现。《Linux高性能网络详解:从DPDK、RDMA到DP》正是其中的 佼佼者。本书将通过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分析,探究其内容的结构与组织方式,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本书的价值。
DP(Data Plane)作为Linux内核网络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书中得到 了详尽的解析。DP作为数据平面的一部分,承担着网络数据包处理的核心任务。 书中详细阐述了DP的工作流程、性能优化方法以及与上层应用的协同工作机制, 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用的编程技巧和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将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性能网络技术。
从整体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目录设置相当清晰。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 基础篇、进阶篇、实战篇、优化篇和案例篇。这种分篇方式使得内容既有广度 又有深度,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深入学习。
系统集成的概述ppt
2.技术方案设计
3.产品选型 4.网络设计 5.综合布线系统与网络工程施工
6.软件平台配置 7.网络系统测试 8.用户培训 9.网络运行技术支持 10.工程验收
校园网络集成
FTP MAIL X346
Web X205 OA X235 主域S X205
网络中心核心交换 防火墙 Quidway S5516
相关技术:Web网站建设/综合布线 形成:安装记录/布线图及记录
系统集成的其他阶段
4、测试验收 网络设备测试与验收 线路测试与验收
形成:测试报告/验收报告/技术档案
5、运行维护 形成:运行日志/维修档案 6、应用平台开发 网站建设、数据库系统建设、办公管理系统建设等
十一、系统集成的内容和步骤
带宽选择 网络选型(以太网/令牌环网/ATM等) 服务器选型 传输媒体选型(光缆/双绞线/同轴等) 网络连接设备选型(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网络操作系统选型(Windows NT/2000、Unix/Linux等) 机房设计
形成:方案设计书/配置清单/拓扑图
系统集成第三阶段
3、工程实施
中心机房设备安装 Intranet网站安装 主干节点设备安装 楼间布线 楼内布线
IBM x255服务器
采用全新的Intel? Xeon? MP处理器,满足关键商务 应用 4路处理性能,具有可扩展的内部存储器 通用设计特性,支持塔型与机柜安装 采用IBM的X架构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器系统可 用性
华为 3Com Quidway AR28-80 路由 器
路由器类型:模块化路由器 路由器网管:Console, RMON... 广域网接口:同/异步串口 局域网接口:以太网口 传输速率:10/100Mbps 防火墙功能:内置 端口结构:模块化 路由器包转发率:110-120KP...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第4版 第7章 系统集成及应用
Date: 2024/5/23
Page: 6
2. 系统集成方法
2)OPC(UA)技术
Date: 2024/5/23
Page: 7
2. 系统集成方法
3)SCADA(或组态)软件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
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涉及到组态软件、数据传输链 路和工业隔离安全网关。SCADA(组态)系统自带的通讯网 关进行异构网络连接,再对不同的操作者,赋予不同的操作 权限,可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异构网络的无 缝连接。
2. 系统集成方法
1)中间文件交换技术 基于中间文件的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子系统需要交换的信
息按照统一的文件格式和接口要求进行存储,子系统通过各 自编制的数据导入/导出接口来实现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通过中间文件实现ERP与MES的集成,可以将ERP系统
与MES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文件以统一接口的方式转换为中间
文件格式Excel。
Date: 2024/5/23
Page: 5
2. 系统集成方法
2)OPC(UA)技术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OPC)是一种通用的工业
标准,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它是由世界上 多个自动化公司、软硬件供应商与微软合作开发的一套数据 交换接口的工业标准,能够为现场设备、自动控制应用、企 业管理应用软件之间提供开放的、一致的接口规范,为来自 不同供应商的软硬件提供“即插即用”的连接。
Page: 14
启用系统及时钟存储器字节
二、基于Modbus RTU的多站点互联通信系统通信
2.硬件配置及通信参数设置_S7-1200
ipsecdpd原理
ipsecdpd原理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用于保护网络中数据传输安全的协议集合。
它通过加密和身份验证技术,确保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篡改、窃听或伪造。
IPsec中的DPD(Dead Peer Detection)是一种机制,用于检测和处理IPsec连接中的故障或中断。
IPsec连接是通过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隧道来实现的,隧道由安全网关之间的加密设备建立。
DPD的主要作用是检测该隧道是否仍然活动或维护,以确保连接的可用性。
它通过定期向对方发送心跳包来实现。
如果获得心跳回复,则表明连接正常;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响应,则表明连接出现问题。
DPD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参数定义:在建立IPsec连接时,需要为DPD设置一些参数,如发送方的检测周期、重试次数等。
这些参数用于控制DPD检测的频率和敏感度。
2. 发送心跳包:一旦IPsec连接建立,每个安全网关将定期向另一端发送DPD心跳包。
心跳包经过加密处理,包括特定的信息和标识符。
3.心跳包接收与回复:当一个安全网关收到来自对方的心跳包时,它将解密包并检查包中的标识符和信息。
然后,它会生成一个回复,包含自己的标识符和信息,并加密发送回去。
4.心跳包监测和处理:当一个安全网关发送心跳包后,它会等待一段时间来接收来自对方的回复。
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回复,它会假设由于其中一种原因连接中断。
可以根据DPD设置的重试次数来判断连接是否真的中断。
5.故障处理:如果连接被判定为中断,则安全网关将尝试重新建立连接。
这可以通过重新发送协议消息,重新请求身份验证,或者启动其他恢复机制来实现。
DPD的作用是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它可以检测到网络故障、设备故障、网络间隔或其他中断,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修复连接或通知管理员。
由于IPsec连接通常建立在不可靠的网络上,DPD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连接的可用性和性能。
dpdk pmd原理
dpdk pmd原理什么是 DPDK PMDDPDK PMD(轮询模式驱动程序)是 DPDK 架构的核心组件。
它是特定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层抽象,允许应用程序直接与底层硬件交互,绕过传统操作系统网络堆栈。
PMD 的优点使用 PMD 带来了以下好处:高性能:绕过操作系统堆栈可显著提高网络性能,减少延迟和抖动。
可预测性:PMD 提供对网络硬件的低级控制,从而提高应用程序性能的可预测性。
可扩展性:PMD 可用于各种网络设备,支持应用程序跨不同硬件平台的可移植性。
自定义:PMD 允许应用程序根据特定需求定制网络行为,例如流量整形或自定义协议处理。
PMD 的原理PMD 是设备特定驱动程序,直接与网络设备的寄存器和内存映射区域交互。
它们负责处理设备初始化、数据传输和中断处理。
PMD 的工作原理如下:1. 设备初始化:PMD 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初始化设备,配置寄存器和分配资源。
2. 数据传输:PMD 使用 DMA 引擎或环形队列机制在应用程序和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3. 中断处理:PMD 处理来自设备的中断,指示数据包的到达或错误情况。
PMD 的类型DPDK 提供了各种 PMD,每种 PMD 支持特定的网络设备类型:以太网 PMD:用于以太网卡和交换机。
Infiniband PMD:用于 Infiniband 适配器。
FPGA PMD:用于包含可编程逻辑的 FPGA 设备。
其他 PMD:支持其他类型的网络设备,例如虚拟网络接口。
PMD 的开发PMD 通常由网络设备制造商开发,但也可以由第三方开发。
开发 PMD 需要对底层网络设备硬件和 DPDK 框架有深入的了解。
结论PMD 是 DPDK 的关键组件,使应用程序能够直接与网络硬件交互,从而提供高性能、可预测性和可自定义性。
通过使用 PMD,应用程序可以实现极高的网络吞吐量和低延迟。
dpdk hqos原理
dpdk hqos原理摘要:1.DPDK HQOS 简介2.DPDK HQOS 原理a.队列管理b.流量整形c.拥塞避免d.拥塞管理3.DPDK HQOS 的应用场景4.DPDK HQOS 的优势与不足5.总结正文: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是一个为网络设备提供高性能数据平面开发工具的框架。
HQOS(Higher-Quality of Service)是DPDK 提供的一种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设备的性能和传输质量。
1.DPDK HQOS 简介DPDK HQOS 主要通过队列管理、流量整形、拥塞避免和拥塞管理等功能,实现对数据包的优先级处理,保证关键业务的稳定传输。
2.DPDK HQOS 原理a.队列管理:DPDK HQOS 根据不同的优先级对数据包进行分类,将具有相同优先级的数据包放入同一个队列。
队列之间相互隔离,避免了低优先级数据包对高优先级数据包的竞争,确保了高优先级数据包的优先传输。
b.流量整形:DPDK HQOS 通过流量整形功能,可以对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包进行带宽限制。
这样,即使在高负载情况下,关键业务也能获得稳定的带宽资源。
c.拥塞避免:当队列中的数据包达到预设阈值时,DPDK HQOS 会触发拥塞避免机制,通过降低发送速率来避免拥塞,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d.拥塞管理:在发生拥塞时,DPDK HQOS 可以对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包进行丢包处理。
通过优先级调度,可以降低低优先级数据包的丢包率,提高高优先级数据包的传输质量。
3.DPDK HQOS 的应用场景DPDK HQOS 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和虚拟化等领域,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设备的性能,保证关键业务的稳定传输。
4.DPDK HQOS 的优势与不足优势:- 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保证关键业务稳定传输。
- 支持灵活的队列管理,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 支持流量整形和拥塞避免,有效降低拥塞程度。
testpmd原理
testpmd原理
TestPMD的原理是通过基于DPDK的数据平面库向网卡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模拟一个简单的数据平面应用,提供一些常见的数据包处理功能,如转发、过滤、计数等。
TestPMD的主要模块包括初始化、端口配置、参数设置、启动、运行和退出等。
在初始化阶段,TestPMD会进行DPDK环境的初始化,并根据配置文件中的参数进行端口的初始化和配置。
端口配置包括设置端口的属性,如MAC地址、速率、MTU等。
参数设置阶段用于配置TestPMD的运行参数,如数据包的大小、发送速率、统计周期等。
启动阶段会创建和启动所有的DPDK线程,并将它们绑定到对应的CPU核上。
运行阶段是TestPMD的核心部分,它会不断地从网卡接收数据包,并根据配置的规则进行处理和转发。
最后,在退出阶段,TestPMD会释放资源并打印统计信息。
TestPMD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命令行选项,用于配置和控制其行为。
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运行安全性分析
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运行安全性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散式动力动车组(Distributed Power Unit,简称DPD)已经成为现代列车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采用了分散的动力装置,将动力分布在列车的多个车厢中,从而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运行安全性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首先,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运行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牵引力:传统的动力车组通常只在列车的前部或尾部装备动力装置,而分散式动力动车组则将动力装置分布在多个车厢中,从而使列车的牵引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不仅能够使列车在起步和爬坡时更加稳定,还能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能力。
2. 增加安全性: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运行模式使得列车牵引力更加均匀,降低了列车的轮轨磨损和滑行的风险。
此外,由于动力分散在多个车厢中,即使某个车厢发生故障,其他车厢仍然能够提供动力,从而保证了列车的持续运行。
这种冗余设计大大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节能环保:分散式动力动车组能够根据列车的实际运行条件自动调整动力输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此外,由于列车的牵引力得到了优化,减少了能量损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列车更加环保。
尽管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运行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关注和应对:1. 系统集成问题:分散式动力动车组需要将多个动力装置、车辆控制系统和牵引系统等进行有效集成,确保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运行。
因此,系统集成的问题成为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必须确保系统设计合理,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准确传递信号和指令,避免由于系统故障导致的事故和操作失误。
2. 车厢连接问题:分散式动力动车组需要确保各个车厢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以便在动力分散时能够保持牵引力传递的连续性。
因此,车厢连接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避免连接脱落或损坏导致的运行事故。
dpd技术原理
dpd技术原理
DPD技术原理
DPD(Digital Pre-Distortion)技术是一种用于有源器件的非线性失
真补偿的数码预失真技术,旨在提高无线通讯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信号
质量。
DPD技术可以通过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使信号在通过有源器件
之前被优化,从而减少信号失真和干扰。
DPD技术的原理基于非线性失真现象。
当信号通过无线电频率时,它
会受到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这种失真可以由多种
因素引起,如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反射和散射等。
为了消除这
些失真,DPD技术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来补偿这些非线性效应。
DPD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发送端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数字
处理,并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
然后将该模拟信号输入到有源器件中
进行放大处理。
在此过程中,由于有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会引起一
定程度上的失真。
接下来,在接收端使用反馈回路来测量输出信号和
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反馈到发送端以调整预处理算法。
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直到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异趋近于零。
DPD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高无线通讯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通过减少非线性失真,DPD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并减少误码率和干扰。
此外,DPD技术还可以延长有源器件的寿命,并减少功耗和热量产生。
总之,DPD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字预失真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讯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DPD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ipsec dpd原理
ipsec dpd原理IPsec DPD(Dead Peer Detection,死节点检测)是一种实时检测机制,用来检测IPsec会话中的“死链接”,识别并删除僵死连接。
一、IPsec DPD是什么?IPsec DPD是运用在IPsec安全协议中用来检测IPsec会话中的“死链接”的技术。
它能够监测会话链接是否还存活,防止连接断开时产生服务中断。
二、IPsec DPD的工作原理1.DPD包DPD(Dead Peer Detection)尝试建立一种交互模式,以监测IPsec连接是否仍然有效。
它的基本原理是:被动的一方每隔10秒就给出一个挑战包,而活跃的一方收到挑战包后就会给出一个回应,这就叫“DPD包”。
2. DPD响应如果当一方发送挑战包时,另一方的回应消息没有收到,那么主动方就会再发一次挑战,直到达到设定的重发次数,如果这些次数都没有收到响应,IPsec会话就会异常断开。
三、IPsec DPD的重要性1. 保证VPN连接可用性DPD检测有效的VPN服务,如果发现连接不可用,它会及时断开。
这可以有效的减少网络的拥堵现象,确保VPN服务桥接无误,提升VPN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提高网络性能采用DPD可以简单明了地消除无效连接,从而提高网络系统的性能,减少网络拥堵,提高网络上传下载的速度。
3. 提供安全性通过DPD,可以确保IPsec服务连接保持有效,有效抵抗第三方,入侵者等在IPsec中发起的一些恶意攻击,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
四、总结IPsec DPD是一种实时监测策略,用于检测IPsec会话的有效性,及时检测节点的连接状态,以确保VPN服务桥接无误,从而提升VPN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IPsec DPD还可以有助于减少网络的拥堵现象,提高网络性能,提供安全性,为网络提供一种非常安全的保护。
dpdk工作原理
dpdk工作原理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是一个用于数据包处理的开源工具集。
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个高效灵活的网络数据包处理框架,以加速数据包处理应用程序的性能。
DPDK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初始化:应用程序通过调用DPDK提供的初始化函数来初始化环境。
这包括创建内存池、设置物理地址转换、配置核间通信等。
2. 配置:应用程序将网络设备绑定到DPDK的驱动程序上,以便DPDK可以直接访问网络设备的物理资源。
此外,还需要配置网络设备和队列的属性,如队列大小、数目、RSS配置等。
3. 启动:应用程序启动DPDK的运行时环境,并绑定每个逻辑核心到指定的物理核心。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包处理在指定的核心上执行,避免了多核心之间的上下文切换开销。
4. 接收:DPDK使用轮询模式或中断模式从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
在轮询模式下,每个逻辑核心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接收队列,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复制到应用程序的缓冲区。
在中断模式下,网络设备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触发中断,逻辑核心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将数据包复制到缓冲区。
5. 数据包处理:应用程序通过DPDK提供的数据包处理函数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这包括解析数据包头部、查找路由表、执行策略等操作。
6. 发送:应用程序通过调用DPDK的数据包发送函数将处理后的数据包发送回网络设备。
DPDK会将数据包复制到发送队列,并通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
7. 结束:在应用程序完成数据包处理后,可以调用DPDK提供的清理函数来关闭网络设备、释放资源等。
这样可以确保环境的恢复和系统的稳定。
DPDK的工作原理基于用户空间的数据包处理模式,通过绕过操作系统内核,直接访问网络设备和物理资源,从而避免了操作系统内核的开销和限制。
这使得DPDK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包处理,提升网络应用程序的性能。
dpd数字预失真原理
dpd数字预失真原理DPD数字预失真原理引言:DPD(Digital Pre-Distortion)数字预失真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旨在抵消功放(Power Amplifier,简称PA)的非线性特性,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本文将介绍DPD数字预失真原理及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一、DPD的基本原理1. PA的非线性特性功放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非线性失真,主要表现为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导致信号畸变。
这种非线性特性是由于功放的非线性传输函数引起的。
2. DPD的作用DPD数字预失真的作用是通过在输入信号中添加一个预失真信号来抵消功放的非线性特性,使得功放的输出信号更加接近输入信号,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3. DPD的工作原理DPD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离线学习和在线补偿两个阶段。
(1)离线学习阶段:通过输入一系列已知的训练信号,测量功放的输出信号,并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功放的非线性特性。
(2)在线补偿阶段:将训练得到的非线性特性信息存储在DPD模块中,输入信号经过DPD模块进行预失真处理,再经过功放输出,实现对功放非线性特性的补偿。
二、DPD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提高功放的效率由于DPD技术可以抵消功放的非线性特性,使得功放输出更接近输入信号,因此可以提高功放的工作效率,减少功耗,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 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传输质量,需要保留一定的保护间隔,降低系统的传输容量。
而DPD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功放引起的信号畸变,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从而减少保护间隔,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
3. 减少系统的成本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抵消功放的非线性失真,需要使用昂贵的高线性度功放。
而DPD技术可以通过预失真处理,实现对功放的非线性补偿,降低了对功放线性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4. 适应多频段和多制式通信由于功放的非线性特性会随着频率和制式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补偿方法很难适应多频段和多制式通信。
dpdk 绑核原理
dpdk 绑核原理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是一个用于构建高性能数据平面应用程序的开源工具集。
它提供了一组库和驱动程序,用于加速数据包处理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应用的开发。
在实际应用中,DPDK的性能优势主要来自于其绑核原理。
绑核是指将CPU核心与特定的进程或线程绑定在一起。
在多核系统中,通过绑定特定的核心来执行特定的任务,可以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
DPDK利用了这一原理,将网络应用的数据平面与CPU核心绑定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性能的数据包处理。
DPDK的绑核原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物理层次和逻辑层次。
在物理层次上,DPDK通过将网络接口与特定的CPU核心绑定在一起,实现了数据包的直接收发。
DPDK提供了一组API,允许应用程序将网络接口绑定到特定的核心上。
这样,在数据包到达时,DPDK可以直接将数据包送到绑定的核心上进行处理,而无需经过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
这种绑定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包处理的延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在逻辑层次上,DPDK通过将应用程序的线程与特定的CPU核心绑定在一起,实现了并发处理。
DPDK允许应用程序创建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可以绑定到一个特定的核心上。
这样,在多核系统中,每个核心都可以并行处理数据包,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同时,DPDK还提供了一些同步机制,用于线程之间的通信和协调,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绑核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平面与CPU核心直接绑定在一起,避免了数据包处理的不必要开销,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通过合理地选择绑定的核心和线程数目,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延迟。
然而,绑核原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绑定核心和线程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硬件配置进行调整,否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系统的性能。
其次,由于绑定核心和线程会独占系统资源,因此需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运行。
dpdk加速原理
dpdk加速原理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是一种开源软件开发项目,旨在为网络数据平面的开发提供高性能的软件库和驱动。
DPDK利用了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能力和数据包处理技术,以加速网络数据平面的处理。
其加速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 用户空间驱动:DPDK提供了一组用户空间的驱动程序,绕过了操作系统内核,直接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
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内核的驱动,用户空间驱动可以显著减少数据包在内核和用户空间之间的上下文切换和数据拷贝,从而提高数据包处理的效率。
2. 零拷贝技术:DPDK利用了零拷贝技术,避免了数据在内存中的多次复制。
在接收数据包时,DPDK将数据包直接从网卡接收到的内存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空间的内存中,而不需要经过内核的缓冲区。
在发送数据包时,DPDK直接从用户空间的内存中将数据包发送到网卡的发送队列中,也不需要经过内核的缓冲区。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拷贝和内存访问的开销,提高数据包处理的速度。
3. 多队列和多核技术:DPDK支持多队列和多核的并行处理。
多队列技术可以将多个网卡接收队列和发送队列分配给多个处理核心,并行地处理数据包。
而多核技术则可以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能力,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包。
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包处理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4. 预分配内存和零碎回收:DPDK在启动时预先分配了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用于存储数据包的接收队列、发送队列和其他缓冲区。
这样可以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内存分配和释放操作,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数据包处理的效率。
总之,DPDK利用了用户空间驱动、零拷贝技术、多队列和多核技术以及预分配内存和零碎回收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高性能的网络数据平面加速。
它在加速网络函数(如包括转发、过滤和处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云计算、虚拟化、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PD系统时延的稳定
时延的概念:
DPD系统建模的时候,信号在DPD环路内传输 所需要的时间。有一般由DAC的传输时间、射频传 输线路时间和反馈数据传输时间决定。
注意事项
1.在初期调试的时候,保证系统时延在DPD系统 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不超过200个下行数据周期), 主要是线缆不要太长; 2.保证时钟系统的相位的稳定。
DPD系统时延的稳定相关案例
案例1.
PM7815的DCLK与REFCLK时钟相位关 系的不确定(每次上电),导致DPD在某次 上电时不能正常收敛,甚至跑飞,跑飞时的 时延值与正常时的时延值差异较大。
案例2.
OP在训练之后,对DAC的SYNC操作 会导致DPD的出错,查看其状态,发现delay 值与训练时有所变化。
自带环路AGC的DPD系统增益 控制
环路AGC概念:
DPD的环路AGC,就是在DPD运行起来后,通过调整 DPD输出的数据功率,保证环路增G_LOOP=G_FW+G_FB. 不变。影响环路增益的因素有温度、环路内的线缆长度、器 件的离散性等,最主要是温度。
功率控制要点:
1.在DPD运行之前,要将系统输出功率调整到目标值。 2.在DPD运行起来后,G_FW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 导致系统输出功率的变化,DPD的AGC会自动进行补偿,但 范围有限,重点要保证G_FW的变化不能超过DPD的补偿范 围,过大的补偿会恶化ACPR 。所以,下行通道最好要有模 拟ATT可以进行幅度较小的调整。 3.在DPD运行起来后,G_FB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会导 致系统输出功率的变化,因此要保证G_FB的恒定。
功放的非线性特征
非线性失真示例பைடு நூலகம்
PA的输入信号
PA的输出信号
DPD原理概述
DPD(数字预失真)的概念: 采用数字手段,将要放大信号在基 带进行补偿处理,使其失真,经过放大 器后,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效果,最终 输出结果成为输入信号的线性放大。
DPD原理概述
DPD功能架构:
DPD原理概述
276.48M 92.16M 184.32M 92.16M
GC5322 20M
CFR和DPD的联合使用
1.DPD的性能跟信号的特性(峰 均比)密切相关:信号的峰均比 越小,在保证同样线性的情况下 功放能输出的平均功率就越大, 即效率越高; 2.CFR(削峰算法)是减小信号峰 均比的利器,好的削峰可以减小 4~5个db的峰均比; 3.在应用DPD的场合都会在DPD 前进行削峰处理,才能最大程度 地发挥DPD的作用,获得最高的 效率。
系统集成设计注意事项
一.时钟频率的选择
二.CFR和DPD的联合使用
三.系统增益的分配及功率控制 四.系统时延的稳定
时钟频率的选择步骤
信号带宽
核工作时钟
下行数据接口速率 1X/ 2X
反馈AD采样速率
反馈带宽(修正带宽)=5(3)×信号带宽 反馈AD采样速率>2(1)×反馈带宽 下行DA带宽=0.8×DA输入数据速率>修正带宽
输入信号通过预失真器(其特征函数为 F(?)),再送入非线性功率放大器(其特征 函数为 G(.))进行放大输出。调节预失真器 参数使得预失真器非线性特性和功放非线性 特性相反,从而使得两个非线性系统的级联 表现为一线性系统。数学描述为: F(Vm )G(Vd ) = K 其中Vm为输入信号,Vd为预失真器的输出信 号,K为常数增益。
DPD系统的环路增益
环路的增益点:
DUC CFR
DPD
G_FW
BB
DAC
FW_RF LOOP
PA
ADC
FB_RF
G_FB 红色为环路内增益点,绿色为环路外增益点
系统增益的分配
1.在保证不会导致DUC溢出的情况下, 进入DPD核的基带功率要越大越好; 2.OP的DPD不能将DAC的增益调至最 大,PMC、Xilinx可以调至最大,减小 后端的增益,提高稳定性; 3.调整各部分增益,让前向变频端输出 信号的ACPR最好; 4.反馈增益要符合系统的要求。
DPD原理概述
DPD效果示例
DPD前的PA输出
DPD后的PA输出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理论模型
简化的 Volterra 多项式模型:
Hammerstein 和 Wiener 模型:
DPD实现方法
查找表法:使用功放的特性参数将预失真器构建成一 个查找表,如PM7815系统。 多项式法:使用多项式拟合补偿增益曲线,如: GC5322、Xilinx_DPD、OP4400
DPD原理与系统集成
编制: 李 繁 2009-10-26
DPD原理概述
为什么要引入DPD(数字预失真)?
1.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输出信号的幅度响应非线 性,即 AM/AM 转换时出现的非线性,另一个是输出信 号的相位响应非线性,即 AM/PM转换时出现的非线性, 这会造成带外频谱扩展,引起邻道干扰外,还会造成带 内信号失真,增大误码率。 2.信息传输技术正朝着多载波、多电平、宽频带和 高峰均比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会加大放大器的非线性对 信号的影响,在保证基本线性要求的情况下,降低功放 的效率。 3.DPD在众多的预失真解决方案中性价比最优,也 最适合实际应用。
不带环路AGC的DPD系统增益 控制
控制方法:
通过检测功放的输出,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并调整 系统前向链路各处的增益,实现功率输出的稳定。检 测功放的输出的办法主要有:统计反馈信号的功率、 统计检波管输出功率。
控制要点:
1.最好在DPD运行之前改变G_FW,即调整模拟域增 益,使输出接近目标值; 2.DPD运行起来后,通过调整CFR之后、DPD之前 的增益控制字,保证系统输出功率的稳定。
时钟频率的选择范例
方案 信号带宽 核工作时 钟 下行数据 时钟 反馈AD采 样时钟
PM7815 15M OP4400 15M Xilinx Xilinx 15M 20M
92.16M 307.2M 230.4M
92.16M 76.8M 76.8M
92.16M 76.8M 153.6M 184.32M 184.32M